传统文化党组织建设论文

2022-04-15

摘要:红医社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域,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尝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最终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党组织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传统文化党组织建设论文 篇1:

论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营养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借鉴利用“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从中汲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丰厚滋养,坚持弘扬崇信至诚的精神品格,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根基;坚持追求民惟邦本的价值取向,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沃土;坚持恪守公道正派的道义原则,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屏障;坚持践行厉行法治的根本要求,扭住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抓手。

关键词:传统文化;党内政治文化;仁义礼智信;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这是新形势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规范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纵观中国数千年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其核心价值观虽随着时代的变迁侧重有所不同,但仍可看成“仁义礼智信”的集中体现。[2]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赢得革命、建设、改革等一个个重大胜利,从文化视阈考察,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我们党始终能够把马克思主义这一诞生于西方的先进文化融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与其本质精神相接契、相融会、相更新。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也必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

一、坚持弘扬崇信至诚的精神品格,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根基

古人推崇以诚相待、以信相交,传统文化中的“信”也主要作“信用、诚信”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都非常注重“信”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孔子曰:“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大学》将“诚意”“正心”视为修身的基础,认为没有诚实守信,便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其核心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标志和诉求,同时也可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视诚信的品质和力量。在“仁义礼智信”中,“信”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实际上,信仰总是通过诚意和诚信表现出来。

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弘扬的忠诚老实,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信”的传承和发展,与孔子、孟子所说的“信”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诚然,在不同的时代,“信”的内涵不尽相同,但诚信这一本质不会改变。忠诚老实首先通过诚信表现出来,那些阳奉阴违的人是最不讲诚信的。我们现在倡导忠诚老实,首先必须夯实诚信的道德根基,保证任何时候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仰。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信”的地位和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要坚持弘扬崇信至诚的精神品格,把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要体现在军魂永铸、听党指挥上,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子,始终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看齐;要体现在对党组织掏心见胆、坦诚相待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切实以忠诚老实的价值观夯实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基。

二、坚持追求民惟邦本的价值取向,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沃土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一伟大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在历史观上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孔子认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孔子之后,孟子更是提出“民贵君轻”的超越时代的观点。可以说,“仁”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为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所追求。作为当政者,“施仁政”就是要看到人民的重要性,进而推行各项有效措施保障大多数人的各项权利,与我们现在强调的以人为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优秀传统文化“仁”中所坚持的民惟邦本的价值取向,更是与我们党的群众路线高度契合。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路线,既有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说到群众路线,可以说从我们党建立之日起,就一直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线,是检验我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坚持追求民惟邦本的价值取向,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沃土。首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要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忧群众之所忧,特别要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忧排难;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四风”,决不在群众面前高人一等,决不漠视群众疾苦,决不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

三、堅持恪守公道正派的道义原则,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屏障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义”本义是适宜,“义”具有深厚的底蕴。《礼记·中庸》说:“义者,宜也。”《论语》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义以为质”。诚然,与“信”一样,不同社会和时代,“义”的具体内容也不同。但“义”的中心意思,即通常所说的正义,一直被视为社会的重要道德原则。直到现在,“义”所彰显的道义原则一直为人们所珍视和推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公道正义的追求更为迫切,面对一些丑恶现象,更需要养“浩然正气”。同时,党内政治生活领域还存在着某些不利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念。有一些党员,在权力及利益的诱惑面前失去了做人的道义准则,为追逐个人非法利益,大搞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还有一些党员见利忘义搞不正当的竞争。这一切都直接损害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党员光明坦荡、公道正派的价值观,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党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保证。

为政之要,首在用人。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坚持恪守公道正派的道义原则,筑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屏障,首先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把公道正派作为干部工作核心理念贯穿选人用人全过程,严格按政策、原则、制度办事,做到公道、公平、公正;党员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决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决抵制潜规则,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净化“三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同时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和队伍纯洁,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坚持践行厉行法治的根本要求,扭住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抓手

“礼”源于祭祀,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作为名词讲,“礼”泛指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孔子看来,他所处的时代之所以混乱不堪,皆由于名分紊乱、僭越礼仪所造成。因此,他多次呼吁恢复“周礼”的权威。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礼”,达到和谐的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儒家所提倡的“礼”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是既尽量满足人的需要,又必须适时地制订制度和规范约束人们,而且把以“礼”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准则看成是家国一体伦理政治赖以存在的制度根基。实际上,“礼”既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政治规范的基石,对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等级制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把“礼”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礼”的当代意义,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外在表现是礼仪礼貌礼节,内在规定则是礼制礼法礼规,即“礼仪之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各种制度和规矩的约束作用,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决把“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贯彻到具体工作生活中,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时刻牢记第一身份,按照经常、严肃、认真的要求,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制度,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能力。

五、坚持砥砺崇智尚谋的能力素质,涵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源泉

“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主要指明辨是非的智慧。[3]孔子把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人称为智者,并指出光做到“仁”还不行:“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他同时指出“知者”“仁者”“勇者”的优长:“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首先谈到“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他提倡的“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儒家的格言——“一物不知,儒家之耻”,西汉哲学家杨雄在给儒家所下的定义——“通天、地、人曰儒”[4],无不体现出儒家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精神。只有通过“智”才能判别是非,才能使“仁、义、礼、信”转化为内在的价值理念和道德精神。人的一切道德品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都离不开“智”。只有通过“智”,才能求得道德之“真”,体现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5]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传承“智”的精神、丰富“智”的内容、发挥“智”的作用,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充满蓬勃活力。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素质,自觉抓好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章党规,尤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知识,提高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对照自身职责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做决策抓工作,坚决反对摒弃规律,盲目蛮干,搞一些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切实以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把各项工作谋到位、抓到位、落到位。

参考文献:

[1]赵凡.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6-

11-23(7).

[2]景海峰.仁义礼智信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4):192.

[3]徐克谦.今天,我们怎样借鉴“仁义礼智信”[N].新华日报,2011-04-20(B07).

[4]朱亚宗.中国科技批评史[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93.

[5]尹强.“仁义礼智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6):49.

责任编辑:秦小珊

作者:陈龙斌

传统文化党组织建设论文 篇2:

红医社的成立

摘要:红医社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视域,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尝试。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最终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红医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学生党支部

一、“红医社”成立的意义

201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甚了解、缺乏人文素质,而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直接,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为了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成立了“红医社”。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同时,红也代表了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新时代的医学院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和弘扬红色精神。我们的校训“博学洁行、厚德济世”即出自传统文化,希望红医社的成立,能够使我们医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红医社”成立之后开展的活动计划

“红医社”的成员为高校学生党支部所有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红医社”作为常设机构,旨在通过多媒体、校园建设、校外平台等,利用各种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加學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①通过多媒体渠道,借助微信、QQ、微博宣传“红医社”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分专题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②校园建设部分,我们支部开展的红色系列之一的“红周二”学生党员上党课活动,通过讲述古代医者治病救人的动人故事以及谚语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营造寝室文化、举办传统文化晚会、运动会、团体操表演、画展等方式营造中国风氛围。③校外平台,组织同学们去具有传统文化背景的基地参观,拓宽视野、增长知识。④重大纪念日和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时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时,我们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和重新了解党的发展历程,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党靠着坚定的信仰不断成长壮大,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在每一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身先士卒、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长征是中共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期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学院党总支可以开展小型模拟长征活动,通过徒步活动穿插节目表演,既让学生比较形象地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大事件及其对党的发展的重大意义,也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长征的艰苦,长征的苦是绝处逢生,是死里逃生,是对党的绝对忠诚的表现,学生参与此活动能增强对党的追随和热爱。传统节日比如重阳节,可以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爱老活动,带去对他们的慰问;再比如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借此节日开展晚会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体会到家里有最爱我们的人,懂得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红医社”旨在建立长效机制,规范制度,以学生党支部为依托,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该社的成立是高校学生党支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探索加强自身建设的初步尝试,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热爱,从而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岂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2]李国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5.

[3]许俊.中国人的根与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刘娜 郭秀华 马晓良

传统文化党组织建设论文 篇3:

浅议传统文化与学习型党组织的契合与发展

【摘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仅体现了政党发展的时代趋势和共同规律,而且对于在国家和地方发展中起着重要领导作用的各级党组织来说,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与学习型党组织的契合的必要性,阐明了现阶段实现传统文化与学习型党组织契合的途径和方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习型;党组织

一、传统文化与学习型党组织的契合的必要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核心在仁政,以仁义道德作为立国之本,理想是建立一个大同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要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两者出发点不同,但两者又殊途而同归,都是为了建设一个“天下为公”或共同自由发展的社会。两者的契合,使我们能够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来更好地探讨党建理论的科学新发展。学习型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很多的共通之处:(1)学习型党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都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标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率先提出了“以人为本”这一政治理念,稍后的诸子百家中的不少先贤也肯定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含义。更深层次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发挥主体意识来达到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人与自然法则的休戚相关、共生共荣,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人格魅力的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强调终身学习理念。(2)学习型党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都强调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学习型党组织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坚持对社会多元文化的吐纳与整合,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持续的进步才能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才能达到紧踏时代大潮的境地,永葆先进性。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外界的发展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所谓的“道”,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3)学习型党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都强调自我管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意把人看作主体,并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内心超越和升华,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务本”。这会儿句话从党建的角度理解,所谓“本”就是要提高党员修养。还有“克己复礼为仁”,也是一种严于律己的思想,一种加强自我管理的理念。 “仁”的有关表述,就深入体现了这种自律在孔子思想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二、实现传统文化与学习型党组织契合的途径和方向

(1)以传统文化构筑的历史维度,高瞻远瞩地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四书五经中五经之首《周易》认为,天道和人道都存在永恒的变易,其中的“革”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革故鼎新往往是带有根本性、制度性的。我们党在当代重大的变革过程中,要体察和顺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形势,也要响应人民的要求,争取民心;既需要顺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形势,也需要从关注社会民生出发,契合与推动中国各项事业发展。(2)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天不变,道亦不变”等观点,在传统文化中也占有一定比重。这些观点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长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这既不符合“改革”和“革故鼎新”的时代要求与思想实质,也不适应开放和全球化的当代世界发展体系。(3)以传统文化,浸润和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党建工作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素质建设。无论任何时期,干部工作都对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们党建立起强有力中层必要而有力的制度保障。选拔干部中“以德为先”用人政策的新提法,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观是一脉相承的。(4)以“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精神实践传统文化在党组织中的价值。中国传统国学中的“道法自然”,是一种浑然一体的系统理论。这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精神是对事情本质的探索和整体思维方式的塑造。这些对我们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无疑具有很大借鉴意义。就是期望我们的广大党员能够从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各类知识中,吸收借鉴其中的规律性东西,并融会贯通。

如今,党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在新形势下追求思想进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的必然结果。只有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让我们党同马克思主义一道跟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学习是我们更深刻地“解放思想”所必然要选择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也是我们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J].人民日报.2009-09-28

[2]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J].新华社.2009-09-20

[3]李飞,刘卓红. 文化哲学视域下马克思哲学与先秦儒家思想的融通性建构——兼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

[4]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J].人民日报.2007-10-15

作者:李铁栋

上一篇:中职教学法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