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2022-04-15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41)和对比组(n=41),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篇1:

冠心病患者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未患有心脏病者68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我概念评价表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并比较。结果: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自我概念得分、體感、体象、自我一致及道德-伦理-精神自我评分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敌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强迫、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等的不良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应通过对其自我概念水平进行准确评估,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加速患者病情康复。

【关键词】 冠心病 自我概念 心理健康

[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elf concept Mental health

First-author’s address: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26.039

在个人的人格结构中自我概念是其重要基础,不同学者对于自我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大多数学者认为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在一特定时间内对自身所拥有的信念与感受,能够对个体行为进行有效引导[1-2]。当前,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可产生重要影响,且在个体心理及生理良好状态维持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逐渐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3]。在本研究中经过对冠心病患者自我概念的尽心调查,进而探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未患有心脏病者68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研究组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冠心病;(2)均意识清晰,并能够有效配合问卷调查。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2)曾患有精神类疾病;(3)病情较为严重无法配合检查;(4)中途退出本研究。研究对象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1)采用焦慮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人员存在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调查,量表的效度及信度均相对较好。SAS、SDS量表中分别含有20项内容,且均存在正向及反向评分,每项内容均利用4级评分法进行有效评估。SAS评分标准:若总分<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标准:若总分<53分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同时,通过采用问卷调查针对量表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详细讲解,在患者进行准确理解后自行填写,针对两组人员的填写结果进行分析、评估。(2)自我概念问卷调查,通过采用自我概念问卷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依据Roy的自我概念模式编制对患者的自我概念进行有效测量,该量表主要包含五项内容:体象、体感、自我一致、理想自我以及伦理-道德-精神自我,共48项内容,每项题目采用5点评分,总分为240分,因子分=因子各项总分/因子项目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评价相对较高。(3)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将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该量表主要包含9项症状因子,总共90个题目,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别采用1~5分进行评估,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各项总分除以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症状较为显著,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况。(2)比较研究组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自我概念各项评分。(3)比较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45~76岁,平均(49.4±7.6)岁。对照组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46~75岁,平均(49.6±7.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研究组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自我概念及各因子评分比较 男性患者的自我概念得分、体感、体象、自我一致及道德-伦理-精神自我评分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敌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强迫、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的冠心病患者在近年来逐渐呈现增加趋势,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心理及社会等因素诱发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痉挛情况[4]。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常伴有不耐烦情况且存在时间紧迫感等,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若不能对其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同时能够诱发各种并发症情况出现[5-6]。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情况也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从而对于医疗、护理及卫生等方面的服务更加重视[7]。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冠心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身心类疾病,其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等的情况均与患者的心理因素紧密相关。

在有关学者的研究中表明,与控制饮食、坚持服药及适当运动等比较,科学、合理的保持心理平衡同样具有重要功能[8]。在本研究中经过对两组心理状况的比较显示: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其心理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不仅要注重患者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应该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9]。经过对不同性别冠心病患者自我概念评分的比较显示:男性患者的自我概念得分、体感、体象、自我一致及道德-伦理-精神自我评分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女性患者的自我概念评分相对较低,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差。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与男性比较,女性相对多虑且敏感,同时躯体不适感也重于男性;此外,大多数女性更加注重自身外表,但由于疾病的存在使其无暇顾及,从而使其对自身外表的评价相对较低,最终导致体象因子的评分相对较低[10-11]。与此同时,女性大多作为家庭的照顾者,在其生病后不能够对家庭进行全身心照顾,从而诱发负罪感,导致自我冲突情况出现,进而导致自我一致及道德-伦理-精神自我评分相对较低[12]。因此,临床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期间,应更加注重女性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从而使其不良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经过对两组的SCL-90各项内容评分比较显示:研究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敌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强迫、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与正常者比较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情况的心理问题,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进而促使其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明显缓解,促进预后。疾病能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躯体不适,例如胸痛、呼吸困难以及心悸等,经过治疗后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缓解,但却不能彻底治愈,从而致使其存在不同情况的精神负担[13-14]。大多数患者在出院后会面临工作、生活及保健等方面的担忧,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摔东西以及发脾气等敌对行为,同时敌对行为的存在又会加重患者躯体不适,进而影响病情的彻底恢复[15]。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由于其离退休之后的无价值感及失落感,会加剧其心理障碍的产生,不利于身体健康[16]。在有关学者的研究中显示,自我概念水平较高的患者,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由此可见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概念水平及其不同因子水平之间存在紧密联系[17]。在自我概念的所有因子中,体象、体感、自我一致以及伦理-道德-精神自我能够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促使冠心病患者的躯体不适感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18]。有效维持患者的自我悦纳及自我满意感,能够促使患者对于身体外表的变化进行正确认识,或者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期间辅助其做好生活护理,使其以往的形象得以有效维持,进而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明显改善[19]。同时协助患者做好相关角色的转换,对疾病进行准确认识,有效降低自我冲突情况出现,促使其面对疾病的应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有助于维持其健康心理状况[20]。反之,对于疾病的消极认识以及过高的自我冲突等均能够促使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削弱。在心理健康中自我概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期间,应注重提升其自我概念水平,进而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加速患者的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等的不良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应通过对其自我概念水平进行准确评估,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加速患者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巧英.冠心病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8,11(54):289.

[2]高亚梅.综合性护理干预对12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8,15(14):1738-1741.

[3] Satija A,Bhupathiraju S N,Spiegelman D,et al.Healthful and Unhealthful Plant-Based Diets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U.S. Adul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7,70(4):411-422.

[4]翟恩玉,郭雯雯.护理干预用于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9):2694-2697.

[5]宋艷东,陶英,王苏,等.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4):430-433.

[6]孙桂强,张文龙,王文,等.卡维地洛治疗无心梗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7,46(2):241-243.

[7]董莉,叶海华,吴俊,等.沙格列汀对老年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7,21(12):1190-1195.

[8]樊永旺,马骏,邱健,等.不同肥胖指标对冠心病、高血压及其合并糖尿病患者患病风险的评估作用[J].山东医药,2017,57(1):11-14.

[9]韩雅玲,李洋.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历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8):654-661.

[10]胡成平,赵迎新.心外膜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5):447-450.

[11]刘艳秋,解长银,王志伟,等.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乙酰肝素酶水平变化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7,46(3):396-398.

[12]张涛,陈晖,黄家树,等.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瘀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194-199.

[13]游芬芳.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13(2):75-77.

[14] Mayr H L,Tierney A C,Thomas C J,et al.Mediterranean-type diets and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Nutrition Research,2018,50(Supplement C):10-24.

[15]李慧,司华,薛翠.基于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23):3172-3176.

[16] Stewart R A H,Held C,Hadziosmanovic N,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7,70(14):1689-1700.

[17]傅文霞,王效增,张磊,等.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11(12):1078-1082.

[18] Zong G,Li Y,Sampson L,et al.Monounsaturated fats from plant and animal sources in relation to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mong US men and women[J].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8,107(3):445-453.

[19]刘卿.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120-122.

[20] Svensson A K,Svensson T,Kitlinski M,et al.Incident diabetes mellitus may expla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Diabetologia,2018,61(2):331-341.

(收稿日期:2020-03-02) (本文编辑:姬思雨)

作者:刘俊丽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篇2:

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41)和对比组(n=41),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比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对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心理疏导;健康教育

脑卒中多发于老年人群中,尤其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现状下,脑卒中发病率亦呈逐步攀升的发展态势[1],临床行有效的治疗同时需辅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保障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本文针对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41)和对比组(n=41),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签署我院知情同意书。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61岁、最大年龄86岁、年龄均数(71.15±3.35)岁,对比组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62岁、最大年龄91岁、年龄均数(72.21±3.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按时服药和休息,针对患者提出疑问给予耐心解答,研究组患者行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方面,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掌握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情绪并行针对性疏导,同时,通过举例成功案例等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或通过举例负面案例的方式提高患者对保持健康情绪对病症康复积极影响的正确认知,另外,护理人员可通过引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实现改善改善不良情绪、保持放松心态的作用。健康教育方面,护理人员可通过一对一宣教、播放健康教育视频、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详细告知患者脑卒中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护理流程及相关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处于康复阶段患者可通过举办病友交流会、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让更多的患者在自主交流或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情绪改善和治疗信心的提高,更易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3观察指标

使用《健康知识掌握检测表》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呈正向相关性;使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每项各5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症状越轻;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佳、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2]。

1.4统计学处理

试验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使用t检验,如P>0.05表明不具统计学意义,如P<0.05表明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对分析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为典型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受脑内血管突然破裂或受阻所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临床表现多集中在一侧脸部或手臂突感无力或突然昏迷,死亡率和致残率偏高,需尽早行有效治疗以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亦是当下临床关注的重点疾病之一。长久以来,临床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但患者心理健康改善还是生活质量提高均不够理想,而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下更加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心理疏导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和康复信心,通过健康教育保证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实现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改善,进一步促进病症康复。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比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比组,可见与常规护理相比来说,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下能够切实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同时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与程艳华的《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类似[3],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经心理疏导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程度,有效促進患者病症康复,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尹丽.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16):78-79.

[2]董树蓉.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8,8(14):63-64.

[3]程艳华.早期心理和康复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11):6290-6291.

作者:王晓翠 高琪

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论文 篇3:

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降压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降压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相同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加用心理护理干预8周。 结果 干预8周后,两组SAS和SDS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两组生存质量领域评分均有明显上升,且心理护理组上升值比对照组更显著;随访观察1年,心理护理组心、脑和肾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降压药物疗效和生存质量,并可降低心、脑和肾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

[Key words] Hypertens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Complication

原发性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已发现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非常重要作用[2,3]。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仅予以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改善患者负性心理障碍,降压效果常欠理想[4]。本研究观察了心理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降压疗效和心、脑、肾并发症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心内科门诊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的相关标准[5]。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和肾功能不全患者;(2)发生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临床分期等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控制血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干预时间8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干预:主动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从言语、行动、体态语言等多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患者,对患者予以针对性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宽松、宁静和愉快的心情,主动积极接受治疗。(2)认知干预: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使其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性;(3)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清淡、低盐、低脂和优质蛋白为主,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避免高脂肪食物,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适量参加体育锻炼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可根据病情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剧烈的运动,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血压控制及生存质量变化,并随访观察治疗后1年内心、脑和肾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1.3观察指标

1.3.1 心理健康状况评估[6] 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共计2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0~4分,评分越高表明其焦虑、抑郁越明显。

1.3.2 血压测定 患者测血压前常规休息15 min,取坐位右侧肱动脉,连续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3次,取3次平均值。

1.3.3 生存质量评定[7] 采用WHO QOL- BREF生存质量简表进行评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每一领域评分0~100分,总得分越高表示其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变化

两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下降(t=2.34、2.39、2.89、2.97,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2.18、2.20,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趋于年轻化,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8]。由于原发性高血压无彻底的根治方法,患者需长期口服降压药物维持其血压的平稳。而部分长期高血压患者不能正确对待疾病的发展,不能坚持长期口服药物控制血压,易产生抑郁、焦虑和悲伤等负性心理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致使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严重时可发生心、脑和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可见心理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起重要作用[9]。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10]。

近年来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已从以往使用单纯的降压药物控制患者血压向心理护理干预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方向发展[11]。李剑等[12]研究发现对高血压在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可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芦永红等[13]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可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增加对疾病正确认识,能逐渐建立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临床降压疗效,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8周后,心理护理组SAS和SDS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心理护理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护理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生存质量领域评分升高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研究还发现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心理护理组的心、脑和肾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和肾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改善其预后。

总之,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降低心、脑和肾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 孟祥丽,李红. 高血压危险因素流行疾病研究进展[J]. 国际护理杂志,2009,28(1):911.

[2] Yamagishi S,Takeuchi M. Telmisartan is a promising cardiometabolic sartan due to its unique PPAR gamma inducing property[J]. Med Hypotheses,2005,64(3):476-478.

[3] 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等.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44.

[4] 张桂娟,马民.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30(1):34-36.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J]. 高血压杂志,2005,12(Suppl):1-53.

[6] 刘丽惠.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 吉林医学,2012,33(9):1977.

[7] 张红梅. 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26-27.

[8] 王凯,马洪达,吐达洪. 北京市某干预点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和行为变化的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 5(4):229.

[9] 陈玉珍,沈玉英,张月葵.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J]. 北方药学,2011, 8(5):122.

[10] 佟春宇.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51-152.

[11] 袁义秋,杨文东. 综合护理干预和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医嘱依从性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66-167.

[12] 李剑,李建华,廖小丽,等.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4):22-23.

[13] 芦永红. 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11,27(21): 2617-2619.

(收稿日期:2013-10-18)

作者:周剑君 陈松芳

上一篇:公务员情绪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事业单位企业化转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