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对策

2022-10-02

冠心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之一, 常伴发情感障碍, 以抑郁和焦虑为多见, 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与健康人相比, 冠心病患者患有抑郁症的相对危险系数为1.76~2.38, 大量证据表明, 抑郁在心血管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1]。对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 抑郁预示着预后不良。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而且给全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备受临床关注。为探讨此症的相关因素, 以便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我院2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共246例。其中男186例, 女60例, 年龄53~90岁, 平均年龄71.5岁。246例病人均经体检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扇扫、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 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均常规使用扩冠、抗凝、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2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7) 作为调查工具。由经过培训的评定者对2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的诊断评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社会经济信息、躯体疾病信息、抑郁相关信息。HAMD评分>7分为轻度抑郁, >17分为中度抑郁, >24分为重度抑郁[2]。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症患病率

冠心病住院患者246例, 存在抑郁症状者90例 (占36.6%) , 其中轻度抑郁17例 (占6.9%) , 中度抑郁38例 (15.4%) , 重度抑郁35例 (占14.2%) 。

2.2 冠心病患者的患病率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HAMD评定

抑郁情绪46例 (51.1%) , 有罪感4例 (4.4%) , 自杀5例 (5.6%) , 入睡困难31例 (34.4%) , 睡眠不深19例 (21.1%) , 早醒10例 (11.1%) , 激越32例 (35.6%) , 精神性焦虑15例 (16.7%) , 躯体性焦虑3例 (27.0%) , 胃肠道症状22例 (24.4%) , 全身症状31例 (34.4%) , 性症状5例 (5.6%) , 疑病41例 (45.6%) , 体质量减轻6例 (6.7%) 。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中, 自尊障碍53例 (58.9%) , 日常生活能力低下50例 (55.6%) , 目前健康评价不佳48例 (53.3%) , 经济负担沉重37例 (41.1%) , 家庭状况不睦29例 (32.2%) 。

3 分析

3.1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本调查中冠心病抑郁症患病率为36.6%, 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其症状为心境低落并至少持续2周以上, 并伴有兴趣丧失、精力减退或疲乏感、自责或内疚感, 并可能反复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更多地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等。

3.2 冠心病并发抑郁症原因

3.2.1 社会心理因素

冠心病常见症状为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常有一种濒死感, 而且反复发生, 病程较长, 即使症状缓解也不意味着疾病痊愈, 因此患者的精神负担很重, 再加上遭受各种心理应激的机会越来越多, 配偶亡故、子女分居、社会地位改变、经济困顿和疾病缠身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或加重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无用、无助感, 成为心情沮丧、抑郁的诱因。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时, 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心理防御和心理适应的能力减退, 一旦遭遇生活事件便不易重建内环境的稳定, 如果又缺乏社会支持, 心理活动的平衡更难维持, 从而促发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病。

3.2.2 病前人格特征

病人人格特征的改变, 如内向、孤僻、被动、依赖、固执、情绪不稳、神经过敏和刚愎自用等。

3.2.3 生物学异常

(1) 神经递质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平衡。 (2) 抑郁症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异常。 (3) 生物节律紊乱, 如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

3.2.4 生理学退化

老年人大脑发生退行性变, 学习及工作能力、思考能力减退, 使得兴趣狭窄, 主动性不够, 不愿改变现状, 性情固执, 行动缓慢, 以致对社会各种要求逐渐不适应, 故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常成为老年性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 有抑郁症状的心血管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降低, 不太接受医生的建议, 拒绝改变生活方式。

4 护理干预对策

4.1 安全护理

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之首。中国的自杀率为1700/10万人, 属高自杀率国家[3]。抑郁症的自杀危险性随抑郁情绪加重而增加, 尤以伴有厌食、消瘦、入睡困难早醒为著, 其中严重失眠最危险。故及时识别和预防自杀行为是护理治疗抑郁症的第一原则。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经常巡视病房,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严密监控用药, 注意防止病人私自储存药物, 及家属私自给患者提供镇静药。

4.2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介绍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及预防措施, 并与患者交流沟通, 遵循理解患者, 尊重患者的原则, 关心爱护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用恰当的语言解释, 用开放式问题询问了解患者的想法, 有意识地诱导患者把心中的抑郁释放出来, 减轻他们的压力, 同时使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知识、特点, 关心病人,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饮食及药物治疗。

4.3 精神支持疗法

精神支持对冠心病抑郁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 给予有效的正确指导, 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耐心倾听其诉说并做出必要的反应, 留家人陪伴等, 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的关心, 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改善其抑郁状态。

4.4 暗示引导患者放松

音乐疗法可以调节患者的紧张情绪。音乐对脑功能的改善及对精神疾病有显著疗效。另外, 还可教患者做一些放松性的动作, 如平卧、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握紧拳头的同时深吸一口气然后徐徐将气吐出, 同时慢慢松拳等方法, 以此来缓解负性心理。

4.5 做好健康教育

给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包括医院的制度、诊断和治疗的安排、疾病的预后、治疗的目的意义, 提高患者的信心, 调动其主观抗病能力及配合医护治疗的自觉性。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素质、病情及经济条件的患者, 耐心解释因势利导。同时, 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 共同做好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的工作, 使患者了解大怒、大喜、大悲、大恐都有加重冠心病的可能, 平和心态、尽量克制个人情绪的波动,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因素, 促进康复。

4.6 帮助其处理好婚姻家庭及社会关系

融洽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护理人员应劝患者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 与人和睦, 理解别人, 寻找幸福感。对于有经济困难, 对治疗无信心及年高无人照顾者, 尽量为其选择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案, 让其对生活产生信心。

总之, 冠心病伴抑郁症既是一种病理生理表现, 也是一种社会、家庭、经济等的综合现象, 对患者的护理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 要依赖于临床生理、社会心理、社会关系、社会经济及临床护理多门学科, 综合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

摘要: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 为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 通过交谈与观察的方式, 对246例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在246例中, 存在抑郁症状者65例 (占36.6%) , 其中轻度抑郁17例 (占6.9%) , 中度抑郁38例 (15.4%) , 重度抑郁35例 (占14.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支持, 同时, 改善患者社会支持及功能状态, 减少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症,护理

参考文献

[1] Joynt KE, Whelan DJ, Connor CM.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J].Biol Psychiatry, 2003, 54 (3) :248~261.

[2]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21∶6.

[3] 王长虹, 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554.

上一篇:广义均方误差标准下双类估计优于最小二乘估计的充分条件下一篇:浅谈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