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

2024-04-11

冠心病患者(通用6篇)

篇1:冠心病患者

多吃一些粗粮类的食物,比如说馒头,或者是玉米饼,这些东西对于胃部本身就是一种保护,而且可以给心脏提供营养,米饭最好是不要吃,也是最没有营养的一类事物。如果你不喜欢吃这些,不妨试着吃包子,饺子这些食物。

适量的海产品也可以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在选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新鲜,不要买不新鲜的鱼类,一个星期吃两次鱼对冠心病患者来讲非常有必要,在烹饪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参入玉米油等油类,最好是用纯正的花生油来做,因为有一些油会让鱼本身的保护作用消失。

经常吃茄子非常重要,茄子本身就是一种保健菜,你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茄子进行加工,它会吸附存在于人体内的脂肪,还能够将毒素吸附到脂肪中一起排除体外,是人人都喜欢的养生蔬菜。

多吃大蒜能够预防体内的血液形成血块儿,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可以搭配一些其他食物来吃,或者是在吃蒜的时候用它来做底料,然后烹饪各种菜肴,这样的味道还是特别独特的。

篇2:冠心病患者

第一步:准备活动,即热身运动,多采用低水平有氧运动,持续5~10min;目的是放松和伸展肌肉、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心血管的适应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心脏不良事件及预防运动性损伤。

第二步:训练阶段,包含有氧运动、阻抗运动、柔韧性运动等,总时间30~90min。其中,有氧运动是基础,阻抗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是补充。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所致的心血管反应主要是心脏的容量负荷增加,改善心脏功能。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有:使冠状动脉管径增大、弹性增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代偿性的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能力;稳定冠状动脉的斑块;增加血液流动性,减少新发病变;有益于防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肥胖等。

常用有氧运动方式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行走、踏车、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min,建议初始从20min开始,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3~5次/周,运动强度为最大运动强度的50%~80%。体能差的患者,运动强度水平设定为50%,随着体能改善,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对于体能好的患者,运动强度应设为80%。通常采用心率评估运动强度。

常用的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有:心率储备法、无氧阈法、目标心率法、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其中,前三种方法需心电图负荷试验或心肺运动负荷试验获得相关参数。推荐联合应用上述方法,尤其是应结合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①心率储备法:此法不受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的影响,临床上最常用,方法如下: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例如,患者最大心率160次/min,静息心率70次/min,选择的运动强度为60%,目标心率=(160-70)×60%+70=124次/min。②无氧阈法:无氧阈水平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60%左右,此水平的运动是冠心病患者最佳运动强度,此参数需通过运动心肺试验或血乳酸阈值获得,需一定设备和熟练的技术人员。③目标心率法:在静息心率的基础上增加20~30次/min,体能差的增加20次/min,体能好的增加30次/min。此方法简单方便,但欠精确。④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多采用Borg评分表(6~20分),通常建议患者在12~16分范围内运动(表5)。

表5 对自我理解的用力程度进行计分的Borg评分表

Borg评分 6~8 9~10 11~l2 13~14 15~16 17~18 19~20

自我理解的用力程度 非常非常轻 很轻 轻 有点用力 用力 很用力 非常非常用力

阻抗运动:对冠心病的益处:与有氧运动比较,阻抗运动引起的心率反应性较低,主要增加心脏的压力负荷,从而增加心内膜下血流灌注,获得较好的心肌氧供需平衡。其他益处:增加骨髂肌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骨骼肌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耐力,帮助患者重返日常生活和回归工作;其他慢性病包括腰痛、骨质疏松、肥胖、糖尿病等也能从阻抗运动中获益。证据表明,阻抗运动对于血压已经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是安全的,对心力衰竭患者亦主张进行阻抗运动。

冠心病的阻抗运动形式多为循环阻抗力量训练,即一系列中等负荷、持续、缓慢、大肌群、多次重复的阻抗力量训练,常用的方法有利用自身体质量(如俯卧撑)、哑铃或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其中弹力带具有易于携带、不受场地及天气的影响、能模仿日常动作等优点,特别适合基层应用。每次训练8~10组肌群,躯体上部和下部肌群可交替训练,每周2~3次或隔天1次,初始推荐强度为:上肢为一次最大负荷量((one repetition maximum,1-RM,即在保持正确的方法且没有疲劳感的情况下,一个人仅一次重复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30%~40%,下肢为50%~60%,Borg评分11~13分。应注意训练前必须有5~10min的有氧运动热身,最大运动强度不超过50%~80%,切记运动过程中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不要憋气,避免Valsalva动作。

阻抗运动的时期选择:PCI后至少3周,且应在连续2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心肌梗死或CABG后至少5周,且应在连续4周有医学监护的有氧训练之后进行;CABG后3个月内不应进行中到高强度上肢力量训练,以免影响胸骨的稳定性和胸骨伤口的愈合。柔韧性运动:骨骼肌最佳功能需患者的关节活动维持在应有范围内,保持躯干上部和下部、颈部和臀部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尤其重要,如果这些区域缺乏柔韧性,会增加慢性颈肩腰背痛的危险。老年人普遍柔韧性差,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柔韧性训练运动对老年人也很重要。训练原则应以缓慢、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训练方法:每一部位拉伸时间6~15s,逐渐增加到30s,如可耐受可增加到90s,期间正常呼吸,强度为有牵拉感觉同时不感觉疼痛,每个动作重复3~5次,总时间10min左右,每周3~5次。

第三步:放松运动,有利于运动系统的血液缓慢回到心脏,避免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诱发心脏事件。因此,放松运动是运动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放松方式可以是慢节奏有氧运动的延续或是柔韧性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可持续5~10min,病情越重放松运动的持续时间宜越长。

安全的运动康复除制定正确的运动处方和医务人员指导外,还需运动中心电及血压等监护。低危患者运动康复时无需医学监护,中危患者可间断医学监护,高危患者需严格连续医学监护。对于部分低、中危患者,可酌情使用心率表监护心率。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运动中表现,在患者出现不适反应时能正确判断并及时处理,并教会患者识别可能的危险信号。运动中有如下症状时,如胸痛,有放射至臂部、耳部、颌部、背部的疼痛;头昏目眩;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脉搏不规则,应马上停止运动,停止运动上述症状仍持续,特别是停止运动5~6min后,心率仍增加,应进一步观察和处理。如果感觉到有任何关节或肌肉不寻常疼痛.可能存在骨骼、肌肉的损伤,也应立即停止运动。

6.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尽早恢复日常活动,是心脏康复的主要任务之一。应根据运动负荷试验测得患者最大运动能力[以最大代谢当量(METmax)表示],将目标活动时的METs值与患者测得的METmax比较,评估进行该活动的安全性(表6)

[19]。

表6 各种活动的能量消耗水平(用METs衡量)

[19]

体育锻活动 能量消耗水平(METs)<3 日常生活活动 职业相关活动 休闲活动

洗漱,剃须,穿衣,案头工作,洗盘子,开车,轻家务

端坐(办公室),打字,案头工作,站立(店员)

高尔夫(乘车),编织,手工缝纫

固定自行车,很轻松的健美操 3~ 耙地,使用自动除草机,铺床或脱衣服,搬运6.75~13.50kg重物

摆货架(轻物),修车,轻电焊/木工

交际舞,高尔夫(步行),帆船,双人网球,6人排球,乒乓球,夫妻性生活

步行(速度4.8~6.4km/h),骑行(速度10~13km/h),较轻松的健美操

5~ 花园中简单的挖土,手丁修剪草坪,慢速爬楼梯,搬运13.50~27.0kg重物

户外木工,铲土,锯木,操作气动工具

羽毛球(竞技),网球(单人),滑雪(下坡),低负荷远足,篮球,橄揽球,捕鱼

步行(速度7.2~8.0km/h),骑行(速度14.5~16.0km/h),游泳(蛙泳)

7~ 锯木,较重的挖掘工作,中速爬楼梯,搬运27.50~40.50kg重物

用铲挖沟,林业工作,干农活

独木舟,登山,乒乓球,步行(速度8km/h),跑步(12min跑完1600m),攀岩,足球

游泳(自由泳),划船机,高强度健美操,骑行(速度19.0km/h)

≥9 搬运大于40kg的重物爬楼梯,快速爬楼梯,大量的铲雪工作

伐木,重劳动者,重挖掘工作

手球,足球(竞技),壁球,越野滑雪,激烈篮球比赛

跑步(速度>10.0km/h,骑行(速度>21.0km/h),跳绳,步行上坡(速度8.0km/h)

开车所需能量消耗水平较低(<3METs)。一般而言,病情稳定1周后可开始尝试驾驶活动,但应告知患者避免在承受压力或精神紧张,如时间紧迫、天气恶劣、夜间、严重交通堵塞或超速等情况下驾驶。虽病情已稳定,心脏事件后患如果伴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即心肺复苏、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重度传导阻滞或心力衰竭,应延缓驾驶时间至3周以上。乘坐飞机因受高空气压影响,可能会有轻度缺氧。心脏事件后2周内乘坐飞机的患者应具备静息状态下无心绞痛发作、无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并且对乘坐飞机无恐惧心理。同时必须有伴同行,并备用硝酸甘油。

患者心肌梗死后的性生活:尽管当前社会对性的话题日渐开放,但在心肌梗死康复计划中通常被忽略。患者及其配偶在医生面前对此问题也常难以启齿。医生同样觉得这是患者隐私,或因患者没有咨询过而认为他们这方面不存在问题。研究表明,患者在心肌梗死后,性生活减少,大都源于患者及其伴侣的焦虑与不安,并非真正身体功能障碍所致。许多人错误认为性生活会诱发患者再次心肌梗死。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约为每小时20~30/100万人

[20]。

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出院2~4周后重新开始性生活,其中PCI后患者出院后1周,CABG后6~8周。通常性生活可使心率加快到130次/min,随之血压也会有所升高。如果患者能够在10~15s内爬完20步楼梯未感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心跳与安静时相比增加不超过20~30次/min,或进行心脏负荷试验,最大心脏负荷>5METs[21],患者进行性生活是安全的。如患者在性生活时出现心绞痛或其他相关不适,应及时停止并就医。同时应提醒患者随时备用硝酸甘油。要特别提醒患者,西地那非类药物与硝酸甘油严禁同时使用,以避免严重低血压,甚至导致生命危险。此外,某些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的药物可能对患者性功能有影响。如发生,及时更换药物。

7.冠心病患者恢复工作的指导:临床发现,很多青壮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虽恢复,但未回归工作岗位,而长期病假或申请退休。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受损,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社会来说,损失青壮年劳动力,也是巨大损失。在美国,心肌梗死后患者回归工作的可能性约为63%~94%,这种可能性受工作满意度、经济稳定性及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影响。在PAMI-Ⅱ研究中

[22],研究者要求低风险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0岁,左心室射血分数>45%,1~2个血管病变且PCI成功)行PCI后2周即重返工作,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

有研究表明,发生心肌梗死事件前,无抑郁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恢复工作能力的速度较快肌梗死事件前,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越短

[24]

[23]

。发生心

。心脏事件前的最大有氧运动能力和抑郁评分是事件后恢复工作能力的最佳独立预测因子。心脏功能状态并不是患者是否能够回归工作有力预测因子。与不能完全回归工作有相关性的因素包括糖尿病、较高年龄、病理性Q波型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前心绞痛[25]。然而,一些研究中显示某些心理变量的预测性更好,如信任感、工作安全性、患者对“残疾”的主观感

[26-27]受和医患双方对康复的期望等归工作[19]

。此外,主要应根据运动负荷试验所测得的实际运动能力,指导患者回(表6)。

8.冠心病的其他康复方法: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康复方法也有利于冠心病患者康复。体外反搏也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28]。

(三)第Ⅲ期(院外长期康复)

也称社区或家庭康复期。为心血管事件1年后的院外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是第Ⅱ期康复的延续。这个时期,部分患者已恢复到可重新工作和恢复日常活动。为减少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强化生活方式改变,进一步的运动康复是必要的。此期的关键是维持已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另外运动的指导应因人而异,低危患者的运动康复无需医学监护,中、高危患者的运动康复中仍需医学监护。因此对患者的评估十分重要,低危及部分中危患者可进一步Ⅲ期康复,高危及部分中危患者应转上级医院继续康复。此外,纠正危险因素和心理社会支持仍需继续。

三、冠心病患者的循证规范用药

国内外冠心病指南一致强调,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是充分使用有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药物。我国目前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状况非常不理想,PURE研究

[29]

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该研究调查全球17个国家628个城市和乡村社区、153996位居民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用药情況,结果显示,接受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他汀类药物治疗率,全球分析依次为25.3%、17.4%、19.5%、14.6%,高收入国家依次为62.0%、40.0%、49.8%,66.5%,中国依次为15.5%,6.8%、7.8%、2.0%。坚持二级预防用药,有医生的责任,也有患者的责任,医生需要处方药物,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并教育、监督、鼓励患者坚持用药,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经济问题,适当调整方案,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有充分循证证据的二级预防用药包括: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若无禁忌证,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80~100mg/d,CABG后应于6h内开始使用阿司匹林。若不能耐受,可用氯吡格雷75mg/d代替。

发生ACS或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治疗12个月。ACS患者PCI术后也可口服普拉格雷10mg/d或替格瑞洛90mg/d,2次/d,代替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疗程12个月[30]。

2.β受体阻滞剂和ACEI/ARB:若无禁忌证,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如患者不能耐受ACEI,可用ARB类药物代替。β受体阻滞剂可选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个体化调整剂量,将患者清醒时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min为佳。

3.他汀类药物:若无他汀使用禁忌证,即使入院时患者TC和(或)LDL-C无明显升高,也可启动并坚持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

四、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控制

约70%的冠心病死亡和50%的心肌梗死发生于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已确诊冠心病者发生或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机会要比无冠心病病史者高4~7倍。斑块稳定性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心率加快、精神应激等因素均可导致斑块不稳定。大量研究证据显示,通过有效的二级预防,综合控制多种危险因素,能促使易损斑块稳定,显著降低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生,提高冠心病患者总体生存率,减少血运重建。

在充分使用循证药物的基础上,综合控制如下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1.合理膳食:评估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每日能量摄入,饮食中饱和脂肪、盐及其他营养成分的比例。

达到目标:每天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谷类250~400g,鱼、禽、肉、蛋125~225g(鱼虾类50~100g,畜,禽肉50~75g,蛋类25~50g),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g的大豆及其制品。食用油<25g,每日饮水量至少1200ml;减少钠盐摄入,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先减30%,逐步达到每天食盐摄入在5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天钾盐≥4.7g(含钾多的食物有坚果、豆类、瘦肉及桃、香蕉、苹果、西瓜、橘子等水果以及海带、木耳、蘑菇、紫菜等)。

推荐措施:指导患者和家属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2.戒烟限酒:目标:彻底戒烟,并远离烟草环境,避免二手烟的危害,严格控制酒精摄入。

推荐措施:每次诊视询问吸烟情况并记录在病历中,劝导每个吸烟者戒烟,评估戒烟意愿的程度,拟定戒烟计划,给予戒烟方法指导、心理支持和(或)戒烟药物治疗,定期随访;对所有吸烟者加强戒烟教育和行为指导,建议应用戒烟药物辅助戒烟,减少戒断症状;每次就诊对患者强调避免在工作时或家中暴露于烟草环境。

不建议任何人出于预防心脏病的目的饮酒,包括少量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原则上应戒酒或严格控制饮酒量。建议成年男性饮用酒精量≤25g/d(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高度白酒50g,或38度白酒75g)。成年女性饮用酒精量≤15g/d(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白酒50g)。酒精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

3.控制体质量:目标:超重和肥胖者在6~12个月内减轻体质量5%~10%,使体质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腰围控制在男性≤90cm、女性≤85cm。2推荐措施:每次就诊评估BMI和腰围,鼓励患者通过体力活动、降低热量摄入来维持或降低体质量。不推荐使用药物控制体质量。

4.控制血压:目标:血压<130/80mmHg。推荐措施:所有患者根据需要接受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包括控制体质量、增加体力活动、限量饮酒、减少钠盐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注意发现并纠正睡眠呼吸暂停;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开始给予降压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必要时加用其他种类降压药物。

5.调节血脂:目标:根据《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31],高危患者LDL-C<2.59mmol/L(100mg/dl),极高危患者(ACS,冠心病合并糖尿病)LDL-C<2.07mmol/L(80mg/dl)。如果患者TG≥2.26mmol/L(200mg/dl),则高危患者的非HDL-C<3.37mmol/L(130mg/dl),极高危患者的非HDL-C<2.59mmol/L(100mg/dl)。

推荐措施:开始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比例(<7%)、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200mg/d);增加植物固醇的摄入(2g/d)。增加身体活动并控制体质量;如无禁忌证,即使入院时患者血脂无明显升高,启动并坚持使用他汀类药物;如使用他汀类药物没有达到目标值,或不能耐受他汀,可用依折麦布、胆酸螯合剂和(或)烟酸;降低非HDL-C的治疗选择:适度加大他汀类药物使用剂量,或加用烟酸或贝特类药物治疗。

6.控制血糖:目标:糖化血红蛋≤7%。

推荐措施:所有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注意空腹血糖检测,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指导并监督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包括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无效者使用降糖药物;强化其他危险因素的控制。包括控制体质量、控制血压和胆固醇,必要时与内分泌科合作管理糖尿病。

7.心率管理:心率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呈显著负相关。各国指南均强调,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应控制在55~60次/min之间。目前控制心率的药物首选β受体阻滞剂,对使用最大耐受剂量β受体阻滞剂心率未控制,或对β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禁忌的患者,欧洲心脏病学学会《2006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

[33]

[32]

以及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2012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及治疗指南》推荐,伊伐布雷定适用于窦性心律大于60次/min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单独或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8.改善症状、减轻缺血:目前改善症状及减轻缺血的主要药物包括3类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离子拮抗剂。曲美他嗪可作为辅助治疗或作为传统抗缺血治疗药物不能耐受时的替代治疗

[34]。

五、情绪管理和睡眠管理 1.情绪管理:目前的心脏康复主要关注体力活动的恢复,而忽略了患者心理因素对康复的影响。实际上,冠心病的情绪管理应贯穿冠心病全程管理的始终。

心肌梗死对患者及家属都是一种严重打击,突发事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迫使患者调整生活状态。常出现的躯体不适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值得强调的是,除患者本人,患者的配偶和好友也会感到焦虑,极大影响患者的康复。患者和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主要源于对冠心病的错误认识和对运动康复的不了解。

对患者及其配偶进行疾病的咨询与程序化教育非常重要,且讲解需多次重复,这是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的关键之一。内容包括: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诱发因素、不适症状的识别、发病后的自救、如何保护冠状动脉等,并教会患者自己监测血压和脉搏。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疾病及程度,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明确今后努力目标,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自信心,懂得自我管理。教育方式有集体授课、小组讨论和一对一解答与交流。

康复过程中,患者情绪变化波动,常伴躯体不适,医生有责任帮助患者判断这种不适是否由心脏病本身引起,很多时候这种表现与神经功能失调有关。运动康复可非常有效缓解这种症状,同时有助于患者克服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自信心。当患者能够完成快步走或慢跑,或能够完成一个疗程的运动康复后,会更加坚信自己可以从事正常活动,包括回归工作、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

目标:识别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并给予对症处理。

推荐措施:(1)评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2)了解患者对疾病的担优、患者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给予有针对性治疗措施。(3)通过一对一方式或小组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咨询。促进患者伴侣和家庭成员、朋友等参与患者的教育和咨询。(4)轻度焦虑抑郁治疗以运动康复为主,对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者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病情复杂或严重时应请精神科会诊或转诊治疗。

2.睡眠管理:冠心病与睡眠障碍关系密切,Schwartz等

[35]

篇3:冠心病患者护理体会

1 治疗与方法

本组病例选自2009年1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72人, 女48人。年龄62~80岁, 平均69.7岁。本组患者中有心脏搭桥手术术后患者11例, 支架3例, 基本能够生活自理;心悸、心绞痛患者87例, 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心前区悸动不安, 甚至疼痛;心力衰竭患者19例, 表现为心率失常, 时有晕厥, 活动后加重。以上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

2 结果

经过内科药物治疗及有效的护理, 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用药安全护理等三方面的精心护理, 120例患者, 80例无症状出院, 占病例总数的66.7%;36例好转, 偶有心悸, 服药后可缓解, 占病例总数的30%;4例症状、体征未见明显缓解, 自动出院, 占病例总数的3.3%。

3 护理体会

3.1 护理目标

使冠心病患者胸痛减轻或消失, 治疗期间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充分休息, 生命体征稳定, 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活动能力, 保证患者排便通畅, 同时耐心、谨慎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心律失常、避免休克和心衰等意外事故发生。

3.2 一般护理

3.2.1 休息与运动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着重患者的有效休息和逐渐恢复活动能力。嘱咐患者养成每日运动的习惯, 运动量可渐进增加。但应避免用力活动, 运动时如有任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运动, 必要时卧床休息休息, 甚至服药。要保证患者的夜间睡眠环境优良和足够的睡眠时间, 睡前看电视也应控制好时间, 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 以防过于激动而失眠甚至引发心绞痛;按时就寝, 养成睡前烫脚的习惯, 然后按摩双足心, 解除疲乏, 以利于尽快入睡。

3.2.2 饮食护理

饮食指导对冠心病患者有重要意义, 均衡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热量控制 (勿暴饮暴食) 是有效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重要预防措施。指导患者采取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及高纤维饮食为主。冠心病发作多在晚上, 故应注意睡前保健:晚餐应清淡, 控制摄入量, 宜食易消化的食物, 并配些汤类, 饮足量的水, 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 若饮水量不足, 则夜间血液黏稠, 更易形成血栓。水有止渴、散热、稀释血液、利尿、镇静、润滑、运送营养等功效, 已有研究证明, 缺水与老年人冠心病发作密切相关。

3.2.3 生活护理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是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发作的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的排泄习惯, 如定时如厕, 少食辛辣之品, 避免便秘, 更要避免闭气用力解便。维持理想体质量, 不暴饮暴食, 每日输入能量均衡。禁烟并且防止抽二手烟。不喝或少喝含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饮料。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血液供应需要量增加, 又因冠心病导致冠状动脉减少了对心脏的血液供应量, 促使心肌缺血, 诱发心绞痛, 故冠心病患者在季节变幻时要格外注意保暖。

3.3 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大多与患者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日常护理时, 要格外注意对患者心理的调整[4]。首先, 嘱咐患者遇事要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 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 增加耐性, 否则易生气引起情绪激动而发作心绞痛。其次, 要宽以待人。宽恕是最大的美德, 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安宁和平静, 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 而且能赢得别人的友谊, 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再次, 嘱咐患者遇事要扛得起, 想得开, 放得下。过于追求完美、追求精益求精, 过于精细常常导致自身的孤立, 而长时间的被孤立, 处于一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 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金钱、地位、名誉、对子女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面对。最后, 嘱咐患者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 可以通过瑜伽、气功、太极拳等活动, 修炼心性的平和, 学习放松心情, 维持愉快平稳的心情, 增强心理调节能力。

3.4 病情观察

只有有效观察患者的身体活动特征, 才能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 辅助医师及早救治患者, 并在护理的过程中避免因观察不及时、不到位而出现失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气短、胸痛、晕厥等。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过快, 伴有心前区不适, 特别是反复发生不明原因的心悸, 且伴有心前区不适, 往往是冠心病心绞痛的早期信号。气短是指在上楼时或轻微的体力劳动, 即感到气促, 甚至出现夜间不能平卧, 而未见其它原因, 则是心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胸痛是指患者不明原因反复出现劳累后或情绪激动后, 胸骨局限性闷胀感, 持续3~5min, 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以缓解, 则应注意是否为心绞痛的先兆表现。晕厥是指由于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如果突然出现晕厥且伴有心律率乱、心动过缓等表现的患者, 则应高度怀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可能。除此之外, 还应每日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心率、体温及心电图变化。有这些症状发生时或生命体征有异常变化时, 应及时向医师反映, 防患于未然。

3.5 用药安全护理

住院患者常为反复发作的心绞痛患者, 应嘱咐患者请随身携带硝化甘油药片, 胸痛、胸闷时立即舌下含服药片, 当服药无效或发病时勿惊慌, 应及时返回病房, 呼叫医护人员, 然后安静休息, 争取时间等待医师救治。患者发病时, 心前区疼痛难忍, 及时解除患者疼痛是当务之急, 我们常采用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种方法来解除患者疼痛。在药物治疗后往往有一段时间的非药物作用时间, 这时应注意转移患者疼痛感觉的情绪, 谈论其他患者以往感兴趣的事情或有意义的事情, 以延迟药物止痛效果, 缓解其疼痛。

4 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三高”人群不断增加,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不断升高[5]。冠心病患者有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 只有在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详细耐心的护理, 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作为现代医院的护理工作者, 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 还应当学会观察与沟通的技巧, 全面而谨慎、耐心的思考问题, 使患者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个性化心理干预及全方位的护理有助于解除患者的恐惧和疑虑, 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护士形象,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医院形象及竞争力。深信经过广大护理人员的努力, 未来我国的冠心病临床护理将会出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贾赫.冠心病护理的现状与进展[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09, 6 (6) :7.

[2]陈凌, 黄慧根, 丁泽林.冠心病护理的现状与进展[J].第九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7, 63 (45) :88.

[3]李月华.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1) :14.

[4]初岩.冠心病护理教学中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 2010, 4 (4) :6.

篇4:为冠心病患者“搭桥”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的营养血管,当它被一些病灶阻塞时,就会发生心脏供氧不良的现象。这时,如果在阻塞的部位架起一条新的血管,那么心脏就会获得新生,这种手术被称为“冠状动脉搭桥术”,俗称“心脏搭桥”。

哪些人可以“搭桥”?

冠心病患者绝大多数采用内科服药治疗。其中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得到控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症状不能缓解,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一位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搭桥”手术,除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常规检查、重要脏器功能作出初步评价外,最终都必须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才能决定,它能使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一目了然。

造影检查后,我们就知道什么人该做手术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①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此类患者的造影中,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常有病变,且程度严重。②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主要冠状动脉局阻性狭窄,管径狭窄达50%以上,狭窄远端通畅,且大于1.5毫米。③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失败或再狭窄者,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动脉仍有明显狭窄者,应接受手术,这样会更安全,疗效也佳。④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时,导管穿破冠状动脉导致出血,或斑块剥脱堵塞远端管腔,心电图有持续缺血波形成或心绞痛加重者。心原性休克及内科溶栓治疗未通者则应行急诊手术“搭桥”。有些冠心病者情况特殊,应慎重考虑后再进行“搭桥”手术。

“搭桥”有哪些好处?

药物治疗无效的冠心病患者,可以行导管介入性治疗(如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血管内支架术等)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搭桥术与导管介入性治疗比较有哪些优点?我们发现:①搭桥手术心绞痛复发率低。②搭桥手术后心肌梗塞发生率低。③搭桥术降低了冠心病的死亡率。

搭桥术与药物治疗比较又有哪些优越性呢?①搭桥术疗效显著高于药物治疗,中年患者术后可以重返工作岗位。②降低了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率。③提高了心绞痛患者的5年生存率。

“搭桥”是如何进行的?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冠状动脉搭桥的机理,就是用手术方法架“桥”,通过此“桥”把富含氧气和养分的动脉血引到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从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消除了由于心肌缺血所致的所有症状及其严重后果。

目前架“桥”的材料很多,最常用和最方便的是自体大隐静脉,也可用其他动脉和人造血管等。

手术先置入体内一些必要的管道,然后在患者的下肢切开皮肤,根据术前估计的搭桥数目,剥取大隐静脉作为“架桥”的材料。同时,主刀者暴露出患者的心脏。由于难以给跳动的心脏施行手术,因此采用精确、严密的方法使心脏停止跳动,这样患者的心肺就停止工作了,代替它工作的是人工心肺机。人工心肺机维持着机体的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这种人工控制生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当今医学的奇迹。当冠状动脉与大隐静脉的连接完毕后。调整各种指标,使心脏重新跳动。随着主动脉与大隐静脉的吻合完毕,这时的心脏已不像术前软弱无力了。得到充分血供的心脏充满活力,而人工心肺机也逐渐停止工作。经充分止血后,要放引流管,关闭切口。“搭桥”工程到此结束。

经过20多年的临床实践,冠状动脉搭桥术已经成熟。人们担心恐惧的心脏大手术就像阑尾切除术一样普通。所以专家们认为,有适应证的病人,均应尽早做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在心功能等尚好的情况下尽早手术,以便提高疗效,提高存活率,延长寿命。

术后如何保养?

冠状搭桥术后,病人如同健康人一样,原有的胸闷、胸痛大多可以完全消失,因此往往不注意保养,以致部分病人术后1~2年或稍长时间又发生胸闷、胸痛等症状。为什么会再现这类状况呢?一言以蔽之,这是搭桥的血管再狭窄所致。所以术后病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保养:①继续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搭桥或自身原有的冠状动脉的血管再狭窄。一般服阿司匹林等药即可。②继续治疗或去除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不控制,可以继续损伤搭桥的血管,久之会发生再狭窄。搭桥术后的患者若原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应该继续服降压、降血糖或降血脂等药物。吸烟者应戒烟。这样可以减少搭桥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③术后应该坚持适当体育锻炼,保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④搭桥术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科门诊检查。

篇5:冠心病患者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冠心病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具有隐匿性。主要因饮食或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患者胸部疼痛和胸闷等相关症状[1].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高血压会使冠心病明显增加,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针对患者自身条件制定的护理方案,方便患者及家属了解所患疾病,促使病患能自觉地采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疾病的康复。本文通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6例进行分组探讨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6月~206月本院治理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10.34±3.25)。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9.5岁,病程(11.34±2.34)。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对照组可以先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预治疗,具体内容如下。制定患者护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可以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知道患者对此疾病的看法,然后根据患者反馈出来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可行方案,为了此方案的安全性与科学性,可查阅医学资料或者找比较资深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咨询,对方案进行修改,也可在临床应用中总结经验[2].内容包括引发冠心病原因、疾病危险因素、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概率以及患者饮食方面、运动锻炼等情况进行分析。

1.3 护理干预内容

1.3.1 关于冠心病疾病知识宣教

根据所患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学习和接受能力采取有针对性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首先耐心对患者进行病情讲解,让患者对自身状况有个大概了解,缓解紧张心情。然后再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安排等。

1.3.2 用药指导

每位患者在经过医护人员细致的讲解后,要求患者切勿着急治疗结果,必须让患者重点知道只有了解到治疗过程的重要性,并嘱咐患者要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服药,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报给医生解决。还应对家属进行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服用药的剂量、用法、药效时间等,患者家属都应了解到药物的性质,期间不可随意增减药物。

1.3.3 饮食健康指导

一定要告知患者冠心病疾病要禁止食用的食物,食用的膳食需限制盐的含量,可补充富含维生素、高纤维且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低脂肪、低热量等,注意饮食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

1.3.4 患者心理健康指导

患者在得知自己患者此疾病时,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产生这种心理是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严重时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时护理人员应分析患者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重点观察,由其对年老的患者更要有耐心,态度和蔼,语言使用得当,达到最佳的心理安慰效果,指导患者学会控制情绪,做心电图检查时,能做到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和紧张,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始终保持心理平衡。

1.4 效果判定标准

护理应用效果评估。显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症状明显有所缓解,经心电图测量显示ST段压低T波倒置恢复正常或较前有明显改善情况。有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作次数有所减少,而测量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T波倒置有所改善。无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发作次数没有变化,测量心电图也无改善。患者满意度调查。经调查宣教满意度、态度满意度及护理结果满意度分析,采用Likerts 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满意度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比

其中对照组患者显效27例(61.79%)、有效9例(20.93%)、总有效率83.72%,而观察组显效36例(82.72%)、有效5例(11.62%)、总有效率95.34%,两组患者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宣教满意度(3.45±0.61)、态度满意度(3.20±0.65)、结果满意度(3.43±0.66),观察组的宣教满意度(4.98±0.66)、态度满意度(4.77±0.80)及护理结果满意度(4.23±0.90),观察两组数据变化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增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配合进行疾病相关治疗并预防,有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可以减少多余开支,这对整体来说具有重要影响[3].所以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主要是为了能使患者及家属对冠心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今后遇到此类症状能及早发现并预防,对以后疾病用药方面稍加注意,能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患者自己树立信心的同时还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具备自保能力,彻底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而且还遵循医生的嘱咐行事,多做一些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运动。配合医护人员检查等,能按照医务人员要求尽量去做,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度,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了治疗费用[4].

综上所述,我们采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护理措施,即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还提高患者与家属对冠心病的健康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增加护理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牛志杰,牛志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1(16):296.

[2] 郭秀红。舒适护理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24):5311-5312.

[3] 吴瑛娣。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13(8):314.

篇6: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发病机制涉及环境因素、遗传背景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研究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85例冠心病均经过冠脉造影确诊,即主要冠状动脉(右侧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其分支狭窄≥50%。

分别观测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根据上述动脉受累数量分为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左主干狭窄定义为双支病变。

弥漫性血管病变的定义为:(1)病变长度≥20 mm;(2)一支血管多处病变;⑶血管全程或大部分纤细、僵硬或明显迂曲僵硬。

2名有经验的心血管病医师在不知道患者是否参与实验的情况下对冠脉造影结果进行评判。

根据年龄分为2组,≤60岁为中青年组,>60岁为老年组。

中青年组188例,男161例,女27例;老年组197例,男143例,女54例。

1.2 资料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都是通过问卷调查排除心血管病家族史,心肌病,出血性疾病,肾脏疾病,放、化疗及恶性肿瘤病史的江苏省或江苏省附近的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

入院24 h内空腹完成血糖、血脂的采集,全程监测血压,并完成身高、体重的测量。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空腹12 h后采取外周静脉血,2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

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TG,脂蛋白a[Lp(a)],HDL-C和LDL-C,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者正在使用降压药治疗。

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或者需要糖尿病饮食控制,或需要降糖药治疗。

高血脂定义为总胆固醇≥6.2 mmol/L或正在使用降脂药物治疗。

吸烟定义为每日≥10支。

1.4 统计学方法

Kolmogorov-Smiomov检验用于定量资料正态性分析。

如果属于正态分布,则用■±s表示,并用t检验比较2组间差异。

如果属于非正态分布,则用中位数和十分位数表示,用U检验比较2组间差异。

定性资料用频数及百分位数表示,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差异。

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检测均基于双尾检验。

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危险因素比较

中青年组中男性冠心病患者居多,体重控制较差,吸烟者较多,有较高的TG和较低的HDL-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指TG/HDL-C比值的对数值,其数值与LDL颗粒大小呈明显负相关,可直接反映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明显高于老年组,而患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比例较老年组低,2组间LDL-C及空腹血糖未见统计学差异(表1)。

2.2 2组冠脉病变情况比较

中青年组的单支病变较多,复杂及弥漫性病变较老年组低(表2)。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虽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发生率较老年组低,冠脉的病变严重度(包括数量及病变弥漫度)也较老年组轻,但对于体重的控制、血脂的平衡及吸烟的摄入等均较老年组高,这种情况尤其在男性中青年患者中突出。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众所周知,烟草由4 000余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包括多环芳香族烃、N-亚硝胺、醛及大量氮氧化物。

这些物质被认为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可能的机制包括:(1)吸烟能直接引起内皮功能紊乱,血管内层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吸烟能间接改变其它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如脂质紊乱、氧化应激及促凝状态[3];(3)吸烟能引起DNA加合物形成的增加,导致心血管组织遗传物质的改变,这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DNA损伤在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4];另外,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心血管组织中亦观察到DNA加合物水平的升高[5]。

低HDL-C水平是冠心病发生与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HDL的主要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可能与它促进胆固醇从外周细胞转运到肝脏(即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有关[6]。

肥胖和冠心病有很大的关系,在5 000例26年的长期随访超重者中,校正年龄、血压等因素后发现,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超重者明显增加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

在一项5 260例的(男女人数各一半)长期随访中发现,随着BMI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增高,特别是小于50岁者。

脂肪在体内的分布与冠状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越肥胖冠状狭窄的.程度越厉害。

在接受搭桥手术的肥胖患者,其相对危险性是体重正常者的7.4倍,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伤口破裂出血等都有增加,影响远期预后,住院时间长,花费相对增高[7]。

冠心病的发病率跟性别也有明显相关性,男性一般高于女性。

据住院患者统计,男女之比为(2.5~5)∶1,这种差别主要发生在60岁以前,女性发病年龄平均较男性晚10岁。

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明显增高,甚至超过男性,这种现象可能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

临床研究证明,雌激素对血脂有很大影响,它可增加HDL-C的含量,加速乳糜微粒和LDL-C的清除,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物实验也证实,给家兔注射大量雌激素,可以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降低血脂。

女性在生育期雌激素分泌量较多,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而女性更年期过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因此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另外,男性因工作竞争性强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也是造成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原因[8-9]。

4 护理对策

4.1 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

青年人工作强度大,社交应酬忙,社会责任多,需要督促其注意休息,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紧张、寒冷刺激,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4.2 戒烟

吸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倡导戒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

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患者讲解烟草对健康的危害,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可损害血管壁,启动并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并能诱发冠脉痉挛。

让患者了解戒烟的益处,戒烟能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并且获益在一年内显现。

教会他们戒烟的技巧,如:尽力推迟吸烟直到烟瘾过去;尽量回避一些特定的吸烟场所;培养听音乐、喝茶等爱好,分散注意力;动员患者家属及周围朋友、同事一起规劝,监督患者戒烟;预防戒烟成功后复发。

4.3 改善饮食结构

肥胖、高脂血症与中青年冠心病高度相关,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导致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水平增高。

因此需控制总热量摄入、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蛋白质以鱼类和豆制品为主,少食肉类、蛋类及动物内脏;以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提倡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小于6 g;适当饮酒多饮茶,有研究证实茶中的多酚类具有降低TC和TG含量,抗氧化作用。

建立良好的膳食制度,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并长期坚持。

4.4 适当锻炼

中青年人在社会上担当重要角色,往往以车代步,缺乏锻炼,要让患者知晓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运动呈负相关,通过运动能降低血压,调节血管紧张度,改善大动脉顺应性及解除微血管痉挛。

应为中青年患者设计个体化运动方案,结合心脏功能测试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应提倡有氧运动,减少高强度运动。

如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昏、胸痛、面色苍白等,表明心肌耗氧过大,应立即停止或减量。

4.5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稳定斑块的他汀类药物。

中青年患者往往因工作繁忙等客观因素,加上重视度不够等主观因素,不能配合医生治疗,不能坚持服药,因此提高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非常重要。

4.6 长期随访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护士或主管床位医生等人员普及医学知识,强化宣教,做好督促工作,但冠心病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所以出院后的护理相当重要。

我们设立专职的护士,做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每2周的电话随访,每月1次的门诊随访。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集中讲课方式或以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服药等情况,及时给予正确指导,同时对有吸烟史的患者了解戒烟情况,起到督促指导作用。

鼓励PCI术后的患者早期重返工作,提高精神健康[10] 。

护士经常与社区及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体系,共同指导并督促患者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占全. 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90-91.

[2] Mirvish SS. Reducing carcinogen levels in cigarette smoke[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 16(10):2170-2171.

[3] Khalil M, Abudiab M, Ahmed A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1, 3-butadiene neurotoxicity in humans[J]. Toxicol Ind Health, 2007, 23(3):141-146.

[4] Izzotti A, Bagnasco M, Cartiglia C, et al. Modulation of multigene expression and proteome profiles by chemopreventive agents[J]. Mutat Res, , 591(1-2):212-223.

[5] Yang Z, Harrison CM, Chuang GC, et al. The role of tobacco smoke induced mitochondrial damage in vascular dysfunc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 Mutat Res, 2007, 621(1-2):61-74.

[6] 向定成. 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危险因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4):242-245.

[7] 赖丽.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护理干预[J]. 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7):29-31.

[8] 邱小芩. 青年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和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14(13):1531-1533.

[9] 胡大一, 马长生. 心脏病学实践[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6-29.

上一篇:*煤矿“双基”建设情况汇报下一篇:鹿角中心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自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