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2024-04-09

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精选12篇)

篇1: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肺心病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病,具有病程长、进行性加重的特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年均死于肺心病的人数已达100万,且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对肺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肺心病患者采取系统化的自我护理教育措施,以研究该护理方法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月至8月长垣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1977年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排除精神、认知异常及意识障碍者以及有严重躯体疾病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8.53±10.05)岁;病程3~5a者5例,6~10a者13例,>10a者12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1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7.48±12.14)岁;病程3~5a者4例,6~10a者13例,>10a者13例;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11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自我护理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的自我护理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自我护理教育针对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教育方案,其主要内容有自我饮食管理、自我护理技能培训以及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自我日常行为管理等。

1.2.2教育方法挑出具有3a以上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肺心病的相关护理技能,理解所制定的护理教育方案并付诸实施;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进行自我护理教育的意义,取得他们的认可和配合;在结束自我护理教育后,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及水平的评估工作。自我护理教育主要有集中授课、个体教育等多种形式。其中集中授课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自我护理技术的操作示范、病情检测及用药等知识的普及等,个体教育则包括对患者日常饮食、情绪以及认知等的解决方法等。

1.2.3教育时间自我护理教育时间为4个月,共实施教育8次,其中6次在住院期间实施,另外2次为患者出院后的电话指导和家访。

1.3效果评价

1.3.1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这一测量工具是Keamey和Fleischer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的,包括4个维度和43个条目,采取5分制评分,患者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其自我护理能力越强,该量表可实现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护理能力的`有效比较,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1.3.2肺心病相关知识问卷根据长垣县中医院肺心病相关专家修改和制定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肺心病的成因、症状、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共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自我护理教育后,观察组自我生活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对肺心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护理教育可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并积极参与健康决策及自我管理,实现提升自身生活能力的目的。医疗研究表明,通过对一些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的学习,可促使患者主动进行体能锻炼以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正确调节自我情绪和不良生活习惯,相比于对照组,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P<0.05),自我护理教育效果显著。本研究通过运用集中授课和个体教育等方式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使患者乐于接受自我护理教育,所以干预后的观察组在对肺心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助于理解疾病相关知识,在正握疾病预防知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综上,对肺心病患者实施系统化的自我护理教育,有助于增进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对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

篇2: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是妇产科患者的常见心理状况。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会由于过度的担心,导致出现严重的焦虑不安心理。不少患者会反复的询问病情,由于妇产科部分患者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若没有积极且恰当的心理准备,则必然会使得患者处于极度恐惧的心理状况之中。

1.2自卑心理

妇产科一些患者时常会出现自卑以及胆怯的心理状况。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的状况缺乏基本的认识,进而产生了自卑、自责等心理状况。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患者在面对男性医生的时候,其羞怯以及自卑等心理状况会进一步的加剧。

1.3过度心理失常

篇3: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探析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医院2011年8月~2012年3月心血管内科的85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33例, 年龄43~82岁, 平均年龄62.3岁。所有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 由于不同年龄、职业、性格以及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外在行为表现, 在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后, 效果显著, 有95%的患者提高了生活质量。随机选取的患者均为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活动, 并且排除有明显精神异常表现的患者。

2 心理护理措施分析

一般来说, 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等多个类型。选取的85例冠心病患者通过接受一定的心理护理和其他方面的康复护理, 都初步了解了冠心病的病因, 也掌握了基本的用药方法和自救办法。对于护理人员来说, 通过护理干预, 既践行了理论知识, 又增加了实践经验, 还丰富了护理知识, 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水平。作为一名护理人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2.1 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

冠心病患者主要集中于老年人, 有着多年的社会经历, 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有些患者会有较大的心灵创伤, 尤其是身体不适的时候, 其情绪更容易受到影响, 心理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特别需要理解和陪伴。在这种情况下,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障碍, 引导其尽快走出疑虑、猜忌等不良情绪, 给予阳光的心理指导, 帮助其实现心理状态平衡。

2.2 了解冠心病的发病特点

一般来说, 无痛型和症状不典型性心肌缺血的发病率高于典型性心绞痛性心肌缺血,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年人对于疼痛的感觉过于敏感[2]。当疾病发作的时候, 护理人员要尽量陪在患者旁边, 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聆听患者的心理感受, 接受其行为反应, 努力引导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较为平和的心态对待疾病。

2.3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 尽量提供宽敞明亮、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房间, 并安排相同病情的患者同住一个病房, 减少孤独感, 尤其对于首次入院的冠心病患者, 更要帮助消除抑郁和焦虑的心理, 热情主动的迎接患者入院,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应激反应, 重建心理适应能力, 还要帮助患者学会调整情绪, 加强个人修养, 通过多种形式使患者的家庭成员等了解患者的病情, 才能获得患者的配合[3]。

2.4 其他护理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除了要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 还需要配合其他方面的护理。就用药护理而言,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多了解药物的治疗方向, 一旦发病, 可以根据护理常识, 及时用药。就康复护理来说, 冠心病患者应听从医院的嘱咐, 进行适当的运动, 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运动前后避免情绪激动, 运动要循序渐进, 运动前不宜饱餐, 运动时应避免穿得太厚, 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避免吸烟等。

3 结论

随着冠心病患者人数的日益增加, 并且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 笔者认为, 护理人员有必要尽快做好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调整其身心到最佳状态, 使得心理护理取得最佳效果。此外, 护理人员还应注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注意休息, 合理运动, 调整饮食结构, 通过全面及时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 来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健, 刘玲.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6) :1472-1473.

[2]张恒芳.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6, 3 (11) :13-15.

篇4: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关键词】冠心病 自我护理 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67-0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0例,对照组3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8—89岁,平均年龄66.35岁

1.2 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病人实施自我护理教育方法,对照组实施按医生处方一般性药物指导。干预时间为一个半月。

1.2.1 干预内容:自我疾病的掌握(包括冠心病心绞痛的诱因、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治疗、用药等),自我病情的监测,自我坚持治疗,自我饮食的管理,自我疾病正确认识,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自我护理技能(包括心绞痛发作时自救方法)。

1.2.2 自我护理教育法:①教育需求评估:对病人进行教育需求评估,确定病人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自我护理计划。②集体教育:每周组织被干预者讲座1次,时间为l-2小时,讲座内容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理、诱因、前驱症状、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同时示范心绞痛发病时自救方法。③个体教育:针对每个病人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个体教育,解答病人疾病知识问题及心理疏导。④赠送健康教育小册子,指引病人自我护理,干预时间为1个半月,干预前后调查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1.3 测量工具:入选患者在干预前后完成2份调查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Barthel指数评定(the Barthel index of ADL)由美国Florence Mahoney和Dorothy Barthel设计并应用于临床,是国际康复医学界常用的方法[1]。SF-36是1988年Stewartse研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包括8个领域,36个项目:躯体功能(PF)10、心理健康(MH)5、日常活动功能(RP)4、日常精神活动功能(RE)3、躯体疼痛(BP)2、总体健康(GH)6、活力(VT)4、社会活动功能(SF)2,评定分为五个等级[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处理所有数据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干预组、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显著性。以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自我护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对照组与干预组在干预前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根据orem理论,自我护理是人类个体为保证生存、维持和增进健康与安定而采取的行动,是满足自身需要,维持正常生命过程,保持个体结构和功能完整,促进个体完满状态的能力,是一种后天学习而得的,并受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身心状况影响的能力[3]。由于护理人力的缺乏,临床护士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技术指导,不利于患者掌握与提高自我护理技能[4]。通过健康教育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也能使患者掌握自我维护技能,主动参与及配合治疗、遵守饮食指导、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的康复[5]。这对临床护理有一定参考作用。

3.2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对照组与干预组生活质量在躯体功能、日常活动功能、活力、日常精神活动功能、心理健康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经过自我护理健康教育后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总体上优于对照组。据报道: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生活质量处于中低水平,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心绞痛容易复发,难以预料,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生理痛苦和生命威胁。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自我健康知识水平及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技能。科学合理的自我护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疾病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并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6]。

4 小结

4.1 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临床上可以适当参考推广。

4.2 自我护理教育可以总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Dodds TA, Martin DP, Stolov WC, et al. A validation of 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and its performance among rehabilitation inpatients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3, 7(4):531-536.

[2]廖貴蓉,裴小琴,秦莎莎,王晓雯,李晓松,朱彩蓉.SF-12量表用于评价地震灾区居民存质量的信度、效度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05):5-7.

[3]Yamashita M.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J].West J Nurse Rcs,1998,20 (3):370—381.

[4]周景玲,姜春梅.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33):454-457.

[5]鲍红丽,丁秀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影响探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01):56-59 .

篇5: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ICU是危重患者接受治疗的场所,为了满足抢救、治疗及手术后的需求,将各种管道留置在患者全身,若不能进行有效护理,将引起感染、管道识别错误或脱管等操作失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如何做好管道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因管道护理引起医疗事故发生率,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焦点[2].本研究对我院ICU患者42例实施安全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选取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70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6岁,平均年龄(34.6±9.4)岁;心脏手术15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4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6.2±9.6)岁;心脏手术14例,严重创伤6例,重型颅脑外伤手术5例,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管道安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对护士进行培训,增强其风险识别意识,并培养护士高度责任心。使用我院设计的管道评估表,将引流管分为具有潜在危险的高危管、不影响生命安全但易引发严重并发症的中危管、没有潜在危险及并发症但对预后有影响的为低危管。将高危管用红色标识,用黄色对中危管进行标识,使用绿色对低危管进行标识,并将特殊药物的静脉管道用红色进行标识。将标识材料(电工绝缘胶布)剪成2 cm×1 cm和5 cm×3 cm两种规格,并在标识上用永久性记号笔对药物名称或管道名称进行标注,于塑料板上粘贴,以备之后使用。由护士评估入院后患者的留置管道,并在评估表上进行标记,之后依据评估结果于引导管明显处粘贴相应标签,于微泵延长管的留置针连通的三通管接头及起始位置对折粘贴特殊药物的双标识,并确保管道从两位置间通过。由护士对管道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现管道出现安全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若发现有输液不通畅情况出现,应告知医生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由护士进行详细记录。

1.3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食管安全问题,管道脱出、管道阻塞、连接错误及管道受压、扭曲为管道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同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 究 组 问 题 发 生 情 况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差 异 显 着(P<0.051显着(P<0.05)。见表1.

3 讨论

ICU中的患者因病情治疗、手术等情况的需要,常保留多条引流管及多通道的静脉用药管等。若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管道护理不当,将引发衔接、管道识别等错误,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延误抢救时间,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3-4].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管道脱出、连接错误、管道阻塞及管道受压、扭曲发生情况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可有效降低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且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为采用管道标识,可对管道管理、并发症管理及安全用药管理进行重点提示,进而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起到指引的作用[5];同时管道标识对管道进行识别,降低了因管道错乱而引发的医疗护理差错率,进一步确保患者安全;安全护理对管道连接、固定及通畅情况进行检查,若发生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极大程度上降低因管道安全问题给患者带来的影响,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管道标识还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且不同颜色的标识为护士起到视觉上的告知与警示作用,减少护士失误操作的发生[6].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管道标识和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管道安全问题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慧。 I C U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护理[ J ] .医药前沿,,5(33):377-378.

[2]黄秋景。特殊药物管道标识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1(09):1189-1190.

[3]薛雅静。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03):240.

[4]余金活。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ICU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8(13):232-234.

[5]王娟,刘红霞,胡华琼,等。管道标识在临床管道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5):28.

篇6:老年肺心病患者晚间护理

大多数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

有的对疾病失去信心,有的经济困难,债台高筑,心事重重,还有的见同室病友相继离开人世而感恐惧。

故我们既要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热情护理,又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取得家属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饮 食

大多数患者由于长期缺氧,胃肠道瘀血,年老体衰,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

故对没有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均鼓励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饮食,如牛奶、豆浆、鸡蛋、豆腐、鲜鱼、米粥、水果汁等,还应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预防褥疮

患者大多数长期卧床,全身营养差,加上功能不全,全身水肿,同时长期半卧位,使尾骶部和坐骨结节承受压力大,故这两部位是褥疮最好发部位。

由于加强了护理,无发生褥疮。

方法是:①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每4小时协助翻身1次,汗多或大小便失禁患者每小时翻身1次,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并做好口头、文字、床头、三交班。

②促进局部血循环,在翻身同时,用红花酒精作环形按摩受压处涂上消毒过的滑石粉。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平整无渣屑。

④尾骶部垫上有色布的气圈、海面心要时睡,三马牌喷气式医疗气垫,以分散身体重量对局部的压迫。

正确收集痰标本

肺心患者的痰量多少,有无臭味痰的颜色及性状,都直接反映病情变化,正确收集痰标本,做好痰菌检查及药敏试验,能为医生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是:排痰前先协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用0.3%的双氧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弃去第一口痰,以免混有口咽部杂菌)及时送检。

应避免留取唾液为标本,或使患者做无效咳嗽而造成疲劳。

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并发症发生

对病情重无力排痰的患者,每2~3小时翻身1次,同时护士手呈弓状,自边缘到中央,叩拍患者背部,促使痰液从细小支气管流至大气道,以利排出。

对于能自主活动的患者,我们鼓励更换体位,指导有效咳痰、即在咳嗽前先漱口,或喝水。

然后再深吸气后用力咳嗽。

对痰黏稠患者一般用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2次/日,利用其渗透压,不仅能达到上呼吸道湿化作用,而且还有使气管黏膜消肿作用。

长期吸氧的患者,在湿化和温化,并指导患者经常对着水杯呼吸热气,鼓励其多饮水,也可使痰液稀释。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新入院患者,每个责任护士都应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检查患者,记录好入院病历,观察神志变化,若患者球结膜充血水肿,又出现变天睡觉,夜间失眠,认错亲友,神志恍惚,两手无目的地摸索。

四肢间断抖动等都可能是肺脑的.早期表现。

观察呼吸困难和紫钳程度,发现患者呼吸节律改变,鼻翼煽动,口唇、指趾端紫钳加重,提示可能发生呼吸衰。

观察循环系统变化,应注意颈静脉,血压脉搏,末梢皮肤温度和色泽的变化,发现患者紫钳明显,心率>100次/分,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恶心、尿少,血压下降,脉率不齐,四肢冷都提示发生心衰。

观察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肺心病时因全身及心肌缺氧、酸中毒、低钾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大为降低,常规洋地黄量极易引起不良反应,其心律失常是不良反应的重要标志。

篇7:老年肺心病患者晚间护理

肺心病是循环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老年病。

入院一般病情都比较严重,常伴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状,且易反复发作,多数人都有多次入院的经历。

这类患者又往往在夜间发生病情变化,主要是呼吸困难导致心力衰竭,以致危及生命。

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晚间的护理工作,以下是我科多年护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 良好睡眠环境的重要性

肺心病患者不仅病情重且病程长,患者的情绪往往较差。

如果晚间的睡眠环境不理想,极易引起情绪波动而影响睡眠,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必须加强晚间病房管理,严格控制探视时间,保持病房肃静及环境卫生,晚间处置及巡视病房要做到。

“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以防惊动患者,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2 加强夜间巡视的重要性

护士巡视病房是护理过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尤其是夜班护士,是否能够按时巡视病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名护士是否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依靠护士的自觉性、主动性。

按照巡视,使患者的每一细微病情变化都在视野之内,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不良后果。

曾有一例老年男性患者,病情较重,尤其晚间发作频繁,是夜班重点巡视对象之一。

一次凌晨,患者在没有按呼叫器的情况下,准备自己去厕所,走到门口即感到不适,而且症状迅速加重,胸闷、气短、大汗淋漓,颈静脉努张,口层发绚,面色苍白,不能站立,有濒死感。

幸好夜班护士巡视病房赶到,立即通知医师,并全力配合实施就地抢救;最终将患者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3 合理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夜间护理肺心患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弓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肺心病患者长期患病,反复发作,致使精神紧张,思想负担较重,对治疗丧失信心,尤其害怕夜间发作而情绪不稳、失眠,影响休息,从而使病情更加严重。

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实事求是地向患者耐心解释病情,鼓舞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安定情绪,保证夜间睡眠减轻发作和配合治疗是有利的。

由于日间口服及静点的药物至深夜及凌晨已基本被机体排、因此在睡前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症患者应用一些茶碱类药物和强心剂,如氨茶碱、西地兰等,紫钳严重者可以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

患者睡眠时采取右侧卧位,也可将床头摇起或垫高约15~30度角,减少回心血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以上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其发作或减轻病情。

调节饮食,肺心病患者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限制晚餐及水的摄入,睡前2~3 h内应禁止进食。

另外,值夜班时要随时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

篇8: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80例病患, 其中有40例男性, 40例女性, 年龄分布在45~70岁之间, 其中有67例病患的年龄大于60岁。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均分, 分别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 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长假期呼吸道方面的护理。

1.2 方法

实验组护理道的加强护理方法如下。

1.2.1 控制呼吸道感染

在肺心病的患者当中大约有80%的病患均是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 这类病患大多数是由于呼吸道感染了致病的细菌从而导致病情不断恶化, 所以在对这类病患进行护理时, 需要进行合理的抗生素的使用, 尽可能的减少感染的面积, 有效的将其控制住, 一般采取静脉点滴注射的形式[3]护理人员在对这类病患进行护理时, 还需严格遵守对急性加重期病患的护理原则, 根据不同病患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保证在进行护理时病患的用药量均匀。在对病患进行输液的时候, 需要注意注射的盐水量不能够超过500 m L, 且最好以15~20滴/min最为合适。

1.2.2 加强呼吸道湿化

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需要保证病患的呼吸道保持潮湿的状态, 这样有助于稀释痰液, 能够帮助病患排出痰液, 减轻黏膜发生的炎症和水肿现象。有利于减少支气管痉挛现象的发生, 对通气障碍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对病患进行超声雾化, 在此期间需要时刻注意病患雾化的时间、温度情况以及雾量。以免出现病患长时间进行雾化吸入而最终出现缺氧的情况。同时鼓励病患多喝水, 一般每天需要将饮水量控制在2 500~3 000 m L作用, 避免过度饮水出现心脏负担过重的现象。护理人员还需注意保持病患的病房室内的空气潮湿度, 经常采取洒水等方法保持室内的空气湿度。护理人员需每日对病患的用于湿化的瓶子做固定的清洗和灭菌处理, 其中的蒸馏水需要每24 h进行1次更换, 或者用放冷的凉开水在其中加入浓度为0.1‰的洗必泰配置成湿化也, 每隔3 d进行1次相应的更换[4]。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 帮助病患寻找到适合的体位, 以便病患能够顺利排出痰液,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病患进行有效的咳嗽方面的指导, 帮助病患将痰液排出体外。护理人员还可在病患的鼻腔内的黏膜处涂抹上一些具有水溶性质的润滑剂, 避免病患的鼻腔出现干燥的现象。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结果

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 在死亡率方面, 实验组仅为10.1%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13.4%,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血管、肺组织以及胸廓等慢性疾病引发的肺部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肺部功能出现异常, 使得肺部的血管受到的阻力不断增加, 动脉的血压上升, 右心室会出现肥厚等现象, 还有可能出现右心的功能衰竭现象。在我国慢性肺心病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疾病, 在老年人中经常发生。在该次实验中选取来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80例病患, 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均分, 分别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 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长假期呼吸道方面的护理。对实验组护理道的加强护理方法为: (1) 控制呼吸道感染:进行合理的抗生素的使用, 尽可能的减少感染的面积, 有效的将其控制住, 一般采取静脉点滴注射的形式。护理人员在对这类病患进行护理时, 还需严格遵守对急性加重期病患的护理原则, 根据不同病患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保证在进行护理时病患的用药量均匀。 (2) 加强呼吸道湿化: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需要保证病患的呼吸道保持潮湿的状态, 这样有助于稀释痰液, 能够帮助病患排出痰液, 减轻黏膜发生的炎症和水肿现象。有利于减少支气管痉挛现象的发生, 对通气障碍起到改善的作用。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对病患进行超声雾化, 在此期间需要时刻注意病患雾化的时间、温度情况以及雾量。以免出现病患长时间进行雾化吸入而最终出现缺氧的情况。同时鼓励病患多喝水。护理人员需每日对病患的用于湿化的瓶子做固定的清洗和灭菌处理, 其中的蒸馏水需要每24 h进行1次更换, 或者用放冷的凉开水在其中加入浓度为0.1‰的洗必泰配置成湿化也, 每隔3 d进行1次相应的更换[5]。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 帮助病患寻找到适合的体位, 以便病患能够顺利排出痰液,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病患进行有效的咳嗽方面的指导, 帮助病患将痰液排出体外。实验结果显示, 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 在死亡率方面, 实验组仅为10.1%, 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13.4%,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表明, 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进行ICU护理干预时, 采取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6];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法, 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肺心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ICU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该院呼吸内科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80例病患, 将这些病患进行随机均分, 分别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护理, 对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长假期呼吸道方面的护理, 对实验组护理道的加强护理方法为: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在进行相关的护理治疗后, 在死亡率方面, 实验组仅为10.1%, 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13.4%,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进行ICU护理干预时, 采取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方法, 能够有效的降低慢性肺心病病患在急性加重期的死亡率,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实际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护理

参考文献

[1]曹慧平.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通气治疗的护理研究[J].河北医学, 2011, 17 (9) :1252-1254.

[2]张顺英.高海拔地区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25) :105-106.

[3]侯软英.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的观察和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15) :1384-1385.

[4]陆燕娜, 林素清, 陈淑红.7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1 (1下半月) :202-203.

[5]冯海葵, 郑红蕾, 潘春丽, 等.慢性肺心病患者社区和家庭的康复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 8 (2) :61-62.

篇9: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分析,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结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它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所致心脏病变。同时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乳头肌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梗阻程度严重者可引致心肌梗塞。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急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在护理工作中,笔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并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8例均为2005年2月-2008年2月收入的住院病人,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病例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47-76岁;离休人员36例,退休人员62;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中专以下68例;病史1年以内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为初发病例。

2心理分析

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心理特征;甚纳以下4个方面:

2.1焦虑心理:多见于初次发病的患者。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多梦易醒、极度恐惧、烦躁、易怒、自卑、情绪低落、神经过敏等,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的占90%。焦虑的原因多因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疼痛引起的濒死感以及没有亲人陪伴或经济压力等,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2.2恐惧紧张心理: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开始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还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容易使病情加重。此类反应文化程度高的比文化程度低的强烈。由于知识分子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等因素的作用,对医生的年龄、技术水平和经验。医疗水准、医疗设备等有自己的见解,自我意识强,考虑问题多,对未来反复考虑,将增加恐惧和怀疑的心理。

2.3忧虑心理:忧虑心理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缓解期或恢复期的患者。次类反应文化程度低的比文化程度高的强烈。此类病人在住院期间一切顺从医生护士,从不关心药物作用,病理知识等,当得知出院的消息时,担心出院复发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照顾和治疗。

2.4否认心理:多见文化程度低的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3评估患者状况。制定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收集患者的健康情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4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4.1焦虑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焦虑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焦虑,自觉配合治疗。

4.2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紧张恐惧的心理,在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3忧虑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忧虑的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4.4否认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已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4.5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疾病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患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看到了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6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

5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非孤立出现,时常会和其他异常心理同时存在,有时会互相转化,或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家庭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顾虑和牵挂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可达到最大的护理效果。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素琼,鲁婷婷,安海霞,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20

[2]杨雪娇,张细花,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5A):1195-96

篇10: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痛风属于一种因嘌呤代谢异常而诱发的尿酸合成增加的代谢性疾病,其临床多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与因其而诱发的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以及关节畸形等,严重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其中,高尿酸血症发病又与精神紧张、饮食、天气、体型、饮酒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而且因现代人大量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与高嘌呤食物,也使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发病率均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我院对收治的痛风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康复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抽选我院 年2 月— 年10 月收治的60 例痛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2 例,女18 例;年龄30 岁~78 岁,平均年龄为(45±5)岁;所有患者均满足8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提出的相关诊断标准。

1.2 方法

①病情观察与干预。a)在急性发作期,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将患腿微微抬高,并贴上消炎膏,用夹板固定制动受累关节,以免患部受压;等到疼痛缓解72 h 后,可引导患者逐步恢复活动。b) 动态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情况与疼痛时间,是否合并关节畸形与功能障碍,是否存在痛风石,一旦因痛风石而致使患肢局部破溃,就需做好局部皮肤干燥清洁处理,避免感染。c)定期监测患者血尿酸变化,并结合检查结果合理调整药量,指导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接受微波理疗、熏蒸与针灸艾灸等治疗。并指导患者在疼痛缓解后,展开患腿伸张收缩主动练习来强化肌力,减轻关节疼痛;随后逐步增加活动量,展开肌力训练,适当强化耐力训练。d)指导患者自己用手触摸耳廓与手足关节处,检查是否存在痛风石,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

②用药指导:a)告知患者消炎镇痛药对尿酸代谢与排出并不会产生影响,但是,长期服用则可能诱发不同程度肾功能受损;而降尿酸药物虽可降低血尿酸浓度,但并无消炎止痛功效,若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单用,可能会引发关节疼痛加剧。故一般在痛风急性发作后2 周服用,或是在慢性期服用;若是偶尔痛风发作,可不用降尿酸药物,若痛风发作2 次以上,或是经饮食调整后血尿酸仍升高,亦或存在痛风石者,则需用药物控制,但也无需长期服用。b)告知患者在以下情况下需应用碱性药物,即急性关节发作前或是发作后的5 d~10 d;有肾结石形成时;血尿酸明显增高的时候;尿酸排出量测量结果显著增加;尿pH<6.0 时。

③饮食干预:a)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量,保持体形,即在控制总热量摄入的前提下,确保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平衡搭配,严禁暴饮暴食。b)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持低嘌呤饮食,忌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肝、肾、胰等动物内脏与贝类等海味以及肉汤、豆类、鱼虾等食物。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用利尿食物,便于尿酸稀释与排出。c)引导患者多食用碱性食物,低盐饮食,禁烟禁酒;多食用富含镁、钙、钠等元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海藻、甘薯、海带等,以降低尿液酸度,让尿液变成碱性,提高尿酸可溶性,便于痛风恢复;并告知患者禁酒,以免影响到尿酸排泄,控制好盐分摄入,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因食盐中钠摄入过多而导致尿酸沉淀,影响治疗。

1.3 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护理前后的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并观察护理前后患者对疾病知识、药物知识与饮食知识、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u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后患者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比较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血尿酸、血胆固醇与尿素氮水平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来讲,痛风多是因嘌呤代谢异常而引发的,易与糖代谢紊乱、动脉硬化与肥胖、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合并发生,若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极可能导致关节炎反复发作,并出现痛风石与痛风性肾病等严重并发症。为此,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显得很有必要。

篇11: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意义。方法以10月至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护理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常规护理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使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1]。高血压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以及无力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康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医护人员有更高的护理水平,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2]。本文主要研究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护理的意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月至20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平均年龄分别为男(22例),女(20例),40~65岁,(56.5±4.2)岁;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平均年龄分别为男(21例),女(21例),41~66岁,(57.2±4.7)岁。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有医护人员应详细全面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对患者详细阐述治疗方法以及饮食习惯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含[3]:①医护人员应详细的给患者介绍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以及血压的测定和控制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还应向患者及家属指导血压的测定,让他们能够正确掌握,且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够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从而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②患者的情绪以及环境因素会对其病情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应常常鼓励患者,并对其进行心理和健康教育,从而能够较好的调节患者焦虑的心情,降低其心理压力。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定期组织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③由于患高血压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从而在使用药物期间较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详细的向患者介绍药物使用正确方法,能够让其养成一个科学用药的好习惯,可以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赖,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产生。此外,老年人记忆功能衰退,记忆能力下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多次向患者讲解用药方法,且还可以对家属进行嘱咐。④医护人员应给患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患者在饮食时要注意糖,脂肪等量的控制,多食用一些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让患者知道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恢复健康的重要性,能够通过以往的案例嘱咐患者,患者还应禁止抽烟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医护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一个具有针对性的运动策略,让患者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增强抵抗力。

1.3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每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有收缩压与舒张压两个指标。②护理后,在患者出院前1天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有不满意,满意,以及非常满意3个选项。

1.4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时,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由表1可知,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4]。近年来,高血压产生率逐年增加,但医护人员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宣教工作较差,从而使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的了解,能够导致患者康复较慢。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深刻的认识,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能够加快患者康复,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常规护理只对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护理,没有健康护理相关措施,从而使患者缺乏相关知识;而健康教育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护理措施,其依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能够加快患者康复[5]。本文结果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显著调节患者的血压,且患者的满意度也较高,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仪伟,王茜,王琳.评价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378-379.

[2]杨晶,姜旭红,娄桂娟.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221-222.

[3]况群芳,罗叶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5):80-81.

[4]李雯雯.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121-122.

篇12: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教育探析论文

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

齐丽颖 松原市人民医院

【摘要】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 [1]。如不及时控制及治疗将会引起心、脑、肾、血管等多个靶器官的损害,降低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威胁生命。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较好地控制了患者的病情。要做好健康宣教,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与年龄、性别、地域、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肥胖、吸烟、饮酒、高钠饮食为可干预因素,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有效控制血压及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论述如下:

1.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方法

1.1评估

入院后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谈、观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心理、社会、经济、辅助检查结果、医疗诊断等资料,评估患者的个人日常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用药、吸烟、睡眠、对疾病认识程度和学习能力,确定患者的态度和信念,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

1.2方法

结合评估资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在护理上针对性制定适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及干预措施,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具体方法是与患者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分发图文并茂的高血压手册、人手一册;举行小讲课,分期介绍相关知识,结合医院的墙报,图片,科普手册,安排有经验的病员当教员,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让患者观看并发症的录像资料、照片等,使患者意识到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性;或利用静脉输液和发放口服药的时间,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宣教,对某些重要的教育内容应重复教育多次,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2.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内容

健康教育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密切相关。由于高血压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职业、环境、遗传、饮食、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等因素有关。因此需长期

信息来源:吉林大学自考网

服药治疗,一旦确诊后患者心理负担加重,我们一定要加强护理干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要充分认识到治病的长期性,在心理上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在战胜疾病之前首先战胜自我,教育内容分为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出院指导。

2.1 心理指导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对疾病认识不足的程度及心理承受力的差异表现复杂多变,总有一种精神负担,稍有不适就十分紧张,导致血压偏高,波动大,情绪极不稳定,根据患者的心理素质及年龄的差别,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病人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病人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体贴和关爱,让其感觉家庭般的温暖。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对血压升高和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解除担忧,放松心情,消除顾虑,学会自我放松,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例如:散步、阅读、听轻音乐、打太极、观赏风景等。

2.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选择膳食,控制热量摄入,应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蛋白的食物[2]。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5~6g,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食盐约为6g,适当的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 每周吃2-3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吃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至4两。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牛奶、酸牛奶、虾皮;少吃肉汤类,因为肉汤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够促进体内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脏的负担。

2.3 运动指导

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高级神经活动,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同时也可以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促进脂质代谢,控制肥胖,并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应选择适当的项目,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而要量力而行。根据患者的自身爱好和力所能及的运动量进行适当运动,如慢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初始为10-15分钟,一般为30 分钟,每周3-5次,运动循序渐进,先从轻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活动后无明显不适为宜。如运动出现胸闷、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教会患者掌握调节适应运动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时间、强度和频率。运动强度应依心率而定(最大心率=170-年龄)。为安全起见,用最大心率的70%以下作为运动指标,并且要长期坚持,信息来源:吉林大学自考网

2.4用药指导

用药因人而宜,原则上从小剂量获得最大疗效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种类、剂量、时间、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双氢克尿噻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长期服用还可以引起血尿酸、血糖增高,血胆固醇增高,所以要定期监测,服用缓释剂或胶囊药物时,应用水整片吞服不宜掰开或嚼碎,以免影响疗效。降压药需长期服用,应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波动调整用药剂量。向患者或家属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终身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定时服用降压药,避免睡前服药,以免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从而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自己不能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加以调整,防止血压反跳。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要向患者说明坐位或平躺时起立,动作要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2.5出院指导

为患者制定详细的自护计划,指导其学会自我护理的技术。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及测量血压时注意事项,活动后休息10分钟后再测血压,袖带不要裹得太紧或太松,尽量做到四定: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做好记录。坚持服药,勿随便停药、减药,观察血压变化,每天为患者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使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并定期去医院复查。如果在服药过程中血压下降过快,同时伴有头晕、头痛等脑部缺血症状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就诊,调整药物。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勿发怒生气、保持心情愉快、平稳乐观,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及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血压升高。保证合理的休息与睡眠,对睡眠不好者睡前应听催眠曲、热水泡脚。不要观看刺激、恐怖影视或参加刺激性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换体位时要慢,防止一过性低血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大便干燥,大便燥结时可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禁止憋气、用劲。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四忌:忌猛躺、猛坐、猛蹲、猛站,以防止血压变化发生意外。

3.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的结果

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再次评价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学习的效果,大部份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比教育前有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份民族患者和老年人对相关知识未掌握。主要是语言沟通不便和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有关,影响教育效果。

4.总结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目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又是可以改变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从而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促使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危险因素,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较好地控制了患者的病情。因此,采取利用一切机会不拘形式,通俗易懂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能动员家属积极配合,对

信息来源:吉林大学自考网

治疗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好健康宣教,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科学地运用健康宣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得到完好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咬住下唇歌词音译下一篇:校学生会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