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资源媒体技术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与自媒体的介绍,提出了自媒体是一种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利用自媒体传播,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受众范围扩大,为解决档案信息传播不畅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鲜的传播机制,但目前存在着可供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少、档案信息的“把关人”发生变化引起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等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馆藏资源媒体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馆藏资源媒体技术论文 篇1:

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

摘要:文章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的现状,并阐释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的创新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媒体的内容、渠道、功能等也在不断地融合,全媒体应运而生。全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信等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全媒体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并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可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1]。

1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的价值意蕴

1.1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特色较强、利用价值较高的优秀教学课件、精品课程资源、师生优秀作品、光盘多媒体资源等成果,还有大量特色数据库,收集、保存和共享这些特色资源,可以充分发挥资源的利用价值,帮助广大师生获取相应的特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高职院校科研层次和读书氛围有别于本科院校,各个专业的师生在做设计、写论文时需要丰富的专业特色资源做支撑,而现在大多数数据开发商和供应商在教学产品设计研发中对高职院校专业特点及教育教学的特殊性有所忽视,缺乏专门为高职院校量身打造的特色资源,高职院校特色资源推广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

1.2有利于改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生态

特色资源被称为“馆藏的精品”,全媒体时代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推广,有利于改善图书馆服务生态,借助全媒体技术创新图书馆服务手段,更好地实现其服务职能。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有利于加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高馆藏特色精品文献资源利用率,增强图书馆经费投入效益,转变传统服务观念,改善馆藏质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办馆效益,增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2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现状分析2.1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概况

特色资源是指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个别信息资源,通常以某个学科、专题、人物或者某历史时期、地域特点的文献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管理,使其成为图书馆独有或他馆少有的资源[2]。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大力推广学科特色资源、校内特色资源和地方性特色资源,与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取向相契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来看,目前国内图书馆特色资源数量、种类还不够丰富。以土建类特色资源为例,数量偏少,推广力度不够,还停留在“收藏”阶段。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学资源特色数据库”着重于标准、规范、图集、课件和教案等校内教学资源和师生作品等特色资源收藏,推广力度不足,没有真正实现“藏与用”的统一整合。当前国内所关注的清华大学的建筑数字图书馆,以中国建筑史的重要片断——“中国营造学社”与梁思成生平为主线来构建,收藏了“中国营造学社”十五年实地测绘2,783处古建筑的图纸资料等特色资源,但其也是更注重收藏资料,“用”的意识相对欠缺[3]。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内建职院”)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因数量和种类有限,也有待于加强建设与全媒体推广。另一方面,从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研究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研究已经引起图书馆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主要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角度,来审视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探讨较多,相关特色资源的利用和服务技术方面的研究较少[4];关于特色资源的组织、标准规范、质量控制、评价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较弱,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路径(如BBS、E-mail、QQ、博客、虚拟参考咨询平台等)的研究更少。

2.2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媒体时代给传统高职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服务手段、服务理念等方面带来了挑战,高职院校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态势、创新动力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①技术与设施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乏全媒体技术,特色资源设施建设薄弱,网站没有特色资源建设接口,特色资源内容和形式单一等,不利于从全媒体技术角度进行推广宣传;缺乏与当下全媒体技术对接的标准与规范,导致无法实现全媒体技术推广。②制度与馆员素质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未能制定有效的制度对馆员进行专业知识与特色馆藏技术教育培训;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多数高职图书馆对于利用全媒体技术推广特色馆藏资源不够重视;缺乏相应特色资源推广的宣传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缺少特色资源建设与推广的专业人才;未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加工的数据形式不统一,不规范数据影响了资源共建共享[5],这些不足影响了特色资源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实用性。③推广方式的不足。许多高职图书馆缺乏高效的全媒体技术推广方式,以致许多读者不了解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状况,不熟悉检索利用方式且已有的特色资源利用率不高。利用全媒体推广技术组织、管理和传递这些日益庞大的特色资源,既能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量的需求,又能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专业性及针对性强的需求,这已成为特色资源服务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2.3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不足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全媒体技术刚刚兴起,其应用普及有个过程,需要不断对特色资源的使用情况、用户反馈意见进行分析,实现特色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据调查,不少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存在一次性的问题,建立初期会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宣传推广,经历一段时间后就无人管理,导致特色资源不被利用;有些图书馆不重视特色资源宣传,特色资源链接位置不明显,查找不便。②全媒体技术应用虽然广泛,但在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推广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负责特色资源推广的专业馆员对于全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不太熟练,特色资源建设的业务流程不够规范;对于应用全媒体技术进行资源宣传推广不太习惯,通过全媒体技术手段与读者沟通不够顺畅等。③人们利用全媒体技术制作、传递特色资源的观念薄弱,这其中包括图书馆领导、研究工作者、学生、教员、学者、专业图书馆员以及其他信息查询人士等。特色资源建设,需要图书馆领导达成战略共识,也需要图书馆各参与部门馆员的清晰理解、普遍认可和倾力投入。馆员如果对既定战略缺乏准确把握,不主动学习和了解特色馆藏战略的具体内容及相应的角色要求,特色资源建设则易陷入一种“知行割裂”“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6]。

面对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探索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的实现路径,提高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利用率与服务品质、拓展特色资源文化服务功能、创新特色资源推广新范式、满足读者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努力方向。

王燕: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推广的创新路径*3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的创新路径分析3.1加强图书馆特色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资源标准化建设是馆藏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的基础与前提,通过标准引领、规范建设,避免各自为政,可以大大提高质量,促进特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图书馆建立规范的特色资源,必须进行标准著录。印刷型特色资源应遵循《国际标准书目著录》《中图法》等标准著录;图书馆数字型特色资源须遵循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化和数据库数据著录标准化,尽可能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研究》项目所推荐的相关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文献著录的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保证数据库的可靠性、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兼容性[7]]。以内建职院为例,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分类、编目标准化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图书馆明确了管理制度、经费使用以及技术标准等,拟定了特色资源的发展战略、服务标识、书目数据库、文献著录、文献标引等标准化建设,并遵循国际标准与实际需要制订了相关细则,实现对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规范指导。

3.2建立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开放式服务体系

首先,必须摆脱传统束缚,主动接触社会,提供服务。在特色资源的采集、加工、组织、服务等方面,让读者通过远程访问技术实现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浏览、下载等功能,要通过全媒体技术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其次,要不断拓展特色资源全媒体服务领域。图书馆可以通过全媒体技术进行推广,如:通过新媒体推广模拟课堂、图书馆网站等开展特色资源通报、特色资源推荐等服务推广;运用图书馆的馆刊和宣传手册举办专题特色书展、特色资源搜索引擎、特色数据库使用等服务。最后,要充分考虑各类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要优先考虑本校专业的设置和读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发挥馆藏特色资源的价值。

3.3加强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内建职院图书馆始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同步推进,组建了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服务创新团队”,团队成员踊跃申报课题,结合具体工作开展理论研究,并成功申报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土建类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体系的研究与建设”等课题。图书馆针对传统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通过对馆藏纸质特色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以自建精品课程库(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专题资源库(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科研成果、特色馆藏、历史资料、独家珍藏等)为主,广泛收集行业标准、规范、图集、图片等资料,建立特色资源系统,开发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对特色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全媒体推广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各数据库建设小组根据任务安排合理分工,推进文献资源数字化,并对电子文献进行规范和加工整合,通过录入、扫描、图像压缩等技术,把他们分散为不同区域、不同载体、不同格式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形成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提供给读者使用。

3.4发挥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的优势

结合学科优势,对相关特色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创建专业品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全媒体推广的优势。第一,内建职院图书馆对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读秀等相关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并对学院学科资源导航进行宣传、推送,建立“学科导航”等相应模块。第二,构建优秀作品库,对教师教学科研成果和学生优秀作品予以收藏、保存和再利用,将教师著作、论文、研究成果和学生优秀作品库、建筑类优秀影像资料、优秀毕业设计等,收集整理并选择优秀作品列入作品库。第三,利用全媒体将学校内部特色资源定期推送给特定需求的读者,并通过举办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讲座,提升馆藏特色资源的影响力。第四,利用全媒体特色资源培训活动,帮助读者掌握移动数据检索和使用技能,掌握知识挖掘、信息推送、个性化定制的技能并及时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

3.5拓展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的服务内涵

①要注重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服务体系的维护及其附加值的挖掘,持续关注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服务体系的后续发展,完善服务体系,继续收集、整理特色资源,及时更新、修正、维护各数据库,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要。②要了解读者专业特点、教学科研方向、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利用全媒体对读者开展全方位、高层次的个性化特色资源推广服务,实现个性化资源全媒体推广服务的“新、快、准、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个性化精品服务需求。

4结语

图书馆特色资源全媒体推广服务代表着图书馆业务的发展趋势,也反映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在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利用全媒体技术,不断开发和推广个性化的特色资源,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拓展服务内涵,提升图书馆形象。

参考文献:

[1]全媒体[EB/OL].\[2011-06-26\].http://baike.baidu.com/view/1491255.htm.

[2]李小红.我国985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重点学科的相关性研究\[D\].太原:山西大 学,2013:67.

[3]孙晓菲.高校专题数字图书馆建设简论:以哈佛大学和清华大学专题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 [J].图书馆论坛,2007(2):19-22.

[4]郑敏,季频.中外馆藏发展与建设比较研究(1999-2012)[J].图书馆,2013(3):99-103.

[5]李亚波.基于云计算的区域虚拟图书馆联盟资源共建共享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2(23):98-101.

[6]常红.特色馆藏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工商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 2013(1):132-134.

[7]]张国杰.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情况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 2013(10):39-43.

作者:王燕

馆藏资源媒体技术论文 篇2:

浅析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

摘 要:本文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与自媒体的介绍,提出了自媒体是一种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利用自媒体传播,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受众范围扩大,为解决档案信息传播不畅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鲜的传播机制,但目前存在着可供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少、档案信息的“把关人”发生变化引起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等问题。因此,笔者从立足现有馆藏、改变传播策略、对档案信息进行把关以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明确受众目标三个方面提出了怎样更好地建设自媒体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传播创新服务。

关键词:自媒体;微博;档案信息资源传播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信息传播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信息传播已经不再是从传统的传者到受众的自上而下“广播”的传播方式,它已开始向传者与受众改变角色的点对点传播模式转变,即所谓的“互播”。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头,对外传播信息。档案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方式,自然也需要运用自媒体进行传播,实现它的利用价值。

1 自媒体与档案信息资源传播

1.1 自媒体概述。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中心出版了关于“we media(自媒体)”的研究报告,报告对“自媒体”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1]在此之后,2004年,美国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自媒体:民有民享的草根新闻》中指出自媒体就是以博客、播客、维客、新闻聚合、论坛、即时通讯等新媒体为载体的个人媒体的统称。但自媒体由于技术与应用的限制,其发展非常缓慢。自媒体时代真正到来的标志是博客的广泛普及。而且,随着自媒体使用范围的扩大,自媒体已经成为信息的一个主要传播途径。利用自媒体进行传播,“每个公民都可以成为记者”。[2]

1.2 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概述。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是

指把人类活动中累积起来的以档案信息为核心的各

类档案信息集中起来形成档案信息资源,然后凭借一

定的载体,经过信息通道最终传递给档案信息资源受众人群,并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这里档案信息资源应该具有创造性、规模性以及开发性三个条件。目前,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有四种形式:①多向主动传播模式,主要是指传播者将档案信息向不确定用户的传播。②单向主动传播模式,它是指传播者将档案信息传播给确定用户。③多向被动传播模式,它是指传播者组织积累档案信息资源并根据实现未确定用户的要求为他们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3]④单向被动传播模式,它是传播者根据确定用户的要求向其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

1.3 自媒体与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关系。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是档案学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结合了档案学与传播学中关于信息传播的理论,把传播学引入档案界,那么,传播媒介自然成为传播必不可少的要件。而自媒体作为继多媒体之后的另一新兴传播媒介,它出现的缘由之一就是为了改变传播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方便人们获取信息,使人们真正成为社会的“记者”。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新的媒介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这正与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目的大同小异。档案信息作为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社会公布档案信息,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档案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自媒体与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方便人们获取信息,它们是一种主体关系。档案信息资源需要依靠自媒体进行传播,而自媒体作用的发挥也需档案信息资源给以支撑。

2 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自媒体进行传播的特点

2.1 它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自媒体不同于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为基础的传统媒体,是一种“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也不同于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介为主兼容多媒体发展技术的新媒体,是一种只供用户浏览信息的场所。它是一种以聚合为特征的“核心—边缘”信息传播模式,这一模式具备节点间“弱连带”和信息“圈子化”的优势。[4]利用自媒体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无论是个人手中的档案信息资源,还是政府机关、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通过这个平台,不仅能够及时发布、共享、传播,而且能够促进多方人士进行交流。

2.2 档案信息“把关人”发生变化。在自媒体时代,由于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的档案信息发布比较自由,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发布信息,而且发布档案信息前不再经过专业把关人的过滤,把关只能由原来的发布档案信息之前延迟到档案信息发出之后,由此“把关人”的作用开始弱化,并且这种把关已经开始出现滞后现象。虽然有些自媒体运营商已经对一些词汇、信息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由于自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介,它已不能阻挡浪潮的来袭。因此,一些不符合社会价值取向、违背档案真实性的档案信息自然也就会进入自媒体传播媒介。

2.3 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受众人群更广。受众是档案信息的利用者和接触者,档案信息传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受众展开的。[5]自媒体时代下,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为同一群体,他们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使用者,这些信息不需要通过专业媒体机构来运作,也不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只需通过一个传播媒介就能进行传播。

3 档案信息资源利用自媒体传播的不足

3.1 自媒体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数量少。档案馆馆藏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基础,离开了馆藏谈传播就如“无源之水”。无论是利用什么传播媒介进行传播,我们都要首先审视一下“家当”。第一,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数量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传播媒介,自然需要用大量的数字档案信息进行传播。而我国正处于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阶段,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还处于纸质化状态,数字化档案信息少。其次,各级档案馆是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主体,掌握大量的政府信息资源。但是由于政府业务职能的相似性,而且所拥有的档案信息也大部分不贴近公共生活,公众对其需求也不普及。第二,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局限性强。利用自媒体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公众性,在这个平台上的每一个用户都能看到所传播的档案信息。但是,由于档案信息本身的孤本性、机密性和内向性这些特点与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特性相矛盾,致使可供传播的档案信息的数量将减少。而且,当今社会,权利人意识的增强,权利人版权保护和档案信息传播的矛盾即将日益突出,大量涉及个人隐私、个人利益的档案信息将不能传播,这也势必造成可供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缩减。

3.2 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引起质疑。微博、人人网等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平民实现了从媒体的“旁观者”到“当事人”角色的转变,实现了平民对档案信息的产生、传播与分享过程。而且政府也积极加入这一行列,积极地传播档案信息,想要实现由档案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但早在丹·吉尔默提出“自媒体”概念时,他就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6]因此,在利用自媒体技术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传播时,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引起质疑,表现为:首先,自媒体的用户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特别是一些网络水军混迹其中,发布虚假信息,搅乱人们的视线。因此,准入门槛的消失使得自媒体传播的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失去了道德屏障。[7]而且,由于网络屏幕上再现的文字、图像是经过转换的档案信息,经常会被多次复制、迁移或网络传输,档案信息不稳定,易更改,在传输过程中被改动的几率很高。其次,由于自媒体很少受到信息传播机制的管制,导致信息的真实性也失去了制度屏障。最后,有些自媒体用户为了增加关注度或者点击率,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损害信息的真实性。

3.3 档案信息受众用户选择性困扰。自媒体上繁多的档案信息没有准确的目标受众,在海量档案信息面前,档案信息用户需要根据需求来判断所需的档案信息,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在哪儿看,很容易陷入档案信息的选择性困惑中,选择难度加大,有时也会产生“无助感”。因此说,自媒体上的信息虽然方便获取,但同时也使其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受众有时仍然花费大量时间从自媒体所提供的信息中去寻找自己所需的信息,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对于自媒体本身而言,准入门槛低的特点使自媒体平台有可能成为档案信息的“垃圾箱”、“收容站”。

4 自媒体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创新服务研究

4.1 立足现有馆藏,改变传播策略。档案馆档案数量虽庞大,但档案信息具保密性的特点使得开放利用与保密之间的矛盾突出,能进行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很少。面对目前档案馆馆藏中的问题,在传播档案信息时,主要采取两方面策略:

第一,挖掘现有馆藏,此为传播的“生存之道”。开放利用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事情,因此,传播内容可以集中在具有地方特色或其他档案信息不可替代的档案信息及珍贵档案信息上。

第二,从长远上看,优化馆藏结构,采取档案信息资源储备与资源开发并举战略,及时开放档案。这就需要档案部门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储备有价值的档案;在开发策略上,应采取独立开发、公益性开发与商业开发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能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吸引用户的眼球,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

4.2 对档案信息进行“把关”,保证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没有必要像纸质档案一样强调档案的“原件”。无论其载体形式如何,是否具有原始性,只要该份档案文件记录的内容与当时活动过程中形成和表达的内容信息一致,并且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以上两种内容信息确实是一致的,就可以认为该份档案是真实的。[8]因此,要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需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国家、档案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制度,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档案信息进行传播的目的是便于广大用户的利用。但是,自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不像传统媒体信息传播那样制度健全,有相关的法律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因此,自媒体要想在档案信息传播中发挥正能量,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撑,也离不开档案部门对信息的引导。

其次,自媒体运营商做好档案信息“把关”。要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自媒体运营商要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机器过滤,对那些违背人类发展规律、虚假档案信息即时进行屏蔽;同时,应该建立一个专业的情报部门。这支队伍必须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敏感力与判断力,能够即时对传播的档案信息进行辨出,也可以借助传统传播媒体予以纠正。当然,这支队伍还是比较渺小的,要真正消除虚假信息,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还需广大用户参与监督与举报。

最后,自媒体平台上的档案部门与用户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增强自律的能力。档案部门、个人用户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发布者,是信源。要从根本上保证信息的真实,内因才是关键。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者在发布信息时首先应该自己进行过滤,确保所发布信息的真实,从源头上对信息进行把关,这样不仅能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满足用户的利用需要,还能节省事后进行把关的相关成本。

4.3 明确目标受众,解决受众困扰。所谓目标受众,就是“与自己相关度最大、最需要影响的那一部分受众”。 [9]为了提高自媒体传播的影响力,发挥自媒体的作用,解决目前自媒体用户的困扰,必须明确目标受众。

第一,确定受众分类标准,对受众进行层次划分。受众在传播媒介的选择、接受心理、价值观念、语言环境、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就必须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将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受众进行划分。传播实践证明,有效传播往往是建立在对受众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而需要细分对象、明确目标受众,这样才能提高传播效果,否则笼统地将档案信息从自媒体渠道传播出去,往往会造成高传播成本、低传播效率甚至传而不达的后果。[10]

第二,搭建受众反馈平台。在自媒体时代下,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多向互动,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成本能得到压缩,这为解决受众困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在传播档案信息资源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进行反馈,如,微博评论、QQ空间留言,等等,明确自己需要获取的档案信息或者档案信息类型,从而使自媒体发布的档案信息更具有针对性。

5 总结

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目的是为大众提供服务,而自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扩宽了档案信息资源传播的途径,符合现代公众获取信息的需求。但目前利用自媒体进行档案信息资源传播还存在着一些劣势。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于更好地在自媒体时代下传播档案信息资源,适应时代的要求,发挥档案的公益性文化作用。

﹡本课题受上海大学图情档学科建设与培育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上海网站建设在线.We Media 运营经验之谈[EB/OL].[2012-03-26].http://51eweb.cn.

[2]王嘉颖.试探析国内当下网络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复旦大学,2011(12).

[3]霍国庆.论信息资源传播与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15).

[4]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与传播解读,2011(5).

[5]王欢喜.档案信息传播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3(2).

[6]Dan Grillmor.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M]. http://www.oreilly.com/catalog/wemedia/book/index. csp.2004.

[7]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4).

[8]沈彦.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有效性维护[J].苏州大学,2008(10).

[9]程曼丽.国际传播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焦若薇.新疆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目标受众研究[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4).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情档案系 来稿日期:2013-09-24)

作者:周雪

馆藏资源媒体技术论文 篇3:

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机制研究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机制

摘 要:全媒体时代,信息资源以开放、交互的方式进行传播,公共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机制已无法适应新的媒体环境,亟待转型升级。为此,公共图书馆要更新信息资源建设理念,构建基于全媒体的信息资源建设机制。文章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困境与优势,介绍了广州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机制的经验,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机制策略。

公共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机制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优势资源整合力度不足,信息资源采购模式不够灵活,无法适应全媒体环境下大众新的阅读需要。为此,公共图书馆要依据读者新的阅读习惯,发挥全媒体矩阵优势,丰富信息资源的类型、内容,构建读者驱动及全面参与的信息资源建设机制,为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新路径。

1 优势与困境并存: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背景

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呈现内容类型多元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机制进一步融合、数字资源建设快速增长等特征。因此,公共图书馆亟须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充分利用媒体技术优势,以全媒体视角重新审视定位信息资源机制建设。

1.1 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机制建设困境

信息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开展读者服务的前提,是公共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在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供给质量不佳、供给结构不合理等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阅读推广的质量。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发达地区图书馆及重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相对充足,而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和一般类型高校图书馆的精品信息资源则较为缺乏,由于缺乏良好的资源共享机制,致使一些图书馆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完善的信息资源。网络时代,读者主要通过各类智能设备阅读信息,由于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不足,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资源平台的活跃度,阻碍了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价值的有效传递。当前,一些公共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实际运用和互动推广不够重视,同时馆藏数字信息资源类型复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读者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化,这些因素影响了读者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价值的认识,也影响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1.2 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机制建设优势

在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发挥全媒体平台优势有效地契合了移动服务的发展目标,满足了读者移动、智慧化的阅读需求,为信息资源机制建设提供了更多可能。首先,公共图书馆利用全媒体平台能够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丰富读者的阅读内容,发挥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同时借助各类媒体的传播优势,形成专业、广泛、优质的信息资源协同机制;其次,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全媒体平台的覆盖优势,拓宽信息资源的覆盖面,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性阅读需求,能够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有效性[2];再次,公共图书馆通过发挥全媒体平台优势形成智能化信息资源建设机制,将全媒体思维融入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全过程,借助全媒体平台对纸质文献、电子文献、网络资源及数据库等资源进行融合,为读者提供智能互联、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应用活力。

2 经验探索:全媒体时代广州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实践

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质量直接关系到阅读推广的成效。广州图书馆结合本馆实际,充分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整合信息资源,选择性引入商业阅读资源,实现了馆内数字文献资源与纸质文献的优势互补和互动共享,搭建了阅读推广联盟,形成了科学完善的信息资源机制,为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1 修炼内功:优化信息资源质量,稳步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

广州图书馆利用全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加大数字化资源建设力度,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形式对广东地方文献、广东史料、粤版图书等多类型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多形态、高效、便捷的数字阅读平台,同时对阅读量大、复本量少的文献资源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和电子化制作,方便读者通过各种设备阅读、下载[3]。如:该馆以“广州人文”为主题的数字资源导航系统共收录了“广州大典网络服务平台”“粤睇粤精彩”以及越秀地方文献数据库等13个数据库资源,并通过网站为读者提供免费浏览服务,实现了文献资源传播与读者阅读需求的有效融合。广州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构建了我国第一家致力于纪录片收藏、研究和整理的公共文化机构——广州纪录片研究展示中心,为展示中国文化形象、增进中外文化学术交流和国际理解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广州图书馆信息资源机制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数字化资源建设成效初显。广州图书馆2019年的业务发展统计显示,2019年广州图书馆网站访问量达1.47亿次,数字资源的下载和浏览量达9,831.6万篇(册次),实体馆藏资源累计达1,026万册(件)。为进一步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自2020年2月起,广州数字图书馆进一步扩大在线注册用户范围,注册读者凭借相关证件均可享受广州图书馆App、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数字资源平台提供的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

2.2 借力发力:选择性引入商业数字阅读资源,丰富信息资源类型

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信息资源机制要坚持以讀者个性化阅读需求为基础,加强与相关电子文献供应商合作,为读者提供多途径访问接口,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和读者的满意度。如:广州图书馆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畅想之星电子书、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阿帕比电子图书等12种数据库资源,其中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中有超过80万册数字图书的在线阅读服务。此外,广州图书馆还为读者提供了龙源人文电子期刊阅览室、博看电子期刊、Emerald回溯数据库等8种电子期刊阅读平台,充分满足了读者对人文杂志、社科和自然期刊等各类电子期刊的阅读需求。

2.3 优势整合:完善网络资源数据标准,提供优质信息资源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数字资源虽然丰富多样但也存在质量不一、杂乱无序等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需对数字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构建科学清晰的分类系统和智能完善的检索机制,为读者提供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质量至上的优质信息资源,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4]。广州图书馆按照统一数据标准,以导航方式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为读者提供了多种高质量的免费数字资源,读者点击相关链接即可随时访问。如:广州图书馆的开放存取资源集成检索系统为读者提供了外文会议、科技报告等资源,读者可免费阅读8,123种期刊。

2.4 协同发展:构建资源共享联盟,弥补信息资源不足

受购置经费、发展定位等因素影响,任何公共图书馆都无法为读者提供全部的文献资源。因此,公共图书馆需借助全媒体平台优势,积极与区域内及行业间的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成立图书馆联盟,构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供给能力[5]。广州图书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原则,采取文教融合、文企融合、文商融合等多种方式,与各类社会机构合办分馆,有效地补充了该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力量,使馆藏文献资源得到高效利用。2017年,广州图书馆与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合作成立广州阅读联盟,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运行理念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2019年11月,广州图书馆联合深圳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等12家图书馆和文献机构,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进一步扩大了联盟范围,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全民閱读和文化传播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广州图书馆通过构建跨区域图书馆联盟,整合各图书馆优势资源,稳步推进数据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形成了完善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实现了区域内优质阅读资源共享的目标。

2.5 融入时代:借助全媒体力量,构建多形态文献信息资源

在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应借助各类媒体平台优势,围绕读者新的阅读习惯有效延伸和拓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与途径,为读者提供新的阅读渠道、阅读方式和阅读资源,全面推进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6]。广州图书馆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通过广州数字图书馆、微信、微博等平台为读者提供全天24小时数字化阅读服务,形成了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元的全媒体阅读平台。广州图书馆开通在线展览服务,举办“岭南押花蝶变倾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公益普法宣传”“青春版广州非遗朋友圈”等在线作品展;开通网络直播,播放“羊城学堂”“广州文化讲坛”等公益性讲座。截至2020年4月20日,广州数字图书馆的“视频直播”栏目共有1,341期养生、科技、人文历史等题材的文献资源视频,形成了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阅读推广机制,有效地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3 实践启示: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机制研究

3.1 优化信息资源类型,构建多媒体传播平台

在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的功能优势和传播属性,提高信息资源与媒体平台的匹配度。首先,公共图书馆可通过VR技术、可视化技术等优化信息资源的展示形式和供给结构,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其次,公共图书馆要构建多类型、全过程和全面覆盖的信息资源体系,通过扩展阅读服务渠道、优化文献信息类型、加大数字信息资源开发力度等方式,构建集搜集、存储、制作、检索、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从而有效聚集阅读信息资源[7];再次,公共图书馆要构建基于数据库、移动图书馆App、微信、微博等多方位、立体化的信息资源传播矩阵,以提升信息资源的传播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3.2 整合优势信息资源,构建信息资源共享联盟

公共图书馆要以全媒体平台为基础,树立合作共享理念,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汇集公共图书馆的优势信息资源,解决信息资源供给不足、共享度不够等问题。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强化合作意识,与其他图书馆、数据库、出版商等开展合作,聚集信息资源供给合力,打破资源供给限制,完善和明确联盟的运行标准及各方权责,确保持续高效地为读者提供优质信息资源;其次,公共图书馆要从开放、交互、共享理念出发,推动数字资源大联合和信息资源大集成,发挥共享联盟的聚集效应及全媒体平台的规模效应,构建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机制;再次,公共图书馆要完善资源共享、安全保存、监督管理等各项机制,通过整合联盟内各组织的技术、信息及资源提升共享联盟的运行效率,同时加强资源共享联盟运行监督工作,做好信息资源的安全保存、合理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联盟各成员规范运行。

3.3 挖掘地域信息资源,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内涵

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全媒体技术对地域特色资源进行系统化整理,为读者提供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信息资源。首先,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地域文献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完善地域资源与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信息资源平台,在文献资源数字化进程中有效传播地域文化;其次,公共图书馆要树立以优势地域信息资源传递地域文化的建设理念,立体化呈现地域文献资源,为读者展示优秀的地域文化,使他们能够充分体会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再次,公共图书馆要完善地域文化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丰富信息资源类型,优化读者阅读体验,使地域文化信息资源能够获得读者的广泛关注[8]。

3.4 引入优势资源,优化信息资源建设

正版化、精品化及群体细分是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方向与趋势。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阅读形势,公共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大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力度,引入优势资源,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个性化的馆配服务及针对性的阅读方案,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顺应技术趋势,推动信息互联,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云计算、云存储和云备份等技术优势,构建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先进技术有效融合的便捷高效、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平台,推动信息资源高效互联、全面共享。

3.5 聚焦读者需求新变化,构建全媒体信息资源传播机制

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全媒体平台的渗透力和推广优势,构建阅读便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机制,为读者提供形式新颖、获取便捷的阅读资源形式,以适应全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首先,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拓展服务外延,为读者提供自由流动、开放存取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推进信息资源高效共享,并从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为其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其次,公共图书馆要优化信息资源使用机制,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培养图书馆员的全媒體思维,积极开展创新性的阅读推广服务[9];再次,公共图书馆要构建全媒体信息资源采集、整合、加工系统,实施跨媒介多次传播,实现信息资源的全媒体传播。

参考文献:

[1] 章忠平,刘芸,贺小燕.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6(2):35-39.

[2] 许莉.基于多元合作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3):47-48.

[3] 田晓迪.开放出版及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J].图书馆杂志,2017(8):41-46.

[4] 陆颖隽,程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以CADAL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4):8-12.

[5] 吴长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究: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学科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8):2.

[6] 叶文伟,肖琼.“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共享信息资源的技术架构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8):61-64.

[7] 马明娟,李强.共享经济视域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2):50-54.

[8] 姜兰,侯婕.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以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情报科学,2019(8):92-96.

[9] 何光伦,王嘉陵.现代视野下省级图书馆职能演变及定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2):57-71.

(编校:徐黎娟)

作者:侯琳

上一篇:华文媒体生态研究论文下一篇:新闻传播渊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