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结晶之一。在小学阶段展开古诗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的相关教学工作一直是难点之一。在过去,教师在教授古诗的过程中过于呆板,十分枯燥,很多学生都兴趣缺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媒体技术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媒体技术研究论文 篇1:

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新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被更加广泛的使用,为教师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智障学生由于先天和后天因素,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较弱,教师教学难度较大。多媒体的产生和运用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理解课程知识提供更多高效途径,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效率,创设良好课堂效果。

关键词:智障学生;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

1 引言

智障学生由于身体和环境因素,与正常学生相比,学习能力发育迟缓,在智力和逻辑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弱势。而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多数正常学生来说都存在着较大的学习难度。智障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会遇到注意力分散、难以理解抽象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等问题,这都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阻力。多媒体作为新时代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通过图形,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展示,使学生通过感官的刺激吸引注意力,从而进行更好地学习。[1]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表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素养的提高。

2 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策略

2.1 激发学习兴趣

不论在何时何地对于任何基础的学生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学生的专注能力不足,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明显,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存在较大困难。想要提高对智障学生的教学效率,则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自主性,最大程度上约束自身行为,完成学习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借助互联网检索与课程相关的声音、图片、视频等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將生动有趣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来,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景创设。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良好学习习惯会逐渐养成。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课程内容也从教材向外延伸。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打造轻松愉快的教学课堂,优化教学效果。

2.2 降低学习难度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调动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智障学生所欠缺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数学运算过程装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例如在讲授平移与旋转内容课程时,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际的情况展示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被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吸引,集中注意力听课,给课堂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想要把难度较大的数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化成简单易懂,清楚直白的数学知识,需要老师对课程内容完全把握,能够控制课程节奏,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音视频分享、数学建模等使用技巧,从感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演示中感受学习过程,加深印象,更加轻松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

2.3 创设课堂情境

一堂课程是否出色和精彩,由教学情境的创设决定。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课堂情境创设更加重要。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如果一开始上课就直接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师不得不在课程过程中反复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被减弱。多媒体的使用更加方便了学习情景的创设,教师可以刺激学生感官,慢慢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逐渐渗透给学生知识内容,帮助他们进行消化吸收,更好的适应数学课堂。

2.4 培养数学思维

对于智障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难度较大,在不借助教学工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教师单一的课堂讲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基础知识,能从通过对数学案例的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寻找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模型构建或者数学规律的直接展示,让学生有兴趣来寻找和发现。教师也要多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思考方向过渡,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2]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特殊条件从而放弃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形成热爱学习,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3 结语

多媒体在特殊教育课堂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下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方法,让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为其日后的生活提供帮助。教师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对多媒体的依赖程度,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冬梅.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技术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166-167.

[2]陈秀珍.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多媒体教育技术[J].考试周刊,2015(86):55.

[3]耿红.发挥多媒体优势 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5):110-111.

[4]马彦.运用多媒体实现智障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2):45-46.DOI:10.13492/j.cnki.cmee.2018.12.017.

[5]徐永昌.运用多媒体促进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J].当代家庭教育,2018(02):131.

[6]程波.多媒体学生成长记录袋对智障生发展性评价的作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164+167.

作者:张升

多媒体技术研究论文 篇2:

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结晶之一。在小学阶段展开古诗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的相关教学工作一直是难点之一。在过去,教师在教授古诗的过程中过于呆板,十分枯燥,很多学生都兴趣缺乏。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古诗教学活动得以生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对学习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多媒体技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就是其中最为灿烂的一笔。学生从小学阶段学习古诗,有助于其从小感受中国古典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多诗文佳作,学生在对这些诗文进行学习时,除了领会古诗独特的魅力之外,还能够提升其个人的综合能力。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基础比较薄弱,针对此,教师应积极开发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多媒体的应用非常符合古诗教学的需求,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一、古诗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

1.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是被教师应用地最为广泛的教学工具。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的资料,使得学生能够对古诗产生初步认识。高制作水平的课件可以把学生吸引到特定的意境中,便于学生领会诗文的内在含义。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背景音乐及诗朗诵。在生动而富有意境的构图下,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独有的韵律,使其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的脑海中能够呈现出一定意境,比方说在学习诗文“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时候就可以运用多种图片来展示意境,学生的感受可以更加直观。

2.学生情感充沛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学活动应符合孩子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在情感方面极易被感染。教师在讲授古诗的过程中,应积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运用多种元素,包括音乐、图片、动画、视频等,使课件的内容尽量丰富,学生可以从视觉、听觉方面感知诗文的意境。在配乐朗诵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韵律感,提升其朗读水平。

3.内容多样化

组成多媒体的元素可以多样化,在形式上可以是图片、配乐及动画,在内容上应涉及到大量知识点,包括诗文的背景、作者情况等。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其学习内容,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资料都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文的意境。教师应力求在短短的一堂课上,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要点。

二、古诗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凭借上文中多媒体所具备的各项优势,其使得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化,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方面来提升多媒体的应用效果,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与元素应当符合古诗需求。所选择的内容应当合适,不留于形式,无论是课件的背景还是主色调,都应含蓄,不应喧宾夺主,过于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有素材内容都应该与古诗保持一致。这样做,多媒体的最终作用才能够 发挥出来,提升教学水平。

2.在展示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应逻辑性强,避免过于松散。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放入的知识点过多,使得学生难以分清主次,在面对大量的知识点时,有点茫然,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课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非但对教学无益,还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展示知识点的时候,一定要脉络清晰,便于学生区分主次,提升其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应加强记诵练习。当前的教学标准中要求在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古诗160篇。这一要求是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是符合我国语文教学规律的。在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记诵是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生多背诵一些古诗文,便于其从小培养语感,增加其语言的积累水平。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时,应引导学生积极记诵诗文,做到熟记于心。

4.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与知识本身相比,更重要的是想象力。因为古诗语言非常凝练,其带来的美感非常悠远,留给人们非常广阔地遐想空间。在多媒体的作用下,我们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等多种现实条件的限制,给予学生最广阔的想象空间,使其能够进行艺术再造,深入领会古诗所带来的悠远意境。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大幅度提升,使得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在进行《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了庐山瀑布的景色,那种壮美的景色与恢弘的气势完全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整个瀑布凌空而下,自陡峭的山峰喷泄而出,有万马奔腾之势。瀑布飞泻而下的音效非常明显。除此之外,笔者还将诗文的朗诵与优美的背景音乐融入其中。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进行感受,仿若身临其境,内心大为震动。在充分融入古诗的意境之后,学生们的赞美之词脱口而出。这种方法下,学生能够深入领会诗人在创作时的感受,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

三、结论

在古诗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起到关键作用。其能够运用多种元素将诗中的意境充分展示,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进行感受,非常容易就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这是普通教学过程中,所难以实现的。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便于学生深入领会古诗的“美”,便于其更好地理解古诗这种特殊的古典文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张歆沂,杨其勇.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课堂美育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9).

[2]陈雅芳.趣味教学法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作用[J].神州,2014,(06).

作者:樊洪敏

多媒体技术研究论文 篇3:

面向网络传输的多媒体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在网络上传输简单的文本信息,更加丰富的多媒体信息,特别是连续的媒体内容已经开始在互联网上普及。该文介绍了面向网络传输的视频编解码的各种传统方案,并对可扩展性编码方案进行了分析,最后研究了流媒体的流式传输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面向传输;流媒体

Study of Multimedia Based on Network Transmission

TANG Fen-fei

(Xiangt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angtan 411102, China)

Key words: multimedia; transport-based; streaming media

1 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传统面向存储的视频编码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网络多媒体资源的需求。目前互联网上50%的信息属于连续媒体信息。与此同时,移动通信和无线通信也越来越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通信的最重要的工具。人们在互联网上传输视频和音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视频和图像编码的目标也就从面向存储转变为现在的面向传输。因此,解决互联网多媒体数据传输问题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

2 传统主要解决方案

1) 最小传输方案

解决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最简单的方案就是最小传输,也就是说根据网络中带宽最小的用户的接收条件产生视频码流传送给所有的用户。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带宽,不能保证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接收到相应的视频流数据。

2) 基于探测的方法自适应编码方案

基于探测的方法是一种由发送方发起的算法,发送方调整传输码率并接收用户方反馈的延时、丢失率信息,当服务质量降低时,即时降低发送码率。就是根据信道的条件调整编码器的参数,生成相应的视频码流。在网络协议方而,通常采用RTP/UDP/IP协议,发送方将压缩数据划分成RTP协议包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监测RTP数据包的传输延迟和丢失率,通过RTP/RTCP协议中的RTCP协议将网络情况反馈给发送方,发送方根据网络带宽情况调整发送码率使之相匹配。

3) 码流切换技术

码流切换的基木原理是:服务器保存同一个视频节目的不同质量的多个拷贝,这些码流的关键帧(z帧)是对齐的。当网络带宽变化时,服务器选择一个合适的码流传送给客户。码流切换方案中服务器的计算复杂度很低,但是需要很大的存储空间。实际上是将自适应编码中的复杂性转移到了存储。

3 可扩展性编码

上述方案是人们针对网络带宽变化提供不同质量服务所设计的,这些方案主要从改变编码码率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视频编码本身的灵活性没有得到发挥。为了使编码能够直接提供适应带宽变化的不同码率质量,提出了分层可扩展性编码的方案。分层可扩展性编码主要包括三种:时域可扩展性、空域可扩展性和质量可扩展性。

时域可扩展性通常是通过在码流中添加B帧来实现的。B帧是使用与它在时间上最近邻的前后两个I帧或者P帧来预测的,而自己不作为其他任何帧的参考图像,因此在传输中丢弃B帧并不影响其它帧的质量,而仅仅降低帧率。

空域可扩展性是通过为视频中的每一帧的分辨率分层来实现的。当进行空域可扩展性编码时,原始视频首先通过采样得到低分辨率的视频,编码得到基本层码流;然后编码原始视频和基本层视频的差生成增强层码流。不过空域可扩展性编码在视频传输中应用较少,因为任何一个用户都不能接收在前一个GOP中观看高分辨率视频,而到下一个GOP只能获得低分辨率视频。因此即使增强层在传输中被丢弃,客户端的解码器也要对低分辨率的图像进行插值,这实际上是一种质量可扩展性的特殊情形。

质量可扩展性的思想和空域可扩展性编码很类似,只不过这里不需对原始视频进行下采样,而是进行一次很粗的量化形成基本层码流。然后对原始视频和基本层视频的差再进行一次量化,生成增强层码流;如果有多个增强层码流则重复上面的过程。

总之,传统的视频编码方法不适合网络传输,其根木原因是它们的目标是将视频压缩成为适合一个或几个固定码率的码流,也就是说传统的视频编码是面向存储的,这样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当网络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上述编码方式无法自动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新提出的可扩展性编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这些编码方案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无法提供码率连续的输出码流。

4 基于FGS算法可扩展性编码

4.1 产生背景

MEPG组织看到了网络传输对视频编码的新要求,于是开始征集视频的精细的可扩展性编码方案。它的基本思想是将视频编码成一个可以单独解码的基本层码流和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截断的增强层码流,其中基本层码流适应最低的网络带宽而增强层码流用来覆盖网络带宽变化的动态范围。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三类:DCT变换技术、小波变换技术和 Matching Pursuit 技术。最终从编码效率和编码复杂性两方面考虑 FGS 方案被MPEG组织采纳。

FGS算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基本层使用基于分块运动补偿和 DCT 变换的编码方式达到网络传输的最低要求。2) 增强层使用位平面编码技术对 DCT残差进行编码来覆盖网络带宽的变化范围。3) 每一帧的增强层码流可以在任何地点截断。4) 解码器重建的视频质量和收到并解码的比特数成正比。

4.2 FGS的关键技术—位平面编码

在位平面编码中,每一列代表一个 8 位的 DCT 系数。与传统的行程编码是对每列的 DCT 系数分别进行编码不同,在位平面编码方案中,所有的 DCT系数被列成一个矩阵,对每一行的 DCT系数进行编码。在一个(8,8)的DCT块中一个位平面由64Bit组成,每一位都是同样重要和DCT系数的行程编码中每一个系数分别进行行程编码不同,位平面编码是对每一个位平面分别进行行程编码。这样,使用位平面编码的好处就很明显了,就是使得每一个系数的重要部分优先编码,这样在码流截断时就保证了解码器优先获得有关视频的重要信息,从而提供了精细可扩展的特性。

一般的 FGS 只考虑了要编码系数的值,实际上 FGS 的应用是非常灵活的。例如可以对图像中比较感兴趣的前景部分优先编码。具体作法就是将图像中的某些块上移若干个位平面,就实现了对图像中感兴趣部分的优先传输。另外,还可以对不同频率的 DCT系数加以不同的权重,也就是对不同的DCT系数上移不同的位平面从而满足人眼对不同频率成分的敏感程度。位平面编码技术并不能够提高编码的效率,但是在增强层信息丢失的时候,它能够保留最重要的信息不至于丢失,所以提供了很好的可扩展性和码率灵活。

5 流式传输技术的应用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另外,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流数据。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接着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以交换A/V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快进、快倒、暂停及录制等命令的方法。最后,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6 小结

目前的网络多媒体应用已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虽然现有的视频编解码系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对Internet环境的不适应性,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服务、终端机器的性能提升和更新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视频编解码技术必将为网络多媒体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飞.Internet视频点播差错控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39(1):28-34.

[2] 陈晓梅.支持多媒体传输的QoS自适应控制理论及评价模型[J].计算机科学,2002(2):30,39-41.

[3] 单玉峰.基于Internet的实时多媒体应用中前向纠错控制策略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38(07):816-820.

作者:唐奋飞

上一篇:信息化医疗保险论文下一篇:独立性会计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