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继续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理想信念淡薄、功利色彩明显、考核监督不够、培养效果不佳等问题。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探索构建相应的学习培训、主题实践、考核评价以及激励、保障等机制,对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确保教育质量、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优化路径探析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党建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存在内容缺少针对性、形式较单一等问题。本文先阐述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继续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再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探析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也是党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党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必须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保持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至关重要。首先,它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需要。只有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学习,才能为人民和社会做贡献。其次,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继续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良好的三观,提高综合素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最后,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也是大学生党员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党员在各个方面得到系统的发展。

一、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形势下,由于各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不够重视、继续教育内容单调形式单一以及大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的不足等各方面原因,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仍存在诸多困难。

(一)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不够重视,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围绕高校的中心工作、整体战略和大学生入党前的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入党后教育和培训,这将直接导致一些大学生入党前后差异较大,以及党员发展质量的下降。

(二)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内容单调形式单一

就目前而言,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先进性意识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等,但具体学习的内容没有针对各学生党员的专业特色和自身特色进行人性化设计,导致大学生党员学习的内容较单调。部分高校党组织的教育方式相对比较传统,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教育。

(三)党员自身存在不足

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整体上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大多数学生入党动机有将入党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政治信仰。但部分同学申请入党动机不是很明确,属于随大流提出了入党申请,还有一部分同学入党动机功利性,通过入党来增强自身所谓的荣誉感。入党动机的不明确,直接导致大学生党员接受继续教育缺乏主动性,出现理论知识匮乏,缺少奉献精神,政治立场不够坚定等现象。

二、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价值层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偏差

社会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功利主义意识较为强烈,一些党员自身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偏差,出现入党动机功利化的现象。虽然他们参加了党的组织,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加入党的意识,不是一个真正的党员。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的继续教育,也导致了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二)人才层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包括党校教师、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组织员等。然而,高校始终致力于科研、教学、学风建设和就业工作,忽视了大學生党员继续教育,从而导致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出现了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三)制度层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缺乏制度规范

当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存在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缺乏系统性等现象。继续教育管理形式较为传统和古老,也缺少相应的考核和监督体制,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党员呈现出思想散漫、立场不坚定、组织纪律散漫、道德行为不端等现象。

三、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理论教育等常规教育基础上,根据大学生党员的专业特色,丰富和拓展大学生党员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采用相对灵活的教育方式,重视理论学习的互动性,尽量避免单向灌输式教育。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教育形式的新途径,例如,适当组织志愿者活动、定期组织观看红色影片、开展时政知识大赛和党建知识竞赛等。

(二)搭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三方协同平台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平台的搭建可以从学校、社会、学生本人三个方面出发。

第一,学校方面。高校应增加优秀师资储备,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社会方面。一是要搭建好实践教育平台,合理使用社会资源,积极倡导大学生党员通过走企业、进社区下农村进行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二是创建继续教育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网上论坛、社会热点的探讨等形式的活动,增强与学生党员的互动交流。

第三,学生方面。大学生党员自身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真实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不断地检阅和提高自己。

(三)完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制度

第一,构建监督管理机制。制定高要求的监督管理标准、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高校应对大学生党员严格教育、严格管理,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健全大学生党员考核制度,定期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全面的党员考核评价工作,综合评价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思想作风、理论水平、社会实践等方面。高校要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的目标,并虚心向优秀党员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还要落实到行为上。丰富和拓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教育形式、搭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三方协同平台以及完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制度才能做好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瑜,刘辉,石榴花.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1):53-54.

[2]陈丽冰,钱久李,陈翱.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2(3):43-44.

[3]张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纯洁性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2):169-171.

[4]何佳,常亮.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4(11):64.

[5]焦龙飞.当代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环节与机制中存在问题的理性反思[J].科技信息,2013(10):100.

[6]艾莉,谌立巍,黄耀辉等.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研究[J].世纪桥,2012(15):15-17.

作者简介:

童钗丽(1996~ ),女,浙江嘉兴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在读;

丁丰华(1982~ ),男,浙江义乌人,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

作者:童钗丽 丁丰华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论文 篇2:

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的构建

【摘要】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继续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理想信念淡薄、功利色彩明显、考核监督不够、培养效果不佳等问题。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探索构建相应的学习培训、主题实践、考核评价以及激励、保障等机制,对于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确保教育质量、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障碍 ; 机制构建

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布的党内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发展党员280.7万名,其中发展大学生党员106.7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8.0%”[1],“2009年全国发展党员297.1万名,其中发展大学生党员114.4万名,占发展党员总数的38.5%。”[2]从两年发展党员的职业来看,大学生党员所占的比例最大,数量增加也最为明显。可见,大学生党员已经成为我党发展壮大的主力军。然而,在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形势下,如何针对特点、把握规律、突破障碍,探索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具有实效的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对于进一步坚定其理想信念、增强其党性修养、确保其教育质量、推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主要障碍及其成因分析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群体,他们政治立场坚定,理想追求远大,价值取向崇高,综合素质优秀,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校园活动开展、校风学风建设、突发事件应对乃至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家庭期望的逐步提升、利益定位的不断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部分大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入党动机、思想认识、日常表现、乃至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呈现出了多变性和多元性,给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造成了障碍,影响了继续培养、教育和管理的效果。

1. 社会现象和家庭期望的“潜移默化”,导致部分学生党员自我定位“现实化”,理想信念淡薄。

大学生党员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他们由于年龄小,涉世不深,入党时间不长,接受教育不够,党性锻炼不足,加之没有经历过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也没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复杂情况的检验,往往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时,思想容易产生困惑,认识容易出现偏差,尤其是在一些涉及现实的、比较具体的问题时容易受社会及家庭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现实中党员干部工作环境、生活状况及权力范围等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党员的价值取向由单一趋向多元,由崇高趋向务实;另一方面,父母或家庭中的长者对子女寄予了厚望,希望其在大学期间就能为将来的就业、工作乃至家族昌盛垫好石、铺好路,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现实化了的观念或事例对子女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进行熏染和渗透,使得部分学生党员自我定位“现实化”,出现学习理论的自觉不够,提高修养的意识不强,判断是非的能力缺乏,服务群众思想的根基不牢,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淡薄等现象。可以说,他们“在关心国家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大多不再信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而是寻找结合点,希望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事业和利益兼得。”[3]

2. 就业市场和岗位要求的“苦苦相逼”,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明确化”,功利色彩明显。

随着就业形势的逐年严峻,就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着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现实生存的危机致使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加之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招考单位的条件限制,使得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将来获取资格的要件和顺利就业的筹码,在入党动机上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从就业市场的现实来看,由于招聘会上简单的笔试面试,不可能真正看到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这就导致部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错误地从是不是学生党员、是不是学生干部的身份上判断其在高校的优秀程度,更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部分岗位,直接把是不是党员作为重要标准。加之近几年国家在公务员、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的招考工作中,都将“中共党员”列为优先选聘的条件,更增加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正的因素。如在大学生“村官”选聘中,2009年中央要求“中共党员的比例原则上要达到80%以上[4]”;2010年湖南省明确规定“重点选聘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高校毕业生”[5],陕西省也明确提出了“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的条件。这些现实因素的存在,致使部分大学生早早地就把入党作为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和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入党前争表现,入党后松一半”,功利色彩比较明显。

3. 学校教育和基层组织的“顾此失彼”,导致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简单化”,考核监督不够。

当前,大学生党员普遍存在政治理论基础较差、党内实践组织缺乏、教育精力投入不足、考核监督落实不够等问题,其主要是学校和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方面顾此失彼,投入的人力、时间和精力不足而导致的。近年来,由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逐步加强,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大,专职从事学生党建的干部已经严重不足,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常规工作基本上都落在了学生辅导员身上,而他们既要抓好团组织建设、培养好积极分子,又要做好新生入学、毕业生就业以及安全稳定等工作,还要抓好特殊学生的转化教育和心理疏导、做好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落实好“奖贷助补减”的评选发放等,这些庞杂的日常事务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加之他们又缺乏从事党务工作的经验,致使开展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根本得不到保证。而唯一可以保证的党组织生活也常常被组织发展、党员转正、换届选举等工作占用,无形中固定地成了党支部的“纳新大会”或“转正大会”,导致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没时间、顾不上、放一放,“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长期存在。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因此而被简而处之,监督没有了平台,考核失去了抓手。

4. 专业理论和综合素质的“时间占用”,导致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形式化”,培养效果不佳。

随着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不断重视,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都加大了考察力度,也注意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但实际效果仍然不明显。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党员个体压力和有效时间冲突的影响。他们一要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提高学习效果,在专业理论学习上确保成绩优秀;二要刻苦努力,全面发展,在早晚自习、实践实习、技能培训、过级考试、考研考证等方面模范带头;三要积极表现,发挥作用,在校园活动、学生管理、重大事件等活动及工作中影响和凝聚广大同学;同时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突击队作用,当好桥梁和纽带等等。虽然他们思想上很重视自己的党员身份,也知道自己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党性修养,但这些来自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担子和压力,不仅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也使得他们有限的精力无暇顾及党员的学习和活动,从而出现一些公益服务没时间、理论学习走过场、活动工作靠应付等现象,导致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学生党员理论培训、党员组织生活、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化”,培养教育效果不佳。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教育过程,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內容,强化教育实践,构建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才能使大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共产党队伍中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优秀群体。

1. 建立学生党员学习培训机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学生党员学习培训机制,使学生党员把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网上学习与文献学习、讨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一是加强对学生党员理论培训力度,即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期专门针对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引导他们更加深入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从而使他们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积极开展宣讲辅导活动,即学校党委部门长期聘请校内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组成宣讲团,让专家们结合不同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政治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地深入各党总支对学生党员进行宣讲辅导,给学生党员提供掌握党情、认知国情、了解世界的机会,引导他们从较高层次上去独立思考、认真探索,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中的各种困惑和矛盾,从而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开辟网络讨论交流和理论学习阵地,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旗帜鲜明、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的学生党员在线学习中心,除了上传时政要闻、大政方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党建重要刊物上的理论文章及专家学者的理论讲座等供学生党员学习外,也开通BBS、QQ、博客、邮箱等,为学生党员提供与专家、学者、老师、同学讨论谈心的平台,这不但可以正确引领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引导各种讨论活动的发展方向,解决党员思想中的矛盾困惑,而且还可以使预备党员得到熏陶,使正式党员得到提高,从而让全体党员在欣赏、浏览、互动中愉快地接受理论教育和组织培养;四是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报告会、学习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带领广大学生党员学习党章、贯彻党章、践行党章,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学习理论、提高觉悟。

2. 建立学生党员“传帮带”机制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而在学生党员队伍中建立“传帮带”机制,让学生党员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就是这种关心、帮助和支持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一是积极发挥入党介绍人的“传帮带”作用,让入党介绍人在继续培养、考察过程中帮助预备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党性修养、培育服务意识,同时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二是积极发挥培养联系人的“传帮带”作用,让作为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学生党员跟踪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生活及活动状况,及时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帮其转化,达到“早选苗、早培养”的目的;三是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凝聚作用,让全体党员树立“每位党员都是模范,每位党员都值得学习”的理念,在党员群体中形成“个别带动、小组互动、全体联动”的氛围,使学生党员在彼此互动的氛围中形成思想、学习、实践等“追赶超”的局面;四是实行“传帮带”责任制,不仅要明確“传帮带”党员的条件、义务、责任和权力,要规范“传帮带”的计划制定、过程记录、任务实现等内容,还要在思想交流、学业提高、综合表现等方面加强要求,从而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当然,党支部也要不定期地开展诸如“传帮带”经验交流、方法讨论、疑难解答等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党员在发挥优势、各尽其能的过程中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通过这种“传帮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在学生党员中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理解、相互帮助支持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和谐互助、示范带动的良好氛围,变“一人红、红一点”为“大家红、红一片”,促进学生党员的共同成长和全面成才。

3. 建立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机制

主题实践是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最直接过程。因此,高校党组织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努力开拓实践基地,以使学生党员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提升水平,增长才干。具体来说,一是结合有关纪念日或重大活动,组织开展诸如纪念建党知识竞赛、“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践行三个代表,弘扬延安精神”征文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掌握理论,理解内涵,牢记使命;二是结合学生特点,组织开展诸如“赴老年公寓献爱心”、“赴儿童福利院送温暖”、“赴农村小学传支教育”、“赴城市社区比服务”等活动,让他们在尊老爱幼、支援农村、义务服务中履行义务,感受责任,体会光荣;三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带领部分学生党员去延安、重庆、井冈山等地走访、参观,让他们实地重温入党誓词,体味延安精神,感受革命意志;四是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学生党员去检察院、法院或劳教所听审、参观,让他们“了解各类腐败现象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亲身感受腐败分子的悲惨下场,培养其廉洁自律的意识”[6],进而更加注重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素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应有的政治素养和高尚品德。

4. 建立学生党员树形象机制

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积极向上、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先进分子,是普通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但仍有部分学生党员由于理论素养不高,自身定位不准,服务意识不强,群众监督不够,后续教育不足等因素影响,出现了思想不求上进、工作不讲方法、处事不论影响、活动不去参加等现象,甚至出现迟到旷课、学习倒退、考试作弊、言语偏激、不顾大局等与党员身份不符的行为,严重损坏了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因此,在学生党员中建立树形象机制非常必要。即结合学生学习、生活、身份等特点,规定不同的内容,长期开展“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树党员形象系列活动,让他们在服务和示范中,语言行为得到约束,政治觉悟得到提高,服务意识得到增强,良好形象得到彰显,表率作用得到发挥。有效树立党员形象,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5. 建立学生党员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是确保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日常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党员依照制度进行客观考核和评价,而且还要在考核的基础上评出先进,树立典型,以便对全体党员和广大同学起到示范、带动、促进的作用。首先,党支部要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标准,针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不同身份,针对高年级党员和低年级党员的不同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分学期对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岗位示范、突出事迹等,通过个人自评、群众打分、组织鉴定三个环节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为两次优秀的,院系授予年度优秀学生党员称号,并在学校优秀学生党员推荐时优先评选;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进行整改;如果连续两次考核均为不合格,党支部乃至党总支要根据《党章》有关规定,果断及时地进行处理。其次,实行发展对象入党答辩制、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正式党员毕业答辩制,让发展对象在被接纳时、预备党员在转正时、正式党员在毕业离校时都面向党员和群众进行公开答辩,一方面可以增强党支部工作的公开度和公正性,保证党员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形成党组织与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党外群众共同参与的考察互动平台和“双向教育”平台,体现党内平等、民主的和谐氛围,使更多学生在答辩中受到教育。[7]再次,组建学生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让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党员深入各个班级宣讲先进事迹,交流成长经历,从而激励广大同学向学生党员看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机制上不断健全,坚持全方位的培养教育,切实把学生入党后的各个环节抓牢、抓紧、抓实,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真正担负起党赋予的政治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组织部.2008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J].共产党员,2009(13)

[2] 文静.2009年发展大学生党员114.4万名[N].中国青年报,2010-06-29

[3] 张艳敏.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原因探究[J].天中学刊,2008(3)

[4] 谭浩.中央确定今年选聘大学生村官2万名[N].北京日报,2009-05-22

[5] 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EB/OL].湖南领导人才网,2010-5-11/2010-10-23.http://www.hnleader.gov.cn/Html/2010-5/20105111623336505.html

[6] 杨建超.大学生预备党员党性教育内化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

[7] 吴刚.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作者:唐百锋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论文 篇3:

“三个结合”做好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

摘要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员比例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也已经意识到,高校党建不能仅以数量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党员的质量,暨不能忽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环节,而要真正做好当前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构筑其思想防线,则需结合多角度,多方位的教育。

关键词继续教育;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就业

2008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北京召开第十七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围绕这个根本任务,各高校党组织全面开展党建工作,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大学生党员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这反映了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绩,是高校党务工作者努力的成果。但随着高校大学生党员比例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也已经意识到,高校党建不能仅以数量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党员的质量,也就是说不能忽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环节,而要真正做好当前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构筑其思想防线,则需结合多角度,多方位的教育。笔者认为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做到以下“三个结合”可以得到有效地加强。

1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1.1与主题教育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高校开展的“理想信念”主题教育是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核心,而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正面临许多新的困难:首先,随着2l世纪的到来和知识经济在全球的日益形成,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出现,这必将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发生冲撞;其次,各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再次,由于党内存在的极少数腐败现象,使得一些大学生对党的认识片面化,模糊化,甚至失去信心。因此,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真正把理想信念主题教育开展好,我们可以通过“读一本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开一次动员会、看一次党史展览、听一场优秀党员报告、记读书笔记写学习体会”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入手,开展学生党支部的个人自学和支部研讨,使广大党员明确新时期共产党员增强纪律观念,自觉接受监督,保持先进性的重大意义和具体要求,激发党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争做优秀党员的内在动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学习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用优秀党员无私奉献的先进思想激励广大党员。以疏导和说理的方法深入细致地做党员的思想工作,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当然,高校开展的其他主题教育,都可以有针对的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比如在“成才报国”、“明礼诚信”、“感恩父母·点亮亲情”等主题教育中有意识的树立优秀党员的典型,使其成为其他党员和普通学生的榜样和旗帜,因为他们身边真实的榜样的作用通常比理论说教更有效。

1.2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关键在实践。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一个是它的实践性。邓小平同志最反对的是空泛议论,坐而论道,搞空头政治,他一贯要求全党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一个人“政治立场对不对,政治品质好不好,不是看他嘴上怎么说,而是看他实际上怎么做”。我们学习任何一种理论,贯彻任何一种思想,目的都是为了行动,绝不能仅停留在口头说教和理论上,实践才是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告诉我们: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基本方式,既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方式,我们广大的学生党员就可以通过实践从大学的围墙中跳出来,去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在这样的大课堂中让他们更多地经历社会实际,参与多样的现实生活,真实地了解当代的世情、民情。我们常说党的理论是抽象的,“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也是抽象的,但投身到社会中,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却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所以只有让大学生党员积极参加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在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伟大实践中体会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会作为一个中共党员的高尚情操,增强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激励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

具体到一个学生党支部,可以组织大学生党员深入社区,宣传两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红歌会、无偿鲜血活动,指教山区小学以及红色之旅等,通过亲身参与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党员们的认识就不会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层面了,其思想境界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也就增强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以及老一辈中国共产党员的感情,加深了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认识,真正达到了在了解社会中把握时代,在服务社会中体察民情,在实践社会中锤炼品质。

2与科学发展观,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

2.1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与时俱进的理论精华。科学发展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我们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党员不仅要有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健康矫捷的身体素质,健全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就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过程,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使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入耳、入脑、入心,让大学生党员们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将大学生党员的道德情操培养,宗旨意识培养与科学发展观相融合,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工作,诚实待人,自觉进行党性修养,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锻炼成为一名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党员。

2.2与先进性教育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八十九个春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到社会主义制度改造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文革”的考验让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让中国共产党更加具有生机和活力。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出了共产党员非凡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能力,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因为有了这样的先进性,才使我们党在过去的八十九年中跨过了一个个困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因此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党,更好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一定要与其结合起来,结合大学生的自身角色特点和历史使命,按照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要求,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从思想上提高对大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念,增强意识,切实从行动上按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以保持党在同学中的威信,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亮出党员身份—以“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没做到的请你监督我,你没做到的我来帮助你”这样的标语贴在每个党员的床头,或者给优秀的党员宿舍贴牌等都是激发党员自觉性,充分发挥他们示范作用有效的方式方法。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党员的存在,对于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校风、学风建设,能发挥核心、导向、激励、矫正等作用。大学生党员应做到“思想上要先进,学习上列前茅,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上做模范,身心上要健康”。同时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身边学生党员的模范行为,显然是一种榜样,是一种凝聚力,通过模仿、暗示、感染、从众、流行等心理机制,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发挥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可以提升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境界。

3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

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已经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我国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但是,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将非常不利。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已经明显呈逐月快速下滑的趋势,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不少劳动密集的外向型制造业、服务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十分艰难,出现了一波倒闭潮,或者减少开支,削减用人计划,使社会就业受到了较大冲击。农民工大量返乡、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都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09年,尤其是上半年,形势仍然不乐观,甚至可能是近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即将毕业求职的大学生将经受十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可以结合就业、创业教育来开展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先进分子,那么如何体现这个先进性呢?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农村去,就成为了党员就业的突破口,鼓励他们把祖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选择,面向基层积极投身到艰苦行业的第一线,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自主创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广阔天地建功立业。在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就业意向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需要了解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优秀的群体,因此在面对就业竞争过程中会出现期望值较高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体验等方式,提高党员的心理素质,磨练意志,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大学生党员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就业、创业过程中挫折的承受力。

这样,大学生党员在就业市场上就拥有了独特的,不易被普通学生模仿和替代的竞争优势。而且,这样形成的党员榜样作用还能够带动普通青年学生积极面对就业竞争,从而提高整体就业的质量。

当然,在实际的教育引导过程中,以上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开展,而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需要教育从业者们开阔思路,多角度,多方位灵活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爱民.大学生当“猪倌”王爱军认为--创业就是最好的就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

[2]郭超龙,周宏兵.大众教育下的精英教育--药学院学生党员就业情况谈当代大学生党员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作者:魏晓媛 王 辉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下一篇:高校课程设置心理学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