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15

【摘要】对于高校人才建设来说,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理论的强化,也是强化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检验。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社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1: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本科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各高校普遍重视的问题,本文就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了阐述,从选题、文献检索、课题实施过程、成绩评定过程等阶段论述了如何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前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生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来学习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考核及运用,能充分反应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科研能力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最重要的一次综合能力的锻炼。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前进的动力,是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大学生意识、思维、方法、人格的全面提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最有效实践教学的方法。

二、从毕业设计选题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源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中给学生创造大的选题空间,可以让他们从导师设计的题目中自由选择,也可以由他们从导师设计的大题目中自行设计小题目,或者由他们自己根据个人喜好、根据自己将来就业单位的性质等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范围内自行设计毕业设计题目。

其次,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也可以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依托[1],把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如实验研究部分作为本科毕业设计中开放创新实验,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这样导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正确引导其科研入门、锻炼和培养其创新能力。

再次,毕业设计的选题可源于生产实际,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可到企业现场实习,在实习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在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很多大学生处于找工作状态,他们已大致确定了自己将来工作的方向,或者有些学生工作已经落实,处于为自己将来工作准备阶段,此时如果毕业设计的题目与他们就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相关,即针对性的选题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他们毕业设计的热情。

最后,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导师应做好把关的作用,避免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与研究生所做课题一致或成为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往往使本科生成为研究生的实验助手,一切听从研究生分配,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意识。他们的题目可以是研究生题目的分枝,但在试验方案或思路方法上一定要强调以本科生为主导,同时也要避免多人一题以及多年题型不变的的形式[2]。

三、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在积累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因此文献检索尤为重要,必须了解和掌握其他人在你所研究的领域做了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存在哪些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前人的知识。文献检索是毕业设计选题确定后的第一步,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最有效节省科研时间的方法,教师不应该给学生直接制定毕业设计方案,让学生按照教师指定的方案进行毕业设计就相当于大学的实验课,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弊的。任一学科领域的发展都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因此从选题到实验,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避免了闭门造车的重复研究,同时也会使科研过程中少走弯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文献检索过程中获得创新点,看的文献越多,思路就越多,即使有些文献与你研究领域只有一点点的联系,有时你会从这些点滴的联系中受到启发,把这些点滴的联系应用到你所要研究的课题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当然,在整个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外文文献检索更能寻找到创新点,因为很多高级别的文章、最新的创新思路发表在外文文献上,但由于本科生检索和阅读外文文献还有一定困难,因此,导师在这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从中文文献检索中寻找创新点,导师可提供几篇自己认为好的外文文献供学生使用。

四、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记住,学生是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启发和把握方向的作用,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根据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定期检查、指导、引发,鼓励学生在理论知识基础上大胆创新。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要懂得创造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且能融会贯通地将这些原理应用到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同时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按照毕业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定期做好检查、指导和与学生的交流工作,首先要避免学生完全照搬书本,简单的套用几个公式,重复几组实验,画出几张图,看似过程挺合理但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还要避免学生抄袭尤其是向往届学生抄袭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做好与学生之间针对课题的交流工作,要定期、认真听取学生的思路、想法,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采取平等、公正的态度与学生交流,目前很多高校的指导教师重视自己的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而往往忽略本科生毕业设计,因此,教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内容的整体构思,为达到预期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实验方案和所提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试验中遇到的困难的解决措施,都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大胆设计、勇于创新,允许学生提出各种质疑、猜想和假设,但教师要做好把关,以避免学生思维太过发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信心,教师的鼓励是对学生的最大鞭策,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大动力。

五、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阶段综合能力的考察,在这一阶段要将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列入成绩考核中,所谓的创新指标不单单是指学生在本次毕业设计中做出了多么惊人的创新成果,而是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创新思想、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当然,如果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毕业设计中某些设计内容或论述有独特的创新意识,毕业设计成果也体现出了对前人的突破或改进,这当然好,然而,由于毕业设计时间短,加之本科生知识结构相对狭窄,很多学生的创新理念并没有完全得到结果,导师应认清这一点,甚至有些创新成果是失败的,即与前人相比理论上应该得到改进和突破,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相应成果,教师也要考虑如果学生所提出的创新思维或方法是合理可行的,也要在成绩评定过程中给与支持和鼓励[3]。

六、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而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当然,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由于不同高校之间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学生重视程度、指导教师自身素质、实验室条件、学校对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视态度、毕业设计考核管理指标等等都限制或不同情况下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但我们应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创新理念,加强创新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探讨创新体系建设,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不断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在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中不仅仅把毕业设计当成任务,而是作为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工程,发挥学校、教师的作用,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更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使学生今后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社英.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2):91-93.

[2]唐清春,应用本科毕业设计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J].中国新技术与新产品,2009,(23):225.

[3]王秋云.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理论与实践研究,2010,(6):149-151.

[4]武卫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086

作者:李志科

社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探索

【摘要】对于高校人才建设来说,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对理论的强化,也是强化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检验。现阶段过控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因此需要在各方面进行改革,这也是现阶段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对过控专业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要想顺利完成改革,就要明确现阶段过控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这方面的问题,并制定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过程装备 控制工程 毕业设计

一、前言

过控专业研究的主要是过程工业,涉及到很多物理手段和化学反应,主要是为产品生产提供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各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了过控专业,因此该专业的知识覆盖面非常广,口径比较宽。现阶段过控专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而毕业设计要考验的就是毕业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发展也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要保证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找出现阶段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二、目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设计现状

1.管理监控不严格

合格的毕业设计需要在每个环节上确保质量[1]。现阶段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关的指导文件,这说明毕业设计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其中包括毕业设计的组织、目的以及相关教师的职责,并制定了论文的具体规范,只是这些是文件上的规定,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高校还是缺乏管理的,高校没有对学生实施合理的监控,也就是说各个环节都是处于无监控状态,难免会有一些环节出现问题,这是目前高校各专业毕业设计共有的一点问题,缺乏监控机制。

2.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过控专业实际上已经是现阶段本科中非常热门的专业,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这对该专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对于相关高校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学生数量过多,就意味着师资力量需要跟上,目前就是专业课教师的数量并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实际需求。多数高校是一名指导教师要负责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要负责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能拿出的精力有限,对学生的帮助也有限,因此仅靠现阶段的教学资源要想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各高校学生若是想自主查找资料,是缺少资源的,纸质的资料非常少,但电子资料方面由于学生数量大,没有固定场所,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3.选题不合理

实际上毕业设计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选题[2]。现阶段很多过控專业的学生论文选题工作是指导教师完成的,专业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没问题,但在实践方面以及对企业的了解方面并不是每一名教师都有足够的经历,因此很多毕业设计实际上是空中楼阁,仅仅存在与理论上,对实际的帮助并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并没有得到锻炼,工科学生要想获得长远发展,不仅需要理论积累,还需要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这些在现阶段的毕业设计中都是缺失的。而且选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的背景以及过控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这样才能将提升毕业设计的效果,这些都是存在问题的。

4.设计时间短

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阶段,实际上需要考虑两大问题,那就是就业和考研[3]。这两个问题也需要在这一学期解决,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与毕业设计的完成在时间上有直接冲突。学生为了顺利应对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要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压缩,而这种情况指导教师也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毕业设计受到时间上的影响,在质量上也是难以保证的,现阶段过控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论文质量评价,也只是一般,说明在完成毕业设计的时候是受到严重影响的。

5.学生缺乏写作技巧

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越来越便捷[4]。高校普遍为学生提供了文献检索的途径。在写作方面也会设立一些课程或者讲座,对学生完成论文进行指导,但还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弱点。学生完成论文时,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语言,很多学生会将一些内容拼凑到一起,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存在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其中比较复杂的环节就是文献引用、标点符号、图表绘制方面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完成论文写作后,还需要与指导教师一同花费大量的时间修改论文格式,相应的对论文内容与创新的分析就减少了。

三、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类型

1.工程设计

这类题目实际上就是根据企业现有的设备,参考企业中的一些技术参数,根据相应规定进行设计[5]。此类题目优点是对基础非常重视,要求有完善全面的技术参数,工作量非常丰富,而且无论是设计图纸还是计算量都是非常大的,所以论文实用性比较强。现阶段过控专业学生通常是在毕业设计前决定好了毕业后的趋向,所以学生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需求要选择题目的。该类题目目前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已经到就业单位实习的学生,可以对企业设备有足够的了解以及接触的机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2.科学研究

该类题目通常是指导教师以自身科研情况为基础[6]。申报的一些子项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创新性比较强,学生要在毕业设计时期将这一子项目完成,或者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因此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素质的。这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有足够的积累,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在这类题目由于是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在数量上不会太多。此类题目对学生是可以起到启发效果的,而且学生可以参与项目研讨的活动,两节相关的过程。

3.创新型

创新型的题目主要是通过竞赛、创业比赛等活动进行[7]。是团队进行的一类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完成论文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创新,其实这类题目也体现出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考验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四、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管理制度改革

很多时候毕业设计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高校管理制度[8]。因此各高校为了让毕业设计的各步骤得到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全程监控机制,教师需要对毕业设计提升重视程度,高校也要对教师职责进行强调,严格控制学生抄袭的行为。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需要根据设计手册,保证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各环节不出问题,根据课题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其中包括对素材的筛选、对内容的设计、论文设计方案、撰写格式等,对学生负责。

2.充实教学资源

由于高校近年来一直在扩招[9]。而且过控专业也是比较热门的工科专业,专业教师缺乏的现状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些高校为了顺利将毕业设计完成,而且地方科研受到的限制比较多,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网上虽然有各类参考资料,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筛选起来很有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将教师招聘的重心放到如过控专业一样的稀缺专业,将师资力量补充上来,调整好师生比例,同时将年轻教师在工作上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

3.保证设计时间

学生为了确保升学和就业,会提出在毕业设计阶段请短假,而高校为了确保学生顺利升学和就业也会允许。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校做出调整。因为考研与就业对学生非常重要,但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顺利毕业对学生也非常重要,毕业设计若是出了问题,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是无法保证的,这就需要高校在时间上做出调整,例如将毕业设计的时间延长,同时可以将设计前的一些基础工作提前到上一学期,这样毕业设计与考研和就业在时间上的冲突就可以解决。

4.加强团队指导

现阶段高校过控专业的毕业设计是经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多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是不符合过控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这类专业更加注重的是实用性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都需要有所设计,知识面非常广泛。但专业教师无论是研究方向以及自身专业,都是受到限制的,无法给过控专业学生带来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应该建立起专门的指导团队,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从原本的一对多变成多对多,这样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毕业设计与其他环节的整合

1.与课程设计整合

实际上毕业设计也可以看成是课程设计的延伸,而课程设计相当于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在选题上是有一定关联性的。通常课程设计开始于第七学期,而学生经过几个星期的设计阶段,可以了解到毕业设计的方方面面,完成毕业设计的一些工作,这样学生就可以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基础工作,有助于确保毕业设计顺利完成,这对学生解决毕业设计和考研以及就业之间的时间冲突是非常有帮助的,实际上课程设计就是毕业设计前学生要经历的实战演练,与毕业实习共同组成了实践环节,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目前过控专业正在增加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课程,所以整合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是非常有利的。

2.与毕业实习整合

毕业实习也是毕业设计前的重要实践环节。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需要进行灵活处理,要想将二者进行整合,需要注意一下细节,首先是实习基地的设立,这是毕业实习的基础。其次是高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然后是课题研究需要与企业实际情况和教师研究情况相结合。最后是注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需要的是在应用能力上获得提升,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但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高校需要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解决每个学生面临的困境。

五、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强化对毕业设计的重视

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前,高校可以组织专门针对于毕业设计的讲座,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动员,要让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学位认定问题。同时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负责的学生,要从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设计前,就形成严肃的意识。

2.提升选题规范性

论文选题要与过控专业相关,过控专业的实践价值是保证企业设备可以高效运行,是将机械、控制等各学科结合在一起的专业,在选题时需要与这些内容息息相关。在选题类型上,可以与科研单位和教师研究的课题紧密相连,一些学生可以在研究院等地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需要提升真实性,结合现有的社会资源和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团队指导,这样可以保证题目具备真实性和综合性。在选题上还是需要指导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因此拟题时教师要制定好指导的时间,避免造成双方的疲劳。

3.查阅文献

完成论文的第一步骤就是查阅文献,学生对查阅文献方面还是缺乏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指导。查阅文献需要根据课题的具体内容,确定查阅的关键词,检索相关的期刊、研究报告等资料,然后完成资料分析工作和整理工作,结合选题写出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检索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例如高校的图书馆的电子资料、维普数据库等,这些途径查找到的文献是比较新的。然后是高校图书館的图书阅览室以及各地的图书馆。最后是网上也可以找到资料,只是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慎重筛选。

4.强化过程控制

毕业设计的所有步骤包括前期讲座、确定课题、完成文献综述、完成文献的英文翻译、完成论文设计、中期检查以及评审和答辩。经过对选题的审定和初期、中期检查,然后是答辩检查、最后是成绩评定和论文评选。这些步骤都是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至少每周两次的一对一指导,然后成立专门的小组,负责管理工作,要对毕业设计阶段实施量化管理。

5.加强成绩管理

毕业设计的成绩是从三方面进行评定。首先是指导教师从设计方案、完成状态、翻译情况、学生的态度以及在个人纪律评价等方面评出成绩。然后是评阅教师,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规范性、外文翻译的质量以及内容创新性等方面评出毕业设计成绩。最后是答辩委员会,以各小组的答辩情况,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水平、课题、表达、工作量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各方面给出综合性的评价,做出毕业设计的答辩成绩。最后答辩小组会以规定的比例,对总成绩进行评定,总成绩是需要通过答辩委员会进行审核的。

六、结论

总之,毕业设计是高校学生经过学习后,经历的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检查,是对在校期间成绩的总结和提升,也是高校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提升和理论研究强化的有效途径。提升设计质量不仅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也是为了满足社会最新的人才需求。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应用型以及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毕业设计的质量上进行提升,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高校还是社会发展,都是起到重要作用的。每当毕业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经验总结,这样对以后的指导工作才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娟. 过控专业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课程体系构建[J]. 广州化工,2016,44(23):188-189.

[2]俞建峰,崔政伟,沈贤,陈海英. 基于专业能力矩阵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体系建设[J].教育现代化,2016,3(28):39-41+53.

[3]郑秀红,张翠英,王洪涛,林楠,卫明社. 行动导向法指导下的《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0):241-242.

[4]高能文,王洪,李军,全学军. “双导师制”提升过控专业毕业设计工程应用能力的探索[J]. 广东化工,2015,42(16):234-235.

[5]宋健斐,胡雪飞. SW6软件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设备设计中的应用[J]. 化工高等教育,2015,32(02):73-76+84.

[6]孙红梅,努兰·苏力坦汗.影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因素[J].广东化工,2015,42(01):117+100.

[7]闫绍峰,廖国进,曾红,王宏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综合改革探究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14,31(02):29-32.

[8]张文华,袁文,王世刚,李东生,郝光香.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在毕业设计应用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25.

[9]高光藩,陸怡,付双成. 独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特色建设研究与实践[J]. 大学教育,2014,(01):44-45+54.

课题项目:校级。课题名称: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JY161716。

作者简介:陈慧媛(1975.12-),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副教授,青海大学硕士,主要从事化工新材料研究。

作者:陈慧媛 李晓红 顾锡峰

社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篇3: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需求。本文在该课程以往教学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立长效“实践教学链”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本科生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1引言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传统的课程教学着重讲授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输入输出系统、文件系统、用户接口五大部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传统必修课,“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性是勿容置疑的,但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问题:

(1) 内容枯燥难懂,充斥着大量的原理和概念。由于很多教材的内容以及课堂的讲解都很少与实际操作系统相联系,学生往往觉得课程中的概念、原理抽象而且苦涩难懂,由此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最后以死记硬背对付考试。

(2) 课程的内容陈旧,远落后于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如计算机系统安全、分布计算、嵌入式系统等内容几乎没有涉及。

(3) 课程实践环节与理论学习严重脱节。由于课程内学时的限制,传统的实验环节往往是对主流操作系统(如Linux)的初步接触与使用,而对操作系统内核本身没有任何触及,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操作系统原理以及概念流于形式,对以后从事这方面研究或系统开发工作的帮助十分有限。

本文针对操作系统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和完善该课程以往教学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筑全新的“教—学”体系,建立长效“实践教学链”教学模式和实践、尝试创新型的“六步教学法”。我们“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组将其运用在该课程的教学教育改革过程之中,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的同时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和院校两级督导组的肯定。我们建设的“操作系统”课程已于2006年评为西北工业大学

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获得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资助;2008又获得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资助。下面是对该课程课堂和实验教学创新实践的总结供同行及相关人士探讨。

2重视课堂教学仍是现阶段课程教学的基础

2.1课堂教学,需要“适应国情”

尽管随着我国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许多国内一流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在不断的改革,但对于地处西部的本科学生而言,不论从其自身的家庭环境,还是就读高中的计算机教育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计算机文化从一入学就参差不齐;加之大学三年的学习后,同学之间在对计算机本身的理解和实践水平上相差甚巨。这种情况决不是个例,几乎每年授课时都会遇到,所以主讲教师在授课速度、课程内容以及授课方法的选择上,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可被大多数学生接受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以便使学生在最大程度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在目前的国情下我们还无法做到一对一(或一对少量)的教学,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即主要抓中间,兼顾两端,是我们这几年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个基本经验。根据实际的学生反馈,这种照顾大多数学生“适应国情”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2.2课堂教学,需要“提高教师水平”

在所有课堂教学环节中,要达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引领、启发和向导作用必不可少。因此,教师需要做到对授课课程的熟练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具体而言,主讲教师在全面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全面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国内外发展的最新动向,对新老知识进行仔细的研究、取舍和衔接;(2)要全面、透彻的理解教学大纲要求,同时明确和了解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授课和练习,使学生的课程知识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更加丰富;(3)要加强教师的科研锻炼,使其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的内涵,通过参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实验教学,获得书本、论文以外的一手信息,以便有效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水平。

2.3课堂教学,需要“抓住重点”

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充分“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那么如何“吃透”呢?就是要尽可能多的搜集、整理和筛选国内外该门课程一流的教学及研究资料。我们知道现在某一门课程的一种教材往往做不到面面俱到,把所有知识点都能讲解的十分清楚,因此通过对大量不同教材的仔细分析和比较,最终选择和整理出阐述最清晰和最易于学生理解的那部分内容讲授给学生,是我们多年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又一个基本经验。

只有在大量分析和比较文献和教材资料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取舍,授课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把握好宝贵、有限的授课时间,抓住重点,讲清难点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3实践教学创新才是本科生课程教学的真正目标

3.1树立全新的“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这几年我们教学团队根据“操作系统”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更新较快、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每年都对授课内容、电子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进行更新和优化,从而保证内容的新颖性以及对新方向、新技术的把握。教学团队结合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learning by doing”等先进教学思想,形成了“理论讲解+实例演示+综合实验+专业竞赛”的递增式“教—学”体系;为充实和构筑该教学体系,我们加强与国际一流IT公司在教学、科研方面上的合作。2005年起通过与SUN中国工程研究院的紧密合作,联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主讲教师实施了OpenSolaris项目(旨在推动中国操作系统教学水平的提升)。在该项目中我们教学团队承担了核心的IPC内核部分的分析工作,为此后自主设计“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教学创新实验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2006年在Intel公司的资助下,基于Intel多核的“操作系统”课程实验也相继设计完成。这些实验教学平台的建立为主讲教师提供了大量课堂“实例演示”和课内“综合实验”案例,为本科生感性认识和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概念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与此同时,2006年4月我们作为牵头单位举办了首届全省知名高校操作系统教学研讨会;2006年10月,又联合SUN中国工程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举办了2006高校操作系统及Unix/C编程教学研修班,全国近30多所高校主讲“操作系统”课程的老师参加了本次研修。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我们与全国一流计算机专业高校共同分享在“操作系统”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方面的优秀理念和成果,更使我们“操作系统”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断地深化,逐步形成了四结合的全新“教—学”体系。

3.2建立“实践教学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前面介绍了“教—学”体系中“教”层面的课程建设工作,为了从“学”层面来落实“实践教学”的目标,培养本科生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我们建立了“实践教学链”新的教学模式。所谓“实践教学链”就是贯穿于本科生操作系统教学的5个一体化“实践”活动。它们是“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全国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本科毕业设计”。通过“实践教学链”的设置,使本来相互独立的学习环节能系统的串接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进而加大了学生实践操作系统知识的机会,延长了深入认识和理解操作系统内部机制的学习时间。我们的实践经验得出,特别是通过串接“全国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和“本科毕业设计”这三个实践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2007年获得首届“SUN 2007创新之源编程大赛”二等奖的郭阎团队就是这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典型实例。他们在与老师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利用Java反射机制建立了基于插件的Solaris内核可视化框架。作为“竞赛”作品,实现了Solaris进程调度的可视化插件;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的项目内容,实现了Solaris进程内存空间分配和释放过程的可视化插件;作为“毕业设计”,又实现了UFS文件系统的文件检索过程及磁盘寻道活动的可视化插件。通过这三个实践活动的锻炼,学生对Solaris的内核结构和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习热情,并最终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和实践创新能力。

3.3实施“六步教学法”,增强知识融会贯通

结合上面5个一体化“实践”活动,我们提出和尝试了具体的本科操作系统学习“六步教学法”并使其融入到“实践教学链”之中。第一步,要点提示。让学生在上课前明确所将课程章节的学习重点。第二步,教材预习及设疑。让学生预习将要授课的内容,并把不懂得内容纪录并尝试自己查找文献及相关资料初步解决。第三步,讲授释疑。课堂内授课老师针对典型案例和第二步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评析,并设置课后练习与单元总结。第四步,课内实验。由老师设计相应的教学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练习来理解课堂内容与相关技术。第五步,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系统学习重点内容,让学生初步具有独立验证所学内容的能力。第六步,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在毕业设计期间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得到实际应用。

通过建立上述“实践教学链”和实施“六步教学法”,使学生在整个操作系统的学习过程,能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训练,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了实践创新能力。

4结束语

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教学中,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力量,在努力抓好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致力于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并充分适应我国教育的基本“国情”,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计算机事业的大步发展做出贡献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向群,向勇,王雷,等. Solaris操作系统原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Abraham Silberschatz,Peter Baer Galvin,Greg Gagne. 操作系统概念[M]. 6版. 郑扣根,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8.

[3] 陈向群,杨芙清. 操作系统教程[M].2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罗宇,邹鹏,邓胜兰,等. 操作系统[M].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 周苏. 教材建设的基础是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07(6):67-70.

[6] 徐志伟. 操作系统课程需求[R]. 第八届全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暨学术交流会特约报告,郑州,2005.

[7] 周兴社. 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回顾与启迪[J]. 计算机教育,2005(3):15-18.

[8] 张羽,方智毅,谷建华.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指导[R].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报告,西安,2007(2):37-112.

[9] 谷建华,张羽. 西北工业大学操作系统精品课程[EB/OL]. http://jpkc.nwpu.edu.cn/.

作者:张 羽 谷建华 周兴社

上一篇: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组织结构扁平化特点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