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2024-04-25

体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精选6篇)

篇1:体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附件1:

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

(2008 年3 月修订)

为进一步提高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根据《广州大学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2006年3月修订)的指引,结合体育专业的特点,特制定本规范化要求。

一、本科毕业论文档案资料的组成(一)毕业论文诚信保证书

(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三)毕业论文成绩单

(四)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包括:标题,摘要(中英文)和关键词(中英文),目录,标题,论文主体,参考文献,附录等。

(五)毕业论文的电子文档(光盘)。

二、本科毕业论文内容的要求

毕业论文时间为6~8 周(体育教育专业8周、社会体育专业6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0 字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题论文。

三、本科毕业论文内容撰写的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标题:应能概括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应简明扼要、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 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二)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应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在200 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00 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3~5 个。

(三)目录:应能清楚表明各章节的层次关系。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或

一、„„、(一)„„、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四)论文主体

毕业论文主体包括前言、正文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1、前言: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及要达到的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正文:正文是对毕业论文内容的详细表述,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呈现研究工作的分析论证过程。正文的总体要求是:实事求是、论据充分、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可靠。其内容一般包括:

(1)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

(2)研究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

(3)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

3、结论: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提出课题尚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求明确、精练、完整、准确。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少于8 篇。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六)附录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直接反映所完成工作成果的内容,主要包括:调查问卷、重复性数据图表等。附录所包含的材料应是毕业论文的组成部分。

(七)致谢

致谢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同学等)表示自己的谢意,其言辞应恳切,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学术道德和思想境界。

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

(一)书写

毕业论文文稿纸统一用A4 纸打印,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题目为黑体三号字,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具体要求见规定第五点:“毕业论文计算机打印排版规范”。

(二)标点符号

毕业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符合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要求。

(三)名词、名称

毕业论文中的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

(四)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必须采用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

(五)标题层次

毕业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数字编号方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或

一、„„、(一)„„、1.„„)。

(六)注释

毕业论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一律用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统一用①②自然编号,文中的序码格式为上标。

(七)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如公式(1-1),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八)表格与插图

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居中,如表1-

1、表2-1等。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如图1-

1、图2-2,(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 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1]、[2]等,文中的序码格式为上标。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或注释格式为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5-26.[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26.2、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5-26.[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5.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3、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4、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期号).起止页码.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25-26.5、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篇名[D].地点:单位名称,年份.起止页码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25-266、报告

[序号]作者.篇名[R].地点:单位名称,年份.起止页码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25-267、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发布年标准名称[S].示例:[1]16 GB 50155-9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术语标准.8、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1]戴维国际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锅炉铸铁换热器中间炉片.中国专利,97050667.1998-01-179、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例:

[1]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10、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Z].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Z](1996-2000),[Online]Available: http:///learning/online_guide.asp?link_id=8(April 17,2000)

[2]“成功之旅”,http://home.baoding.cn.net/~cg/index1.htm(2000/4/17)

五、本科毕业论文计算机打印排版规范

(一)页面设置:纸型为A4,上下页边距为2.54cm、左边距为3.0cm、右边距为2.6cm、正文行距为固定值23 磅。

1、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1)居左打印“摘要” 二字(四号黑体)。

(2)“摘要”后面空两格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居左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空两格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1)居左打印“ABSTRACT”(四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ABSTRACT”后空两格打印英文摘要内容(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

(2)摘要内容后下一行打印“KEY WORDS”(四号 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其后空两格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单独成页,附于论文目录之前。

3、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宋体)。

摘要和目录页的页码单独用以下序号“ⅠⅡⅢ„„”排,居中,不与正文以同一种格式连排。章节编号,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1、1.1、1.1.1 或

一、(一)、1。

4、前言:“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空一字符。

5、正文: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以小四号字打印正文。

6、图: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五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

7、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

8、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编号。

9、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

六、装订格式

毕业论文应按如下顺序装订成册:

(一)学校统一的封面;

(二)毕业论文诚信保证书;

(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或毕业设计任务书;

(四)毕业论文成绩单;

(五)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标题、前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

(六)学校统一的封底;

(七)软盘或光盘。

七、《广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集》要求及格式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者,被推荐入选《广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集》的论文,须按以下要求:

(一)毕业论文每篇字符数控制在 5000 字以内;

(二)插图用计算机绘制,符合国家制图标准;

(三)格式:标题,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中文摘要(不少于200 汉字)、关键词(3—5 个),外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四)毕业论文压缩稿的书面稿和电子文档各一份,送交学院教科办。

篇2:体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武术文化的特征和内涵,然后阐述了对武术文化的深刻理解,最后探讨了建设武术文化的途径,以期进一步促进国内高校武术文化的发展,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为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武术文化;构建;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和氛围,更代表了学校的灵魂,发挥着展示学校精神文明、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作为校园文化中重要的一份子,武术文化建设备受瞩目,它是体育文化的重要分支,在培养学生精神潜质、提高学生体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积极、向上的武术文化在学生养成良好品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视野的开阔、传承古老的中华武术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1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学生和老师依托体育的行为规范养成了校园武术文化。它是群体性竞技活动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总和。武术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形态,在高校等教育校园中根植,具有突出的校园色彩特征。武术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上述各要素的改变而转变,形成具有多元化、动态化的文化形态,其不仅具有鲜明的体育文化特色,有独具个性色彩。由此可知,对校园武术文化这一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亚文化进行科学的培育并积极地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武术文化的精髓

武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同时它也是独具中华特色的一项体育竞技项目,深入地研究武术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它和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相吻合,在中国道家哲学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富有深刻的哲理。武术锻炼是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集锻身养神、调生养性于一体,以创造统一和谐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为目标。由此可知,有很多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精神、品德。

3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的作用及意义

3、1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高校校园并非天生就具有鲜明主题的武术文化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培养、共同营造、尽心维护,唯有此,才有望形成集鲜明特色、丰富内涵、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体育文化。事实上,培养并营造校园武术文化的过程就是积极传播和发展武术文化的过程。通过凝聚武术文化的精神,在高校校园中形成武术文化市场,造就校园武术文化的氛围,培养其灵魂、强化其凝聚力、吸引力。文化热点的增加,其市场就会越大。连点成线、线动成面,促进高校武术文化氛围进一步丰富,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被这种强烈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并积极投入其中,感受博大精深的武术魅力,在武术锻炼的熏陶下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最终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

3、2丰富课外群体活动氛围

最近几年,国内在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在深化体育改革,不断提高学校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对健康的渴望日趋强烈,这让学校体育教学具有广阔的市场,越发显现活力,这无疑是一股强大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促使其快速发展、壮大。作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有利手段和工具,武术理所当然在有知识和文化最高殿堂的高校中占据重要并积极的地位。所以,深入地培养和建设校园武术文化,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是促使学校养成健康、积极武术文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3、3构推动校园武术活动中单项的建设

在不同形式的体育项目中深入的挖掘集趣味性、参与性、民族性为一体的项目,充分地发挥其文化内涵,是营造并培养校园体育文化的关键。武术作为中国古老的健身形式,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更独具中华文化,挖掘并创造新颖形式并具丰富内涵的武术活动形式,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便更容易,树立武术文化的“品牌”,丰富武术活动的兴趣性和参与性,有利地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4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的引导和培育

4、1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作为社会科学,校园武术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大方向,坚持理论和实际并重。要想在发展道路上更健康,必须确立正取的政治方向。不仅如此,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现象,武术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体育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保证武术文化活动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展现新的体育气象。

4、2坚持结合武术课堂教学和课外群体活动

在校园武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其影响因素主要来自3个方面:家庭、学生个体以及社会,校园武术文化是以校园教育为环境的文化现象,因此必须适应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服务于学校的体育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武术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应该和高校武术课程以及课外活动相适应,丰富其血肉,提升其灵魂。

4、3紧密结合学校的体育人群特质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整体的文化倾向性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特质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对高校校园武术文化进行发掘并培育的同时,对这一点要充分地考虑并加以利用。不仅如此,还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的软、硬件,打造活动的空间、营造活动的氛围,提升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建设水平。

5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的创新

5、1武术文化要和融合校园文化

武术之所以在国内经久不衰,从古流传至今和其文化特性具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和教育密不可分,要想扩大武术的影响力,必须在国内正式教育体系中将其纳入,建立新中国后,为了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体系都把武术纳入专选课。进入新世纪后,国内武术运动获得深入的发展,很多学校不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还成立专门的协会、社团等,在高校从事武术教学的人员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认清高校中武术文化的着手点,使用校园媒体深入地宣传,利用诸如晚会表演、武术竞技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把武术的文化价值以及健身价值向全校的师生展示;在武术协会、武术教学的辅助下,致力于武术文化传播骨干的培养,扩容校园的传播团队;充分利用早操课余时间,组建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武术锻炼和表演活动,扩大武术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打造独具本校特色的武术项目,邀请武术界知名人士进驻校园,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指导,不仅让教师和学生吸收优秀的武术文化,更发扬武术文化。

5、2拓展武术文化的自新渠道和途径

一种文化如果没有了追求“新”的动力,那么其很可能就此没落。事物要想向前方发展,就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事物发展的正道只有一种——求新。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于社以及校园中,显然也无法摆脱这种准则。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学校中存在,如今却有发展成为纯粹技术的趋势,在演练套路和赛手比赛中,他们确实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然而武术所独具的文化内涵却日渐萎缩,和我们渐行渐远,致使套路在仅仅追求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殊不知武术中“武”的内涵还能保留几许。面对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我们不仅仅把武术保留在技术层面。因此,要想促进武术的发展,必须深入其文化层面,对武术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上文中论述的求新也就意味着文化的求新。作为高校中从事武术教育教学的教师,以及武术教育教学的受众——学生,要强化武术文化的创新渠道,扩展其途径,以便于更好地在高校中营造武术文化氛围。

5、3把握历史机遇

进入新世纪后,武术文化的发展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国内顺利举办国际性赛事为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平台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全民健身热潮,所以我们要以此为突破口,让高校在校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对其优秀的内涵充分的挖掘,努力发挥自身具有的和谐功能。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繁荣,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努力完善自身。

6结语

文化是一种力量、影响更是一种情怀,在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是各国政治斗争以及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这就要求国内高等教育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体育教育应该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学习让其一生受益的知识,这和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密不可分。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文化应该致力于求实、创新,让古老的武术文化散发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史海燕。和谐校园文化中武术文化的作用及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4)。

[2]陆晶。不同的武术教学内容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5)。

篇3:体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1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现状

1.1 毕业论文工作中对“人、物、信息、时间”4方面的管理

1.1.1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对“人”方面的管理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 以人为中心, 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1) 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 (如图1) 。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是做好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经调查可知, 该院教师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组织管理体系。院长担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 其他院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 主要负责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工作的总组织和规划。教学办公室是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核心, 负责协调学院人、财、物等各方面工作的日常运行, 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管理小组由教学办公室分支下负责论文收取、论文答辩等管理工作的人员组成。毕业论文监督小组负责对毕业论文整个过程进行监督, 确保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

(2) 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体育学院对学生的管理。

结合该院实际, 在第四学年初对应届毕业学生进行一次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动员和教育, 布置有关工作, 明确具体要求。体育学院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学生本人努力, 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计划地完成开题、论文撰写和答辩。经调查可知, 体育学院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 由于个人就业压力、考研时间影响、思想上不重视等各方面因素致使论文精力投入不足, 使得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1.1.2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对“物”方面的管理

(1) 毕业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经调查, 体育学院有该学院自行设定的《宁夏大学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写作规范标准。学院要求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必须按此标准进行, 在外观方面, 论文用纸规格要求所有上交文件一律采用计算机录入和A4纸打印并左侧装订。正文方面对标题、作者署名、摘要、前言、正文、图、表、结论、参考文献的格式及正文的内容做出了要求。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 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 其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等。除此之外对附录、致谢和页码也作出了相应的格式要求。

(2) 毕业论文管理与资料的保存。

经调查, 毕业论文的相关资料由教学办公室进行保管。学生上交材料包括:合格纸质毕业论文一份、合格电子文档一份 (电子文档名称为学生姓名+论文题目) 以及本科生毕业论文任务书。同时, 管理存档的老师要对论文定稿的内容进行检查, 内容包括封面、题目、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 (问卷、访谈提纲等) 、致谢。

1.1.3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对“信息”方面的管理

(1) 对毕业论文相关信息的检测管理。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开展中, 导师要求学生在撰写论文前查阅大量信息并写出文献综述, 搜集与所选题方向相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资料分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 学院对有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可行性检验, 初稿中对其进行信息的信效度检验, 定稿后学院对所有毕业生完成的论文进行相似度检验。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独立完成论文的能力, 也保证了毕业生论文的可信度。

(2) 对毕业论文成绩信息的评定管理。

经调查,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采用评阅论文和论文答辩相结合的形式, 论文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论文合格但答辩不合格者也不能取得学分。前者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按照“宁夏大学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以百分制评定论文成绩。后者由答辩秘书根据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答辩评分按比例核算, 总成绩比例为:指导教师评分占3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50%。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后可评定成绩, 论文整体和答辩能力分别占总成绩的50%。

1.1.4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对“时间”方面的管理

第四学年初, 学院对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动员和教育, 对毕业论文的总体安排与进度进行了明确要求, 规定了学生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数据收集与整理、论文初稿完成的时间段。中间有毕业实习, 学生可利用实习环境开展调查, 收集素材。由于近几年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工作正处于调整过程中, 论文管理工作中的时间没有统一规定的标准, 学生是通过自身完成论文的时间段分批进行答辩, 这使得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没有条理、管理工作松懈。学院规定学生第四学年第二学期末 (五月中旬) 结题。因时间的不统一, 有些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已到论文结题的时间段, 学生毕业离校在六月初, 若出现第一次答辩不合格的情况, 将会导致学生不能按期毕业。因此体育学院应对学生毕业论文时间的安排进行科学的调整和统一的规定。

1.2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工作中对答辩的管理

1.2.1 答辩前的准备

毕业论文答辩由学院组织, 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全体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担任委员。提前开会研究并统一答辩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小组成员认真执行规定, 严格审查学生答辩资格。学生毕业论文全部资料经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指导教师不得担任其指导学生的答辩小组成员。每个答辩组设答辩主席1人, 成员3人, 其中答辩秘书1人, 答辩组成员均可提出问题。

1.2.2 答辩要求及流程

学生按规定要求进行论文答辩, 个人陈述5 min, 答辩10 min。参加答辩同学依次阐述论文题目、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结论与建议。答辩时, 老师主要从论文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论点、结论与建议等方面提出问题, 学生进行答辩。答辩结束后, 答辩小组依据学生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并签字, 之后提交答辩委员会审核。

1.2.3 关于二次答辩

第一次答辩不能通过的同学及未按时交论文无法参加第一次答辩的同学, 安排参加二次答辩;按照学院要求, 二次答辩成绩不得高于72分;二次答辩仍不过者, 参加三次答辩, 成绩不高于60分, 三次答辩不过者, 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

2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对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体育学院的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组织体系

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是做好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体育学院在组织管理体系方面还有所欠缺, 因此加强组织领导, 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与检查, 使指导教师能够积极对学生在拟定论文题目、收集选择和运用资料、设计调查问卷或实验以及撰写论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以促进学生积极完善本科毕业论文。

2.2 建立毕业论文评价体系, 加强后期成绩评定核查

评定成绩受到教师评价和论文本身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学院在此方面没有指定的小组或教师来进行成绩最后的检测与核查, 学院也没有对最后成绩的明细得分情况加以公示, 从而导致毕业论文成绩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 该院应建立指导教师自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毕业论文三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成绩核查小组, 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评价, 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摘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经调查, 宁夏大学体育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不全、管理过程松懈等问题, 致使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和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流于形式。该文从管理学角度出发, 对宁夏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管理中人、物、信息、时间4个方面的现状做出了分析, 并结合体育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宁夏大学体育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罗志勇, 张胜涛, 陈昌国, 等.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5) :98-101.

[2]党亭军.中国近代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重庆高教研究, 2015 (1) :89-93.

[3]黄英金, 许祥云, 徐正进.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9) :57-59.

[4]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 (设计) 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 2006 (4) :62-64.

[5]刘正远, 段玉玺, 呼汉卫, 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09 (3) :301-304, 307.

[6]杨勤, 吕冬生, 李亚敬.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J].九江学院学报, 2009 (3) :113-116.

[7]李小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5) :213-214.

[8]张勇, 赵勇.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2) :225-226.

篇4:体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关键词 互联网 体育院校 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的存废引起了巨大争议。2012年5月1日一篇题为《逗你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博文再次将争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随后,《光明日报》分别在5月7日、8日和18日刊载《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可不可行?》、《本科毕业论文存亡不应一刀切》、《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三篇文章,此外还有《新华每日电讯》、《山西日报》等,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议性之大可见一斑。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组成部分,其本科毕业论文既具有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本文以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为背景,探讨体育院校的毕业论文制度改革。

1 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大致有三种主张:其一,主张应坚持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这种观点甚至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不是应不应该取消,而是应该如何加强。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同样不例外。”①在这种主张里,还有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坚持,但是应对其进行改良。因为“真正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其效果往往胜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能更充分、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了解整个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将来,从而使得四年来的知识更系统化。与其另起炉灶,从根本上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还不如对现有的毕业论文制度进行升级,或对相关的测评、考核方法方式进行改良。”②其二,主张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应取消。如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③其三,主张毕业论文成为多种可选择的形式之一。这种主张认为,简单的取消毕业论文过于武断和绝对,毕业论文和其他形式并列成为可选择的考核机制之一。“…目前要完全‘一刀切’式地废除本科毕业论文,确实还不大可行,因为总得有一种方式或载体,来考察和检验学生学了几年的综合素养或成效;而完全靠临毕业时弄成的一篇毕业论文来考察和检验,也过于机械和死板。故而因校制宜、因系制宜、因实践制宜,对本科生综合素养进行毕业考察,就大有必要。”④从这三种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主张看,前两种观点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而第三种主张,显得较灵活。

2 毕业论文存废的逻辑前提

其实,孤立地争论毕业论文的“存”抑或“废”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毕业论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服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如果毕业论文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则应坚持和加强;反之,则应取消,用其他更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机制替代。从学者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情况看,存、废的立论基础是统一的,即都从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出发。这可从其中一些代表性观点看出,如,肯定者认为,毕业论文是最具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培养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综合利用资源能力等。⑤否定者认为,大学生由于就业压力大、精力有限等原因,大多毕业论文都是拼凑、应急之作,发挥不了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的作用。折中者认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大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⑥

那么,当代大学生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能力,毕业论文制度有助于这种能力素质培养吗?《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四种素质(学习素质、求实素质、主体性素质、创新素质)和十种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表达能力、鉴别审美能力、自我控制调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⑦那么,毕业论文有助于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吗?有观点认为,毕业论文设立初衷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在我国硕博士等高端人才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已没有价值和意义了。“……但人类2l世纪不仅对专业人员要求具备科学研究能力,非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也必须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在自己所从事的社会职业的实践中,也要善于从大量个别的偶然现象中进行概括总结工作,一方面要为专业的科学研究提供各种事实材料,同时也必须有目的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社会要尽量缩小实际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距离,使更多的实际工作者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⑧即便撇开科研能力,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培养考核机制,仍可在培养锻炼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上发挥作用。

需要澄清的问题是,不能因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问题而否定毕业论文制度本身。在诸多主张取消毕业论文的观点中,往往将毕业论文工作问题作为取消的理由。如学生抄袭、拼凑、应付等,教师精力有限,无法指导大量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等。这些都是毕业论文工作问题,而非毕业论文本身的问题。

当然,将毕业论文作为唯一的机制也不符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思路,比较务实和可行的做法是,将毕业论文作为多种可选择的方式方法之一。这样既能继续发挥毕业论文在培养锻炼学生上的作用,也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从而增加灵活性,推动教育机制创新。

3 体育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

虽然体育院校现在多向综合性发展的方向,除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等术科性专业,还开办经济、新闻、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性专业。体育院校毕业论文该何去何从?我们认为,可行的做法是对现行毕业论文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顺应体育院校本科教育发展。

首先,树立正确认识。尽管体育院校作为专业性院校,学生在素质和能力要求方面有不同于普通院校之处,尤其是对学生运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但毕业论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培养考核机制,对体育院校学生素质能力仍可发挥重要作用。以科研能力为例,体育院校主体专业培养定位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他们都需要具备基本的科研工作能力,否则无法胜任工作。况且,体育院校当中还有部分学科专业。因此,体育院校毕业论文制度仍应坚持。如前所述,毕业论文的很多问题是毕业论文工作机制不完善所致,可通过工作机制的完善解决。如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问题,可采取随机抽取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并严格答辩要求。

其次,完善毕业论文工作机制。毕业论文不同于单门课程教学,涉及环节较多,链条较长,向前可延伸到《体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向后可延伸到教师、学生的评价。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终都会影响毕业论文的制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重视:一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投入保障机制。本科毕业论文虽不如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复杂,但要想做好,仍需大量投入。例如,如果要把论文写得言之有物,有实际针对性,可能需要进行小型的调研、访谈,这就需要经费,可是目前在本科毕业论文这一块还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在投入保障上,可以借鉴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做法,为论文制作提供一定经费保障。二是毕业论文制作的监控。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持续时间最长的环节,从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最短也需要两个学期,如何对运行在这两个学期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实际上,只要能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最终毕业论文的质量一定不会差。现实情况是,虽然各学校针对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控措施,但真正落实的不多。因此,毕业论文的监控也有待完善和落实。三是毕业论文指导机制。依照目前毕业论文指导机制,通常的做法是在大学第六个学期选择论文指导老师,然后开始毕业论文工作,直至论文完成。这种机制的问题在于,一是学生在导师选择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甚至是仅仅认为这个老师面善,论文容易通过而选择。因为,学生选择指导老师的标准通常是根据前面几个学期和老师在课堂上接触的印象。二是学生进入论文工作过晚而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在本科阶段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尽早接触老师,接触科研工作。

篇5:体育本科生毕业论文

范叶飞

1、关于宜春学院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2、试论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培养

3、宜春学院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途径初探

4、宜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之探讨

5、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产生因素探析

6、浅析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取向

7、宜春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篇6:体育系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根本所在,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从高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题,分析了解决的对策,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素质

1 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场地器材不足,资金投入不够,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这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每年用于修建场地、购买体育器材的资金远远不能符合教学要求,有些学校甚至几年都没有资金投入,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一些学校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管理不善,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没有像样的篮球架、排球网、足球门、乒乓球台、羽毛球拍等必要设备。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堂教学。当今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多数学校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随意更改体育教学计划、缩减课时,甚至将体育课时挪为劳动、排练、开会、活动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剥夺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体育教学长期处于被轻视的位置。

学生缺乏体育意识。学生缺乏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三个方面。体育认识不足。当前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深,缺乏切实可行的健身计划与健身方法,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体育情感投入不够。学生中能自觉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并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身体锻炼状况等的较少,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形成较深刻的体育情感。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氛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体育意志薄弱。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实现良好目标的重要前提。现代学生大多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缺乏克服的勇气和信心。

体育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今的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模棱两可,存在着重育体,轻育心;重竞技,轻普及;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眼前的短期教学效果,忽视长远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传统的教学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2 对策和措施

2.1 构建科学的中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坚持以健康第一为先导、以全面育人为中心、以身心协调为重点、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合理选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充分发挥体育对增强体质,提高生理机能,挖掘体育教学的心理效益、娱乐效益、教育效益和审美效益,在增强体质、培养运动能力的基础上,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身心协调统一的新型人才。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育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更新体育教学内容

2.2.1 增加娱乐型运动项目。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乐教学,既其本色应表现为:重过程的主动参与、重情绪的积极体验、重个性的独立解放、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之下、愉悦心境之中,不知不觉之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选择时,应增加一些 “娱乐型”的运动项目,如体育游戏等。另外,在教法运用上,也可运用游戏法、比赛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2.2 竞技内容教材化

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各学校可根据不同的生源、师资、场地设备及学生的不同要求开发多种教学内容。竞技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应通过 “教材化”,以 “健身型”、“娱乐型”为主要模式,一些方便开展、学生感兴趣、负荷适当、便于深入高一级院校或工作单位后继续开展的竞技项目仍可以保留在课程内容体系中。

2.2.3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代体育考试应该是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为中心,是考“结果”与考“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法。在评价内容中应纳入体育意识、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等因素;在评价主体方面应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在评价标准上,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调整考试标准,但调整标准要避免随意性和克服教师主观因素。另外,应该把学生个体纵向的提高程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实现评价的激励性。总之,在体育教学评价方面,既要对学生学习成绩给予肯定,也要运用更多与评分无关而又起到合理反馈作用的各种评价方法。

2.2.4 创造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育在方法上主张由注入式的模仿教学 转向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强调教法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改变传统体育教育中教师单纯灌输、学生机械重复的做法,侧重于采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锻炼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2.2.5 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尝试选项课教学

选择性教育教学课程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部分有条件的中学也在做选项课教学的尝试。由于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选择有助于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生理机能的教学内容。在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开展选项教学,既可以避免体育课从小学、初中、高中不同阶段的简单重复,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课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其日后升入高等院校从事选项课和俱乐部制教学奠定基础。

2.3 体育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3.1 爱岗敬业的素质

爱岗敬业是中学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立志终生当体育教师的原始动因。

2.3.2 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的位。教师应系统扎实的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的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到精通一门,兼教其他。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师基本技能,它主要体现“师范生”的特点,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

2.3.3 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21世纪高度发展的科技,激烈的人才竞争,快节奏的生活,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工作压力更大,更加辛苦,心理负担加重。因此,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健壮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并努力培养健康的情感,良好的性格和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心理哂纳感保持一种适应社会快速多变的节奏的完好的精神状态和乐于接受新的事物、富有竞争力、和谐的人际人关系、乐于的生活态度。否则将难有作为或无法生存。

2.3.4 教学能力素质

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上一篇:侯营中学宿舍管理员下一篇:社会实践活动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