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品德、思想塑造非常重要,教育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品行是否端正。而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不再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方面,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更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养成教育正是培养学生们高尚品德的主要方式,帮助学生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论文 篇1:

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而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小学生德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和重点。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就会使小学生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良好品质的培养。所以养成教育也就成为当今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工作;养成教育

引言:

因为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认知度都比较的简单和单纯,所以在这个时期必须要加强小学生们的德育工作,把养成教育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修养的人才,才能让小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

一、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小学生养成教育不仅包括学习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行为修养方面的教育,所以说养成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从小学生的一点一滴抓起。

(一)学习方面养成教育的内容

作为学生学习当然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而要想在学习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养成教育在学习中也非常的重要,首先必须要学会倾听,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与大家的交流与互动中,都必须要学生倾听,这样才能够从老师的讲课中抓住重点,从而对学习内容更好的吸收和掌握,而且倾听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其次要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要能够在老师的提问中去分析问题,只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提升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还要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的过程不仅是锻炼读写能力的过程,更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才能对我国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通过深入的阅读,还可以从书中寻找到乐趣,从而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行为方面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时期正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保证优异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他们完美的人格,这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作为小学生要想提升自己的修养和境界,不仅要保证文明的举止行为,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养成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大平常的学习中爱护公物、爱惜粮食,信守承诺、说话算数。另外,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孩子们的宠爱度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中,必须要加强小学生独立性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个有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小学生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社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延续及实践基地,它可使小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内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可组织学生走进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小学生践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理念,也可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假期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服务工作。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养成教育规范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加强德育,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将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深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学会倾听、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养成教育的落实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深入督促学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自律”,促进学生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学校可利用校本课程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规范化,开展“交往式”课堂研究,使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所依,系统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此推动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紧紧围绕学校文化理念,精心设计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品质形成的过程。学校应通过外部环境的建设来营造养成教育的外显氛围,比如要精心布置楼廊、走道、教室、厕所等场地,让一些美化心灵、启迪心智、激发灵感的知识如春风般浸入学生心田,从而促进养成教育的进行。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实现。实践是养成教育内化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将常规活动更深入化,以“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线,如可以开展艺术节和读书节、班队会每月一主题、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发展。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以幽雅的环境和精心设计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养成教育的内涵,这样,学校德育便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四)养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家长的参与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需要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只有这样,教育才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这样,一方面可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帮助,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信服教师。平时,我是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和家长进行实时的联系、沟通,学校、班级有什么活动安排、通知我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需要家长配合的还积极和家长进行商量。另外,每当学生出现问题或者遇到特殊的情况之后,要及时地与家长电话、微信联系,让家长随时随地的了解到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训练,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景瑜.小学生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才智,2018(20):84.

[2]徐忠寶.基于小学生德育现状的优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9):349-350.

[3]杨志宝.新时期小学生德育工作研究[J].才智,2016(35):108.

[4]黄启明,扈中平.农村小学生德育合力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6(33):66-69.

作者:周启明

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

摘要: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品德、思想塑造非常重要,教育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品行是否端正。而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文化教育不再是小学教育的主要方面,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更注重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养成教育正是培养学生们高尚品德的主要方式,帮助学生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养成教育

育人先育德,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思想品德的教育永远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一个优秀的人必定同时具备才能与品德,而一个德行恶劣的人,不管他再如何优秀,社会上只会受到人们的鄙视,社会需要的永远是拥有高尚道德的人才。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行为、思维的教育,教师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长时间的教导与观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养成教育靠的是时间和精力的累积,其中的变化、困难也是不可预知的,身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教师和学生面对各种情况应该一同克服。

一、德育教育的内涵

(一)立德树人

立德,就是以德育为先,用积极、正面的教育对人进行引导、激励;树人,就是以人为本,用合理的方式对人进行教育。“立德树人”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塑造人。具体而言,“立德”就是把培养人的品德作为教育的主旨,把培育思想道德工作贯穿于教育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推进课堂。课堂也要全面深化课程理念,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價值观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人”即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完善,循序渐进地将正确的理念输送到课堂上,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两不误。

(二)国内传统的德育教育

我国德育教育由来已久。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认为人展现出善意的一面是人的本性,而人作恶是违背了人的本性,是后天教育不当所致,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的“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因为有人性,才与世界上的动物不同。完美的道德品质也需要后天的修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向世人展现了一个道理,要完成一件大事,必须怀有坚定的意志、通过艰苦的磨练才可以达成。因此我们在教育的内容上可以参考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将古人推崇的、现代仍然适用的美好品德延续下去,继续传承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1]。

(三)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建设还在不断向前行进,即便是遇到全球危机,我们的人民也没有退缩和停止,反而在危难时刻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帮助祖国赢得抗疫的胜利。这种坚持不懈、勤劳勇敢的精神就是重视德育教育的结果,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当今世界强国屈指一数,无一不是在发展文化、教育、社会制度等软实力,作为建设祖国的一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去配合国家软实力的发展。德育教育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重要的基础,也是我们自身发展不可忽视的能力。

二、养成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一)以教师为表率

教师是小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行为、品德上的表率,从踏入学校开始,教师这一身份就被授予“权威”、“榜样”的光环,教师的素质、品行在学生眼里就是标杆,是非对错都会以教师平日的言行作为参照。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对教师的品德、言行有着重要的考量,这不光是让教师严于律己的规定,也是给学生做好示范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学校应该挖掘优秀教师,鼓励、支持教师在知识储备上不断充实;其次教师在个人修养上需要不断提升,接触时代的新鲜事物,乐于表达自己的喜好;最后学校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拒绝官僚主义、拒绝助长不正之风,让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真正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

(二)以活动为载体

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理论和事例讲解再多,学生们背诵下来却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感悟,才能最大程度地将纸上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真实的行动。学校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德育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比如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和唱国歌,不仅学生需要参加,学校老师、领导也要准时到场,表现对国家、国旗、国歌的尊敬,传达爱国主义精神,对升旗活动不专注、逃避、嬉笑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醒,并在结束后严肃教导,让学生知道升国旗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在“国家宪法宣传日”当天,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观看与宪法有关的纪录片,了解宪法的诞生和作用,诵读宪法内容,让学生走进宪法、感受宪法;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不同场合遵守公共秩序、与不同人交流,比如和父母、老师、同学怎么友好相处,与陌生人该怎么说话不失礼仪,在公共场所如何做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公民等。

(三)以细节为重点

德育教育非常重视细节,因为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句话、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是矛盾的起因。因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之间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劝解,教师不能因为一件事太小而置之不理,让学生私下自己解决,殊不知在大人看来很小的一件事,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忽视的后果往往会让学生之间冷战,激化矛盾。教师作为成年人,在学生的矛盾纠纷中很有话语权,学生也会认真倾听教师的道理,所以在思想教育上,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执行,从细节上关注学生、爱护学生,不要让错误的念头、不公平的对待成为学生恶意滋生的源头,让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成长。从细微之处入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教师的耐心渗透于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中[2]。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小学是非常合适的阶段,也是奠定思想观念基础的最佳时期。小学生的德育养成对今后的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学校和教师们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机会,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们高尚的思想道德,帮助学生们成为社会上受到尊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克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D].甘肃教育学院,2018(43)505-510.

[2]马克华.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

作者:刘秀红

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论文 篇3:

德育评价与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摘 要】在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实现知行合一是关键。学校通过创新德育评价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研究内容,关注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以“阳光儿童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在不断的调节中,形成了一种“认同+激励”的德育评价机制。

【关键词】养成教育;德育评价体系;阳光儿童卡

【作者简介】1.陆生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210013)德育处主任,一级教师,南京市优秀工作者,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2.徐大群,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210013)大队辅导员,二级教师,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

一、问题提出

在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实现知行合一是关键。正所谓“知易行难”,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学生们知道怎么做,但是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往往离教师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必须创新德育评价形式,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端行、悦思、温情、健美”的学生素养为目标引领,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研究内容,关注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突出评价的过程性。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以“阳光儿童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鼓励强化,在不断的调节中,形成了一种“认同+激励”的德育评价机制。

二、阳光儿童卡德育评价体系的建构

“阳光文明卡”由端行卡、悦思卡、温情卡、健美卡及阳光卡五种卡构成,意在全方位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实现其行为认知与行为实践的统一。端行卡,指向班级常规习惯的养成。即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将外在约束变成自觉的内在规范,形成具有道德内涵的风范与文化精神气质。悦思卡,指向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喜爱思考、乐于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在思考中发展,并将思考的成果与同伴分享。温情卡,指向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善于协作等良好的品质,我们企盼每一个学生都能与人为善、积极乐观。健美卡,指向学生健康的身心,“健美”之“美”包括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心灵。阳光卡,是端行、悦思、温情、健美四种行为的总和,代表学生的文明行为已经形成习惯,并能自发表现出来,是活力四射的阳光儿童。

三、阳光儿童卡德育评价机制的实施

为了让阳光儿童卡有目标、有方向、能量化,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学校从目标、细则、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

1.细化目标指向明。培养“端行、悦思、温情、健美”的阳光儿童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更是学校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期许。学校德育处协同各部门,借助名师工作室的智慧,按年段对阳光儿童卡进行目标解读。如指向班级日常常规习惯养成的“端行卡”,在低年级的目标解读为:上课铃声停止之前在座位上坐好,等待老师上课;与老师交谈时,眼睛要看着老师,仔细聆听,虚心接受指导;做操排队时动作要快、安静、守秩序;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书写工整,保证书面作业整洁。简单明了的解读,将上位的目标细化成可操作、可实践、可观察、可量化的行为规范。为各年级、各班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阳光儿童卡颁发标准提供了依据。

2.简化细则易操作。为了让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使“阳光卡儿童卡”的颁发更科学、合理。

每学期学校会统一发给各班端行、悦思、温情、健美卡各200张,阳光卡4张,班主任依据阳光卡解读细则,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订班级评选范围及标准进行发放。每月月底,学校会组织执勤员进班进行奖励兑换,学生集满20张卡可以换一个小礼物,集满50张卡换一个大礼物。学校每月评比一次“美德少年”,颁发阳光卡。学期结束时,本学期得卡数最多的学生及阳光卡获得者,学校将可以满足其一个校园生活心愿,如当一次光荣的升旗手、做一次国旗下讲话的主持人、一本校长签名的书、一个文具、一块巧克力、一个足球、一个篮球、与校长或喜欢的老师合影、与校长或最喜欢的老师共进午餐、加入向往的社团、换同桌一周、當一次小老师……

每月一次的兑换与评比,每学期一次的全校表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和收获的愉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从教育层面来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些榜样的引导,而从教育力量发挥的效果来看,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人就越可师、可亲、可学。

3.全员参与机会多。“阳光儿童卡”的发放渠道是多元的,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常规表现可以发,科任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可以发,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可以申请发,护导老师可以随机发,门卫和保洁人员也可以发。

每学期开学初,各班根据阳光儿童卡的解读,依据阳光儿童卡发放的细则,结合班级管理的需求,制订本班阳光儿童卡的评比细则,让阳光儿童卡在发放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科任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表现奖励学生阳光儿童卡,一般指向悦思卡。活跃在校内的安全小卫士、能豆豆小快递、能豆豆执勤是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他们是发现真善美的小使者,他们执勤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为有良好行为的同学申请阳光儿童卡,一般指向端行卡。

四、阳光儿童卡德育评价机制的意义

学校“阳光儿童卡”德育评价开展5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地更新校园心愿,建立深受学生喜欢的心愿库,让每个心愿更贴近学生需要,让每个学生离梦想更近,离成长更近。根据统计,2017年秋学期结束时,全校共有1350人次兑换了礼物,有265个学生实现了心愿,是5年来最多一次。学校的德育处有记录的“为你点赞”登记表上登记的人数逐年大幅度上升。“阳光儿童卡”见证着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形成了富有学校鲜明特质的人文内涵。每一份礼物的背后,每一个心愿的实现,都是一次自我教育的唤醒,一次自我实现的印记,“阳光儿童卡”见证了所有学生的成长,陪着他们一起慢慢长大。

简单的事情,慢慢做。基于对儿童的生命与精神的尊重,学校关注“养成教育”中渐进的、建构性的价值认知与形成过程,借助“阳光儿童卡”德育评价,让学生在认同与修正中由量变到质变,激发其乐观向上的内驱力,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朝着“端行、悦思、温情、健美”的美好未来前进。

作者:陆生宁 徐大群

上一篇:中学语文中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幼儿教育与思想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