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中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2022-04-28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利用双语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该门学科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可以总结出《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具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功能,并且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策略及教学效果评测才能够实现教学目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化学学习中阅读能力培养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化学学习中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篇1:

未来课堂中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设计

摘 要 在未来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背景下,未来课堂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针对课堂协作学习中存在协作分组不合理和学生行为评价难度大等问题,设计基于未来课堂环境的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对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关键词 未来课堂;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协作评价

1 引言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据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课堂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培养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学者们进而提出未来课堂的概念与模型。未来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它以互动为核心,具有高度智能的环境控制、创意的空间布局与高互动的教与学设备,充分利用云服务支持平台开展多屏教学、自主与小组学习,实现即时反馈,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1]。

未来课堂的设计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习者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在未来课堂中,充分利用未来课堂已具备的软硬件设施,开展虚实结合的协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沟通与交流能力及信息技术素养。传统课堂中开展协作学习存在协作小组分组不合理、资源获取困难、缺乏评价指标、学习过程记录无法保存以及成果展示缺乏设备支持等问题。在未来课堂环境下能友好解决资源获取和成果展示问题,而解决其他问题需要依靠一套完善的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因此,本文针对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课堂中的软硬件条件,设计了基于未来课堂的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此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学习者通过智能分组组成协作小组,利用云平台上的资源开展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然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自评与互评,最后进行课后巩固与反思,同时系统会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加以分析。

2 未来课堂中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设计思路

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是为在未来课堂中开展协作学习提供软件服务。支持系统设计不仅要符合未来课堂的特点和软件开发规则,而且要体现科学性和教育性原则,同时与虚实相结合的协作学习模式融合。在设计过程中以人本主义理论和系统理论观点为指导,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是协作学习课堂的主体,支持系统属于软件应用,因此,支持系统的设计必须以课堂主体为中心,符合广大师生操作习惯,导航清晰明了,简化功能操作,不设置技术障碍,让教师更多关注教学过程本身,让学习者通过支持系统实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交互性。交互性是未来课堂的核心,也是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系统交互性体现在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上,具体表现为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真实课堂与虚拟课堂人员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等。

3)开放性。支持系统不针对小部分群体,而应对所有具备条件的用户开放,既包括在校师生,也包括网络用户,使未来课堂做到虚实结合,让固定课堂走向网络;开放性还体现在资源服务上,用户不仅能获取系统资源,还能通过支持系统获取云端资源。

4)智能化。未来课堂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化的课堂,支持系统作为未来课堂中软件设施中的一部分,也应具备智能化的特点。支持系统中的智能化具体体现在智能协作分组、根据学习者爱好与特点进行资源主动推送、对学习行为的记录与分析等几方面。

3 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架构设计

未来课堂中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自上而下分别是客户端、通信层和服务器端,见图1。

1)客户端层面。客户端形式多样,可以是Web浏览器,也可以是移动客户终端,客户端用于UI界面呈现和接收用户请求数据,对请求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加密处理,通过网络层将请求数据提交给服务端处理,然后将服务端的处理结果进行解密和标准化处理呈现给用户。客户端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使整个系统达到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的目的。

2)通信层。通信层负责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通信。

3)服务端层面。服务端对客户端传递过来的请求数据进行安全性验证与标准化处理,然后将标准化数据提交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通过数据访问层调用底层数据资源对用户请求数据进行逻辑处理,最后服务器端对处理结果进行加密,再通过通信层将处理结果传递到客户端。在服务端,业务逻辑层和底层数据是相分离的,对底端数据与文件的调用则通过数据访问层来实现。

4 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模块设计

未来课堂中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系统论观点出发,结合课堂协作学习需求,将系统分为五大功能模块,分别是管理中心、教师中心、学生中心、评价中心、课后巩固。管理中心主要对学生基本信息、本地资源进行管理,对学习者风格特征和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以及对系统进行维护;教师中心具有课程教案编写、问题情境导入、学习进度控制、协作分组等功能;学生中心包括协作讨论与成果展示两大子模块;评价中心提供对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包括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课后巩固提供课后反思、在线交流、作业提交等功能。

5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核心模块包括协作分组模块、协作学习与讨论模块、协作评价模块、课后巩固模块和学习行为统计模块。协作分组是开展协作学习的基石,分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协作学习效果。协作学习分为自主探索和协作交流,协作学习中离不开讨论交流,没有讨论与交流的课堂学习称不上是协作学习,协作学习与讨论模块是支持系统的中心模块。教学评价是未来课堂协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评价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是认知、突破原有认知获得新认知的过程,课后巩固不仅仅是协作学习的一个小阶段,更是协作学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遵循一定规律,只有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规律,才能指导学习者进行更好的学习。

5.1 协作分组模块

科学分组是协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协作学习支持系统提供智能同质分组、智能异质分组和手动分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类型与难易程度选择同质或者异质分组。

在学生风格特征数据库中保存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理解水平等特征量化值,作为系统智能分组的支撑数据。同质分组目的是把学生特征比较接近的成员组成一个小组,系统可以采用改进蚁群算法[2]实现智能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是指在小组成员间形成最大限度的差异,系统可以采用最优化的理论算法[3]实现智能异质分组;个别学生对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结果不满意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手动分组功能进行相应调整。

5.2 协作学习与讨论模块

协作学习与讨论模块是协作学习支持系统的中心模块,提供自主探索和讨论交流服务。协作学习与讨论模块具有资源推送、学习笔记、资源收藏、组内讨论、组间讨论等功能。

支持系统根据协作主题和学习者学习特征主动向学习者推送系统资源,学习者利用系统推送资源和云平台上的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探索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把对协作主题的认识与理解和困惑添加到学习笔记中,学习笔记根据学习主题和学习时间自动进行分类整理;对于感兴趣的云端资源和对主题学习有帮助的资源,学习者可以按照资源类型添加到资源收藏夹中,作为参考和复习的依据。对于学习笔记和资源收藏,学习者可以设置其只对自己可见或对小组可见还是对所有人可见。

学习者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对于困惑的问题和对主题的认知理解,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模块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由于学习者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学习者在对学习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讨论过程中使学习者发现自己对问题认知的不足,然后再进行自主探索,再讨论,最后在组内形成对问题的统一认识。讨论模块中学习者以真实姓名和角色进行发言,支持系统自动保存学习者发言时间、发言次数、发言内容等信息。

组间讨论模块中学习者可以选择与其他任何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组间讨论发言不针对某一个学习者,任何发言的学习者都代表该组所有协作成员,并且两个交流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可以查看讨论内容。同样,支持系统自动保存小组间发言时间、发言次数、发言内容等信息。

5.3 协作评价模块

学习评价是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与意义的建构。智能协作学习支持系统中协作评价分为两种类型:师生自评和系统测评。师生自评包括协作组内评价、协作组间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三种。

支持系统根据课堂性质和主题形式自动给出评价标准,评价分为客观选择评价和主观评价两种。协作组内评价是非常客观和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组内成员协作学习状况相互了解程度最深。协作组内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成员互评。组间评价是一个协作小组对其他协作小组的协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可以针对评价对象小组的总体情况和小组内某个具体成员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课堂协作学习主题目标与学习者达成比、学习者角色扮演和知识意义建构等方面,对学习者和协作团队进行客观总结性评价。

系统测评是指系统根据学习者角色、协作学习参与度、自主探索时间与成果、讨论发言次数与频率等要素与评价标准进行自动比对,按照系统设定的系数自动给出学习者个人和协作团队的评价结果。最后在系统评价模块中以图表形式呈现各种评价结果和统计结果。

5.4 课后巩固模块

课后巩固模块主要提供在线交流、作业提交和课后反思功能。课堂内的学习不可能解决学习者所有问题,因此课后巩固对于完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学习者对学习主题依然存在疑惑可以登录到支持系统,通过在线交流功能向教师和其他学习者提问。如果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何回复,系统会按照一定策略主动向教师和某些学习者推送请求解答信息。在协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延伸以及布置课后巩固练习,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作业提交功能将任务进行网上提交。教师可以主动设置作业上传时间,达到设定时间系统会自动向未提交的学习者发送作业提醒信息和向教师推送一份作业提交情况报告。

教师课后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学生课后反思有利于完善知识意义的建构。课后反思将学习者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查阅的资料记录、学习笔记、讨论发言的历史记录与成果展示过程中的录像提供给学习者,学习者可以浏览和整理历史记录和查看课程录像,找出自己在知识意义建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不足,以及时修正和补充,最后将自己对课程学习的新认识以反思总结报告的形式保存到数据库,作为学期评价与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支持系统在课后巩固模块中还提供学习成果自测,从另一个层面考察学习者对协作学习主题的学习掌握程度。

5.5 学习行为统计模块

学生学习行为能客观反映学习者学习参与度、协作能力、学习风格等特征,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能为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也将成为下一次协作学习智能分组的起点。课堂协作学习行为分析流程见图3。

1)行为数据的采集。未来课堂协作学习行为采集采用服务器日志结合后台数据库方式,主要采集学生在自主探索、协作探讨和课后反思过程中的行为数据。首先建立行为数据模型,根据课堂协作学习特点,行为数据模型包括学生角色(组长或组员)、信息检索关键字、获取云端资源总数、获取云端资源类型、是否接受系统推送资源、自主探索时间、讨论时间、谈论发言次数、课后交流、反思记录、作业评分等。未来课堂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以数据库记录方式保存到学生行为数据库中。

2)行为数据的分析。行为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统计和数据挖掘两个步骤。数据统计是对数据的初级处理,获取一些统计结果,如统计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与交流讨论时间比、获取云端数据与浏览系统推送数据比、发言频率、课后反思频率、作业提交习惯等初级数据。

数据挖掘是对行为数据进行高级处理,找出学生对学习主题的主动性与参与度、学习风格、理解水平、协作知识建构程度等信息。对学习者行为数据的挖掘采用聚类分析法中常用的k-means算法[4]进行挖掘,首先确定学生行为数据类型,协作学习行为数据主要分为数值类型、二元变量、标称型三种;再根据采集到的行为数据建立数据矩阵结构,按照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注意风格、动机风格4种不同学习风格构建数据的最终划分数目,采用目标函数最小化策略,将数据分成4个簇,分别代表4种不同的学习风格;最后将计算得到的数据存储到行为特征库和学习风格库。

6 总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课堂模型与支撑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发展,未来人才培养模式中更多注重学习者自主探索和协作能力的锻炼。协作学习在课堂传统协作课堂中存在分组不合理、资源获取困难和学习行为评价难度大等问题,无法实现对学习者自主性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本研究在人本主义和系统论理论指导下设计了基于未来课堂环境的协作学习支持系统,具有智能分组、课程导入、方便快捷获取资源、协作讨论、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课后反思与学习行为评价等功能,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和学习者在未来课堂中开展协作学习,提高教与学效率,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胡慧,何聚厚.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协作学习分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12):11-12.

[3]李洁,王咸伟,李克东.协作学习中协作小组分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4-66.

[4]马飞.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作者:肖兵 黄烟波

化学学习中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篇2:

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利用双语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该门学科在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可以总结出《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具有教学资源的整合功能,并且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策略及教学效果评测才能够实现教学目的。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组织策略的选择上出发,探索研究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这门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我国自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逐渐发展成为组织中的重要成员国,并且经过长期努力已经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我国的贸易规模及发展水平仍在不断扩展提高,对外开放贸易也逐渐深入到了各行各业,此时,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人才,来促进市场需求的强化,激励供需关系的发展。随着当前国际化市场的深入发展,各国都展开了频繁的国际贸易活动,更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这门学科落实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住相关重点知识、技能,满足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将该科目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重要性

(一)迫切性

我国在世贸组织的地位逐年加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与交流合作也愈发密切,各大贸易组织、机构均对精于外贸业务的人才趋之若鹜。当前國际贸易中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愈发严格,急需一批精通外贸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独立熟练地完成具体外贸流程,精通多种外国语言的全面型人才。这一人才需求也令教育行业不得不进行变革,需要在商务外语专业下丰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帮助引导学生完善自身,提高专业素养,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但是单以书本内容实施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能够在实践环节将知识付诸应用,做到学以致用。很多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了其他语言的基本语言知识,并未了解相应语言的文化及商务使用所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双语化教学在这一局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强化多种语言的掌握程度,并且结合实践令学生能够运用外语展开实际的商务洽谈以及相关商务文件的编写、翻译工作。但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仍旧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以语言教学为主,这种双语教学忽略了本文化的相关知识内容的传递,倾向于单一的语言教学,亟待进行改革,调整教学任务的关注点,平衡地看待专业知识及语言技能等多个方面的教学。

(二)必然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应用双语教学的重要领域。《国际贸易实务》这门学科的理论环境为不同语言、文化的商业机构、组织进行商务洽谈及商业活动,在这一环境下的商务合作主要是利用不同语言进行沟通而实现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语言的转换互译要求极高。在课程中包含了多项国际贸易术语、合同条款、进出口合同磋商旅行以及国际贸易方式等四大模块,其中前三项为该科目外语相关的重点内容,在该项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相关英文条款内容,并且能够结合相关条款看懂具体合同内容,需要较高的准确性,这样才不会因对合同的理解不详细从而埋下商业纠纷的隐患。除此以外,诸多商业文书(汇票、保单、提单、装箱单、原产地证书等)的签订都要求相应专业的人才,基于扎实专业知识与语言能力做到准确的理解与表达。

二、《国际贸易实务》关于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

问题

(一)教育水平待完善

目前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仍待强化。但是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该门学科多是由相应专业或是语言专业的教师担任,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或较强的外语言读写使用能力,但是普遍都不具备较强的听说能力,无法将相关对话及纸质文件转述为流利的语言,这就难以更好地服务于商务洽谈等活动,无法具备该行业所需的人才能力需求。

(二)语言学习及专业知识间的关系协调

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的教学,这两项主要教学内容具有共通性,在完成针对性学习后需要结合于实践中,并吸取实践获取的经验,才能够将学到的内容加以应用。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在商务洽谈中准确使用英语,不仅要理解相关商务英语的内容,还要具备熟练运用的能力,能够熟练、灵活地与客户进行沟通交往。若是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中,单纯注重语言学习或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习,都不能够将国际贸易实务、基础操作技能、语言应用能力提高,最终甚至无法达成渐进式的教学目标。

(三)外语学习的度难掌控

当前大多数双语教师、学习者都认为双语教学需要完全使用外语进行实践学习,并且学生长期处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并逐步提高英语表达、交流能力,但是单以英语进行交流洽谈是不实际的。实际商务工作中,需要频繁地应用双语互译,这就需要发散性地学习商务英语。在相关教学课本上,单一书面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就必然需要多加实践,还要阅读相关辅助读物,例如具有哲学思想或深厚含义的神话故事、典故等,此类文献资料会涉及很多外语俚语,若是将该类事件引用到商务洽谈中,能够起到准确表达立意的作用。借助多种短片故事、小说、剧本、神话故事等多种外来文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外来文化,熟悉外国文化交流的习惯。借助多种媒介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外来文化、习惯,可以选择录像、电影、电视节目等,不仅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相关学习任务也较为轻松,学生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就能领会到外来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价值理念,拉近了学生与外来文化间的距离。

(四)缺乏高效的激励考核制度

就目前国内的诸多高校而言,双语教学仍没有建立起良性的激励机制。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求教师应当针对这一工作投入大量的经历与时间,并且充分、全面地安排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实际状况下,大部分该科目的老师相应的课酬等同于常规的中文教学模式,甚至有的还低于常规水平。这种劳动付出与实际薪酬收益相悖的激励制度令大部分教学老师丧失工作积极性,表现在课堂上便会不利于学生对双语技能的掌握及专业商务知识的学习。在使用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国际贸易商务》课程的讲解时,不仅要将所有中文专业内容讲解明了,还要加以英文讲述,并列举相应的案例,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整理和译制工作,并且在相同工作时间付出的前提下,教师所能够提供的教学信息量必然会低于纯中文教学。为了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加入外籍教师丰富师资力量,也可以提供定期的出国培训,来帮助广大双语教师实现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利于让教师更乐于该教育工作,利用培训考核机制激励教师的积极性。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学科中,可以尝试中英文结合的考核模式,而具体的考核模式可以基于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来设立。采用中英文结合的考核机制,也更利于引导学生平衡学习重点,实现对相应专业的更全面掌握。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策略

(一)强化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双语教学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常用的母语教学,是具备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学习的過程中需要选择贴近教师教学风格的教材以及教学资源,还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才能够取得的教学效果。采用这种学习策略才能够充分地解放教师的创造力,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及技能,并结合商务洽谈实践融会贯通。因为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所选用的教学资源与课本等相对单一,较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储备状况等多个方面都不同,无法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帮助更多学生学习掌握相关语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需要教师丰富教学策略,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发展,而非简单使用教材或是辅导书达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外教是帮助学生更密切接触外来文化的重要教学资源,并且外教长期接触学习生活在外来文化中,具备高于中国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外籍教师是传统教师所不能替代的,能够帮助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教学,学习到同步文化间的差异性。

在实现立体化教学时,不仅要统筹外语教学,也要兼顾汉语言的教学,此类教学单靠纸质课本或媒介无法达到的,需要结合多种现代化电子教学资源,将所有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教学资源的统一体,才能够实现更全面的学习目标。

为了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需要汲取更多学习资源,拓展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的选择面,并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学生推荐适用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除了丰富教材之外,还要基于阶段性的课堂要求,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这就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在多种教材的基础上加以选择、裁剪,重新编排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引导资料,也可以引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造电子课件来辅助教学,教学的课堂及实践活动是有限的,所以在教学中要进行调整,让教学资源的结构更加合理,突出知识、技能教学的重点,满足相关教学工作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还可以结合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研究动态,例如当前国际贸易中产生的诸多新问题,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可以多加引用,当前网站资源也极丰富,大量的世界银行、商务网站繁多,在网站上载有多种多样的国际贸易动态,网络信息化也提高了相关贸易动态的时效性,能够以时下最新的研究成果及课堂教学内容激励学生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科目的学习。

(二)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动力对学习成效具有主导作用,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的学习中,有着很多枯燥的学习内容,而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创作更具吸引力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乐于学习,关注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如前文所述,多使用现代化电子信息设备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实现高校教学。

双语教学模式在早期的应用阶段,通常利用新鲜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若在后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仍是以相同的教学模式便会让学生心生倦怠。所以要求该科目的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所思所想,不能仅是埋头讲课而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最终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令双语教学无法发挥其效能。在课堂中,要多采用案例教学,为学生讲解具体实践应用中的重点,也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小组,基于案例进行英文讨论,扮演相应的角色,这样能够活跃教学气氛,还能强化学习的实践性,帮助学生积极地掌握相应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应当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水平,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讲解具体内容时,还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因为实际所见所想远超相关案例的教学,具有更贴合实际且教师的亲身经历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利于学生的学习。还要强化教学的实践性,实践活动是相关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展开基于所学知识联系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正视实践的重要性,将实践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充分的实践、练习才能够学以致用,在日后的工作中将所学语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三)平衡专业知识及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

双语教学所选择的语言为汉语与英语两种,不管是两种语言中的哪一类,都是教学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商务洽谈中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并不能够将两者的学习成果视作专业培养目标。语言教学并非《国际贸易实务》的最终专业教育目的。应当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养成及改善作为基础,并结合语言教育培养来逐步实现教学目标。目前很多学生及教学工作者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工作视作双语语言教学,这也是因为当前各大教学单位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该门学科的教学最终目标。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都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双语教学成为简单的语言知识教学,很多高校都在降低语言科目外其他学科的难度,这种行为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知识及实践学习的强度,难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全面的技能知识,甚至某种程度上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变成语言课程。在目前世界大融合的趋势下,语言学习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仍旧要求学生全面地学习,不能够偏离学习的最终目标,任何一方面的偏离都是不可取的,应当注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学习。在学习外来文化与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审视自身的问题,不能舍弃自身的文化内涵,在学习与实践中将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具备差异性,我们在学习实践中需要给予同等的重视程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要为学生们讲明相关差异,注重文化的传承,在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社交能力的同时,追求更好的交际沟通效果。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涉及多个方面的专业知

识与理论的学科,该学科具备极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并且需要培养强化学生在多个方面的相关业务操作能力。当前的国际市场,对于具备长远国际视野并有着良好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求贤若渴,具备多种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基于当前频繁的市场变化,在实施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双语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专业知识,并在双语实践中习得能够直接应用于工作的专业技能。在实施双语教学模式来展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时,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多方面帮助引导学生建立起稳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将相关重要技能掌握牢靠,还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工作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多使用外语展开与客户间的商务谈判。在完成相关实践学习后,要引导学生多加思考,总结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解决相关问题,教师也要为学生悉心答疑解惑。

参考文献:

[1]乔哲,张彦玲,胡文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32):47-50.

[2]韩国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J].职业时空,2015,11(8):7-9.

[3]沈伟玲.基于外贸电商创业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5(3):20-23.

[4]王瑞荣.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对外经贸,2012(9):125-127.

[5]张慧,黄英女.医药特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对外经贸,2011(12):144-145.

[6]罗雨.全英文环境下国际贸易实务“沙盘ERP”对抗实战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2):148-154.

[7]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27-129.

[8]张晓燕.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1-65.

作者:何正霞

化学学习中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篇3:

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摘要】化学阅读能力指的是在阅读化学资料的过程中,提取出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化学阅读能力首先是阅读化学教材的能力,以此为基础,培养自己的理解力、归纳推理能力及表达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化学阅读能力 培养

一、前言

阅读能力是人类一种特有的能力,被界定为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发掘整理、提取归纳、形成发散,最终达到充实自身知识体系并使之系统化、程序化。化学阅读能力指的是在阅读化学资料的过程中,提取出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化学阅读能力首先应该是阅读化学教材的能力,包括课本上的课文、相关的化学科学史话以及相关的阅读材料等,以此为基础,发散到阅读与化学相关的一些课外读物,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化学阅读能力与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归纳推理能力、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在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上明确指出要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能通过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储存。”由此可见,高考对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二、当前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现状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和其他化学教师进行交流并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不乐观,存在着以下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学是理科,不需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2.化学阅读能力不强,在读题干的过程中会出现看错、漏看、无法理解题意的情况。尤其是现在出题越来越灵活的情况下,会被干扰信息误导。

3.化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输出能力不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用化学语言合理表达。

总之,当前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阅读能力的认识还不够,没有掌握好的化学阅读的方法。学生在阅读化学学习材料时无法捕捉关键信息,解题时容易忽视掉隐藏信息。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

三、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1.激发学生化学阅读兴趣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化学文本的阅读兴趣不高,甚至不愿意阅读。学生认为,只要能把题做对,把考试考好就行了,是否需要进行阅读意义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化学阅读教学的效果,不同阶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发手段。对于初中生,教师可以主动带领学生对化学课本教材进行阅读。例如,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章节大纲,对整个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认识身边的化学物质有氧气、氮气等,通过对拉瓦锡发现空气成分实验的测定,让同学们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化学教材,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定义,化学物质构成及实验操作形成基本认识,为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另外,为了能够吸引学生阅读,教师也可以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欲,进而激发阅读的兴趣。人教版教材中的“资料卡片”“化学.技术.社会”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在授课时带领学生阅读,必要时适当的拓展,比较详细的介绍一下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高中生,可以多介绍一些化学学科的发展史,化学学科的前沿科技,对学生将来职业的选择也是一种引导。

2.培养学生化学阅读习惯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吴天良将化学阅读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步骤,认为要带着问题重视课前阅读;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对待课堂阅读,加强课后阅读,注意总结提高。这个方法是值得借鉴学习的,可以从整体上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利用预习环节,编制导读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强化课前阅读,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无论是文本阅读还是图表、实验、题目阅读,做好标记可以提高閱读的效率。指导学生在教材上,或题干上做好标、增、注等标记。标: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标注出不同的相应内容,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增:对课本上能理解的定义或内容,可以增加相应的解释和数据,以便更深层次的把握。注:对一些重点的概念,方程式等做一些相应的注明,以便复习时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掌握化学阅读的技能

在中学生化学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强化阅读技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化学阅读方法,从而快速提高化学阅读能力。掌握关键词、细化概念含义、给阅读材料贴标签等都是很实用的方法,要做到文本和图表、文本和实验相结合。

化学作为基础自然学科,主要的教材知识类型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在加强阅读技能指导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练习,提高技能。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形成读思结合的良好化学学习习惯,通过阅读能理解化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落实“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湘雁: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Z1)

[2]吴天良:化学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1(9)

作者:蒋楠 要美琴

上一篇:物业小区的保安管理工作论文下一篇: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