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阅读方法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化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应具备的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导课前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加强课堂阅读,教会阅读方法;重视课后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化学阅读方法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化学阅读方法分析论文 篇1:

浅谈中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据专家研究测定,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而言,无论是课内知识的学习,还是课外信息的获取,无论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自身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阅读。因此,加强中学生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前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课前阅读,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预习。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时间仓促、学生缺乏良好的课前阅读习惯而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1.创设情境,提高阅读兴趣

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可结合课文,先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设置几个悬念或做几个现象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产生了兴趣,课前阅读便会高效进行。

2.明确要求,把握阅读要点

课前阅读,要求必须具体、明确,不仅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更要让学生明白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预习学案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简缩成阅读提纲,布置给学生;再后来,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阅读提纲,归纳出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3.加强检查,测试阅读效果

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检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预设的阅读要求;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通过学生互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最后,可过渡到学生自查、教师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检查。

二、课堂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关键一环。由于化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化学阅读具有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化学阅读过程要求学生必须随时运用逻辑推理思维,勤思多想、认真细致,决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化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概念的阅读指导

每个化学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只有理解了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掌握概念。要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阅读概念,让学生明白概念的严密性和准确性;重视概念提出之前的叙述部分,让学生了解概念产生的前提和要求;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阅读加以区别,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实质。

2.实验的阅读指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于化学实验的阅读指导显得非常重要。要引导学生阅读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4)实验要求的条件;(5)实验中的注意事项;(6)实验结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对实验中的各种化学现象加以解释并完成实验报告。

3.图表、数据的阅读指导

对于曲线图要引导学生阅读横、纵坐标所代表的化学意义,曲线的起点、变化趋势和终点,尤其要注意转折点处各个量的变化情况。对于表格,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不能忽视异于一般规律的特殊现象。要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分析问题的阅读能力,着重比较数据的大小,寻找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数据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

三、课后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归纳知识、质疑解惑、分析应用等多重任务。课后阅读,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1.归纳知识

通过课后阅读课文,及时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及其导出过程、应用条件进行整体把握,从而牢固掌握课堂知识的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网络构建,理清知识脉络,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质疑解惑

课后阅读要引导学生提出疑点,发现问题,通过反复阅读、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在课后阅读中还要指导学生多联想,多角度思考问题,使不同章节的知识之间形成“认识块”,从而加深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

3.分析应用

通过课后阅读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所给的信息是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活动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课外阅读,拓宽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的内容涉及化学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产原理、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还包括科普读物、化学科学著作等。课外阅读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作用。

1.课本选学内容的阅读

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如“资料”、“讨论”、“常识性介绍”等,从考试角度来说一般是不作要求的,师生往往都不重视。然而事实证明,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后续学习涉及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当他们通过阅读揭示出现象背后的奥秘时,内心所升腾的不仅是得到知识的欣喜,更有一种成就感。

2.课外阅读材料的拓展

课本上的选学内容数量有限,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各种化学材料,做成剪报或印成书面材料,供学生阅读。这些材料的来源可以是其他版本的课本,也可以是各种报刊杂志,内容最好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和部分科学著作,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3.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笔者借鉴国外的做法,将课外阅读与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研究相结合。选择适当的化学课题让中学生研究,学生势必要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才能完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将阅读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从而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

五、培养习惯,稳固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经形成便可以在阅读情境中反复运用,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阅读行为。坚持不懈地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必将对稳固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习惯、聚精会神的习惯、反复阅读的习惯、读思结合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读解结合的习惯等,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并有力促进学科学习。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抓住课前、课堂、课后、课外等环节,并将阅读习惯的培养贯穿其始终,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作者:李志华

化学阅读方法分析论文 篇2:

化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 化学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应具备的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导课前阅读,培养阅读习惯;加强课堂阅读,教会阅读方法;重视课后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中,由于试题量的增加和信息给予题的大量使用,对学生化学阅读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呢?

一、指导课前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先讲一个故事、提几个有吸引力的问题或做几个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将阅读的课文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兴趣,课前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

2.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阅读要求。对阅读要求,教师要明确具体,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教师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教师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教师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从而让学生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

3.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学生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加强课堂阅读,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已广泛地被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文字叙述,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只是一扫而过。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由于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容易理解化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要重视普遍性,更要重视特殊性。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要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①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一类有机物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这一规律;②在学习卤族元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找出可用金属卤化物与浓硫酸共热反应来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太注意,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引起学生重视。

三、重视课后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同样要重视对学生课后阅读的指导,并着重把握好下面三个关:

1.归纳总结关。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上完一节新课后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在学完一章后,教师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一般不要再布置其它书面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散思维关。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关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其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其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这样,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3.分析应用关。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三关是分析应用关,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在这个阶段,教师仍要重视循序渐进。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然后再利用有关课外阅读材料及信息给予题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信息给予题,由于题目给出的信息往往是学生在课本中没有学过的,如化学科技最新成果、化工生产原理、某些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内容,等等。教师配合有关教材内容,让学生阅读、练习这类题目,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始终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作者:周兰根

化学阅读方法分析论文 篇3:

培养化学阅读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升学压力以及学习时间的紧迫,使得化学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只有读得懂,理解得透,才能挖掘题目的内涵,问题才能得到解决.由此可见,化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阅读能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基础知识.读书百遍,其意自现.阅读课本内容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推敲每个词,体味每句话,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把琐碎的化学知识归纳整理连接成有机的网络,变为被掌握的知识.掌握基础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前提,因此,阅读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使他们思维敏捷、领悟力强.

学生在阅读时肯定有不理解的地方,这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通过阅读更好更快地掌握化学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学生在阅读化学教材时,重结果而轻过程,这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际是很肤浅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求学生必须十分重视对化学过程的正确理解,看书不仅要知道结果,要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另外,

化学有它自己的专门语言和表述规范,这些化学术语只有从课本上来,从阅读中来.通过化学术语的规范性使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阅读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化学素质.通过阅读,学生系统地掌握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揣摩,认识事物的规律.解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即必须读得懂、读得细、抓得准,特别是信息给予题,题干给出一系列解题所需要的条件、知识和启发性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题干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发现本质,寻求规律,得出正确结论.若没有很强的阅读能力是不可能答好的.

做习题时,学生常说:“老师给我们读题,我们很容易就解出来,而我们自己读题,则不知怎么解.”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提取信息不充分.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阅读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思维就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通过阅读学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由知识的掌握过渡到知识的应用.学生阅读、练习习题,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题的求解,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加工和应用各种信息,自主的、科学的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终身都在学习,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是自学.所以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核心,它是能否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整合,解决新问题的基础.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掌握后继学习的科学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会终身主动的获取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搞科学研究,必须应用大量的资料,要能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并用这些信息去指导实践,解决新问题,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能对科学活动作出评价,这样自学能力便达到高层次.

阅读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过程,先是一知半解,通过不断咀嚼和思考,进一步认知.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向更深层次探索.这样学生不但获得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阅读的作用是我们教师的讲解所无法代替的,也是不能达到的.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有待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责任编辑:廖银燕]

作者:章玉玲

上一篇:美术活动幼儿教育论文下一篇:法律保障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