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新问题行为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22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的高期望、家长的高要求、幼儿教师的高付出与低回报、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本来承受较大压力的幼儿教师承受更大压力,导致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下降,产生一系列问题行为。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幼儿新问题行为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新问题行为教育分析论文 篇1:

让孩子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摘要:幼儿的探究行为,不仅能形成对终身有益的学习态度,也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区域中促进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就是要关注区域活动中的幼儿的探究学习特点,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及教师观等因素的响影。梳理四大关键因素的基本特征,利用各种资源、协调各因素的关系、影响,创设幼儿探究性环境,让幼儿成为主动热情的学习者。

关键词:探究学习;主动;环境;材料;教师

区域活动中的四大关键要素是环境、材料、幼儿和教师。基于促进幼儿主动探究的实践研究中,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内在需求、环境规划与创设、材料的科学投放以及教师支持策略是必然的途径。

一、幼兒园自然探索区里的探究活动

在沙池里,一个端着的身影,一个盆,一把铲子……盆里的沙子被装进来,又倒出去。他偶尔抬头看一眼旁边的伙伴或是墙上的水龙头,接着装进,倒出……一直重复到大家要收拾了他才停下来。分享时他说:我今天做了一个沙瀑布,干的沙可以做成功,湿的沙子有时流不动,流不动的时候可以加多点水试一下。我的沙瀑布可以给洋洋的“城堡”当风景点,到城堡旅游的人可以来这里拍照留念……

幼儿的探究活动有可能是“单一的”“重复的”“杂乱无章的”……对幼儿来说探究活动之所以是这样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因为他们需要在动手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感知觉来观察、思考、摆弄材料。这个不断犯错,不断回顾,反复尝试的过程和成人的探究过程几乎是一样的!

雨后的种植区里,自带的种植箱旁,有几个中二班忙碌的小身影,时而大笑,时而安静,时而趴低瞄准,时而对视而笑,时而拍手叫好……故事分享时刻,他说:今天上午我们进行了拯救向日葵的行动,早上下了一场大雨,上个星期我们带回来的泡沫种植箱里都是积水,种植箱里的向日葵都苗苗都被泡了,向日葵不喜欢泡水,如果长时间泡水它的根要烂掉,接着就会枯萎死掉的,所以我和元浩、橙橙一起来拯救向日葵。元浩很有办法,他建议把水给清理掉,开始我们找来了一个小勺子来盛水,我也用小铲子帮着盛水,但是太慢了,水少了的时候也不好盛了。后来我看到工具架上有把松土的小叉子,我把叉子从泡沫箱外面的地方往里大力地插到里面,直到感觉插不进去了后再把叉子拔出来,很快泡沫箱上就出现了三个小孔,但是刚开始只有一个小孔流出了黄色的水,其他两个小孔没有流水。这时候橙橙往里看了看说这两个孔太高了吧?这时我用眼睛瞄准了一下流水的孔和叉子的高度,尽量让流水的孔和叉子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高度上,然后再用大力气把叉子插进泡沫箱里面扎出了三个孔,一下子泡沫箱里的水立刻就流了出来,还带着黄色的泥。我们接着在泡沫箱的四周都扎出了小孔,刚一开始我的力气还行,我坚持扎到力气都用完了扎不动了,最后几个是元浩帮忙扎的。这个扎孔是要讲技术的哦,我们扎出的孔不能高过箱子里的水面,最好的位置是低过箱子里面的泥土,这样泥里面的水也是可以慢慢的流出来的……

幼儿的探究活动在实践中是什么样的呢?幼儿的探究行为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的。我们最熟悉的、常见的的探究形式是动手操作材料,孩子与材料的互动中,摆弄、感知、探索材料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有什么效果,如何与其他材料组合,有哪些潜在的用途等。幼儿的探究行为也可能是纯粹的实验,如幼儿探究这个事物或现象是如何产生或运用的,为了找出答案又经常会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来再次重复的一个程序。此外幼儿的探究还可以是回顾过去的经历,当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回顾过去的经历经验,如孩子在回顾自己游戏或活动的照片时,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作出反应,回顾经验时,孩子会思考发生了什么?感到快乐的是什么?感到困惑的是什么,以及他们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这有助于他们可以了解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效的,进而将引发幼儿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或巩固他们的认知。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探究行为,不仅能形成对终身有益的学习态度,也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亲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探究活动来充分发挥主动性意识,从而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进而提升幼儿自我的探究能力及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幼儿主动探究行为是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实为幼儿自我经验的建构及形成能力的过程。

二、探究活动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汲取了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他们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发性的活动,是与周围物质环境和人进行互动的活动。我们必须创造环境,让幼儿主动探究、主动学习,逐步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孩子探究活动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环境的创设,我们应从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来着手考虑。精神环境会影响着人的心情与感受,在一个愉悦的情境里,孩子会感觉满意、愉快、舒适,活动会变得积极;在不愉快的情境里,则反之。物质环境则是孩子进行探究的场域,是探究的摇篮。因此,环境创设应以幼儿内在需求及视角为主进行空间上的创设。环境影响能幼儿感知觉、行为表现。利用环境空间的这种影响力去激励幼儿自主学习,让孩子时刻能处在引发探索的环境中,为幼儿生发的探究行为提供土壤。如操作的物品摆放在1.2米的柜子上,在活动时,幼儿很容易、很方便就能接触到,且接触的几率高。因为这最适合大多数幼儿园孩子的高度及在其舒适视野范围内。高于1.5米的物品则孩子的接触率就显得少,所在环境创设与物品摆放的高度应优先考虑在1.2米为最佳位置。把能引起幼儿关注的物品放在幼儿容易发现的地方,促进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自主自由地感知与探索。也就是说,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准备的区域环境,设计独特的空间与布局,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自由活动空间,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选择,自主探索。

促进孩子探究的环境创设应是“适宜的环境”“方便的环境”以及“美观的环境”。环境的创设应适宜孩子的内在需求以及发展需要。当孩子对昆虫主题百常感兴趣时,我们的科学区或自然探索区就可以空间规划及投放相关的主题材料。环境应是给予孩子科学便利的支持,让环境成为孩子活动的触发点及支撑平台。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是美观舒适的环境能给孩子内心带来舒适、愉快感以及积极的情绪。颜色的搭配、家具的款式选取,材料的投放等都可以是满足孩子的好奇与体验。另外,探究环境的创设还要注意各空间划分要因地制宜,动静相宜。规划时要注意开放与围合、室内与室外等的合理调整。给孩子创设充满吸引物和刺激物的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使孩子对探究满怀主动与热情。

三、材料投放

幼兒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他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认知。材料是开展活动的一个物质基础,承载着幼儿的学习内容,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在影响孩子探究的众多因素中,材料的影响最为明显。孩子对材料的感知与操作互动最为普遍和可观,因此操作材料的投放是影响幼儿探究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投放的材料应是能反映幼儿的生活和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这样的材料容易被幼儿熟悉,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有助于探究行为的产生。材料投放可以是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制作的。游戏材料的投放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幼儿兴趣的转变,探究活动变得具体而深入而从简单到复杂。开放性材料与闭合性材料的投放也要适时地进行调整。有意识且灵活的摆放和移动、投放和调整材料促进幼儿探究学习不断深入。

四、探究活动中的教师

要支架孩子的探究,教师应该要怎么做?教师的“好奇心”和“问题”同样能推动着教师成长。教师要支架孩子的探究,那么教师自己也要是探究者,这样才更有利于教师能与孩子用同一视角去看待问题。教师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更要注重与幼儿一起进行主动学习,且要以主动学习教学作为探究形式。教师的主动学习能让我们自己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细心的观察者,尊重幼儿的倾听者以及思维缜密的探究教学的探究者。教师的主动学习,包括做出决定,质疑假设和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把困难和问题作为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回应的起点,要把他们视为机会而不是挑战,所以在基于探究的环境中,教师要有疑问的精神,要满怀好奇,不断探究答案的行动力……让幼儿保持对世界的天然好奇心,教师应捧着这样的心来——如果我们希望幼儿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并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那么我们必须为幼儿树立榜样,当幼儿玩耍和探究时,我们应该陪伴在旁与幼儿共同参与实践。当观察幼儿操作游戏材料时,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并乐于接受孩子带来的各种可能性。

要支持幼儿的探究,教师就要善于创建这样的环境——幼儿的问题和想法都能得到珍视;教师能够深入思考并回应幼儿的想法;教师和幼儿都喜欢和敢于探索新问题,或以“特别”的方式进行探究的。教师是基于幼儿的想法、问题和好奇心来创设环境,以促进幼儿探究行为的生发的。这样的环境里幼儿和教师都是探究者,这样的活动实践将是一种协作式的,能够吸引所有人参与的,发人深思的有意义的实践。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想法和问题作为后续活动的基础及动力,这促进他们珍视游戏机会和想法,愿意并乐意继续进行探究,继而生发深入学习行为。

教师如何解决环境创设工作中的困惑?跟着孩子的需求来生成活动,这会使部分教师感到担优、困惑。因为这与我们既定的发展目标可能存在差异。但在一个基于探究的环境中,活动课程往往是具有层次递进的,教师并不一定能确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活动课程是无目的的。我们应把它理解为这是“慢下来的过程”。幼儿教师需要停下来,整理观察的结果,思考投放的材料是否能促进探究,反思活动的效应等,然后再做出对孩子的回应。

如何支持教师进行探究实践?

一是抓好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技能。通过分享案例让教师了解幼儿探究活动的多种影响因素;提供学习材料,为教师提供摆弄材料、感知材料和体验操作的机会,让教师互相观察,为教师提供解答问题的机会。研讨锻炼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提问技巧等能力。

二是重视教师对幼儿的倾听、回应的能力的提升,为教师提供学习倾听、回应技能技巧的机会与平台,让教师学会真正的倾听、回应。有效的倾听有助于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探究活动时能把倾听变成探究活动的工具。教师在一日活动中的倾听和关注幼儿的行为,就像是打开了一扇进入幼儿世界的窗户。教师对幼儿作出共情性回应包括态度、真诚、专注。教师认真的倾听幼儿以及欣赏幼儿的意图及努力。对于幼儿表达的想法,理解和错误的认识,教师能认真的对待,花时间思考他们的想法并作出恰当的回应,幼儿能大方的表达,教师能开怀的接纳,那么教师与幼儿之间将建立一种美好的信赖关系,教师和幼儿在 这样的关系中互惠互利地发展。教师在追随幼儿的视角下通过倾听、思考、回应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实践中、经验积累中,逐渐便能很快地区分哪些瞬间对于幼儿来说是重要的,哪些瞬间需要自己日后多加关注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自身专业成长。

三是帮助教师建设好角色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是了解幼儿的想法与表达的忠实倾听者;是创设能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是记录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并把回顾的想法和已产生新的想法与幼儿、同事、家长进行分享的记录者;是与幼儿一起思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世界的交谈者;是探究了解幼儿的思考,和幼儿一起通过探究来学习的研究者;是激发幼儿产生快乐积极的情感的快乐的创造者。在促进幼儿探究行为的过种教师也应有支持和激励的意识。当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支持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好奇,而非代替他们进行学习。教师也是主动的学习者,在学习之路上也要与幼儿并肩前行,走近幼儿,了解并发现幼儿的更多想法,进而从教师预设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与幼儿一起不断地进行探究,获得发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直接或这样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支持活动时,或者在对环境做出改变时,都要牢记我们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种选择。通过读书会、培训,比赛、奖励等方式帮助教师树立探究学习的观念,进一步明确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且能为担当的角色而不断进行探索……

总之,探活动中的教师是活动环境和材料的主要的创设者,是具有儿童视角的不断地学习者、探索者。在追随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意识与专业素养也在教研、培训、激励等实践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眉,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刘占兰,沈心燕.主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哈兰,瑞夫金.李宪冰,李姝静,郑洁,于开莲,译.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种认知与情感整合的方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4]王微丽.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

[5]汪秀宏,王微丽,霍力岩.支架儿童的主动探究——STEM与个别化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6]粟玉.园本及周边环境教育资源的运用策略[J].幼儿教育导读,2017(3).

[7]周升群.科学教育中幼儿探索性行为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

[8]刘云艳,张大均.幼儿探究行为与教师态度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2).

[9]孙德荣.张馨予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3).

作者:陈兰

幼儿新问题行为教育分析论文 篇2:

幼儿教师问题行为及矫正措施

〔摘要〕新形势下,社会的高期望、家长的高要求、幼儿教师的高付出与低回报、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本来承受较大压力的幼儿教师承受更大压力,导致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下降,产生一系列问题行为。本文分析了幼儿教师问题行为的内涵、表现、成因,探讨了幼儿教师问题行为对幼兒的影响和调整策略,从而找到有效矫正幼儿教师问题行为的措施,为幼儿更好地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幼儿教师;问题行为;行为矫正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与家庭都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问题,同时也对承担幼儿教育的幼儿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不断更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使工资微薄、本来就担负着母亲、妻子、儿女等多重角色的幼儿园教师产生了极大的压力,导致幼儿教师心理素质下降,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行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教师不但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问题行为对幼儿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及时了解并有效调适幼儿教师的问题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教师问题行为的内涵

幼儿教师问题行为,是指幼儿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或有违教育、教学规律,影响幼儿、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严重伤害的不正确的认识、情感及相应的行为。幼儿教师的问题行为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结合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行为的表现,我们可以把幼儿教师的问题行为分为四大类:一是评价标准不一,存在歧视、偏见问题;二是师德素养低,存在语言或行为暴力问题;三是个性不健全,存在情绪冲动问题;四是职业适应不良,存在育儿方法不当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幼儿教师和幼儿身心健康,甚至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

二、幼儿教师问题行为的成因

幼儿教师问题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那么,问题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以下几点是形成幼儿教师问题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职业道德缺乏

关于教师道德方面的研究表明,一些有问题行为表现的教师,其道德层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幼儿教师队伍除了外显的流失外,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性流失,即师德的流失。如在一些幼儿教师的为师之道中,存在教育意识淡化,对幼儿缺乏足够耐心的现象,有的幼儿教师凭一己好恶行事,面对不听话的幼儿恶语相加,秽语满口,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等。这些问题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成长。

(二)教育观念落后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正确的幼儿观。有的教师总是把自己视为“知识的传播者”,把幼儿当作塑造的对象,看不到或忽视了幼儿还是一个极不成熟的、正在发展中的个体这一事实,往往不自觉中把幼儿当作大孩子一样看待和要求,因而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一类的想法,进而失去耐心,产生对幼儿大声训斥、歧视,甚至羞辱、打骂等行为。二是淡漠的法制观。幼儿教育教学法规政策是对幼儿教师行为较重要的强制性规范,有的幼儿教师无视法规的严肃性、神圣性,非常随意地使自己的行为违背法规政策,而这一切就意味着违背国家的意志,就意味着与教育活动的重要性质相背离,就可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近年来,时代的急剧变化和幼儿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使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有近30%的幼儿教师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幼儿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幼儿又有极强的向师性,因此,如果幼儿教师面对社会变革的压力、教育工作的压力、幼儿问题的压力而不能搞好自我调节,极易产生心理偏差,从而对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构成威胁,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综合素质低

由于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高学历人员不愿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一些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也是把幼儿教育工作当跳板,随时准备离开。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低,许多幼儿园七成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许多幼儿教师缺乏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幼儿教育教学技巧,不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能按教育规律从教,结果出现各种各样的幼儿教师问题行为。

三、幼儿教师问题行为的矫正措施

乌申斯基曾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幼儿教师的问题行为不仅代表幼儿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更容易对幼儿的心理造成难以挽回的创伤。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教师矫正问题行为。

(一)提高幼儿教师师德修养

幼儿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是在上下齐心共同重视的前提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提高幼儿教师师德修养,首先要建立在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在幼儿教师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列为必修内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与幼儿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相结合,从内容、形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形式主义,增强培训效果。其次,要建立健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监督制度。幼儿园为每位教师建立师德档案,记录幼儿教师接受表彰、奖惩及社会反映的情况,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实施各种奖励前的考核,都要把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再次,设立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信箱和监督电话,向幼儿家长和社会公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

目前,一些幼儿教师缺乏现代教育科学、心理科学方面的理论素养及相关知识,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园及相关培训单位要加大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力度,尤其是一些新的和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如行为科学、心理咨询与教育、幼儿心理特点、幼儿教育心理学,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及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幼儿教师能够依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寻求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案、方法和手段,敢于借鉴,勇于开拓,促使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完善。

(三)满足幼儿教师的合理需要

尽管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工资收入普遍提高,但幼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收入水平与教师的期望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过高的职业压力和过低的薪酬回报使得幼儿教师生存的需要、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于是一方面幼儿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在职幼儿教师心理失衡、责任感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制订和优化幼儿教师的激励机制,降低外在压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为此,幼儿园首先要制订科学公正的薪酬制度,更大限度地满足幼儿教师的生存需要。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园自身的经济能力,在津贴分配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建立起以工资为基础,突出能力和绩效工资结构的激励型薪酬模式,再根据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情况以及教师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来决定他们的实际待遇,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更重要的是找到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契合点,满足幼儿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加大对引进教师的物质激励,尽量提高教师的待遇;另一方面,多進行精神激励,幼儿园管理者要时刻注意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学习,对于教师的合理要求必须加以重视并认真解决。对待教师应以情感人,在制度上给予保障、工作上给予肯定、感情上给予温暖,并在细微之处多下功夫,增强幼儿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有效激励的效果。

(四)增强幼儿教师情绪调适能力

幼儿教师的情绪是幼儿教育教学中的润滑剂,它不仅影响知识的传授,而且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为了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教师要努力掌握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避免把不良的情绪带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出现消极情绪时,幼儿教师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宣泄方式,排解消极情绪。如果觉察到自己正被抑郁情绪笼罩,首先要主动宣泄抑郁情绪。人心就像一个盛满水的杯子,当里面盛满消极、抑郁的情绪时,就没办法再盛积极情绪,也不可能理智地分析问题。所以要想理智地分析面临的问题,首先要把杯子里的抑郁情绪倒出来,把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倾吐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把心变成一个空杯子,这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办法。其次,要调整认知,认清自我。面对问题理智地判断一下,目前的问题自己能否控制,把事情分开,归为两类,并列出清单。开始一天的工作时,要和自己约定,不管是工作中的还是生活中的事情,只要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就由它去,不要过多地考虑,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再次,要学会放松。有消极情绪时选择呼吸调节法、冥想放松法、肌肉松弛法等方法调节情绪,减缓压力,还自己一个阳光心态;完成一件任务后要适当放松,去喝杯茶,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为自己制订一个小小的奖励措施。别小看这种自我奖励,它是一种自我认可,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自信。

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教师的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幼儿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为了促进更多幼儿健康成长,我们应注意防微杜渐,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和教学行为,关心幼儿教师身心状态,满足幼儿教师合理的需求,让幼儿教师体会与领略到幼儿教育的美丽与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肥城教师进修学校,泰安,271600)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

作者:杨东云

幼儿新问题行为教育分析论文 篇3:

指导家长创设“探究式学习”家庭环境实践研究

[摘要]幼儿的探究行为往往会受到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所以在家庭中为幼儿的成长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指导家长创设“探究式学习”家庭环境的原则、途径、策略等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研究效果。

[关键词]环境 创设 探究式学习的家庭环境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学习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创新理念幼儿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以幼儿的探究活动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相关信息,积极地在活动中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一种活动。较之幼儿园,家庭是幼儿开展探究式学习更重要的阵地,但是每个家庭的社会地位、价值标准、生活方式、育儿方法等存在着很多现实的差异。许多家长对如何在家庭中创设支持幼儿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环境感到困惑。因此,我们把《指导城镇3岁~6岁幼儿家长创设支持“探究式学习”家庭环境的实践研究》作为我园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园14个班的幼儿及其主要教养者。

(二)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进一步明确探究性学习的意义以及家庭环境对幼儿探究式学习的重要作用,指导家长创设有利于幼儿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对家庭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内涵的理性认识。

(1)本园3岁~6岁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的现状与问题

(2)家庭探究式环境的教育价值

(3)家庭探究式环境创设的原则

2 提炼指导家长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策略。

3 总结如何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经验。

(四)研究的方法:

1 文献法——了解研究状况,进行“家庭探究式环境”概念的界定。

2 调查法——对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态度、行为、指导能力以及教师的指导能力进行现状调查。

3 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梳理家庭探究的环境,预设指导家长的操作方案。

4 行动研究法——实施课题操作方案,在验证的基础上,提炼指导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环境开展家庭教育的策略。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明晰了创设“探究式学习”家庭环境的价值

幼儿的探究行为往往会受到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三大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幼儿认识世界的起点。因此,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为幼儿的成长共同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1 教育的呼应作用

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在家庭中也创设相应的探究环境,在指导孩子利用环境的过程中,不仅能亲历主题开展的进程,而且能增进对教师、幼儿的了解,从而使教育产生合力。

2 家园的互动作用

家庭探究式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使家教指导活动形成有效的积极互动。教师可以在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开展活动过程中,不断给予关注、支持与帮助;家长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幼儿园反馈情况,使幼儿园不断调整指导策略,从而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互动性。

3 活动的延续作用

幼儿在园的活动时间是有限的,在家庭探究式环境中幼儿可以将在幼儿园内未完成的或不太明晰的探究活动继续进行,在家长的支持、引导下不断提高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4 情感交流的增进作用

由于家庭探究式环境的创设是由家长和孩子共同进行的,因此,在创设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必须互相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两者间的交流增多,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就越来越亲密。

5 家长家教能力的提升作用

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的过程中,家长能够逐步认识到家庭探究式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家庭教育观念、态度、行为上逐渐转变,并掌握有关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开展活动的操作方法。

(二)确定了“探究式学习”家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 协调性原则

在家庭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创设与幼儿园探究活动相一致的探究环境。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向家长提供幼儿园探究活动开展的内容和要求、家庭环境创设和利用的方法、操作提示等;另一方面家长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家庭探究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教师交流、分析、反思,在双向的协调配合中促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2 互动性原则

互动是家庭探究式环境创设中关注幼儿的兴趣,以现实生活和幼儿的经验为基础不断反馈、调整的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指导家长创设家庭探究式环境时应注重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

3 互补性原则

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环境开展探究活动是幼儿园正式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教师在指导中必须形成教师与家长、家庭探究环境与幼儿园探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互补关系,共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4 共创性原则

共创不仅指家长和孩子一起根据主题共同创设需要探究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互相交流学习的良好心理环境创设,激发孩子的主动探究,维持孩子的兴趣。

5 个性化原则

每个家庭的氛围、文化背景不同,创设的探究式环境也是不同的,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因时因地因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家庭探究型式学习的特色和个性。

(三)探索了指导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在实施指导的过程中分三步进行,第一阶段在家长了解家庭探究式学习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使每个孩子能有一个独立的探索空间。第二阶段通过模仿性强、便于操作的个案,采取互动式的家庭学习环境创设的指导方式,使家长能用正确的儿童观来创设探究式家庭学习环境,支持、引导幼儿的探究活动,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养行为,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第三阶段发挥家长在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育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使探究式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

1 培训教师——成立以幼儿园园长为课题组长的家教课题组,成员包括家教基地负责人,各班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根据自愿原则,进行研究工作分工,形成课题研究的网络系统。幼儿园派教师参加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骨干培训班学习以及十五期间家教基地负责人学习班培训。在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家教观念、态度和行为及能力方

面的现状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分析家庭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的教育价值,预设家庭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的指导方案。在培训过程中,根据家庭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

2 指导实践——是指教师依据家庭创设和利用探究式环境的原则,指导家长创设和利用环境,在家长实践的基础上,再分析、反思、调整指导策略。具体的做法:(1)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的工作会议或研讨会。(2)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每学期都要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课题组长。

3 协调提高—是指家长在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时,教师针对如何创设与幼儿园既一致又互补的探究环境,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双向协调帮助家长掌握创设和利用的方法,提高家长的家教能力。

4 展示推广——是指幼儿园将家长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成果,通过网络、家园小报、小精灵俱乐部活动、现场观摩等展示活动来分享经验,不断提高全园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素质和能力。

(四)总结了指导家长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式环境的策略

1 家园互动式指导策略

(1)开展系列家教指导讲座

请专家来园开设讲座,使家长进一步认识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家长进行交流探讨,了解和掌握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以及创设学习环境的方法。

(2)发放一定量的宣传资料

(3)展示幼儿园的探究活动

(4)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幼儿园重视良好家庭学习环境创设的个案研究,从个案研究中分析良好家庭学习环境创设过程中的有效方法、途径、内容等因素,评选出好家庭,在家长学校活动中进行表彰,从而有效地推动全园家长积极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 个性化指导策略

教师根据不同家庭的背景、条件、文化底蕴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家庭中为孩子创设良好探究式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

3 宝宝联谊团体指导策略

组成“宝宝联谊团体”,让不同的家庭根据自己的需求结成联谊小组,通过电话联系、网上交流、互相串门、双休日共同出游等形式,搭建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平台,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作用。

4 资源共享指导策略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把家庭中要探究的相关内容分门别类编制成家庭探究环境的信息资料,让家长根据家庭探究活动的需要,搜索幼儿园提供的信息,为家庭探究活动提供帮助。

5 现场观摩指导策略

现场观摩指导策略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家庭中利用探究环境开展得较好的探究活动实例,对家长进行现场观摩指导。这一策略一方面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与资源共享策略起到一个互补的作用。

四、研究效果

(一)转变和提高了家长的家教观念、态度行为及家教能力

1 为孩子创设一个整洁独立的生活环境

家长能根据自己居住的条件,给孩子安排一个整洁优美,相对独立而且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孩子想改善空间布局,做父母的只需做孩子的助手,让孩子自己做主。因为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东西,更能给他个人空间的感觉。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产生平等感。他们在自己的小空间中会积极地学习、活动。

2 为孩子创设一个规范优美的语言环境

家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环境。家长尽量用优美、规范的语言和孩子交流,在良好的语言环境里,幼儿的语言能力会得到最优、最快和最好的发展。

3 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睦的人际环境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特别是夫妻问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至关重要。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善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体察孩子的需要,要有一颗孩子般的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这种宽松、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 为孩子创设一个快乐有趣的游戏环境

在孩子的发展教育中,父母懂得了要避免使用生硬、枯燥、强制的手段,而应寓有意于无意之中,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家庭教育具有趣味性。

(二)拓展提升了幼儿探究的空间、时间及探究的兴趣和意识

家庭探究式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在家庭这个宽松、自主的天地里,幼儿可以借助于家庭提供的与幼儿园互补的探究材料,延伸幼儿园的探究活动,尽情地进行观察、探究,不断发现新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解决问题的途径呈现多元化。

(三)提高了幼儿园探究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幼儿园开展探究活动会受到时间、场地、人数的限制,缺乏连续性的探究活动往往不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家庭探究式环境不仅让幼儿继续进行探究,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欲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得以连续,家庭探究活动成为幼儿园探究活动的准备或延伸,幼儿园探究活动又成为家庭探究活动的递进,在互相促进中保证了幼儿经验的获得,保证了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丰富并提高了教师的家教指导途径和能力

教师在开展指导工作中,教育的理念真正得到了转变,通过主动、有所创新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目的逐渐明确化,由过去单方面要求家长配合、支持,变为以共同创设和利用家庭探究环境来提高家长家教能力,其指导策略也由传授为主向互动为主发展,指导形式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趋于多样化,如教师不仅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栏、家园小报、家园亲子活动等途径开展集体性指导活动,还运用现场指导、特色指导、热线指导、网络指导等形式开展不同层面、不同内容的针对性指导活动,在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主体作用。

五、后继思考的问题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在观念、态度、指导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但随着课题的深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师及家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基本素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课题研究的方向,更好地与家长沟通,更广泛地推广成功经验,而家长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多地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孩子发展的需要,才能寻找到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契合点。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中,使课题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使教师的指导能力及家长家教能力呈现螺旋上升之势。

[参考文献]

[1]李洪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对象、内容和形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0,(6)

[2]李洪曾,幼儿家庭教育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3]上海市学前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8)

作者:邹海云

上一篇:艺术类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国际化高等教育外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