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实践论文

2022-04-23

“老师,您能救救我吗?我的生命可能要倒计时了,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后面的路该如何去面对?”不慎遭遇成年男子性侵犯的高二男生发出生命的呼救。“老师,上周日见面时我终于鼓足勇气告诉爸爸我爱他,也渴望得到爸爸的爱与理解。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实践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实践论文 篇1:

打造系统化网络模式,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

〔摘要〕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一直致力于打造系统化网络模式,走特色化内涵发展之路,形成了“开发潜能,促进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培养幸福人生、开发心理潜能和完善积极人格为目标,通过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网络模式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全人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验;系统化网络模式;积极心理学;内涵发展;

一、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范式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摈弃以往传统的问题模式,一切从积极心理学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用积极的内容和途径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用积极的过程诱发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以增加中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

二、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1.以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品质为内容的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发展

初一、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固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他年级以年级活动、讲座和不固定课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各年级的心理发展特点,初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幸福”作为主题,将课程命名为“十大幸福课”,包括感恩、善良与爱、希望、交往的智慧、幽默是什么、自制、心灵触动等主题内容;初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创造与潛能”为主题,包括我的优势、信任、社交智慧、合作与竞争、创造力思维等内容;高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领导力与卓越”为主题,包括合作、自主、情绪控制力、探索等内容,教学形式以参与、互动和体验为主。积极课程的创设也让心理教师在广州市优质课比赛、广州市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多次与其他区教育局以及清远、香港、西藏等地区的学校进行交流;初三、高三的“潜能激发”和“做最好的自己”考前心理辅导课程受到南方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新快报等媒体的采访报道。

2.以体验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借鉴香港女童军的经验,和省妇联合作,在初一年级开设了“女童快乐成长学习坊”,把发挥女童潜能,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作为目标,以“品格修养、才艺技能、健康成长、服务与责任”为四大方面,精选了21个课题,每两周开展一次课程,每次两节课,有插花、烹饪、手工制作、野外生存、参加社会公益等活动体验形式,以小队活动锻炼女童的自主、自信和合作品质,并编写了《女童读本》。此活动在广东省“百系列”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实践育人”系列——“百项优秀校外教育成果”一等奖,并被评为广州市的特色项目。在取得一系列荣誉的同时,此活动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女童班的学生在各个班的表现突出,品格和成绩优异。为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体,学校又在初二开设了“快乐男生”“阳光女孩”系列课程和活动,均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为了做好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工作,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中学生领导力培养》综合实践选修课,课程以改进公共政策、组织帮扶弱势群体、环保、策划社会公益项目、组织文化遗产活动保护等项目的方式分小组展开,让学生通过为他人、社会做事丰富自己的体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领悟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习的效能感和动机,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育善良、诚信、信念、公平的品质,在团队中锻炼自律、合作、沟通、协调、忠诚、执著的人格魅力。此活动也加入了全国中学生领导力课题组,学生所做的项目也荣获各种奖项,如“融合自主学习和垃圾分类全流程理念的中小学生志愿者行动调研”在第31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博雅垃圾分类幸福社区科普行”荣获第17届“广州市青少年壳牌美境行动”方案实施奖,“中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的调研分析与建议”被广州市《科技工作者建议》2015年第11期整体采用,并报送市委市政府,“铁一博雅垃圾分类越秀科普行”项目获得了越秀区公益创投一万元支持等,学生们也收获了考试成绩以外的尊严、声誉和幸福等人生财富。

3.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性需要,还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包括积极人际辅导、积极情绪辅导、生涯规划、考试辅导、学习辅导、青春期教育等,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教师特点为中心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每个专业心理教师有自己的专题内容,学校根据七位老师的特点建立了中高考心理辅导、青春期教育、人际交往、生涯规划、女童教育、特殊家庭学生系统心理干预六大板块,开展系列内容。目前每个教育专题都已成体系,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高度赞誉,像“中高考心理辅导”每年都接受南方都市报、南方电视台、羊城晚报等媒体的采访,教师也应邀到其他学校进行考前心理讲座;“特殊家庭学生系统心理干预”在大大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其研究成果获广州市三等奖,论文获国家一等奖;“女童教育”在省市电台也多次被报道。在2014年中国心理学会学校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上,由于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表现突出,铁一中被评为先进集体。

学校成立了心理社团,在组织社团开展积极心理活动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学生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开展心理剧、朋辈心理辅导或者团体社会工作,帮助学生增加积极情绪,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开发潜能,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为此,学校心理社团也被评为广州市少先队特色小队。

4.用积极心理学咨询技术提升幸福感和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除应用传统的心理咨询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外,专业教师尝试采用焦点解决、优势视角等技术,与来访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咨询关系,探索与应用人格优势,探寻人生意义,争取更多的人际优势,创设更多成功的机会,使来访者增强积极情绪、提高积极心理品质。这种尝试在特殊家庭学生身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做的项目“优势视角下困境学生的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获广州市二等奖,多篇辅导个案公开发表和获奖。

5.采用积极心理测量技术,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初一、高一新生入学心理辅导中心会建立心理档案,利用心理健康状况量表、人格量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还增加了主观幸福感量表、人格力量量表、优势价值实践调查问卷、生活意义问卷等积极心理量表的使用,据此客观评估和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促进学生对自身优势和潜能的认识和了解,为积极品质和潜能的培养提供支撑。

6.营造积极环境氛围

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有固定的展板用于心理学知识的展示;根据各年级需要,印刷宣传资料;编辑出版了专门面向老师、家长和学生的报纸;利用网络平台建立校讯通、QQ群、微信群,传播积极心理学;成立心理社团,开展各种活动;每年5月和10月,开展全校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内容包括心理图片展、大型心理游园会、现场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知识宣传、团体辅导、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心理团体训练等,涵盖各个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家长和教师,以招募的形式进行团体咨询;针对住校生的特殊情况,安排专门的心理老师进行住宿生心理辅导与咨询,目前已成铁一中一大亮点;每个班级都设有两名心理委员,除担当老师的心理助手以外,也是班级心理健康的监督者。

学校在班会课和学科教学中注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班主任都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心理培训,班会课几乎都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各个科目结合不同学科的实际,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积极人格的培养。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寓心育于文化建设中,独特的“火车头”文化更是塑造了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质;每次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团队活动也把学生的人格发展放在首位,每年的科技节、体育界、文化节、艺术节更是从全面培养人和发展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铁一中家长学校的特色,通过个体和家庭咨询、亲子活动、心理讲座、发放心理资料和编辑心理报纸的方式进行家庭心理环境的改善,亲子关系、抚养方式等内容的辅导,构建积极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平时注重和社区“思媛社工服务中心”合作开展心理活动,每周四驻校社工在校内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在社区为家庭和学生提供免费咨询与辅导服务,从而形成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网络模式和完善的支持系统。

三、通过专业化队伍建设保障实施,用科研引领教育和教师成长

1.队伍建设:专业化程度高,注重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培训,实现全员参与

师资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关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全体教师三方面组成。有7名专职教师,教师每年除參加学校的“三格”培训外,学校还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全部费用给予报销,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考核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心理辅导中心还定期召开心理辅导员会议和案例讨论会。同时,聘请南方医院心理科专家为校外指导老师,建立了“校外专家—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全体教师”的“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体系。从专业、专职教师,到通过培训,扩充骨干教师队伍,实现了“全面参与”和“全面教育”。

2.教育教学研究: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科研引领教育和教师成长

科研有利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提升,更是衡量学校教育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一直重视教育教学研究,近三年来心理辅导中心申报和完成省、市课题三项、广州市家庭教育特色项目三项;撰写的多篇心理学论文在中国心理学大会、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海峡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等国家级会议上发表、交流,获国家级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4篇,省级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2篇,市级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3篇。

四、展望与发展

铁一中未来将以心理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以广州市铁一中学为例”为契机,继续深化和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将理论与实践更进一步的结合,在学生、教师生涯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发面发挥更大作用,继续加强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传播,加强积极心理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进一步推进和家庭、社区的互动,建立全方位的支持系统。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 ,广州,510600)

编辑/于 洪 终校/杜文姬

作者:吴小琴

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实践论文 篇2:

一位中学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自述

“老师,您能救救我吗?我的生命可能要倒计时了,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生我养我的父母,后面的路该如何去面对?”不慎遭遇成年男子性侵犯的高二男生发出生命的呼救。

“老师,上周日见面时我终于鼓足勇气告诉爸爸我爱他,也渴望得到爸爸的爱与理解。这是爸妈分开后我与爸爸的第一次长谈,也是我第一次看见爸爸流泪……”深受父母离婚困扰的高一女孩,终于将满怀的不解与怨恨开始转化为爱的行动。

“老师,我从高一就喜欢上班里一个女生了,我知道高中生应该以学业为重,但却总是无法自控地想起她,看到她跟别的男生在一起说笑,我就感觉特别不舒服。我该怎么办呢?”一个情窦初开的大男生纠结地求助……

我是一名中学心理教师。写下这些文字时,孩子们那一张张孤苦无助又渴望帮助的面孔又在脑海中浮现,内心感受颇为复杂:时而心疼、时而纠结、时而心生淡淡的喜悦,为孩子们的生命成长之痛,也为自己的专业抉择。

常有朋友问我,每天泡在“问题”堆里、每天接触“心理垃圾”不累吗?艾米莉·狄金森那句“如果我能使一只迷途的知更鸟重返巢中,我就不虚此生”或可表达我最真实的心声。心理教师的价值无法用分数衡定,但心可丈量。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坚定的握手、一刻静静的陪伴、一段倾心的交谈、一节精彩的心理课……都可能激活一个年轻的生命,爱与智慧也已在不知不觉间于孩子们的心中滋长传承。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呢?每一次看到孩子们唇枪舌剑地深入探讨成长中的话题,每一次看到阳光笑容、自信和力量又重新洋溢于孩子们脸庞,我的内心都会悄然升起一股平静而祥和的暖流,仿佛听见花开的声音一样幸福。我想这便是一位普通心理教师所能享受到的最简单而又真实的幸福吧!

心理教师甘苦自知。自己虽无学科教师升学考试压力之苦,但上课、咨询、培训、课题研究等大堆事务缠身,一天下来也常身心疲惫。也曾犹豫彷徨无助甚至动摇,值得吗?然而答案总是肯定的,自己脚下的路也从未停止过!爱与责任,乃是支持我不断前进的原动力。我坚信,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孩子受益!

理论学习,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南针

与许多探索在中小学心理教育一线的朋友一样,我也是“半路出家”的心理教师。1991年7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走上教育岗位。1996年因课题研究需要,我初涉学校心理学领域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2001年8月我重回母校攻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并顺利获取教育学硕士学位。1996年至2003年的8年时间,心理学专业学习与培训占据了我大量的业余时间,也为我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间,有了心理学理论指导,我的学科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如虎添翼,别有一番情趣。2003年8月,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专职心理教师。

2003年至2010年,我职业生涯的另一个8年又在风雨中走过,而理论学习与专业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在青少年心理教育之路上也已刻录下一行属于自己的或深或浅的成长足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过万人,个体及团体心理辅导案例上千人次,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所撰写的心理咨询手记已达120多万字。2007年创办了“青艾工程”(2006年12月23日由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教育学会联合发起的“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的简称)全国第一家“青艾小屋”。我所倡导的青少年生命教育主张,已通过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等权威媒体及一些学术会议在青少年生命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专业理论的熏陶和引领。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事业仍处于探索阶段,心理教育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队伍组成也较复杂。无论我们是从哪条渠道走上心理教育之路的,也无论我们目前身在何方,若想真正在学校心理学领域有所作为,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都不可缺失。学习方式有很多种,定期外出参加专业培训是一种学习,可以开阔视野,结识众多名家同行;静夜读书也是一种学习,可以走近名家内心世界,让心宁静;在实践中反思、研讨、交流也是一种学习。由实践出发的理论学习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边读书边思考边交流,专业理论会更鲜活,也更具指导性。

心理课堂,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如此。还记得2003年8月,我刚开始做心理教师时,朋友发自肺腑地忠告我:“不是给你泼冷水,家长、学校和社会要的是分数,想在学校里推行心理教育绝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平地建高楼,你一个人能有多大能量?能救得了几个孩子呢?”朋友是个理性而悲观的人,而我更喜欢享受“一直在路上”实践探索的妙处。我选择的切入点就是精心上好每节心理课。

没有教材,没有参考资料,没有可参照的心理课堂模式,一切从零开始。这就是8年前我开始专职心理教育工作时的实况。隔周一次的心理课,课程主题如何确定?以什么形式上?如何才能达成心理教育目标?

精选主题。我们心理课程主题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每学期初以问卷及个体访谈等形式收集同学们自身最受困扰的话题及希望在课堂上共同探讨的话题,据此确定部分课程主题;二是根据学校整体育人目标确定部分常规生命教育主题;三是结合社会热点与学生心理实际随机确定心理教育主题。

主题即课题。40分钟的主题课程,实际上要准备的却是一个大专题的内容。于是,每探讨一个主题,我都会集中精力通过网络、杂志、专业书籍等途径查阅大量的专业资料,查阅已有课程的相关资讯,探析主题背后的理论基础,设计更有效的课程实施路径。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根据各班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方案,加强课程的实效性。

当把每个话题都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和准备时,自己在课堂上自然越来越驾轻就熟、舒展自如了。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两性情感、人际交往、性健康教育及艾滋病防治教育、感恩教育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探讨等,凡关乎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与人生幸福的话题,都可能成为心理课堂共同探究的主题。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激情辩论、拓展训练、影片赏析、心理探源、应对策略指导、参考文献分享、课后实践指导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也确保了课程的有效实施。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心理辅导课堂已成为学生特别的心理加油站。

咨询手记,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奠基石

为有心理困惑或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咨询服务,是学校心理教育中一项重要工作,对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及自身素养要求更高,同时心理教师所承载的压力与职业风险也更大。如何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最有效的心理帮助?做中学,学中做,对我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心理教师来说尤其重要。

8年来,认真撰写心理咨询手记成为我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每接待一个求助者,从求助者的基本信息、主要问题及症状表现、沟通辅导策略、咨询效果评定、问题反思及后续跟踪辅导策略等,我都会尽可能翔实地记录下来,然后慢慢“反刍”或求助专业人士督导。至今,我已写下120多万字原始心理咨询手记。十几本厚厚的咨询手记,记录的不只是孩子们生命成长的故事,也是我自身专业成长的点点滴滴,更是我生命旅途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实践证明,认真及时地撰写心理咨询手记对个人专业成长大有裨益:第一,可以反思自己的辅导技术,提高自我觉察能力,而且有助于锻炼自己的记忆力及文字表达能力。第二,定期及时输出咨询中所遭遇的“心理垃圾”,既可免除负性情绪“污染”,又能确保后续心理咨询过程中顺利提取相关信息。第三,反思积累多了不仅可以形成自己独有的咨询风格,而且回眸自己的专业成长足迹时,会有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也成为我专业成长的新动力。

今天,我在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服务时,依然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但随着咨询案例的增多、人生阅历的增长、实践经验的丰富,面对个体求助者时,我已更自信、舒展而有定力,自己的生命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滋养。

课题研究,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我发现,当以一种科研态度去设计每节心理课程、去反思每个咨询案例时,自己原有的零散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科研框架的支撑下变得思路明晰;当自己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携手一批业务能力强、科研意识浓且有意愿在学校心理教育领域有所作为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时,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整体推进路径也在不知不觉间悄然打开,自己也逐渐走上了课题研究的专业成长之路。

上路后才发现,课题研究并非想象的那样高不可及。只要我们肯于思考,乐于尝试,工作中遇到的每个新问题,都可能成为我们科研的起点课题。目前,我主持和参与的省级以上课题共4项,其中“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课题已荣获辽宁省“十一五”优秀课题成果三等奖。我们探索出的青艾小屋“十个一”生命教育模式在青少年生命教育领域也已产生较大影响。

这种源自实践又服务实践的研究课题,更具理论与实践价值,做起来也更容易有所突破。或许我们的研究能力有限,但只要我们一直在路上,就一定可以领略到不一样的风光。事实上,课题研究过程中,从查阅文献、论证课题、制订实施方案,深入系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合整个科研团队系统开展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到精心撰写科研论文、形成课题报告,无不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一种历练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享受到不断学习和自我超越的快乐。

课题研究有效扩充了学校心理教育的人力资源,使学校生命教育主张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为我的专业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让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与探索的乐趣。当然更重要也最值得欣慰的一点,是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自身的专业成长也随之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社会支持系统,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港湾

当走近孩子们心灵世界的那一刻,心理教师自身的素养、生命状态、人格魅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便已开始对孩子们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影响。所以我常想,在孩子们的世界中,心理教师应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然而,面对工作压力大、沟通伙伴少、专业资源有限、所受关注少且多为单打独斗的工作现实,心理教师何以保持自己生命的鲜活?

2006年9月,我应邀到北京参加一个青少年性教育论坛。那次论坛让我受益最深的并非国内外专家学者们高深的学术思想,而是“先有一个圈子,后有一个时代”的发展理念,让我有种久居阴暗陋室突然洞见外面晴空丽日一样的惊喜与震撼。原来如此,尽管时有磕磕绊绊、时有困顿迷茫,但自己依然充满信心和活力地行走在学校心理教育事业的最前沿,不仅是因为自己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执著,更因为拥有能很好地滋养我人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这个系统里有我的家人和朋友,有心理学界、教育学界和医学界的专家学者,有学校心理教育界的同行,也有与我朝夕相处的领导、同事、运动伙伴以及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他们构成了我生命中不同的圈子:生活情感圈、专家督导圈、同行互助圈、运动休闲圈、同事合作圈。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圈子,圈圈独立,却如斜拉桥上的各自分离却又合力如一的绳索一样,在不同的时刻给了我最贴心的支持和关爱,让我时时保持生命的鲜活与滋润,支撑我跨越人生的长河!

2010年8月,我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更好地互通有无,携手推进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我们自发建立了“国培心理黄埔一期”QQ群。在这里,学员们可以尽情倾诉工作中的苦乐,尽情分享各自的优势专业资源,尽情地就某一个热点话题进行专题研讨,尽情地畅想和憧憬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这是一种家的感觉,在这里我相信绝大多数朋友专业成长历程中又多了一个圈子,又多了一重保护,生命中也又多了一重快乐。

写在后面的话

作为心理教师,当我们的工作能够帮助孩子们解除困惑健康发展时,当我们的出现能够赢得孩子们最热烈也最期盼的掌声时,当我们所做的“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监测评估方案”可以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必要技术支持时,当我们做好学校心理危机事件预警工作,并能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时及时提供有效的危机干预指导及心理援助时,当我们为一些有特别需求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提供必要的心理关怀时,当我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有所助益时,我相信心理教师在学校中的实际影响力一定是不言自明的。

“有为而有位,有位而有威,有威而有味”,乃诸多国培学员专业成长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学员们相互激励时最常提起的一句箴言。我一直在想,不抱怨不等于没有需求,如果有为还能有位,那么心理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有为有位更有威,我们的心理教育工作必然更加有味!

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在丛中笑!

(责任编辑朱哲)

作者:白云阁

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实践论文 篇3: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应用心理与作为一项操作性与实践性特别突出的专业,已经被作为各大高校心理学专业培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知识。在高校中对于本科心理学学生的培养主要要要通过应用心理学,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通过该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的实践能力、重点调控教学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对于心理学的教学变得更加的感兴趣,老师对于应用心理学的教学感觉到轻松,能够培养出更加完善的心理学知识的本科生。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在当前社会发展快速的背景下,我国许多的生活在快节奏的人在心理上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心理学在我国的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人们认识到了心理学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教育部在1998年开始逐步开放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设置,使得许多的高校开始出现了应用心理学。当前的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众多的分支中的一个,其中也是作为在实践应用中操作性最强的一个。对于各种社会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作出的心理问题研究也是最多的。由于其实践性的重要特点使得我国在对于应用心理学的培养变得十分的注重,其在心理学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当前教育部对于本科应用心理学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心理学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需要在各大政府事业机关、公益性机构、私营企业中从事相关的心理教育、治疗、咨询等业务的开展。我国需要在心理学领域中培养出高级的专业人才。同时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以外,还需要培养出对于心理学中延伸到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专业高级人才,在工作中不大能够胜任专业性的心理知识以外还能够从工作中对于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析的心理学人才。

(二)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质应用性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素质的首要特征

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心理学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结构,对人类社会心理进行分析以外,还需要学生在对应用心理学的实践操作性要强。在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够在进入社会以后面对人们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同时学生在心里足额中还需要学会其他的相关技能。对于心理问题存在着的心理测量、实验技能与咨询交流都需要牢固掌握。在未来专业性是对一个优秀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重要评价之一以外,其他的技巧的解决还是需要的。特别是实践性,实践性的残缺对于一个学习应用心理学的人才来说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了。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國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对心理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对应用操作性上十分的欠缺。对于心理学实践性与操作性上的技能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方面特别的有问题。当前21世纪在对于人才培养上尤为突出的表达出对学生实践性的看重。但是在学生出身社会以后,通过相关的专家反馈出来的就是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完美的进行处理。自此导致应用心理学的培养人才上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三)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按应用心理系的学生再出来工作以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足导致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用人单位对于当前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导致在用人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性。当下的应用心理学对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的需求心都十分巨大的,同时对于面对社会的需求我国的各大高校对于心理学的培养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过多的人员的收入导致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出现了偏差,大多数的学生在对于具体心理学案例的实践操作上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解决方案,导致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在对专业的对口上不能找到适合的相关工作。

通过相关国家数据的统计,我国各大高校在心理学中开设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达到九十所之多,相应的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急剧增长,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培养上资源达不到相关的配套,导致许多出来的学生在读完大学以后出来找工作都变得十分的迷茫,专业知识的不做加上操作技能的不做使得自己在未来的就业中激烈的状况下选择其他岗位进行发展。因此在对高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培养上急需要调整。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向

在当前各大高校对于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把单一学习应用心理学知识转变成为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使得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以后能够直接对于工作上手。这也是当前各大高校在转变教育模式上的一个方面。把传统课堂教育结合到现代化的专业教育中去,培养出学生专业能力过硬实践操作性强的学生。

在过去传统的心理学教育中,大多的高效更加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导致在心里教学中除下了过度的强调本科学位,对于心理学的知识教程更加的具体化,教学方面繁荣教条化倾向严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过长,对于教师教授的东西不能够及时的消化,致使学生在学习过后,长时间的不用遗忘的速度加快。同时在应用过程的欠缺导致学生能力与技巧也十分的缺乏。当前我国高校的改革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建构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当下我国各大高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生中指定的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在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十分的缺乏。当前应该按照社会的发展制定与心理学项符合的教学规律与特点。培养出能够与社会衔接的应用性心理学本科生。

要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选择设置课程体系。具体可以采取“两大模块”与“四个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两大模块”为“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在“学科基础模块”上设置“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方向模块”上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两个平台,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想要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与社会衔接就必须要按照,在各大高校中就必须要提高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技能型,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强。于此学生的教学理论学习时间就必须的压缩但是其他方面技能的学习就得不断的提高。

在对于应用心理学教育当中学校对于课程的排列就不应该一直处于过于严密的状态,过于强调专业性的严密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理论上的课时加重。学校对于当前的课程安排应该实现做不改变,对于学生教学中出现的相关于专业性联系不够严密的专业就应该砍出,同时对于细微的知识分支也应该移除。加大对主干知识的理论讲解以外还同时加大对主干应用教学知识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在此学校还可以开设关于与其职业考试相关的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明确以后在职业发展中的目标。同时增加选修的专业,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学习以外的专业技巧。

(二)建构深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的应用型心理学的教育主要还是局限在课堂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对于专业性应用性的教育十分的缺乏。教师在课堂上的纯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十分的困难,在他们看来学习的知识过于的抽象化,不能够通过实践来引出理论上的知识共鸣,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于的困难,老师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当前单一的模式下对于培养人才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英才应该联系实际对于学生的教学中出现的抽象化过重的现象进行改进。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应该精简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简明重要化突出。同时对于理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事态发展的过程,同时积极的改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上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模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实践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把理论知识扎牢,同时实践能力提高。能够在未来实际的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三)建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等实践教学机制

在心理学的教育当中,实践的操作型十分的重要,学生应该通过实践的操作型对于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使得学生能够有了解心理理论知识的发展同时在同时在实践中对于实践报告进行分析与阐述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的状况,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方案,使得学生能够个更加深入了解到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的计算机试验点也能够理解能够与实际操作中更加贴近所学的知识。这样局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潜力也能够得到调用这样不但可以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得到更加的深化。每个学生在训练中得到的经验在未来也能够通过事业中的案例中得到完全的应用。

(四)建构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见习、实习的长效机制

心理学见习与实习是独立专门而又极其重要的专业实践環节,对于当前的本科实际心理学操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操作性的加强也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学生对于实习中出现的操作时间难以保证,同时出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建构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见习与实习的长效机制。开始对于学生应该采取对各专业的共同发展使得学生不是完全孤立在一个学科当中而是能够进行多元化的了解,使得实习的形式不再单一而是十分的具有层次性与实际感。其次在对于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质量不过关,教学系统有问题的现象出现,硬件上面的问题导致学习方面也不能够保障实践性的操作能够完成。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起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设施,使得实习的专业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学校还应该对于学生的操作性提高进行大一一大二的每年定期的实习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大四的时候拥有固定的操作能力,在未来的操作中能够有基础扎实,当前的学校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方案是的计划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操作,学生能够按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五)建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还是对于应用心理学的评价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的考察主要涉及的是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实践操作心得看重。因此当前对心理学的考评当中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考评中能够科学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对于学校的考评也能够完善,一套完善的应用心理考评,能够使得教学环节的实践质量得以提高。

在对于考评制度当中,对于专业技能够通过考评的标准进行改善。提高考评的多元化,在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以保证的同时,对于每门功课除了通过常规的考试测评以外还能够通过相关技能的考核,在学校要制定一箱专业的测评标准与程序,通过程序当中出现分散测验集中考核的状况了解学生当前的状况。

其次,在专业化的实践能力测试中学校应该采取教考分离的政策。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状况通过组织专业化的人才进行考试测评,每学期能够通过定向的分析测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其中当前能够安排两到三周的时间进行能力的考评,考评的方式能够通过多样性的方式。学生能够表现各种心理实际的咨询案例与可以通过实践性的心理报告测评,咨询与研究。同时在此通过严肃性的论文上交实验的报告与心理阐述。这样就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当前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尽早的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六)建构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

在当前的大学生培养当中不断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能够对学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与阐述。因此对于老师的教育过程也需要达到专业性的提高。教师在专业性的提高当中应该需要站在应用心理学的前沿,不断了解当前的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同时教师在了解过程中,还需要老师能够抽出时间来在更高的院校进行学习与实践,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校教师积极走进社会进行实验教学,在社会中通过情深的经历与实践使自己能够成为一线的心理学教育的先锋者。同时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状况与一线实践的老师进行制定完善的心理制度的测评。

总之,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贯穿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的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唯有如此,人才培养的质量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才会有光明的前景。(作者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崔光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研宄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52-54

作者:李存君

上一篇:和谐社会法律保障管理论文下一篇:经济管理专业实验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