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教育模式实践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互联网+教育”理念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摘要: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心理学领域称之为“心理危机时刻”,也就是青春发育期(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身体和生理机能发生急剧变化,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出现显著改变,但身体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平衡,所以在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容易产生许多心理上的问题,其对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所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当今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传统教育顺利稳定进行的重要补充,更是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助推剂。当今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以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为平台,以多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给许多行业与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互联网+”这一新理念的诞生,让现代中学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就是运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使其拥有更高效、快捷的发展生态。在当今众多中学中,互联网以其互动性、开放性等特点,为学校师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并且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构建上,“互联网+教育”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如运用网络优势,以网络为载体,借助多媒体移动终端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当代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方向。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分别从五个方面对“互联网+”理念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论述。第一章:本章节对“互联网+教育”理念进行基本概述。主要从互联网教育的研究内容、优势、意义,以及政府对互联网教学的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本章节对现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发展缓慢与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指出我国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急迫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因素,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寻求新的方法和路径。第三章:阐述“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构建依据。从构建意义、基础理论、实践基础与可行性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互联网+教育”理念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步构建。此章节提出了该教育模式的构建原则与构建目标,设计出了一套针对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教育模式,分析其教育目的、构成要素、教育内容、应用对象,并研究其运行模式及保障机制,最终提出了针对此种心理健康网络教育模式的发展对策。结论与小结中主要论述研究“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价值、创新点和其存在的问题,初步指出其今后努力和改进的方向。笔者认为对“互联网+教育”理念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对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其研究路程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学生;“互联网+教育”;心理健康;网络模式

学科专业: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有助于学校收集学生心理健康信息

2. 改变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 追踪收集中学生心理健康数据

4. 对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评估起借鉴作用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国内发展动态

3. 国外研究现状

4. 国外发展动态

(四)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设想

(五) 研究方法

一、“互联网+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 “互联网+教育”的主要内容

1. “互联网+教育”理念的内涵

2.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网络教育的特征

3. “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优势

(二) 网络及网络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 网络时代背景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 网络教育拓展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

二、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 时代的迫切需要

(二) 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三) 学生成才的迫切需要

(四) 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构建依据

(一) 构建的意义

(二) 理论基础

1. 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

2. 接受机理理论

(三) 实践基础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的构建

(一) 构建目标

(二) 构建原则

1. 实效性原则

2. 主体性原则

3. 整体性原则

4. 发展性原则

(三) 模式设计

1. 构成要素

2. 教育内容

3. 实施路径

(四) 模式运作

1. 运作分析

2. 中学生的心理接受过程

3. 运行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资金运作管理体系论文提纲下一篇:新产品企业经营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