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4-08

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共8篇)

篇1: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广西合浦县概况

合浦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全县辖15个乡镇、245个行政村、28个社区,行政区面积23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8公里。耕地面积8.15万公顷,是广西粮、糖、油、菜主要生产基地。2014年末人口105.66万,其中,农村人口64.54万。

合浦县于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主导产业有水稻、甘蔗、蔬菜、水产等四大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加速了合浦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是今后县农广校要持续培养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机遇。

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合浦县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了农广校办学品牌: 2006―2015年共完成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招生2408人,连年超额完成北海市下达的招生任务。学校现有在校学生709人,已毕业学生1699人。主要做法是:

(一)破解招生难,稳定和提升办学规模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破解招生难的前提。每年县农广校及时把制订好的全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向县委组织部和农业局的分管领导汇报,并以此争取到县委组织部、农业局、教育局和财政局等单位联合签发关于农广校的招生文件。招生文件明确了各乡镇的招生任务和办学经费的落实。

2.围绕中心,服务三农,是破解招生难的基础。近年来县农广校围绕“服务三农”的目标,根据农时和农民需求,积极开展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大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等多个培训任务,为招生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培训中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急需的技能,使科技教育培训下乡“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任务取得实效,同时使招生规模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3.学有所用,促民增收,是破解招生难的关键。近年来农业科技新成果不断涌现。然而,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种地并不能脱贫。许多农村出现了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和农民老龄化的趋势,农广校办学规模受到严重限制。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县农广校在区农广校的支持下进行探索。2006年以来,县农广校围绕“每办一个班,形成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群众,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办学目标,成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取得中专毕业文凭的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大批农广校毕业学员走上了致富之路,当上了村委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负责人等,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招生规模得以稳定和扩大。

(二)加强办学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管理办法》,选择了一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熟悉农民培训,有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农广校的专(兼)职教师,拓展师资队伍,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贴近行业、熟悉业务的优势,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要求受聘请的教师具备所授课目的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和实践指导等能力,能够帮助学员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难题。2014年以来县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职试点班上推行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授课,取得很好的效果。大多数教师通过农广校教学平台推广单位的业务工作,把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农广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打造了双赢的工作亮点,并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2.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在教学上坚持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突出“实用、实效”原则,教学要让学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近年来围绕合浦豇豆产业发展,打造了豇豆小拱棚栽培、豇豆药肥一体化栽培和豇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在教学中、在种养大户培训和阳光工程项目等培训中,收到很好的反馈效果。近年来全县春种豇豆10万亩以上,经培训的大批学员和农民朋友亩产值收入达到1万~1.5万元。

3.加强实训实习。在做好全县基地实训实习和学员家庭产业实践上,近年来县农广校先后组织了2007级―2013级等5批次学员分别到广西八桂田园、广西农科院、田阳县和武鸣县等农业产业基地进行实训实习和参观学习。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使学员进一步开阔视野,激发了学员应用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的热情,增强实践创业致富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农广校办学的吸引力。

(三)集中统一,规范做好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档案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的教学评估和每年的教学督导检查,表明了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为此,安排专人负责教学档案管理。教学档案包括教学管理档案、教学业务档案、学员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等。这些档案资料从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完整保留、查找方便、科学规范。

三、运用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4―2015年学校在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中,在广西率先运用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教学模式,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80人,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夯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基础

1.制定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为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两年来由合浦县农业局、财政局制定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项目总体思想和目标任务,落实了培训机构――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浦分校为培育实施单位,细化了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并制定了相应工作制度。

2.成立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做好工作协调和组织推动工作,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做到齐抓共管、整体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出台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5月,根据合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合政办〔2015〕48号)精神,经县政府同意,出台了《合浦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为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创新模式,办好农民田间学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平台

1.创建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是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参加学习的学员均为农民,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农业技术员担任辅导员,在作物全生育期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合浦县农民田间学校于2013年12月筹建,目前已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0所。

2.遴选辅导员队伍。辅导员是办好农民田间学校的关键。县农业局从农业技术骨干中选择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熟悉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及农民需求,并且具有敬业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能尊重农民学员,有良好的语言沟通力和亲和力的技术人员来担任。要求辅导员熟悉并采用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方法授课。目前全县农广校教师团队有32人,能够采用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授课的有6人。

3.规范教学程序。一是建立学习团队。农民田间学校最大特色是强调农民学员全程参与,以团队精神来完成学习任务,每班农民学员是固定50~70人左右,分成若干小组。学习中人数只能少,不能新增加。二是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要求每个授课的辅导员都要出1个头脑风暴题,让学员创造性地思考,写下各种问题求解设想。通过学员们对问题的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引出好的点子,最终为解决问题提供好方法。三是开展现场教学。四是学员反馈。在每期结业典礼上,让学员逐一发表意见,谈谈对本期田间学校培训活动的体会,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对哪些环节有什么建议。

(三)丰富现场教学模式,强化教育培训效果

1.结合优势产业现场教学。为了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2014年县农广校与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宁试验站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看豆选种,助农增收”活动。分别组织了四期学员共250人参加活动;2015年与广西大宗蔬菜创新团队合作,举办蔬菜嫁接实践操作和蔬菜优新品种试验推广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员既能学习相关知识,又了解了蔬菜优新品种。

2.考察学习外地特色产业。为开拓学员视野,提高农民务农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两年来先后分批组织580名学员,分别到广西田阳县、武鸣县、广西农科院和广西八桂田园等农业核心示范基地进行考察学习。

四、三点体会

1.对农民教育培训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为什么一直以来农民培训工作总是那么被动,有些农民不愿意接受我们,原因何在?其实,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不了解农民的需求。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掌握培训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培训工作做到“方便农民、实惠农民、智慧农民”,才能深受农民欢迎。

2.对农民教育培训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培训我们只是注重“事”的因素,忽略了农民“人”的因素,在培训方法上,仅仅围绕“事”组织开展培训,在课程设置、教师组织等方面,都是以我为主,很少考虑到农民接受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培训专业,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把培训工作深入到农民心里去,让农民知道参加培训的重要性。

3.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是今后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工作方向。田间学校是一种深受农民欢迎的全新的农民培训模式,目前全国正在推广。田间学校最大特色是强调学员全程参与,以团队精神来完成学习任务。2014年,县农广校探索运用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授课、田间实训、外出参观考察等参与式教学,强调学员的动手、动口和动脑能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创业热情和团队精神,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浦县分校

篇2: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内容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本文总结了我校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的“2+ 1三段式”的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并不断完善这一行之有效的办学模式,以适应我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

整个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这样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否受社会欢迎,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从2005年开始,广州市各区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幼儿园纷纷扩招,有的地区每年都在新建幼儿园,幼儿园师资供不应求。随着入园难的现象出现,幼师需求持续火爆。我们学校的幼儿教育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于2006年进行立项设置的。我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幼教理论、英语特长、艺术兼顾 ”为办学特色,突出职业技能,重视职业素养,全方位塑造现代幼儿艺术与英语教育人才。

在四年多的办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等职业教育“2+1三段式”模式,这个“三段式”即“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我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对口就业率达100%,她们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颇受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众多幼儿园用人单位的青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实践中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点:

一、立足现实,科学发展,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突出中职特色,不断完善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我们总结了2006级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07级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有关专业实践教学部分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由3部分组成,包括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训项目、顶岗实习。在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不断更新学生的幼儿教育理念,通过组织2006、2007级学生联谊、带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学习、主题班会、园长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热爱本专业,具备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以此制订了2008级和2009 1

级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2008级、2009级幼儿教育专业学制三年,其中四个学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校外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我们充分吸取06级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和市场调研分析结果,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内外现有的教学资源并立项新建了音乐舞蹈实训中心,积极开发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50多家幼儿园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

二、积极开展校内专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汇报活动,充分延伸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幼教学生的专业技能体现在说、唱、弹、跳、手工艺术等方面。我们针对每项技能给学生以锻炼、演示和竞赛促进的机会。技能竞赛和专业汇报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每个学期针对各年级分别举办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故事、声乐与钢琴比赛、现场手工作品比赛、幼儿英语教学技能比赛、幼师三笔字等比赛,特别是幼儿英语教学技能比赛,增强了学生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融入唱、画、跳、演、说的实践能力,突出幼儿教育专业艺术与英语特色。同学们在参加各项技能竞赛活动中,巩固提高专业技能,同时锻炼了胆量,提高了活动组织能力。

每年一度的大型汇报演出,充分展示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在校期间练就的扎实职业技能基本功和良好的幼师专业素养,展示幼儿教育专业师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凸显幼儿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同时对幼儿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一次检验。

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长期不懈坚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

1、积极与多家幼儿园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幼教实习基地。经过四年努力,我校与广州天河区合一国际幼稚园、广州市天河区福龙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怡海中英文英文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好时光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琴海居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越秀区拔翠中英文幼儿园、广州越秀区御景艺术幼儿园、广州市荔湾区育晟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黄埔外语实验幼儿园、广州市白云区云天翠庭艺术幼儿园、广州市番禺鸣翠苑实验幼儿园、南海湖景湾中英文艺术幼儿园等50家中英文艺术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

2、建立行之有效的观摩见习制度。结合不同年级每学期学习课程组织安排

幼教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制定了严格的见习纪律与制度,每次见习后同步进行评课活动,使学生对见习内容能够及时消化吸收,并要求学生每次要完成见习报告和心得体会。通过见习,学生对幼儿园常规教学有了初步认识,对幼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更强的动力。

四、创设生动的就业指导平台,积极组织往届毕业生和实习生返校举办交流活动。

我们组织在幼教工作岗位上有突出成绩的往届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座谈,邀请08级实习生回校为09级作实习专题报告,观看往届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图片及艺术表演,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09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从往届毕业生的现身说法中得到的信息和启发。她们的演讲和演示,受到同学们欢迎。这样的交流平台在引导学生就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五、以园长专题讲座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

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强烈的就业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焕发学生投入未来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我们经常邀请实习基地幼儿园的园长来校举办专题讲座。2010年6月10日下午,我校语言与艺术部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和幼儿园园长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为我校08、09级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走出校园,走向卓越”的专题讲座和现场应聘活动。出席这次活动有乐贝家幼儿早教中心教学总监杨秋雅、台湾智慧鸟广州幼儿英语教研中心教学总监李宏庆先生和广州松洲中心幼儿园张月馨园长。讲座环节杨秋雅园长就优秀幼儿教师应具备九个特征、如何做同事喜欢的教师、如何做幼儿喜欢的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如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当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杨园长用身边的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们诠释了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是幼儿教育专业“走出去,请进来”培养模式的有效实践,让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她们在聆听中得到学习,在互动中深深感悟,更在应聘中得到了成长!她们都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就业充满了信心和无穷的动力。

六、积极开展现场招聘会,提供供需双方见面平台,顺利完成学生的实习就业双向选择。

幼儿教育专业在完成了四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后,在第四学期的期末,我们积极开展现场实习招聘会,提供供需双方见面平台,顺利完成学生的实习就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还允许低年级学生参加,进行观摩。每年的6月底,幼儿教育专业在教学大楼一楼大厅举行幼儿教育专业供需见面会,来自广州市50余家幼儿园应邀参加供需见面会,供需见面会现场十分火爆,不时出现多家幼儿园抢聘幼师实习生的情景,不到1个小时,全部学生被聘完毕,个别幼儿园开出优厚条件招聘英语与艺术才能兼具的幼师,部分幼儿园还预定了下一届的毕业生。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读职业学校,学生将来没有高学历就没有就业出路。我校的幼儿教育专业通过四年多的中职幼教专业人才“2+ 1三段式”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果,为珠三角地区众多幼儿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幼教人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解决了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就业后顾之忧。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幼教专业的社会美誉度,从而更好地吸引更多生源,形成良性循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唯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才能获得好就业,如果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就业就成为空谈。因此,我们将继续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主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专业建设,不断丰富幼教专业的内涵,使其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幼教人才做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孙兵 朱红枫《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二期)

2、试论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推动(钟伟强《广东教育(职教版)》 2009年5期)

3、培养合格职业人关键是提高认识(米靖《当代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篇3: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为发展地方职业教育, 服务“三农”, 2005年9月1日, 中共资中县县委、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学院挂牌于资中县水南高级职业中学, 是一个整合部门、公办中职学校职业培训资源, 以实用技术就业培训和技能等级考核为一体的, 主要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和协作体。县委书记任名誉院长, 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院长, 教育、劳动、林业等部门负责人为副院长。下设农办、扶贫办、林业局、畜牧局、农业局、就业局和卫校等7个培训部。学院坚持“政府办学、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学院管理、资源整合、培训为主、素质为本、就业导向、服务地方”的办学指导思想, 努力开展农民短训等工作, 使农民拥有一技之长, 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增加农民收入, 为地方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成立五年来, 通过开展“阳光工程”、“扶贫工程”、“温暖工程”、“惠民工程”等共培训农民工职业技能学员9 317人, 学员均获得了培训合格证书, 合格率达100%。其中, 扶贫培训、省劳务品牌培训的1 120名学员全部参加并通过了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100%获得了初级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培训的131名学员参加并通过了会计电算化网上考试, 100%获得了会计电算化证。就业安置学院充分尊重学员意愿, 将学员推荐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渝地区或当地企业就业, 就业率平均达80%以上, 其中扶贫培训就业率达100%。

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的办学实践和成绩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2006年2月, 共青团四川省委和四川省劳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学院“四川省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称号;2006年4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学院“省级劳务开发暨培训基地”称号;2007年11月, 学院成为“四川省劳务开发协会会员”;2009年11月, 内江市商务局、内江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学院“内江市外派劳务基地”称号。

考察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的办学实践, 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 (1) 地方党委、政府将发展地方职业教育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 将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尤其是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的部署和实施中, 站在了高度认识上, 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 地方党委和政府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整合县域有关部门的职业培训资源, 创办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 实施非学历的、常规化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 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3) 地方党委和政府利用公办中职学校的国家资源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让公办中职学校肩负起办好地方职业教育的责任, 服务“三农”, 促进了地方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 (4) 建立起了“政府统筹、部门协同、乡镇组织、个人参与、学院管理”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的管理体制。 (5) 坚持“零学费”办学原则。所有培训经费均由项目单位承担, 学院教学与管理经费由县财政划拨, 参培农民个人的报名费、资料费、住宿费和实训费全免, 真正让参培农民得到了实惠。

二、对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办学发展的建议

五年来, 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学院在开拓中创业, 在实践中发展, 在探索中完善, 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也总结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但从扩大规模、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视角看, 仍然有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方面, 主要是: (1) 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依托水南高级职业中学办学, 属“依附型”办学, 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有力地、很好地协调、统筹和整合县域有关部门的职业培训资源。 (2) 参培农民结业后主要输送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 而对地方急需的、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没有开展起来。 (3) 培训方式、方法和手段传统, 如教学手段主要还是讲义加黑板、粉笔;办学方式单一, 还没有主动与项目单位以外的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联合办学。 (4) 从长远来看, 学院只规划了一个单一的办学目标, 缺乏具体的规划和实施步骤。由此, 笔者提出以下改革与发展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办学体制, 使学院逐步成为独立的教学管理实体

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以水南高级职业中学为载体, 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也获得了初步的发展。不过, 为解决学院有文件批准但未入地方机构编制和整合县内有关部门职业培训资源务虚的问题, 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认真研究完善学院的运行机制。学院可以继续依托水南高级职业中学建院, 也可以单独建院, 不过均应加入地方机构编制, 使学院成为办学实体, 让之能够真正整合县内职业培训资源 (主要是各部门的培训项目和经费) , 实现更大的办学效益。

(二) 重视地方人才的培养,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在继续做大农村职业技能培训 (“惠民工程”、“扶贫工程”培训等) 的基础上, 要注意向行业培训领域 (电算化培训、“金保”工程培训等) 扩展。在就业安置上, 要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 多渠道、多途径地把握就业信息, 畅通就业出口。劳务输出不仅面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也要更多地面向地方企事业单位。资中是农业大县, 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新农村是资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学院的培训工作应当在启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问题上给予高度关注。目前, 相关部门没有设立这方面的专项, 乡镇也没有提出这方面的需求, 而学院也缺乏农学专业的师资, 但这涉及办学方向的问题, 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 针对园艺、果树、农艺、经营、蚕丝等专业, 努力去做好技术方面的培训。

(三) 改进培训方式和方法,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培训内容上, 要根据学员的文化程度、培训经历、就业意向, 充分把握就业市场信息, 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修订培训教材, 使之简洁、易学、易懂、易做;在培训方式上, 适应学员工作、生活的特点, 可采取住院与“送教下乡”培训、学院与企业合作培训、定期与不定期培训、定时与不定时培训的方式;在培训方法上, 可通过讲座与讲授、自学与到院学习 (脱产学习) 、集体学习与小组实训的方法培训;在培训模式上, 应改变过去以单一课堂讲授为主, 联系生产实际较少, 内容枯燥, 培训效果差的现状, 由过去单一的讲师授课的模式改为“培训、消化、操作、考核”四位一体的模式进行, 以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使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有的放矢, 富有成效。

(四) 把握农民工培训特点, 采用MES课程模式

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教学的有效性, 可以选择MES课程模式。MES课程模式是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职业培训模式, 这一课程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 提倡按专业的实用要求重新组合课程, 将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整个培训过程以现场教学为主, 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核心, 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极强。这一课程模式无论在教学原则、教学 (培训) 目标还是课程设置、教学 (培训) 大纲、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模式, 实践证明其具有较多的优越性。与传统的课程模式相比, MES课程模式具有的特点是:课程结构不同;编写单元教学内容的要求不同;目标培养具体化、明确;技能训练贯穿始终。应该说, MES课程模式具有许多适合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基本要素和特征。同时, 由于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般经济状况差、理论水平低, 而农民工培训又有“短、平、快”的特点, 这些原因使MES课程模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理想选择。

(五) 采取现代教学手段, 利用中职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教学手段也要逐步现代化。除了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几种电教手段在教学中运用外, 还要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 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它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 (视听) 教学为辅助, 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目前,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已初步建设完成, 2010年12月2日已经开通, 平台上的课件涵盖德育、文化基础、专业、实训等课程。学院可以充分运用这一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教学。

(六) 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培训, 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在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 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应当加强与县内部门、乡镇以及县内外职业院校、用人单位、实训基地的合作, 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办学。除常规的项目培训外, 可与设在水南高级职业中学校内的“资中县教育服装厂”合作举办服装专业培训;与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双龙职业中学合作举办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训;与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机械专业培训;与内江迈士通电子、创芯科技园合作开展电子、计算机专业培训等, 逐步形成学院与中职联合、学院与部门互动、学院与乡镇联办、学院与企业合作、教育与培训并举的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七) 构建实际而多层级的办学目标, 努力建设成为地方的社区学院

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应当确立清晰的、实际的、多层级的办学目标体系, 以充分激励办学团队的积极性。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 学院应当成为以政府为主办、体制完善、管理科学、效益突出的职业技术培训实体, 成为全省和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教育机构, 并逐步建设成为资中县社区学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 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 开发社区教育资源。” (1)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依托各类学校和各种学习型机构, 逐步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村 (居) 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 着力组建利于当地居民接受各类学习的多种功能社区学习中心。” (2)

资中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一个规划建设成为中等城市的人口大县, 应该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划纲要精神, 积极思考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建设的问题, 并努力通过县内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 与市内高校联合办学, 在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规模发展的基础上, 建设成为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社区学院。

摘要:资中县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是地方政府举办的主要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和协作体。在五年的办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总结出了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为扩大规模、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 学院需要进一步完善办学体制, 重视地方人才的培养, 改进培训方式和方法, 实践MES课程模式,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建立多元化的办学格局, 构建实际而多层级的办学目标, 努力建设成为地方的社区学院。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地方培训机构,办学实践,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1]张良.MES课程模式:农民工培训的必然选择[J].成人教育, 2006 (11) .

篇4:中职校企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 必要性 探索实践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校企合作对于办好职业教育意义重大。校企合作是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这直接影响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中职院校面临招生困难。生源较差、办学经费短缺、就业率低等种种困难,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势在必行,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2.企业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

随着工业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存在招工困难、新招工人素质低、生产能力欠缺等问题。这些直接制约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也急需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学校不仅有场地,还有雄厚的师资。这种校企合作是企业非常需要的。学校可以对有培训需求的企业员工按专业编班,采取送教进厂的方式分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一是为在岗职工和新招收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二是为公司提供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软实力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综合素质;三是利用学校特种工培训基地,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行业部门合作,为企业电工、焊工等特殊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证等工作;四是利用学校“金蓝领培训基地”,为企业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

二、相关研究的现状分析及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中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职教政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核心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教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面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1.深入走访调研,了解企业需求

学校经过社会调研,了解到企业大多存在着招工难、工人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校企双方应在互相参观、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分别就顶岗实习、送教进厂、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在职培训以及产学研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2.对接企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

学校从2011年合校以来就开始探索校企合作,通过实践总结以及走访洽谈,与企业双方共形成了以下几种合作方式。

(1)冠名招生,订单培养。2013年以来,学校增设了对口企业冠名班,同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校企共同研究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联合培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2)搭建校企供需直通车。对现有在校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为选择到不同企业就业的学生分别组班,将“2+1”(两年在校、一年实习)的办学形式改为1.5+0.5+1,即学生在校一年半,另外半年将按照企业需求设置课程,校企共同培养,为第三年学生实习就业奠定基础;同时根据各企业需求,在学校召开招聘会,进一步推荐相关专业毕业生到走访企业就业。

(3)基地共建,搭建产学研发展平台。将合作企业建成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基地,学校每年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把学校建成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

3.积极改革调整,深入服务发展

在下一步工作中,学校将根据在走访企业中发现的中职学校自身办学上的薄弱环节,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认真查找学校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整工作,力争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紧密衔接,更受企业欢迎,更具实用性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宗彬花.中职校企合作现状、现存模式及突出问题分析[J].职教通讯,2007(11).

[2]杨延.如何使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更加有效地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7).

[3]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6(12).

[4]高耀彬,陕荣善.产学一体: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N].中国教育报,2007-3-12.

篇5: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准旗人民政府迁址后, 准旗一中的办学开始陷入艰难的困境, 生源质量迅速下降。经过长期酝酿, 集思广益, 根据当地教育发展形势, 分析地区经济结构, 立足学校实际, 学校提出“一体两翼, 三种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农村高中教育首先必须有较高的起点和层次, 适应人民群众迎合时代社会、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规格、质量的要求和需求, 农村高中教育办学的发展必须体现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不仅要表现在扩大外延上, 还要进一步挖掘内涵, 不仅要适当增加数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更要大力提高农村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 尽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家长和学生对教育优质资源的渴望与利用显得很迫切。学校发展不仅要注重办学规模、聚焦办学质量、效益, 更要关注教学质量这条生命线, 不仅要兼顾其内部结构调整, 使其能够实现有序扩张、规模扩大、健康发展、质量提升, 而且要新建和培植高中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 能够使学校硬件设施、人文精神、教育资源优化组合, 发挥最大化效益, 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发展。

基于社会需要的是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高、中、低档人才, 学校高中教育不单是培养和造就拥挤高考这条独木桥的精英学生, 办学者应该想措施缓解和疏通由拥挤造成的激烈竞争的局面, 成就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的资质和开发他们的潜能, 实现他们人生理想和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基础教育差的学生的成才愿望。但必须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到达理想的目的地, 为他们最终到达“罗马”开通或开创“条条大路”。怎么开创或开通这些“条条大路”, 是学校教育办学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另外, 必须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一位好校长, 就是一所好学校的文化内涵。身为校长, 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首先是思想上的引导和指导, 其次才是业务方面的管理。教育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 决定着学校发展的规模和质量。创办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办学校特色也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特色有助于确定高中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 即它所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较强的可塑性和发展的多样性。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是决定学校办学方向和发展路径的决定因素。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要的问题是把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和学校实际结合起来, 要与时俱进, 抓住发展机遇, 必须以素质教育思想为灵魂, 以现代教育的功能观、全面的质量观、正确的定位观、科学的主体观、多样的模式观、开放的战略发展观为依据确立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理论是以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为纲, 以新课程改革为领, 以“将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为目标和宗旨, 以实践“一体两翼, 三种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为桥梁,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 通过把“三种教育”有机结合的办学策略, 为农村地区及边远地区的高中教育寻找发展道路, 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民族教育创设有力的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 便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最优化配制, 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 (人才资源) 保障。

我们学校实行教育多元化、教育人才化、教育特色化的办学措施, 把“升学教育”和“创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教育”结合起来, 实现“将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办学目标。

我们紧紧抓住“办一所什么样的高中、怎样办好这所高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将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 对这些教育、办学最根本的问题和教育同仁探讨研究。

教育应当做什么?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身心健康有保障、安身立命有本领、未来发展有选择、一生幸福有准备。教育要以学生为本, 要着眼于调动和依靠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学校领导要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 尊重教育和教学规律, 教会他们取水之道, 使之终身受用;承认和鼓励孩子有差异地发展。实现教育能激发生命的潜能的功能, 实现教育使人生更绚烂, 让社会更和谐的发展。

学校结合实际, 分析现状, 整合办学经验, 探索改革, 创新办学思想, 实践改革, 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 抽象出“一体两翼, 三种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的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理论。学校的“两翼”教育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区域文化发展, 探索、研究办学新途径、新模式, 为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开辟新领域, 实现教育办学发展的新突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不断进步, 社会越来越需要独立意识强、有个性优势的人才。“人各有能, 因艺受任”, 必须承认并尊重个体差异性, 充分发掘每个人的个性特征, 打消“整齐划一”的“共性”教育的观念,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批判意识和创造精神。个性培养要给人以空间和自由, 加强特色教育, 繁荣校园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 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开放办学模式。开放的办学模式是高中教育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开放办学就在于使主体不断打破各种现代教育制度的限制, 在广阔的社会与生活环境中选择性学习与创造性活动, 使人有全面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条件, 实现个体智力与体力和谐结合, 使个体主体性得到真正的还原, 缩短实现教育目的的进程。

开放的办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生命能量。开放的办学模式关键要有高远的视野, 开阔的心胸, 千方百计满足学生成才的愿望、需要, 以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质能量。学生个体发展是立体的、多维的, 其过程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成才时间, 教育不仅是个体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获得, 而且是个体生命独立、自由与人格力量的养成过程, 是赋予个体和谐精神与能力以提升其生命质量和升华人生境界的过程。

在长达十五年的治校、办学经验基础上, 我提出“一体两翼, 三种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化的办学思想理论, 即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 以发展民族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两翼”的三种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特色化高中教育办学模式。提出了“三项发展”理论, 学生、教师、学校联动促进、互动发展, 其中依据“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夯实基础、三个特色、分层教学、拓宽专业、素质全面、特长明显、品行优良”的“升学教育、创业教育和做人教育”的综合化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 进而提出了“了解素质文化基础, 开发学生内在潜能, 加强人生规划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 进行创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教育, 实施激励教育, 加强分类指导,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力, 发展个性特长”的教改指导思想。学校在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 突出“一体”, 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 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抓基础教育质量好的学生, 为名牌大学输送人才, 突出金牌效应;夯实基础, 将中等学生送入本科大学, 争取大面积丰收, 提高高考升学率;培养专长, 让体艺生发挥特长, 扬长避短, 入驻各类专业院校, 造就专业型人才;发展民族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壮大“两翼”。比如, 在普通高中班开设民族教育, 就很巧妙地使缺失、衰弱的民族文化重新繁荣起来, 与汉族文化融为一体, 相互补益, 相得益彰, 既发展了汉族文化又传承了民族文化, 实现了各民族文化大融合, 在共融中推动文化发展与进步;增设俄语、日语语种, 搞好外语教学特色化。文化基础差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入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实施三级分流:在高一入学时, 根据学生资质、兴趣、爱好、特长、潜力分流音乐、体育、美术类专业的学生;在高一第二学期进行文理分科教学, 甩掉部分科目, 轻装前进;在高二第一学期或高三第一学期时, 学生针对自己文化基础知识差的现状, 自愿分流, 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进行培训, 为这部分学生就读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 或面向社会各工矿企业就业奠定基础。实现“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普通高中教育”和“努力牵就每一位学生走向自己的人生成才之路”。学校的“三级分流”教育措施拓宽了高考升学的途径, 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降低了学生成才难度, 是让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这是“升学教育”和“创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教育”。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 学生教学、实习注重点、线、面相结合。“点”上的活动, 在政教处、学校团委组织下运作的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是学校组织的示范性活动, 讲求“精”字, 即组织精细、安排周密;“线”上的活动, 如学校教务处牵头、学校挂牌的校级实习活动基地, 讲求“特”字, 即在当地的各工矿企业, 各具特色, 百花齐放;“面”上的活动是对全体学生的明确要求, 讲求“广”字, 即每个学生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和个人实际,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课堂—基地—社会的有机结合, 把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四大块工作衔接起来, 把社会实践基地变成学生的实习创业的教育基地。

学校以“强化内涵发展、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主导思想统摄教科研。学校通过教科研, 培养了“创新性科研型的多元化复合型教师”, 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 研习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学术科研功底, 丰富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知识, 具有较强的从教和管理能力, 培养了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深化了教育思想, 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 实践了“一体两翼, 三种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教育科研调动教师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使教师精力集中到研究问题和改革创新的实践上来, 教师通过教科研, 提高了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科研指导教育办学的改革与发展, 指导课堂教学的实践改革和深化推进新课程标准, 通过教育科研探索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 教育科研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 把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对教师的最大福利。学校通过教科研, 学校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的全面发展, 教师多元化特征的创新发展, 教科研推进并实现学校有特色化育人的高效益发展。学校以科研促队伍建设, 以科研促教学质量提升, 以科研促学校发展, 以技能培育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 以创业为拓展, 以升学教育、创业教育、做人教育为途径, 把握素质教育的灵魂, 开创区域教育的品牌, 探索教育和谐发展的规律, 培养和谐心智的人才, 促进和开创社会的和谐发展局面。

学校实施“三个特色” (班级设置特色化、学科设置特色化、学校管理特色化) 培养教育方案和“三全管理” (全员参与管理, 全程教育管理, 全面组织管理) 的学生管理措施, 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了“将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办学目标, 使每个学生的资质、潜能、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开发与滋长, 使他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以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以智启德, 润德育才, 和谐健康地发展。

我们学校这种以普通高中教育为主体, 以民族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三种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创新价值, 同时对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以及能力培养、选择理想、开辟前途和实现理想方面, 培养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进行特色化办学, 实现了规模、质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和谐发展的目标,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成才、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人生理想搭建了更宽广的立交桥, 实现了“将普通学生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办学宗旨, 为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打下更深厚的办学基础。

我们本着促进和推动学校“三项发展”为目的, 勇于解放办学思想, 加强特色教育, 繁荣校园文化, 创建和谐校园, 实行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开放办学模式, 并在办学实践探索中统一思想, 与时俱进, 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看问题, 处理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求真务实, 解决问题和指导实践, 深化草根科研过程, 团结一致、不懈努力, 为谱写本地时代特色的素质教育——“一体两翼, 三种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的教育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篇6: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实践探索;思考

去年三月份在山东理工大学培训时,听了淄博工业学校校长的报告,同时也去了贵校进行参观,了解到山东省这所有名的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状况,他们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其中他们的校企合作办学是最吸引我的。机械加工和数控设备两个专业搞的非常好。

实行校企合作是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教学是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将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多方互惠共赢。

一、实施校企合作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职业教育进入市场竞争新阶段的今天,校企合作越来越成为了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制度,是国务院发文在全国统一试点推行的伟大工程。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二)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实际情况却向我们显示,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窘境。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系统性的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学校与企业的不协调已不是信息不对称的矛盾而是学校输出的技能型人才与企业人力资源的不对接的矛盾,企业认为学校输出的往往是“劳动力”而不是“人力资源”。学生进入企业后,还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企业培训才能真正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用工的高素质、高能力与生源低素质现状之间的矛盾;实训设备昂贵、维修及实习成本高;师资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教学改革滞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虽有进行仿真教学但也只能停留在“仿”字上,无法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等。

(三)学生职业成长的需要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是人生中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的求职意向具有不确定性,入学时确定的专业并不一定是他们的职业兴趣。因此,通过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是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能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应的基本技术技能要求,尽早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职业规划,并实现平稳就业的需要,因为,任何的用人单位期望招聘来的员工能立即顶岗,完成生产任务。也就是要求学用要一致。二是由于现代社会青年人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会多次转换职业,多次面临技术更新、设备改造等问题,为了跟上岗位的变化,不断在岗位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不会被淘汰。

二、工学结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教学是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将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实现工作与学习的结合。

在探索中建立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流程,并确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为学生毕业实习的考核提供了方法,而且也为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终身学习架设起桥梁。

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就是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的岗位学习,它要求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在企业工作现场创造新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活动,与外部环境的企业生产现场“交互作用”,构建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实现学习。

(一)实习内容

校外实习的内容主要涉及机械加工和数控设备的生产两大方面.其中机械加工包括数铣,数车,普车,普铣,自动车,仪表车,钻床等机床的使用。车间里有各种各样的机床,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尤其是对学数控的学生来说,接触不同的数控系统,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车间里加工的特种工件,有特别要求的加工工艺,学生通过观看图纸和程序对各种加工工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就是在这种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比较在学校学的编程和实际车间应用的程序,能对数控程序的编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深入。

在生产数控设备的公司,学生在车间里分配到不同的岗位,学生能接触到很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一台数控机床由光机到成品出货,在师傅的指导和学生的亲身参与制造的过程中,学生能熟悉数控机床的结构,并能参与到机床的装配工作中进行相关操作。

通过两间公司间的调换实习,学生从数控设备的制造到数控机床在实际加工中的应用,对数控这个专业就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二)实习管理

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是扮演双重角色的。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学生的实习, 必须遵守《学生守则》和《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制度》为前提。

1.实习前,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不断要求学生要能做到。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学生不能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企业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企业,增强适应能力。(3)安全第一,服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老师的统一管理。安全为了实习,实习必须安全。企业和学校都希望学生能高高兴兴的来、平平安安的回去。同学们的好奇心较强,为满足好奇心,往往会做一些违反操作规程的事,结果是眼高手低,有个别学生弄伤自己的手。所以安全问题还要进一步强调,使他们自觉产生安全意识。实习期间有学生因粗心大意而出现工伤,那对学生来说是血的教训,所以对实习指导老师来说:安全教育一定不能放松,一定要将安全意识灌输到每个学生的脑中。

2.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施评价。评价,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应怎样评价考核?我们已提出的考核方式是实习态度占20%、工作能力占30%、实习报告质量占20%、实习单位评价占20%、实习日记质量占10%,从企业的考核来看他们主要从工作态度、责任心和专业技能水平三方面来考核和衡量,并不只是以学习成绩来考核和衡量,这恰恰符合了我们对学生关键能力方面的培养。我们校外实习的考核制度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和细化,提高考核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

(三)实习效果

1.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一个学期的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有了感性认识。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机械加工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课堂走向企业。通过实习,学生明白了专业知识的重要,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在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学习就更为深入了。2.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几年来,我校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对口实习企业,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机械加工和工艺过程,熟悉企业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机械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铺就前进道路。3.准备就业和预演就业。教学实习配合了所在企业的生产工作,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作为一位企业员工在进行生产工作。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生,他们工作认真,踏实,不怕苦,不怕累,在做好自己做的分配工作任务外也很乐意帮助其他同学,受到厂方师傅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三、校企合作的实践收获

(一)学生方面

实习中,学生在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的第一线,接触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方面,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接受职业训练,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提高了对企业的直接认识,也了解到一些与自己今后职业相关的各种信息,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缓解他们对单纯理论课教学的畏惧、厌倦心理,提高学习的信心、兴趣和成功感,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食其力的精神。

(二)学校层面

学校能减少教学设备的投入,并能通过企业这一平台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让最新的科学技术通过企业实习及时地参与到教育中来,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同时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培养出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师,使学校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还能够加深企业与学生、学校彼此的了解,有利于招生、专业设置、推荐就业等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企业层面

企业在有所付出的同时得到的不是表面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通过合作,增强了企业对学生的了解,物色到自己满意的员工,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学校为企业员工的培养培训也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为了使新员工更快地适应新岗位,怎样培训新员工尽快适应新岗位给企业提出了深层次进行思考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韩润红.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5,(1):47-48.

[2]陈新宏.浅谈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应注意的事项[J].职业,2015,(6):137-138.

篇7:合浦县农民中职教育办 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职业教育集团化背景下,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把企业用工与学校育人紧密结合,在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机地融合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实现了学生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入职教集团,对于职业学校的发展有极大的益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职教办学的针对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另外,加入职教集团,学校还可以通过企业获取更多的行业最新信息,加强对外交流与沟通,不仅信息接收范围扩大了,学校在本行业的知名度也获得了普遍提升。此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受职业理念,提升职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同时,企业也可以获得职业学校有效的智力支持,企业通过“订单培养”,稳定了劳动力的来源,企业也可以将人才需求反馈给学校,职业教育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调整专业布局,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市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对企业来说,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既可以解决职工入职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问题,还可以与学校联合研发新产品,利用学校资源搞科研,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办学水平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以有效地阻止恶性竞争,不仅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还有利于将职业教育做大做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可以给学校带来连锁互动,立体交融、特色各异的地域优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还有利于优化教师结构、精选骨干教师。教师作为社会资源,在职业教育集团化背景下,能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职业教育集团化背景下,教师不仅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功底,同时还可以提高实操能力,做到“上讲台授课,下车间指导”。通过校际合作,以强带弱,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化优势,还可以不断扩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规模。集团中的每个学校都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存共赢,共同进步,不仅可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还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建设良好的职教体系奠定基础。

二、“政府主导、校企合作、集团办学”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确立外部支撑机制,科学引导职教集团化办学

作为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主导者,政府应该对职教集团化办学做出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职教集团组织形式、运行方式等。同时严格把控职教集团化办学的“门槛”,科学评估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质量。以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办学机制为主体,落实政府责任,强化部门协调职能,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政府还应该发挥统筹兼顾、引导推进的作用,以行业为依托,高效而公平地配置职教资源,科学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化,促进中职、高职相衔接,改变职教资源条块分割的现状。在科学引导的前提下,给予职教集团更多的自主权,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开放性,加快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推动职教集团的有序发展。另外,政府还要针对职教集团化办学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借助国家财政扶持有特色的职教集团,对办学出色的职教集团要优先投入经费,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财政投入体系,面向广大社会募资,鼓励企业加入职教集团,设立投资风险分担机制,科学引导职教集团化办学,有效保障投资风险。

(二)加强校企合作、推动集团办学模式的创新

企业参与职教集团,经济利益是最佳动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首先要提高企业的人员素质。通过对职业学校较低的投入,不仅可以得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同时还可以享受较为低廉的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所以,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是最直接的反应。所以,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要做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着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以换取企业的实习就业机会,赢得企业的资金支持。另外,推动办学模式的创新,还必须因地、因时制宜,不断引进创新机制,优化整合办学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成立由学校牵头、行业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推动集团办学模式的创新。同时,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的创新。以领导班子建设为保障,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综上所述,“政府主导、校企合作、集团办学”办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该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篇8: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作为郑州市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集团龙头学校,连续18次获得市计算机竞赛团体第一名,8次荣获省计算机竞赛团体第一名,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比赛,并荣获一、二、三等奖。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高中部即郑州十中,自1999年恢复高中招生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初期的一个班级发展到今天的17个教学班,办学质量迅速提升,自2009年以来,我校录取分数线连续4年保持普通高中第一的位次。

200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国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职教育发展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校近年来招生依然困难较多。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传统观念的因素,也有普高逐年扩招的原因,但职业学校自身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如有些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老化,专业和课程设置陈旧,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等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在教学和实习中得以实现,等等。

另一方面,现行体制下普通高中办学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大学生就业难同样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与以上两种教育模式不同,综合高中既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又兼顾学生的技能培训,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新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校在结合自身办学实际的基础上,开始了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经历了近15年的探索历程。1999年我校在职业教育最困难的时候,恢复了普通高中办学。在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之后,我校初步形成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并肩发展、普职共存、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在持续了几年之后,我校在经过认真思考论证,借鉴全国其他省市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提出了综合高中这一办学模式的设想,也曾经以综合高中的名义招收了两个实验班。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办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高中班,无法将两者的办学优势互相充分结合起来,综合高中办学模式也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

2012年,学校在郑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首届共招收了两个综合高中班,共计114名学生,学生平均中招成绩为400分左右。学校在综合高中班的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论证,使之真正区别于普通高中班的办学模式,但又不同于中等职业班级的课程设置和办学模式。2013年8月,我校在2012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综合高中试点范围,开设了4个综合高中班,招收学生235人,其中两个班学生平均中招成绩为400分左右,另外两个班学生平均中招成绩为350分左右。2014年,我校综合高中班在保持4个班级招生名额的基础上,生源素质进一步提升,这也印证了综合高中这种办学模式逐渐被学生及家长认可的趋势。

我校综合高中班的办学方向与普通高中直接针对高考不同,它首先让学生完整接受普通高中的教学内容,弥补了这部分学生因为中招成绩较低无法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遗憾,顺利拿到普通高中毕业证。然而它又不以参加普通高招为目的,而是让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参加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之后,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进行分流,一部分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一技之长,为日后走向社会或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做准备,另一部分学生则继续准备参加普通高招。

在课程设置上,我校本着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态度,也进行了精心安排,使之区别于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我校综合高中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多样性,学校既开设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的普通文化必修课程,同时为那些学业水平较高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开设升学准备性课程;对那些有明确就业倾向以及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则要开设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类课程;部分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还为这些学生开设根据他们的需要、爱好自由选择的自选性课程。课程门类不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且具有层次性。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我们的做法是: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学期,开足开够普通高中课程,同时开设部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文化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开设比例分别为70%、15%和15%。二年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结束之后,适当压缩文化课,同时加大专业课和选修课开设比例,将文化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开设比例调整为30%、40%和30%。三年级,除一部分继续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之外,将学生的课程设置进一步调整为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两者的比例分别为70%和30%,使学生通过一年的高强度专业课训练,熟练掌握一项基本技能,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012年9月,首届两个综合高中班开始上课之后,我们就对这两个班给予充分关注。在师资配备上,学校选派了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担任综合高中班的教学工作,在班主任配备上,学校也精心挑选了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综合高中班的班主任。学校要求各位中层、年级长关注综合高中班,每周要深入综合高中班进行听课、调研,及时了解班级、学生动态。

在对综合高中班学生的跟踪调研中,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发现,95%以上的学生对综合高中都表示非常满意(成绩一般的)或比较满意(学习较好的同学),他们认为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学习和生活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从中可以看到,我校的综合高中的路子还是走对了,很符合目前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综合高中班学生入学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与综合高中班的学生进行座谈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觉得自己与普通高中班的学生相比,文化课基础较差,加之课程开设又有明显差异,产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学生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二年级学业水平结束之后被分流到职业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始对学生进行耐心的解释,使学生认识到人生成功的道路有万千条,只有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才是正确的。对于我们自身而言,我们的文化课比不过那些在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如果我们一味地以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项对比,我们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且连我们自身曾经拥有的也会失去。现在这个社会不仅需要那些名校的大学生,而且也需要一大批业务熟练、综合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现在学习的内容,对我们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我们同样可以创造出不一样的精彩。我们还特地邀请一些优秀的中专毕业生为这些学生现身说法,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刻苦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

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我校综合高中班的学生状态趋于稳定,绝大部分学生都确立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状态逐渐步入佳境。但是我们同时也了解到,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科目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两个班均出现了一小部分学生放弃一些科目学习的状况,这个问题平时任课教师也和个别学生交流过,经过反复论证,我们采取了以下两种较为可行的方法:

综合高中班学生基础较差,对部分学科的学习感觉有些吃力。虽然在教学上综合高中班已经降低了难度,但这些学生和普通高中班的学生比起来落差较大,他们仍然接受不了。教师在普通高中班与综合高中班兼带的情况下,对于难易度的把握和控制困难较大。为此,我们进行了综合高中班的任课教师专职化尝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课程设置上,我校现在的综合高中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每周比普通高中班少一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课则与普通高中班完全一样,信息、通用和计算机课程比普通高中班多两节,这样的课程设置照顾到了部分学生在高二年级学业结束后分流到中专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考虑到学生后续学习和参加选拔性考试的需求,增设了一部分参加对口升学必考科目的学习。同时,我们动员一部分学生学习诸如美术、播音主持等参加特长生高考的科目,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也为高二年级学生分流缓解了部分压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我们在课程开设上也采取了相对灵活的方法,那就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2013年,我校招收的其中两个综合高中班7班、8班中招成绩普遍在300~400分,其中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平均在C到D等级。根据学生中招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绝大部分学生不可能接受高中阶段的物理化学学习。因此,我们决定这两个班级只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从一年级开始便确定学生分流后参加高考的科目为文科综合科目。2014年,基于高考形势的发展,我校综合高中班不再分科,我们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上下功夫,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效果良好。

综合高中是一种新生事物,因此,对于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我们坚信,综合高中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顺应国际教育发展的新型模式,因此,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会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并且会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精心培育综合高中这棵幼苗,使它成长为参天大树。

上一篇:合同法学习资料 教学大纲下一篇:以竞争与规则为题的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