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银行会计论文

2022-04-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金融创新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基本上都来自于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震动世界的金融危机和风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舞弊银行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舞弊银行会计论文 篇1: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浅析

摘要:我国金融系统中,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会计是银行系统的基本工作,银行业务经营的全过程都是建立在会计工作的基础之上。因此,会计风险也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成为银行经济案件的隐患。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进行总结介绍,探索会计风险出现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对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成因;防范

金融系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金融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基石。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诸国汇率的调整,加上近年来重大经济案件的发生,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中普遍重视的问题。如何保持金融体系的安全平稳运行,是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所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会计工作贯穿于银行运营过程的始终,会计风险的防范问题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如果对银行内部的会计风险疏于防范,没能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会给各种经济犯罪埋下安全隐患,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银行和国家的经济财产损失。

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所谓风险,就是指因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盈亏的可能性。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在进行运营管理时因为会计信息的错误和核算工作的失误或者疏漏,对经营管理决策产生误导,致使决策失误或者引起其他负面情况的产生,为银行的财产和信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因此,银行运行的风险主要在于银行会计的风险,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票据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指银行提供给客户多种结算的方法和工具,使客户在日常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货币实现支付和过户转移,属于一种带有中介性质的金融服务业务范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经济活动越发频繁,支付的数量和额度呈快速上涨的趋势。票据作为银行结算业务常用的支付方式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附带了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可以从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方面,票据的当事人本身的票据行为不一定规范,由此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二方面,如果结算的中介一方在操作中有失误产生或者违规进行操作可带来一定的风险;第三方面,在票据方面犯罪行为的日渐增加为银行的票据结算业务带来风险;第四方面,客户企业、银行、司法部分三者间对于相关的票据纠纷法律法规的理解具有不统一性,理解上的差异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2)会计核算风险。商业银行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会计工作,能够对银行的各种经营运行的业务进行全面、真实、准确的核算是银行会计的基本工作。核算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银行各种账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关系着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的良性发展。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无论从核算方法、核算程序还是核算工作质量上都要严格把关,只要有一个环节发生疏漏或者错误,就容易带来银行会计风险。银行会计在核算环节上的工作量很大,仅每天在资产和中介的业务中,就有大量的现金收付、票据认证、账务结算等多个类型的工作,种类复杂,工作量大,这些都会给银行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会计风险。从实践总结来看,银行的风险大多是因为会计核算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产生的。

(3)会计监督风险。银行会计监督,就是对银行本身的各项经营活动是否合法、规范进行控制和监督管理。但是对商业银行来说,在会计监督环节发展相对还比较薄弱。尤其在个别银行或者地方中小分支机构,在会计监督方面工作力度比较欠缺,工作大多流于形式,贯彻不彻底。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和盲目攀比之风仍然存在,经营行为的不合理现象层出不穷,会计监督没能真正发挥其重要职能。这种情况使商业银行的亏损风险加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措施,风险的进一步发展会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的向前发展。

(4)结算编制风险。在商业银行中,结算风险主要是指结算数据不够真实、准确,其主要表现在经营利润的结算方面不够真实。出现这种情况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干扰存在。个别银行因为某种考核或者盈利的需要,会有舞弊的现象存在,如:虚假增加或者减少利润、搞账外账等。结算业务,尤其是利润结算业务,是经营成果的最终反映,也是各银行机构间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数据浮夸,直接影响着银行本身以及上级银行的管理决策,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风险。

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2.1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金融市场还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随着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相互间激烈的竞争,使违规经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使银行会计风险也日渐加大。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的金融管理机制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如何对其进行完善,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目前我国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还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其管理体制还不够成熟,管理经验和监督力度都有所缺乏,无法将风险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控制。银行会计管理制度不完善,直接影响着银行会计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为银行会计风险的出现留下隐患。

2.2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几例重大金融犯罪案例的出现,我国银行组织对银行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在银行具体的内部控制措施上,工作没有具体的落到实处,这是导致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银行内部控制方面,无论是内控制度、还内控机构的配置资源,没有实现合理的建立和优化,不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内部控制单元。各个环节的内控制度独立存在,缺乏良好的配合的协调,为银行各个环节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商业银行各种新业务的开发,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没有跟上银行业务的发展步伐,使各个环节的会计控制工作分散开来,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使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力度大打折扣。

2.3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进行高质量的会计核算是银行实现良好稳定经营发展的基础工作所在,在银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同银行会计核算的质量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关系。首先,在银行柜面方面,在进行现金的支付操作时,没能按规定程序进行业务办理,收支手续混乱不清,容易造成账面的混乱。其次,在银行各部门岗位间的内部账务方面,对账务核对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很容易出现呆账、坏账;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操作的失误导致发生错账,或者别有用心的工作人员制造假账等,这些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银行会计风险。会计核算工作方法不规范,核算工作质量不高,直接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准确,对银行的决策造成误导。

2.4缺乏有效的会计稽核监督

就现有的商业银行会计稽核监督来说,多以对纸质凭证进行账务检核为主,会计检查稽核监督职能限制在表面,难以对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进行深入的监督,无法对违规操作等行为进行有效控制。这就使银行会计监督在风险的防范控制方面不能做到及时、有效,风险防范效能大大降低。另外,在检查监督的执行方面,工作人员多将此工作流于形式,没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深入执行,使稽核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无法真正起到控制会计风险的目的。

2.5银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银行机构的增加和新业务的不断扩大,银行会计业务的专业精英人员严重匮乏,很多支行以追求营业额为主,忽视了员工素质的教育和技能的培养。现有银行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银行会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综合素质薄弱,业务水平不精,为银行会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在银行的一些小型分支机构,会计核算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不能按规范进行有序操作,混岗操作时有发生。另有一些工作人员别有用心,用工作之便窃取公款,造成银行的经济损失。

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3.1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业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在商业银行内部,要对各个会计工作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的认识,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对银行各项会计操作制度进行规范化的整理,尤其在会计核算环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弥补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使其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不断的进行完善,以减少制度的缺漏带来的风险。各个商业银行要将法规制度加以贯彻,落到实处,在业务扩展的同时重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以使制度不会沦落为一纸空文。

3.2加强会计检查监督,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对会计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是使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行的有效途径。对会计的监督可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智能化、现代化的监督检查体系,以将人力检查监督系统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补充。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强化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对于现今商业银行会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可将实时监测系统和稽核检查系统综合运用,共同协作进行风险防范,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3.3加强员工业务素质的培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商业银行在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可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学习、业务竞技等多种形式进行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员工的法律意识,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对会计业务操作中的各种风险隐患进行培训,提高人员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和风险识别能力。进行有效的内部培训,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在发展个人业务技能的同时建立端正、谨慎的工作态度,对加强银行整体人员队伍的风险防范技能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4 结语

会计工作贯穿银行经营运行全过程的始终,每个环节的会计操作,都有一定的会计风险存在。因此,对于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同样在每个业务环节都不容忽视。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同防范措施是否得当具有直接的关系。商业银行要对会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不仅要从整体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还要根据各个环节会计工作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使会计风险防范工作真正的达到细致、有效,促进银行稳定持续的向前发展。

作者:岳凤娥

会计舞弊银行会计论文 篇2:

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环境下银行会计信息系统重构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金融创新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基本上都来自于衍生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加强企业风险防范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震动世界的金融危机和风波。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金融创新风险使人们不得不反思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构筑安全、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以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发生。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在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加速经济信息传递,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引导资金有效流动,增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供更加及时、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以利于商业银行经营决策,防范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会计处理的影响 在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环境下,银行会计信息能否满足决策者的需求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面对这一新环境,银行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从提供受托责任信息转变为面向决策有用性的信息;从提供传统的财表报表转变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会计信息;从披露单纯的财务信息、货币信息、定量信息,转变为同时披露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货币与非货币信息、定量与定性信息。同时,也对会计信息提供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银行会计信息系统输入方面,要求会计信息收集范围扩大,实时采集银行业务活动的全面数据,数据采集一次完成,尽量减少对银行数据采集的人为干预,嵌入银行业务活动规则,加大对原始数据的审查活动,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会计信息系统处理方面,要求会计凭证生成自动化,提高财务决策支持能力;在会计信息系统输出方面,要求银行会计信息输出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及时输出会计信息,实时对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以及银行内部员工的违规操作进行相应处理。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体现在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上。经营风险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企业由于内部控制不力,造成内部管理混乱,操作人员违规操作致使企业面临风险;第二,企业由于业务部门管理缺陷或市场信息不对等,企业未能在签订合约之前发现交易对方、交易事项存在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风险;第三,企业财务部门未能适当统筹企业内部现金流量,使得企业无法正常支付保证金,或在合约到期时无法正常结算,由此造成的风险也属于经营风险。而会计风险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则体现在:一是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使其遭受损失;二是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职业道德,在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采取对自身有利的方式,而不是以客观的态度从事这一工作。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无一不与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相关联,内部控制体系的脆弱性将直接威胁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防范和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经营、会计等风险有待于银行AIS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初具规模,但不可否认,在向全面、纵深方面发展时仍存在许多不足,不能适应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创新的要求,也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以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防范和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

(一)缺乏系统性、公共性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数据库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相关数据的集中,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数据库。衍生工具交易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既需要对现时市场的密切关注,也需要对过去交易的完成进行规律性的归纳总结;既需要实时分析,又需要经验判断。因此,衍生工具每一笔交易发生的数据信息对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系统性的、公共性的衍生金融交易数据库的缺乏,不利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工具方面会计新准则实施。

(二)银行会计数据处理具有滞后性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对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有用性及相关性有重要作用,用于决策的会计信息过于滞后,则将引起相关性的下降。现行的银行会计信息系统中财务数据对商业银行运行状况的反映是滞后的,其反映周期为年或月,不能实现事中控制,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诞生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实时反映经营状况和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所带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只有实时地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的经营状况,才能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有效化解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

(三)银行信息输出内容狭窄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符合财务报表准则要求,但不能很好地满足商业银行过程控制和战略决策支持的要求。衍生金融活动的发生与会计处理分离,会计流程以记账凭证为起点实现银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收集,会计信息系统只采集衍生金融业务事项数据的一个子集,并没有采集组织整个业务过程的数据,如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类别、特征、风险系数、现行价值等数据在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并不能得到反映。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存储数据主要是为满足财务业务视图的需要,如果一项业务活动影响银行的财务报表,则以汇总的方式反映业务事项的数据,因而并不能完全满足商业银行规避金融创新工具风险的需要。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随着人民银行、银监会及审计等部门监管工作的强化,各金融机构已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运行机制的内控制度。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执行制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和管理混乱;内部不相容职务没有合理的分离;会计控制功能弱化;员工素质控制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制度;内部审计体系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效性差等。

(五)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衍生金融工具要求银行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估值分析技术,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懂得银行会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统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对金融创新环境所带来的风险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加强会计准则和风险管理基础的专业培训,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三、金融工具创新环境下银行会计信息系统重构

现行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将衍生金融产品的部分核算信息纳入财务报表之内,尽管有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却在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和规避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风险方面仍存在着先天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金融创新环境下的金融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重构,以利于商业银行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一)以事项会计思想作为系统重构的理论指导 以事项会计

重构现有银行会计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应以“事项”为核心,采用以数据为中心,而不是以处理为中心的数据库组织方式。会计应该提供对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有用的相关经济事项的非汇总数据。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与事项有关的信息,而让信息使用者自己根据其决策需要加工生产所需要的适当的事项信息,并将其运用在决策模型中。该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为:在各个银行业务系统内嵌入业务事项处理规则,当银行发生存、贷或中间业务时,特别是新的衍生金融投资工具出现时,按相应的业务事项处理流程和会计方法,在相应的ERP业务子系统内分工处理,并实时采集原始事项信息,通过系统间的数据接口或网络将原始数据信息传递到审核数据库,由稽核部门根据相关重要性水平等文件将业务子系统传递过来的数据进行初次审核。若ERP业务子系统传递过来的数据与衍生金融工具等风险较大的金融产品相关,则请求股票、期货、期权等市场传递相关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数据进行审核,业务数据与市场数据符合时则传递至业务事项公共数据库中,否则将信息发回ERP业务子系统进行相关处理。此过程的数据一般不作大的处理,只进行相应的审核工作,记录时不再考虑记录结果为谁提供,记录数据尽量详细、原始,而记录过程则尽可能实现数据化和无纸化。这种银行会计业务数据采集方式有利于各分行间数据采集标准的统一,也使得披露新增加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成为可能。

当信息使用者通过动态交互平台发出事项请求后,动态交互平台检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权限,随即驱动信息处理规则中的会计方法供使用者选择进而进行处理,处理结果以用户定制的报告模板传递稽核部门进行审核,防止商业银行核心数据泄露,最终通过动态交互平台传送给信息使用者。

内部信息使用者通过动态交互平台得到相关财务数据后,若财务报告未能满足内部信息用户的需求,信息使用者可将相关信息传递至ERP业务子系统,或对信息处理规则库进行实时更新。内部信息使用者也可在分析相关财务数据后,根据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对银行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实时调控,加大总行对分行风险的管理控制,防止衍生金融工具对银行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如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投机套利活动,银行经营管理部门可以对违规投资活动进行实时调整,当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出现时,银行经营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制定相应的衍生金融工具操作规范,引导银行工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投资经营决策。而外部信息使用者也可通过分析相关财务数据,将信息反馈给包括银行经营管理层在内的内部信息使用者(如图1虚线所示),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层也可根据外部信息使用者分析后的数据做出相应调整。

(二)以PEA会计模型作为应用设计的起点 REA模型是一种基于语义的概念模型,考虑了会计人员和非会计人员的信息需要,用E-R图对会计对象进行建模,在模型中不包括会计分录、科目体系、账簿等“人造元素”,而是以会计对象——“价值运动”要素为基本元素,采集业务事件发生所涉及的资源、内部参与者和外部参与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采集业务事件的参与者有利于合理划分衍生金融投资决策过程中的权责关系。

采集业务事件相关资源和参与者数据的关键是对银行业务事件的识别。对于银行业务事件的识别,可参考以下准则执行:(1)当一个部门或个人开始对某一活动负责时,意味着过程中的第一事件出现了,如银行投资人员提出进行利率期货投资申请以平抑利率变动影响,意味着利率期货投资决策基本流程中的第一个事件出现。(2)忽略那些没有内部人员参与的活动。在银行的基本业务流程中,没有内部人员参与的活动通常发生在贷款和存款业务流程中,如借款人向银行提出早请,但银行没有进行受理,则不能作为业务事件,而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决策过程中通常都有内部人员的参与。(3)当责任由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时,认为是一个新的事件,如在利率期货投资决策中,投资操作人员发生变换,则认为一个新的事件发生。(4)当过程中断,而后又由同一个人员继续执行时,认为是一个新的事件。中断之后,可能会由组织或过程外的人员继续执行,也可能按时间表继续进行。如银行会计部门交纳或追加利率期货保证金,然后在当日终了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则认为是两个事件,而不是一个事件。(5)用一个事件名称和描述来反映事件宽泛的本质,如用利率期货投资循环事件来描述投资人员提出利率期货投资申请,管理人员进行授权,投资人员进行利率期货投资活动,利率期货投资活动终止等事件。

(三)重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设计 衍生金融工具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与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息息相关,防范和规避衍生金融工具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发生需要构建合理、规范、高效的银行内部控制体系。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对处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必须适应金融工具创新的需要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完善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为;坚持明确分工、相互独立、互相牵制、相互制约的安全管理原则,建立以制度、人、技术为主的“三维一体”内部控制体系(如图2),使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严密控制之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员工信用管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建立企业员工信用数据库,并与相关部门的个人信用数据库相连接,加大员工的失信成本,防止内部人操作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国际金融的创新产物,其形式灵活多样,风险变幻莫测。重构现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系统,积极强化和完善银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仅对国家调控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十分有利,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积极避险,合理投资,而不至于发生企业内部成员擅自调动资金,牟取暴利,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制造企业风险的情况,对企业资金管理非常有利。同时,也可增加我国银行抗风险的能力。

(编辑 熊年春)

作者:刘 杰 庄明来

会计舞弊银行会计论文 篇3:

新形势下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银行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得到了普及,其水平得到了提升。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积极研发综合业务处理系统,银行业务数据基本上实现了区域性甚至全国范围的集中,服务范围与内容不断扩大,同时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为银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银行会计信息化内控相关内容,希望对行业内控管理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银行会计信息化 内部控制 新形势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银行运营管理中,会计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应用应用取代传统手工操作的会计信息化操作,能够有效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应注意的是,在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在增强银行内部控制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对强化银行会计内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化与内控机制间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化系统加大了各类风险的控制难度

众所周知,多发、多样及普遍性等特点是银行会计信息化操作的风险,所以,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是多元化,有无意操作风险,比如因工作马虎引起的错,此时就会引起结算事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有故意操作风险,其主要为内部不法人员通过盗取他人密码或其它违法操作方式,单独或勾结外部人员以此侵吞、占用国家财产或银行资金。此种操作风险,属于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尤为严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实施的贪污、诈骗等犯罪活动日新月异,计算机磁盘上存储的数据极易被篡改,没有授权的人员也能通过相关技术浏览、复制、伪造甚至销毁整个数据库文件,隐蔽与危害性比较强,相较之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其舞弊与犯罪行为发现难度更大。

(二)新内控内容在所难免

银行建立内控制度,是为了提升内部会计信息质量,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将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落实到位,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制度等,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与纠正的攻台管理整个会计业务风险。随着银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传统手工操作被逐步取代,比如传统的账证、账账及账表等内控核对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进行更为严格的输入控制:以密码或权限取代传统签章控制;控制方式也由传统的手工控制转换为组织、手工及程序等控制有机结合的全面控制形式。总体上来讲,银行会计内控方式由传统的人工控制发展为人机控制,控制更加严密,范围更加广泛。

三、新形势下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内控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银行系统而言,会计信息化是应用现代技术的表现,符合金融行业发展需求。但部分银行对信息化的作用认识不全面,将其作为顺应时代潮流或企业的一种形象展示。有的银行虽然在会计工作中开始应用信息化,但也是认为其能够降低人工核算负担,只能发挥其核算功能,其它管理职能等并未得到发挥,这种信息化的应用,只是简单地降低了人工核算压力。同时很多银行信息化会计系统建立的时间断,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而对于财务、信息化系统维护及操作等人员还未形成有效的控制方案,这就不利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二)缺乏风险意识

相较之其它行業,银行风险更为突出,相较之其它行业会计工作者,银行会计工作人员面临更大的核算操作与出纳风险,因此加强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银行系统的稳定发展是非常关键的。目前银行业还没有全面认识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风险,使得操作人员在操作与管理缺乏风险意识,因而密码管理不严格、口令使用周期超出期限、离岗不签退等问题非常普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密码泄露的隐患。同时,这些操作人员由于风险认识不足,比较注重自身操作安全,使得系统管理人员不重视用户操作的安全检查、业务人员没有贯彻执行安全制度等,相关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处理安全操作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使得自身操作得不到保障,会计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更是无从谈起,甚至引发违规操作等事故。

(三)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

对于现代会计信息管理而言,完善的内控制度比不可少,且应配备相应的操作程序,银行应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获批后注册与等级信息化相关数据的输入输出与处理,这些工作是通过统计计算机实现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会计信息化系统并未依照规定程序开展,此时就算有内控制度,信息化数据的安全与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同时,目前部分银行会计内部监督的相关内审与稽核等部门独立与权威性较差,注重事后监督、查账纠错,信息化会计监督则以事前预防为主,从而导致风险控制与信息化要求不相符,这种不完善的内控制度对监督部门的检查手段与方式有很大影响,不利于信息化会计系统的稳定运行。

(四)操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随着银行业逐步实施会计信息化,但其并未更换内部会计信息化操作人员,甚至有的银行仍由传统财务人员负责信息化工作。信息化是一种新型会计工作系统,操作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计算机操作熟练。但目前很多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大部分属于岗位直接调动,信息化专业操作不足,且系统或操作软件不到位,不具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会计核算质量很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信息化操作人员不断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还要掌握银行新业务,这种复合型信息化会计人才却比较短缺。

四、提高银行会计信息化内控的措施

(一)重视会计信息化

在新形势下,在银行会计信息化内控中,要想增强会计信息化意识,首先作为银行管理人员,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用现代化眼光合理判断自我,从长远角度规划银行运营管理。银行领导重视会计信息化,加强内控管理,以此建立合适的信息化系统结构,健全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促进银行顺利实施信息化管理。其次,会计人员要增强认识,重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操作技术,在银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充分发挥其质量主体地位。最后,增强全员信息化风险预防意识,促使全员重视信息化系统安全管理与使用,在实际工作中鼓励员工保持风险预防意识,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解决。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银行内部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包含内部管理、操作管理、计算机软硬件、数据管理、档案管理、意外处理等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也是贯彻执行行业法律法规、顺利开展会计工作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增强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以防损失与失误,及时纠正偏差,这也是完善技术、设计及操作等风险的重要措施。

(三)增强内部稽核与审计

对于银行系统而言,其监督方法与手段应是包含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而这是在先进计算机软件及会计监督检查基础上完成的,以此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会计风险控制模式。在新形势下,通过科技手段完成银行审计工作,因此构建与金融监督机构相结合的非现场监督系统是满足新型计算机审计网络系统需求的。建立该系统,能够有效掌握银行经营动态及会计信息,实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监督过程。构建与银行发展相适应的计算机审计网络,能够对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增强监督力度,全面提高会计审计的综合监督职能。

(四)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培养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并合理分配到相应岗位,这是增强内控的基础保障。从基层员工中挑选会计业务骨干,统一进行会计信息化专业知识及相关计算机软件操作培训,为 企业培养一批业务技能高,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复合型人才。高素質会计队伍能够实现自我意识与理念的更新,主动学习信息化专业与管理知识,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为顺利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银行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风险,只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控管理,才能有效避免这种风险,这对银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奇.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9:195.

[2]于乐,曾乐.新形势下银行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分析[J].商业经济,2016,09:29-31.

[3]黄文成.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03:95-96.

[4]方祺.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下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3:67.

作者简介:吴燕(1980-),女,汉族,本科学历,经济师,单位: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胶南支行。

作者:吴燕

上一篇:信息技术网站设计论文下一篇:课程改革的内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