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16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飞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始终贯穿以下原则。一、趣味性原则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自主学习、主动求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论文 篇1:

Unit6 I’m watching TV.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摘 要】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的方式,学生较少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考虑如何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

【关键词】自主学习 预设 激发 创造 有生命力课堂

一、前期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是现在进行时。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SectionB的2b课文,本教学部分是通过时差问题体现中美不同人们在端午节这天进行不同的活动,介绍了中国留学生朱辉的故事,展现了他在中国的加和国外寄宿家庭的生活场面,语篇创设的情景自然真实,不仅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还让学生领略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习俗。文章在最后还点明了主人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心态。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接触过现在进行时,对于他们来说运用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就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而言,学生还需要以循序渐进方式自主探索。学生已经习惯按照老师给的模式进行对话和小组活动,本节课尝试让学生在没有模式,只给话题的情况下进行,对此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和探讨,学生能够使用现在进行时来谈论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并用英语描述端午节的相关内容。

3.激发学生想象文本情节中的对话及故事的“续集”,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听音模仿等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及听说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体会主人公的思乡情感之后,学生能够更珍惜和家人的每一次团聚。

3.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荣,更积极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阅读含有现在进行时的文本,并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回答问题,做对话,传播端午节的文化信息。

确定依据:根据初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表格时学生能独立完成阅读任务。

教学难点:想象主人公朱辉和家人打电话的内容,并在没有对话模式的情况下演绎对话。

确定依据:在熟练掌握语篇内容的基础上去想象语篇背后的“故事”是学生的兴趣点,但使用现在进行时并将此以打电话形式演绎出来是对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双重要求,故为本节课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项目学习法。在课前布置相关的任务给学生,即将需要学生自主查阅的关于端午节习俗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来,并下发给学生去查阅。鼓励学生找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想要自主学习的意愿。

2.讨论交流学习法。将阅读语篇里的问题以表格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讨论的形式找到问题的答案。之后在和老师的交流和探讨中核对答案并不断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3.协作学习法。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组的成员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互相协作来完成任务。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使用音响完成听力。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完成课前布置的任务──汇总搜集到的信息──思考课上的问题──体会人物的情感──创造故事背后的对话──演绎“后续”的情节”。

(1)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小组协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设计

如上表。

六、教学反思

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所有从教者的愿望,但如何在课堂上很好的实现,教师的设计思路将到决定性作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级递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设计应该比较符合学生学习语言和接受新事物的规律。

實现自主学习的另一个关键之处在于激发他们想要自主学习的意愿。 “项目学习法”是一个能够实现自主学习的很好的方式。 英语课堂上永远少不了的一项是pair work,学生比较习惯于按照我们所给的pattern(模式)来做 。但是以“自主学习”这个主题为中心时,我发现模式是可以不给的,用明确的指令语说明要谈论的话题,让学生围绕着这个话题去说,在学生对话后再给出补充或扩展的相关内容,一节有生命力的课堂自然也就形成了。

对于长篇阅读,我一直习惯于设置很多问题,以此作为阅读的任务,但是忽略了从整体层次上去把握文本。本节课我让学生按照“activities”和“feelings”这二条主线来分析,将列出问题的形式改为表格,使得文本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参考文献】

[1]谭志成 《自主学习理论文献综述》小学教育(语文与英语).

[2]王华杰《浅论如何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河南,2009.

[3]刘支清《论怎样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力》《科学之友:中旬》2008.

作者:王皓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论文 篇2:

英语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飞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始终贯穿以下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自主学习、主动求知。

二、实践性原则

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原则

力求每个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有机会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都具备巨大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究的主人。

四、生活性原则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场景,把生活融入英语学科中,把教学过程生活化,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五、开放性原则

当今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上,要求营造出民主的、利于创造性、主体性发挥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六、合作性原则

高效课堂模式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一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合作时机的选择、目标设定、合作方式方法、合作过程、成果的展示交流、小組建设评价、节奏把握等出发,给予全程指导和调控。教师还是一个公共“合作者”,应深入小组合作第一线,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及时质疑、综合总结。尤其是对于经过全班合作探究,最后形成的“疑难杂症”,教师要集中释疑。

“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必须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特别注重教学设计中结合自主学习元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作者单位 河北省兴隆县大杖子中学)

作者:王秀环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论文 篇3:

《故乡》的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我教《故乡》一课时,采取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探究的平台,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宽度。

一、收集资料,感知发现

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而许多作者都是民族与世界的大师、巨匠。阅读这类作品之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作品作者,与作者对话,收集他们的生活、事业、经历等资料,探寻他们思想精神。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索作品的欲望。

鲁迅是我国近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初三的学生并不陌生,初一、初二已有接触,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等,对作者的生平情况,学生收集资料,较为容易。学生们广开渠道,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如鲁迅的《自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作品。有的学生甚至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鲁迅的评论文章。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逐渐走进鲁迅的心灵,提升了思想。对鲁迅的成长、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认识理解得更深了。但本文《故乡》涉及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农民问题,学生似乎有很多疑惑,头脑中有好多个为什么。于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了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本文时的社会背景,认识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通过课前交流,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逐渐地深入,对文中反映的农民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信息整合,突破重点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活动的行为。”学生并不是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他们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他们的接受能力。因此,在预习感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学生是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进入课堂,有了启动学生学习的起点,这样就增强了学生课上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信息整合中,学生发现了闰土的巨大变化: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少年英雄”,“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多年后,他却变成了另一种样子:“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幼年无间的朋友再次见到我,分明叫了一声“老爷!”通过强烈的对比,中年闰土憔悴不堪,呆滞麻木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的情感也随之由欢快变得沉重起来。

有的学生不仅发现闰土的变化,还发现杨二嫂的变化: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貌美,人称“豆腐西施”,二十年后,却变成了外形如同细脚伶仃的圆规般的老女人,自私、贪婪、势利泼悍。于是有喜好思考的学生提出了问题,少年时健康活泼、富有活力、勇敢机敏的闰土,经过多年生活磨难,变成了卑躬麻木的“木偶人”,为什么前后二十年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同样杨二嫂如何也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这时,教者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人物塑造离不开环境,本文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塑造这些人物?作品主人公既然是闰土,为什么课文题目为《故乡》?作者通过描写闰土要表达什么思想?“我”到底留不留念故乡?学生这时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加上他们个性化的思想,很快就能分析:闰土其实是辛亥革命后在生活重压下“辛苦而麻木生活”的中国农民的一个代表人物,杨二嫂是人格被扭曲的庸俗小市民的典型,小说通过闰土少年时期和成年后生活和精神的变化描写,揭示了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折磨和封建观念的侵蚀下承受的深重灾难和人格的伤害。“我”希望打破彼此隔膜,找到人生的新路,这样,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故乡”的主题,学生对作品的主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延伸拓展,丰富情感

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这样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有效途径。”《故乡》是一篇杰出的文学作品,如果学生的学习只停留于人物的分析、主题的理解这个层次,很显然是不够的。

创设情境,选读鲁迅作品中的几个经典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告诉学生,鲁迅作品中有许多精彩之处,正等待读者去挖掘。鲁迅作品中反映辛亥革命为题材的作品还有很多,如《药》、《祝福》、《阿Q正传》等等,我们要了解鲁迅,就要多读这类作品,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同时开展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手抄报,以“鲁迅和他的作品”为主题,学生谈对鲁迅的认识,或作品的介绍,或写读书心得,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取得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

有了上一环节的基础,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理解又进了一层,这时,及时再回到《故乡》文本中去。小说结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走新路”的精妙比喻,表明了作者对寻找新的人生出路的探索。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文中闰土、杨二嫂他们所走的路的呢?他们走的路对我们现今社会是否有启示呢?作者鲁迅探索到自己新的人生路了吗?请结合鲁迅的作品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理解鲁迅所走的路的?

这样,学生自主探究文中人物所走的路和鲁迅所走道路的过程,其实也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新课标下,被解放了的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作为教者,更要努力建起大语文观,搭建平台让学生去探究,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宽度。

洪启华,教师,现居江苏如皋。

作者:洪启华

上一篇:机械设备机械加工论文下一篇:高职德育工作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