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性成本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企业经营中存在大量隐性成本,却往往被管理者忽略掉了,只有认识和重视对这些隐性成本的构成、危害,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才能够真正了解这个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危机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企业隐性成本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隐性成本管理论文 篇1:

隐性质量成本的含义和控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质量成本的控制也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近年来,企业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隐性质量成本管理已经逐渐成为质量成本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控制和分析隐性质量成本,有利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帮助决策,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将阐述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特殊情况分析其产生的根源、介绍其控制方法、结合案例及相关实际探讨隐性质量成本的控制问题,并指出控制隐性质量成本对于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性。本文从会计的角度谈隐性质量成本会计科目的设置,提出将隐性质量成本纳入管理会计体制进行核算。最后,预测隐性质量成本控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质量成本;显性质量成本;隐性质量成本;零缺陷

一.引言

企业探索最适宜质量成本的途径,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繁荣,科技进步带来高精度工业的兴起,而产品质量的竞争愈发激烈,而这些因素都导致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不论是在设备更新、工艺改善、材料新开发和管理技术培训方面支付了客观的费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质量成本的概念被提出,并被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在质量成本概念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传统的质量成本概念过渡到现代质量成本概念,质量成本管理理念也日趋先进。隐性质量成本,这一过去不为人们所重视的质量成本已渐渐引起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重视。在企业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今天,隐性质量成本已逐渐被纳入现代质量成本的核算范围,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挂钩。

因此,要找出企业产生隐性质量成本的原因,然后应用适当的模型和方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隐性质量成本进行合理的计量,降低隐性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质量成本的产生和发展

继A.V.Feigenbaum之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等提出了“矿中黄金”的概念。所谓“矿中黄金”,指的是“质量上可减免成本的总额”。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有了理论指导,进入了质量管理的新阶段,即由统计质量管理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三 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及其成因

(1) 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

根据美国学者玛丽安娜•莫文的观点,显性质量成本(observable quality costs)是那些可以从组织的会计记录中得知数额的成本,隐性质量成本(hidden quality costs)是由劣质产品导致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在会计记录中通常不予以确认)。

(2). 隐性质量成本的成因分析

1.权威失灵、信用丧失、品牌损失使隐性质量成本增加

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经济生活中隐性质量成本大量存在。

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约束盲区,给机会主义行为孳生蔓延提供了土壤。一些企业盲目扩张,急功近利,其经营管理水平,质量管理水平没有改进,因此存在着诸如权威失灵、信用丧失、品牌损失等一系列弊端,这些都是我国企业产生隐性质量成本的原因。

3.人为因素使隐性质量成本数额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分特殊历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的思维定式和决策习惯是企业隐性质量成本增大的直接原因。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使部分企业经营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生产劣质、仿冒产品来牟取暴利,政策、法令、制度,对这部分人失去了基本的约束力,因而产生了恶意的隐性质量成本。

四.隐性质量成本的控制

(一) 隐性质量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选择合理的控制方法

现有的隐性质量成本核算方法有三种:a) 乘数法;b) 市场调查法;c) 塔古奇质量损失函数。这三种方法分别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以及局限性。

(1) 乘数法。乘数法是简单地假定全部损失成本是得到计量的损失成本的倍数:全部外部损失成本=K(得到计量的外部损失成本)。所谓外部损失成本,是产品和服务发送到顾客以后,由于不符合要求或不能满足顾客需要而发生的。K是乘数因子,K的值根据经验估计。

(2)市场调查法。正式的市场调查方法是用来估计劣质产品对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影响。通过顾客调查和访问公司销售部门的人员,可以估计公司隐性质量成本的数量。市场调查结果可以用来预计劣质产品带来的未来利润的损失。

(3) 塔古奇质量损失函数。零缺陷(zerodefects)意味着所有的产品都符合规格。根据产品合格的传统观点,每一个规格或质量特性都存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确定目标值,设定上下限,以描述产品的一个特定的质量特性,来采纳相对于设计的偏离,质量特性在范围之内的任何产品都被视为是无缺陷的。

(二)隐性质量成本控制的发展

隐性质量成本不仅仅孤立于企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声誉,它对消费者也有影响,消费者也是一部分隐性质量成本的承担者。根据隐性质量成本的分类,可以认识到,分类中的第三类,即产品质量低劣而产生的成本往往由消费者承担。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越来越关注产品的质量、适用性、售后服务、厂商名望,无形中也就是遵循隐性质量成本的相关规律,避免成为隐性质量成本的承担者。

企业方面,现在国内企业已逐渐将隐性质量成本的控制纳入成本控制的范围,并且根据行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质量成本标准。对质量成本管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不断完善,质量成本的考核控制将与经济责任制相挂钩。(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浙江;苏州;215005)

参考文献:

[1] 爱德华•J•布洛切,康•H•陈,托马斯•W•林.成本管理——战略与概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财政部企业司.企业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 龚益鸣.质量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4] 坎帕内拉.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实施和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乐艳芬,甘兆志,杨忠莲,冯兆中.成本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 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7] 苏加滨.沦质量成本的控制.世界标准化管理,2002(10):5~7

[8] 唐•R•汉森,玛利安娜•M•莫文.成本管理——决算与控制.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9] 王伟,麦强盛.企业成本控制事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0]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第一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1] 尤建新,郭重庆.质量成本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2] 张根宝,刘英.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3] 赵湘莲,李世聪.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及控制.财会月刊,2002(10):28~29

[14] 张庆玲.关于质量成本的控制.经济师,2003(8):142~143

[15] 赵权.企业成本控制技术.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作者:沈泉璇

企业隐性成本管理论文 篇2:

企业隐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探究

【摘 要】 企业经营中存在大量隐性成本,却往往被管理者忽略掉了,只有认识和重视对这些隐性成本的构成、危害,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控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才能够真正了解这个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危机能力。

【关键词】 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 将来成本 机会成本

引言

为更好地应对当前经济危机,成本控制成为每家企业关注的焦点。很多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后,销售额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利润却没什么变化,甚至还不如以前。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品牌、销售、利润、渠道、团队都可能出了问题,为什么企业不能控制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中存在大量不易被察觉的隐性成本。

1. 隐性成本的构成及特征

隐性成本是一种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企业或员工的行为而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管理层决策失误带来的巨额成本增加、领导的权威失灵造成的上下不一致、信息和指令失真、效率低下等。

1.1 隐性成本的构成 隐性成本主要有机制成本、制度成本、机会成本和摩擦成本构成。

机制成本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管理体制落后,用人、分配、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不落实,导致机构重叠、层次过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决策失误、质量低劣、营私舞弊等,给企业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而增加的成本。

制度成本,即指企业在制度变迁中所付出的成本。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实际上是旧契约废止和新契约形成的过程,而契约的重新设计、创新和推行均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机会成本,按经济学的观点,指的是在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机会的存在的前提下,将一种资源更多地用于某一目的便不能更多地用于另一目的。通俗地说,机会成本指的是由于决策的时机或选择不同而付出不同的成本。

摩擦成本是在企业内部运作过程中,由于人际关系或部门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不合作、不协调而额外耗费的人力、物力、时间、精力等成本水平,与摩擦程度成正比,这种摩擦是负生产力,是额外支付的成本。由于企业内部缺少“均衡、公平、诚信、和谐”的环境氛围,所以易产生摩擦,这种成本且不被人们重视,不易计算。

1.2 隐性成本的特征

1.2.1 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 以会计核算内容为主体的显性成本是历史成本。而隐性成本中的一部分是潜在成本、未来成本,要在以后才起作用。由于将来的事情能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等,都是不能确定的,因而更难于认识。

1.2.2 具有放大性 经济活动中往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当前行为对今后成本的影响。比如2008年发生的 “问题奶粉”事件,此事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如果企业不对此事采取相关措施,给企业造成的巨大损失可想而知。这就是隐性成本的放大性。

1.2.3 隐性成本具有爆发性 企业的隐性成本的积累量越大,其爆发性越强,危害也越大。例如信任危机的爆发,引起高管层集体跳槽,必然造成人力成本增加,利润降低,甚至影响企业发展步伐。“集体跳槽”式的信任危机,已经成为企业在营销和管理上的最致命伤害,不仅严重打击了公司产品的正常销售,破坏了渠道体系,降低了营销和管理团队的凝聚力,更严重地破坏了企业、品牌的形象和商誉,造成短时间难以弥补的损害。而财务危机的发生往往与信任危机的发生同步。

2. 隐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隐性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例不断增大,企业要取得成本优势,对于隐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更为重要。

2.1 树立新的成本观

2.1.1 正确认识隐性成本,树立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的观念 所谓无效成本是指对于业务价值的增值和利润的获取没有帮助的成本投入。而有效成本是指对于企业价值的增值和利润的取得具有正面效能的成本支出。只有有效成本才是对企业具有意义的,无效成本一般会以隐性成本的方式存在,这就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该要尽量避免无效的支出,也就是要求各部门间全力合作,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来规划成本的有效使用。

2.1.2 树立全员控制观念 各个部门、全员都是成本控制者,又都是利益创造者,做到上下结合专业控制和群众控制结合,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成本教育,加强成本意识,使员工能掌握更多的控制隐性成本的技巧和技能。

2.1.3 树立全过程控制观念 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企业不仅要追求当期收益最大化,还要追求长期收益最大化;不仅节约当期成本,更要注重当前行为对今后成本的影响。在成本管理的内容上,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并重,以预防和减少隐性成本为重点;过去成本和将来成本并重,以控制和降低未来成本为重点。不仅要重视和控制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资本成本等显性成本,而且要重视和控制人力资本、无形资产成本、组织运行成本等隐性成本。

2.2 优化流程管理 企业管理中,必须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尤其是隐性成本。现在企业普遍存在时间成本浪费问题,原料利用率低下,也容易掩盖经营管理上的問题,隐性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很可怕的。虽然企业都在不断变革发展的,但企业最大隐患是流程不规范、不完善、不标准,企业必须夯实各个执行部门的职责,在企业内部避免重复和无效作业,取消无关流程和相应机构,发现流程中的低效率时要及时组织流程再造。同时为有效控制隐性成本,管理要制度化、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企业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之间要进行很好的衔接,都做到了就会大大压缩企业成本,提高收益。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注重生产流程的优化,可以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产流程。

2.3 对成本管理进行动态控制 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中,虽然会初期制订一个简单的成本预算目标,但更多的项目成本核算只会在项目结束后才对实际发生的显性成本进行审计和核算。实际上,这种事后式的核算方式根本就没有体现出隐性成本的存在,当然也就不能分析该项目盈亏是由于显性成本控制不严还是由于隐性成本没有控制所导致。所以,传统模式下的成本核算方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出项目的真实成本构成,它只是在项目结束后审查项目盈亏状况而已。因此,为了避免隐性成本泛滥成灾,需要把项目的成本核算方式改为按实际进展分解成本指标,并列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分类,这样才能真实的、动态的控制和管理成本。

2.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一是减少用非所学、学非所用造成的教育成本浪费;专业结构搭配不合理造成的效率损失;人才层次搭配不合理造成的高才低就浪费、低才高就损失;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导致的隐性失业。二是避免员工激励失当造成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受挫流失。三是重视企业“知识流”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共享,确保知识资本的不断增值及最大效率发挥。四是建立人才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机制,加速企业员工能力提升,培育更多具有未来知识竞争的高素质人才。五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员工关系。

2.5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的经营者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巨大价值,企业的经营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运作的润滑剂,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内耗,有利于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企业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给他们发展空间,让他们更好地发挥,同时保证企业内部的和谐与团结。有了团结,企业才有竞争力,才能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 许海峰.企业隐性成本浅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2] 赵湘莲.隐性质量成本的涵义及控制[J].财会月刊(A会计),2002(10).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拜泉县兴华乡政府)

作者:王晓燕

企业隐性成本管理论文 篇3:

房地产企业成本有效管理的路径探讨

[摘 要] 在经济学意义的成本范畴内,来考察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可归类为: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其中,房地产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一般忽略了对隐性成本的控制。这一缺失,必然弱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不难理解,惟有同时对隐性成本展开管理,才能通过成本控制的倒逼机制,实现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优化。在展开对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时,还应满足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的统一。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 成本管理 路径探讨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持续进行,以及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的维持,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根据资本循环公式可知:房地产企业实则体现为,资本依次通过G—W—G`的逻辑顺序运转;该企业若要获得永续经营,须实现资本循环的可持续性。然而,通过考察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特征,不难知晓:该企业在生产领域所需时间较长。在此背景下,则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房资产企业的资本循环速度较慢;(2)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大量积压在生产领域。前者导致该企业资金链条容易出现断裂;后者导致该企业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上升。

由此可见,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探讨房地产企业成本的有效管理路径,便显得格外必要。下文将在经济学意义的成本范畴内,讨论这一问题。

一、房地产企业面临的成本构成

在经济学意义的成本范畴内,来考察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可归类为: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由此,以下将围绕两类成本展开阐述。

(一)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可近似归属于会计成本范畴。由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内容决定,其所内在的显性成本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人工成本。不可否认,房地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构成中,大量体现为人工成本。如,诸多非正式员工在从事搬运、翻砂等体力劳动,他们的劳动报酬往往一天一结。人工成本属于房地产企业的刚性费用支出,随着国家最低工资水平的逐步提升,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也将显著提高。

2.设备购置成本。房地产企业无论是展开市场竞争,还是资质认证,都须不断购置某些大型设备。由于这些大型设备一般处于寡头市场结构,CR4的比重可能达到60%以上,因此,设备的价格也较高昂。这样一来,必然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使用面临压力。

3.资金使用成本。房地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量需要外源性资金供给。在此背景下,企业向商业银行寻求借款必将面临较高的资金利息率。同时,配合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举措,因商业银行针对房地产企业的惜贷行为,也推高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

(二)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隐性成本

房地产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一般忽略了对隐性成本的控制。这一缺失,必然弱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由此,本文将在沉淀成本、机会成本等两个方面,考察该隐性成本的构成。

1.沉淀成本。房地产企业沉淀成本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大型设备的购置。大型设备具有资产专用性高的技术特征,正因如此,企业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则难以将资产专用性高的设备用于其它途径。最终,必然产生沉淀成本。

2.机会成本。房地产企业的机会成本,主要存在于对资金的使用中。不难理解,房地产企业在选定项目后,伴随着资金的大量投入,最终能否顺利实现G`的复归,将直接取决于项目选择的优越程度。从而,作为稀缺资源的资金必然存在使用上的机会成本。

二、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在要求

在经济学范畴下考察成本的构成,自然引入了隐性成本概念。不难看出,惟有同时对隐性成本展开管理,才能通过成本控制的倒逼机制,实现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优化。其内在要求应满足以下两个方面:

(一)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

房地产企业作为市场微观经济主体,必然存在自身的经济效益目标。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是该企业存在的内在规定性,也是满足社会效益目标的前提。在此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应通过生产、管理等领域,充分展开对成本的管理工作。其中,关键在于对隐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该管理内容主要在于:对设备购置与项目选择的合理化确定。

(二)社会效益的内在要求

“社会效益”体现为,房地产企业功能的外部性特征。房地产企业满足社会效益目标,不仅符合住房关乎民生大事的时代背景,也能通过良好舆论的释放建立起企业的品牌优势。因此,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应有的放矢,必须避免诸如“劣质廉租房”事件的发生。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有效管理的路径构建

以下将就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房地产企业显形成本的管理方式

相对于房地产企业隐性成本而言,显形成本的管理较为直接。在会计领域,有关房地产企业显形成本管理的技术也比较完善。这里,本文强调3点:(1)房地产企业应重视人力与物力之间的替代关系。房地产企业许多生产经营环节,都可以同时由人、机器来完成。因此,房地产企业应根据本地区劳动力与机器设备折旧之间的成本比较,来决定两者之间的替代关系;(2)房地产企业应动态、全面的对显形成本进行管理。动态体现为,根据资本循环所经历的阶段,对原料采购、商品房建设、商品房销售等三个环节进行成本管理;全面则体现为:还应将资金筹措成本,也应纳入到管理的视野内。

(二)房地产企业隐性成本的管理方式

针对两类隐性成本(沉淀成本、机会成本)而言,下文将先后对它们的管理方式进行阐述:

1.房地产企业沉淀成本的管理方式。房地产企业沉淀成本产生的根源来自于资产专用性损失,为减少这类损失可以从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着手。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设施设备租赁业务来实现。租赁业务的开展,房地产企业只需交纳非通用性设备的使用费用,当使用完毕或是经营目标发生改变就给予归还。

2.房地产企业机会成本的管理方式。上文指出,房地产企业在资金使用上存在机会成本。尽管,该机会成本或许不会对企业的赢利性造成影响,但是,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质量。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将若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需对资金的使用实施全过程管理。

(三)组建企业成本管理的专家团队

房地产企业还应组建成本管理的专家团队,通过专家团队的咨询工作,优化企业在项目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工作。在专家团队的成员构成上,可以充分引进高校、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不涉及泄密的前提下,房地产企业应让本企业专家和外聘专家一同,参与某项目资本循环的三段式管理。

(四)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的长效机制

以上三个方面,分别从技术、人员组成上探讨了企业成本管理。最后,还须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的方式,来锁定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路径。该机制体现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资金使用制度、专家咨询制度、设备采购程序性制度等。具体实施,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特征来构建。这里应关注一点:房地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在用工制度及薪酬体系的安排上,须引起重视。

四、小结

在经济学意义的成本范畴内,来考察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构成,可归类为: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不难理解,惟有同时对隐性成本展开管理,才能通过成本控制的倒逼机制,实现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优化。在展开对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时,还应满足经济效益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的统一。

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 考 文 献

[1]刘元春.宏观经济步入稳定复苏轨道——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北京:宏观经济管理,2011,(1).

[2]英薇.房地产价格发展趋势分析[J].南京:江苏建筑,2010,(12).

[3]李楠.浅析房地产的经济竞争战略[J].北京:中国市场,2010,(12).

作者:庞海涛

上一篇:多元文化护理研究论文下一篇:中职儿科护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