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隐性功能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对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探讨,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从而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继而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教学隐性功能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体育教学隐性功能论文 篇1:

学校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途径

一、 引言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感召下,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被重视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尤其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引导下,学校体育在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以及目标上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对于完善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教学体系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及应用价值。

二、 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征

1.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性课程的概念是由美国教育理论学家杰克逊,于1968年在《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源自于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意指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环境影响而学习到的计划外的知识,包括价值观念、规范意识以及学习态度等。我国在1998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中,对隐性课程的概念解释为: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2.隐性课程的基本特征

(1)从存在形式来讲,隐性课程集弥散性、普遍性和持久性于一体;

(2)从影响角度来讲,隐性课程具有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两重性;

(3)从内容构成来讲,隐性课程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有机融合;

(4)从作用机理来讲,隐性课程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

(5)从行为目标来讲,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

3.隐性课程开发的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端得以日益凸显,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开始全面推广与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所彰显的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仅靠单一的显性课程是无法完成的,由此引发了对隐性课程开发与运用的思考与研究。隐性课程包含着构成非教学主体内容的各种相关要素,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动机以及态度等心理活动的规范与导向,是人的文化底蕴、道德修养、精神境界、意识品质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隐性课程的开发,是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与引导下,以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标为依据而开展的,是实现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发隐性课程的必要性

1.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对社会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提取、整合与优化,而形成的一种具有规范化功能的社会文化活动,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功能与文化精髓伴随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进程,而得到有机的传承。学校体育的文化功能是校园体育文化形成的重要内驱,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必需的原动力。而隐性课程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实质决定了对于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体育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基于内在的影响与熏陶基础上的“唤醒效应”与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2.为实现学生健康自主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隐性课程不具备统一规范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其作用的发挥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自我意识由自觉接受与自主抵触两方面构成。自主抵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态度的具体体现,是制约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建立的主要诱因。而隐性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意识与道德等相关因素的培养与促进的功能,是有效消除学生自主抵触意识的重要手段。因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隐性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功能的完善,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3.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显性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而隐性课程则注重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自主意识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与引导。只有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因此,通过隐性课程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是终身体育思想形成与确立的重要基础。

4.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隐性课程通过自身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以及体育价值观念,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体育道德以及体育理念的培养,使之形成与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体育学习的价值取向,并在其促进与引导下,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5.有效地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与缺陷

由于显性课程过于注重对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在思想、意志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效能则存有一定的偏失。而隐性课程能够从各种角度、不同途径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引导,使得在显性课程中无法实施的内容,得到有机的补充,进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功能趋于完整性、一统性和实效性。

四、 隐性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途径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构建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

体育隐性课程重视体育环境潜在作用,强调对学生生理潜力与心理潜力的开发,进而在体育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下,实现自我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其认知水平,而且,还能够为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有效地资源。

2.加强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作为内容主体的显性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决定着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这是因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两者间所具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就存在形式而言,隐性课程依附于显性课程,并通过显性课程的开展来发挥其影响与熏陶的作用。因而,实现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势必会对隐性课程的进一步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由于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间所显现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征,也决定了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隐性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机顺延,是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效的巩固性练习,还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发展需求,而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运动项目,这对于维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参与意识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形成情感与兴趣的互动。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发展,这对于学生实现自我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所具有的重要内涵,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应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管理,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的呼应,进而构建起具有同步发展功能、相互促进作用的课堂与课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强化体育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具有优秀品德与高度责任感的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品德以及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缺乏必要道德规范的教学行为,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动机、价值取向以及学习热情形成严重的误导与制约。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道德规范体系,才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与引导。同时,由于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隐性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感召下,本着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目的,加强对体育师资的建设,是实现隐性课程有效开发,育人效应切实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姚蕾.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3] 毛振明,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 姚蕾,等.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体育科学,2001(4).

[5] 苏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文化重建.课程·教材·教法,2003(7).

(责任编辑 任洪钺)

作者:李丽

体育教学隐性功能论文 篇2:

体育隐性课程的教学实践应用

摘 要:本文对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对体育隐性课程的探讨,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从而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继而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隐性课程 教学实践 应用

The Hidden Curriculum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Deng Liping

(Hunan Institute of Tech nology,Hengyang Hunan,China 421002)

1 体育隐性课程的相关界定

1.1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概念

隐性课程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1966年在《课堂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

m)》一书中杰克逊(P.W.Jackson)正式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他的观点认为,学生所获得的学术性成果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教育的结果,学生还从学校生活的经验中获得了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等,而且这些非学术的教育结果要比学术结果更有影响力。在教学计划之外的教育内容给学生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就是隐形课程的实质。

1.2 体育隐性课程概念

体育隐性课程是从隐性课程為研究根基发展而来的。体育隐性课程的界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这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姚蕾从课程的文化属性角度出发对体育隐性课程下的定义是目前国内比较认同的观点:在学校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1]。

2 体育隐性课程研究的意义

无处不在的体育隐性课程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形态。体育课中给学生多渠道地提供各种体育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体育锻炼的乐趣,这样不但能弥补体育显性课程在实现运动技能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时所受到的限制,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因此,它以体育显性课程为载体进行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体育运动目标的实现,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与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性格、爱好、情绪、气质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体育隐性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者共同构成了体育课程的完整体系。体育课程教学能使老师和学生从一些教学活动中受益匪浅,比如,教风学风、行为规范、教学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内容正是体育隐性课程范畴内的主要内容,因此,如何才能够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隐性课程内容的这些教学、教育功能是本文需要阐述的内容。

3.1 教师的个人素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衣着仪表、言谈举止等外在形象作为个人素质以潜在的方式传递给各位学生,发挥着体育隐性课程的功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体育教师首先要懂得教育规律,精通业务,规范行为,严谨治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坚定的志向和毅力,饱满的精神。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着装适度,仪表从容,精神抖擞,体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并能以激励的语言,热情饱满的态度营造上课氛围,学生必然会受到教师的感染,情绪高昂,积极练习;反之,学生会对上课失去信心,导致纪律涣散,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体育教师应全面、正确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在此基础上有所专长,做到“一专多能”,同时具备教学、教育、组织及其它各方面能力,这样才能学生在学习运动技术,技能时能获得自己希望知道的知识,同时也影响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教学效果就越明显。体育教师还应具有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和勇于改革探索的精神,作风上大公无私,坚毅,顽强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文雅的言谈举止。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谈举止是教师形象的外在表现之一,同时又是教师用以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文雅而富有情趣的谈吐,不仅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增强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这与我们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是紧密联系的,接触面广,影响力较大。学生往往就是从这里来认识和评价老师的。体育教师潇洒的风度,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谈吐,特别是强烈的事业心,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有的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其次,教师的面部和发型修饰同样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这种外部形象反映了教师内在气质。

(4)庄重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教学中除了做规范和优美的师范动作外,在形体上还要做到庄重但不故作姿态,这些都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感染,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身教非常重要,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举动不可轻浮,以稳重、大方、端庄的举止,给学生以严肃、信赖和亲切的精神威慑力,引导学生向活动健康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师哪怕是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一个小小的手势,都是传递與交流情感的信号,也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方式。它会给学生以体面的教育,会赢得学生的信赖,也会走进学生美好的情感世界,使教师真正地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3.2 教风、学风

教风和学风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共同努力,并在长期教学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稳定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首先是要抓好教风,这对体育教师是一个高标准的要求,我们知道没有很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较好的学风。体育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且对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创造出一个思想上活跃、作风上民主、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及和谐协调、同舟共济的宽松气氛。体育教师除了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要重视向学生展现自身的人格、责任心、工作态度、爱心、特长、情趣、个性和教育技巧等。

3.3 课程教学环境

体育课程教学环境包括教师使用的教材、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学校传统和班级风气等,他们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教育上课的学生;教师在体育课堂里提供了许多学生乐于接受,更多情况下是不知不觉接受的技能与品德、为学生个性品质形成提供了机会和情景,能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迁移到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去,这样就能收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的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体育课教学内容和要求,课前合理地规划教学场地,充分利用场地,把教学场地设计得美观大方,保证安全,整洁,具有美感,这样才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分组进行练习的项目,在安排器材时,应做到避免相互干扰,注意器械的距离,器械的方向应避免光线的直射、反光或逆风等,这些都对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为了谋求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的和谐统一,需要创建宽松、自由、真实、富有创造性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情境。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明确上述观点,并做好上述工作,应该会很好地发挥体育隐性课程内容的作用,使教学情境时时刻刻发挥其积极作用和功能。我们知道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育计划教学大纲编制的,是正式课程。而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学习到的非预期性和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非正式性的,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显性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重视隐性课程内容,让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目的,积极发挥学生个性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更好地完善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更加有利于大学体育社会适应目标的实现。学校要为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展创造条件,以促进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展,使学校体育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姚蕾,公治祥乔.我国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J].体育学,2006,21(4):23-26.

[2] 王胜超.开发体育教学中的隐性教育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8(8):35.

[3] 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体育教学隐性功能论文 篇3: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

摘 要 为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体育隐性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促进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以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功能、开发原则以及开发建议等作为切入点,针对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与功能,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详细分析了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应遵循的统一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协同性原则,并提出了几点开发建议,希望能够为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隐性课程 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

从结构上来看,高中体育课程是由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两部分共同构成的,无论是体育显性课程还是体育隐性课程,都是高中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受整个高中体育课程大环境的影响,很多学校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都是将体育隐性课程置于从属和辅助的地位的,不但忽视了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所具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在促进显性课程的达成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很少针对体育隐性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至于大大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的育人功效。鉴于此,为了充分有效的发挥体育隐性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促进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以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功能、开发原则以及开发建议等作为切入点,针对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及功能

(一)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

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高中教育的范围内,按照教育的目的和学校体育的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且经过了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

由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界定可知,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概念,就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属于教育影响因素;其次,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属于非学术性的学识;再次,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具有间接性和内隐性的特征,其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最后,高中体育隐性课程主要影响的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个性、品德等等。

(二)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功能

高中体育显性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体育知识、体育技术以及体育技能等理性文化的,而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关于体育态度、体育价值以及体育规范等非理性文化的,二者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完整认识,共同确保了高中体育教育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除此之外,由于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打破了高中体育显性课程在教材内容和教学场地等方面的局限性,将体育精神与学校教育更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因此,其不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个性特征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在高中体育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高中体育显性课程与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有机的结合在高中体育课程教育体系中,才能够促进高中学校体育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指的是,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过程中,应将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融入到体育显性课程的开发中去,与高中体育显性课程一致起来。

由于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是通过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将与之相关的文化要素寓于具体的人、物、事以及相应的活动之中,并通过这些人、物、事以及相应的活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的。因此,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时,就必须要考虑高中体育显性课程的实际,与高中体育显性课程一致起来,通过高中体育显性课程的实施来完成体育隐性课程相关要素的传递。反过来,在设计高中体育显性课程时,也要注意充分考虑体育隐性课程的相关要素,而且在学校的体育课程方案和体育课程标准中也要有所涉及,让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能够有所准备、有所依据,以尽可能的实现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开发与高中体育显性课程开发的有机融合。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时,应注意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来制定相应的开发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

另外,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过程中,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除了要考虑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之外,还要注意,虽然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个性、爱好、态度、情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但是,与此同时,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即使是处于相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身心的发展也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因此,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过程中,开发人员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体育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确保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协同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指的是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构成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确保其能够保持协调一致的状态。

由系统论可知,系统只有处于一个有序的、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中时,才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而这一点对于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来说亦是如此。高中体育隐性课程作为高中体育课程这一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其构成要素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既有物质的要素又有精神的要素、既有无形的要素又有精神的要素,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使之协调一致,达到最优化的状态,才能够确保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应有作用与价值的充分有效发挥。因此,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协同性的基本原则,对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开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与安排,切忌顾此失彼、左支右绌。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建议

首先,要注意提高体育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高中体育任课教师是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得以有效开发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影响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开发和落实的关键,这一点相较于高中体育显性课程来说更为明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高中体育隐性课程与高中体育显性课程不同,它没有统一的计划和规定,要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价值和作用,就必须依靠任课教师的作用。因此,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提高体育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而要提高高中体育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为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保障,一方面要注意引导体育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魅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加强体育任课教师的人格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通过有计划的教育来提高任课教师的道德认知水平;最后,还要注意强化管理,引入人才流动机制和竞争机制,以此来促进高中体育任课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师资队伍的不断优化。

其次,要注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高中体育隐性课程强调的是学生的生理潜力与心理潜力的同步开发,由于在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中,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并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高中体育隐性课程非常重视体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在开发高中体育隐性课程时,相应的就要注意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组织灵活的校园体育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体育环境,也借此为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提供更多有效的资源。

最后,还要注意强化高中体育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由于体育隐性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显性课程作为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主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所以,如果能够在开发高中体育隐形课程的过程中,加强对高中体育显性课程的规范化管理,那么势必会对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将会大大提升高中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 徐大成.中小学体育教学思想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反思与重新定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06).

[2] 张天峰.试论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的隐性课程价值——以隐性课程的课程、文化要素为切入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 赵祥.学校体育教学中隐蔽课程的开发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03.

作者:李加前

上一篇:文化回归设计管理论文下一篇:新闻传播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