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中信息通信技术论文

2022-04-25

摘要: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的兴起,促进了信息服务业应用新环境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急需改善国内信息服务企业普遍自主创新不足、信息服务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等局面。而印度软件信息服务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在质量、成本、项目按合同完成率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务业中信息通信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务业中信息通信技术论文 篇1:

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摘 要] 信息服务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信息服务业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 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策略

信息服务业应包含在信息产业的框架内,它是指人们为使信息资源增值或使之得到充分利用而对其进行的重组、存贮、传播和围绕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的生产、培训等活动的集合。信息服务业的结构应包括信息软件开发业(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开发与组织业(数据库业、图书情报档案等信息中心)、信息传播与咨询业(信息咨询、图书与情报、市场调查等部门)、综合信息技术服务业(系统集成服务、软硬件应用服务)等部分。信息服务业是信息资源、信息用户、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人员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统一。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传统信息服务业难以适应国际化、开放性的要求,因而如何正视我国信息服务业之不足,借助网络化技术条件以及政府上网良机,构建我国现代化、开放式的信息产业化格局,深入研究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将有着重要意义。

1 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征

1.1 网络信息服务成为主导

由于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使得信息的搜集、组织、存储与传播等工作变得异常方便、快捷,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应运而生。网络信息服务是一种根植于计算机网络,并结合其他有效手段而形成的多元立体化的信息服务。近年来,网络信息服务异军突起,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占据了信息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并为信息服务业带来了服务方式的变革。

1.2 空前的行业协作与融合

网络信息服务的方便、快捷是以多种高新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集成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集成则需要所有相关行业协同合作,共同实现。基于这一需求,电信、有线电视、计算机以及信息产业已经走上了协作、融合以及兼并、渗透的道路,彼此之间的行业界限很模糊。

1.3 时空屏障的无限超越

没有国界的全天候运转是网络的超常特性。以此特性为依托,信息服务超越了时空屏障,实现了知识与信息在全球无盲点、无时限的高效、精确传播。

2 我国信息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服务业市场发育不充分

在体制方面,信息服务机构主体仍是国有信息服务机构,其经营活动仍处在国家严格控制之下,自主化程度不高,公共性的信息服务与商业性的信息服务业务不分,没有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机构过于庞大,运作低效,这些都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产业化发展。从信息服务市场发展状况看,多数企业还处于初级竞争阶段,还不懂得利用信息工具回避风险,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花钱买信息的观念与习惯,这使得许多信息服务企业没有足够维持生存的用户数目。而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网速慢,资费高,计算机普及率低,制约着网络服务业的发展。

2.2 信息服务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机构数量不断增多,不同规模、不同产权性质的部门大量出现,但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信息服务业落后于信息工业,“九五”期间,全国邮电投资规模达6329亿元,但对软件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投资只有15亿元左右,我国目前数据通信网络利用率仅为15%左右;(2)信息资源相对集中与垄断,社会上70%的信息资源在单位或系统内部运转,造成信息供给不足和市场信息需求不足;(3)信息服务业垄断程度仍然较高,政府对广电领域的控制比较严格,政府拥有的大众信息资源没有开放,因此,国内信息咨询市场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控制的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和再次开发。

2.3 信息服务业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信息服务业基础差,规模小,产值低。近10年来,发达国家信息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率达50%,而我国却在25%左右。我国信息化指数1998年为137.54,与发达国家差距在25年左右。我国数据库数量约占世界总数的1/10,容量是世界总量的1%,而产值只占1‰,这说明我国商用数据库十分不足。我国咨询业与国际市场咨询业相比较,有“点”(靠点子打天下)、“差”(质量较差)、“低”(职业道德水准较低)、“浅”(专业理论咨询深度不够)的缺憾,主流公司数量较少。我国在软件开发、信息集成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我国所有软件产值加在一起,还比不上美国微软公司一家。

对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不够。资源开发缺乏特色服务、精品服务以及专业化服务,在政府信息、商业信息、公众信息领域开发与上网服务方面力度不够,亟待完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信息集成系统。

信息服务业服务品种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薄弱,国有信息服务业现有的庞大职工队伍产生了巨大的工资福利成本压力,盈利水平不高。

3 我国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

3.1 完善运营环境

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必须严格按照国际规则与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所有的企业都将面对成熟的国际市场,所有的业务都将走向正规的轨道,由计划经济、行业垄断带来的发展瓶颈也将顺利突破,一个以市场规律为主体的良性运营环境将应运而生。

3.2 丰富国际业务运作经验

21世纪我国信息服务业被毫无保留地推入了国际市场,它将面对的是经过长期发展与市场培育、拥有一整套先进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国外信息服务业。它们之间保持着竞争与协作的双重关系,在彼此交往中,我国信息服务业无疑将学习到先进的经营理念,并培养出更强的国际生存能力,为拓展国际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优化产业政策

国家对技术密集的高科技行业发展给予了各种优惠政策扶持,而对于产业结构层次更高的知识密集型信息服务产业却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因而,必须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明确信息服务业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发展行业,在新兴的第三产业中占据支柱地位,成为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中支持发展的产业;国家应加大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投入,鼓励集体和个人积极兴办信息服务业实体,对信息服务机构在拨款、审批、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帮助海外承揽的信息咨询服务项目拆借外汇;严格实行咨询服务资格认定政策。

3.4 强化业务环节

在运行机制方面,应根据信息服务活动规律的要求,健全一般规则,如,通过政策手段,鼓励信息服务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业务联系。要通过法律手段,完善服务合同条款;通过管理手段,要求双方履行必要的委托手续;通过制度手段,规范服务活动各个环节。此外,政府应创造条件帮助服务机构遵循信息服务的一般规则,如,政府组

织建设必要的数据库,广泛宣传信息服务活动的规则和介绍国外信息咨询研究的现代化方法等。

在信息服务产业和队伍结构的调整方面,应加强资格管理,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咨询服务人员资格标准,建立专门的人员资格审查机构、监督机构和考核机构,实行“有证”经营并区分资格等级、资格范围等,最终实现信息服务业队伍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在市场管理方面,应建立信息服务咨询行业管理体制,实行信息服务业的归口管理;建立国内服务收费体系,对各种咨询收费应分门别类地确定参考性收费标准;制定信息市场的发展规划,颁布必要的法规和政策;进行从业人员队伍的整顿,建立协会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以及人员培训制度。

3.5 培育新的增长点

(1)软件业。软件的开发及服务与信息工业不同,它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产品开发生产所需要的投资、设备简单,因此,我们应及时了解市场软件需求,加强与发达国家软件企业的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基础软件与应用服务软件。

(2)数据库业。数据库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化、全文化、网络化与产业化。数据库业属于前期投人多、后期有稳定回报的产业。数据库的开发需要享受软件业同样的税收优惠,把政府与企业的数据库使用费列入正常的费用开支,保护数据库的版权,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或协作开发模式,同时要通过开发数据库的内部网市场,开展数据库外包与在线业务,寻找数据库业发展的突破口,把数据库业做大做强。

(3)咨询业。咨询业提供3个层次的服务,从简单的信息咨询到管理咨询再到战略咨询,在我国都大有用武之地。我国咨询机构应走专业化道路,以规模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与国外咨询机构和与国内图书、情报、档案等信息中心的合作,尽快走上从局部咨询到综合咨询再到战略咨询的发展道路。

(4)网络信息服务业。网络信息服务业是未来最具生机的产业。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金融与娱乐、电子商务与政务等,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信息服务业目前应以传统信息服务业为基础,积极参与竞争与合作,建立由用户驱动,以内容专家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使其真正成为未来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有效支撑点。

3.6 以知识管理重塑机构形象

知识管理不仅是信息服务企业,也是所有现代化企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但信息服务企业首先应当以知识管理作为立足之本。21世纪信息服务机构将以知识传播与出售为主要业务,其对客户的服务主要基于自身的知识以及带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不论是知识的开发还是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库、知识交流机制以及知识实际应用为基础,知识管理正是一种通过知识整序并鼓励知识共享而实现知识创新目标的组织过程。因而,知识管理的水平对于21世纪信息服务机构经营效益的影响至关重要;知识管理的任务既包括机构内部的知识与信息共享,又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专家网络的组建等。可以肯定,21世纪知识管理将成为信息服务机构的重要管理战略核心技能,因而迫切需要用知识管理思想重新塑造信息产业形象。

3.7 加速培养外向型信息人才

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外向型信息人才缺乏,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结构都不能适应加入WTO后的需要。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批通晓国际经贸行情和熟悉本行业业务的人才,以适应入世后发展外向型信息服务的需要。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和摇篮,信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发挥院校主渠道的作用,构建具有信息服务业特色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同时,信息服务人才要朝复合型、多面手方向发展,只接受大学单一本科教育是不够的,知识更新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各类培训和教育,所以要建立“职后教育”、“终身教育”等机制。

21世纪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国外同业的竞争,对信息服务人员同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我国信息服务业就无以同外国同业竞争。但是如果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即使有了高素质人才,还是得不到合理利用,高素质人才依然会外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对策,更新用人观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人才利用成本,尽量减小入世后国内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培养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加大力度提高人才素质,以适应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作者:李现庭

服务业中信息通信技术论文 篇2:

中国与印度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摘 要: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的兴起,促进了信息服务业应用新环境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急需改善国内信息服务企业普遍自主创新不足、信息服务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等局面。而印度软件信息服务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在质量、成本、项目按合同完成率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由此,本文通过借鉴印度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经验,以期促使我国信息服务业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保障我国对外信息服务贸易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印两国;信息服务业;品牌塑造;竞争力;差异比较;经验借鉴

在新技术推动下,信息服务业借助互联网通信方式对数据进行搜集、处理与利用,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产品服务,已成为优化我国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力。目前,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相比较而言,印度掌握了先进软件生产技术,了解世界信息服务市场行情,以及具备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在产品研发与推销中占据先机,这都为印度参与国际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由此,借鉴印度先进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经验,对比我国和印度目前存在的差距,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印度信息服务业发展经验分析

(一)重视开拓国际市场与品牌塑造

鉴于国内信息服务业市场需求量较少,客户对信息产品要求标准较低,印度在优化信息服务业同时,尤为重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其信息服务业在出口规模、成本低廉、软件质量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据世界银行最新资料显示,在400家印度最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中,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超过250家,占据全球获得认证的国家的比例最多。在重视开拓国际市场前提下,印度信息服务业对重视塑造出高标准、高质量品牌,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发展历程:一是面向所有信息服务活动,建立基本的标准体系,多数印度信息服务企业采用国际质量认证体系;二是针对信息软件工程质量,建立CMM五星级标准体系;三是针对企业信息服务如销售、资源管理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尤为重视整个过程的质量管控。标准主要采用P-NMM体系认证、六西格玛企业管理模型,以及CMMI全过程管理模型。通过拓展国际市场与品牌的塑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印度信息服务业始终处于全球行业领先水平。据WTO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印度信息服务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例为28.9%,信息服务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则高达39.0%,而美国两项指标分别为19.1%和27.2%。

(二)高质量软件园区为印度信息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印度政府加大对信息服务业优惠政策,特别是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形成健全的信息服务产业园区,以此不断提升印度信息服务业质量与硬件整体制造水平。信息产业投资园区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投资,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了园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这些园区拥有完善的公共设施、住宅区和行政服务机构,加大了包括供水、供电、道路运输、排水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等管理。目前,印度先后建成18个信息服务产业园区,并以优惠价格,为国内信息服务企业提供了完善的办公设施与场地,吸引了超过1300个国内外企业在园区注册并投资。通过较大幅度的优惠政策,印度最早建成的班加罗尔园区,更是全球第五大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已有高科技企业5000多家,软件企业1400多家,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对印度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据统计,全球500强中就有160多家企业由印度供应其全球营运点所使用的软件,在全球软件开发评级(CMM)系统评级中,印度占据58家,仅班加罗尔超过了33家。

(三)最大化利用外资发展本国信息服务业

据《2015年印度投资吸引力调查报告》显示,印度2015年吸引FDI投资高达630亿美元,FDI项目数量同比增加8%,达697个。目前,印度吸引FDI主要集中于信息服务业,占FDI总量的30.20%。根据OCO咨询公司最新统计,印度是信息服务业领域吸引跨国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印度信息网公布的2011-2015年统计资料显示,在1913个跨国公司信息服务业项目中,印度占据519个(绝大部分项目来自Microsoft、Oracle、SAP等知名跨国公司),占总数的27%,居世界第一位,高于英国17%,美国10%。另据印度商工部工业政策和促进总局(DIPP)公布资料显示,2014年11月,印实现利用外资15.37亿美元,2014年1-11月,印累计利用外资266.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09.36亿美元,大幅增长27%。从FDI来源地上看,前三大来源地分别为毛里求斯(837.30亿美元、占比36%),新加坡(291.93亿美元、占比12%)和英国(217.61亿美元、占比9%)。FDI投资项目增加及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本国信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四)信息服务产权法律保护制度标准较为严格

在立法领域,印度以知识产权法、电子商务法层面为重点,完善立法工作。由于印度软件用户版权意识逐步增强,软件盗版率不断下降。据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印度盗版软件使用率已不足50%,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90%的盗版率,与西欧发达国家水平接近。印度软件市场的正规化,尤其是注重对软件与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刺激了国内企业投资于信息服务业的积极性。据印度电信管理局官方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印度社交网络使用人数突破了7200万。其中,Facebook用户与Orkut用户分别为2210万、1850万,两者近乎占据印度社交网络多数份额,其中,软件设计涵盖知识产权多领域,如专利、著作权、商标及商业秘密等。此外,为了促进软件信息服务业外包发展,印度政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立法、并且在法律实施方面严格落实。例如,印度最初修订的《著作权法案》中规定,计算机版权违法者同时面临民事、刑事指控,可被处罚金、自由刑。之后进行重新修订,赋予印度版权局处理侵权案件的权力。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发生后,为了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 有效地对网络运营商与个人信息进行了管理,之后对《信息技术法》进行修改,尤其是对信息诈骗、网络信息虚假传播方面,做出罚金或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最高刑罚的具体规定。《信息技术法》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12个拥有此类法律国家。印度通过对软件与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了软件信息技术的创新积极性,提高了国家整体信息服务业的创新能力。

二、中国与印度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中印信息服务企业规模及国际竞争力存在差距

当前印度有软件公司近万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超过1000人的软件公司有上百家,前五位的公司员工人数在5000人以上,这几大公司只做软件开发。在印度规模最大的软件园内,有软件企业近1200家, 跨国公司占8%,中小企业占24%,外资企业占68%,其中43%的软件企业从事应用软件开发,35%从事IT外包服务,22%是软件技术公司。有170家公司获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在全世界获得美国CMM5级认证的50多家软件企业中,印度占了绝大多数。众多优质企业使得印度信息服务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我国信息服务企业规模与印度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软件业务百强企业大数据》显示,在我国百强企业中,30%的企业收入增长率超过20%,吸纳从业人数达84万人,比上年增加5万多人。虽然部分企业增势突出,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企业整体发展呈现出应用强、基础弱的“倒三角”形态,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专利技术的创新开发与国际应用差距逐渐缩减

近些年,在1913个跨国公司外包IT 项目中, 印度从事其中519 个,占总数27%, 高于英国17%,中国16%以及美国10%。印度信息外包服务正在迅速发展,专利技术创新涉及软件服务、会计服务、技术服务和各类远程服务等。同时,据统计,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六个国家80%的软件来自印度,印度出口美国的软件高达60%以上,印度已逐渐成为欧美企业软件的主要进口国。与此相比,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与软硬件的协同发展,使我国信息服务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以阿里云、京东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服务企业大力培育和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目前已快速向产业高端环节延伸拓展。阿里云2015年第三季度营收6.49亿元,增速达到128%,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内增长最快业务。此外,在超算500强榜单中,中国拥有167台,成为上榜超算机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5万台,同比增长31.6%,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10万件,同比增长18.7%,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我国著作权登记164万多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9万多件,同比增长33.63%。随着我国信息服务专利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将逐渐缩短与印度在国际应用中的差距。

(三)信息服务业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水平不同

健全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可充分挖掘需求信息,为信息服务业提供更多全球竞争机会。印度信息服务部发布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招标公告,该网络平台可为整合印度585个信息服务业市场提供良好平台。据IndiaAgroNet网报道,2015年7月,印度内阁已经批准设立一个线上国家信息服务业的网络平台,该平台将为企业提供更多产品销售渠道,并拨款20亿卢比支持该项目的筹备。借助该平台,信息服务业企业将产品销售到国内外,包括安得拉邦、奥里萨邦等十个州及美国、非洲、欧盟等国家。而我国目前信息服务业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建设水平依然较低,阻碍我国参与国际信息服务产业,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当前,我国信息服务业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仍处于分散状态,急需建立信息公共交流平台,连接国内外企业,提升发展空间。据中国智能制造网报道,受运营互联网化影响,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等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仅为19.1%。

(四)信息服务业信息安全保护程度不同

印度为了提升信息服务业的安全系数,制定了多部专门法律法规,最初由印度内阁议会通过《信息技术法》,该法第九章规定了八类“破坏计算机系统”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犯罪人将负担民事赔偿,最高为1000万卢比(约合200万元人民币)。同时,印度银行法、证据法及刑事法典等都进行了相应修改,以此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网络发展需求,至此印度以《信息技术法》为中心,形成了多部门法规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法律监管体系,有力推动了信息服务业安全保障的发展。相对而言,我国网络法律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信息服务业务开展需要网络安全保护法律实践,多为管理办法、条例、规章等,尚未形成规范网络行为的专业法律。与此同时,多数条例、办法、规章缺乏更为具体的取舍性条款,难以适应越来越多的网络问题。例如,在线旅游平台艺龙网于2015年5月遭受大流量DDoS攻击,网站服务一度受到影响;同年7月,腾讯云同样遭遇持续、大流量的DDoS恶意攻击。并且,网络平台数据泄露事件屡屡发生,如网易被爆用户数据库疑似泄露、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系统存在漏洞等,凸显当前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五)信息技术从业人员水平存在差异

印度有着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具体原因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是印度凭借信息技术人才优势,通过为发达国家提供服务提升了整体信息技术水平,也为信息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印度技术人员借助英语语言工具充分理解、学习计算机核心信息技术,进而为信息服务业提供更高专业服务。信息技术产业对印度GDP的贡献已从最初1.2%上升到4.8%,这也是印度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主要优势。相反,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开发教程主要是中文版,但编写程序、开发应用程序依然需要借助英语,同时,先进高新技术资料仍以英语为主,我国技术人员英语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制约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在与对外信息服务贸易交流中,也难以捕获技术洽谈的关键点,使得多数企业合同签订有瑕疵,后续造成大量经济损失。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接受专业英语培训专业谈判人员不足印度的1/3,由此减少了对外信息服务业商务签单量,造成约为1.2万亿美元损失。

三、提升我国信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途径

(一)提升信息服务终端的安全系数

在信息安全评估层面,应加强对信息服务业企业服务器安全监测与监管。借助数据恢复、语意分析技术,恶意代码检测等技术,评估与分析重要信息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发生泄密,并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彻底排查与修复。在信息安全测试方面,依据企业用户对信息服务器安全性需求,不断升级信息安全库数据。在优化测评技术方面,特别是对测试环境的有效性、真实性、负荷与性能测试、构造与仿真方面,强化技术支持。同时,应重点开发多元化的信息服务等级,例如安全测评、第三方资源共享、安全保护咨询、标准验证等服务;升级企业信息库安全系数,为更多企业用户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信息安全咨询服务、应急安全处理及预警体系,为实现公共资源安全的共享共用,不断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我国信息服务业服务质量,应推动其传输媒介的构建,进而提升传输效率。应不断完善通信技术设施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宽带速率的提升,促进多方企业用户如工业园区、中小型企业及其他企业的宽带接入速率,以此实现生产型与消费型服务企业的高速专线服务。 建立物流网、车联网与互联网协同发展渠道,创新机器通信终端(M2M)的构建。引导合理布局信息数据中心,推动多式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于发展,支持高速云服务技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加大内容分发网络的应用型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不断优化信息服务网站平台的设计、增加宽带与扩容服务能力。同时,应充分发挥网络骨干连接点的流量疏导作用,完善网络之间的互动联结机制,深入优化互联网架构,更加完美地实现网间宽带的新增扩容。通过优化信息服务传输介质,提升信息网络传输效率,为提高我国信息服务业提供一个物质基础。

(三)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信息资源整合力度

支持信息服务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方式,不断丰富信息产品类型及提升利用率,向价值链高端提升。龙头企业在业务特色、创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不断与客户信息外包合作,借助并购方式,优化信息服务产品,对接多元化信息发展需求产业,积极向国际化经营靠拢。针对云技术、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并购具有成长性优良、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服务企业,开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借此获得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提升国际信息服务业竞争水平。支持企业在海外进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绿地投资与技术合作,构建全球产业链生态体系。应结合多领域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建设,采用多种方式参与新兴市场,如并购、入股等。

(四)构建完善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

信息交流服务平台的构建,可以为我国信息服务业企业对外贸易提供更多机遇。应充分对国外贸易信息进行收集、提取,引入到构建的信息服务器端中,并进一步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多个数据源集合为共享、统一模式存储的数据仓库。目前,应在技术层面多加投入,如涉及数据互联、调度、转换及监控等方面。在共享信息交流平台中,数据存储涉及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两大类。静态信息数据包括设备与线路信息,动态数据涉及客流信息、物流信息与需求信息等方面。由于这些数据采用格式不同,需要经过数据转换、规范化、重新组织,存储到数据仓库,形成统一格式的数据,以此为信息交流平台需求方与供给方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数据采集与筛选还应从不同业务子系统中提出所需的信息资源,加以转换、规范、净化,转载到数据库中,融合多渠道、差异化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从而提供更为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

(五)加快推进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合作发展

新形势下,推动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国际合作,从传统单一“外包”形式、“以技术换市场”战略,向股权技术投资、“借船”运营等多种形式发展。支持具备信息技术条件优势企业开展产品、技术、资本等走出去活动,重点开发信息服务业企业对信息服务产品的研发、品牌、营销等多领域海外并购。支持企业在海外进行创业投资、绿地投资与信息技术合作,构建国际信息服务产业链生态研发中心。同时还应推动中国与印度信息服务业合作,例如创新信息服务的增值方式(如共享风险投资回报)、交货方式(如全球研发中心)、综合服务方式(如网络管理、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等);构建技术寻求型或效率寻求型投资,在软件开发方面形成战略联盟,延伸信息服务项目和提高产业辐射能力。

作者:赵蓓蓓

服务业中信息通信技术论文 篇3:

完善信息业管理体制的建言

中国政府必须比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中国信息业的发展、中国信息业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信息业管理体制:现状与评估

中国为实施“新型工业化”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战略,需要设立专门的信息业管理机构。

中国已明确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该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但是中国不可能仅靠市场机制生成有优势的信息产业。由于信息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环境等原因,相对于一般的竞争性产业和发达国家,中国政府对中国信息业的发展承担着更大的责任。

由于经济乃至社会、政治原因,政府在信息业主要领域,都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电信、广电等信息传输业,由于存在自然垄断、网络外部性及公益性等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被公认是“规制性产业”,政府的合理规制是这些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硬件和软件业,基于信息业的网络性、系统转换成本高等特点,行业标准至关重要,政府及各种准政府机构在标准的制定和协调实施中作用重大;信息业的网络及某些产品乃至关键部件,即使有巨大的商业前景,但初期仍可能有巨大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可能投资巨大,针对这类“市场失效”,政府支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信息业的网络外部性特点容易形成“赢家通吃”局面,需要国家有包括反垄断政策在内的竞争政策进行相应的约束; 信息业的部分业务或活动与国家安全、文化有关。

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国政府在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发展信息业,经济和政治责任重大,必须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和实施中国信息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按市场化原则的全球化已是必然趋势,但其对各国的影响绝不相同。在开放的情况下能否成功地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的新工业化,按国际机构和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术语,发展中国家政府是否掌握经济接轨过程中的“所有权”,是国际化能够成功,且不带来较大负作用的关键。

信息业是中国的战略性产业,前景远大,在中国新工业化及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过程中将占重要地位。但是中国信息企业的规模、已有的能力、对国际信息业规则及网络(技术、营销、供应链网络等)的影响,还远不能与外国大公司比;中国信息设备制造业比较成功的大企业实际上是在内外有别的政策体制下主要靠国内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力量尚弱,但由于加入WTO,已不可能有日韩企业曾有的那种靠“保护下的竞争”成长的机会了;中国企业的组织能力及对国家政策影响的能力较弱;各国政府对信息业直接和间接投资巨大;信息业技术进步快,外国政府及大公司对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限制多、要价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必须比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中国信息业的发展、中国信息业企业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信息业主管机构需要有综合的政策资源。

中国政府的信息业管理机构需要有综合的政策资源及相应的责任;电信(或通信)规制政策资源、引导支持信息设备及软件制造商发展的产业政策资源、一定的反垄断政策资源及责任。这是因为三方面政策的功能存在内在联系;国际上有类似模式,美国的FCC和韩国的信息通信部在上述三方面都有相应的功能和责任,只是某些方面或在某些时段具体的政策责任轻重及特点有所不同而已(美国FCC的高清数字电视政策表明,在必要时,FCC会出台有自己特点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中国政府在加入WTO后产业政策受限较多的情况下,借助综合性的政策资源支持中国信息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现行机构体系虽有问题,但基本构架适合国情。

中国信息业管理体制历经多次改革,直到1998年,才形成目前这种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及信息办负责信息化发展协调,信息产业部同时负责电信、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和服务业、信息化推进(即“三业一化”),广电总局管广播电视行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进行宏观调控的体制。但信息业重大的基本政策,如电信法,其制定权在全国人大,重大的基本政策(包括《电信条例》、基础电信市场改革、重要资费调整等政策)的制定和批准权在国务院。

现行体制框架是基本合理的,主要理由是:信息业发展存在大量跨部门协调的工作,因此需要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及信息办的协调;信息产业部同时管制造和运营,有利于有关政策的协调,促进制造业和运营业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发展局面;中国政策制定与监管实施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分离的,立法权在全国人大,重大政策决策权在国务院及国家综合部门、信息办及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内部政策和监管职能是分离的,主要的监管执行部门是部内的电信局或有关业务局,其权责也是明确的。

中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政府必须正视现实,继续制定政策鼓励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国近年手机、3G技术的进步成长也表明,只要机制合理,政府的政策协调能有作为、已有作为。如中国政府根据1999年国办5号文件,手机专项动用各种政策性资金上十亿元,拉动60亿元投资,使中国公司仅用3年时间,在有限保护的条件下,靠开放合作和竞争机制,在2002年已有30~40%的市场,300亿元收入、30多亿元利润,初步形成体系。包括通讯产品在内的IT市场中国内厂商刚刚成长,在中高端市场还不是主流,但其崛起已增加了国内运营商和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成为促使外国厂商降价、加快对华技术转移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对一个初步证明能有成效的现行体制,我们没有理由在运作仅5年后就将其分解。事实上国外亦有先例,如同时负责通信、软件、通信设备政策的韩国信息通信部(MIC),在韩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已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情况下,2003年又决定投入数亿美元预算并强化鼓励出口措施,以支持韩国IT企业发展。

信息产业部同时承担IT业产业政策和电信监管责任,并不违背我国参加WTO时的承诺。WTO电信基础协议所明确的独立监管义务只是要求与运营商独立,没有要求政策和监管部门组织上独立。我国1998年的机构改革根据“政资分开”原则已明确信息产业部不承担国有电信公司股东的职责。在产权独立性方面中国行业管理部门比欧盟国家主管部门已更为“中立”。

需进一步明确与解决的问题

完善当前的信息业管理体制

为更好地实施既定战略,现行体制的基本构架应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同时在框架内进行积极改革。

信息产业可以采取适合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如可在信息产业部下设相对独立的运营业监管机构。该机构负责运营业的监管,但是在基本政策及重大决策上受信息产业部的领导。机构功能上类似韩国信息通讯部(MIC)下的韩国通信委员会(KCC),是所谓“半独立的监管机构”。该机构可以采取类似证监会的体制。实行该方案有利于提高通信业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整个信息业协调发展。

创造条件解决网络管理不统一的问题

1998年机构改革明确了信息产业部要承担电视网络发展协调的职责。由于条件不成熟,这个问题在当时并未解决。目前,由于3C融合加快,电视网络运营商已部分进入电信领域,广电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内容”及相关业务(如广告),中央已有内容与网络逐渐分离的政策,经过一段准备,实施该方案的条件已逐步成熟。电视业务中与网络无关的政策及执照发放等业务仍由广电总局执掌,电视网络与电信网络实施统一监管,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信息产业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

在政策制定和监管方面承担重大责任的信息产业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消费者优先、鼓励竞争的理念,要处理好遵守WTO承诺与鼓励中国厂商的关系;特别要加强政策制定和监管工作的透明性,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时要吸收各方面的智慧,接受公众和厂商的监督;进一步做好政策制定和电信监管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通信业规制会计制度、互联互通结算制度、建立和完善与3C有关的技术标准制度等,制定与加入WTO后的环境相适应的信息业发展政策等。

(作者分别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和研究员)

资料:国外信息业和电信监管的模式

各国政府在信息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管理体制有所不同。

美国的特点是:商务部内的国家通讯与信息管理局(NTIA)是政府内负责信息政策的机构,亦是美国总统的通信政策咨询部门和联邦政府频谱资源分配部门;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负责信息业的反垄断问题;总统直属机构协调科技开发政策;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根据通信法对电信业实施独立监管。FCC不是内阁行政部门,而是依法设立的独立机构,主要对议会负责。FCC同时负责通信(含电信、电视广播)的监管和通信设备系统(包括视频传输设备)标准的指导、协调。

日韩模式的特点是:设立直属总理的跨部门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如日本由首相任本部长的信息化本部;通信政策和监管统一,但责任者是内阁行政部门,日本是总务省(过去的邮政省),韩国是信息通信部。该部门同时负责通信监管和相应的通讯设备的软件硬件产品标准的制定及发展支持责任;纯粹的电子产品的发展,部分或多数业务由另一个部门负责,日本是经产省,韩国是商工部。

英国的特点是: 贸工部(DTI)负责信息业的发展政策,包括电信业的政策;2002年底前,贸工部下设独立电信监管部门电信厅(OFTEL),对电信业实施独立监管。2002年12月,OFTEL和无线电、电视监管部门合并成统一的通信管理部门(OFCOM),成为贸工部和文化传媒体育部共管的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OFCOM最高决策机构由首长负责制变为理事会负责制;首相还设有专门的“e-部长”及其相关机构,为首相提供ICT(信息通信技术的英文略称)政策咨询;内政部和公平交易委员会负责竞争政策。

各国体制差异主要源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现实和历史因素。

作者:陈小洪 马 骏

上一篇:空中教室模式设计理念论文下一篇:安全教育下的初中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