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中土地信息化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有关国土资源的空间信息技术呈现出全球化、整合化和可视化的趋势,带动了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现代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测绘技术中土地信息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测绘技术中土地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1:

土地利用与管理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不断增多,对土地资源实施测绘则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当前测绘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对于土地利用与管理有着积极作用。无论是土地详查、城镇地籍调查,还是耕地动态监测都必须要使用到测绘技术。本文重点分析了土地利用与管理中信息化测绘技术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土地;利用与管理;信息化测绘技术;运用

在我国制定的土地宏观调控、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等政策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环节是主要的工作参考,也是全面贯彻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策略。对于土地使用情况加以有效的调整,这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测绘发展时期,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与管理中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既能维护理想的工作质量,缓解劳动强度,还能给土地管理带来方便。

一、信息化测绘的含义与技术构成

信息化主要是结合了各类信息技术,对需要运用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从而更好的创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交流共享。这些对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发挥促进作用,有助于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从本质上看信息化测绘,其主要是以信息化技术作为基础,结合数字化测绘,以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为支撑,实现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信息化测绘不仅是这一个行业的代表,更是我国社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的表现,让早期传统的测绘逐渐变化为数字化测绘,其象征着我国测绘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间阶段。

而实现信息化测绘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则是技术发展因素,在技术条件不断更新的过程中,整个信息化测绘转变为以GPS, GIS, RS(“3S”)为技术核心,其涉及到的范围包括了信息获取、处理、管理、输出等一系列的数字化测绘过程,由此创建了现代化的测绘技术服务模式,从而让测绘信息与技术产品快速实现了一体化、智能化的管理操作方式。

二、信息化测绘运用于土地开发管理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使其在社会各个行业中的运用变得更加广泛。这就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开发管理应当走信息化发展道路,这样才能依靠信息化的力量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技术革新,而土地开发管理也必须依赖于测绘技术。当前,土地开发管理过程运用到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其重点作用在于改善测绘精度,且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GPS静态、快速静态的确定、测量等操作不需要点间通视就可以完成不同的测量工作且精度很高。而是用RTK技术实施控制测量不仅能及时掌握定位结果,还能把握不同的定位精度。通常情况下使用RTK技术开展实时定位能够获得的精度都在厘米级,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依旧使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以外,RTK技术的运用范围还十分广阔,主要包括了: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界址点点位等多个方面。精密单点定位是由美国技术研究专家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结合了PPP技术,其能够保证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对于高精度的测量通常结合PPP技术则能有效改善精度级别。

如在进行土地详查时,在地形图上能找到可以引点的明显地物最好,如果找不到时,对于GPS来说,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公里网交叉点的坐标是已知的,与GPS的坐标系统一致,将坐标输入到GPS中,利用單点导航功能就可以带领到达目的地。

(二)遥感(RS)技术

信息化时代下的遥感技术得到了迅速的进步,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被广泛收集运用,在土地概查、土地调查、动态监测、土地更新等方面的运用尤为普遍。自30m分辨率到0.61m分辨率数据均能够在各项土地资源管理调查中发挥有效作用:1、能结合遥感实施土地利用类型识别,人机交互式辨别科学性达90%~100%,自动分类达85%左右。2、使用遥感会对人机交互式边界的提取带来影响,其面积的平均相对误差在0.01~0.1;自动提取相对误差达0.1~0.3。3、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资源的类型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化,然后以土地资源遥感影像地形图为基础,采用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技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析评价因子,然后再结合本地区生态环境的特点,对该地区的土地分布,土地定级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早期,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运用在建立与土地管理、土地规划有关的土地信息系统(LIS)。因而,GIS则成为了土地管理、创建土地信息系统的有效方式。在 GIS平台上建立的土地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项不同的操作,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作用是进行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向地籍管理给予参照资料,这样就能够对土地法律咨询带来方便。GIS运用于城乡土地管理范围时,其能够加快地籍管理系统、时域地籍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建立。在土地评价过程中也能够综合实施土地资源清查、土地生产潜力研究、土地价值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在地理信息系统帮助下,能够对土地政策运用于土地管理中的情况进行模拟,为制作完善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以搞好总体的土地资源规划工作。地理信息网络服务是指使用数据和相关功能以完成基本地学处理任务的Internet运用程序,这些任务包括地址匹配、邻近搜索、路由选择制图等。地理信息网络服务使得构建理想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可能,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数据,并且可以提供各种GIS功能服务。需要GIS数据或功能服务的单位或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访问Internet上各种GISWeb服务站点,由于服务器之间也可以交互,所以,客户端甚至不用知道网上的服务者是谁,这样,Internet成了真正的交流中心,数据和功能服务都可以在上面共享和交互,利用这种原理进行的土地信息的共享,整个地区乃至全国都可以使用所建立服务器上的土地信息。

(四)“3S”技术

“3S”技术的有效运用对于土地开发管理而言是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3S”技术上开展的土地资源调查运用的主要方法则是结合遥感资料直接或间接实施野外调绘,并将测绘后的数据结果通过数字化软件处理之后导入GIS中,也可以直接在GIS软件平台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入库。而一般技术人员常用的方式则是直接携带计算机到调绘现场,把计算机当成操作平台,以遥感影像数据当成依据,GPS作为数据源,利用GIS平台绘出图斑,并对各地的状况进行标注,直接完成资源调查。对西北地区土地资源实施动态调查时,其在创建国家级基本资源遥感动态信息项目时,主要讲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分类系统当成前提,并利用对遥感数据的人机交互解译—矢量图编辑—地理信息系统这一全数字形式,科学创建1∶10万的西北地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3S”技术运用于土地资源管理之后将得到不断地更新调整,并结合“3S”技术实施土地利用数据库调整,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等资源,促进了“数字国土”工程的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多项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运用,不仅保证了土地测量的准确性,还能为测量人员减轻工作任务量,保证了土地管理的顺利开展,这也是促进国家土地资源管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今后的土地管理中,信息化测绘技术将会得到更大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吴海平,刘顺喜,张荣慧.ALOS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运用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5),87-91.

[2]吴功和,刘真.基于GIS Web Service的WebGIS运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6(1):71-74.

[3]张燕平.信息化测绘发展过程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J].地理信息世界, 2007, 4(2): 31-33.

[4]崔洪霞,赵磊.东营市土地资源遥感综合评价[J].遥感运用, 2008, 1(2): 82-86.

[5]颉耀文,徐建华.基于3S技术的土地详查方法创新[J].国土资源遥感,2002(2):59-61.

作者:金芳芳 张菲 黄明宏

测绘技术中土地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2:

加强土地信息化管理策略

摘 要:随着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有关国土资源的空间信息技术呈现出全球化、整合化和可视化的趋势,带动了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现代化。卫星遥感技术、GIS与通用数据库技术的结合、以及现代网络技术等的支持,提高快了我国土地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但由于长期缺乏高层次的有关土地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研究,导致土地管理信息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更新速度慢以及信息发展不平衡等,严重阻碍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土地信息化管理的策略进行研究,找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土地管理;信息化;策略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有关国土资源的空间信息技术的普及,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始提高,也加快了国土资源各项工作的现代化进程。在多种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土地管理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对于有效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有关土地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研究,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阻碍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不利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有必要对土地管理信息化策略进行研究,从战略高度研讨土地管理处信息化发展策略。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信息技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就是这种基础技术。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通过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验、显示以及综合性地分析和应用,对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各类与空间相关的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一种技术,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从而使得土地管理信息化更加高效,方便相关部门及人员对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搜集、储存、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广泛运用于地质、环境、水利、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灾害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等诸多领域,对土地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

(二)土地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土地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弥补在传统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务繁杂、不易进行归纳总结等缺陷,还能更方便在众多土地管理资料中找到合适的文件,缩短工作时间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通过与其他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土地信息化管理更方便了土地资源调查,并提高了调查的实时性,有利于有关部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为土地的规划、整治、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三)土地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范围

土地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土地的开发,土地信息化管理可以保证土地开发管理的精确和精细,确定测图的比例,方便高程趋势变化点、坎顶的测量;其次是土地的利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土地调查等技术策略与检测仪、电子计算机等先进仪器设备,可以对动态的土地利用情况开展全方位系统性的研究;最后是土地的执法。土地信息化管理可以对违规用地进行精准调查,巡查人员只需通过使用便携式手持GPS数据采集终端,就可得到亚米级精度定位结果,此外,动态巡查工作人员利用手持PDA即可方便地查看地块位置、土地利用现状、规划等相关信息,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发现嫌疑违法用地,并实施调查。市局、区(市)县局和镇(乡)国土所的三级联网,也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土地执法监察数据采集、传输、查询、分析、应用。

(四)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原则

首先,构建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结合土地管理本身的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系统最具实用价值和意义;其次,系统的设计构建涉及到诸多环节,管理者不能忽略每个小细节,以免影响整个系统的完善和合理;最后,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从整个相关行业出发,学习、归纳和总结相关设计的成功案例,分析处理每一步的开发和创新成果。

二、土地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更新速度慢

传统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大量依靠人力工作,并且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在那段时间中,国土资源的信息又在发生新的变化,原先采集的信息将失去参考和使用价值,需要不断进行采集和分析。而土地资源信息的采集和分析主要依靠采集员手动工作,而且采集和分析设备也比较落后,极易出现统计误差,造成信息失真。这使得传统的土地管理信息陷入了“信息更新即落后”的怪圈,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更新速度慢的缺点导致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严重下降,进而使得土地管理信息一直处于失去时效性的状态。

(二)政府传统机制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建设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只依靠技术是不行的,还需要结合政府管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才能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成功。而目前的政府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中,市场模式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原先的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并且逐渐丧失了作用,使得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发展和进步,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与解决,土地管理信息化也就得不到实践落实。

(三)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土地管理业务一直处于城乡土地分割管理的“二元结构”,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的基础数据库分别为“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城镇地籍由于经济发达,发展速度快,采用高精度大比例尺的地籍数据,其更新较快。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一般采用的是小比例尺、粗分类白勺地籍数据,更新周期也较慢。城乡的管理模式不统一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比如在接边处很难衔接,造成土地利用類型、土地权属和土地面积统计不准确不真实等。

三、加强土地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我国疆域辽阔,区域之间国土资源状况差异较大,这给土地管理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增加了难度。因此,构建有效统一的管理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我国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优势,结合正规的管理制度及创新的管理方法,为土地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广阔的国土疆域、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状况决定着只有实行集中领导、统筹规划,坚决避免各行其是的做法,才有可能够促进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快制定既符合现实国土资源管理状况,同时又能反映地区特点的规范性操作制度体系及规划,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统筹安排,以全局的观点进行通盘考虑,明确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任务目标,加快完善数据库项目的建设,最大程度确保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与管理工作目标之间的协同。

(二)加强信息化网络安全的管理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开始在各方面得到应用,信息网络技术也成了促进国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使用也开始出现安全隐患,进而威胁到国家、社会、经济和个人的安全,信息安全逐渐被人们关注并重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才能促进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提高,因此,网络信息安全应上升为土地信息管理的规划的高度中来。

(三)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

加强软硬件建设,应以“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为指导思想,坚持技术合理、方便实用、便于理解、易于操作的原则,在有关专家的协助分析、比对和咨询的基础上,确定软、硬件基本配置要求。例如,添置办公用电脑、RTK、全站仪等测绘仪器以及扫描仪、大型彩色绘图仪等成图设备,引进地理信息系统等最新地籍管理工作软件,提高土地信息化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规范化程度。鉴于信息化建设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因此,应有效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强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重视绩效评估,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

土地管理信息化进程要求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同时,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正在飞速发展,要使我国土地管理人员的素质更好地适应土地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加强有效的培训必不可少,针对土地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讲座具有着重要意义。

总 结

土地管理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这需要相关的人员坚持不懈,不能满足已有的成就,应积极面对上地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诸多不足。高度重视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土地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快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从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化网络安全的管理、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以及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四个方面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琼. 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

[2] 蔡丽. 关于土地管理信息化问题的探讨[J]. 科技与企业,2014,07:56. [3] 苗剑萍. 土地管理信息化方案与策略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8:146.

[4] 王宇飛. 加强土地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4,22:276.

[5] 解立辉. 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策略[J]. 现代农村科技,2015,11:78.

作者简介:苏宏飞,男,1993.12.18,汉,籍贯:天津,学历: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作者:苏宏飞

测绘技术中土地信息化管理论文 篇3:

城市测绘信息化初步分析与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测绘信息化日益普及,特别是城市测绘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有必要就城市测绘信息化的必要性和信息化测绘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完善面向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信息化城市;应用分析

一、城市信息化测绘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地图测绘为代表的传统测绘形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近年来,GPS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测绘实践工作中,但因其在观测方法、测绘时间和误差控制等方面给测绘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在GRS测绘控制测量基础上应用现代测绘技术显得尤为必要。人口日益集中、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是目前实现城市科学发展的瓶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城市政治、文化、经济、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等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信息化测绘是破解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的有效途径。根据云南实际情况,因其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文化多样、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在城市化进程中更有着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测绘信息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就愈发重要。信息化测绘概念是根据我国现代化测绘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提出来,代表着今后相当时期测绘领域的发展方向。城市测绘信息化是城市化和城市信息化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城市地理信息资源战略性短缺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测绘发展的症结所在,城市测绘亟需发展以地理信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化测绘,以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从而创造基于现代城市服务体系之上的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1.测绘信息化与测绘数字化分析。测绘信息化与测绘数字化分析需以发展角度予以审视,明确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为加深对信息化测绘的认识我们需要分析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二者的关系。李德仁院士在分析了信息化测绘需要增加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时,提出信息化测绘的本质是服务的观点;张祖勋院士以数字摄影测量为基础,深入论述了信息化测绘的内涵、发展基础、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核心和生产组织关系的变化及发展动力等;两者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数字化测绘主要体现在测绘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数字化和测绘保障的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加速实现测绘现代化的进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现代化,产品形式数字化、多样化,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集成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社会化等。从中不难看出,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具有数字化测绘的全部特征,都以标准化为前提,但在数据获取和测绘产品的形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尽管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产品的主体形式都是“数字形式”,前者的现实性要求远远低于后者。信息化测绘更强调信息的实时性、现势性和现实性,这也是其较之于数字化测绘的优势之所在。

2.城市测绘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发展。现代测绘技术设计方法的要求是动态设计、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随着城市信息化迅猛发展,数字化测绘保障体系与信息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这种问题在城市发展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原有的数字化测绘体系亟待历史性的产业升级以满足信息城市发展的要求,作为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测绘,以其实时性、现实性等特点在城市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代表着现代测绘发展的方向。信息化测绘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城市信息化大力发展也为测绘信息化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例如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蓬勃发展,拉萨市不断加大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力度,投资3700多万元的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包含投资800多万元的人口管理、公安行政管理、网上办公、旅游业、出租房等多个子系统和投资2900多万元的交通智能化监控系统,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城市测绘信息化应用的实例分析。有关信息化测绘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进行论述,美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建立精确测绘保障模式。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观点,但信息化测绘具有数字化测绘所不具有的特征,通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对于2009番中测区信息化测绘应用实例予以分析,以便研究信息化测绘的优势和特点。

在信息化测绘中,2009番中测区运用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作为信息化测绘的基础,关注数字化测绘点、线、面,关心属性精度、时间精度等内容。信息化测绘在测区中应用充分发挥了其所具有的优势,很好地实现了服务于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目标,从中可以得出信息化测绘发展的启示。

三、健全和完善面向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

我们正处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测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前瞻性基础性工作正面临着深刻变化:一方面测绘生产现状与社会需要的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规划管理对测绘成果及其服务方式有了新的要求。构建基于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有助于动态掌握城市建设的变化情况,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为规划编制提供丰富的城市建设现状数据西信息,这些信息是规划编制、特别是划定规划的重要资料。在全面分析城市规划管理对空间信息的需求后,将数字城市的理论和技术与规划管理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力求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系统工程。在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过程中必须体现服务的本质内涵,紧紧围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测绘信息服务,充分利用信息采集优势和动态跟踪优势,建设基于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

信息化测绘是应时代和人们需求而生,正是因为传统的测绘模式和现实测绘实践工作发生矛盾,逐渐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测绘具有现实的意义,广泛应用的GPS测绘技术因其自身的原因催生着数字化测绘和信息化测绘的出现,作为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测绘因其强调信息的实时性和现实性等特征在城市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从中可以看出,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城市中应用是信息化测绘的本质内涵的根本体现,建立健全和完善面向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是其题中之义。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测绘应实现由按产品规范测绘向按需测绘的转变,这也是信息化测绘的优势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宁津生,杨凯,从数字化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测绘学科新进展[J],测绘科学,2007:132(12)

[2]李德仁,邵振峰,信息化测绘的本质是服务[J],测绘通报,2008(5)

[3]肖建华,王祥,谈城市测绘信息化建设[J],中国测绘报,2007(10]

[4]杨友生,李海军,城市信息化测绘的实验[J],地理空间信息,2009(6)

作者:杨晓玲

上一篇: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对策分析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