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教室模式设计理念论文

2022-04-25

摘要:曾隶属准工业建筑范畴的航空训练建筑目前已经走出了工业建筑留给人们的单一色调、功能为本的印象,发展成为顺应现代建筑设计走向的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兼顾使用功能与形象,赋予建筑以企业文化的内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空中教室模式设计理念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空中教室模式设计理念论文 篇1:

“空中课堂”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本文分析科学·物理课程中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构建由选定学习课题、设计课题方案、建立课题资源、课题自主学习、课题探究讨论、课题总结评价、课题反馈检查、空中课堂等环节组成的以课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并以科学·物理课程“摩擦力”教学内容为课题实例论述其具体应用,提出实施“空中课堂”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 空中课堂 教学模式 科学·物理

随着教师的工作平台从实体的教室、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拓展到虚拟的空中教室、空中实验室和空中实训基地,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局限在实体课堂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品格,而是延伸到空中课堂,引导学习者转变学习方式,开展自主性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如何利用“空中课堂”平台进行教学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科学·物理课程为例,探讨“空中课堂”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期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一、科学·物理课程中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优势

《老子》中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教育的角度理解,此名言意喻“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古训告诉我们,在教会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在科学·物理课程“空中课堂”实施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的自主性、过程性、实践性、合作性和开放性为基础的。在科学·物理课程“空中课堂”中实施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训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主动求知精神;二是加强科学·物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三是通过自主性学习教学实践及研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完善和丰富课程资源;四是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此外,科学·物理课程既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程。学生在科学·物理课程“空中课堂”中开展自主性学习,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索,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科学·物理课程“空中课堂”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科学·物理课程“空中课堂”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分析

科学·物理课程“空中课堂”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生为本”。笔者按照这一理念,建构了以课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选定学习课题、设计课题方案、建立课题资源、课题自主学习、课题探究讨论、课题总结评价、课题反馈检查等7个教学环节,如图1所示。

(二)科学·物理课程“空中课堂”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实例

以科学·物理课程教材“力学”篇第二章第四节“摩擦力”为教学应用实例,在“空中课堂”进行以课题为导向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其学习过程可分为7个环节,各环节的教学平台均为超星平台“学习通”和课程网页。

1.选定学习课题。这一环节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对应课本章节分析教材内容,发放学习通知,引导学生访问课题。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是翻阅课本章节,阅读教材内容,接收学习通知,登录网站浏览学习资料。如针对课题“摩擦力”,教师要分析教材、研究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发放“摩擦力”课题学习通知。学生则阅读教材中“摩擦力”相关学习内容,了解“摩擦力”知识,接收并通读“摩擦力”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习者访问课程网站,熟悉网页。

2.设计课题方案。在设计的课题方案中,教师活动有4项:布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目标、列出学习内容、制订学习活动方案。学生活动也有4项: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阅读学习内容和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师布置课题学习任务:“摩擦力”;提出学习目标:理解摩擦力概念,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等;列出学习内容:静摩擦力(概念、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等)、滑动摩擦力(概念、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摩擦力计算等。学生则了解任务、明确目标、阅读内容、参与活动。

3.建立课题资源。教师建立课题资源包括编制课题目录、制作课题微课、上传课题资料、展示课题资源。学生主要是浏览课题目录,观看课题微课,学习课题资料。如教师编制一级目录“摩擦力”和二级目录“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供学习者浏览;制作并上传《摩擦力的存在》《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有无方向判断》《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摩擦力习题讲解》《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验》等微课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学习和分享。

4.课题自主学习。本环节教师提供电子教材、搭建微课平台、上传语音图文视频和作业,学生则自主阅读教材、自主观看微课、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如教师上传电子教材,在超星平台“学习通”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包,提出“摩擦力”课题思考题目:在一定程度内静摩擦力随外力增大而如何变化?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什么的方向相反?有人说,既然摩擦力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那么摩擦力一定是阻力,这种说法正确吗?请举例说明。

5.课题探究讨论。这一环节教师主要设立讨论平台,创设问题情景,导入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则参与平台讨论,体验问题情景,探究学习问题。如学生在超星平台“学习通”或QQ群讨论“摩擦力”并回答問题:在一定程度内静摩擦力随外力增大而增大,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摩擦力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但摩擦力并不一定是阻力,比如皮带传动,物体沿着皮带传向高处,此时摩擦力就不是阻力而是动力。

6.课题总结评价。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梳理学习课题,总结要点,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要点,归纳提炼观点,正确看待学习成绩。如课题“摩擦力”提的学习要点总结为: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区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能够判断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方向(重点);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重点);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7.课题反馈检查。这一环节,教师要反馈讨论结果,检查作业练习完成任务情况是否达到目标。学生则学习总结知识要点,学会归纳提炼观点。教师反馈课题“摩擦力”讨论问题的参考答案供学习者分享,把批改完毕的电子档作业发回给学生阅读,以便补漏和复习。教师反馈学习者是否完成教学内容学习、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习者可以对照课题方案设计要求自检学习情况。

三、实施“空中课堂”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自主性学习课题应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学习内容涵盖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题内容联系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科技等知识,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第二,要注意筛选课程教学资源包搭建的网络平台,选择公信力强、便于学生使用的手机终端和电脑终端,如超星平台、中国大学慕课和职教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第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优质的工具软件编辑教案、演示文稿,最好请专业人员帮助录制、编辑并制作微课教学视频;第四,“空中课堂”实施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但不能过度依赖网络,应提倡先向书本学习后,再到网络平台学习,然后再回到课本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水田.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管理观察,2019(6).

[2]马方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浅谈小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3).

[3]邢卫国.叶圣陶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江西教育,2019(3).

【基金项目】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协同教学及评价研究”(JXA201603);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职业院校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探索”(JGA201604)

【作者简介】何新凤(1961— ),女,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广西高等职业院校高级“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教学评价。

作者:何新凤

空中教室模式设计理念论文 篇2:

凤凰涅槃

摘 要:曾隶属准工业建筑范畴的航空训练建筑目前已经走出了工业建筑留给人们的单一色调、功能为本的印象,发展成为顺应现代建筑设计走向的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兼顾使用功能与形象,赋予建筑以企业文化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国航飞行训练中心的整体规划及其单体设计构思的分析,从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出发,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在国航飞行训练中心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代建筑设计国航航空训练建筑

1 现代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西方建筑理论的不断涌入,我国开始了形形色色的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创新实践活动。在要求设计规划应满足生活、工作等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人们开始重视建筑规划在精神层面及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使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了与人们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许多方面相关的综合性设计。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一改过去贫乏、单调的功能主义理念,转而要求建筑整体应与现代科技、人文精神及社会文化同步发展,从人的精神需求和历史、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丰富和深化建筑设计内涵。

总的说来,现代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正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多元化与一体化: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都具有多元及一体的双重特性,这种特性也反映在建筑规划领域,各种文化与设计理念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又在更高的水平上进化出新的建筑形式,并保持着自身的特色和魅力。(2)功能性与人性化:社会分工的细化对城市空间各个建筑单位提出了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者也开始将舒适、安全、稳定、友好等良性感情因素纳入设计参考范围,也越来越多地反映出到业主的精神文化品味层次或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及宣传作用。(3)生态化与长效性。随着人们回归自然、保护自然意识的增长,自然色彩、天然材料以及依照自然演化规律设计空间环境等概念开始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中。我们能否通过技术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了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是否具有长效性的关键,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到其设计行为对城市整体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国航飞行训练中心规划中现代设计概念与手法的运用

2.1 训练中心的整体规划及飞行训练大楼的设计构思

2.1.1 规划背景

国航飞行训练中心建设工程是国航为保障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宣传企业文化而投资开发的航空配套建设项目,其一期工程包括4个子项工程,分别为:飞行训练大楼、乘务训练大楼、专业教学楼、附属设施楼。面积共计4897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5431m2,地下建筑面积3539m2。项目功能目标是为国航飞行模拟训练基地提供飞行训练、乘务训练相关设施,配套及综合教学等功能的训练用房、教室以及为一期用房提供水、电、空调能源等的动力中心。

2.1.2 设计构思

飞行训练中心的设计构思首先着眼于国航鲜明的企业形象及特色文化,力图以完整清晰的规划结构创造出一个主次分明,环境优美,充满活力,整体和谐的国航飞行训练基地形象。飞行训练大楼主入口布置在用地的西侧和东南角一侧,服务或次入口设在其余方向;专业教学楼、乘务训练大楼、附属设施楼主入口均布置在西侧,面向园区内部。次入口均设置于东侧,能满足园区内外人流出入和疏散的需要。沿建筑东侧、南侧设7m宽车行道,并分别与东侧和南侧市政道路相接。沿建筑北侧结合景观铺设隐行消防车道与临近机动车道成环,满足消防、交通的要求。

建筑单体的设计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内部流线快捷流畅。以飞行训练大楼为例,总建筑面积21288m2,其中地上19276m2,地下2012m2,是一座地上3~4层,地下1层的框架结构多层办公建筑,高度为24m。地下室部分使用功能为变配电室,UPS及稳压电源机房,空调机房,循环水机房,空压机房等设备用房,能满足全动模拟机的工艺设备要求;地上部分分为两个区域,以中庭为界,中部为2层高的中庭空间;中庭西侧为全动模拟机区域,共设置了20台全动模拟机;中庭东侧为办公,资料技术用房区。外来培训等人员由建筑东面入口进入大楼,通过接待处,由楼电梯到达相应位置;其他教员和学员等内部人员可通过园区内入口及连廊进入,内外管理使用方便。各功能部分分区明确、可分可合。

2.2 现代设计概念与手法的运用

2.2.1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渗透

国航飞行训练中心建设项目的设计中,处处体现出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飞行训练大楼采用了内部多方位的交流沟通公共空间,外部环境优美,具有多层次的景观休闲活动空间,并以高效便捷的沟通为主旨的“空中连廊”系统为教学、培训、生活、交流、提供了全新工作生活模式。在各出入口道路,大楼内交通均按无障碍要求设计,酒店、办公、会议、文体、图书楼等公共区域均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充分满足了所有使用者的需求。

2.2.2 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模式

项目设计采用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模式,以高效的金属复合外墙屋面系统,通过结合不同的功能要求采用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开窗方式,大空间利用屋顶天窗系统,办公、教学区域采用板式建筑,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及环保节能的效果。并通过核心景观区,带形绿地景观,城市绿带等共同形成了层次丰富,安静舒适的景观空间体系,提高了训练中心的环境质量。

1)改善区域性小气候

从整体规划手法上来说,园区周边采用连续的建筑布置,且西北侧为较高的公寓部分,能减缓冬季凛冽的西北风对整个园区的影响,东南侧为较矮的飞行训练大楼,又能在夏季使温暖的东南风轻而易举的到达园区内部。园区内部每组建筑又是一个C字形或E字形的半开敞的围合空间,自我形成并调整着局部微循环小气候。

2)建筑的采光及遮阳系统

对太阳光的利用一直是建筑节能设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本项目的建筑布局及功能布局始终遵循着形式、功能与节能相协调的设计原则。以飞行训练大楼为例,其内部主要功能可分为两种:办公和训练,因此,将对采光要求较高的办公区放在了东侧和南侧,将对采光要求较低的训练区放在了西侧。这样,具有大面积实体墙面的训练区能挡住下午强烈的西向阳光的照射,避免了建筑内部因西晒而引起的温度过高的情况,从而减少了建筑空调的能耗。

仍以飞行楼为例,中庭屋顶采用连续的大玻璃天窗采光,这给予了办公空间特别好的日光照明,同时减少了许多人工照明的需要。为减少玻璃采光中庭夏季过热的问题,玻璃天窗均设计了电动可开启的部分,根据室内温度自动开启天窗,通过烟囱效应的热压作用,排出室内过热空气,既达到通风换气的作用,又减少了建筑的热负荷。同时,为了控制太阳光进入中庭的辐射量,天窗的玻璃采用的是彩釉印刷玻璃,能将遮阳系数提高至0.4,在控制热辐射的同时又给了中庭一种光与影的韵律感。

3)适应季节变化的可能性

季节的变化在采光上主要是太阳高度角的不同,经过对冬季及夏季太阳入射角度的分析,将建筑外窗台的深度确定为400mm,因夏季北京地区最大的太阳高度角大概在73.5度左右,所以夏季直射阳光不能进入室内;而冬季和春秋季北京地区太阳高度角在20度~50度左右,所以温和的阳光能直接进入室内,从而达到调节不同季节室内温度的作用,进而减少室内因控制热负荷所产生的能耗。

2.2.3 功能与形象兼顾 体现文化内涵

“营造形神兼备的人工之大地景观”是设计之初反复出现的一个设计理念。基于此,设计组给出了本项目在形象方面的一个最初的设计定位,即“地域性、标志性、雕塑性、传统继承性”。(如图1)

本项目所在位置为北京近郊的旷野平原,极目四望,但见白云绿树,沃野之上星星点点尽是农舍牛羊。在这样的选址条件下想创造出具有地域性、标志性的建筑实在是似简实难,但在建筑师的眼中,这一望无际的大地就是我们创作的画布,就是这个建筑的生命起源,我们仿佛听到了大地之下生命萌动的隆隆之声,仿佛看到了这座大地景观破土而出,浸润在这生命萌发的大地之上。如何在满足工艺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将单调而冰冷的航空工业建筑设计为充满人情味的地标式景观呢?这组建筑为三至四层的多层建筑,外形设计为圆筒形的变体,外覆银灰色铝板,饱满而有张力,通过圆筒的高低起伏给建筑群带来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灵动性。远观如一条银龙在大地上奔腾起伏。沿周边布置的飞行、乘务等主要训练建筑,其外形均令人联想起展翅翱翔的飞机机体,首层的深色玻璃幕墙对整体体型起到了弱化作用,令二至四层的建筑主体具有漂浮在地面上的观感。而外围建筑通过空中连廊与内部建筑相连,在总平面中恰好构成了凤凰的羽翼,暗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凤凰标志,昂首晾翅,一动一静,一张一弛,动静结合,张弛有道。

飞行训练大楼及与之相接的后续建筑单体,其建筑平面均为内走廊的变体,东西拉开一跨10.6m,并在其上部覆盖玻璃天窗,既将办公区和训练区自然的分隔开来,又解决了大空间建筑内部的采光问题,把各个剖面都暴露在自然中,让每个体量都有最多表面与自然接触,融入场地,不追求“相同体积下的最小面积”,而追求最大表面积的可能性。

设计中,多次利用模型制作来研究建筑空间的等级性及可触及性,这也是建筑单体设计中的一个统领性问题,也是我们设计的主要着力点。三层高的中庭组织着建筑的整个内部系统,内部空间(包括入口门厅,模拟机大厅等)均围绕着这个虚空的核心展开,与之相隔,但视线相融。厅内架空连廊既起到了联系左右空间的作用,又将光影洒在地上、墙上,并随时间而移动,使得中庭变得更加实体化,更具时间感。

铝板的运用也是本次设计中的一个着力点,银白色的铝板本身就具有一种现代感和张力,并且我们将外立面的铝板通过中庭延伸入室内,通过真实的透明性与现象的透明性相结合,增加了室内空间与自然的融合、渗透。而铝板包出来的外立面条形舷窗,暗喻了建筑的使用性质,也更增加了建筑的现代感和速度感。(如图2)

鉴于现代建筑设计要求体现多元性的建筑内涵与企业文化特色,国航飞行训练中心建设项目针对不同建筑的功能要求,采用不同的平面布局形式,大跨度,大空间的飞行楼,乘务楼,机务楼采用大跨低层的做法,沿外围布置,飞行楼以标准模数单元的形式组合。在造型立意上,则采用统一协调的手法,以连续鲜明的外部形象体现出企业特色,从空中俯瞰,整个建筑群,犹如凤凰展翼,表达了对国航发展壮大腾飞的吉祥祝福,其独特的魅力和震撼力,对外形成了巨大的企业宣传效益。

3 结语

国航飞行训练中心建筑项目顺应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将功能化、生态化、人性化等多种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入了其规划构思中,使其成为世界500强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技术保障、后勤基地以及最醒目的标志。设计者应汲取这一宝贵经验,不断更新设计观念,提升设计水准,促进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多元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花建兴.试述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存在的内在关系[J].民营科技,2009(2).

[2] 毕学锋.现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

[3] 孙书明,李伟清,马容.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山西建筑, 2010(14).

[4] 吴自钦.浅析大体积混凝土防裂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11:20.

[5] 林亦赏.浅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06:37.

作者:胡平淳

空中教室模式设计理念论文 篇3:

空中音乐坊:小学音乐在线活动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本文作者借助信息技术对小学音乐活动进行了创新设计,搭建了“空中音乐坊”的活动平台,构建了“云学习、云展示、云互动、云评价”四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空中音乐坊;信息技术;小学音乐

● 现状及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资源与线上资源也在不断丰富。信息技术带来的现代媒体传播形式的改变,深刻地影响了音乐学科的学习方式,学生也从课堂学习进入到空中学习。但在信息技术与音乐活动的融合中,还是暴露出以下问题:①部分教师不能熟练使用新技术,与时代脱轨。②音乐教育成果展示渠道窄,方式单一。③学生音乐素养急需提升,课时稀少。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的挑战,笔者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開辟新的音乐学习、展示、互动、评价等模式,创新音乐学习、活动形式,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深化校园美育工作。

● “空中音乐坊”设计

笔者整合了QQ群、钉钉群,以及360音基、哔哩哔哩等常见软件,借助开源分享平台Gitee构建了“空中音乐坊”平台,进行小学音乐活动的创新教学。

1.设计理念

①方式超时空。网络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提高学习效率。②内容可视化。信息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融为一体,将学习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③过程动态化。把“空中音乐坊”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把握音乐活动的过程、意义、方向;通过手段改进,动态调节,动态管理,实现活动优化。④功能多元化。注重使用多种“空中”音乐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升,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品质,减弱传统音乐学习作用单一、功能导向单一的影响。

2.平台架构

“空中音乐坊”是一个“互联网+音乐”的平台,它以开源共享平台Gitee的项目仓库为入口,提供在线课程,并展示学习成果。

活动分为“云学习、云展示、云互动、云评价”四个步骤(如下页图),能够打破固定场地和传统学习模式的限制,为学生学习音乐、展示音乐、评价音乐等开辟了新的通道。

3.具体实践

“空中音乐坊”采用“云学习、云展示、云互动、云评价”四个步骤开展教学及活动,力求将课上、课下全面整合,助力先进教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教学方法的升级,为新型音乐学习模式提供广阔空间。

(1)云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更是让学生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直观动感的信息手段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空中音乐坊”平台上的课程是动态生成的,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及时推荐学生利用云学习加以巩固拓展。

案例1:“360艺术测评”是集声、像于一体的一款教学软件,通过音乐游戏传递音乐知识,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既学到知识,及时评估了自己掌握的情况,又增加了学习音乐的趣味性,提升了音乐素养。

案例2:教师在“空中音乐坊”(Gitee)中向学生分享经过甄选的优秀作品、音乐家介绍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共享资源,随时欣赏优秀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将好的资源分享给大家,增加交流。教师消化知识重难点,以学生更易理解的视频、图片等形式做成不同“微课”发布在“Gitee”里,供学生自主预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微课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云学习”,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课上课下相孤立的局面。利用技术赋能,不仅能实现高质量教学、高效率学习、多样化训练,还能促进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达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兴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等目的。

(2)云展示:搭建虚拟舞台,激发内在动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更多学生走上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各类音乐活动中找到“化茧成蝶”的成就感。还能打破教室、舞台的传统空间概念,更好地促进了网络背景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艺术“云展示”。

案例3:学生录制歌曲并通过学校广播播放,满足学校内有声乐特长的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创造自己的“魅力瞬间”。学生的性格差异决定了音乐课堂不适宜开展全员性展示活动,让个性内敛的学生在课堂外以录音、拍视频的形式进行参与,保证学生拥有训练的机会。

案例4:在校级大型活动节目展示如学校的“班班有歌声”歌唱比赛、“六一”文艺汇演等活动中,通过钉钉直播,让不在现场的师生也能同步观看;在新冠疫情爆发上网课期间,学校师生、家长各自在家录制节目,教师进行编辑、主持,通过B站直播了两场“云音乐会”。这些直播链接全部添加在“Gitee”里,让全体师生、家长和社会群众都可以同步欣赏。

在融合信息技术后,音乐活动链接或者二维码可承载作品的相关信息,作品呈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共享。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展现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参与、积极展示,获得成功感和幸福感。

(3)云互动:传递实时信息,促进情感沟通

通过网络平台互动,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没有了现实中的空间、时间限制,同时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紧张和压力,增进了情感沟通。

案例5:教师通过布置音乐作业、评比等方式,让学生将作业发到班级QQ群、微信群等平台,并下载其他同学的视频作业欣赏,提出建议。以云互动的方式,解决传统课堂中互动不充分的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提高,激发参与学习互动的热情。

案例6:教师将课堂生成的“节目”实时录像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同学之间相互模仿、沟通;将优秀的节目通过展示平台供全校师生学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将线下录制的演唱、演奏、舞蹈等上传至平台,供班级同学下载观看并学习。

通过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云上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推进音乐学习进程与师生交流。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适当借用现代信息路径,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4)云评价:通过线上评价,提升审美水平

云評价改变了线下评价的固定模式,让学生更容易实时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进步,发掘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学习自信,提高审美能力。

案例7:教师录制班级学生表演片段让小组进行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将“云音乐会”“云春晚”发布到B站上,学生、教师通过弹幕进行评价,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感,家长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在各种云活动中通过发表建议、点赞、投票等方式全程参与,这也促进了家校合作。

通过线上多元评价,教师能对学生形成更及时、立体、全面的评价。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 结语

近年来,笔者不断探索小学音乐活动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途径,并借助“空中音乐坊”进行实践,由此产生了以下几点感悟。

①创设音乐教育新平台,丰富音乐教学内涵。借助“空中音乐坊”,实现跨界,有效拓宽了学生学习音乐并展示成果的空间,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的素材库,延展了音乐教学的广度,为线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②创新音乐学习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借助“空中音乐坊”,让学生可以多元化发展,锻炼学生学习技能,增加学生的沟通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③探索音乐课堂新形式,拓宽教师教学空间。借助“空中音乐坊”,实现音乐教学的课堂转型,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跨学科的教学融合能力,拓宽教学维度,为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断助力赋能。

“空中音乐坊”的尝试,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学习的壁垒,使课程目标、课程要素和课程内容产生聚焦效应,优化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潜能,实现了学生进阶成长、全面发展。这条创新实践的道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愿为人师者都应紧随时代步伐,紧贴音乐课标的新要求,不断优化活动方式,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闫若婻.技术赋能下的中小学音乐教育OMO教学模式新样态研究[J].教育科学,2021(05).

[3]田素梅.“一优三微”资源开发助推新时代音乐教学创新发展——广东省东莞市音乐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21(01).

[4]杨雅萍.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探究[J].艺教论坛,2021.

[5]苏金萍.小学音乐教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实践分析[J].教育科技应用,2019.

作者:吴春燕

上一篇: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研究论文下一篇:服务业中信息通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