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2023-03-22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六课第三框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

的政党制度》教学设计

201103040034

傅少红

11思政

一.教材分析

1、与原教材的相关内容对比这一框题的内容是原高三教材“政治常识”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中四个框题的教学内容,课改之后,它是一个框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题下“政党观”的集中体现。可以看出,新教材对知识进行了浓缩和删减,但仍然有所侧重。

2、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这个框题的内容是本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一体三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党观”的集中体现,是认识和把握中国政党活动现象的知识依据。学习这部分知 识,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利于理解前边“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联系民主广泛性、“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本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 关知识,也将为后边全面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政党制度的含义;掌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容;理解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明确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对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所显示的优越性运用和联系知识分析我国不能采取多党制的原因等。

(2).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归纳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歪曲、破坏这一制度的言论和行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上,学生都已十六七岁,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习热情高,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政党制度的新闻,但尚不能形成一种有意识的知识体系。

2、学习态度良好,上课能认真听讲,下课会主动做练习题复习巩固知识。

3、最后,学生学习较为主动,乐于接受新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本课是讲我国的政党制度,本框介绍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探讨它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必须重点把握。由于学生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对现实又体验不足,理解政党制度及其优越性有一定难度,同样这也是难点。加之,他们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政党制度一知半解,仅观其现象,容易产生模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教学难度。

五、教法学法及依据

教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材料等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情感。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辅以直观演示法和活动探究法和集体讨论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形成认知,培养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教法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结构和学情的客观分析。

学法:自主探究法,思考评价法,小组竞赛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案导学,进行探究、讨论、实例分析,

学法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应把课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4.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一个课时,多媒体辅助。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4—6分钟)

(一)说一说:要求学生说说一个关于我国政党的新闻或有关影视。

(二)论一论:通过课前说说的讨论引入特色的政党制度一课。 2.讲授新课:(15—20分钟)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

党制度<板书> 1.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板书> 第一目“共商国是同舟共济”。本目的情景导入选择了两个镜头:一个是对党的十六大至十七大召开的五年间,中共中央及有关部门召开与民主党派协商会的回顾;另一个是引述一位原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对多党合作的形象比喻。通过两个镜头,教材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对于我国的政党制度,学生有印象,但并不懂得。运用这两个镜头,可以让学生在求知心切的状态下,进入下面的学习和探究。

2.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板书> 第二目“执政参政特色鲜明”。首先,教材介绍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参政的八个民主党派,指出了民主党派的性质。教材绘制图表,向学生介绍我国民主党派概况。接着,教材从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重要机构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鲜明特色。这里安排了探究活动,列举各民主党派拥护和接受共产党领导的种种缘由,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1)我国有八大民主党派 <板书> <以下会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板书> 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板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特点包括:一党领导、多党共存、民主协商、参政议政和政党监督。

一、一党领导。所谓一党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领导。

二、多党共存。多党共存是指中共和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共同存在这个现实。

三、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通过协商讨论和决定国家和地方重要事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民主协商的原则,中共中央和各级政府在酝酿和出台重大决策之前,通常要和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的领导人进行沟通并征求他们对决策的意见建议,这样可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能争取他们对决策的理解和支持。

四、参政议政。参政议政是指中国的民主党派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参政主要指民主党派成员直接在各级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参与政府日常工作。

五、政党监督。政党监督是中共和各民主党派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手段。

3.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板书> 第三目“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在了解我国政党制度鲜明特色的基础上,教材首先归纳出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然后安排了探究活动,从四个方面总结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教师通过列举实例,使学生理解和确信我国的政党制度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有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七.板书设计

第三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板书> 1.共商国是 同舟共济 <板书> 2.执政参政 特色鲜明 <板书> (1)我国有八大民主党派 <板书>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板书>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板书> 3.适合国情 优势显著 <板书>

八.教学评价及反思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环节。它既可以帮助教师判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监控和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帮助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课从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等各方面都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顺利完成知识点教学,力争做到人文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对于一些重难点的知识点还需认真把握,增加生动性与趣味性。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部分

教学设计部分

1.学习需要

2.加涅的学习成果(任务)分类

    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态度

3.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布鲁姆把学习分为哪几个研究领域

(一)认知领域

 知道-记忆过程

 领会-低水平理解

 运用-高水平理解

 分析-结构理解

 综合-创新能力

 评价-价值判断

(二)情感领域

(三)动作技能领域

4.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

 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学习者的年龄、性别、知识背景、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学习兴趣与动机、工作与生活经历、文化背景等因素

 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分析

对学习者在学习之前所掌握的某一领域的起点能力(知识与技能、认识与态度)的分析 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o 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需求不同

o 生理类型的差异

 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  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因素影响

o 控制点:是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有所谓内部控制(自己的能力和所作出的努力所决定)和外部控制(命运和机遇)之分。

o 焦虑水平

5.教学目标的ABCD表达模式

 学习目标的四要素-即ABCD模式

o 对象:写明教学对象

o 行为:说明学习者能做什么

使用动宾结构的短语:其行为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条件:讲明上述行为在何种条件下产生,规定了行为评价的约束因素

o 标准: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 o

6.分别对应布鲁姆的教学目标领域,按照ABCD模式编写适合你所学专业的教学目标

7.教学策略的分类

组织策略

o 加涅的阶梯模式

 传递策略

o 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小组学习)

 管理策略 

8.加涅的阶梯模式

教学策略是由一些基本的教学事件组成的。这些教学事件与内部学习过程相对应,适当的利用这些教学事件作为积木块,就可以构造出已知的任何教学方法。加涅的学习过程八级阶梯模式。

     动机(预期)阶段:明确学习目标,诱发学习行为

选择(注意)阶段:呈现刺激材料,引导学习者注意与目标有关的刺激

获得(编码)阶段: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

保持(储存)阶段:以一定的形式帮助学习者回忆

回忆(检索)阶段:通过提问和提示线索,帮助学习者提取储存中的信息 概括(迁移)阶段:提供新情景,布置新任务,让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并表明已经学会

 作业(反应)阶段:组织各类作业、练习,触发学习者的反应器活动,使学习付诸行动

 反馈(强化)阶段:对学习行为给与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反馈评价,使学习不断得到强化 

10.选择教学媒体应考虑的因素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其实现功能与所要花费的代价的比值、教师的个人态度、对媒体技术运用的熟练程度,外部条件(具备实验条件吗、是否可以提供相关的设备),资金和财力方面的问题也一并考虑。

11.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三种:集中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学习。

 集中授课教学方式

集中授课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班级授课方式。教师通过讲述、操作演示或者播放幻灯、电视、电影、录音等,向学习者传授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单向传递教学信息,学习者通常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取得很高的学习者/教工比率,教学设备较节省。但是它强迫学习者按同一进度学习,无法兼顾到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同时,由于交互方式的单向性,学习者参与交互作用时间极少,也大大影响了学习者注意力的保持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 个别化学习方式

个别化学习方式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个别化程度高,灵活性强的个别化学习是远距离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一般通过印刷教材、视听教材、计算机辅助教材和多媒体远距离学习系统进行,可让学习者自定时间、自定进度、独立学习。在学校教育中,个别化教学主要是补习性或支持性的,当然也可以在一些课程中采用完全自学的方式,利用个别化学习材料,独立研究,自定进度和教师个别辅导,或人-机交互来完成学习过程。

 小组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为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对高级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培养、理想态度与性格形成,意识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协调,合作精神的培养等都具有其他方式无法达到的特殊作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很多,有座谈讨论、分角色扮演、模拟、游戏、合作项目、对事例的研究辩论、比赛等。

1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 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 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

 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

13.信息化教学典型模式设计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从20世纪90年代刚刚起步,虽然教育界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其相关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传统教学相比尚不成熟。所谓的典型模式是借鉴Intel未来教育计划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 单元教学计划

具体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资源等。因为基于信息技术,所以单元教学计划也可以称之为信息化教案

 学生电子作品范例

供学生参考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或教师自行制作

 学生作品评价量规

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可用于教师评、学生自评和互评

 教学支持材料

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的各种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参考书目、教师用电子讲稿

 单元实施方案

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以及征求社会支持的措施等

14.教学系统设计(ISD)

也称做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调查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教学目标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试行、评价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15.教学设计的要素/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 学习需求分析

o 通过学习需要分析,阐明总的教学目标  

 

 学习者分析

o 通过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

学习内容分析

o 按照课程、单元和项目这样的层次结构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确定完成每一教学单元目标的各个知识点与技能项目

学习目标阐述

o 学习目标的具体阐述

教学策略的制定

o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程序、方法和形式)

o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编制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o 形成性评价

o 总结性评价

16.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一种从复杂的堆积如山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它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如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信息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

17.Dick&Carey教学系统开发模型(见教材)

18.唐诗赏鉴。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分析以上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给出教学设计框架

19.某中学历史课教师欲组织学生学习“四大文明古国”,拟采用WebQuest这一方式,请帮忙设计这一学习活动

20.设计并开发一个多媒体教学软件作为情境探究教学的教学资源。请分析说明开发这个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具体步骤和相应的工作(即webquest形式的课件) 21.教学过程设计

    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的课堂组合教学

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的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

网络课程的开发

专题教学(学习)网站的开发

22.试以一节课为例,说明运用多媒体或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

23.列举某种“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说明其特点。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举一个具体实例,说明其设计过程 (即webquest) 24.客观主义倾向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请就客观主义教学设计谈一谈你的看法

PART2 .1、教与学关系发展趋势

      从重视教到关注学

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

从注重单一的知识掌握到重视人的全面素质发展

从单纯重视学习结果到同时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

从重视继承到重视创新

从局限于学校之内到超越学校与学科界限

2.促进学习九个外部因素(见课件第5章)

加涅认为,根据所学内容的差异,学习具有不同的形式。学习任务可以被归纳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学习任务类型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而教学策略是由一些基本的教学事件组成的。学习的内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方面:警觉、期待、恢复工作记忆、选择知觉、语义编码、接受与反应、强化、暗示提取以及概括。学习者的内部过程与外部条件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与这九个过程相对应,加涅提出了促进学习的九个外部因素-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激起回忆、呈现刺激、引导学习、诱发行为、提供反馈、评估行为以及加强保持。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开展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4.按学习理论依据分类的教学模式

按照学习理论可以将教学模式分为几下几种类型:

 行为修正模式

主要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者行为结果的影响。其教学方法有程序教学、掌握学习法、模拟、计算机操练与练习等,特别适用于知识技能训练。

 社会互动模式 主要依据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其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群体讨论、角色扮演、社会科学调查等,特别适用于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 人格发展的个人模式

主要依据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其教学方法有非指导性教学、启发式教学、求同存异教学等。适用于个性培养、求异思维、培养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信息加工模式

主要依据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做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其教学方法有概念获得的探究方法、范例教学、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调查等,可用于提高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能力。

 建构主义模式

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探索发现法、基于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等。特别适合于劣构领域和高级知识的学习及培养科学研究精神。

5.名词解释

 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即stormbraining。头脑风暴法是指让讨论小组的每个成员自由的提出各种想法,而不管这些想法看起来多么幼稚和离奇。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但不进行评价。只有结束的时候,才对这些观点和想法进行评估。

 把关人(Gatekeeper)

把关人即Gatekeeper。把关人”一词最早由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即,“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而对信息进行的过滤与加工就是“把关”。

 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绩效技术是将现实和预计的水平进行严格的对比,找到造成差距的原因,提供大量的干预以提高绩效,改变管理过程,评价结果。 6.WebQuest学习模式/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资源的探究学习模式)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课程计划。Web是网络的意思,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上的资源。根据这一意思,我们可以将它译为网络专题调查。WebQuest模式多采用小组活动、学习者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一个WebQuest包括六个组成部分:

  

 绪言:给学习者指定方向,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任务:对学习者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最终结果可以是一件作品、或者是口头报告

过程:教师给出学习者完成任务时必须经历的步骤,让学习者知道完成任务的过程。其中包括将任务分块的策略,对每一学习者扮演角色或看问题的视角的描述等。指导者可以在这一部分提供学习建议和人际关系建议。

资源:是一个网站清单,这些网站指导者事先已查找过,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给学习者的资源并不限定在网上,也可以包括非网上的资源,包括教科书、录音带、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等。

评估:WebQuest的学习结果在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中处于较高层面,很难用多项选择测试题来测量,需要有一个评价量规,根据学习者所完成的任务不同,评价量规可以有不同形式。

结论:总结经验,鼓励对过程的反思,拓展和概括所学知识,鼓励学习者在其他领域拓展其经验。

7.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研究型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单一学科学习的框架,按照学习者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社会生活中学习者感兴趣的问题,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目标。在该模式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研究性学习通常包括协作学习、小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调查学习、探索学习等各种形式。主要面向团体性任务和结构不良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开放式的、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更能引发学习者的深层次的沟通。

8.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如何选择课题

9.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含义和主要优缺点

个别化教学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于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 个别化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个别化教学能充分体现教学的人性化特征,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2)学生获得学习资料要比在以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系统中的情况更容易。3)目前的个别化教学系统能从读、听、看、练等多种渠道来支持学生的学习,从而使不同媒体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4)教师的帮助、劝告和指导获取相对容易。5)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结果的定期反馈。6)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开展“全民教育”。 个别化教学的缺点主要有:

1)对学习者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年幼或缺乏经验的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地学习。2)适合个别化教学的课程范围和类型有限。3)建立完善的系统存在困难。 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个别化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个别化学习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10.什么是认知学徒

考林思等人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认知学徒模型,试图将传统的学徒训练方法融入当前的学校教学中。他们设计的认知学徒模型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内容、方法、顺序和社会化。这一模型各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给学习者提供机会,让他们观察、从事、创造或发现情境中专家解决问题的策略。模型中包括了一系列方法,如示范法、教练法、支架法等。这些方法能系统地促进学习者的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与支持,然后逐渐淡出,逐渐将学习过程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

11.抛锚式教学的环节(基于问题式学习)

抛锚式教学是将教学锚接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而且各个锚点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    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协作学习

效果评价

12.范例教学的大致程序

个的阶段。对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进行分析解释,通过个别事物的典型特征来说明整体。

 类的阶段。对范例所属于的类进行分析解释,归纳同类事物的特征。

 掌握规律范畴

 获得一般性的实践经验或生活经验 

13.常用的情境化学习模式

情景化学习是备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和实践。这种理论强调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情景化的,学习应该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才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目的和用途,能通过灵活地使用知识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同时,在多种情境中学习能够归纳出抽象的理论,有利于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和新的领域。  认知学徒

考林思等人于1989年提出了一个认知学徒模型,试图将传统的学徒训练方法融入当前的学校教学中。他们设计的认知学徒模型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内容、方法、顺序和社会化。这一模型各部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给学习者提供机会,让他们观察、从事、创造或发现情境中专家解决问题的策略。模型中包括了一系列方法,如示范法、教练法、支架法等。这些方法能系统地促进学习者的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给与支持,然后逐渐淡出,逐渐将学习过程的控制权交给学习者。

 抛锚式教学

其概念是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提出来的,将教学锚接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而且各个锚点(教学事件)都能够提供多课程的延伸。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 案例研习和范例教学

计算机案例研习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丰富的信息环境,系统中包含从实际案例中抽取的资料,让学习者以调查员的角色去调查案情,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和决策,得出问题的结论。范例教学旨在将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活动结合起来,既让学习者掌握系统知识,同时又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求知欲。范例课题一般来自生活,让学习者感到有思考的必要,同时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蕴含该学科的重要知识。

 教学模拟

它是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表现某些系统的结构与动态,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测的环境。计算机模拟包括:

 模拟实验教学

让学习者先通过操纵模拟的系统掌握实验步骤,然后进入真实实验室,以便有效地减少实验中的操作失误,这是计算机模拟实验起到预备实验的作用。另一种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替代真实实验。

 教学游戏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构造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参与性、寓教于乐的环境,学习者可以扮演某些角色。

 虚拟学社

在计算机上利用多媒体通信技术构造一个学习环境,来支持各种学习活动和校园文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能让计算机同时模拟教师和学习者的行为,从而形成一个虚拟的社会学习系统

1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模式

课堂演示型

 学生探索型

 研究性学习模式 

15.现代教育技术对讲授性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 讲授性教学活动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 提供大量的备课信息资源

以往,教师备课时所能利用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教科书、教参以及其他的参考资料。信息技术进入教学,空前扩展了教师的信息源,他们可以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直接获得相关的素材和资料。

 作为形象、生动、有效的演示工具

教师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也可以自己制作这类课件,用于辅助教师教学活动或者帮助学生进行认知。

 帮助学习者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除了教师直接讲解所提供的信息之外,教师可以让学习者利用互联网或多媒体光盘进一步浏览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以丰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 作为教学评估和检查的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操练型软件或计算机辅助测试软件让学习者完成一定的习题,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并检查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决定下一步教学的方向。一些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还能对学习者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教师可以分析某个学习者的知识掌握情况,甚至还可以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16.现代教育技术对发现性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 发现式教学活动可以发挥如下作用:

 利用模拟软件或其他多媒体软件呈现探索情境

发现学习开始于需要学习者探索的问题情境。传统教学中的习题往往是高度简化的,是与现实问题相差很大的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条件和问题是明确给出的,这与现实世界的问题情境截然不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多媒体可以提供更加贴近真实的问题情境,这类的模拟软件可以向学习者展现某些情境或过程,其中蕴涵着一定的变量关系,学生通过对模拟情境的操纵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 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

为了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完成某件任务,教师必须给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

 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工具

为了支持学习者的发现活动,教师还需要给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一些工具软件可以为学习者的探索活动提供支持。

 对发现过程的追踪评价

在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很多计算机软件可以保留学习者的记录,这些发现过程的资料就是学习者学习的电子档案,学习这可以用于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来了解、指导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17.如何理解现代教学设计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二者之间的关系

PART3 1.教学评价

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

2.教学评价的功能

     诊断功能

激励功能

调控功能

教学功能

目标导向功能

3.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

 相对评价

将学习者与所属集体进行比较的评价方法。通常采用的参照基准就是集体的平均成绩,以判断学习者在集体中所处的地位,用以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缺点是基准会随着群体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而易使评价标准偏离教学目标,不能充分反映教学上的优缺点,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 绝对评价

它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评价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在教学与训练中,通常是用于预定教学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测验来进行评价。评价之后每个被评价者可以明确自己与客观标准的差距,从而明确努力方向。缺点是客观标准很难做到客观,容易受评价者的原有经验和主观意愿的影响。

4.中小学教学软件的评审标准 (软件评价量规)

 教学性要求(55)

使用教学软件的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活动的环境和过程,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其目标、内容和过程应符合规定要求。

 教学目标(15)

1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应在其文档中明确说明,指出教学软件应用范围及期望学习者获得的学习成果

2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应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教学的实际需求。对于扩大知识面、发展学习者个性、特长方面的附加目标应有说明。 3教学软件的教学目标应适合学习者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和认知水平。

 教学内容(20)

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征所选定的教学材料和信息、知识及其图文表达。

1思想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符合国家有关规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意志、情感的培养。

2无科学性错误,语言文字规范。教学内容及其表达方法符合学科的基本原理,引用的材料、数据符合事实,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规范要求。 3教学内容的选取、表达和组织能体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4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程度适当。文字、图形、语言能清楚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风格前后一致,有可读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问题提出、回答方式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

 教学过程(20)

应有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能反映出教学策略和教法的选择。 1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启发性。

2教学过程应能体现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如人机对话、用户调控教学过程、及时反馈、个别化学习等,能取得其他教学手段不易取得的文档效果。 3符合教学原则,特别要重视直观性、量力性、发展性、巩固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和因材施教等重要原则。

4教学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应有激励学习动机的机制,内容和表现形式要有吸引力。

 技术性要求(35)

教学软件是计算机软件,除了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一般要求外,为了有利于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标准特别规定审查其程序运行、信息呈现及用户界面三个方面的质量。

 程序运行(10)

教学软件必须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能够可靠运行,保证顺利实现教学过程和达到教学目标。

1在正常条件下,教学软件能无故障运行,完成预定的整个教学活动。

2有容错能力。当用户未按规定要求输入时,应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并有良好的处理方法。例如对指定键以外的其他键进行封锁,不理睬错误操作,给与明确帮助,用户可以自己修改未完成的数据输入等。

 信息呈现(10)

教学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向学生传送各种教育、教学信息,信息呈现应符合如下技术要求。

1能合理运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媒体,其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适合教学需要。

2屏幕显示简洁美观,声音播放协调、适宜,不妨碍学习,视、听觉配合和谐,有美感。

 用户界面(15)

1用户界面友好、通用,具有必要的帮助信息和对输入的及时反馈,输入、输出、提示、命令的设置形式合理、风格一致。

2命令种类与数量不过多、过繁。操作方便、简单,易于掌握。 3能方便地控制软件的进入、运行、暂停和退出。

 文档资料要求(10)

文档资料是教学软件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软件的发行、维护和应用中起着程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 文档资料完整性(5)

参见教育软件使用文档编写指南

 文档资料规范性(5)

文档编写应使用规范的文字、语言、图标、表达内容应清楚、无歧义,应采用可沟通的、便于理解的术语进行陈述。

5.请从教学阶段对教学评价进行分类

诊断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 

6.试述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价的内容 (见教材第6章)

 教师的教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现代媒体资源、教学运作和教学效果

 学生的学

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综合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转变、学习效率的提高

7.简述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特点

评价重心不同;评价标准的制定者不同;对学习资源的关注不同;与教学过程的关系不同。

8.简述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

1)在教学前提出期望。 2)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 3)师生双方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4)评价应随时进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5)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

梓潼县许州中学:李成俊

[摘 要]:信息技术的普及,使观念与手段的更新成为可能。本文就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践详细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从智能性资源、知识性资源、技术性资源、环境性资源等各种教育资源方面具体的,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并针对学生特点及现有条件就如何促进现代教育的现代化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就现存的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环境 目标和原则 策略 教育的可用资源教师培训 机 互联网。

一、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从而使人们对学习的意义、目标、、过程和方式的认识,发生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变化。未来的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中的人们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而且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技术和实现。研究"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就很有意义。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环境下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二、 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平等、民主、合作”的班级。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传统教育向信息化的教育一点点的靠拢。逐步寻找到一条通往现代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在信息化社会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应该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加以研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人本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开放性原则 教学的目标开放:教学的内容开放:面向学生的经验世界,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向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教育信息开放:教育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互联网局域网沟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走进网络;评价标准开放: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允许幼稚,宽容错误,鼓励标新立异。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整合性原则 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在适宜的时空下 ,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三、 研究的策略:

1、 建设技术性资源。

在信息社会中,智能性资源(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知识性资源(教科书、图书馆与影视库、各类知识数据库)、技术性资源(仪器、设备与教学工具、传播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因特网、数据处理及其它工具软件包.....)、环境性资源(政策性、人际性资源、校舍与设施周边环境和社会状况、地域文化和观念......)等是教育的可用资源。而技术性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学改善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以应用促进开发。

2002年,学校的技术资源开发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服务,学校建了两间共100台的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的双向控制教学系统;为初一教师配置了工作计算机;进行了全员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和CAI课件的制作培训。学校开发研制了一批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课件和用Authorware集成的知识素材。这些课件和教学素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了有益有效的工作。然而,这一阶段的技术资源基本上是为方便教师的“教”而设计开发的。

随着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不仅为教师的“教”服务,更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逐渐强化。学校增建了机教室、课件制作室、阅览室,一批骨干教师开始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发了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过程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制作了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的复合型的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的师生交互,同学间合作,使学生的感觉逐渐从“被牵着鼻子走”变成“张开思维的翅膀”,逐渐从被动的思考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但是,就这时学校的技术环境来说,还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快速增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也难以实现的较高教学期望值。我们显然需要一种更新的、更能与特征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于是,建设与lnternet相连的校园网成为深化研究的突破口。

2003年8月,我校的校园网初步建成。校园网的WWW服务器与Internet相通,师生随时可以自由上网浏览查询。四通八达的“信息信道”为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学校使用的“科利华”校园管理软件,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图书管理……

2、开发知识性资源

建构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仅有先进的技术物质环境的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性资源。学校还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创新,例如:对构建学科教学主题知识库(主题网页群)和知识库(主题网页群)进行教学做出尝试。

(1) 确定学习主题。把学生当前需要学的知识与“以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经验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学科教学目标以至对与其相关联的其它学科的课程进行分析后,确定学生学习的某个主题,围绕学习主题进行阶段(单元)教学设计。这种主题可大可小。有时是学科教材上的某个单元,有时是某册教材中的同类课文,有时是某学科几册教材中的关联部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不拘一格。

(2) 组建主题知识库。以“有利于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为目的,创设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在制作主题网页时,既注意知识内在结构的关联性,又注意知识内容的广博和精深;既收集与本校教学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又重视最新发现和最新成果的方面的信息。同时制作时还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追求网页设计的高品位,制作技术的高质量,表现手法的性等,尽可能地使主题知识网页的每一个接口都很美,都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3) 建设班级、个人网页。班级和师生的个人网页是团队智能的集合,是个人的思想、能力、兴趣、品味的充分展现。也是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

3、优化智能性资源。

在各类资源中,唯有智能性资源---人,是唯一必要资源。

(1) 教师培训—- 智能性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① 教师要率先成为会最学习的人。人,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重要资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紧跟时代,更新观念。因为我们在昨日受教育,却在今日教育明日的主人。之中观念滞后的必然,应该唤起教师更加执着地学习。信息化的教育环境(首先应包括学习环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将校长、教师、学生在知识面前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必然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最起码的是:需要教师带头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学习,体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过程,然后才能带领学生去学习。在推进学校信息化的过程中,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让教师率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支持鼓励教师博览群书,吸取新知识,涉足新领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鼓励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② 给教师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机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 第一个层次:全体教师的培训。第一阶段: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第二阶段:用PowerPoind制作演示文稿或简单课件,用Excel管生学籍和成绩,掌握互联网上的常用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用Frontpage和更多的工具制作交互式课件、网页、进行图片处理……。第二个层次是对计算机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对这个层次培训要求更高:了解IT行业的最新成果,掌握计算机市场的行情信息,超前1—2步掌握最先进的各种制作平台工具,对校园网进行常规的管理、维护,还能设计开发部分操作平台,移植、改造部分操作平台。一句话,计算机学科教师不仅要承担学校常规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维护工作,还要承担师资的校本培训任务,定期培养出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保证骨干教师队伍象滚雪球一样逐年扩大。

③ 给教师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十分在意用新的教育价值观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对“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应该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价值,阶段性的教学过程的质量被主要地表现在“指导几乎每一个学生的、路径”方面的谋略艺术上,而不在于教师的表演艺术如何。“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写真”。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不去计较教师在传播中的一时的缺憾,让教师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自主空间。同时,还应该在意让教师自己评价自己。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领导更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因为教师的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是在其自主行为的过程与后来的体味中逐步实现的,是在自己越来越重视自己对自己的价值判断的的过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自主意识较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自主意识的学生。

④ 给教师一个既有压力又充满温馨的氛围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由开放的言论空间,多条信息沟通渠道,为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学生、家长、教师的网上求助、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期望、教职工对学校的建议、各类人员的留言,有鼓励赞赏,有批评责问……,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还拉近了家长和家校的联系。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和教师都多了一份监督,工作多了一份压力,人际间多了一份沟通,同时也多了一份温馨。面对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环境,学生、家长、教师、校长都在学习,都在适应,都在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是没有“栅栏”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学校管理,开放的信息信道,教师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少了些盲从,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琐碎,多了些大气,一次次实现自我超越。

(2) 教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能性资源的核心

① 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在自己教学的全过程中,(包括备课、上课、课余辅导……)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状况、了解个人的学习风格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了解学生周边有哪些促其发展的资源;只有在充分分析学习需求的情况下确定的学习主题和按照主题作出的教学设计,才能够“通教知学”,具有最实用的价值。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在校园网上开辟的师生信道,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的水平显现就在于地确定学习主题和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很显然,对教师来说,这就是一个过程。

② 让学生学会使用机和。 在信息技术课和其它一些学科的教学中,尽量早地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帮助自己。计算机和汉字的录入速度,网上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储存及表达信息的能力,都是教学中首先解决的。无论什么形式的教学,学生只要是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就必须首先掌握上述技能。而学生,也只有在轻松自如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技术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走进计算机,走进网络文化圈,从而真正感知计算机的神奇和奥妙,感知网络文化新颖和灵动。过去,教师习惯把语文、数学称为工具学科,在中教师们越来越感到:计算机学科是“工具的工具”学科。为了适应非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需要改革计算机学科的教学,首先教给学生在网上学习所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该没有严格的结构顺序,教学应该不拘一格,现行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很难完全适应各个学校的教学。取多种教材的适用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后用于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使用信息工,应该得到的服务包括: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各部分资源之间畅通无阻的链接等等。

③ 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改善教学过程,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的目的意义,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与养成好的习惯。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人间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学中,教师不仅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而且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探索知识。

4、拓宽环境性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还必须十分重视环境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争取领导的重视、争取政策的倾斜、赢得社会的信任、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使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四、在信息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人类创造了互联网,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类的一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的给学校提供了各种机遇,给优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提前准备,如何在教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学生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学习做人。一些有识之士说,如果仅就传授知识而言,计算机、互联网几乎可以取代现行的学校的功能。然而,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熏陶方面,现行学校的功能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对中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还不是掌握多少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及网络的知识,而是培养他们正确的的网络法纪观念,网络道德观念,网络责任意识等等一系列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非智力的素质。因此,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程度,无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多么广泛,教学生学习做人依然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教学生学习做人始终是教学的第一任务。

参考文献:

黎加厚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 《电化教育》 1999.7 乌美娜 《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10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2010-2011学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核方案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用Authorware 设计并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题目自拟,比如:××CAI教学课件。

设计要求:

1.主题鲜明、结构清楚、层次清晰,程序界面友好、美观大方,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2.程序设计中须采用五种以上交互类型以及判断图标。

3.要求程序中使用多种媒体(声音、视频、图形、图像、文本等),并能对声音和视频进行播放控制(比如开关音乐)。

4.要有帐号、密码输入验证,帐号及密码均设为:09,同时设计帐号、密码输入有次数的限制及相应的提示信息(如剩余的次数)。

5.作品的开始部分要求显示出作品题目、姓名及制作日期。

6.设计报告完整,并用A4大小的纸张打印,格式参考设计报告模板。

7.上交的作品一律压缩成rar文件,并以本人学号姓名命名(如:140102023001张三),此rar文件中应包含:课程设计说明文件(word格式)和源程序文件,然后以班为单位刻成光盘。

评分标准:

1.作品整体布局良好,内容健康、真实,能正确运行20’。

2.符合设计要求第2条得30分,符合设计要求第3条至第5条各得10分, 符合设计要求第6条得20分。

3.如发现所交作品为网上下载或雷同者,则该门课程成绩作零分处理。

上交时间:

1. 作品上交的截止时间为第18周(2010.12)。课程设计报告打印后由各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老师。

2.作品上交的地址为:wanhuajm@163.comQQ:372143793。

2010年12月09日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创新思路

龙源期刊网 .cn 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创新思路

作者:周慧萍

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3年第11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幼儿园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技术的力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及普遍运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计算机几乎成为了现行各行各业开展工作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幼儿教育领域,科学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推动幼儿教育向更加有效和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幼儿园教学的对象幼儿本身来分析,幼儿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

容易被周围新鲜好玩的事情吸引,让幼儿像中学生那样坐着座位上安静地听老师传授知识是件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现代教育技术大多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技术等方式教学,这些技术可以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效果等多种信息元素组合在一起。一个出色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教学内容由枯燥的文字或者语言讲授的课堂形式变成生动的有趣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其是具有可行性的。其次,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分析。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等,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现代技术教育主要是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是极具有创造性的,因为这两项技术的结合所开发出来的软件往往具有很强的互动应用性。在幼儿教学中,利用这些专门为幼儿教学而设计开发的软件,可以大大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篇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1 2 3 4 篇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又分为: 1)知识目标:

a.掌握本课单词:draw,sing,dance,play chess,play violin b.重点句型:——can you ......? —— yes,i can./no,i can’t.

学习内容:人教版中学英语第七册的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a—2d是听说课.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单词量,进行了一定量

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

(1)web教室

(2)其他

2,学习资源类型

(1)课件(网络课件)

(2)其他(师生合作搜集资源,建成“动物小站)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能力单词相关资料虚拟建成网站“能力小站”,并发布到校园网上。

五,学习情境创设 1,学习情境类型

(1)虚拟情境 2,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中运用激情的语言,生动的图像,优美的音乐,逼真的动画,动

六,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

类型1:支架式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虚拟网络)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虚拟网络)

2,协作学习设计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同位或邻位同学结成合作伙伴,了解同学,论坛交流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 分组情况:相邻的两三个同学为一组

学生活动:了解:独立思考--交流对同学的了解--汇报交流

教师活动:观察引导

类型2:角色扮演

相应内容:让学生扮演三种不同的动作

使用资源:“能力小站”

分组情况:根据选择的学习内容分组

学生活动:练习--个别汇报--全班汇报

教师活动:合作表演 3.教学流程设计

开始

设境激情,网络导入 网络:浏览网页,听录音

提出听录音

开始听录音

录音:听录音

踊跃发言,回答问题

布置学习任务

网络:复述录音

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网络:图片欣赏,教师点评

录音:齐声朗读,感情朗读

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结束

七,学习评价设计 1,测试工具与形式

(1)堂上提问

(2)合作完成作品

(3)其他(论坛发言) 2,测试内容

上一篇:现代企业管理案例分析下一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