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质量管理初探

2022-09-10

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测方法, 可早期发现腹腔脏器恶性病变, 但是由于腹腔容积较大以及大网膜等粘附作用, 使腹水中脱落细胞检查的阳性率较低。我们于2007年5月开始加强了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各环节质量控制, 有效地提高了肿瘤细胞的检出率。现将质量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开展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测214例, 其中漏出液102例, 渗出液89例, 血性腹水23例。

1.2 管理方法

1.2.1 器械管理

由检验科统一提供含EDTA.K抗凝剂、塑料软塞10m L容量标识试管;按照我院制定的《检验设备日常养护和检验前检查制度》对显微镜、离心机、玻片、染色液等检验设备和药品进行养护登记和检验前设备质量检查。

1.2.2 标本管理

诊断性穿刺前适当变换患者体位, 采集过程中先积液将抽入注射器的再快速推向腹腔, 反复数次后抽取送检[1], 放腹水采集标本应取最后流出的腹水送检,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按要求盛于含EDTA.K, 抗凝剂的塑料软塞10m L标识试管内, 禁止剧烈摇晃;标本采集后应于0.5~1h内送检, 不能及时送检的将标本需放置4℃冰箱保存。

1.2.3 操作管理

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脱落细胞学检查操作规程》执行: (1) 离心:2 5 0 0 r/m i n离心5 m i n。 (2) 收集:缓慢弃去上清液至沉渣量少于0.1m L。红细胞显著过多时, 加入低渗氯化钾溶液 (48g/L氯化钾溶液) 10m L破坏红细胞, 离心、沉淀后采集。 (3) 制片:选择规格为25.4mm×76.2mm×1.2mm一端有磨砂区的载玻片6张, 于磨砂区标记患者姓名和编号。将管底沉淀细胞摇散缓慢滴于载玻片上, 按照从厚到薄的原则推片, 以95%酒精乙醚1∶1混合液固定, HE染色[2]。 (4) 镜检:按照二步扫描法, 先用低倍镜扫描观察全片, 发现可疑细胞后, 转换油镜鉴定细胞性质。

1.2.4 报告管理

按照我院制定的《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报告与复核制度》, 客观、全面描述镜检所见, 慎重地评价所见异常的诊断价值, 并附2~3幅图像。所有报告必须经副高级以上人员二次复核签字后发出。

2 结果

本组214例标本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43.92%, 质量管理前我院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31.15%, 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在94例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病例中行肝穿或手术治疗61例, 病理诊断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符合56例, 符合率为91.80%

3 讨论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通过观察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自然脱落的细胞形态来诊断和研究疾病的方法, 对浆膜腔积液检查鉴别积液的良恶性、明确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我们在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中采用全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 214例标本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43.92%, 诊断符合率达91.80%, 不但高于我院质量控制前水平, 也高于国内相关报道[3~4]。

脱落细胞学检查全部为手动操作, 基本涵盖了基础检验的全部内容, 不同的检验人员由于操作熟练程度、工作责任心的强弱、个人习惯、偏好等不同, 对临床检验的结果影响很大。我们在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的制定中, 注重时效性和操作性, 严把标本采集、制片和报告3个关键环节, 把质量管理落实到每个检验参与人员, 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

检验人员对异形细胞的认知能力决定着报告的正确性, 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我们建立的上级检验师复核制度有效地把住了检验报告的质量关, 同时为提高临床检验师的阅片能力, 丰富检验经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应尝试在其他检验科目中探索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各环节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方法以及器械、标本、操作、报告等工作的具体做法。结果 本组214例标本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43.92%, 质量管理前我院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31.15%, 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在94例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病例中行肝穿或手术治疗61例, 病理诊断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符合56例, 符合率为91.80%。结论 在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中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有利于提高肿瘤细胞的检出率, 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值得在其他检验科目中探索应用。

关键词:脱落细胞学,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 段爱军, 靳双周, 肖波.等.提高胸腹水肿瘤细胞的检出率改进胸腹水操作技术[J].河南医药信息, 2001, 9 (17) :18~19.

[2] 支喜兰.血性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涂片方法的比较[J].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3, 10 (1) .

[3] 李亚红, 李亦民, 袁古治, 等.改良胸水常规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 2001, 21 (10) :54~55.

[4] 吴茅, 单志明, 林慧君, 等.常规浆膜腔积液细胞检验现状与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 2008, 23 (4) :425~427.

上一篇:北京市节水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下一篇:《品德与社会》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