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2024-05-04

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精选10篇)

篇1: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肝腹水的治疗方法;:

肝腹水又称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对于肝腹水的治疗除了到医院积极检查、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工作也非常重要,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肝腹水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注意休息,饮食富有营养: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多食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是治疗肝腹水非常重要的措施。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向肝腹水者注射高营养物质、人血白蛋白、丙种球蛋白或人血浆及全血等。此类物质都是修复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消除肝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二、限制水、盐的摄入:限制水量及盐量的摄入既可减轻患者的腹水、浮肿症状,减轻心脏、肾脏的负担,又可降低腹腔内脏器的压力,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血液、体液循环。肝腹水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且少食盐,对肝腹水者的康复十分有益。

三、配合利尿剂:如果患者的腹水过多,可适当的放些腹水,同时配合使用利尿药。而利尿药的使用,其原则是间断、联合、短期。在用药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电解质情况,经常抽血化验患者的血钾、血钠、血氯及血钙等情况,防止利尿过多,引起水与电解质紊乱,导致不良的后果。

肝腹水要怎么防治:

1、肝硬化病人应留意自己的平时饮食。务必戒烟戒酒,酒对肝脏的伤害是相当大的,烟酒容易加快病况发展的速度,还极易带来酒精肝。这是肝腹水的防护方法之一。

2、要多吃一些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食用低脂肪的食物。此外,患者在饮食中应坚持少盐饮食,并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

3、应严格限制水和钠的摄取量。因为腹水发生的一些原因就是体内水和钠的过量停留,一旦肝硬化患者对此项不重视的话,极易诱发体内水和钠的过量停留,导致腹水发觉。这是在对肝腹水的防护中要留意的。

4、还应积极到医院就诊,配合医生的诊疗方案,并且要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只有彻底的治愈,才能预防其他的并发症的产生,做好预防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篇2: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2.应用利尿药为了加速水分从肾脏的排出可选择使用利尿药。一般情况下应联合使用保钾和排钾利尿药,或者联合使用作用于肾脏不同部位的利尿药,以达到最佳的利尿效果,而又不发生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防止出现血清钾离子的增高或降低)。利尿药的种类与剂量应遵循因人而异、因腹水多少而异及因原发病而异的原则一般而言,腹水可经腹膜回吸收入血液中,再经肾脏排出体外,但腹膜每天回吸收入血液中的腹水量有一定的极限,因此,并非利尿药的用量愈大,腹水减少愈明显为此利尿药的用量应根据不同疾病而定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用量。

3.补充白蛋白或加速蛋白合成如腹水主要是因低蛋白血症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者,除多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外,还应适当静脉补充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输注白蛋白后,利尿药的利尿作用可更好发挥尿量会明显增加健康搜索。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如系肝病低蛋白血症所致腹水者健康搜索,可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Humangrowthhormonerecombinant;Somatropin)治疗其机制是该药可促进肝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以提高血清白蛋白的含量。

4.放腹水治疗当大量腹水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或患者腹胀症状重而难以忍受时,可采取放腹水治疗健康搜索,以减轻症状。每次抽取腹水量以1000~3000ml为宜;抽完腹水后可向腹腔内注射多巴胺20mg,可增强利尿效果由于大量多次放腹水可导致蛋白质与电解质的丢失,腹水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加故应避免。

5.腹水浓缩回输、腹水颈静脉回流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如腹水系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所致,可采用腹水浓缩回输法治疗,即将腹水超滤后将腹水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等物质经颈静脉回输入体内腹水颈静脉回流术是将硅胶管从腹腔内沿腹壁、胸壁下插入到颈静脉内,使腹水引流入颈静脉内。TIPS方法对降低门静脉压力、消退腹水有较好的作用但有发生不可逆的肝性脑病并发症,因此,近年来已较少采用

篇3: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中医药,肝硬化,腹水,综述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肿胀”等病的范畴, 为古代中医四大危重症之一。近年来临床实践证明, 中医药在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学价值,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经验总结如下。

1 肝硬化腹水中医病因病机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鼓胀”范畴, 其病因病机较复杂。张云鹏[1]认为本病系脾肾亏虚, 运化失司, 气化无能, 肝脉痹塞, 痕浊蕴热阻结、水液不循常道而奎聚所成, 乃正虚邪实而以邪实为主之证。

谌宁生[2]认为鼓胀 (肝硬化腹水) 是由多种病因所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 全身气血机能失调, 导致脉络瘀阻, 三焦不通, 瘀血及水湿停蓄而成的全身性疾病。具有水瘀交结, 正虚邪实, 上虚下实, 虚实夹杂等错综复杂之病因病机。

韩哲仙[3]把鼓胀分为“气臌”、“血臌”、“酒食臌”、“疫蛊”、“虚臌”五种, 病机为气血水毒相互关联, 仅有主次之分, 而非单独为病。情志郁结, 肝失疏泄, 气滞血瘀, 肝络瘀阻、水饮停蓄或久病则脏气暗伤, 疏泄调畅无力而成气臌;症瘕日久, 肝脾脉络瘀阻, 气机凝滞、水饮停聚而成血臌;嗜酒过度, 肥甘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酒瘀与脂瘀之浊气雍聚于中, 土雍木郁, 水浊积聚, 加之肾气失司, 开阖不利, 水不得泄而成酒食臌;感染疫水, 晚期则内伤肝脾, 脉络瘀阻, 升降失司, 清浊相混, 三焦不利, 水道不通而成疫臌;肝、脾、肾脏气亏损, 精、气、血匮乏以致疏泄、运行、气化不及而致气结、血凝、水停或起、血、酒食、疫经治后邪减正伤, 尚有大病、大出血而成虚臌。

付灿鋆[4]认为该病多因邪毒内伏, 长期耗伤人体正气, 形成气、血、水、毒胶固郁结, 气、血、精、津大量耗乏, 虚实夹杂的病证。

2 肝硬化腹水的中药治疗

目前国内学者在用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主要有辨病论治和辩证论治两种, 辨病论治即用固定方剂加减来治疗, 辨证论治则是根据辩证, 处以不同方剂进行治疗。

2.1 辨病论治

孔凡燕[5]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消ā利水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106例, 方药组成:黄芪、白术、党参、当归、鳖甲、丹参、木香、大腹皮、厚朴、五味子、莪术、赤芍、云苓、泽泻、苦参。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 在治疗有效率、腹水的起效时间及消退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

蒋爱民等[6]自拟软肝消ā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 基本方:柴胡10g, 茵陈蒿20 g, 郁金12g, 鳖甲10g, 泽泻10g, 猪苓15g, 赤小豆10g, 茯苓10g, 白芍15g, 田基黄20g, 鸡骨草20g, 白花蛇舌草20g, 丹参15g, 大腹皮10g, 五味子10g, 麦冬10g, 川楝子10g, 甘草6g。如黄疸明显者加栀子10g, 虎杖10g;贫血重者加黄精10g, 熟地15g;有出血倾向者加白及15g, 地榆15g。结果显示自拟软肝消癥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具有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肯定的优点。

颜勤[7]用芪鳖消瘀利水汤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35例, 基本方:黄芪、茵陈各30g, 当归、赤芍、泽兰、郁金、车前子、腹水草、木香、木瓜、川朴各10g, 白术、茯苓皮、醋鳖甲、大腹皮各20g, 马鞭草、丹参各15g, 甘草5g。水煎服, 每日1剂。随症加减:热重者加板蓝根、栀子、蒲公英;纳呆脾虚者加党参、焦三仙、生薏苡仁等。对照组常规服用葡醛内酯、复合维生素B、肌苷;利尿剂应用安体舒通40~80mg, 双氢克尿噻25~50mg或 (和) 速尿20~40mg, 每日3次。住院者静滴能量合剂500ml/日, 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12g/日, 连用2周。部分患者间断输注新鲜血浆或人血白蛋白。若有并发症, 均作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芪鳖消瘀利水汤, 经2个月治疗后, 治疗组35例中, 显效13例, 有效19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1.4%;对照组35例中, 显效8例, 有效15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6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赵顺利[8]自拟水律汤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30例, 药用水红花子、泽兰、三七、益母草、川牛膝、茯苓、白术、黄芪、郁金等药组成。结果得出水律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改善肝功能和降低纤维化指标等方面均有着较好的疗效。

常学文[9]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18例, 药物组成:熟地30g, 山萸肉25g, 山药20g, 仙灵脾15g, 泽泻20g, 云苓30g, 桃仁15g, 土鳖虫9g, 益母草20g, 丹参20g, 柴胡10g, 陈皮10g。随症加减, 黄疸加茵陈30~50g。双下肢水肿加猪苓20g, 厚朴15g。纳差加白术15g, 生麦芽15g。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方在改善患者症状, 体征, 缓解病情, 预防腹水发生疗效显著, 使疗效突出巩固。

2.2 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10]将肝硬化腹水分为6型: (1) 气滞湿阻, 方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2) 水湿困脾, 方用实脾饮加减; (3) 水湿蕴结, 方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 瘀结水留, 方用调营饮加减; (5) 阳虚水盛, 方用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6) 阴虚水停, 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万方等[11]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 肝气郁滞、血脉瘀阻、水湿内停是臌胀形成的主要病理变化, 肝硬化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脾、肾同治。注重治肝先实脾, 脾胃健运, 精微得以运化转输, 则可水消胀减, 同时补益肾脏;全程运用活血化瘀法, 血脉通畅则腹水自消;配合行气利水, 攻补兼施。肺主治节主水, 通调水道, 肺气壅塞则上窍闭而下窍涩, 可加剧腹胀尿少, 故在治肝治血基础上, 运用开利肺气之品, 宣肺利水化瘀, 使三焦通利, 气畅滞消, 可明显消除腹水。

傅淑艳等[12]根据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表现常分以下4型以辨证施治。 (1) 肝郁气滞脾虚湿阻证:予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治疗, 醋柴胡、赤白芍、赤茯苓、大腹皮、枳实各12g, 郁金、苍白术、青皮各10g。 (2) 肝脾瘀血水湿泛滥证:予调营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 赤白芍、当归、桃仁、延胡索、水蛭各10g, 陈皮、枳壳、槟榔、丹参、党参、白术各12g, 黄芪、鳖甲各15g。 (3) 肝肾阴虚证:予一贯煎合化瘀汤加减, 生地、沙参、枸杞各12g, 当归、丹皮、赤芍、桃仁、丹参、川楝子各10g。 (4) 湿热蕴结证, 予五苓散去桂枝治疗, 加生地、沙参、枸杞各12g, 当归、丹皮、赤芍、桃仁、丹参、川楝子各10g。结果在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治疗中, 对腹水的消退疗效显著。

2.3 名老中医经验

刘敏等[13]将关幼波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归结为三点: (1) 见“水”不单治水, 重视补气调中。 (2) 疏利三焦以行水, 重视调理气血。 (3) 重视活血行气化痰以助利水。

朱良春[14]治疗肝硬化腹水提倡逐水力避攻劫, 化瘀务求平和, 甘淡补脾, 补中去水之法。处方擅用庵闾子、楮实子为主, 随证加味, 配合早年研制之复肝丸 (今之复肝胶囊) 保肝治本, 温养疏导。有逐水力避攻劫, 化瘀务求平和之特色, 每每缓中取胜。

徐景藩[15]将肝硬化腹水治疗分为4法: (1) 治肝法, 此法重在补肝化瘀, 消癥利水。 (2) 治脾法, 徐老常用归芍六君汤、《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 加用泽兰、益母草等活血利水, 着眼肝脾, 兼顾血、水, 以达扶脾利水, 养血和肝之功。 (3) 治肾法, 脾肾阳虚者, 可选茵陈术附汤为主, 加入鸡内金、马鞭草等化瘀泄浊利水。若肾阳虚者, 治以温肾化气为主, 常用方为济生肾气丸。 (4) 利水法, 常用方如五皮饮, 药用:陈皮、桑皮、茯苓皮、大腹皮、姜皮、车前子、马鞭草、泽泻、益母草、玉米须、冬瓜皮等药亦常用。

郭淑云[16]教授治疗鼓胀尤为注重健脾养血, 认为健脾为治疗本病的根本, 在临床上用之颇具验效。

2.4 中医外治疗法

张金英等[17]治疗肝硬化腹水在保肝利尿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 加用二丑冰芫散敷脐, 敷脐散由大戟、商陆、芫花、二丑各5g, 冰片、硫磺各10g等7种药物组成, 前5者取等量烘干粉碎, 后2者取等量研粉, 前后二种粉剂以9∶1之比例充分混合以备使用。使用方法:神阙穴局部消毒后取3g药物填于其中, 上敷纱布, 外贴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每30d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8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5%。

党中勤等[18]用中药逐水膏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胸水82例, 逐水膏 (由大戟、甘遂、芫花、牵牛子、小茴香、冰片组成, 粉碎后过100目筛, 密封备用) , 每次20 g, 用蜂蜜适量调成膏状, 局部用安尔碘消毒后贴敷神阙穴, 胶布固定, 24h换药1次, 30天为1个疗程。结果得出中药逐水膏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胸水临床疗效显著,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刘红虹[19]用吴茱萸盐炒热敷脐部治疗臌胀30例。方法:药用吴茱萸30g, 加食盐30ml炒5min, 纱布包裹后外敷脐部, 日2次, 每次保留15min, 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 明显优于对照组。

张红兵[20]以中药十枣汤为基本方加蝼蛄研粉后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 昼敷夜停, 1次/d, 5d为1个疗程, 治疗4~6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血电解质、体重、肝功能等变化。结果得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与62.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总之, 目前中医药治疗乙肝的局面是百家争鸣, 众说纷纭。有的侧重健脾益气, 有的侧重活血化瘀, 有的侧重滋补肝肾, 有的侧重行气利水。但总的趋势是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并配合中医特色疗法能取得一定疗效。

3结语

篇4: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183-2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本资料32例患者均为我科2006年-2008年住院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1)全部有腹水,其中10例因合并不同程度的腹水感染。

(2)具有肝功能损害候群,如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比值倒置,血清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并有肝性面容、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等内分泌机能失调表现。

(3)具有门脉高压候群,如脾肿大、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

(4)HBsAg或其它抗原抗体指标为阳性。

1.2一般情况

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6岁以下4例,37-50岁15例,51-60岁10例,61岁以上3例。首次腹水12例,出现2-4次腹水者20例。本次腹水病程(1月7例、1-3月5例、5月7例、6月以上13例)。

1.3临床表现

治疗组20例,合并胸水3例(15%),肝昏迷2例(10%),腹水感染7例(35%),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5%),败血症1例(5%),肺部感染2例(16.7%),本组12例检查腹围平均为84.7厘米,血清胆红素>1%毫克4例(33%),凝血酶原时间>14秒7例(58%)。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相似,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适当配合西药治疗。

(1)脾虚水湿型:证见腹胀尿少,午后为重,纳差,饭后腹张,大便溏泻,倦怠乏力,下肢水肿,苔薄白,舌质淡红,边缘有齿痕、脉细,治宜健脾益气,渗利水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合五皮饮加减。共9例。

(2)肝肾阴虚湿热型:证见腹张,尿少而赤,食欲差,口干,腰酸膝软,头晕目眩,牙龈或鼻腔出血,或有手脚心热,舌光红,或剥红,脉弦细或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清利湿热,方用知柏八味丸合猪苓汤加减。共3例。

(3)气阴两虚:证见腹张尿水,倦怠乏力,或卧床不起,纳差,气少懒言,手脚心热,以午后明显,或有口干,咽燥,下肢水肿,舌质红,少苔或剥红,脉细软无力。治宜益气育阴,清利水湿,方用益气育阴方(太子参、天麦冬、石斛、黄芪、五味子)合五苓散加减。共3例。

(4)脾肾阳虚水湿型:证见腹张,午后为甚,尿少而清,形寒肢冷,腰酸膝软,纳差,食后腹张,大便溏薄,日行数次,下肢水肿,苔薄白,舌质淡,边缘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肾,渗利水湿,方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共2例。

(5)水滞水湿型:证见腹张,尿少,两胁胀满或胀痛,暖气或夭气则舒,精神抑郁,头胀少寐,纳少乏力,苔薄白微黄,舌质淡红,脉沉细稍弦。治宜理气渗利,方用柴胡疏肝汤合五苓散加减。共2例。

(6)湿热蕴结型:证见腹张,尿少而赤,胸闷纳少,口苦,大便多秘结,或有黄疸,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稍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减。仅1例。

由于本病均有不用程度的面色晦暗、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质硬、或有舌质紫斑等瘀血证表现,故均辅用赤芍、丹参、桃仁、泽兰、地鳖虫、莪术、三棱等,每剂用2-4味。本组中有13例于治疗一周加用西药利尿剂以增强利尿,短程(3-4天)、间歇(5-7天)或联合应用。用双氢克尿塞每次25毫克,一日三次者6例;速尿20-40毫克,一日3次者2例;速尿40-60毫克肌注或静注各1例;速尿针剂60-80毫克,加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4例。应用上述利尿剂的同时,每日补充氯化钾3-6克。并发肝昏迷、肺部感染、原发性腹膜炎、败血症、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分别予以抗昏迷、抗感染、止血等治疗。本组病例均不用血清白蛋白与血浆。

2.2对照组:12例患者全部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包括补充维生素,应用利尿剂或补充血清白蛋白等。对并发肝昏迷、原发性腹膜炎、败血症、肺部感染、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分别予以西医方法抗昏迷、抗感染、止血等。两组均低盐低脂饮食,适当限制液体输入。

3治疗结果:

按上述疗效标准统计,治疗组20例种,获显效16例(80%),好转1例(5%),无效3例(15%);对照组12例中,获显效4例(33.3.%),好转3例(25%),无效5例(41.7%)。无效病例中治疗组3例死亡,对照组2例死亡。治疗组20例中有8例单纯用中药治疗,皆获显效。(两组临床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n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

治疗组2016(80.0)1(5.0)3(15.0)19(95.0)

对照组124(33.33)3(25.0)5(41.66)7(58.33)

治疗组腹水消退15例,消退时间10-90天;其中治疗后40天以内腹水消退有10例(66.7%)。并发胸水3例,治疗后1例减轻,2例无效。对照组腹水消退4例,消退时间为16-120天;并发胸水5例,治疗后1例消退,1例减轻,3例无效。

4讨论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由于迁延失治,病久致虚,其虚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属中医“鼓胀”“积聚”“胁痛”等范畴。该病病机主要是湿热疫毒蕴结体内,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饮互结腹中[1]。即本病既有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对其治疗要正邪兼顾,全面考虑,方可取效。通过辩证分析,我们将本病归纳为六型,其中以脾虚水湿型为多,对其治疗要相应运用健脾益气、渗利水湿、滋养肝肾、清利湿热等方法。同时,由于各证型都兼有瘀血证,均需兼用2-4味活血化瘀药。脾虚水湿、肝肾阴虚湿热、脾肾阳虚水湿、气阴两虚水湿四型属虚中夹实,患者多为出现腹水时久,应用利尿法无效的顽固性或称难治性腹水。气滞水湿、湿热蕴结两型偏实证,患者多为腹水早期,邪实较突出,而一旦腹水减轻或消失,虚象逐渐出现。总之,对于本病的治疗,要坚持以补为主,通利为辅,当腹水消退后,虽无水湿停留的表现,但在辩证处方的基础上,仍要辅用2-3味中药利水药,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再发生腹水。舌质紫斑等瘀血证明显,则可应用三棱、莪术。地鳖虫等破血祛瘀药。在服药过程中并未看到由此而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反看到牙龈出血,患者药后血止,此乃中医所谓瘀血去,血则循经而行,不致溢于脉外而出血也。在西医保肝、利尿、补充清蛋白等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起到较好疗效[2]。总之各有论点,所谓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我们在治疗本病实践体会中,认为对攻补两法之使用不可偏执,肝硬化腹水都是久病所致,因此,我们对本病的治疗原则以补为常法,攻为权变,已取得良好的疗效,否则易招致病情迅速恶化。

参考文献

[1] 刘鲁明.辨证分型治疗肝硬化腹水172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7):59-60.

篇5:白蛋白治疗腹水的方法

1,限制水钠摄入量:每日饮水1000ml为宜,氯化钠每日0.6-1.2g.

2,增加水钠排泄:安体舒通20-100mg,一日三次;重者双氢克尿噻25-50mg一日三次,速尿20-40mg一日一次,利尿注意补钾.;

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少量多次静脉输入人血白蛋白5-10g,每周两次.或新鲜血浆200ml每周1-2次;

4,放腹水:适宜于大量腹水引起心肺压迫症状,病人腹胀难以忍受者,首次不超过10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3000ml,速度宜慢,同时输白蛋白.

5,腹水浓缩回输,腹颈静脉引流等对顽固性腹水有效(癌性腹水不能采用).

篇6:骨刺的中医治疗方法

具体药方:桃仁10克、红花5克、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威灵仙15克、地龙10克、土鳖虫5克、乌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蝎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连服1月。为巩固疗效,患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10克,连服3个月。

骨刺后期病因:骨刺患者后期多因肝肾不足、虚中夹实。不足者有阴虚、阳虚之分,夹实者有瘀结、湿热之分,病情比较复杂。阴虚者表现为口燥便坚,体型消瘦,头晕目眩。阳虚者身体发冷畏寒,小便清长,阳痿滑泄;湿热患者多半有关节酸痛、肿胀及关节内有积液等症状。骨刺晚期患者多以健脾补肾为主。

篇7:肾虚的中医治疗方法

肾不纳气

病机概要:劳伤肾气,或久病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

主要脉证:短气喘逆,动则益甚,形瘦神疲,严重者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无大根。

治疗原则:补肾纳气。

处方举例:人参胡桃汤、参疥散。

肾气不固

病机概要:劳损过度,久病失养,以致肾气亏损,失其封藏固摄之职。

主要脉证:面色惨白,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甚则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 泄,女子带下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肾固摄。

处方举例:水陆二仙丹、五子衍宗丸。

肾虚水泛

病机概要:禀赋素虚,久病失养,肾阳亏损,不能温化水液,水邪泛滥而上逆,或外溢肌肤。

主要脉证: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小便短少,或咳逆上气,痰多而稀,动则喘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弦。

治疗原则:温阳利水。

处方举例:真武汤、实脾饮。

肾阳不振

病机概要:禀赋薄弱,久病不愈,或劳累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

主要脉证:面色淡白或黧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精神萎靡,男子阳 痿不生育,女子宫寒不生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

治疗原则:温补肾阳、

篇8:难治性腹水的中医治法要素琐谈

1 难治性腹水“难治”的原因

中医学认为臌胀的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盛, 难治性腹水到了难治阶段, 由于病久邪气耗伤正气或久服大攻峻补之药伐伤正气, 其“难治”的病机的主要方面以正虚为主, 气血阴阳亏虚, 脏腑功能严重低下, 出现不耐攻补的状态。因此利尿药等已无驱动正气祛邪的物质与功能的基础, 表现为“难治”。

现代医学以“灌注不足学说”和“周围血管扩张学说”解释难治性腹水阶段, 认为其腹水发生与有效血容量减少、肾灌注不足有关。此时, 门脉高压症、低蛋白血症及淋巴回流量增加均达到相当严重程度, 致使大量血浆容量隔离于门脉系统所属脏器, 形成腹水, 不参加有效血循环, 导致门脉系统阻性充血, 动脉系统相对充盈不足, 肾脏血流动力学出现严重障碍, 引起过度水钠储留, 形成顽固性腹水。此外由于放腹水、长期利尿、过度限钠使利尿剂作用减弱, 腹水消退时间延长。

2 治法要素

2.1 健脾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脾气通过固摄脉管主统血, 通过主运化、升清阳使水谷精微输至全身。脾之阳气亏虚不能有效统摄脉管, 使管内津液漏出;不能使水谷精微津液等达于四末, 而淤于中焦化为水湿。故而健脾可以通过固摄脉管、调节津液代谢而减轻腹水。正如朱丹溪所言:“鼓胀又名单鼓, 宜大补中气行湿, 此乃脾虚之甚。”现代研究表明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门静脉静水压升高与血浆白蛋白减少同时存在, 导致血管内液体的漏出。毛炯等[1]、南京医学院[2]的实验研究表明脾气虚的患者体内蛋白总量降低, 其中白蛋白减少, 球蛋白α1与γ增加;而实验研究证实补脾药白术、大枣有明显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此外, 健脾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减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临床上, 李厚根[3]用温阳健脾法以桂附理中丸加减治疗肝硬化伴顽固性腹水38例, 有效15例, 好转19例, 无效4例。郑乃庚[4]以圣术煎重用白术治疗肝硬化腹水96例, 61例治愈, 33例好转, 2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7.9%。

2.2 补肾

中医认为尿液的来源是人体的水液, 故而大量利尿必然伤及阴液, 因此中医传统理论中有伤阴者不可利小便之训。腹水则可以看做人体中正常的阴津停聚而成的水饮之邪, 这部分水饮已无正常生理功能, 抽取腹水反而可促进其生成, 而使人体正常的阴液减少。顽固性腹水多为久病, 患者多惯服利水甚至峻下之品, 或有抽取腹水的治疗, 必有阴液之伤。肾阴又称元阴, 是人体阴液之本。人体阴液的亏少日久必然引起肾阴的亏虚。久则阳随阴脱、阴损及阳, 体不充则用不足, 出现肾阳的不足, 使肾的蒸腾气化水液的功能进一步减退引起少尿和腹水的增长, 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说:“肾者, 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因此难治性腹水经常出现肾阴阳的亏虚, 当以补肾为定法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肾有效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肾功能不全是难治性腹水难治的主要原因之一。陈建章[5]研究发现补肾阳药在退肿早期可减少肾小管重吸收率, 后期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与肾有效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证明上述观点。史晓彬[6]以补肾固本法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治疗组有效率88.8%, 对照组52.9%,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2.3 疏肝

肝主疏泄, 功善升发阳气, 宣散郁滞, 调畅肺脾肾的气机, 通利三焦水道, 肝气郁滞则肺脾肾气化失权, 三焦不利, 津液运行不畅而聚为水湿。气聚则水停, 气行水亦行, 故有“治水先治气”之法。正如张景岳所说:“水气本为同类故治水者当兼理气, 盖气化, 水自化也。”实验表明, 肝硬化失代偿时, 肝脏对抗利尿激素 (ADH) 灭活减少, 使ADH在体内含量增高, 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V2受体, 产生了“保水排钠”的生理作用。这是形成难治性腹水低钠血症的重要机制。陈泽奇等[7]的实验表明:血浆ADH含量升高是肝气郁结证的指标, 认为是肝气郁结证较好的辨证参考指标之一。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难治性腹水患者存在着肝郁的病机, 当以疏肝行气为治则。蒋本尤[8]以肝郁为核心论治肝硬化腹水取得显著疗效。陶景渊等[9]以三络青皮汤治疗肝硬化腹水, 总有效率为89.29%。

2.4 宣肺

肺为气之主, 又为水之上源, 司“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 若肺气虚闭, 失其宣降, 每易形成源堵流塞, 使膀胱气化不利, 以致上窍闭而下窍涩。当以宣泄肺气之法治之, 前人称此法为提壶揭盖, 或以升为降法, 有“欲降先升”之意。此法后世应用甚广, 清代喻昌在《寓意草》中提出治胀病有三法, 其中最后一法为:“有解散一法, 开鬼门, 洁净府是也。”此即宣肺利水之意。常用药有紫苑、苏叶、桔梗、车前子、桑白皮、杏仁等。如叶天士以紫苑杏仁方兼进小温中丸治疗臌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严重时常出现门静脉-肺静脉分流、膈肌上抬引起严重低氧血症, 甚至引起肝肺综合症, 出现呼吸困难、平卧呼吸等肺失宣肃的表现。而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机械通气和应激反应等可直接刺激中枢释放ADH, 加重低钠血症和腹水的顽固性, 改善肺的呼吸功能可以减弱这一机制。朱英超[10]以宣肺活血利水法治疗腹水, 取得显效。

2.5 清热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胀腹大, 皆属于热。”且鼓胀日久, 气滞血瘀、痰湿水饮久郁皆可化热, 热邪可以进一步灼伤营阴, 耗散正气。故脏腑郁热是臌胀不可忽视的重要病机之一。此外, 气血阴阳的亏虚皆可以产生虚火, 虚实火相杂, 增加了腹水的难治性。因此治疗上辅以各种清热法也就不难理解了。肝硬化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 (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作用及滤菌功能减退、补体产生减少) , 易于发生各种感染, 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引起的自发性腹膜炎。其所产生的大量内毒素一方面可以影响能量代谢、损伤细胞, 另一方面可引起肝脏小血管收缩, 加重门脉压升高, 同时腹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蛋白漏出增加, 腹水蛋白量增多。内毒素还可以引起肾小动脉痉挛, 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 从而加重腹水形成。患者多出现以发热为主的多种表现。许多清热解毒的中药如赤芍、丹参、黄芩等可以控制黏膜炎症, 维护黏膜的完整性, 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2.6 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久病入络”, 《金匮要略》指出:“血不利则为水。”血瘀可引起经脉中的津液运行不利, 遂迫其妄行, 成为离经之水, 聚于肠间则为鼓胀。正如《医门法律·胀病论》所说“凡有症瘕积聚痞块, 即是胀病之根”, 而水液的潴留又影响血液的运行, 加重瘀血的形成, 形成恶性循环。肝硬化腹水患者多可见胁下癥积或有刺痛, 尚可见赤痕血痣、肝掌、胸腹壁青筋暴露甚或牙衄、鼻衄等血瘀之象, 故当用活血化瘀之品, 如《血证论》所言“但去瘀血, 则痰水自消”。门静脉静水压升高原因中的后向血流作用认为重要原因是肝细胞坏死使肝血窦塌陷、疤痕及再生结节使肝小叶排列结构紊乱, 进而导致肝窦及Disse间隙血流阻断, 或由于肝窦毛细血管化等使门静脉回流阻力增高。活血祛瘀法可以促进肝胶原降解、改善肝微循环血流灌注从而降低门脉静水压。此外, 肾有效血流量的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引起水钠潴留加重腹水。其原因主要有去甲肾上腺素值增多, 前列腺素 (PGE2、PGI2) 的合成减少, 血管紧张素II的增多, 内皮素产生增多, NO合成减少等。吕金雷[11]研究发现活血祛瘀药丹参能使PGE2分泌增加, 扩张肾血管, 增加肾血流量。红花、莪术、灯盏花均能使血栓素A2/前列环素比值下降发挥扩管效应。当归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对ET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川芎嗪可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 (ET) 含量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因此, 活血化瘀药有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从而有利于恢复肾功能。此外, 郁金、三七还有明显升高白蛋白、胶体渗透压的作用。张建明等[12]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18例, 显效7例 (38.89%) , 有效8例 (44.4%) , 无效3例 (16.67%) 。王健中[13]以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60例, 总有效率91%。

2.7 通腑

腹水患者以腹中水满撑胀为首患, 欲除腹中水湿痰饮之邪, 当给邪以去路。除了利水之法, 通腑也可以起到引肠间湿热毒邪外出的作用。如徐灵胎所说:“胀满之病即使自虚, 终属邪实, …… 宜缓缓下之。”清·怀抱奇《医彻》主张:“每以大攻大泻药投之, 反恒奏效于俄顷, 然后以参调之, 以补济之, 以善后图。”《金匮要略》:“病水腹大, 小便不利, 其脉沉绝者, 有水, 可下之。”但这种治法容易导致伐伤正气, 尤其对于难治性腹水, 多已正气亏耗日久, 正如《千金方》所说“气血皆变为水, 决而出之, 去水即出其气血也”, 故当慎用。现代医学认为很多泻下药如大黄可以抑制Na+-K+-ATP酶而减少肠道对水分的吸收, 芒硝可以提高肠道的渗透压, 吸收水分……这与吴秀芳等[14]用口服甘露醇导泻治疗难治性腹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但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还可以减少肠道细菌及其产生的内毒素和分解蛋白质产氨。李章琴等[15]用逐水汤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20例, 效果显著。

3 治法要素的应用

3.1 各种治法的联合应用

中医重视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个整体, 各脏腑及各种病理产物之间紧密相关, 且难治性腹水病机十分复杂。因此以上治法要素需在辨证的基础上联合、灵活选用。各种治法合理地联合应用可以发挥中药多靶点作用的优势, 大大提高疗效。如温阳活血、温补脾肾、滋补肝肾、清热养阴益气、活血化痰、宣肺利水等等。探索联合应用的规律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3.2 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治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首先, 无论中医西医, 仍无对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准确的量化的定义, 造成一般性腹水与难治性腹水的治法研究的混乱;其次, 低氧血症、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内毒素血症、各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含量等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时重要的现代医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不多, 如能加以研究或许能有所发现, 有助于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细程度和准确性;再次, 目前各种治法联合应用的临床观察较多, 而实验研究少, 研究缺乏深度。

3.3 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治法应用前瞻

肝硬化到了难治性腹水阶段, 肝功能严重低下, 病情急重。因此, 各种药物的应用应提高效率, 避免量大味多, 这就要求中医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 把握难治性腹水病机的主要矛盾, 精选治法方药, 改革药物剂型和服用方法。还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和药理学研究用微观辨证提高治法的实用性和用药的精度。相信通过以上努力, 中医药在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方面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摘要:难治性腹水属于中医臌胀范畴, 本文参照中医理论、历代医家及当代中医临床实践, 概括提出难治性腹水的治法为健脾、补肾、疏肝、宣肺、活血化瘀、清热、通腑, 通过以上治法的联合应用达到利水退肿消退腹水的目的。并指出腹水中医治法研究存在的问题。

篇9:肝腹水的中医治疗方法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肝腹水;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732-0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62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联合多巴胺和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方法之后,取得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检查后确诊为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38岁到65岁之间,病程在5个月到4年之间;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39岁到61岁之间,病程在6个月到5年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与入院后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均卧床休息,医务人员按照患者血清蛋白下降状况给予患者人体白蛋白或者血浆补充治疗,叮嘱患者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高量高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接着给予患者护肝、利尿、支持和维持电酸碱平衡治疗,其中护肝治疗必须联合使用甘利欣、肌苷、护肝片以及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利尿必须采用安体舒通,每次使用量控制在42mg左右,每天口服3次,如果需要采用速尿,使用剂量保持不变,每天口服2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联合采用多巴胺和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甘露醇浓度控制在20%作用,使用量不超过150mL,以静脉滴注的方式为主,静脉滴注半小时后,给予患者巴多胺治疗,用量控制在42mg左右,将配置好的巴多胺加入到10%的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次,坚持治疗3周。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痊愈14例,占31.11%,好转23例,占51.11%,无效8例,占17.78%,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接受联合治疗后痊愈28例,占62.22%,好转15例,占33.33%,无效2例,占4.44%,总有效率为95.56%,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肝硬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长期饮酒并受到药物刺激,是常见的慢性损害肝脏的疾病之一,肝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 。肝硬化出现难治性肝腹水的原因十分复杂,目前,医学领域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列研究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生活习惯不健康以及受到大量刺激性食物和药物的干扰都会出现难治性肝腹水问题[2] 。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治疗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大量腹腔放液、自身腹水收缩回缩以及腹腔静脉分流术等手段,但是,实际治疗过程中容易引发蛋白质缺失、电解质紊乱以及血管堵塞等问题[3]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将常规综合治疗法与多巴胺和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为提高治疗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采用多巴胺和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痊愈14例,好转23例,無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接受联合治疗后痊愈2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时,可以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联合多巴胺和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冰.74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04(01):62-63.

[2]孙运萌.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有效方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02(12):237.

篇10:胃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本方是治疗寒邪客胃,寒凝气滞的基础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若寒重,或胃脘突然拘急掣痛拒按,甚则隆起如拳状者,可加吴茱萸、干姜、丁香、桂枝;气滞重者,可加木香、陈皮;若郁久化热,寒热错杂者,可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调;若见寒热身痛等表寒证者,可加紫苏、生姜,或加香苏散疏风散寒,行气止痛;若兼见胸脘痞闷不食,嗳气呕吐等寒夹食滞症状者,可加枳壳、神曲、鸡内金、半夏以消食导滞,温胃降逆;若胃寒较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散寒止痛。

·饮食停滞

症状:暴饮暴食后,胃脘疼痛,胀满不消,疼痛拒按,得食更甚,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厌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2。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

本方用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健胃下气;半夏、陈皮、茯苓健脾和胃,化湿理气;连翘散结清热,共奏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本方为治疗饮食停滞的通用方,均可加入谷芽、麦芽、隔山消、鸡内金等味。若脘腹胀甚者,可加枳实、厚朴、槟榔行气消滞;若食积化热者,可加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若大便秘结,可合用小承气汤;若胃痛急剧而拒按,大便秘结,苔黄燥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可合用大承气汤通腑泄热,荡积导滞。

·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3。柴胡、川芎、枳实、香附、陈皮、厚朴、白芍、半夏、甘草。

本方为疏肝理气之要方。方中柴胡、白芍、川芎、香附疏肝解郁,陈皮、枳壳、甘草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效。若胀重可加青皮、郁金、木香助理气解郁之功;若痛甚者,可加川栋子、延胡索理气止痛;嗳气频作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

·肝胃郁热.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中。

方药:4。 丹皮,山栀子,青皮,黄连,吴茱萸,香附,柴胡,赤芍,甘草,金银花,大黄,薄荷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薄荷解郁柔肝止痛,丹皮、栀子清肝泄热,白术、茯苓、甘草、生姜和中健胃。黄连清泄胃火,吴茱萸辛散肝郁,以补原方之未备。若为火邪已伤胃阴,可加麦冬、石斛。肝体阴而用阳,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郁久化热,易伤肝阴,此时选药应远刚用柔,慎用过分香燥之晶,宜选用白芍、香橼、佛手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也可与金铃子、郁金等偏凉性的理气药,或与白芍、甘草等柔肝之晶配合应用。若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见吐血,,咨询QQ1171011965程,并出现脘腹灼痛痞满,心烦便秘,面赤舌红,脉弦数有力等症者,可用苦寒泄热,直折其火。

·瘀血停滞

症状: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5。炒五灵脂,炒蒲黄,丹参,檀香,砂仁(后下),白芍,甘草,延胡索。

加减:疼痛较剧加莪术10g,石见穿15 g,九香虫10g;兼胀痛加枳实12g,广木香12g;兼神倦乏力加黄芪30g,党参30g,白术有吐血便血者加三七粉9g(冲服),白及15 g,藕节15g。

上一篇:关于征询2010“七彩的夏日”活动计划的函下一篇:哇,她这个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