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运管所管理制度

2022-08-22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或从事某一工作的人员起到约束作用,这是他们行动的标准和依据。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收藏的《区县运管所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区县运管所管理制度

区县政府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

一、为了进一步聚集力量,优化涉农资金安排,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XX及省市县关于做好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在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指导,总体负责,下设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整合办),办公室设在财政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三、整合资金安排的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遵循“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资金走”的权责匹配原则。

四、整合资金安排的项目实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预算审核制、竣工结算审计制、工程监理制、公示公告制、政府采购等法规制度。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项目档案资料统一管理,建立台帐。

五、整合资金要遵循提高效益、公开透明、依法监督的管理原则,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六、要积极创新整合资金的使用机制,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模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整合资金使用效益。

七、资金整合的范围:根据中、省、市文件规定,中央层面18项、省级层面38项、市级层面9项及县级安排用于脱贫攻坚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

八、

整合资金的支出范围

1.主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主要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用于扶持农业生产发展方面资金应不低于60%(含生产道路、小型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突出脱贫成效。

2.统筹整合的涉农资金中的中省投入部分主要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受益对象为全县的行政村和农户。市县整合资金除可用于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和提高贫困户能力建设之外的其他扶贫方面支出,需经领导小组审批后,纳入当年整合工作方案后予以安排。

九、

整合资金禁止的支出

1.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包括接待费、招待费、餐费等违规支出。

2.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包括各类加班费、下乡费等变相的个人福利补助。

3.弥补企业亏损。

4.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5.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6.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7.购买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8.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9.企业担保金。

除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明确规定用途的资金外,不得用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支出。

十、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整合办:负责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日常事务;建立整合资金项目库;组织编制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方案;根据领导小组审定下达项目批复;对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和监管。

财政局:负责整合资金调度工作,对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进行集中归并和统一管理,建立资金收支台账;根据整合办下达的整合项目批复及时分配下达资金指标;配合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参与项目检查和监管;做好绩效评价工作。

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做好向上争资工作;配合整合办建立整合资金项目库,对各镇(街道)上报的整合项目必要性、可行性、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充分论证、筛选把关;对项目管理使用和资金安全负主责,要依据项目批复组织好项目实施、资金管理、检查验收、财政资金报账、资产移交等工作;全程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管;负责做好项目实施全过程档案资料整理装订(包括可研报告、实施方案、合同、项目实施前、中、后施工照片、公告公示、工程结算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等反映项目实施全过程资料);对竣工项目绩效情况进行自评;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工和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各镇(街道):按照整合项目使用方向及镇(街道)相关规划,确定遴选项目,报相关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做好项目申报工作;配合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做好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

审计局:负责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审计监督工作;参与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工作。

纪委监委:负责涉农资金整合项目督查督办工作;参与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工作。

十一、项目编制:由整合办组织,按“镇村申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整合办汇总→报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分建立我县整合资金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按“轻重缓急”逐年滚动实施。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围绕“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脱贫攻坚任务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涉农整合资金使用方向,结合行业规划和本部门职能特点,精准指导和把关各镇(街道)高标准申报整合项目。

十二、创新模式:产业发展项目要突出创新,紧紧结合资产收益扶贫等模式,充分发挥整合资金效益。整合资金可补助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村集体资金直接投资建设或参股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整合资金形成资产可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和全部村民(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形成资产只能折股量化给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结束后,折股量化以村集体为主。

十三、领导小组结合脱贫攻坚任务、整合资金使用方向、整合资金额度,按分轻重缓急的原则,从项目库中研究审批需实施的整合项目;整合办负责分批下达项目批复文件;财政局负责分批下达项目资金文件。

十四、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对项目规范管理、资金安全、扶贫成效具体负责,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责任到项目。在接到项目批复文件后,要严格按照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及资金规模,及时编制可研报告、实施方案,要突出整合资金精准用途、扶贫成效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等要素;抓紧组织项目招投标等程序,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快速组织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拨付,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项目计划,确需调整的,按照“报整合办申请

→整合办审核→领导小组批准→整合办下达项目调整批复文件”的程序进行报批后,再开工实施。

十五、属于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范围的项目,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村级实施的数额较小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可参照农村公益设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方式管理。

十六、整合资金拨付坚持“先检查进度、后报帐拨付、比例相一致”原则,项目开工后,可预付一定比例资金,再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工程结算审计报告同比例拨付。如需预留质量保证金,原则上按不高于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资金的3~5%预留,待满一年后无质量问题时一次性拨付质量保证金。如项目存在质量问题,可将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并按项目实施合同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相应处置。

十七、项目检查程序:按照“深入现场、统一验收、出具结论”的程序,由项目实施单位向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相关镇(街道)参与,经检查人员签字确认项目真实性和进度,填写《

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项目进度(竣工验收)检查表》(见附件1),并履行报账程序。整合办、财政部门做好项目进度检查、监管和督办工作。

十八、整合资金用于农户直接补助项目的,按照“村组→镇(街道)→县级主管部门”的申报程序,进行村级公示、逐级申请、逐级审核,确定补助对象。各镇(街道)负责逐户检查、对项目真实性负责,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抽查,镇村盖章后的花名册,作为检查验收和报账的依据。

十九、整合资金的使用实行县级部门报账制,由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落实。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工程进度分阶段及时报账,并对所提供的报账资料真实性严格审核把关。

二十、整合资金的拨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由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将资金直接拨付项目建设单位或服务供应商;对个人补助类项目资金,通过财政惠民“一卡通”直接支付。

二十一、项目实施单位和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项目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抓好项目计划、建设、验收、报账和财务核算等相关工作。为加速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创造必备条件,项目批复下达后,财政部门应在5日内下达预算文件;项目实施单位部门提出用款申请后,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分别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和资金拨付工作。

二十二、根据项目进度和报账实施情况,由项目实施单位按项目建设进度,填写《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项目资金拨付审批表》(见附件2),经负责人签字,报县级项目主管部门核实后,报财政局、整合办领导审批,作为整合资金报账、拨付的依据。

二十三、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财政部门要督促资金使用部门及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已下达预算15个工作日以上仍未执行的,要由专人催办;3个月以上的,将进行督办;6个月以上的,由财政部门直接收回并调整用于当年其他扶贫项目;因项目跨执行等原因造成结转结余1年以上的,财政部门收回统一纳入当年涉农资金整合范围统筹安排使用。

二十四、整合资金实行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整合办、财政局、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将资金整合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整合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信息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实施前后都要在项目所在村或实施地进行公告公示,公告公示位置要醒目、时限不少于7日。公告公示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资金规模、实施地点、建设内容、实施期限、预期目标、项目实施结果、实施单位及负责人、监督举报电话等。

二十五、财政局要建立整合资金收支台账;县级项目主管部门要设立整合资金专账,按照中、省、市、县分级、分项、分账核算,确保资金运转轨迹清晰,资料真实可靠,管理规范有序。

二十六、整合资金的使用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除公告公示外,要主动吸收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贫困户代表参与项目的管理监督。

二十七、项目完工后,县级主管部门要建立整合资金扶贫项目建设台账,基本情况要有图片、影像、文字等反映项目实施全过程资料,要整理存档,专人保管。

二十八、审计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开展专项检查审计。必要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二十九、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整合办要组织专项检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十、财政局负责资金整合相关的数据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报送、上下衔接、配合检查等工作。

三十一、财政局、县级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上级相关精神,积极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资金整合工作的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以领导小组名义通报,并实行奖优罚劣的奖惩制度。

三十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兼顾《X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文件执行。

第二篇:天津市区县经营性用地集中交易管理办法

天津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印发天津市区县经营性用地集中交易

管理办法的通知

津国土房用〔2012〕205号

各区、县国土分局,滨海新区规划国土局,有关单位:

经2012年5月18日第14次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现将需继续施行的《天津市区县经营性用地集中交易管理办法》重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天津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九日

天津市区县经营性用地集中交易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全市经营性用地集中统一交易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责任和分工,保证工作效率,依据《招标拍卖挂牌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区县经营性用地是指本市规划环外环以外各区县辖区范围内,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的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

第三条 天津土地交易中心是本市唯一的土地交易专门机构,是全市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实施公开出让土地的土地有形市场。

区县经营性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在天津土地交易中心以招

—1— 标、拍卖、挂牌方式实施公开出让。

区县经营性用地集中交易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负责统一管理。

第四条 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土地供应计划,于每季度第三个月的20日前,将下季度拟出让经营性用地地块信息,报市国土房管局土地利用处(以下简称市局土地利用处)备案。

第五条 出让前的经营性用地项目,由所在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完成权属审核、勘丈测绘、地价评估及确认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编制土地出让方案报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土地出让方案经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持土地出让方案及相关资料,到市局土地利用处提出进入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公开出让的备案申请,办理出让项目备案手续。

未经备案的经营性用地不得实施出让工作。

第七条 出让项目申请备案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经营性开发用地出让项目备案登记申请表;

(二)项目土地出让方案;

(三)区县人民政府的批复文件;

(四)经营性土地供应计划;

(五)权属证明文件;

(六)出让地块位臵图及现状图;

(七)宗地界址图;

(八)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

(九)土地评估报告;

(十)评估地价确认文件;

(十一)其它相关资料。

以上第

(二)、

(三)、

(九)、

(十)须留存正本。其他各项查验正本,留存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加盖“与正本核对无误”专用章。

第八条 土地出让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2—

(一)土地坐落、四至、出让面积;

(二)土地来源情况(收购整理前的土地所有权性质、用途及权属状况等);

(三)收购整理情况(农用地转用、征地拆迁补偿、地块现状等);

(四)抵押、查封及权属纠纷核查情况,土地使用权收回及权属变更手续办理情况;

(五)地块规划用途及规划条件;

(六)出让年期;

(七)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标准(属尚无基准地价的区域应予注明);

(八)土地价格评估及评估地价确认情况;

(九)收购整理成本和出让价格的测算及底价确定的情况;

(十)拟采取公开出让方式;

(十一)实施出让时间安排;

(十二)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九条 市局土地利用处负责查收区县土地出让项目的备案材料。经审查,报备资料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备案登记。对土地出让信息不完整或附件资料不齐备的,当场告之不予受理备案登记,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资料。

第十条 对受理备案登记的项目,天津土地交易中心根据市局土地利用处签发的土地出让项目受理备案登记通知书,对是否达到“净地”条件等情况进行现场查勘和核实,并在4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情况书面反馈市局土地利用处。

现场查勘应当认真细致,反馈的情况应当与地块现状实际情况相符。

第十一条 市局土地利用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及天津土地交易中心现场查勘反馈情况,对申请进入天津土地交易中心交易的土地出让项目进行审核,2个工作日内提出备案意见,报市国

—3— 土房管局主管领导(以下简称局领导)批准。

第十二条 土地出让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备案:

(一)没有进行或完成土地收购整理,未达到“净地”条件的;

(二)土地使用权未收回或存在抵押、查封及权属纠纷等问题;

(三)拟出让用途与规划用途不符的;

(四)出让底价低于评估确认地价,或计算政府收益部分(扣除征地、房屋征收补偿等整理费用和基础设施配套费)低于出让底价25%的;

(五)有失公平竞争的限制条件;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项目。

第十三条 经局领导批准同意的土地出让项目备案审核意见,加盖市国土房管局公章反馈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对准予备案的,市局土地利用处应当将准予备案通知及备案资料一并抄送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应当做好备案地块出让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予备案的,由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反馈意见,对原土地出让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做好涉及的相关工作,重新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再提出备案申请。

第十四条 土地出让项目备案审核工作,应当自受理备案登记日起10个工作日内反馈备案意见。

第十五条 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确保土地出让项目报备资料内容的详实和准确。

对于在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前,发现土地出让项目报备资料内容存在失实、有误及其他有失公平竞争等问题的,市国土房管局可依法变更或撤销原备案意见,并暂缓或停止在天津土地交易中心进行土地公开出让工作。

对于已经出让的土地,因土地出让项目报备资料内容存在失实、有误及其他有失公平竞争等原因导致后续工作产生问题的,相关法律

—4— 责任、经济责任由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承担。

第十六条 准予备案的土地出让项目,所在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要求时限,到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办理经营性用地集中交易的相关手续。

天津土地交易中心与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出让的具体时间,并共同编制招标、拍卖、挂牌文件。

第十七条 实施土地出让应当至少在投标、拍卖或者挂牌开始日前20日发布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公告。公告由天津土地交易中心与所在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发布。发布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媒体:

(一)《天津日报》;

(二)天津招标投标网();

(四)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政务网()。

第十八条 土地出让项目招标标底,拍卖和挂牌起叫价、起始价、底价,以及参与竞买资格,由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确定。招标标底和拍卖、挂牌的底价,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结束之前应当保密。

确定竞买资格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竞买人。

竞买资格有特殊要求的,申请备案时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提供有关法律法规依据,负责在实施土地公开出让时,对竞买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并做好解释工作。

第十九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组织实施应当符合《天津市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程序,在市公证处监督下进行,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现场参加。

第二十条 以招标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招标前,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应当在市公证处监督下,在市级专家库和所在区县专家

—5— 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人,组成评标小组。其中,市级专家库抽取4人,所在区县专家库抽取5人。

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本区县评标专家库成员名单提交天津土地交易中心。

第二十一条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活动结束时,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与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成交确认书》一式三份,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竞得人三方各执一份。

第二十二条 土地出让成交的2个工作日内,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应当将《成交确认书》报市局土地利用处备案,同时分别在有形市场和中国土地市场网、天津招标投标网、天津土地交易中心网站上发布成交结果信息。

第二十三条 区县经营性用地在天津土地交易中心实施公开出让后,由所在区县国土资源部门与土地受让方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收取土地出让金,并上缴区、县财政。

第二十四条 已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区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在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合同文本报送市局土地利用处和天津土地交易中心。

天津土地交易中心负责按项目将出让方案等有关资料,以及招拍挂出让文件、成交确认书、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进行整理存档、登记、统计工作。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经营性用地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后,凡涉及依法改变土地使用条件的,由天津土地交易中心负责按照原公告发布渠道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有竞买申请的,天津土地交易中心重新组织公开出让。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6月9日起施行,至2017年6月8日废止。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印发的《天津市区县经营性用地集中交易管理办法》(津国土房地市〔2006〕605号)同时废止。

—6—

第三篇:重庆市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规范和促进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渝府令第53号)、《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

本办法所称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指区县(自治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国土管理部门”)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使用本级管理的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或其它自筹资金实施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项目。

第三条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是全市土地开发整理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项目政策规定、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和补充耕地计划,发布项目指南,实施入库项目核查和备案,确认项目新增耕地并颁发合格证,负责项目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管理。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项目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申报补充耕地计划,确定计划实施项目和项目踏勘选址,组织审查项目勘测资料和实施方案,申请项目入库备案,办理项目入库手续,监管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理,会同农业等相关部门实施项目竣工和基本农田补划验收,组织实施权属调整和后期管护与利用等。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在当地县级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市国土房管局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对项目管理和实施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负责。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土地整理专业机构为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实施,组织项目工程招标,选择工程监理,管理工程施工,组织项目竣工初验和工程交接。

第四条 项目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的原则;

(四)规范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 前期工作

第五条 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当年1月30日前,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向市国土房管局申报补充耕地计划。

市国土房管局根据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新增耕地潜力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3月30日前下达区县补充耕地计划,发布项目指南。 第六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根据补充耕地计划和项目指南,在村社申请、乡镇建议、项目承担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项目踏勘选址,确定计划实施项目。

项目踏勘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和项目指南,围绕基本农田保护、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乡区域统筹、扶贫济困、地灾搬迁避让、新增耕地潜力等实际情况,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以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为主,适度土地开发。

第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区县国土管理部门确定的计划实施项目,安排开展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可在市国土房管局建立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目录库中随机抽取或公开择优选择土地测绘机构开展项目区1:2000土地勘测。

土地勘测应符合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管理相关规定,成果应真实、准确、规范。

第八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应组织审查项目区土地勘测成果,并出具审查意见书。

第九条 计划实施项目应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可在市国土房管局建立的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目录库中随机抽取或公开择优选择。

实施方案编制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工程布局,准确计算工程数量和合理预算工程投资,并符合有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满足新增耕地确认要求并能够指导项目工程实施。 实施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应在项目区进行公示,广泛征求项目区农民群众和基层组织意见。

第十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评审项目实施方案,并出具评审意见书。

实施方案评审工作应符合《重庆市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方案评审办法》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项目实行核查、备案管理制度。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在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应告知市国土房管局并接受其核查;在办理项目入库手续前,应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项目备案并取得项目备案通知书。

第十二条 申请项目备案提交以下资料:

(一)项目备案申请表;

(二)项目踏勘选址报告;

(三)项目区最新变更的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明项目区边界)、1:2000土地勘测成果资料及审查意见书;

(四)项目区最新变更的土地利用现状台帐;

(五)项目实施方案及评审意见书;

(六)项目1:2000规划图;

(七)项目涉及部门及乡镇、村社、农民群众意见材料;

(八)项目资金来源说明;

(九)项目区现状图片资料(远近景各5组)。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对申请项目备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凡资料有伪造、虚假的,市国土房管局将不予备案,并视其责任予以通报。

第十三条 市国土房管局受理项目备案申请后,除特殊情况外,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备案工作,出具项目备案通知书或不予备案通知书。

第十四条 项目备案审查内容:

(一)申请备案资料是否齐备、规范;

(二)项目选定是否合理、合法、合规;

(三)项目新增耕地数量是否可行;

(四)项目建设标准、投资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五)项目新增耕地质量是否满足按等级折算要求。 第十五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根据项目备案通知书,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项目入库手续。逾期未办理入库手续或不按备案资料入库的项目,市国土房管局不受理其新增耕地确认申请。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按国家、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规定,实行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和审计制。

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法人。

第十七条 土地平整等分布较广、技术含量较低且难以量化的建设任务,当地农民群众有实施意愿并具备实施条件的,由承担单位或委托项目所在乡镇、村社组织农民群众实施,资金直接兑付给农民;当地农民群众不具备实施条件或没有实施意愿的,应征得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或三分之二以上农户同意,并对实施方式予以公告后,纳入工程施工招标内容进行招标。

第十八条 项目应充分发挥项目区基层组织、农民群众的作用,鼓励其参与项目工程施工监督。

项目区基层组织、农民群众监督情况作为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新增耕地确认的重要依据。基层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工程项目监管补助可在工程监理费结余或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十九条 项目应严格按经备案和批准的实施方案组织工程施工。确需变更的,按以下情形处理:

(一)不涉及变更项目实施规模、范围、新增耕地面积、工程重大布局和降低投资标准、建设标准的,由施工单位提出变更方案,经工程监理、实施方案编制单位和承担单位同意,报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批准。

(二)涉及变更项目实施规模、范围、重大工程布局和降低建设标准、投资标准的,应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变更备案,取得变更备案通知书后,由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批准变更方案。

第二十条 变更备案申请由区县国土部门提出,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变更备案申请;

(二)项目变更方案(含图件);

(三)工程监理单位意见;

(四)实施方案编制单位意见;

(五)项目承担单位意见;

(六)项目区农民群众意见;

(七)涉及变更区域的照片(远近景各5组)。

第四章 项目竣工验收与新增耕地确认 第二十一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竣工验收,对项目竣工验收结果负责。

第二十二条 项目竣工验收程序

(一)施工单位自检;

(二)承担单位初验;

(三)区县国土管理部门组织竣工验收。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竣工应按照经备案及批准的实施方案据实验收。主要单项工程、新增耕地质量等可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项验收,形成专项验收意见,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

第二十四条 市国土房管局负责项目新增耕地确认和发证。新增耕地确认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完成项目竣工验收;

(三)有书面申请新增耕地确认表;

(四)申请新增耕地确认资料齐备、规范。

第二十五条 项目新增耕地确认由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向市国土房管局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申请项目新增耕地确认资料

1、申请项目新增耕地确认表;

2、项目备案通知书和入库通知书;

3、经备案及批准的实施方案(含项目规划图,涉及变更的提供经批准的变更方案);

4、项目竣工报告及其相关附件;

5、1:2000项目竣工图、1:1万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电子光盘;

6、项目财务决算报告及批复文件;

7、项目审计报告;

8、新增耕地测算报告;

9、新增耕地分等报告;

10、工程监理总结报告和农民群众监督资料;

11、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

12、项目实施前后对比图片(远、近景各5组);

13、项目招投标资料及相关合同、协议书;

14、项目工程质量检验资料;

15、项目工程移交及后期管护资料;

16、据实验收项目的图、表、册及验收意见。

(二)项目新增耕地补划基本农田图件、表册、责任书。 项目竣工图测绘、新增耕地测算分别由项目工程施工单位和项目承担单位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实施。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在市国土房管局建立的专业机构目录库中随机抽取或择优选择。 项目竣工报告包括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工程管护措施、投资预期效益分析和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经验、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及文档管理情况;竣工报告附件包括项目建设情况表、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项目竣工图在项目规划图的基础上实地补测和修测,包括地形、地类和工程等内容,工程内容应进行编号和列表。

项目财务决算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制,区县国土管理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复。

项目审计报告包括工程造价审核和财务审计内容,由区县审计机关或具有审计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新增耕地测算样方测量中,样方布设应按典型性、代表性的原则随机选择,符合统计分析要求。不同坡度、类型的样方数各不少于2个,单个样方面积不小于1公顷,样方总面积不低于建设规模的5%.新增耕地分等报告编制应符合《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新增耕地补划基本农田图件以项目所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底图编制,用文字标注补划基本农田的数量,以线条标注补划范围。

项目实施前后图片应具有相同的参照物。

第二十六条 申请新增耕地确认资料的核查,由市国土房管局委托专业机构实施。申请新增耕地确认资料通过专业机构核查后,市国土房管局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新增耕地确认专家组,实施项目新增耕地确认工作。新增耕地确认专家组对新增耕地确认结果负责。

第二十七条 新增耕地确认程序

(一)听取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和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情况报告;

(二)查阅有关资料;

(三)实地查验新增耕地数量、质量情况,听取项目区农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意见;

(四)反馈新增耕地确认情况。

实地查验采取抽查的方式,抽查比例不低于实施总面积的10%.其中,面积超过1公顷的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地块为必查内容。

第二十八条 项目新增耕地确认中发现擅自违规缩减项目资金、降低建设标准或改变项目实施规模、范围、工程数量、工程重大布局等对新增耕地数量、质量影响较大的问题,应中止确认工作。

新增耕地确认不合格的项目,由区县国土管理部门组织限期整改后重新申请新增耕地确认。

第二十九条 新增耕地确认合格的项目,市国土房管局颁发《重庆市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开发整理合格证》。经确认并发证的新增耕地,可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或申请市级新增耕地储备指标收购。经确认的新增耕地应纳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国土房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施行之日,《重庆市区县(自治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渝国土房管发[2002]98号文)同时废止。其它涉及区县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未明确的,执行现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杭后运管所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为全面提高单位职工综合素质,规范工作人员执法行为,不断提高单位工作效能,保障辖区道路运输市场合法经营,便于所内及时掌握各股室的工作进度和开展情况,有针对性德进行工作调整,力争在政风行风评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全系统运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取得好成绩,使单位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考核制度。

一、 根据工作需要,杭后运管所运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采取日常

考核、季度考核和半年、年终考核三种形式,内容为内务管

理和外业稽查。

二、 日常考核采取不定时抽查的形式进行,一个星期不少于两

次。考核检查内容以各股室环境卫生、工作人员仪表风纪、

制度执行、运输市场管理等情况为主。对于工作环境差、违

反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采取扣分和扣当月奖金的形式执行。

股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由于管理不严股室成员违反制度

或股室负责人违反制度规定的,扣当事人当月奖金200元,

股室负责人扣当月奖金300元。

三、 季度考核和半年、年终考核严格按照市运管处和所内制定的

运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进行考核,查遗补漏、综合分析,

时间为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中旬开展。内容为运输市场合法

经营情况检查;运输市场经营行为管理情况检查;维修市场

经营行为管理情况检查;驾校经营行为管理情况检查;运输业务管理情况检查;财务审计工作情况检查;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检查;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检查。

四、 日常考核中,考核办要做好记录,每月月底进行汇总分析,

以通报的形式将考核结果在全所公布。

五、 对于当月发现的问题,考核办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次月对

各股室的整改事项进行复查。

六、 进行季度或半年、年终考核时由所领导带领,考核组成员组

成由考核办召集安监办、法规股、财务股或根据考核需要召集相关股室成员参加,分工协作。

七、 年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考核成绩分为优秀、合

格、不合格三种,90分及以上为优秀,70分至90以下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凡考核为不合格的股室及股室成员不得评优树优,考核结果要与年终奖金挂钩。

二0一0年二月一日

第五篇:沛县运管所服务承诺制度

一、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道路运政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全面履行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职能,切实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全面做好道路运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相关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坚持政务。公开主要业务工作的办事程序和办事要求,在大厅内向社会公布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资格要求、必备手续、办事程序、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服务标准。

三、坚持便民服务原则。在运政办公地点显目位置,设置指示标牌、提供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公布举报投诉监督电话,公开办事窗口的工作职责、执法依据、办事程序、法定时限、收费标准、监督方式以及其它相关内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在处理业务时工作人员要耐心、热情地解释答复,属于职责范围的事项,手续齐全的,在法定时间内力争尽快办结,需要进一步补充资料的,承办人一次性告知所补资料内容;不属于窗口职责范围,不能办理的事项,做好解释说明。

四、坚持勤政廉政。坚持贯彻落实各项廉政规定,进一步完善廉洁自律的制度和规定。在行政许可工作中做到不吃、拿、卡、要,不以权谋私,杜绝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五、坚持文明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效率和公众满意程度,文明礼貌办公,真诚为服务对象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和“生、冷、横、硬”的工作态度。工作期间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挂牌上岗。

六、坚持责任追究。凡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工作中,不遵守职业道德,趋利执法、滥用职权或故意刁难服务对象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严格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违反规定的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损害要赔偿。

七、坚持民主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运政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服务不满意或发现违诺行为可向沛县交通局、运管所举报和投诉,举报和投诉电话:89634407 89687667

上一篇:企业发展史心得体会下一篇:企业承包经营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