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2-09-11

教研室是1956年前后成立, 它是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机构。教研室全称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从我国教育实际出发设置的中小学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管理的事业机构。

教研员是省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中, 专门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教研员是中国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 通常隶属于省、地市、县、乡镇等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员肩负着所属行政区域内基础教育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育服务和教学管理等职能, 肩负着促进一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然而, 对于教研员如何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却很少有人关注。一个区县教研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怎样、工作状态如何, 直接影响着这个地方的课程改革进程、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 乃至教育决策。

我国越来越重视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地方教育局长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先后出台了教师、校长任职资格制度, 加强了地方教育局长的专业化建设, 特别是定期培训制度。与教师、校长、局长的专业化建设制度相比, 教研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几乎成为了一个“盲区”。

因此, 怎样有效地促进区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 就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

我们认为, 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对策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来说, 树立职业理想、激发教研动力、制定人生规划、提升专业素养、开展教研科研、从事教研指导、参与教学实践、注重终身学习、养成阅读习惯、坚持教研反思等都能够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从客观方面来说, 出台专业标准、组织人员培训、选配导师帮扶、加强交流互动、开展科学考评、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机制、建设教研文化等均为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举措。

本文总结了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十个策略:激发动力促专业化发展、制定规划促专业化发展、提升素养促专业化发展、履行职能促专业化发展、终身学习促专业化发展、自觉反思促专业化发展、教育科研促专业化发展、出台标准促专业化发展、加强互动促专业化发展、建立机制促专业化发展。

一、激发动力促专业化发展

从教研员工作的性质上来说, 教研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往往一个区县教研员就负责一个区域的教科研工作, 因此, 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其内在的动力是首要的因素, 只有充分激发了教研员发展的内动力, 才能促使教研员走上自主专业发展的轨道, 促使教研员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促使教研员日渐优秀。教研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心态,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同区域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教研员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 要不不断地追求卓越。

二、制定规划促专业化发展

指导教研员科学制定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生涯规划”, 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教研员生涯规划是教师进入教研员行业时, 为适应教研工作要求并准确扮演教研员工作角色, 通过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而逐步实现专业价值和生命价值而做的计划书。首先教研员要有自我发展的需要, 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其次, 教研员要有自我发展意识, 包括对过去发展过程的反思意识;对现在发展状态和水平的评价意识;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意识。再次, 教研员要学会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和领航员。教研员要通过做好生涯规划,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发展的蓝图。

三、提升素养促专业化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研员是教师的老师。因此, 教研员的素养应该包括一般教师的素养和教研员特有的素养。结合教研员的工作特点和主要服务对象, 教研员不仅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老师、培训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而且要不断地加强品德素养, 树立教研工作理想,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际亲和力;要不断地增强学科能力素养和学科研究素养方面的理论素养, 不断增强学识素养;不断地增强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指导能力、教学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素养, 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 (课程、教学与评价) 的引领能力。

四、履行职能促专业化发展

早在1990年, 原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基[1990]013号) 就明确提出了教研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能, 要求“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

我们认为教研员应该充分履行研究、指导、服务、咨询职能, 在履行职能的实践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一是通过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学研究是搞好教研工作的前提。教研员在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之中, 教学研究能力会逐渐提高, 教研员专业化的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二是通过加强教学指导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教研员在指导教师教学的过程中, 会发现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 这就促使教研员不断地学习、磨练和提高。如果教研员每隔一定的时间到基层学校上示范课、研究课, 到学校适当兼职上课, 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更密切地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是通过加大服务力度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教研员要努力为基层学校的老师提供服务, 以帮助其专业化发展, “教学相长”, 自己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好地发展。

四是通过提升咨询质量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教研员还应该为教育行政部分的教育决策提供咨询服务。而要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意见, 需要教研员具备很高的素质, 需要了解区域教育情况, 需要具有前瞻而宽广的视野, 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 不言而喻, 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是促进教研员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五、终身学习促专业化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教师是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职业, 对于肩负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职责的教研员就更需要进行终身学习了。教研员的终身学习首先是坚持自主学习, 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次是努力参加各种形式的与专业发展有关的培训, 比如上级培训、远程培训;其三, 还要养成广泛阅读、多多写作等良好习惯。

六、自觉反思促专业化发展

自觉反思是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也启示教研员在不断积累教育教学指导经验的同时, 也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自觉反思是教研员提升教育经验、形成教育理论的必经渠道, 是教研智慧的“凝固剂”, 是教研员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七、教育科研促专业化发展

开展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的基本功,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 教育科研是教研员必备的研究能力之一。教育科研能促使教研员主动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 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教育教学是实践的理性, 实现理论的升华, 教研员也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八、出台标准促专业化发展

《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教研员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努力使自己达到下列要求: (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教育事业, 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不断学习, 勇于创新, 注重师德, 做中小学教师的表率。 (2) 有系统、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 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水平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 (3) 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态度,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全心全意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专职教研员要定期轮流到学校上课, 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除此之外, 国家一直没有对教研员的任职标准提出过明确具体的要求。有关部门研制并出台教研员专业的资格标准, 明确教研员的工作职责。

教研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既具有一致性, 也具有不一致性。教研员应该集教育学者、优秀教师、教师之师、教育教学管理者于一身, 也就是说, 教研员具有公共服务的职能。根据教研员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 不言而喻, 教研员应该具有比教师更高的思想品质和专业素养, 应该具有更高的实施教育公共服务的能力。因此, 不能用教师的任职资格来代替教研员的任职资格。

对于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 教研室应该是地区课程发展中心, 教研员是专业的领导者, 兼具五个角色:政策的执行者、课程设计者、发展服务者、专业指导者和质量促进者。

有关部门应该组织人员进行集体攻关, 研制并出台教研员的专业标注, 这既便于区县教育和人事部门制定教研员的选拨考核指标, 也能够促进教研员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 为教研员在专业化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

九、加强互动促专业化发展

教研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日常工作中在一个区域内一般都是“独当一面”, 相同学科教研员之间的同伴互助显得非常欠缺, 因此, 加强教研员之间、教研员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之间的互动很重要。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研员同行之间、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助活动。

加强与教研员同行之间的互动促专业化发展。建立跨区县和省市教研员发展共同体、跨区县和省市教研员博客群组。

加强与一线教师互动促专业化发展。建立学科中心教研组、学科教改课题组、名师工作室、学科骨干教师QQ群、博客群组、“E-教研员之家”网络平台等。

十、建立机制促专业化发展

制约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比较多, 而体制机制不健全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因此, 建立教研员发展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

应当建立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经费保障、人员编制、考核评价、资源利用、继续教育、文化建设等一系列的保障机制。

一是落实经费促教研员专业化发展。在很多区县, 教研员的教研活动经费, 特别是专业化发展的经费几乎没有单列, 甚至基本上就没有这笔预算。

二是确定编制促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由于从上而下, 我国各级教研部门的编制为题都没有明确, 导致教研机构的人员规模存在很强的人为性, 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区县教研机构的教研员数量不足, 不少教研员都是兼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教研工作, 这极不利于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是科学考评促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现在对区县教研员的考评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在评职时, 教研员也是参照普通中小学教师的条件进行, 这不便于开展教研员考评工作, 很多区县开展教研员考评, 也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科学的考评机制有利于引导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四是发掘资源促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现在, 直接服务于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资源奇缺, 因此, 要大力搜集、总结、提炼、发掘教研员培训资源, 以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五是继续教育促教研员专业化发展。要出台教研员自身参与继续教育的有关制度, 落实教研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周期、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质量要求。

六是文化建设促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文化软实力的观点仍然适用于教研员队伍建设, 加强教研文化建设可大大促进教研员的专业化发展。

摘要:教研员是在教研机构中履行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等职能作用的人员。本文总结了促进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十个策略:激发动力促专业化发展、制定规划促专业化发展、提升素养促专业化发展、履行职能促专业化发展、终身学习促专业化发展、自觉反思促专业化发展、教育科研促专业化发展、出台标准促专业化发展、加强互动促专业化发展、建立机制促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教研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殷芳祖:《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G], 《重庆市教研科研年度报告2009》,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

[2] 广德明:《关于教研员的影响力》[J], 《教育管理》, 1997年第5期。

[3] 刘昌平, 夏军, 卢中华:《浅谈新课程下教研员专业化发展的实施策略》[EB], 重庆德育网 (2007/08/10) 。

上一篇:浅议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下一篇:注射剂微生物质量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