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论文范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传统手工艺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传统手工艺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从新媒体、互联网金融、网商平台、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方面来进行。

第一篇:传统手工艺论文范文

湘西传统手工艺的复兴机制研究

摘要:湘西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手工技艺精湛,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湘西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它们面临着丧失市场竞争力、传承模式単一、无法适应当代审美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保护方式局限等问题,构建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产品开发——品牌设计——跨界发展”的多维联动复兴机制。以设计激活机制,使机制中各要素产生联系与互动,多途径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湘西 传统手工艺 多维联动 复兴机制

在全面谋划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势在必行。湘西人民在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瑶族、侗族等三十多个民族的文化碰撞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特色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湘西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瑰丽斑斓,面对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以湘西少数民族传统织造技艺为代表的十余项传统手工艺正面临消失和消亡。通过设计创新手段使其获得新生,顺应时代的发展,融入现代生活,从而激活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复兴。

一、传统手工艺复兴的研究价值

1.理论角度

手工艺复兴策略中所提出的创新传承模式、产品开发模式、商业运营模式等对丰富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体系极具理论价值。以创意设计为手段,以设计+拓宽应用领域,构建一套传统手工艺复兴机制,完善了文化传承理论体系。构建单一手工匠人传承模式转换为设计师与手工匠人协同传承模式为非遗传传承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2.实际应用角度

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复兴的研究成果以及复兴机制的推广实践,能为村民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更多的就业途径,对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多维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为湘西传统手工艺的融合产业化发展提供设计支持是湘西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的重要实现路径。

二、湘西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研究

1.传统手工艺与文化、经济相关研究述评

中外学者对传统手工艺所属的传统文化相关问题研究较早,相对比较深入,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就本项目的研究视角与内容,英国学者Eric Hobsbaw详细论证了“被发明的传统”这一观点,提出发明和生产的关系与本项目观点“文化重构”密切相关。德国学者ermann Bausinger提出“当人类社会发生变化时,传统会有变迁,但不会消失”的观点,是本项目当代适应性设计的理论基础。日本学者佐中忠司指出对手工艺品进行分类以便不同的保护与发展,苏丹亚瑟尔马哈古ト通过研究发现手工艺促进经和文化发展,这些研究成果为本项目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

传统手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非遗”保护探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二是关于手工艺产业经发展。针对这两个题专家学者提出了以生产性保护路径实现非遗传承。最早由王文章教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提出。此后多位学者肯定了以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并行的保护手段的积极意义。潘鲁生通过“手艺农村”项目从田野调查到传承创新,为村民提供新的经济收入,开启具有文化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徐艺乙认为有效生产是建立在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关系重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赵农以人们对于生产生活的需求为基准,提出将传统手工艺的开发与设计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从而获得现代社会对手工艺的重新定位。

2.湘西传统手工艺文化内涵的研究

关于湘西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湘西传统手工艺艺术内涵的研究,主要研究各类湘西传统手工艺造型艺术风格等,田茂军深入分析苗族银饰的独特价值和美学意韵。杨海云对侗锦的图案的造型样式、色彩搭配、构图组织进行深入分析,探索运用设计方法对侗族织锦进行创新。第二,湘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研究。黄文辉通过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系统整理,分析濒危原因及生存现状,提出保护策略。刘洋主张以艺术学、民俗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元范式对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进行融合和借鉴。

3.湘西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研究

湘西手工艺传统在当代的传承研究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孙岿提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来实现。张朵朵运用人类学理论将手工艺知识定位为具身知识,并提出协同设计是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的重要手段。高艳芳、苏茂财、管宁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需要进行创新融合的立场。实证研究何人可教授的“新通道”项目通过联合当地居民、政府和各界资源,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手工艺创新团队,来保护当地生态与文化资本。王以工业设计方法为视角进行民间手工艺的系统创新。何佳以“金陵神剪张”为个案探索手工艺的品牌创新战略。

就现有成果来看,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传承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较丰硕,为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从“设计创新”的角度介入湘西非遗传承研究,并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协同设计模式,在多维联动的复兴机制指导下进行手工艺再设计与再生产,促进手工艺社区的复兴。

三、湘西传统手工艺资源赋存与发展现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境内少数民族众多,包括汉族、土家族、苗族、白族、瑶族、侗族等三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和习俗,在建筑、服饰、舞蹈、音乐、美术和传统手工艺的方面都带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同时湘西自治州属于多民族聚集地区,各民族相互交融,拥有7项国家级传统手工艺和传统美术非遗保护项目。踏虎凿花、挑花、凤凰纸扎、苗画、土家织锦、蓝印花布、苗族银饰,这些项目手工技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是湘西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湘西地处偏远山区,受地形的限制和交通的影响,湘西地区的现代化发展相对缓慢,很多生产生活都保持手工方式开展为保存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提供了天然条件。

近五年对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项目开展研究,深入凰、龙山等地进行田野调査,对其历史溯源、民族风俗、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研究湘西传统手工艺的生成环境和文化内蕴,厘清其发展式微的本源,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特定环境下尋找有效创造性转化路径。

1.丧失市场竞争力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冲击下,传统手工劳作被机器生产替代,传统手工艺的手工生产方式反之成为了成本高昂一种生产方式。人们更愿意购买材料多样、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成品。手工艺制作的生存土壤丧失之后,由于其精益求精的特质和人们对“慢工出细活”的认识,其价值从原本的实用价值转化为以装饰和收藏为主的经济价值,在现代市场中失去了争力。

2.传承模式单

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以手口相传为主,由于操作流程复杂,制作技法难度较高,传承往往贯穿于漫长的生活生产中例如织锦作为传统苗族女性出嫁的嫁妆,母亲会织造全套苗锦的床品织物随女儿陪嫁到男方,女ル从出生便看着母亲或奶奶经一纬的进行织造,技法的传承由此产生。但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人们不再保守这份传统,许多能熟练掌握手工技艺的匠人都年事已高,无法再从事手工技艺,而她们的后代更愿意从事收入更高行业,不愿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即便现在国家重视非遗传承,但传统手工技艺操作复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其传承模式亟待调整。

3.当代审美与生活方式的转变

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精神世界的裂变,也导致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手工艺背后的人物和故事挖掘出来,呈现至大众面前,从而拓展其在现代市场的消费群体。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们发现大众对传统手工艺和民族民间工艺有独特的情感,但无法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大家都为苗族银饰、西兰卡普、苗族刺绣的美而赞叹,却无法将其佩戴在身上或是装饰于居家环境中。如何将传统工艺与当代审美融合起来,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4.传统保护手段局限

传统的非遗保护手段主要包括博物馆保存、图书出版、传承教育、社会普及、影视记录文化旅游开发等。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文物的保护虽能展示历史,却无法再生;图书的出版无法及时进行信息的更新,资源共享也受到场地、时的限制传承教育存在学程较长,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社会普及的手段较局限,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影视记录不失为一种可持续的保护方式,但受众面不广;文化旅游开发常常在文化与经济两者之间失衡。

四、多维联动——湘西传统手工艺复兴机制

基于上文的研究基础,针对湘西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困境和传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复兴驱动力的分析研究,反推有效发展路径,构建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产品开发——品牌设计——跨界发展”的多维联动复兴机制。以设计激活机制,使机制中各要素产生联系与互动,多途径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承

1.产品开发

运用协同设计模式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分解和重构,分析其于现代社会及市场的适应性元素,从使用需求、文化需求与审美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提取和归纳,运用设计学的方法开展产品的再开发。根据现代生活方式与审美特征,具体实现路径:文创产品开发、家居产品开发、艺术陈设品开发。使用需求贴近传统工艺本身,延续其原本的使用功能,融入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如苗族银饰,以装饰功能为主,与苗族服饰一同表达苗族人民对美的认识与向往,对于苗族银饰的再开发,我们可以结合使用需求与审美需求,将原本隆重的装饰转化为点缀搭配装饰,使其能更加适应现代服饰的风格。我们也可以拓展其使用功能,如作为空间陈设装置,结合多种材料进行当代性审美的表达,融入当代生活中。

锦燕系列创意家具试图将士家织锦与现代家具结合起来,延续传统土家织锦的织造技艺和图案寓意,运用适应性设计理念,将传统织锦纹样进行打散、重组,并结合木材的色彩、纹样的视觉表征进行配色,实现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

2.品牌设计

以扩大传统手工艺品的影响力为目标,明确品牌定位,塑造或更新品牌形象,形成具有借鉴价值的品牌设计方法。结合市场定位,以文化旅游为契机,以旅游纪念品、地方特产为主要产品类型,进行品牌规划,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产品品牌,利于推广与传播。

在建立品牌的基础上拓宽品牌宣传途径,搭建泛媒体化传播平台。有效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推广与宣传,特别在是直播、短视频、微博等新兴交流共享方式盛行的自媒体时代,紧跟时代步伐。在品牌推广策略中融入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讲好工艺故事既能为品牌推广助力,同时也普及了非遗知识。

品牌设计案例:基于湘西蜡染工艺的文创品牌及系列家居产品设计——“一味”。

一味文创产品结合当下消费市场的需求,将有温度、有情,能与人共情的观念,融入到品牌及产品设计中。一味文创巧妙利用湘西蜡染的技艺手法,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觉表现引发消费者在现实社会中对于坚持的思考。

3.跨界发展

提炼传统手工艺设计符号及设计因子,剖析产业间的关联性,以介入、搭接、融合等途径实现传统手工艺的跨界发展。手工艺+服装设计,手工艺+视觉设计,手工艺+艺术创作都是联系较为紧密的不同领域,可行性较强,在近些年的工艺美术市场,涌现出不少成功的案例。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文化旅游、特色餐饮、民宿酒店、奢侈品等领域为传统手工艺提供了新的机遇。

跨界发展案例:基于苗族织锦工艺的服装设计——“锦·珍”。锦·珍系列服装设计作品,运用苗锦的紧致、素雅与黑色呢子布西欧你改成较强的肌理对比,通过无彩底色弱化织锦的鲜丽色彩,使织锦饰片与大衣并处一块儿相得益彰。

结语

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大众的重视不仅仅是由于时代需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种文化回归和文化自党,手工艺成为本土文化认同的表征。手工艺术作品不同于工业化产品,虽然它不具备机器生产的快速化、精细化和批量化等优质特点,但手工艺上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力和其流露出的浓厚情感,是工业化产品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人们内心的向往和趋向。手工艺是体现的是一种最本真的人性,它是更为艺术化、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手工艺复兴是后工业化时代人文情怀在工业产品中的回归。李祖认为“设计史不应该是产品的物态史,而应该是生活的历史因此,传统手工艺复兴不仅仅是传承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提升全民意识,从国家到个人,整合多方资源,实现手工艺复兴,促进人类社会实现生态文明。

注释:

①王祖龙,郑婷婷,王曼苏.传承与转型:湘西传手工艺保护现状调查[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8(11)

②尹婧,安勇.湘西苗族织锦技艺传承的式微及数字化挽救策略研究[J].湖南包装,2017(12)

③方李莉.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生态中国之路[J].民俗研究,2017(1)

④张君.从手工艺复兴看设计教育的文脉重建与人文转向[J].美术大观,2018(11)

注: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XSP19YBZ014)最终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YJC760124)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YBXO0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尹婧

第二篇:传统手工艺与“互联网+”

摘 要:传统手工艺与“互联网+”的结合可以从新媒体、互联网金融、网商平台、共享经济、区块链等方面来进行。传统手工艺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传播、推广与社交,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可以解决传统手工艺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借助网商平台大数据,我们可以及时调整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生产;传统手工艺中有众多的资源可以借助共享经济的形式来有效利用;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把传统手工艺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提供从媒体、社交、金融、教育等全生态产业链的基本载体和“互联网+”生态接口。

关键字:传统手工艺;互联网+

一、前言

“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提出。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

当前我国“互联网+”的浪潮势头正猛,各行各业都在主动或被动的思考自身与“互联网+”如何结合,并付诸实践。在这种形势下,笔者不禁思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该如何与“互联网+”进行结合?

二、传统手工艺与新媒体的结合

“互聯网+”生态下,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新媒体势力的崛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自媒体、社交媒体、个性化资讯媒体、网络直播媒体等。[2]

自媒体的出现是对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一种颠覆。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垄断,信息以个人传播为主,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中心。当前,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主要有网络大V,公众号、个人推送号等。传统手工艺可以通过自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传播与推广。有三条路与自媒体进行结合:一是借助具有众多粉丝和关注的自媒体进行传统手工艺信息的传播。二是建立传统手工艺自己的公众号,在学术圈和公众中进行宣传。三是利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者和研究者们已有的个人号进行推送。

社交媒体与自媒体的功能有一定的交叉,但社交媒体更加侧重于个人用户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当前最为成功的社交媒体无疑是腾讯公司出品的QQ与微信。无论从用户数量还是从市场价值方面,都堪称业内巨无霸。互联网行业是马太效应高度体现的行业,强者恒强,巨头通吃。QQ与微信毫无疑问是传统手工艺与社交媒体结合的不二选择。其实这种结合,我们在进行传统手工艺的研究与保护时,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进行了。我们通过QQ传送传统手工艺的各种文件资料,通过微信传送语音、照片与短视频,通过朋友圈分享各种传统手工艺的信息。

个性化的资讯媒体以“B站”最为典型。“B站”最初只是一群动漫爱好者交流的一个网络平台。但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B站”逐渐成为“90后”乃至“00后”群体个性化资讯平台,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十分巨大。“B站”中充满了青少年最关注的话题、最流行的用语、最二次元的故事,以其独特的个性化资讯策略,迎合了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传统手工艺可以借鉴B站的运作方式,建立个性化的资讯媒体,重视个性化需求。

网络直播媒体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花椒直播、西瓜视频、抖音、快手等。这些直播媒体主要通过所谓的“主播”开通房间进行视频直播,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和研究者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注册,成为主播,对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及各种传统手工艺的活动进行视频直播。

三、传统手工艺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生态下最受关注的内容之一,作为金融领域的创新,国家也在大力支持和发展。在过去的几年中,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一波野蛮的生长,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互联网金融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既涌现出了支付宝、微信钱包、京东金融、百度理财等优秀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也出现了钱宝、善林金融等一批问题平台,使不少投资者蒙受了财产损失。但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没有错,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形式,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手段,使用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与收款,不用现金进行交易,省去了很多麻烦,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支付宝、微信钱包、京东金融、百度理财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提供了诸多投资、融资、借贷的途径,比银行更加灵活简便,为个人和企业带来了便利。[3]

传统手工艺当中有很多具有开发价值和丰厚回报的项目,但是因为缺少资金而无法启动。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有三种方式。一是把一些传统手工艺的开发项目发布出去,作为一个P2P的借贷项目,募集资金并在项目周期结束时给予投资者一定的风险回报。二是把传统手工艺的开发项目设计成股份制,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折算成一定股份,入股项目,长期分红,并享有项目的一定特权,投资者也可以把自己手中的股份在平台上有偿转让给别人。三是通过众筹的方式,开发产品。例如土家织锦围巾,先在众筹平台上发布产品价格,进行众筹,人们认购付款,然后拿这些资金来进行土家织锦围巾的生产,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货。

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融资,可以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资金,解决传统手工艺发展中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不怕找不到投资者。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每个人投资的钱可能不多,但受众面广且不特定,投资人数多,融资规模不可小觑。

四、传统手工艺与网商平台的结合

网商平台经历了多年发展,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不知不觉中大家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网商平台也越来越依赖。网商平台使让购物更加便利,让销售的面更加广阔,让生产更加有效率和针对性。当前,网商平台是“互联网+”生态的主体,承载着“互联网+”生态的核心经济功能,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了无数的网商平台,经过这些年的残酷竞争,绝大多数都被淘汰掉了。目前网商平台仍处在多方混战的局面。体量较大的有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等。这些网商平台,既进行激烈的竞争,又各有侧重,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淘宝和天猫都属于阿里集团,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淘宝主打平民化,天猫主打精品化。京东市场份额排第二,主打正品化。苏宁易购由电器商城转型而来,优势是具有众多实体门店,线上线下销售一体化。拼多多则是主打便宜,超低的价格,商品品质则一般。

传统手工艺产品的销售很早就通过网商平台来进行了。这也是传统手工艺与“互联网+”结合的比较好的一方面。在淘宝上搜索传统手工艺,有几千条产品信息列出,涵盖各个手工种类。许多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月销量达到了几千件,足见人们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喜爱。网商平台提供了传统手工艺产品销售的渠道,即使在偏远的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也可以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来销售。只要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就不愁销路。

但是如果仅仅只把网商平台作为销售手段,那就太浪费了。在“互联网+”的生态下,网商平台还有更多结合方式。比如,借助网商平台大数据,我们可以及时调整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生产,根据顾客喜好的种类、样式、风格,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还可以在网商平台上开通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定制服务,顾客在平台上定制的信息,后台数据直接发到生产端,有效减少中间环节。网商平台上,顾客还可以关注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店铺,接受推送信息,进行互动交流等。

五、传统手工艺与共享经济的结合

共享经济是过去两年“互联网+”生态中倍受追捧的风口。一时间各种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项目纷纷出现,抢占这次互联网风口的先机。互联网发展中有个规律,先出场大量的项目生存率远远大于后出场的项目。大量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的资金也投向了共享经济领域,期待着抢占市场后带来的巨大回报。

共享经济的核心思想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生态,把闲置资源有偿或者无偿的共享给有需要的人使用。共享经济和传统的租赁行业有什么区别呢?其中最關键的一点是共享经济对闲置资源的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效的节约,减少了浪费,经济又环保。[4]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当下众多共享经济项目只不过是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的传统出租行业罢了。例如非常火的共享单车项目其实质还是自行车出租业务。因为它没有利用闲置资源,而是不计代价的生产了众多全新自行车投放于各地,出租给人使用。这不但没有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的浪费。甚至带来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管理无序、占道经营等各种问题。再例如共享房间项目其实就是酒店,共享电脑项目其实就是网吧。

那有没有真正的共享经济的项目落地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滴滴打车。当今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十分巨大,很多家庭有不止一辆汽车。这些汽车闲置不用时就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同时又有很多人的交通需求得不到满足。滴滴打车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闲置的汽车资源和巨大的交通需求联系了起来,解决了多方面的问题。

传统手工艺中有众多的资源可以借助共享经济的形式来有效利用。例如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传习所闲置时间较多,而社会上又存在着旺盛的特色体验旅游需求。我们可以把这些传统手工艺的资源包装、打造成共享旅游项目,提供给大众。既解决了传统手工艺资源的闲置问题,推广扩大了传统手工艺的影响力,同时又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样,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能更好的良性循环。

六、传统手工艺与区块链的结合

区块链是在2017年下半年突然爆发的,是目前“互联网+”生态最新的一个风口。其实区块链技术很早就有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和开发,但一般大众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它。真正让区块链技术爆红并为世人所熟知的是比特币的出现。

2008年,一个化名叫中本聪的人,在一个非常小众的程序员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关于数字货币的构想,并编写了相应的程序。他把这个数字货币命名为比特币。在他的设想中,比特币采用区块链技术,交易匿名化,安全性高,去中心化。比特币交易时,会向网络中的所有电脑节点进行广播,每个电脑节点都会记录下这笔交易,每个电脑节点都有相同的账本备份。如果想篡改交易数据,就必须把所有电脑中的记录信息更改,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安全性高。交易中不存在类似银行这样的中心节点,这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这种分布式记录技术,就是区块链技术。[5]

刚开始,比特币也就是少数程序员之间玩的一个小游戏,比特币并没有实际价值。而随着炒作资本的进入,比特币的价格暴力拉升,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从不到0.00001美元炒作到了现在的接近8000美元,最高时接近2万美元,价格翻了几百万倍。暴利面前,各方资本纷纷进入,一时间各种类似比特币的项目纷纷上马,各种代币层出不穷。人人都都想在这场游戏中,大赚一笔,然后全身而退。各种乱相、诈骗、犯罪在这个虚拟的数字货币世界中疯狂上演。这严重威胁到了现实社会的稳定繁荣,因此国家重拳出击,在9月份及时禁止了这些代币项目,避免了更多人的财产损失。

发行代币是非法的,但区块链技术是无罪的。国家对区块链技术也是大力支持。目前在区块链技术专利的申请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专利数量占据了绝大部分,其中阿里巴巴排名世界第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区块链技术的领先。

传统手工艺和区块链可以有多种的结合方式。一是,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记录技术,把传统手工艺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存储,这种分布式记录降低了中心式记录的访问压力,提高了安全性和访问效率。二是,可以开发出一条传统手工艺的公共区块链,提供从媒体、社交、金融、教育等全生态产业链的基本载体和“互联网+”生态接口,更好的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支持。

七、未来的展望

互联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互联网+”的生态也在不断的丰富。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出现,“互联网+”的热点始终在变。在这场“互联网+”的浪潮中,传统手工艺无论是否愿意,都不可避免的卷入其中,主动或者被动的都和其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传统手工艺的研究者和保护者们应当打开怀抱,勇敢的主动的去拥抱“互联网+”。它给我们带来的会是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发展,更美好的明天!当然,在“互联网+”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事物,如网络诈骗、信息泄密、黑客攻击等。我们应当注意合理合法的运用“互联网+”的各项技术,使之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服务。传统手工艺在与“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炒作概念、盲目冒进!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利用好自身资源和优势,一定能在“互联网+”的生态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注 释:

[1]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互联网+/12277003.

[2] 肖必燕:《基于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微营销策略研究》,《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年第3期。

[3] 郑舰:《互联网金融态势分析与政府监管研究》,山东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4] 张洽棠:《共享经济“三伪”之辨:什么才是真共享?》,《中国经济导报》,2018年01月25日第008版。

[5] 马翠莲:《区块链——数字重构社会》,《上海金融报》,2017年06月13日第A07版。

责任编辑:王作新

文字校对:夏 雪

作者:刘强

第三篇: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的创新设计

摘要:赣南传统雕刻工艺的创新设计,对于推动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创新设计,从题材创新、造型创新、构图创新、材料创新以及本土文化融入几个方面,对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创新设计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创新设计

一、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中的题材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创作具有了更为自由、开放的氛围,与此同时,不同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做出相互的借鉴,在此背景下,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能够呈现出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与题材。通过实现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题材与现代社会大众审美需求实现良好对接,对于促使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题材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推动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题材更符合现代社会文化语境、贴合现代社会时尚潮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创新设计中,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工作者不仅需要重视从传统文化元素中提炼能够激发受众文化情感与文化共鸣的题材,而且需要重视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题材与现代社会的对接,从而使用传统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新的寓意,进而实现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文化内涵的丰富。

二、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中的造型创新

在造型手法方面,不同艺术门类都逐渐走上了审美价值与意识形态的现代化转换之路。从我国传统雕刻手工艺的发展来看,师徒传承曾是我国传统雕刻手工艺技法传承的主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方式不仅限制了我国传统雕刻手工艺的传承发展范围,而且也导致我国传统雕刻手工艺呈现出了程式化的思维方式与风格,这是我国传统雕刻手工艺所面临的制度性症结。与此同时,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工作者在造型方面的借鉴仅仅局限在雕刻艺术领域,而在现代社会中,诸如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都能够为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带来灵感,从而为我国传统雕刻手工艺造型语言的进一步丰富提供支撑。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雕刻手工艺造型设计有必要改革传承方式、开拓艺术事业,通过对雕刻艺术领域内外的艺术造型做出借鉴,实现传统雕刻手工艺造型形态的创新,从而实现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审美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三、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中的构图创新

在构图方面,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工作者需要重视将平面设计理念引入到传统艺术元素的分离与再设计当中,从而促使传统雕刻手工艺构图设计呈现出新的视觉形态。与此同时,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工作者需要重视从空间层面对设计材料进行界定与划分,从而促使传统雕刻手工艺构图设计能够展现出多层次的空间转换,并从大小、简繁等方面体现出对比,进而避免传统雕刻手工艺构图出现过于单调的问题,并进一步强化传统手工艺构图的视觉张力。总之,在传统雕刻手工艺构图设计当中,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工作者需要重视运用现代理念对设计元素进行解读与应用,确保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中的传统文化魅力得以展现的基础上实现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与时代发展、现代社会大众审美需求的对接。

四、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中的材料创新

在材料创新方面,不用材质在雕刻藝术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而重视在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中融入多元化的材料,不仅有利于提升传统雕刻手工艺作品的审美效果,而且也能够满足社会大众对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所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如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工作者可以使用具有不同视觉效果的木材或者运用金属等材料,促使雕刻手工艺作品呈现出颜色分明、质感对比的效果,从而丰富传统雕刻手工艺作品所具有的层次感。

五、区域文化在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中的渗透

赣南地区拥有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与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的融合,既是对赣南文化进行传承、弘扬的重要方式,也是彰显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特色、塑造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品牌的有效路径。为此,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工作者需要重视提取赣南民间文化元素,并融入到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创新设计当中。如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工作者可以使用雕刻手工艺形式,对赣南地区的民间故事进行呈现,从而让这些民间故事成为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作品和赣南地区社会大众之间的纽带,进而有效激发赣南地区社会大众文化认同感,为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传承成效、市场空间的提升和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从题材、造型、构图、材料以及本土文化融入几个方面做出创新,从而在确保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能够彰显出传统文化、传统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实现与现代社会大众审美需求的对接,进而实现赣南传统雕刻手工艺发展空间的拓展。

参考文献:

[1]李珊,陈国盈,徐开蒙.基于雕刻装饰特征的新中式家具创新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 (14):162-165.

[2]马茜,郝恩.公共空间中传统雕刻设计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 (02):50-51+53.

[3]袁海明.徽州古民居家具雕刻装饰的影响因素及其传承策略研究[J].设计,2018 (01):76-79.

作者:陈晓亮 戴军

上一篇:人文主义论文范文下一篇:智慧城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