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论文

2022-04-23

近年来,山西省城联社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重点,紧密结合全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实际,实现由二轻行业管理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转型发展;由传统手工业、手工技艺、工艺美术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开创山西省城镇集体经济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新局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论文 篇1:

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对外合作研究

【摘  要】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融入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强烈的设计感和美工应用,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它重视物质本身的形态,并有所创新,对自然事物本身的尊重,还原本来的面目,也往往会在细微处告诉人们对生活的品味。和欧美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不同,中国的工艺美术是在启迪人们心灵上的升华和美化。本文就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和与对外合作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外合作

从远古时代,工艺美术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文化境界。它不仅包罗万象,而且发展历史悠久,它的技艺高超、文化底蕴深厚,一直以来都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也正在不断的成长着,它印证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体现的是文明发展的意志。

一、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形成

现在中国的处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多方面经济的合作交流是发展缓慢的,但是必然的趋势。当前中国的发展具有时代前期、当代、以及时代后期经济特点。知识、文化、科技技术、和农业工业的融合使得物质化的经济特征向非物质化的趋势发展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段时期内是以传统的文化、当代文化以及近年来新起的文化三者间的融合并存,作为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和基本的国情的结构组成。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的主要形态是传统形式的加入工艺美术的元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将以这种形式发展。这不仅满足了人们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

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概念: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经营和相应的加工制造产业,能以文化服务的形态进行文化的经济活动。当然我们也可以将文化的实体性创造和制作作为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义,以不同的方式制造文化产品的程序来说,文化本身就是经济交流的行为,集创造和销售为一体,文化传播和繁衍为重任,同时把一切的生产活动和成品赋予文化的意义。当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切与生产文化产品有关的活动时,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明显起来:知识经济发展带动整个全球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工业时代已经不是重要的时期,非物质的和符号性的交换消费模式已经远远超越国家的文化增长范围。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已经变成了文化方面的竞争。

1.工艺美术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工艺美术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内容,是一种可靠性的艺术形式,同时又是一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过程。集艺术性与经济行为为一体,可以说工艺美术是经济的产物,为社会的经济生活服务着。作为一种生活上美的感受,经济已经成为了它主要的属性。工艺美术对于人们就像生活的调味品,不可缺乏,没有了它的经济属性就没有了它独立特行的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是工艺美术的价值尺度,虽然这把尺子能给我们带来工艺美术品造物过程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但是它却测量不出工艺美术品的价值。工艺美术的不断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向着世界先进化的模式发展。无论是外工艺设计、生产的规章、流动手段上都会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规律的限制。工艺美术的传播在于它有一定的感染性,带着本身就蕴含着的文化底蕴流向世界各国。

2.中国的工艺美术文化产业。中国人早就在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停的完善发展的形态。从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到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时代带来的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我国本着以把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走向成熟的理念,开拓了文化经济创新和协调发展的道路。使得我国在激烈的各国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壮大起来的,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有很多学者对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持着它必然会成为世界文化竞争的优势的看法②。

二、对外合作对于中国工艺美术产

业发展的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再是拘泥于几个手工工作室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新的文化潮流冲击下,中国文化以自己独特的工艺美术占据优势。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被国家高度重视,这必将极大的促进工艺美术的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不断的向前,随着全球化合作的加深,我国对外开放和加入WTO的局势发展,在经济交流和文化产业的运行上,“走出去”比“做的好”更重要。近年来,我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在与国外合作的基础上不断的成长。对外合作发展的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在经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浪费严重的产业模式发展阶段,到轻工业对外贸易公司建立,我国进出口业务已初有成型。再到现在国家政府极力构建机会让工艺美术的生产和出口数量增多,因此工艺美术的发展带来了新力量。可以说对外合作交流是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只有走出去的文化才是真正的文化,井底观天往往看到的世界是非常渺小。工艺美术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就是发展中的助推剂,因为有了工艺美术,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快速的兴起,世界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传承必将是以实体性物质来实现的。在有限的资源整合下,工艺美术将给中国文化产业注入新的能源。

三、对外合作下的中国工艺美术产

业的发展前景

1.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归类得当,统一名称。我国因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种类不少,各式各样的形式都有,一些出口国外的文化产品没有统一的命名归类,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下,中国工艺美术往往会被归类为“其他”,这样就造成在统计中国出口的工艺美术品数量时数据不准确。另外产品的归类也有助于对原材料、做法、使用方式等的确定。

2.国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响应有关文化发展的政策方针。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品多数是来源自然形态的,不少税源和税基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国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响应有关文化发展的政策方针,例如,建立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基金④,多数会用于对海外推广中国的工艺美术文化。另外加强中国文化的品牌和标准的建设,推动文化向着国际化、标准化、美术化的方向发展。利用报刊、杂志、博览会等形式推广。

3.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要多融入海外文化与中国其它传统文化。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要多融入海外文化与中国其它传统文化。例如,在海外各国孔家学说的学习中加入中国工艺美术的内容⑤,与中国的明理哲学相呼应。接着是通过现场展览的形式让人们近距离的进行文化的交流,有效的推广工艺美术。

四、结语

建设和加快发展具有影响力广泛的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建立一个文化强国是现阶段中国文明发展的主要国情。只有真正落实国家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战略方针、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实事求是,才能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把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变成竞争的优势,抓住机遇发展,扩大对外合作,塑造中国特有的文化产业。

注释:

①康兴洲.中国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对外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10(1):205

②杨亮淄.博民间工艺文化与当代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2(4):182

③张西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3):707

④任涛.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政府支持策略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2(6):397

⑤张建华.莆田工艺美术之古典家具和商业油画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与思考[J].红河学院学报.2012(10):75

作者:徐鹏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论文 篇2:

在转型的时代引领和塑造行业的未来

近年来,山西省城联社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重点,紧密结合全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实际,实现由二轻行业管理向集体资产监管运营转型发展;由传统手工业、手工技艺、工艺美术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开创山西省城镇集体经济和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新局面。尤其是在山西省做好“煤”和“非煤”两篇大文章和振兴文化旅游七大产业的大好形势下,山西省城联社以“在转型和变革的时代引领和塑造行业的未来”为宗旨,积极发挥平台凝聚作用,全力打造手工技艺、工艺美术品牌展会;通过恢复和命名老字号、老品牌、老手艺、老行当、老艺人,抓老创新;紧扣全省文化发展形势,做大做强山西工美集团,扩大山西工美行业影响力,使得山西工美行业蓬勃发展,成为山西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2007-2015年,获国家级“金凤凰”和“百花杯”奖金奖49枚、银奖86枚、铜奖138枚、优秀奖230枚。有34项手工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3项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14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宇达青铜、广灵剪纸、平定刻花瓷、平遥唐都漆器、本命年文化创意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有山西工美集团等1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一、以政策支撑为导向引领工艺美术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一是根据《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晋发〔2014〕3号)和《关于印发山西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的通知》(晋政发〔2014〕29号)的精神,结合山西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实际,在山西省实施做好“煤”和“非煤”两篇大文章以及振兴文化旅游等七大产业的发展战略中,提出全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八条转型融合发展的路径,草拟了《全省城联系统和工美行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建议稿)》。二是根据省人民政府《山西省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晋政发〔2014〕30号),草拟了《关于加快山西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稿)》,为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做强山西工美集团做大山西工美行业

为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引领传统行业跨界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山西省集体合作经济协会引领行业的各项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组建山西十大文化产业集团的决策部署,2014年—2015年组建注册成立了山西工美集团和四个分公司(山西工美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太行山夕阳红休闲文化度假村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工美工艺美术创作基地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工美木偶皮影演艺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拥有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六十年和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近三十年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基础,在全省及全国拥有强大的工艺美术研发及生产企业资源。创建了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劳模创新(荣誉)工作室》、山西黄河美术馆、山西工美少年红文工团、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工美少年红非遗传承展示基地等,并已注册《晋艺工坊》商标和《乐艺淘》电子商务中心。

2015年以来,山西工美集团各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组织机构和经营平台已初步完善和搭建,利用大集团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整合了山西工艺美术市场,积极组织参加了省内外、国际各类展会,扩大了山西工艺美术的影响力。进一步整合省城联社直属山西省职工工艺美术学院、山西省工业造型设计技工学校、山西省二轻文教事业发展中心、山西黄河画院、山西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山西省广告装潢公司等,形成产、学、研、展、销、宣为一体的体制机制。山西工美集团正在制订连锁专卖网络体系标准、内部规章管理制度和经营体系和山西手工艺品、艺术品连锁专卖及电子商务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营销体系,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以搭建大平台为载体,促进工艺美术展示交流合作

省城联社投资21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5000余平方米的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和山西黄河美术馆,为全省工艺美术企业和艺人搭建起集中收藏、展示、交易、服务的平台,填补了省内空白,实现了山西工美界多年的夙愿。近年来,充分发挥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黄河美术馆、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的平台凝聚作用,积极组织各类展览活动,加强与兄弟省市工美行业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推行山西工美“引进来”。目前,我们正在改扩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四、以展会效应为抓手,强力彰显和宣传山西工美魅力

紧抓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契机,大力推行山西工艺美术“走出去”行动计划。积极宣传山西特色工艺美术,将山西非物质文化和传统特色手工技艺带出娘子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中国北京创意产业博览会、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国(山西)特色农业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等省内、国内知名展会的基础上,拓宽对外参展渠道。2015年搭乘“山西品牌中华行”和“山西品牌丝路行”的快车,先后亮相天津、西安、西宁、兰州、乌鲁木齐、长春、哈尔滨;匈牙利、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意大利,广受赞誉。特别是2015年,山西工美集团共组织参加展览46期,其中国外展览5期,省外展览12期,省内展览11期,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和山西黄河美术馆馆内举办展览16期,山西工美协会主办省级职业技能大赛2次。

五、以主题宣传为手段,整体造势打造山西工美旗舰

以“手艺山西·文化三晋”“指尖上的神奇”“舌尖上的味道”“脚尖上的传奇”“漆彩三晋”“锦绣山西”“三晋窑火”“木本三晋”“青铜时尚”“晋商精神”“关公忠义堂”“家规家训家风·中堂文化”等进行主题组合宣传,将“山西品牌”整合融入晋酒晋醋晋药晋风晋韵晋味晋艺晋茶的非遗“晋字”牌中,打造山西工美非遗旗舰。在各类展会中通过展示展销、专家访谈、媒体互动、招商引资、专家座谈、行业对接等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文艺·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商务为支撑,以展会为平台,集中推介山西工美品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喜爱,进一步提升了山西工美品牌的内涵和山西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山西工美事业

一是落实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资金,对传承和保护工艺美术技艺,扶持、引导工艺美术行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自2008年落实了专项资金以来,截止到2015年,累计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3220万元,对225个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进行了扶持发展。二是搭建参加国家级重大展会财政资金“以奖代补”平台。对取得全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奖和“百花杯”奖的获奖者给予金奖 5 万元、银奖2万元、铜奖1万元的奖励。三是培养和扶持能够继承传统技术工艺的能工巧匠。与省总工会、省人社厅联合创建了山西省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大师工作室17个,被人社厅命名大师工作室5个,并分别对18个大师工作室给予各5万元的补助经费。

七、以传承性设计为核心,引领山西工美行业开拓市场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展”“百花杯”、第50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暨2015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和第51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暨2016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评奖,来自山西工美集团设计研发的主题作品共获得金奖11枚,银奖19枚,铜奖22枚。

八、以文化资源禀赋和文化素养积淀为基础,增强从业人员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一是通过举办人才研修班和政策解读班,提升工美从业人员的素养和内涵。先后在清华美院举办首期和第二期地方工艺美术高级人才研修班;在北京大学同省妇联联合举办了全省妇女干部培训班、山西省工艺美术高管人才培训班;在苏州美院举办山西工美设计研发培训班;在太原举办全省城联系统工美行业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解读培训班;配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举办了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在太原举办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暨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人创作高级研修班,进一步开阔艺人视野,提升素养,更新理念。二是搭建擂台组织竞赛。举办了首届剪纸、刺绣职业技能大赛和第一届、第二届“三晋巧姐”剪纸艺术作品评选活动;山西省工艺美术一至三届陶瓷职业技能大赛和一至三届漆器职业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创意和设计,为加快我省工美行业人才培养营造良好氛围。省政府已将通过技能大赛评出的前六名列入省政府命名的“三晋技术能手”,获得山西省工美协会表彰的“神工杯”作品列入省政府物质奖励。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论文 篇3: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沿线文化资源丰厚,现阶段主要有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文化资源等。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应该从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以及工艺美术方面着眼。其发展策略有整体规划、打造特色产业、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发展新兴业态以及扶持小微文化企业等。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产业;资源分类;发展策略

2014年6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这给我们一个世界性的视角来思考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规划与文化发展策略等问题。丝绸之路是指起于中国,连接中国与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贸易路线,自古以来即是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促进沿线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互通,增强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可以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我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此同时,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也是深化和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途径。

丝绸之路研究由来已久、成果辉煌,计有考古学、文化学、艺术学乃至人类学不一而足。[1-5] 学界也有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文化旅游整体开发的讨论。[6-11] 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给我们了解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带开发提供了借鉴。笔者主要希望在了解丝绸之路主要文化资源的背景下,对这些琳琅满目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专业的类型划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及建议。主要讨论的问题有: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沿线的重点文化资源有哪些?这些文化资源可以从哪些文化产业领域进行改造和开发?驱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加速发展的现实策略怎样?本文将主要基于参与丝绸之路申遗的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四省份做出分析。

一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资源分布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融合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中西文明的共同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丝绸之路在东亚古老的华夏文明和中亚历史悠久的区域性文明之间建立起了广泛而历史悠久的联系,在游牧与定居、东亚与中亚等文明交流中具有重大意义。其遗留的灿若群星的历史文化资源,见证了古代亚欧大陆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及若干重要历史阶段以及突出的多元文化特征,是人类在交通、文化、宗教、艺术以及民族等多方面交流融合的文化线路杰出典范。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中国段的文化资源范围广泛,其中的精华主要是世界遗产中国段22处遗产点、各批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及各批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其所依托的丝路文化生态共同构成了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资源分布。作为世界遗产的丝绸之路,属文化线路类型。它的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了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聚落遗迹、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表1)。22处遗产点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文化资源的核心构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标准是“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文化资源。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中国段的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数量特别众多、类型繁复,其中河南358处名列全国第二,陕西233处全国第四,甘肃较上一年大幅度增加至131处,而去年新疆一地获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共55处,接近之前六批申请的总和,也打破了新疆历次获批的数量之最,总数达到113处(图1)。反映了这一区段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发展前景。

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组织设立的,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的最高标准。要求景区观赏游憩价值很高、同时具有极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或其中一类价值具有世界意义,或有世界级资源实体,资源实体量巨大。丝绸之路世界遗产中国段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众多,截止2013年计有河南9项、陕西5项、甘肃3项、新疆8项,包含有山岳、历史文化、宗教(佛教)全部三大类型(表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上文化资源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历经千年至今仍然生动反映了丝路人们的艺术、生活和宗教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丝路沿线现在已经收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青海热贡艺术(2009)、新疆《玛纳斯》(2009)、甘肃花儿(2009)、皮影戏(2011),以及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新疆麦西热甫(2010)。丝路沿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为丰富,下表展示的仅是第一批名单(表3),可以作为了解丝路沿线多民族歌舞器乐传统和民族工艺美术的重要参考。

二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资源类型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资源富集、文化形态多样、自然生态独特。丝路文化历史脉络清晰、遗产呈线性分布且涵盖范围广泛。从基础上来说,丝路文化资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以世界遗产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2、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多民族歌舞器乐传统和演艺娱乐资源;3、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中外交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工艺美术资源(表4)。

以上述核心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创意创新为驱动,加强国内外交流和路线文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与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创作新形式的演艺娱乐剧目,加快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的有效融合,可以建设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文化旅游项目的打造,应该推进丰富的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培育一批世界知名同时又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珠链式地布局一批丝路特色文化旅游版块,鼓励发展丝路整体游、版块游、自由行、自驾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重视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城镇和传统村落保护,积极发展城镇遗迹旅游、古代商贸城市旅游、丝路交通遗迹旅游以及西域宗教遗迹旅游等文化线路的大旅游,延伸丝路文化旅游产业链。

演艺娱乐项目的打造,应该首先在重要节点城市和旅游景点建设一批集演艺、旅游、学习、餐饮、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消费综合性娱乐场所。积极培育有世界品质、民族特色的演艺精品和演艺娱乐设施,加强演艺娱乐与各类型的文化消费相互融合。其次,应该打造一批民族文化浓郁、丝路特征明显、文化效益突出的演艺娱乐精品。创作具有深厚西域民族文化内涵的实景演出和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情景体验剧目。再次,推动民族地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消费相互融合,鼓励舞美设计、舞台布景创意和舞台技术装备创意创新。

工艺美术项目的产业化打造,应该在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促进工艺美术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强化品牌意识,积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品牌及其产业链。其次,增加民族工艺美术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着力提高工艺产品的附加值,加大丝路文化产品的历史文化附加、民族艺术附加、现代创意附加以及知名品牌附加。再次,在丝路沿线文化产品的开发坚持集约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一批丝路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发展“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鼓励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农民通过手工技艺增收致富。

三 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发展策略

丝绸之路沿线绵延数千公里,文化艺术历史资源多姿多彩、琳琅满目。如何制定国家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合理整体性规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从而引领地区文化经济整体发展,成为促进丝路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丝路文化产业带的建设不但要从丝路文化资源和产业实际出发,发展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培育知名文化品牌,更要“风物长宜放眼量”,鼓励民族文化与高新科技融合发展,从而培育文化创意新兴业态。与此同时,还要把丝路文化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结合,切实提高西部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让人民在国家产业发展中实实在在地获利收益。因此,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主要策略如下:

(一)规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引领文化经济整体发展

丝绸之路是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沿线的文化、历史、地理、民族等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相互影响交融,深刻影响了丝路沿线的当代文化构成。所以在国家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背景下,应该及时凝聚共识,尽快形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总体规划》。依据历史地理和产业开发的需要,大力规划若干条特色显著、文化内涵丰富的跨省域、跨国界文化旅游线路。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龙头城市,洛阳、银川、敦煌、西宁、吐鲁番以及喀什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各层次的遗产旅游、文化节庆、演艺娱乐以及民族手工艺品交易。积极开展影视、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工业制造、建筑设计、文化体育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通国家和省域间的文化壁垒,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文化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找准丝路沿线有市场开发前景的文化产业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优势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立完善特色化文化产业体制机制。重点打造丝路沿线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创意设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等领域的项目。从国家层面对优势文化产业项目予以对接推介、投资融资、人才培养、技术支撑、专家咨询等方面的重点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各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发展立足丝路、面向全国、辐射全球、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三)建设知名文化品牌,建立文化品牌营销推广机制

推动丝路沿线自主品牌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拥有国际国内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品牌,逐步建立民族文化品牌营销推广机制。依托各地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一地一品”文化产业,重点在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和工艺美术等领域,形成一批丝路文化产品知名品牌。鼓励各地依托民族传统节日、演艺,举办民族节庆、文化会展、民俗演艺、主题文化周以及旅游节等丰富多彩、各富特色的文化活动,形成具有产业优势和品牌辐射的新兴文化活动品牌。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在重要节点城市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基地,扩大优秀品牌产品生产销售,建立健全文化品牌营销推广机制平台。

(四)培育文化创意新兴业态,鼓励民族文化与高新科技融合发展

促进丝路文化元素与高新技术、民俗演艺、音乐制作、手工设计以及服装生产等相结合,大力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丝路文化多元化的艺术、文化资源,不断提高民族特色浓郁的创意设计能力,提升特色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水平。鼓励丝路沿线具备条件的地区充分挖掘优秀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积极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大力发展动漫电影、网络游戏、高新演艺、文化电子商务和增值服务等新兴业态。

(五)扶持小微城镇文化企业,鼓励市民村民文化致富

通过政府服务、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扶持丝路沿线小微城镇文化企业发展,激发区域内文化产业活力和,提高民族文化资源创意创新水平。鼓励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各层次工艺美术师等具有特殊技艺的人才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城镇文化企业,支持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市民新村民,通过文化产业合作社等方式文化致富。强化丝路特点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支持小微城镇文化企业向民族化、特色化、创新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德]克林凯特.丝绸古道上的文化[M].赵崇民,译.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2]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仲 高.丝绸之路艺术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4]吴芳思.丝绸之路2000年[M].赵学工,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5]韩康信.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6]李 林.“文化线路”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探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8(3):95-9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2009-2020)[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8]马 勇,周 婵.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8):77-80.

[9]杨 雪.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开发推动西北文化产业发展[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07.

[10]张玉玲.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如何焕发新生机[N].光明日报,2014-05-12.

[11]秦 毅,赵建兰.“文化先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中国文化报,2014-05-27.

Key words:Silk Road;cultural industry;resource classific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责任编辑 陈 雷】

作者:王青亦

上一篇: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论文下一篇:园林景观工程设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