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动漫专业的角色设计教学

2022-11-30

角色之于动画电影如阳光之于太阳, 没了阳光, 太阳就失去了值得歌颂的品德。

当然, 这是对成功的角色而言, 如:《狮子王》、《小马王》、《怪物史莱克》、《大闹天宫》……。相反, 败笔的角色就如乌云, 大煞风景, 又如:《蝙蝠侠》里的反派。角色塑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不分主次。这就是为什么电影节的奖项除了最佳主角奖外还有最佳配角奖的原因。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 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动漫专业开设了在整个动漫教学中起着基础作用的“角色设计”、“角色造型”课程。我们可以把课程的目的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从基础上, 认识角色设计的重要作用, 通过各种造型手段的学习, 熟练掌握角色设计的方法, 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我们也许可以从拼接元素、升华典型、造型手段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动画是门“无中生有”的艺术, 很多时候, 动画角色是要在艺术家的脑子里形成后, 再艺术的表现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 艺术家可能要艺术的拼接各种元素, 然后选择合适的造型手段, 最后通过合理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这也就是说, 动画实际上很难做到完全客观, 因为动画本身就是风格化的产物, 带着艺术家强烈的个人情感。所以, 要想让同学们塑造出真正的角色, 我们必须让学生体验艺术家的创作动机, 甚至模拟、换位思考:如果你手上有这么一个剧本, 你会如何进行角色设计?在这里, 体验式教学就有了用武之地。在课程初期, 带领同学们精析几部经典动画影片, 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宫崎俊先生的经典成名作《天空之城》。《天空之城》很大程度上具有媲美真人电影的剧情架构和美学价值, 片中人物众多, 却个个性格鲜明。机智勇敢的少年、善良的女孩、阴险可怕的反派、亦正亦邪的海盗、纯朴的村民、懦弱的帝国士兵、愚蠢的权力拥有者……在剧情赋予了人物以个性后, 同学们便被角色的人性的魅力所征服, 从而充满学习兴趣。在讲析之后最好再让同学们临摹剧中的人物。这样, 大师级的技巧就能被同学们所熟悉。

当然, 仅仅临摹显然是不够的。当同学们通过学习大师的作品从而获取一定的信心后, 我们进入升华典型的阶段, 让同学们明白大师为什么这么刻画。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 动漫艺术同样如此。在这个阶段, 大量的人物、动物甚至静物的写生临摹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表现《机器猫》里大雄的胆小懦弱就应该给“他”一个“傻愣愣的发型”、“圆圆的眼镜”、“耷拉着的眼神”、“瘦小的身材”……总之, 要画什么像什么。不过这个要求在当下观众的审美里都已经不够好了。他们更希望看到漫画《罪恶之城》里的变态食人狂:哈佛优等生式的造型。干净清爽的学生头、清秀的面庞、斯文的眼镜、穿校服和流行球鞋、带电子表……这种哈利伯特式阳光造型和食人魔内心的残忍相差十万八千里, 观众却是大呼过瘾。同样, 《马达加斯加》这部动物电影深受大家欢迎, 其中主要角色是清一色的野生动物:狮子、斑马、河马、长颈鹿……我们可以这样给他们加个定语:懦弱的狮子、大大咧咧的勇敢的斑马、富有同情心的河马、腼腆的长颈鹿。如此一来, 喜剧的元素就凸现出来。所以, 这种反向的对人物典型特征的塑造反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动画能够成为一个产业跟技术的革新是分不开的。

技术不但提高了动画的制作效率, 而且大大丰富了艺术家的创作手段。在这个阶段, 同学们的手绘和计算机绘图能力的锻炼要齐头并进。以基本的手绘练习为例, 在熟悉作图工具之后, 要求同学们进行头部到全身的转面练习。因为动画角色是虚拟的, 所以制作者需要考虑到角色各个面的表现, 这样, 角色才能可信。并且, 为以后的制作规范了流程。然后, 进入到一系列的分类训练, 包括:真实人物的动漫化、角色比例、角色表情、角色动作、角色道具以及最后的角色色彩指定。通过整个流程的学习, 学生基本就能了解角色的创作步骤和必要元素了。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造型手段的了解。《小蝌蚪找妈妈》是一部享誉世界的作品, 独特的水墨风格让西方的观众眼前一亮。之后的《山水情》, 把水墨动画推上高峰, 真正的体现出了水墨的人文精神和博大情怀。之后, 表现方式的单一一度让中国动画走入低谷。时隔多年之后, 随着3D技术普及, 一部用3D来表现的新水墨动画《夏》问世, 一举揽得国际大奖。这个故事给我们两个启示:1、造型手段的改革进取是必要的;2、让先进的技术与古老的文化宝藏有深度的结合则是当前中国动漫发展的一条重要的路。所以, 在课堂中, 要讲中国的剪纸、皮影, 既要讲水墨, 讲泥塑的《阿凡提》, 也要讲《蓝猫三千问》。当然,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讲, 角色设计是基础课程。掌握角色造型的方法, 对学生学习下面的动漫课程也能起到铺垫作用。

摘要:本文拟从角色设计这门高校动漫专业课的教学入手, 探讨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特征,造型

参考文献

[1] 闫英林.动画角色造型[M].辽宁美术出版社.

[2] 李铁, 张海力.动画角色设计[M].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3] 刘明来, 杨群.动画角色设计[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原则和功能下一篇:伊宁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