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论文

2022-04-20

摘要: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可以说是展现一部作品的内在灵魂,不但主导者作品的风格与特色,还影响着整部作品的发展情节,只有充满真实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的动漫作品,其所塑造出来的角色造型与形象,才会具有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并留下深深的印象。本文从分析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重要意义着手,探讨动漫角色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策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论文 篇1:

提高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创新能力的方法探析

【摘要】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是一部动漫作品的灵魂所在,其主导着动漫作品的整体风格,影响着情节的发展,不仅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突出的商业价值。只有设计出充满真实性、生动性、趣味性的动漫角色造型,才能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带来更大意义上的成功。本文从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定义着手,就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展开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设计者的创新设计能力。

【关键词】动漫;造型;创新;价值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动漫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是,由于我国的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在前期制作、策划、设计等方面一直存在着一些不足,是整个动漫产业发展的软肋。所以,在很多动漫作品中,无论是漫画中的角色,还是动画中的角色造型,抑或是国内自主开发的游戏中的角色,整体呈现出不够生动有趣、造型过于平庸等弊端,难以给读者或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一些动漫作品在进行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时,设计者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时常会不自觉地借鉴或模仿发达国家设计师的理念与手法,甚至不惜生搬硬套。受这一现实影响,目前国内的漫画风格大多是日本或美国等国家的漫画风格,缺乏创新性。殊不知,一部成功的、能够吸引观众的动漫作品,必须依托于全新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以充满趣味、生命力和独特个性的设计,才能为我国的动漫角色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一、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概述?

动画和漫画的合称即动漫。动漫的英文原意是赋予生命,后发展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从当前对动漫的定义来看,其主要是以绘画或其他艺术形式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结合特定的角色和环境,所制作出的动态的影像效果。在整个动漫的创作中,角色的形象塑造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成功的动漫角色不仅能够很好地撑起动漫作品,还能衍生出与其相应的游戏、玩具等周边产品,为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动漫的角色造型设计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又该如何着手设计呢?一般而言,动漫的角色造型设计包含角色外形、服饰、动作等方面。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考虑整个故事背景,从角色的身材特点、性格特点、职业特征等方面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元素,对视觉元素进行概括与提炼,遵循统一性、符号性、简洁性、独特性的动漫角色造型创作原理,塑造出一个鲜活的动漫人物形象。当然,这样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并不是简单轻松就能完成的,需要设计者拥有足够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美术功底、广博的阅历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

二、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动漫角色造型进行创新设计,要求设计者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综合各种能够被有效利用的元素与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实现最终的理想效果。具体来看,在具备创新性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多包含以下几种常用手法。

(一)写实

写实性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并不意味着简单地进行如實临摹,而是从中加入设计者的主观认识、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经过一定的理解凝练最终得到的“真实”。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平时注意积累,以深厚的写实基础对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造型与结构的创意,在符合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创造出受人欢迎的角色形象。

(二)夸张

夸张的表现形式是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经常运用的手法,要求设计者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人物以及动物等为基础,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进行人物特征的夸大,以充满幽默与风趣的整体造型展现角色的艺术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迎合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三)变形

动漫中角色的个性特征与形象塑造对变形手法的应用十分广泛。经过变形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是从不断的巩固、强化与删减中最终形成的,其是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人为的各种艺术加工,以一种超越现实的“逼真”来凸显人物的常用手法。

(四)符号化

一般来讲,能够代表一定事物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化的表现风格是从现实形态所蕴含的典型要素中提炼出来的,借助一定的色块与线条,将动作、内涵与状态进行表达,以此彰显出美学艺术价值,获得理想的视觉效果。

三、提高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设计者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能力,促进创新设计作品的出现,提升我国动漫的整体竞争力,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技术与能力的提升。

(一)多样化的造型组合尝试

动漫角色的形象很多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只是在进行设计时被赋予了众多生物的特征,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变形。这样的创造手法是设计者进行创新设计的关键一环,其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然后进行大胆的提炼、组合,从而创作出更加个性化的角色形象。

其一,局部变化法。这种手法即在现有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创造性的改变,或者扩大,或者缩小,或者增加,或者减少,总之要以一种适度夸张的手法对角色造型进行创意塑造。比如,在普通的少年肩膀上增加两颗头,再对其两侧各增加两只手臂,便是三头六臂的“哪吒”。这就是局部进行变化的突出代表。

其二,错位法。与局部变化法不同,错位法主要是将角色身上各部分打乱排列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一般多是将同一角色身上的某些部分进行重组,在身体的其他地方出现,从而设计出独特的角色造型。这种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手法多用于作品当中的怪物角色,尤其是一些生化怪物或畸形角色的造型塑造对此应用广泛。

其三,组合法。这种组合法的手法更加特别,强调的是将不同动物或事物的特征进行提取,然后进行一定的组合,形成全新的动漫角色形象。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可以是动物与植物的组合,也可以是哺乳动物和飞禽的组合,如由鹿、鲤鱼、蛇、牛、鹰等多种动物组合而成龙的形象就是采用这一手法创造出来的。

(二)不同受众群体的审美趋向

在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重中之重就是要设计出深受不同年龄段与不同群体喜爱的个性化动漫形象,要有针对性,促使动漫中的角色形象能够与观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这是当前对动漫角色造型进行创新设计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

其一,儿童受众群体。一直以来,儿童群体是动漫制作中最重要的受众,所以从儿童的心理特征状况出发,进行一些趋向儿童审美心理与需求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是必然也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一方面,儿童群体普遍有着强烈的幻想特质,他们需要一个能够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另一方面,儿童群体需要借助动漫的故事情节所包含的教育性和引导性进行社会经验的索取,以成功地适应社会。所以,在针对这一群体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要尽力满足以上的现实需求,如此才能实现创新的价值。我国经典的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中所塑造的机智、勇敢的黑猫就是这样的一种设计体现。

其二,青少年受众群体。这一受众群体较为特殊,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叛逆期,对很多现象存在抵触心理。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青少年群体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将动漫角色设定成符合青少年观众的心理特征和精神诉求的形象,促使他们与角色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

(三)动漫角色细节的关注与刻画

有了整体的创新要求与技术尝试后,设计者还要对动漫角色造型进行细节刻画,让整个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凸显,趣味性更强。其一,头部的造型设计。鉴于动漫镜头中常常有近镜头与特写镜头,所以在形象设计上必须进行头部的细节状态的刻画,将角色细微的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充分地呈现出来。其二,手脚的造型设计。手的动作还能够流露出一个人的情绪与心理状况,而脚部设计能够凸显外在的趣味性。在设计时,设计者可以将角色的趣味性扩展到最大,或者设计为两个、四个或者是没有手指,或者设计成从大到小、从长到方的脚的形象。其三,表情的刻画。为避免使角色矫揉造作,设计者还要对角色的嘴、眼、眉毛、鼻子等进行细节表情设计,准确地把握角色复杂的内心活动,传递出角色的内心变化。

四、结语

创新一直是动漫角色设计的重中之重。只有勇于突破程式化,打破常规,以全新的思维与视角进行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从造型的组合、受众的迎合以及细节的刻画上下功夫,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动漫角色形象,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进一步扩大我国动漫产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盛.浅议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的趣味性[J].新闻界,2008(3).

[2]李思成.关于提高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创新能力的探讨[J].商情,2013(18).

[3]吴海棠.探讨中国动漫的民族化[J].美术大观,2012(5).

[4]陈晶晶,陈敏.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課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5]成维列.动漫造型设计之我见[J].电影评介,2012(8).

[6]王昊.国产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的多维架构[J].美术观察,2011(1).

作者简介:樊弘申(1980-),男,泰州兴化,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动画。

作者:樊弘申

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论文 篇2:

论动漫角色造型设计

摘要: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可以说是展现一部作品的内在灵魂,不但主导者作品的风格与特色,还影响着整部作品的发展情节,只有充满真实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的动漫作品,其所塑造出来的角色造型与形象,才会具有视觉冲击的效果,进而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并留下深深的印象。本文从分析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重要意义着手,探讨动漫角色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表现形式

我们日常所说的动漫实质上是指漫画与动画,它们属于不同的两种概念,但是彼此之间却又有着紧密的关系。从两者的区别来看,漫画主要是通过应用夸张与简单的手法对现实生活或者各种时事进行描绘的图画。象征、摹拟与变形这三种艺术手法最为常用,幽默、风趣与诙谐这三种艺术效果则最为常见,赞扬与讽刺常常蕴含于作品之中。动画是继漫画的长期发展而衍生出来的,通过画面的不断运动进行故事的演绎。不管是动画还是漫画,其中必不可少的的元素就是造型。漫画和动画从产生到发展至今,不管是形式的表现还是技巧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而造型方面的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重要性

动漫作品中,人物、器具、动物等等这一系列不断表演与运动的角色造型,是整个动漫作品的主体,一起构成了整部作品的风格与基调。动漫作品是否具备强大的感染力与说服力,视觉效果占据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动漫角色造型的形象设计。一部优秀的动漫作品,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抓住观众的眼球,最主要就在于角色的造型设计。通常情况下,在观看完一部动漫作品之后,剧情很容易就会被忘掉,然而片中生动、活泼、有趣、夸张的角色表演却会使得我们久久不能忘怀。比如,以前看过的动画片,虽然很多连名字都记不清楚了,但是一些经典的角色造型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像小叮当、蓝精灵、星矢、大头儿子等等。对于一部影片而言,角色造型的失败设计所造成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挽回的。因为一个呆板无趣的人物表演,根本无法让观看者与其产生共鸣,更不用说吸引观众了。[1]所以,作为导演没有不重视片中角色造型设计的,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享誉世界的迪斯尼,其所出产的优秀影片数不胜数,像《狮子王》、《灰姑娘》、《爱丽斯梦游仙境》等等,这些影片之所以闻名全世界,就是因为其中角色造型的设计极具特点,深受观众的喜爱。

角色是动漫的核心与灵魂。一个成功的动漫角色主要是靠其夸张有趣,形象逼真的造型设计,充满个性的性格特点,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与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来博取广大观众的欢心与热爱。随着当前动漫行业的快速发展,动漫角色不但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认可与喜爱,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通过动漫角色衍生出的各种产品,不仅比传统的产品包含有更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而且还具备着更大的商业价值。同时,动漫角色是设计师创造出的虚拟形象,这些卡通形象都是来源于生活,能够折射出某个社会全体以及当地民族的特色;也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因此,一个优秀的动漫角色造型,是动漫设计中决定作品成败的极其关键的一个环节。

二、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写实的表现形式

写实表现形式非常注重对现实事物的应用与描摹,真实性是其主要特征。写实表现是借用了写实绘画的应用风格,这需要设计师具备深厚的写实基础,深入体会表现对象的造型与结构特点,灵活应用光色的基本原理。写实性的卡通造型作品,并非只是简单的如实临摹,而是在整个表现过程之中加入设计者的思想情感、主观认识与审美情趣,是通过理解凝练得出的“真实”。所以,卡通造型形象具备典型的性格特征,展现出了请打的艺术效果。正是写实表现形式拥有简单、明了、通俗的特征,因此广受人们的欢迎,并逐渐演变为现代化动漫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

(二)夸张的表现形式

动漫角色造型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人物以及动物等等为基础,通过夸张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的。动漫设计师凭借自己的理解、归纳与想象能力,将动漫角色的典型形象与个性特征展现出来。充满幽默与风趣的卡通造型,不仅体现出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也与广大人群的审美情趣和心里世界相吻合,因此,广受各类群众的喜爱。[2]

(三)变形的表现形式

变形主要是根据动漫中角色的个性特征与形象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巩固、强化与删减,促使角色的形象更加突出与鲜明。变形之后的动漫角色造型设计,其原型都来自于生活之中,再通过人为的各种艺术加工,从而产生超越现实的更加“逼真”的动漫世界。

(四)符号化的表现形式

符号化的表现风格是与写实表现形式相对的,它主要是把现实形态所蕴含的典型要素提炼出来,然后用极其简单的方式进行主题的传递与表达。通常情况下,能够代表一定事物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作符号。这种形式一般是由简洁的色块与线条将动作、内涵与状态表达出来,彰显出了一定的美学艺术价值。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内容与动漫表现形式的相互结合,能够达到时尚前卫的效果。

三、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策略

(一)造型组合

动漫中的角色造型并非只是一种事物的变形,很多卡通形象我们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存在,但实质上现实中并没有此种生物,不过这些造型却一身兼备了众多生物的特征,这就是由设计师打造出的具有创造性的形象。在诸多的科幻电影与科幻小说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怪异或者变异生物。对于动漫角色造型而言,设计师完全可以借用它们的这种设计手法,即造型组合法。比如,中国龙就是由很多动物的身体特征组合出来的。设计者在创造动漫角色造型之前,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首先要想象出角色的大致形象,确定它是爬行、直立、飞翔还是游泳等等,然后再从具有相匹配特征的生物中进行提炼、组合,从而创造出具备多种生物特点的新生物。[3]

(二)因材制宜

动漫作为当前重要的一种娱乐方式,深受不同年龄段与不同群体的喜爱,在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根据受众群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是重中之重。诸如,儿童作为动漫作品的主要观众,再进行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中,就要仔细研究儿童的特殊心理状况与审美特点,设计一些故事简短、精悍,情节发展缓慢,清晰易懂,教育性与指导性强,从而迎合儿童的观赏要求与学习需要。针对青少年观众,就要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以及抵触现实的特殊心里与阶段,而虚拟的动漫世界则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4]所以,动漫设计者在设计动漫角色的造型时,要注重迎合青少年群体的审美心理,促使动漫中的角色形象能够与青少年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面对已经成年的观众,针对成年人成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关注主观世界的特点,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风格,则正好与儿童观众的设计特点相反,设计相对复杂、变幻多端、个性鲜明的造型,最大程度的拓展观众的想象力。

(三)细节刻画

动漫角色造型主要是由设计者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创造出来的形象或者图像,其本身并没有生命,而是由设计者将人类的各种情感付之于这些物体上的,从而使得这些形象更加的人性化,动漫中角色造型的形象、性格、命运以及结局都是由设计者完全掌控的。而深入详细的刻画则会使得角色的个性更加鲜明、趣味性更强。细节刻画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头部的造型设计,现当代的动漫镜头往往采用近镜头与特写镜头,甚至是大特写的镜头,以此展现角色的上身以及头部的细节状态,尤其当镜头拉到动漫角色的面部时,整个脸部的五官就会逐渐放大,此时的镜头画面就会出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将角色细微的面部表情与心理活动充分的呈现出来。所以,头部的设计需要设计者的精心刻画。[5]二是手脚的造型设计,手的形象能够传达出一个人的年龄与身份,手的动作还能够流露出一个人的情绪与心理状况,而脚的设计又能够将角色的趣味性扩展到最大。例如,手的造型可以进行丰富的设计,不但可以设计为两个、四个或者是没有手指,脚的造型则从大到小、从长到方、从宽到窄等等,总之,各种形象都可以尝试或者应用。三是表情刻画,动漫角色造型的表情刻画,是彰显角色心理活动与情绪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面部的各种表情又是由嘴、眼、眉毛、鼻子等等的变化共同构成的,所以,通过各个面部细节的表情设计,突显角色的内心世界,比较经典的就是《怪物公司》中那个小女孩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变换图。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动漫产业已然成为各个国家相互竞争的重要领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动漫产业起步早,现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时期,并成为促进经济进步的一种关键产业。另外,独具一格的一些动漫角色造型不但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藏着庞大的商业机遇与市场利润,由此可见,动漫角色的造型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核心与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动漫设计者,不仅要注意汲取国外的设计精华,更重要的是要发扬本民族的传统艺术特色与绘画手法,创造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动漫角色造型,扩大我国动漫产业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盛.浅议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中的趣味性[J].新闻界,2008(03)

[2]成维列.动漫造型设计之我见[J].电影评介,2012(08)

[3]陈慕如.浅谈动漫角色造型的设计技巧[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4]袁晓黎,张亚东,黄剑玲.动画设计基础教程[J].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

[5]晓欧,张天晓,舒宵.动画设计稿[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98

作者简介:汪韵淙(1993--),女,河南许昌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作者:汪韵淙

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论文 篇3:

“互联网+”模式下“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开发与运用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需要的是教材、教师、教法“三教”综合改革,其中教材是基础。将传统的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形成新形态的一体化教材,或将成为未来教材建设的新模式。文章以“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运用为例,探索一体化教材开发的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动漫角色;造型设计;一体化教材;网络课程资源

一、研究背景

本文所研究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以核心教材为主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和 “互联网+”的理念,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核心教材,精确服务于职业教育的新形态教材(见图1)。它不同于以往的 “核心教材+光盘(软盘)”,也不同于单一的电子教材。它是以核心教材为主体,实现多种多媒体资源全方位融合的混合式、立体化教材,并且它借助无线网络与智能终端,达到核心教材中多媒体资源即扫即得、在线课程定制以及师生空间智能互动的效果。

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发的精品网络课程和全球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掀起的风潮带动了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理念及方法引入传统课堂,不仅能改善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教学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教材出版业的变革以及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升级。单纯的纸质教材已出现“天花板效应”,而能够支撑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以及教学核心内容与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新形态教材成为现实需求。

二、研究依据和应用价值

(一)理论依据

动漫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专业,其发展日新月异,国内外相关技术革新速度迅猛。动漫从业者需掌握文案撰写、美术设计、软件运用、影音后期制作等多项知识技能,而要想熟练掌握其中的關键技术,就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基础绘画和创新性项目实践。相比较起来,中职动漫专业由于教材、教法、校企差异等限制,教学内容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新,训练时长较短,培养出的人才大多能力不足,与企业需求不符,这已成为中职动漫专业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因此,中职动漫专业迫切需要开发优质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二)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能有效解决传统教材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能力目标的核心地位不突出、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有差距等问题,让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科学,给学生更新、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延展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将基于动漫产业工作流程,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详细讲解分析每个项目中的实训任务,且其中的每个章节都包含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点、企业实训任务、夯实拓展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可随时更新和调取资源,从而减少备课和找资料的时间,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将纸质内容与网络资源平台对接,每个项目的知识点和绘画步骤均有对应的信息化资源。全书教学视频、教学资源可通过直接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获取,配套的在线网络开放课程内含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动漫教学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针对中职动漫专业的一体化教材开发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这门课程的更少。

“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是动漫设计专业、影视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动漫学习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课程。学好该课程,能为接下来更好地学习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相关课程打好基础。“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课程中所传授的也是动漫企业中多个岗位的必备技能。可见对这门课程的教材进行新形态一体化革新是非常必要的。

四、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为将“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打造成具有中职教育特色、有利于培养数字化背景下的动漫技能人才的教材。本教材将充分融入企业实际案例,并将丰富的网络优质资源与核心教材、移动终端有效结合,从而成为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中职院校动漫类品牌教材。

(二)研究内容

1.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动漫教学改革

课题组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让学生发怵、觉得难以掌握的知识点通过一体化教材立体呈现出来。“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是动漫设计专业、影视动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课题组通过研究和开发这个在动漫学习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基础课程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为接下来更好地教授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相关课程打下基础。“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课程中教授的角色设计技法,是电影、电视、动画及游戏公司的角色设定师、CG插画师、原画师、二维动画师等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动画角色的五官、人体结构、服饰和花鸟鱼虫等日常形象的漫画化绘制技法,以及通过手绘和多种软件将人物、动物、自然形象等常规形象漫画化的能力。

2.丰富教学资源,开启新形态教学模式

不同于以往的附赠光盘或需自行联系出版社、作者获取相关教学资源的传统教材,本教材采用“核心教材 + 数字化课程”的新形态教学模式,在各知识点处均印有二维码,教学资源扫码即得,将信息化技术与动漫教学深度融合,解决了教材内容滞后、教学资源缺乏、学生课后实践时间少且很难与老师和同学继续互动学习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新形态一体化动漫教材,可让教师更好地应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3.利用移动终端,实施中职动漫混合式教学

“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是动漫基础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它能很好地归纳总结该门课程任教老师的教学资料,也能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找到新的实施途径。此教材整合了课程资源,方便教师和学生线上、线下同步学习与交流,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自学变成可能。“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对于让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具有重要作用。

五、研究中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一)研究中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了“产”“教”脱节问题

中职动漫专业教师使用“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在教学内容与教法上都做出调整,采用仿真教学方法,落实“教学做一体化”,使教学目标无缝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从而解决了“产”与“教”、“工”与“学”脱节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成果高效转化成企业产品,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核心教材中引入的多个项目,如“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虚拟主播动漫造型”“穿盔甲的男子”等,均为真实的企业项目,企业导师全程参与指导和评价,最终挑选出来的学生作品被企业采用后用于扶贫产品的包装和推广,优秀的学生也被企业选中参与完成其他项目。

2.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效率低下问题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课题组建立相关的网络课程平台,构建涉及学生、教师及企业导师三方的集“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理论+实践”于一体的“教学做”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将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充分融合,使教师讲授时长缩短,课前预习、课中实训、课后拓展时长大幅增加。“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和线上课程的建设,解决了教学资源单一过时、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

(3)解决了“教”与“学”受限于时空的问题

利用多元化智能移动终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受限于时间、空间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教师通过学习通网络课程、腾讯课堂等平台将现场授课与线上直播教學进行了有效连接,满足了特殊时期不同情况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连接课堂内外,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

(二)创新点

1.体系创新

有别于以往的传统教材建设,“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倚靠了“互联网+”大背景。课题组综合分析现行动漫行业标准,整体上根据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动漫行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改革教材逐步推动整体课程体系改革,并且以纸质教材为核心,依托在线平台汇聚课程资源,在云端连接线上网络课程和线下课堂教学,构建“纸质教材+线上线下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新形态一体化教学体系。

2.内容创新

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有核心且稳定的纸质内容载体,其后台还包含海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包括根据核心教材重构的课程标准、完整的教学计划、电子教案和课件、项目实训书、录屏微课、作业和素材库、考核评价表等,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学生可通过线上网络课程平台求助解答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交流学习心得。企业导师、教师、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产生有意义的结果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数据,实现用户生产内容。

3.使用模式创新

“动漫角色造型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使用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可结合日常积累的教学资源和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课前在线上有针对性地发布学习任务、收集学生学习问题、跟踪学生学习行为,据此调整线下课堂活动内容和授课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训得出结论,课后在线上布置作业,等等。学生可以随时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反复学习重难点知识及拓展资源,以巩固所学,也可以登录在线课程平台,浏览他人观点,与企业导师、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这种新的教材使用方式打破了师生双方时间和空间上的壁垒,革新了教学模式。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通过对“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课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的开发,课题组成员感受到了开发好一体化教材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课题组接下来会在该领域做更细致具体的调研,在研究中进一步提升团队师资力量,进一步打磨教材资源内容,合理运用混合式教学法,并将真实企业案例引入教材,让教材真正做到将碎片化资源和课本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需求。课题组下一步将完善一体化教材并将其公开出版发行,并将建设好的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在区内中职学校动漫专业中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1]  赵清梅.“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新形态一体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76-79.

[2]  毕颖娟.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EB/OL].(2017-11-03)[2021-09-25].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2041986323.

[3]  孙薇.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助力智慧课堂[J].中国编辑,2018(4):61-63.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作者:孙雨慧

上一篇:演示装置光纤通信论文下一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