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技术教法改革系列探讨之一——以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为例

2022-09-11

乒乓球运动中的弧圈球技术是一种旋转强、速度快的进攻型技术, 在体育院校的主项提高课程中是技术难度较大的必学内容, 且实战中应用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学练所形成的技术特点各不相同, 运动学特征亦有差别, 实战应用中的演变更是变化多端, 和文献中提及的一些规律不尽相同, 为向学生和自己释疑, 本文尝试以教法改革为目的, 以科技支撑为基础, 以教学实践为支撑, 以教学成果为收益, 组织主项提高课程的学生为试验者, 吉林省女子青年乒乓球运动员为受试者, 以正手弧圈球技术为依托, 对该技术肩肘腕关节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与对比, 探究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规律, 以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运动队的教训与科研相结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吉林省6名年龄在14-17周岁之间的二级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作为受试者进行技术测试分析, 均为横握球拍, 反胶进攻型打法。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在中国知网和文献网等数据平台查阅收集关于乒乓球正手弧圈球运动学研究的资料, 作为本论文的参考文献。

2) 实验法。在吉林省乒乓球训练学校, 通过4台摄像机在不同角度记录6名吉林省二级青少年女运动员拉正手弧圈球的动作 (4台摄像机围绕球台的4个角度进行拍摄, 每两个摄像机的距离相同, 呈正方形形状) 。通过实验室的SIMI分析系统进行精确分析。

3)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 为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动作划分为4个部分进行分析, 分别是引拍阶段、击球阶段、随挥阶段、还原阶段。

在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技术中, 运动员非执拍手一侧的肩、肘、腕关节角度的变化不明显, 故本文只对执拍手同侧的肩、肘、腕关节运动学参数予以分析。

1、肩肘腕关节角度变化情况

在引拍阶段, 肩关节角度逐渐变小, 然后再增大。在挥拍阶段, 肩关节角度变化情况与引拍阶段相同。在随挥阶段, 肩关节角度逐渐加大, 达到随挥结束时刻肩关节角度达到最大值。随挥结束后, 角度逐渐变小, 还原到起始状态。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肩关节变化趋势呈现波谷—波峰的变化特征。

关节的变化则正好相反, 在引拍阶段时, 肘关节角度逐渐增大, 引拍结束瞬间出现最大值, 挥拍阶段角度逐渐减小, 还原时角度逐渐增大。整个动作过程呈现波峰—波谷的变化特征。

在整个动作过程中, 腕关节角度变化并不是很明显, 只有在引拍和击球过程中, 腕关节角度稍微变大, 这种变化起到了增大力矩, 加大摩擦的作用, 而在其他阶段的不变则表现出, 腕关节相对稳定能够较好的完成动量的最后传递, 并确保击球路线的准确性。

2、肩肘腕关节角速度变化情况

在引拍阶段, 肩关节角速度呈上升趋势, 引拍即将结束时, 角速度略微下降。而在挥拍阶段, 肩关节角速度明显上升。击球结束后, 角速度继续上升并出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 接近于初始动作。肘关节在挥拍阶段角速度的变化趋势类是于肩关节, 先上升再减小。挥拍阶段, 肘关节角速度略微上升。击球后, 肘关节角速度先下降, 随后上升接近于初始状态。不同的是, 肘关节角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引拍阶段。腕关节角速度的变化趋势不同于肩、肘关节。挥拍阶段, 腕关节角速度先下降随后上升, 挥拍阶段, 腕关节角速度先下降随后上升, 并出现最大值。击球后, 腕关节角速度迅速下降到最小值。随后上升, 直至动作结束, 接近初始状态。

运动员在进行正手弧圈球时, 各关节角速度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肩关节的最大角速度出现在随挥阶段, 肘关节的最大角速度则出现在引拍阶段, 而腕关节的最大角速度出现在击球阶段。可见, 各关节摆动幅度和速度是不同的。

3、肩肘腕关节的速度变化

如图1所示, 6名运动员肩、肘、腕关节速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在动作开始时, 各关节同时进行移动。肩肘腕关节速度变化呈现出相同的趋势, 在同一时刻肩关节速度最小, 肘关节速度次之, 腕关节速度最大, 表明动量依次传递, 逐步积累。在整个动作过程中, 腕关节速度一直保持最大, 其次是肘关节, 肩关节速度最小, 符合小环节先行原理。仔细分析肩、肘、腕三个关节速度的变化趋势, 发现各关节几乎同时开始运动, 而最大速度并不是出现在击球瞬间, 这种结果并不完全符合鞭打动作的原理。本结论与以往相关此问题的研究存在差异。

在乒乓球运动中, 不是所有动作技术都是追求球拍速度达到最大击球速度为目的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说明, 在一些并不需要克服大阻力产生极大运动速度的动作中, 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 关节活动的顺序可以有多种分配方式[2], 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并不是典型的上肢鞭打动作。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在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中, 角速度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各关节摆动幅度和速度都不相同。

2) 正手弧圈球技术肩、肘、腕关节速度变化呈现相同的趋势, 在击球阶段变化幅度最大, 呈现出相同的双峰曲线, 峰值亦均出现在击球阶段快要结束的时刻。

3) 正手弧圈球技术在实战中为打法和战术服务, 分化出较强的个体差异, 各关节发力顺序没有定序, 为多重分配方式, 不是典型的上肢鞭打动作。

2、建议

1) 鉴于正手弧圈球技术在运动学参书上表现出的较大的个体差异及关节活动的顺序为多重分配方式等特点, 教学中建议教师尊重个体差异, 注重引导, 持好奇与怀疑之心态研究规律。

2) 在本次教改尝试中, 学生以主体之姿态参与进来, 用自己的行动来解释疑问, 尝试揭示规律, 转变了学习方式, 形成了初步的科研意识, 提高了动手能力, 完善了实战技能, 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虽然这次教改行动是小众的, 是探索性的, 却不失为教改的一种趋势和方向。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促进运动队的教训与科研相结合,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 以主项提高课程的学生为试验者、吉林省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为受试者, 对正手弧圈球技术肩肘腕关节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与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正手弧圈球技术腕关节的稳定有助于乒乓球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正手弧圈球技术在实战中为打法和战术服务, 分化出较强的个体差异, 各关节发力顺序没有定式, 为多重分配方式, 且不是典型的鞭打动作。

关键词: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运动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飞飞.吉林省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正手攻球与正手弧圈球动作的运动学分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13:1-2.

[2] 张晓栋, 肖丹丹, 张立新.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中乒乓球运动员上肢的运动学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10, 45 (6) :47-51.

[3] 赵曼曼.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及其肌肉发力特征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 2012:4-5.

[4] 赵国成, 李郑.乒乓球正手拉高吊弧圈球与前冲弧圈球技术差异性的运动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 2013, 32 (2) :3-4.

[5] 肖丹丹, 王振, 唐建军等.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中运动员下肢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2 (5) :15-17.

上一篇:在实践中优化“国际私法”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下一篇:滩海油田储量评估经济界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