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30

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共10篇)

篇1: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 元认知理论及其构成元认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有关自身任何认知活动的认识或调节,是认知主体关注并调控认知活动的知识与能力,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他提出的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发展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研究中。元认知知识是指认知主体所存储的既和自身有关又和各种任务、目标、活动及经验有关的知识片段。他将元认知知识分为三类:(1)主体知识,即认知主体关于自己及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在认知方面的某些特征的知识;(2)任务知识,即关于认知任务已提供信息的性质、任务要求及目的的知识;(3)策略知识,即关于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及其有效运用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指的是伴随并从属于智力活动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元认知知识中的主体知识指的是认知主体对作为参与国际贸易实务活动的主体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包括贸易动机、贸易实务的相关概念、对自我贸易能力的了解和自信程度,以及对实务问题的认识等。

任务知识指的是认知主体对于执行贸易实务实训任务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以及对完成这项任务所需努力程度的知识,包括对贸易目的的考虑、贸易内容的了解和认知主体的贸易人员意识等。

策略知识指的是贸易主体对于达到贸易目标或执行贸易任务过程中所用策略有效性的知识,包括有计划组织贸易内容、资源利用的策略等。元认知体验是指任何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包括“知”的体验和“不知”的体验。比如“认知到自己的不知或无知”。元认知体验在内容上可以复杂也可以简单,在时间上可长可短,在产生时间上可以在认知活动之前,也可在之后。贸易实务中的元认知监控是个人在进行贸易时,将贸易过程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包括:(1)贸易前的准备活动;(2)贸易过程中的实际控制;(3)贸易活动结束后的结果检查和评估。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因素在实际认知活动中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有效的监控,也能激起相应的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有助于元认知知识的获得,也有利于有效的监控;元认知监控水平制约着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水平,制约着元认知体验的产生与调节。

二 元认知理论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

出色的外贸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实务功底,具备扎实的元认知知识基础。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中就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主体知识,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提问的问题,促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活动和自己的贸易能力的理解和认知。

2.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国际贸易实务活动有自己的特殊性,涉及复杂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很多内容,对外贸人员的商务知识、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和知识积累都要求很高。贸易中的元认知体验是伴随着外贸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对自我认知的体验可以通过自我设问的方式来调动并调整,如“我对贸易的条件知道得是否清楚?我的思路是否清晰?我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设问若自己不能回答,可通过外部评价的方式来寻求结果。如请他人提出意见或请教师讲评,不管用哪种方式,目的都是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在外贸活动过程中的能力优劣,从而改进贸易的方法和策略。情感的体验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参与贸易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来进行,一旦学生发觉自己能成为贸易的主体,这种情感的体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参与外贸活动的成效。

3.指导学生进行元认知监控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中的元认知监控是个人在进行外贸活动时将外贸过程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在完成一项贸易任务之后,作为贸易者应该对自己的表现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贸易活动打下更好的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次贸易任务结束之后,通过自我总结、写日记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我这次贸易的优点是什么?在贸易过程中我使用了什么策略?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这些问题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回顾和反思。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学中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外贸实务的学习效果,调动和发挥了受教育个体的主体性,因此重视并研究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作用,还需要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进行大量的实践和研究。

〔责任编辑:庞远燕〕

篇2: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内部发展规模持续增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然而,目前高等工科院校在教学上依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观念固步自封,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调呆板,“满堂灌”和平铺直叙仍是现行主打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评估;等等。这些弊端的存在对高等工科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质量势必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高校教师应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现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综合培养目标?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等工科院校教师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元认知学习理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元认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

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是指有关个体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个体认知过程进行的监控与调节。我们所谓的感觉、思维或想象都属于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则是对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

元认知学习理论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分为个体元认知知识、任务元认知知识和策略元认知知识三类。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所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积极的元认知体验会激发人的认知热情,调动人的认知潜能,从而影响人的学习速度和有效性。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理解以及任务执行情况的认识。它表现为主体根据自己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要求,制订计划,选择策略,评价其有效性,以及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和修正。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在人的认知活动中是紧密联系、互为影响的。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产生积极而准确的元认知体验,有利于有效的元认知监控;积极的元认知体验,有利于动态地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并由此积累正确的元认知经验和知识;有效的元认知监控又有利于产生积极的元认知体验,同时获得更丰富的元认知知识。这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循环往复和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个体元认知水平,它是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核心体现。

三、元认知学习理论在机类课程教与学中的应用

运用元认知学习理论,笔者在“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等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试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开放性教学的尝试,让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既培养了工程实践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的元认知水平,收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营造良好元认知知识环境。在传统的知识注入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欠于独立思考,只需按部就班地接受、吸纳、记住教师灌输的知识就行了,而对于“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基础性强、内容庞杂、技术涵盖面广等特点,若按传统方式教学,则易造成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考就忘”的局面。要想改变这种授课状况,首先就要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的环境,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

(1)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活动的互动性。如在介绍特种铸造前,先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砂型铸造方法来个小结,引导学生从模型、铸型和充型三个方面总结出砂型铸造的基本特征:即模型用木模、铸型用砂型和在重力作用下充型,并归纳出砂型铸造的优缺点,再启发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鼓励其大胆突破思维禁锢,提出问题:如果模型不用木模,铸型不用砂型,还可以用什么替代?在压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充型又将如何?由此引出了各种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及工艺。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课堂焕发出灵性和活力。

(2)适时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组织策划下,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诠释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或理论,揭示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独立的判断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讲到铸造工艺一节时,笔者穿插了以下案例:2012年2月20日,辽宁鞍钢铸造车间,在浇铸一个大型铸钢件接近结束时发生砂型型腔喷爆,造成13人死亡、17人受伤的重大事故,笔者以案发相关报道资料中的大量图片为实记,将学生带入触目惊心的“现场”,深入案情分析问题,从专业视角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学生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不但需要运用刚学习到的铸造工艺知识,同时还接触到了生产运作、生产管理和生产监控等新信息,对知识进行重构,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获得新的认知能力。

2.强化元认知体验,培养元认知能力。通常,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了某个知识点,但并不等于会运用这个知识,运用好知识的前提是具有运用这种知识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建立难以通过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来完成,它还需要经历相应过程的体验。体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强化:其一是实操式体验,如协同培养、深入企业车间、了解生产实际、开展工程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其二是探究式体验,即通过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以项目驱动的学习体验,如课题研究、学业竞赛等;其三为讨论式体验,如前所述的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作业展示等。让学生在学习互动过程中,讲出自己解决问题所依据的规则或理由,发现并叙述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思维方式及不同解决方案,借助语言暴露其内隐的思维过程,进而对问题解决产生影响。

无论哪种方式的体验,都蕴含着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在体验中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想法是怎样起作用的,从而对认知活动的结果加以设想和预估,对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和强化这种体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这是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3.完善元认知监控,提高教学效果。从元认知角度看,学习不仅是对学习材料进行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也是对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的过程。元认知监控表现为学习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而自觉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它是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体现,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

为此,笔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网站上,开设在线学习、自检自测、拓展训练、在线问答等信息渠道,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保驾护航,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自我把控,对学习的效果及时总结。这种对学习的自我监控是元认知策略的核心,也是反映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完善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本身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完成和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实现了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体现教学并服务于教学,寓教于考,以考促学。笔者对课程考核采取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讨论、作业情况、任务展示、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在考查之列,并按4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占60%,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

四、结语

篇3: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 以进出口流程为主要环节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外贸、经管类专业均有开设本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合同的标的、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保险、国际货物进出口价格、国际货物货款的结算、国际货物合同纠纷的处理等知识的教授与实务操作, 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品交易的特点。在开设本课程的同时必不可少地也开设了相关的实训课程, 目的是通过实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职业素养, 尤其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因此, 在本实训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们也各出奇招, 仅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当前教学主题下设计并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组建团队, 各团队围绕这个共同的任务中心, 在问题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实现团队内各成员知识互补、能力互补, 共同提高, 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积极探索、共同提高”, 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很适合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实践性很强, 它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 又要学好实务操作技能。国际贸易是综合性强的涉外活动, 同时还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交易的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 发挥各自优势安全迅速地完成交易。只有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不仅能满意地就业, 而且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快速地提升, 才是成功的职业教育。

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

1. 任务以实际工作为背景,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来源于实践的任务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 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提高教学的效果, 并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更有帮助。

2. 按工作流程下达任务,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单证, 不同的单证来自于不同的工作流程, 这些单证有着非常严格的时间要求, 一旦错误, 会影响到整笔交易最终能否顺利结汇。在实训课程中, 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3. 布置任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外贸专业与经管专业都开设了本课程, 也涵盖了实训课程, 可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 不同团队及团队内不同的成员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也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任务情境的时候考虑这些因素。

4. 任务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

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特点, 学习能力的差异, 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 考虑学生现有知识由浅及深, 由表到里, 循序渐进。

四、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实施

我校的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是穿插进行的, 上完一个模块的理论课程后就进行该内容的实训练习, 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我们教改之后的教学效果来看, 这种方式更适应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需要。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实施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课程任务布置和安排阶段。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情境, 国际贸易实务的工作任务离不开单证, 包括合同、提单类单据、保险类单据、商品价格核算、结算类单据等内容。在理论教学中把相关的知识点讲授后, 布置好相应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做好实训准备, 如果学生对相关理论缺乏了解, 实训任务就很难完成, 就更谈不上团队内的讨论与协作了。约五人为一团队, 一个班级约八个团队, 同一个教学任务下, 同一团队各成员实训任务相同, 不同的团队任务不同。比如合同这个教学任务, 不同的团队在做实训任务时, 进出口企业不同, 交易货物的内容不同, 合同中的运输、保险、结算等条款也有差异。

2. 团队成员自主学习阶段。

任务布置后, 先由团队成员独自完成, 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利用学习资源, 独立思考与探索, 自主学习, 完成实训任务。

3. 团队成员协作学习阶段。

在国际贸易中想要在贸易结束后顺利结汇, 单据必须符合要求。在制单时必须做到单证相符、单单相符、单货相符, 而且单据内容必须做到准确、完整、合理、简明扼要。学生在独立完成阶段很难做到这一点, 这就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 各自完成实训任务后, 在团内展开讨论, 各成员间形成优势互补, 最后提交一份团队作业, 作业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讨论中,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 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教师点评与总结阶段。

团队作业上交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个:一是把作业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是作业点评过程中, 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同学会从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会在他们的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 作业完成得不好的同学会在下次作业中更注意出错的地方, 加强对该知识的学习。

五、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实施的效果与总结

1.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2. 以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为基础,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3.以任务的完成→任务讨论→任务检验→总结学习为实训过程,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 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

4.以互补原则组建团队,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地心理品质。在企业中, 在岗位上, 只有学会了合作, 才能获得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 才能适应社会的高效发展。

总之, 国际贸易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毕业后就能上岗, 符合社会、企业的需要, 我们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及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一直在探索。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实务性非常强的一门技能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 以任务的布置→任务的完成→任务讨论→任务检验→总结学习为实训过程,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协作、解决问题的学习体系, 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的团队协作式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课堂实施,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卢大钊.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5) .

[2]教育部.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姚新超.国际贸易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教案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中国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还应传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阶段升入,科目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增大,对其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仅凭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会学生从“学会”转变成为“会学”至关重要。

1 元认知策略概述

O,Malley和Chamot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种类型: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控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作出规划;监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进程、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调节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2 元认知策略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目的

通过元认知教案的教学实践,考察实施后初一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以及对生物成绩的影响。

2.2 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选取:明德民族中学初一(5)班(对照班)和初一(6)班(实验班)各40名学生。

实验设计:将元认知策略与生物教学内容相结合,编写元认知教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采用平行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元认知教案教学,因变量是学生元认知策略应用情况、生物成绩,通过实验考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2.3 实验过程

(1) 元认知计划策略训练过程:

元认知计划策略的训练,以填写“卡片计划”为主、教师口述要求为辅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要求如下:① 要求实验班的学生上课前,准备好课本、讲练册、笔等学习用品;② 要求课代表上课前,给每一位学生发放一张包括三部分的学习记录卡,教师上课时给学生5~8 min的时间,预习并填写学习记录卡的第一部分“卡片计划”,包括本节课各知识点的计划用时、学习方法、遇到的问题三方面。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中,制定的“卡片计划”见表1。

(2)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游戏活动、自我提问和自我检查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述。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中,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呈现各类营养物质的图片,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总结出六大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学生对其进行理解、掌握;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共涉及9个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章节有:“青春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过程”“输血与血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体的八大系统”)。在活动的过程中,所有学生脱离课本对知识进行回顾。最后,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本块知识点进行思考:我完成学习目标了吗?有没有遇到新的问题?该种学习方法确实有效吗?同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填写学习记录卡的第二部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包括优秀、良好、继续努力三个层次)。

(3) 元认知调节策略训练过程: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做的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具体的做法是: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及时记录学习情况,填写学习记录卡的第三部分——学习反思,该部分包括三方面的知识:做的好的地方、做的不足的地方、改进的方法,并积极与教师交流。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实验结果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元认知教案教学后,其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及生物成绩均有显著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种训练方法的有效性。

2.3.2 讨论

(1) 运用元认知教案教学,为什么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

教会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实际上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师控制,学生学习”,转变成为“学生控制,教师引导”,包括学习活动前的填写“卡片计划”、学习活动中的游戏活动自我提问和自我评价、学习活动后的自我反思,都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策略的使用是否得当等,从而逐步养成预习、计划、监控、反思的习惯。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则像一个旁观者,使学生思维清晰,头脑灵活,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研究进一步显示,学生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无意识→有意识→自动化的过程。在训练的起始阶段,学生们都是依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当做任务来完成,甚至于抱着玩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游戏活动的目标也不明确,这是无意识阶段。随着训练的进行,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慢慢地、会刻意地做好这些事,包括预习、反思等,积极性有所提高,这是有意识阶段。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学生领悟到了该种训练方法的实质,并把它当做一种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其元认知策略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2) 运用元认知教案教学,为什么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元认知教案教学提高了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应用能力,教会其如何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学生把学习当做教师的事。而元认知教案教学则相反,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其思维意识,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另一方面,随着其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计划不断修改,学习策略不断调整,监控和调节能力不断提高。所以,成绩呈现上升的趋势。

另外,本教案采用的是游戏活动自我提问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头脑灵活、喜欢动手动脑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极大的激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

3 结语

本研究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生物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对于今后的生物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① 教师要丰富自身的元认知知识。“术业有专攻”,很多生物教师会认为学习元认知理论是心理学教师的事情,但并非如此,学科之间具有联系性。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的意识。“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不仅限于灌输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② 将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与其他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相结合。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不同,但其涵义都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教师将不同的学习策略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对不同的学习策略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因人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策略指导,因材施教,发挥优势,培养其成为真正的策略型学习者。

最后,各科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时,应与自身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并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于初中生物这门与实际生活相关,且知识点相对简单的学科来说,教师应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活动,提供更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艳.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147-148.

[2] 孙慧.元认知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12(03):234-235.

篇5: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听力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即在听力教学中采用元认知策略.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培训能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是提高听力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 者:王丽维  作者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510635 刊 名:中国成人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A ADULT EDUC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H3 关键词:听力教学   元认知策略   学习及培训  

篇6: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论元认知学习策略在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已成为一个趋势.本文从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入手,在详细阐述其定义和内涵的前提下,针对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元认知学习策略在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作 者:赵汗青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212003 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网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元认知   学习策略  

篇7: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众所周知, 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 其中说最为关键。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观念和自信心, 很多学生即使学了七、八年的英语, 还是语病百出, 羞于开口。因此, 改善传统口语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迫在眉睫。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首先提出了“元认知”这个概念,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计划、监控学习任务、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国外许多学者 (Brown e al, 1983, Wenden, 1987, Hocel, 1987, , O’Malley and Chamot, 1990 Nunan, 1997等) 的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将元认知策略引入英语口语教学中, 在职教新干线的网络平台下, 在线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资源共享, 使学生能识别自己的口语优劣势, 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口语知识查漏补缺, 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权,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 是一种高效的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

以民办高职院校中的英语口语课开设为研究对象, 针对民办高职生自身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 做出归总性的评述。对如何将元认知策略下空间口语课程更加趋于合理化、更加高效作出了初步性的探索和论述。为让学生从空间口语课程中获得质变的提高, 从羞于开口上升到口语流利水平, 形成一个从老师灌输到自学自控的有效发展体系提供参考。

三、研究过程和内容

首先针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有92%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学习方法很重要, 学生自主学习所占的比重仅为20%, 而86%的学生认为学习口语需要老师监督跟进。那么可以肯定地说, 实施元认知策略下空间口语教学是口语教学的出口。

本研究基于学生对元认知策略的初步了解及我院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师生良好互动的情况, 设计了一套在线教学方案。在A班的口语课中, 首先引入元认知策略概念, 让学生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再根据元认知策略的构成, 即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评估策略实施口语教学。

1.计划策略。在单元A的教学中, 首先引导学生有计划性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该堂口语课前, 需要了解:自己适合哪种学习方式;本单元的口语学习任务以及目标是什么;本单元有针对性的要掌握的口语句型是什么;本单元口语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是什么等等。在讲解完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 学生对比自己的计划, 做出适当的调节。

2.监控策略。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与目标后, 制定出单元学习计划, 利用网络空间教学平台, 实时进行师生交流。让学生有意识的监督到自己的学习是否按照计划进行;自己的口语学习方法是否恰当;语音语调是否恰当;是否需要录音操练、情景对话操练等等。这种方式就很好的让学生自主的监控了学习目标的完成, 是执行了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

3.评价策略。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对本单元采取“师生口语在线对话”、“同学互评”、“自我评价”三种方法,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反省及总结。对于效果好的同学, 师生共同总结经验后, 在班上开展交流会, 让其他学生借鉴, 结合自己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为下一单元学习做好准备。

四、研究结果

元认知策略下的英语口语空间教学效果非常好,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前, 学生能准备一些本单元的基本词汇, 句型。课上, 学生生动活泼的实施情境对话、语音语调互听纠错、师生话题拓展等学习方法。课后, 师生在线交流, 及时发现问题, 指导学生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效率有所提高。培养了学生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 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 甚至听, 读, 写方面的学习。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部分学生对元认知策略了解不够深入, 停留在表面, 自主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学习效果不明显。说明本研究的第一步没有实施到位, 元认知策略的概念需要细化到每一个个体。

2.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在线教学中, 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关注到每个学生实施评价的每个细节, 比如:学生之间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中学生的表情动作是否合理等。因此, 在以后实施教学时, 应加入辅助措施, 如:生生对话中, 可以使用视频上传, 由老师, 学生三者进行评价。

3.学生专业不同, 英语基础则不相同, 那么实施元认知英语口语在线教学的教学方案也不相同。因此, 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摸索, 才能大面积的实施元认知策略教学, 进而找到适合每个专业的不同的元认知策略英语口语在线教学方法。

4.元认知策略对网络在线空间平台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元认知策略的监控策略要求老师跟踪学生学习进度, 并随时加以指导;而评价策略则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之间互动情形等等。所以, 网络在线运行环境越好, 那么效率越高。

5.本研究只针对民办高职院校特定专业特定班级个案研究, 考虑其他历史, 人文, 主观, 环境等因素, 是否适用所有高职院校其他专业待进一步考证。

摘要: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 好的学习策略是英语口语提高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元认知策略英语口语空间在线教学模式, 探讨了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评价策略教学模式及效果, 并就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英语口语,空间在线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慧.元认知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J].科技与信息.2012.

篇8: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业务式情景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应用

业务式情景教学法可以说情景教学法的一个创新应用,融合了模拟仿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模拟公司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形成的一种新型业务式情景教学法。

一、突破传统

《国际贸易实务》是经济学当中的一个重要主干课程,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当下,中国贸易活动与涉外经济日趋活跃。只有掌握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在进出口业务活动当中,正确观察中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以及经营意图,保证经济效益。并与国际接轨,按国际规范办事,使国际社会认可,学好这门课程意义重大。

尽管业界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但总的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在知识的传授方面,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更多以讲授为主,而这门课程有许多的理论,并且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理解,学习难度较高,难以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同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对比现实当中实际工作需要,就国贸进出口流程来说,这是一项系统的流程,有着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涵盖了多门学科,比如《商务谈判》、《公关礼仪》、《市场营销》、《外贸函电》等。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界大力倡导学科群建设的基础上,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仅就一门《国际贸易实务》来说,需要多门学科进行配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高,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是关键。

二、实施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而业务式情景教学法便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但要运用起来还需满足以下要求:其一,硬件要求,业务式情景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仿真以及互动性、实践性。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实训基地,包括方案制定、会议室、商务洽谈等场所,同时还需要多媒体设备,展示台(用于展示单证等)。其二,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执教水平需满足实施业务式情景教学法的要求,具体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其三,学生方面,至少需要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行情,并且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了解国际贸易的流程,否则很难实施业务式情景教学法。

三、实施步骤

1.情景设计

项目化是《国际贸易实务》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操作性强能够实施高仿真度的情景。对于情景设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模拟实践性、真实性、典型性的场景,按照国际贸易流程,有限考虑其中容易出现的典型案例,比如外贸公司当中场景、仓库场景、商检场景、货运码头场景、海关场景、银行场景等。其二,设置的情景应具备系统性,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多门学科,因此要全面考虑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其三,情景要合理,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情景当中,即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所学解决模拟出来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与素质,同时情景要完整,要方便后续操作。

2.角色分工

按照设计情景,对学生进行分工,可以教师安排,也可学生自由组队,一般一个小组3~6人最好,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银行、进出口商、厂家、物流公司、海关、商检、保险公司等,小组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力求熟悉不同岗位的职责与流程。

3.任务布置

在该环节当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学情采取不同的方法,主要可以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知识掌握较好,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使其自主设定任务。而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使学生确定难易度适中的任务。要注意布置的任务需考虑到需要运用的知识与技能、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什么计划、需要遵循哪些程序。

4.模拟演练

按照情景的设计以及分工,开始模拟演练,在演练开始前,每个小组需要针对所要演练的内容进行阐述,阐明操作思路,然后再开始操作。其中的关键在于要力求真实,符合实际,如果模拟演练能够达到真实的国际贸易流程的100%程度,那就最好。要在情景中按照角色分工,进行业务流程的模拟,比如制定商业计划、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办理保险与物流等。

四、评价方法

对与业务式情景教学法的运用,评价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实施的过程当中,抓住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典型问题进行及时的点评与修正,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模拟。同时要在模拟演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与总结,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然后向整个班级提交评价结果,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其次,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根据学生在模拟环节当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可依据真实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拟定所需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在模拟演练当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结语

业务式情景教学法作为情景教学法一种创新运用,在《国际贸易实务》当中,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其中的关键是要通过合理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通过细致的设定进行真实的模拟演练,进而掌握知识与技能,并积累一些适用于实际工作的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金秀.仿真模拟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14,12:84-85.

[2]钟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文献综述[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3:242-244.

[3]成蓉.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情景模拟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115-116.

[4]谷慧.民办院校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探析[J] .东方文化周刊,2014,5:126.

[5]邵弯. 工作满意度对新生代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J].西部皮革,2016,6: 147.

作者简介:龚婷(1988-),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江西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学、技术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新型业务式情景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江西科技学院教育教学与应用课题(JY1630)。

篇9: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元认知策略与阅读理解

元认知又称为次认知、反省认知、反审认知等。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因此, 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 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其中包括了对学习过程中认知过程的控制, 一些活动诸如怎样计划去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理解监控、对过程的评估都具有元认知特点。Williams&Burden形象地把它描述为“学习者站在自己的学习之外, 从外向内审视学习的过程”。O’Malley&Chamot根据信息处理模式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的执行性技巧, 是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的知识, 通过对语言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 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元认知策略也被称为调控策略, 它的功能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价策略。

桑代克认为, 阅读是一种推理, 是一种大量的现在称之为元认知的活动, 在有效的阅读中, 读者对于他的认知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控制。Baker&Brown指出, 阅读理解包含了很多涉及元认知的技能和活动。实际上阅读就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的认知, 这一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阅读材料的认知;二是对自一个适合自己的对语言学习计划; (2) 监控策略, 即学习者利用监控策略对自己随时进行监控, 如阅读监控等; (3) 评估策略, 即学习者经常性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评估, 并自我调节所使用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 它对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应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在阅读前进行计划活动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积极思维的心理活动, 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计划活动指制定切合实际的个人阅读目标和阅读计划, 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 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 明确阅读训练重点, 合理地安排认知资源, 选择相应的阅读策略以达到阅读理解的目的。具体如下:首先了解阅读任务, 确定阅读目标, 然后, 根据阅读标题、图表等信息引发背景知识以及预测文章意图以增进理解, 了解自己对阅读主题是否熟悉, 是否具有相关背景知识。与此同时, 根据阅读任务制订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根据不同阅读目的调整自身的思考过程并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和阅读速度。如依据目标提前决定是重点留意阅读输入信息的总体方面, 还是某些具体方面, 或者是重点留意有助于理解阅读材料中的细节等。

2. 在阅读中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

监控也称调节, 它是在阅读中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监控和调整以达到预定目标。阅读者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有着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和进行元认知监控活动的能力, 外语阅读者也不例外。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 阅读者要经过大量的元认知监控行为才能对文章有准确的理解。只有通过监控, 读者才能对阅读活动进行管理、指导、调控和引导。因此, 为保证阅读计划的顺利进行, 阅读的过程必须始终处于学习者自身有意识的监控之下。应用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理解进行监控, 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 方向监控, 即使学生对阅读的目的、阅读的重点进行监控。明确阅读目的, 确定阅读的方式, 根据所读文章及阅读的目的确定应该采用快读或慢读、粗读或精读等。如略读, 是一种快速浏览的阅读方式, 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 读者不需要细读全文, 而是有选择地进行跳跃式阅读, 其特点为阅读速度要求较高, 而理解的精确度则要求较低。寻读则是另一种快速阅读方式, 其目的是从较长的文字资料中查寻特定的细节内容。同时, 我们可以使学生运用what, when, where, who, why和how提问方法, 了解主体及其情节发展脉络。 (2) 进程监控, 即对阅读的深度进行监控。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因素除了阅读目的不明、不知从何入手之外, 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往往满足于浅层次, 无法深入下去, 这是阅读理解的最大障碍。在阅读过程中, 边阅读边思考, 观察识别材料提示的重要信息, 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根据文章措辞判断作者的态度, 随时进行概括, 找出中心句 (topic sentence) 及关键词 (key words) 。 (3) 策略监控, 即知道应该在什么情况下, 如何恰当地运用各种策略。策略监控, 即善于自我提问, 检验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 多角度分析推理, 懂得有效运用阅读策略处理问题。一个具备元认知策略能力的学生能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来选择认知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还能随时调控自己运用认知策略的情况, 在阅读过程中经常使用why来对自己提问, 检验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 并从多个角度来推断、理解整篇意思, 而非单个字句的意思。因此, 在阅读中对当前策略使用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以监控策略运用是否适当, 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对当前策略使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以监控自己是否真正理解。

3. 在阅读后进行评价活动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是元认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理解能力作出分析。在完成阅读材料的学习任务后, 一个好的学习者会反思阅读任务的完成过程, 这个过程是阅读者明确计划进行的情况及检查学习策略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具备学习策略的学生能对他们阅读前所设置的目标是否完成作出评价。如果没有, 他们就会寻找原因以便在下次阅读过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 以期取得阅读的预期目标。在阅读后, 对整体阅读任务进行评估, 以监控是否达到所确定的目标或标准。自我评价是指对一个人的认知活动效率和认知活动结果进行评估, 对自己阅读目的是否达到及对阅读效果进行评价。这是阅读后所采取的活动, 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特点以及个人的理解能力做出分析。他们就会寻找原因, 以便在下次阅读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期取得阅读的预期目标。他们对阅读过程中预测机制和上下文词义的猜测做出恰当性和正确性评价。无论学习者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做出肯定还是消极的自我评价, 对下一次的阅读任务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英语阅读中运用元认知策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同时还可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 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 及评估自己的阅读结果、阅读方法等, 从而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 找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Flavell, J.H.First Discussant’s Comments:What is Memory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Human Development, 1971 (14) .

[2]Kluwe, R.H, Cognitive Knowledge and Executive Control:Metacognition.In Griffin, D.R (.ed.) .Animal Mind human Mind.New York:Springer Verlag.1982.

[3]OMalley, J.&Chamot, A.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吕中舌, 涂远程.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8 (4) .

[5]刘慧君.自动性和元认知:英美ESL阅读研究中的两个热点问题.国外外语教学, 2003 (1) .

篇10:元认知策略在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词汇 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c

一、学习策略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某些特殊的方法或手段让学习变得容易、有趣和有效。在任何学习行为的过程中,都会涉及策略问题。在二语学习中使用的策略,就是语言学习策略。

在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及特点,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Oxford(奥克斯福特)在1990年出版的《二语习得的学习策略》一书中指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学习更容易,更有趣,能够指导自己,使二语习得更有效果。

O’Malley(奥马雷)和Chamot(夏莫)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运用的特殊的行为帮助他们理解、贮存新的信息。

文秋芳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措施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二)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学习策略研究的先驱者是卡尔顿,1996年Carton(卡尔顿)出版《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法”》一书,首次提出,不同的学习者会运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学习外语。1971年,卡尔顿在论文《推理-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讨论了推理策略使用,并把推理策略分为三种:语内线索推理、语际线索推理和语外线索推理。

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取得很大的成绩,大致经历三发展时期:

1.初创期

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两个重点:一是归纳并描述学习策略,二是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研究者主要致力于探索某项学习策略对完成外语学习任务的影响、调查成功的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归纳学习策略并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

受到卡尔顿的影响,Rubin(鲁宾)发现成功的外语学习者在心理特征和学习方法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于是,他根据观察课堂、采集课堂影音资料、听取学生讨论、观察自己语言学习情况和收集教师的观察结果等方式,总结这些成功学习者通常采用的七种学习策略:

(1)善于猜测。

(2)有强烈的交际愿望。

(3)在二语学习过程中,不怕犯错误,不怕出丑。

(4)不仅注重交际,还注重语言形式。

(5)不断实践,经常寻找一切交流机会。

(6)监控自己的别人的话语。

(7)关注语言形式在社会环境中的意义。

与此同时,Stern(斯特恩)在论文《我们可以向语言学习者学习什么》中也总结了10条学习策略,在此不作深入探讨。

2.成熟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更多关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及相关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如Krashen(克拉申)的监控模式、Anderson(安德森)的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其他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的成果,都为诸多学习策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差不多同时出现的两项著名研究为学习策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Oxford总结了前人的学习策略分类,把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两大类。其中直接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小类下面再分为子策略,如:记忆策略包括“运用形象和声音”、“认真复习”、“运用动作”等;认知策略包括“练习”、“接受和传送信息”、“为输入输出建立规则”等;补偿策略包括“猜测”、“克服说写中语言知识的不足”等;元认知策略包括“建立学习重点”、“安排和计划学习”、“评价学习”等;情感策略包括“降低焦虑程度”、“鼓励自己”、“了解自己的情感状况”等;社交策略包括“问问题”、“和别人合作”、“同情别人”等。

O’Malley和Chamot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持续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实证研究,根据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策略类型三分法:“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和“社交/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具体而言,元认知策略是指用来控制、调节和指导语言学习过程的策略,并涉及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包括计划、监测和评估。认知策略是指巧妙地处理学习材料或在学习中使用特定的技巧。社交/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选择与其他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交流的方法,它关注学习者与同学合作、问老师问题或用特定的技巧减轻焦虑感,包括合作、要求澄清两项子策略。

3.繁荣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继续发展,并且出现几个新的趋势:(1)学习策略的研究与自主学习的研究相结合;(2)学习策略的培训成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重点;(3)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策略与文化的关系。

二、元认知策略

美国社会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创始者Flavell(弗拉维尔)在对儿童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他认为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二者相互作用的认知。换句话说,元认知可以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者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也就是说,认知活动的对象是问题、数据之类的东西,而元认知活动的对象则是认知过程本身。

Chamot指出元认知策略是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通过计划、监控和评价对过程进行调整的行为,因而它可以调节和监控各种学习策略。

O’Malley和Chamot认为元认知策略包括学习计划的制订,学习过程的思考,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因此可将元认知策略分为四个方面:(1)计划。例如在新的学期开始时为自己制订一个计划。(2)选择性注意。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的学习任务和学习任务的重点上面。如重点记忆一些高频词汇。(3)监控。及时调节和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如在记忆单词时,对事先的计划和自己记忆单词的方法进行监控。(4)评价。在任务完成时,要及时地评价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比如可以自测学习的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元认知策略对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元认知策略训练。

三、元认知策略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跟学生讨论一些有关元认知策略的相关知识,唤起他们对元认知策略的策略意识。比如你对于单词有没有计划呀?你每天花费多长时间记忆单词呢?你每天有没有按照事先的计划切实地进行呢?会针对不同单词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么?你记单词的效果怎么样呢?有没有反思一下计划是否得当呢?在接下来记单词的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

2.计划策略训练——帮助学生计划每天、每周及每月要记多少个单词,将用到哪些记单词的方法,计划每天花费多长时间来记单词和复习单词。

监控策略训练——这一过程主要帮助学生训练自我管理的意识,比如是否按照事先的计划切实地执行,有没有根据不同单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记忆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适时地进行调整。

评估策略——帮助学生每天/每周来测试单词记忆的效果,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反思,是否完成了计划?是否把单词都记牢了?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逐渐地练习元认知策略,慢慢地学会制订计划,监控、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

4.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拿一些测试题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测试元认知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效。

5.让学生在以后新的学习过程中,自己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结语

元认知学习策略作为对个体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初中生学习词汇的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调节。在新课标提出的新的要求下,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确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引入元认知学习策略认知方法,指导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对培养初中生计划、监控和评估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Anderson D.Cohen.Strategies in Learning a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柏令.第二语言习得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李洁.二语阅读成分分析-基于元认知知识和词汇广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邱雪.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上一篇:酒店七夕情人节的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曲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