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润物细无声的感觉——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感受

2023-02-06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传入人的耳膜, 刺激大脑中枢神经, 能够使人体分泌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 陶冶性情的作用, 也就达到了欣赏音乐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课堂上要教授的必修课程, 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 因为在生活中懂得欣赏是一件绝妙的事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把音乐欣赏课的快乐带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带到人群中, 因为音乐欣赏就是快乐的使者。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感受与大家共享。

1 学会聆听, 手握进入音乐殿堂的钥匙

首先, 培养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 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力度、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 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第二, 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音乐是抽象的艺术, 这一点是它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 但并不是说音乐是不可感知的, 它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要素使模糊的东西具体化和造型化。同一首作品, 不同的人的感受必定是不同的, 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对同一首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同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音乐的耳朵”感受不同情境的音乐作品。例如, 学生在欣赏陈纲编曲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时, 应启发他们注意聆听乐曲中模仿鸟鸣的声音和力度的变化, 引导他们自然地联想到这是描写早晨的音乐, 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不同的早晨的景象, 再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素材运用苗族音乐的特点, 最终联想到这是苗岭的早晨。

第三, 反复聆听, 充分发挥通感作用。通感是人类不同器官之间的相互联通。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官表面上互不干扰, 实际上却相互感通, 经常会在欣赏一幅花鸟画的时候, 仿佛闻到了花香, 听到了鸟叫, 在听赏一首抒情曲时, 仿佛看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都是通感在起的作用。在欣赏教学中, 还可以发挥其它各个器官, 积极地参与到音乐之中, 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演唱、舞蹈等与听觉相结合, 让“音乐的耳朵”和运动的身体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尽情的表现, 发挥各个感官之间的通感作用, 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发展他们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四, 聆听多样化的音乐。著名音乐家朱践耳先生主张音乐家必须具备四副耳朵:即听古典音乐的耳朵、听民族民间音乐的耳朵、听现代音乐的耳朵、听流行音乐的耳朵。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 对于增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2 多种手段, 用音乐触摸学生心灵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扩大音乐视野, 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 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几年来, 在音乐欣赏教学里, 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第一,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 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 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 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 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其次, 曲目安排上由小到大, 由易到难, 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二, 对比教学, 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将题材, 演唱、演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 地安排在一起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

(1) 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 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在一起, 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如以“赞美伟大的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 就可将《长江之歌》, 《我爱你, 中国》, 《我的祖国》,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等相同题材, 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器乐作品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 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 集中体会, 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 以演唱或演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 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除有利于学生学习, 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 拓宽音乐视野。

(3) 或者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第三, 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 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 表现作品的, 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即使是同一首作品, 同一观众 (听众) 在不同的场合, 不同的心境之下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 不能讲述过多, 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 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社会音乐风气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修养, 如果多数人都具有较高尚的音乐趣味和较强的审美能力, 对人类历史上的音乐财富有全面的了解, 那么他们对音乐的选择、反应、评价和追求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 最终作用于社会, 使那些能够代表人类优秀文化的经典名作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又有高度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要食粮。当然这种作用是缓慢的, 根本的做法是首先实施有效的音乐教育, 培养高素养的一代新人。

摘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课堂的必修课程, 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欣赏。 (1) 学会聆听, 手握进入音乐殿堂的钥匙:首先, 培养音乐的耳朵;第二, 聆听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第三, 反复聆听, 充分发挥通感作用;第四, 聆听多样化的音乐; (2) 多种手段, 用音乐触摸学生心灵:第一,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教学;第二, 对比教学, 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演唱或演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演唱或演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第三, 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手段

上一篇:成都市小微企业党建问题探讨下一篇:基于VC++的数据库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