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

2022-09-10

一、引言

高职教育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 是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高等教育, 其特点决定了执教人员必须具有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讲授能力。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 迫使学校扩充符合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要求并且具有相应工作经历、职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 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全面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满足高职教育教学及社会人才的需要[1]。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兼职教师现状

由于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教师在具备较深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应该多样化。校内专任教师, 长期在教学一线上, 缺少接触企业一线工作的机会, 知识、技能的更新相对滞后, 即使通过寒暑假的进修, 其实际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弱。那么来自一线企业, 有着娴熟操作技能, 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则为高职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成为师资队伍的有效补充[2]。

从调查情况看, 近年来兼职教师队伍增长迅速, 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注重实际应用[3]。队伍年轻化, 因此更容易接受、掌握新知识。兼职教师的聘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解决了教学工作量的问题;同时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 弥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不足[4]。理想的情况是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历, 而实际上兼职教师在招聘时只要专业对口, 符合中级或高级职称, 加之稍微了解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即可。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 本科以下学历占比大,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少, 虽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由于未受过系统的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训练, 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教师基础课程的学习, 使得他们缺乏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素质, 难以把握教学重难点[3]。

三、专业人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 深度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受到师资队伍的影响, 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 拓宽师资队伍参与教学的渠道。在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同时, 也让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 使高职院校与企业能够在更深入的领域合作.完善师资队伍的同时, 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高职院校有完备的实验实训平台, 企业里面向的是社会中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 学校和当地企业能够实现资源的互相开放, 达到双方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高职院校利用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 将课堂设在真实的项目场景中, 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企业有针对性的将软件项目应用到学生实训中, 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有先进的计算机和软件设备, 能够满足企业里面员工的全员培训。企业利用合作院校软硬件设备及场地, 同样也能够为企业减少硬性的成本。面对科技的高速革新, 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人员培训, 使办企业和办学校更加交融。校企之间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互相促进, 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培养出新一代的本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这些都将依托“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拓对外服务市场, 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二) 严格聘任机制

根据具体的课程类型来设置相应的教师职责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或较强的动手能力, 这正是实训类课程任课教师需要的, 所以对兼职教师的要求就是至少要有三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 至少是本科学历, 在企业中的职务也至少是技术骨干, 有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对于教授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课程的兼职教师, 在关注实践技能同时, 还要注重学历程度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当然动手实践能力要求会相对较低, 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主要是要熟悉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的模式, 要能够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的学生特点来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等。

四、结束语

以深度校企合作的方式完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既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使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化。

摘要:工业产业的升级使得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职院校急需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师资补充以保证其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现状进行探究, 提出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3) :63-64.

[2] 谢俊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 张海波.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3 (26) :82-83.

[4] 薛珊.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教通讯, 2017 (1) :70-73.

上一篇:从《4分33秒》到偶发艺术下一篇:针对国内外防气窜固井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