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体像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策略

2022-09-11

体像 (body image) 是个体对自身外表美丑、身体强弱等的主观感受及评价[1]。体像困扰 (body image disturbance) 即个体主观感知的体像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引发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困扰。许多原因都会对体像产生影响并导致体像困扰的发生。例如, 大脑特定脑区的异常激活、注意偏向缺陷、对负性身体信息词的认知加工偏好等[2,3,4,5]。

但是, 其他来自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因素在体像形成和体像困扰的产生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基于这些心理和社会因素, 对体像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以期为提高青少年群体的体像满意度, 减少体像困扰和相关心理障碍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青少年进行体像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儿童从3岁开始就可以通过语言来对自己进行描述, 并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比较。逐渐地, 儿童开始发展出对于美丑或瘦弱的固有信念。在6岁或7岁时, 儿童的自我评价以及对社会比较的参与变得更加明显。在此年龄阶段, 由内在自我信念引发的对外貌的社会比较可能会增加个体的体像困扰[6]。随着个体的成长, 体像在自我印象和价值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轻度的体像困扰并不会影响个体正常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但严重的体像困扰不仅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痛苦, 还会导致人际、学习、社交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受损, 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如进食障碍 (eating disorder) 和躯体变形障碍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等。前者是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的心理障碍, 患者表现为异常的进食行为, 最终导致体重过低或反复的暴食-导泄行为;后者则表现为对想象的或轻微外表缺陷的先占观念。一旦体像困扰者出现进食障碍或躯体变形障碍, 将会导致较高的共病和自杀风险[1]。

骆伯魏等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现状调查表对3121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青少年体像困扰的比例高达22.1%[7]。周丽华等探讨了青少年体像困扰与社交问题的关系, 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体像困扰是影响社交问题的因素之一[8]。彭文波等的研究发现, 体像困扰对青少年的学习积极性有消极的影响[9]。综上, 国内青少年学生的体像现状不容乐观, 体像困扰发生率高且对青少年的社交、学业等重要社会功能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 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体像教育刻不容缓。

二、实施体像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 塑造健康人格, 提升自尊水平

人格决定了个体的行为方式, 使其具有持久和稳定的特征, 人格也影响了个体对体像的感知过程, 消极体像者会表现出某些人格特质。郑铮等采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 (16PF) 对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患者进行测查,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 躯体变形障碍患者易出现情绪激动和烦恼、较为敏感、容易忧虑、抑郁和矛盾冲突等人格特征[1]。王燕华等采用多维自我体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 发现人格中的神经质与自我体像中的相貌评估呈显著负相关[10]。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神经质维度得分高表明个体焦虑、担心、郁郁不乐、忧心忡忡, 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以至于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以上两项研究虽然被试和研究工具不同, 但结果均表明消极体像者具有较高的焦虑、忧虑水平且情绪反应剧烈。

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人格特质, 表现为力求尽善尽美地完成任务并伴随批判性的自我评估[11]。完美主义与消极体像的关系已得到国外众多研究的证实[12,13]。国内郑铮采用异常进食行为和消极完美主义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测查, 结果发现消极完美主义倾向与异常进食行为呈正相关, 存在异常进食行为的消极体像者害怕失败, 注重别人的评价, 易对自己感到不满[14]。针对消极体像者的上述人格特征, 一方面可以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等认知治疗的方法, 纠正其不合理的信念, 以理性的认知取而代之;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等行为治疗的方法, 降低情绪反应的强度。有研究表明, 自尊在人格与体像的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10]。因此, 也可通过提升自尊水平, 间接地提高体像满意度。

(二) 发挥父母榜样作用, 倡导健康的社会审美

社会文化理论指出, 儿童特别容易受到来自父母的影响。由于儿童缺乏对信息进行鉴别和思考的能力, 因此父母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建构儿童的体像[15]。因此, 要重视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儿童和青少年体像形成中的作用, 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支持。骆伯魏等的研究表明, 青少年学生中女性的体像困扰程度显著高于男性[7]。张戴林等采用多维自我体像关系调查问卷对青少年进行调查后发现, 男性对相貌评估和身体部位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女性[16]。如果青少年女性在一个过分强调外表的文化环境中成长, 其自我形象的健康发展会受到破坏。她们会将观察者的视角内化为自己的体像, 并因此习得对自身外表的过度重视。此外, 不同性别在审美关系中的不平等也是导致女性更容易出现体像困扰的原因之一。因此, 青少年女性的体像问题更需引起重视, 健康的社会审美有助于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形成积极的体像。

(三) 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 发挥其在体像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大众传媒是青少年体像形成过程中最为强而有力的传播者。21世纪以后, 大众媒体一贯描绘和推广的都是以瘦为美的形象, 这些理想化的形象不仅存在于成人媒体中, 在儿童媒体中也越来越普遍, 并对儿童的身体形象、自尊、饮食行为等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对19岁以下的女性更加明显[17]。

过去, 人们对媒体影响的关注仅仅集中在传统媒体, 如电视节目和杂志。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和彼此交流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杂志、电视、互联网、玩具、服装等都会成为影响体像形成的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上网形式的多样化, 互联网已经对青少年的生活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文化影响。有研究表明, 注重外表的网络游戏可能对年轻女性的身体形象和抱负有害[18]。鉴于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在青少年体像形成中的作用, 首先应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 消除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其次,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辐射面广、传播快的特点, 让健康的审美理念渗透至青少年群体中, 引导其逐渐形成积极的体像。

三、结语

体像是个体整体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的体像有助于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决定其主观幸福感、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影响青少年体像的心理社会因素众多, 通过有针对性的体像教育, 可以帮助青少年减轻体像烦恼, 塑造更加合理的自我体像。

摘要:摘要:体像是个体对自身外表美丑、身体强弱等的主观感受及评价, 当个体主观感知的体像与理想状态之间出现差距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体像困扰。本文基于体像对个体心身健康的作用, 对体像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行了分析, 并从影响体像形成的诸多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体像,躯体变形障碍,抑郁,变态心理,心理教育

参考文献

[1] 郑铮, 张宁.大学生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9) :1068-1070.

[2] 陈红, 冯文峰, 黄希庭.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认知加工偏好[J].心理学报, 2008, 40 (7) :809-818.

[3] 梁毅, 陈红, 邱江, 等.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身体信息的记忆偏向:来自ERP研究的证据[J].心理学报, 2008, 40 (8) :913-919.

[4] 寇慧, 苏艳华, 罗小春, 等.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相貌词的注意偏向:眼动的证据[J].心理学报, 2015, 47 (10) :1213-1222.

[5] 翁春燕, 陈红, 朱岚.限制性饮食者对食物线索的注意偏向:基于目标矛盾理论模型[J].心理学报, 2012, 44 (5) :680-692.

[6] Anschutz DJ, Engels RCME, Van Strien T.Increased body satisfaction after exposure to thin ideal children’s television in young girls showing thin ideal internalisation[J].Psychology&Health.2012, 27 (5) :603-617.

[7] 骆伯巍, 高亚兵, 叶丽红, 等.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现状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1 (4) :89-93.

[8] 周丽华, 骆伯巍, 彭文波, 等.初探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与社交问题[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64-65.

[9] 彭文波, 骆伯巍, 周丽华, 等.青少年体像烦恼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3) :48-51.

[10] 王燕华, 俎海珍, 卢国华.自尊在护理女生人格特质与自我体像间的部分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9) :108.

[11] 张斌, 谢静涛.完美主义与进食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 21 (7) :1115-1116.

[12] Gustafsson SA, Edlund B, Kjellin L, et al.Personal standards, self-evaluation and perceived benefets of thinness in girls and young women with disturbed eating[J].Eur Eat Disord Rev, 2008, 16 (6) :463-471.

[13] Bardone-Cone AM.Self-oriented and socially prescribed perfectionism dimension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disordered eating[J].Behav Res Ther, 2007, 45 (8) :1977-1986.

[14] 郑铮.女大学生异常进食行为与自尊、消极完美主义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33 (8) :1003-1004.

[15] Hart LM, Cornell C, Damiano SR, Paxton SJ.Parents and preven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ventions involving parents that aim to prevent body dissatisfaction or eating disord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2015;48 (2) :157-169.

[16] 张戴林, 蔡太生, 刘文俐, 等.青少年体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 25 (5) :911.

[17] Grabe S, Ward L, Hyde JS.The role of the media in body image concerns among women:A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and correlational studies[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8;134 (3) :460-476.

[18] Slater A, Halliwell E, Jarman H, et al.More than just child’s play?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an appearancefocused internet game on body image and career aspirations of young girls[J].J Youth Adolesc.2017, 46 (9) :2047-2059.

上一篇:浅析高中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下一篇:模糊理论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