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行情走势预测

2023-03-04

第一篇:生猪价格行情走势预测

2013年生猪价格情况及2014年走势分析

2013年生猪价格呈波动下行走势。预计2014年市场生猪供过于求的状况将会有所改变,价格将先降后升,全年平均水平高于上年。

一、2013年生猪价格变化情况

由于市场供应较为充裕,2013年生猪价格呈波动下行走势,12月底,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平均每公斤为15.73元,比年初下跌9.18%;全年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5.12元,比上年下降0.26%。具体看,其变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前期价格降速快,跌幅深。受春节后消费需求明显减弱等因素影响,2-4月份生猪价格持续下跌,月平均环比分别下降7.09%、13.32%、6.19%,累计下降27%。累计降幅比近十年来同期平均下降幅度高12个百分点,比上一下降周期2009年同期降幅高近3个百分点,为历年同期跌幅最大。

(二)价格反季节性变化明显。受国家两次启动冻肉收储及极端高温天气影响,在5-9月份市场消费淡季,生猪价格不降反升,连续三个多月持续上涨,涨幅累计达到近30%;四季度消费需求旺季,由于生猪大量集中出栏,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却一反常态震荡走低,特别是进入12月后降势明显扩大。

二、2014年价格走势分析

目前,生猪存栏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产能过剩的状况正逐步化解,预计今年生猪价格将呈先降后升走势。

(一)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减少、年底育肥猪大量集中出栏,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将会得到改善。去年前几个月,生猪价格持续低迷,饲养亏损较重,部分养殖户开始淘汰产能较低的母猪。据农业部数据显示,从2月份开始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月呈回调之势,到年底累计减少2.7%。四季度,生猪价格不升反降,特别年末价格超预期明显下跌,引发一些地区出现恐慌性抛售,据统计,12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减少2.7%。预计春节后,随着传统消费淡季到来,生猪价格可能会进一步走低,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能繁母猪不断减少、育肥猪大量抛售以及春季仔猪市场不旺,将影响

4、5月份以后市场生猪供应,届时生猪价格可能会出现上涨。

(二)饲养成本增加,将对猪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近年来,生猪饲养成本呈逐年递增之势。虽然去年国内玉米丰收和今年国际市场大豆预期增产,将有助于缓解后市饲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但生猪饲养的人工、防疫等费用不断上涨已常态化。今年1月1日起,《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环保要求达标将使养殖场建设投入及运营支出大幅增加。在生猪养殖准入门槛提高后,对众多小规模户、散户而言,生存空间会受到挤压,将迫于环保压力,要么加大投入改善养殖条件继续保留在养殖行业,要么退出养殖,前者会增加生产成本,后者会减少市场供应,两方面都将对价格形成支撑。

(三)季节性消费对生猪价格的拉动作用将会减弱。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消费大幅降低。2013年全国餐饮业收入增速比上年下滑近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的高档酒店餐饮收入同比下降1.8%,比上年回落了14.7个百分点。中央规定对岁末年初市场猪肉消费影响更加明显,今年春节前公款餐饮消费、单位福利集中购买就大量减少。随着中央各项规定的进一步贯彻落实,集团消费这一推涨生猪价格季节、节日性上涨因素将持续减弱。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肉类消费中牛羊肉所占比重逐步提高,今后年底制作腊肉、杀年猪效应对猪价提振作用将趋于弱化。

综合以上情况看,预计今年前几个月,主要是春节后受需求减少影响,生猪价格会继续有所回落,5月份前后价格将出现反弹回升,全年平均价格水平将高于上年。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生猪市场的调控。鉴于当前全国猪粮比价已接近黄色预

警区域,要加强市场监测,密切关注后期生猪价格变化情况,及时发布精准的生产与市场流通信息,发挥监测预警信息对生猪生产的引导作用,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有关部门要做好春节后冻肉收储的准备工作,适时启动相应等级调控预案,防止后期生猪价格出现大幅变动。

(二)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饲养模式。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小区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生猪行业转型升级和环保达标审验中,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散养户和小规模户走出一条新路子。要加强引导,可在区域里选取相对较强的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带动小养殖户发展;也可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把散养户和小规模户集中起来,统一配套防疫、排污等基本设施,实行统一管理,在土地使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扶持,保障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展饲养小区,提高规模化水平,减少生产盲目带来的价格波动。

(三)加强疫病防控工作。春季是生猪疫病高发季节,入冬以来,国内大多地区出现干旱少雨,极易引发重大动物疫病流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春季防疫查漏补注及疫病防控工作,要加大疫情防控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把防病灭病工作作为重点,帮助养殖场户搞好饲养管理,减少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尽量避免疫情对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助推作用。

第二篇:2014年年底前钢材价格走势预测

11月20日,中国央行周五晚间宣布实施非对称降息,虽然符合逻辑,但仍然令市场倍感意外。至此,中国央行的降息周期已经开启。央行内部人士分析,此次中国央行降息根本原因还是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企业融资困难。在今年钢价全年下滑的现在,央行突然降息究竟会造成怎样的蝴蝶效应,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业内人士深思的事情,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整个行业现状的理解为大家做些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把握近期钢价走势有所帮助。

央行突然降息的背后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一、存款端利率下调至2.75%,上浮区间扩大至1.2,存款利率上限仍为3.3。考虑到股份制银行存款利率早已上浮到顶,而大行存款利率也上浮至3.25,因此这一降息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应该非常小;

二、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已经提及,降息的核心在于降低存款利率。如果没有存款端利率的下调,只有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在息差收窄压力下会通过提高上浮比例或者绕开监管的方式来维持息差,最终的效果非常有限。而这次降息对于存款利率的影响很小,大幅调降贷款基准利率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意义有限。

三、非对称降息传递强宽松预期的同时实质意义有限,同时会遇到来自银行相关部门的巨大阻力,市场一直认为不太可能推行。但是现在既然推出了,可能意味着经济和就业可能陷入了较大的困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迫切性明显上升。如果是这样那么单纯价格工具是不够的,后续一定是需要数量配合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全面降准或者大规模流动性注入的概率都会大幅上升聊城钢管现货网。

四、另外一种可能是,如果将贷存比口径调整和非对称降息合在一起看,明年或许银行吸储的压力会相对较小,这样存款利率也可能不用一浮到顶,会有所下降,这样对于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和社会融资成本是有意义的。

央行为何选择这个时机降息,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举措刚好发生在近期令人失望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发布之后,该指标显示中国经济正趋于衰退。10月份中国银行业贷款总量下降,货币供应增长减少,经济衰退的担忧日益增长,由此市场期待政府出台更多的刺激政策包括此次降息。中国央行降息的“直接触发因素”是通胀压力大幅放缓至低于3% 。有经济学家称:“随着通胀担忧缓解,这为央行通过降息降低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空间。”

中国本来就应尽快降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债务负担,已成为中国政府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10条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举措,但市场人士分析称,除此之外,全面降息亦应纳入稳增长的政策选项,并应尽快推出。高昂的融资成本及沉重的债务负担不仅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大

敌,亦是债务负担沉重的地方政府不能承受之重,选择全面降息对缓解眼下的债务负担有实质帮助。

其实中国已经完全具备降息的条件。面对并不稳固的经济回升态势,中国要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稳增长政策必须加力,而降息无疑是现实的选择,尤其是中国目前通胀压力不大,且预期不会成为下半年的主要矛盾。

货币宽松空间被打开,未来继续降准降息没有任何心理上的包袱,再考虑到存贷比调整带来的缴准压力,预计下一次降准降息不会太远,一直会持续到社融余额增速拐头向上,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为止。

钢铁行业目前生态解析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了前三季度钢铁工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共生产粗钢6.18亿吨、生铁5.42亿吨、钢材8.39亿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34%、0.38%和5.02%,但增幅均大幅回落。中钢协预计今年全年我国粗钢产量将为8.26亿吨聊城昌源泰商贸物资有限公司Q420C高强板。

从数据上看,我国粗钢产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在今年经济结构调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对钢材的需求强度已呈持续下降趋势。

具体看,前三季度钢铁下游行业需求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持续冷淡,从新开工面积以及土地购置面积等指标看,房地产行业复苏仍需时日;机械工业订单增长乏力,存在下行压力;汽车产量虽然保持增长,但主要用国产钢材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因此前三季度,钢铁业遭遇了宏观经济增速下滑与钢铁需求强度下降的双重叠加,1至9月份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约5.6亿吨,同比减少516万吨,下降0.9%。

需求不振的同时,粗钢产量的持续增长造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导致钢材价格屡创新低。9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为86.35点,连续第12个月低于100点,同比下降14.22点,降幅为14.14%。10月17日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跌至86.15点,持续创出新低。

不过,受益于上游铁矿石价格的下跌,1至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继续保持盈利,已实现扭亏为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172.40亿元,同比下降0.22%,销售利润率为0.71%,同比提高0.30个百分点。可以看到,钢铁行业虽然整体保持盈利,但盈利水平仍然很低,基本处于盈亏边缘。

未来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钢价低迷、行业微利、长期面临运行压力将成为钢铁业的新常态。如果结构不调整、过剩产能不化解、供求关系不调整到相对合理的水平,那么行业将更加难以好转。因此钢铁行业需要转变在高增长和高盈利时期形成的“产量即效益”等传统思维方式,抛弃不计代价、片面追求规模的粗放发展模式,一边主动控制产能产量释放,一边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种档次,不断满足日益提高的下游用户新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业持续面临下行压力,但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和粗钢产量增速放缓的趋势来看,长期以来盲目投资、追求规模扩张的粗放增长方式得到了一定

程度的抑制,不少钢企已不愿再将资金放到产能产量的扩张上,而是将投资放到环境保护、矿山建设以及产品的提档升级上。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钢企要加快适应行业新常态,尽快实现行业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

从以上的官方语言的仔细分析,销售金额虽然同比下降,但是利润率增长近75%,所以业内传说的钢厂吨钢利润创两年新高也是有数据支撑的,加之淘汰落后产能的因素,部分中小钢厂退出市场,大中型钢厂的市场占有率和集中度反而提高。

而对于贸易商部分,目前留存下来的基本都是大中型贸易商,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的业务网络,在近两年的市场巨变中存活下来,求新求变,顺应形势,笔者预期在近期的国企混合制改革中,这部分贸易商将会钢厂通过股权互换等形式相互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供销一体化的钢铁产业集团,在目前的形势下,这是独立钢铁贸易企业发展的唯一机会。

银行收贷限贷,钢厂资金链紧张,贸易商已近凋亡,钢铁行业寒冬已近三年,贸易模式和行业现状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量为价先”现在已经变成“以销定产”,加之期货等新兴金融因素的渗透,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将转变为全球化金融化,如明年国家能放开碳排放交易的话,钢铁行业的商业模式又将形成新的变化。

年底钢价走势预测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因为对比基数的不断提高,其体量规模依然巨大。比如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7%,但仅其增量就相当于,或者远远超出10年前(1994年)1年的经济总量。同样道理,尽管中国钢铁需求增幅由两位数回落至5%左右,但其绝对数量依然惊人,现在每1个百分点的增幅,就意味着增加粗钢需求900万吨,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10个百分点的增长水平。

今年10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不太理想,“三驾马车”全部放缓。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再次跌破8%,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增速亦跌破16%,显示四季度经济增速难以回升,完成7.5%全年增长目标困难很大,同时也反映市场对2015年经济前景不乐观。鉴于经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过快,因此2014年下半年以来决策部门明显加快了定向刺激力度,包括密集批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项措施稳定住房消费,以及货币政策变相宽松等。其中增强基本建设成为稳增长的最主要着力点,不到1个月的短时间内,国家发改委就连续批复21个铁路、机场等基建项目,投资额近7000亿元;加上先前批复项目,今年年底前46个铁路建设项目全部开工;今明两年还有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投资将超6000亿元。此外,全国城市地下管线、轨道交通、污水处理等建设也在增强,预计今后上述投资还会进一步加码,推高新一年的投资水平聊城钢管现货网

随着机电产品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由此带动的钢材间接出口量亦不断增加。按照2014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13万亿美元测算,假设其中5%,即700亿美元为钢材购买款项,折算间接出口钢材量2014年前三季度平均出口吨价为783美元 接近9000万吨。2015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继续增长,带动中国钢材间接出口进一步增多,折算粗钢将达到1亿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钢材的比较成本优势、价格优势、产能优势的继续存在和长期存在,中国钢材的直接出口亦会保持一个巨大数量规模。据海关统计,2014年1—10月份累计,全国出口钢材7389万吨,同比增长42.2%,预计全年钢材直接出口量达到9000万吨,2015年钢材出口量将超过9000万吨,折算粗钢也在1亿吨左右。上述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两项相加, 2015年中国粗钢(钢材折算)出口总量达2亿吨左右。

货币政策已经进入降息通道,进入金融领域的空转货币将持续回流实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将在国家基建投资放大的情况下,吸引民间资金流入,引导投资趋势,对冲美国加息的预期造成的负面效应,钢材消费强度将增大。

但是由于去产能还没有完成,部分隐形产能的存在对冲了淘汰的落后产能,钢厂在原料价格暴跌下形成吨钢毛利暴涨的推动下,产能释放冲动不可避免,棋到中局,短期的下跌将会夯实底部,今年的冬天将会格外寒冷。

第三篇:河北省小麦生产情况及价格走势分析与预测

河北省小麦生产情况及价格走势

分析与预测

河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居全国第四位。河北省也是全国三大小麦集中产区之一,大部分地区适宜小麦生长,高产稳产集中产区在太行山东麓平原,全省常年种植小麦3500万亩左右,总产量一般占到全省粮食产量的1/3以上。目前,我省小麦即将开镰收割。科学分析我省小麦生产和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对实现河北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市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2000年以来河北省小麦生产和价格波动特点

(一)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情况

1、我省小麦年播种面积先降后升,2005年以后窄幅波动基本稳定。受城市化进程加快及种植结构调整影响,2000-2004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呈逐年下降走势,至2005年以后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并保持窄幅波动走势,但总体仍低于2000年水平。

1 2800.02600.02400.02200.02000.01800.02000-2010年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走势图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 千公顷2010年据统计部门调查:我省小麦2000-2010年平均播种面积为2433.3千公顷,其中2000年播种面积最高,达到2729.9千公顷;2004年播种面积最低为2161.5千公顷,比2000年下降20.8%,且低于平均水平11.1%;2010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为2455.2千公顷,略高于平均水平,比2004年增长13.6%,比2000年下降10%。

2、我省小麦年总产量呈先抑后扬走势,近五年来总产量基本稳定。2000-2004年,我省小麦年总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5年以后开始逐年增长。

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2000-2010年河北省小麦产量走势图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 万吨2000-2010年期间,我省小麦平均总产量为1164万吨,2000年总产量最高,达到2080.5万吨;2003年产量最低,为1018.8万吨。2010年我省小麦总产量为1243.7万吨,比2003年增产22.1%,略低于2000年产量。

3、我省小麦单产呈阶梯式攀升走势。2000-2010年期间,我省小麦平均单产为4785.8万吨,2009年小麦单产最高为5136千克/公顷,2001年最低为4351.8千克/公顷。2010年我省小麦单产为5065.6千克/公顷,比2001年增产近10%,比2008年下降1.4%。

2

2010年

520050004800460044004200400038002000-2010年河北省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走势图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 千克/公顷

(二)我省小麦价格变动情况

2000年至2003年我省小麦价格一直处于低价位平稳运行态势。2003年10月中下旬小麦价格快速大幅上涨,由0.52元(/500克)涨至0.58元,至年底涨至0.76元,至2004年3月涨至0.83元,创出新高。主要原因是2003年在小麦越冬后期,华北地区出现气温波动,异常升温和大幅降温天气较多,影响了小麦越冬质量,部分地区越冬小麦遭受了冻害,小麦产量和质量均因灾出现下降,受供求关系、农村经济结构以及国家库存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2003年10月下旬,销区意识到充实粮食库存的紧迫性,加大了收储力度;收储企业惜售心理较重,开仓出货量少;华北五省市联合治理公路超载行动,导致这些地区小麦以及面粉运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粮价出现大幅上涨。2005-2006年期间,小麦价格进入缓慢下行趋势。受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2006-2007年小麦价格呈平稳略升态势,基本保持在0.7-0.83元之间。2009至2010

3

2010年年受北方干旱和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影响,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至2010年底价格达到1.07元的高位。

1.210.80.60.40.22000-2010年河北省小麦价格走势图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小麦 元/500克以上结果表明,单产水平提高,已经成为支撑我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小麦制种、种植、施肥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成为小麦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因素。小麦总产量受播种面积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小麦单产增幅有限情况下,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点应当放在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此外,政策导向与农民种粮积极性之间也有密切关系,制定并执行正确的粮食政策,是小麦生产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影响小麦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国家粮食政策影响。从2003年开始,国家开始为农民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004年又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2005年开始实施小麦等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考虑到化肥、农药价格飞涨,中央财政又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资综合直补,同时对农机具购臵提供补贴,并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

4

2010年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2006年,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同期取消了许多涉及农民的税费,降低了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了种粮收益。2004年在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背景下,国家在主产区先后执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政策实施以来,我省粮食价格总体水平保持了稳中有升趋势,小麦和玉米价格保持了高位运行态势,粮食价格上行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宏观经济影响。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农户库存占粮食总库存的60%,农户存粮行为,直接影响粮食供应。经济通胀情况下,农户持有粮食的成本比现金低,农户更愿意多存粮。而农户存粮惜售行为,使得市场供应量有一定减少,价格压力变大。而通货紧缩情况下,农户持有现金收益增加,存粮成本上升,存粮意愿下降,降低库存行为增加了市场上的供应。在粮食生产周期谷底,如果遇到宏观经济紧缩情况,由于农户消减存粮,市场供应增加,而且生产具有黏性,所以粮价不上升。粮食生产继续在低位徘徊。类似情况发生在从2000到2003年上半年。直到宏观经济通胀来临,本来低迷的供应,遇上农户存粮增加导致供应进一步减少。小麦价格在供应不足和通胀这两个基本面下,价格上行压力加大。

(三)国际市场影响。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及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粮价影响明显增强。一方面,国际市场粮价变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

5 作用加大。另一方面,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对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国际依存度不断提高,这既增强了国内调控粮食风险的能力,同时,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乃至石油等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价格影响显著加深,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面临的国际市场风险明显增加。

(四)供求变化影响。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粮食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受自然环境、粮食政策、经济发展等因素变化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品种上也存在丰欠变化。在1997-2002年间,我国粮食价格除2001年略有上涨外,其余五年粮价持续下跌,粮价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02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退耕还林,导致2003年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减产。2003年以来,我国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粮价呈逐年上涨趋势。

(五)种植成本影响。我国粮食生产模式已经发生重要转变,人力、畜力和农家肥等传统生产要素使用比例不断降低,燃油机械、化肥和农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逐步取代传统生产要素而占据主要部分。我国粮食生产渐趋石油化,受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影响,粮食生产成本正在向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方向发展。近几年,国内粮价虽然不断攀升,但种粮比较收益仍然较低,农民对粮价上升的预期仍然比较强烈。

6

(六)自然灾害影响。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由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备、抗灾减灾能力弱,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很大。近年来,极端天气灾害大面积、频繁发生,30年一遇、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灾害并不鲜见,由此导致粮食生产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影响小麦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强。

三、2011年我省小麦价格走势分析及后期预测 今年以来,我省小麦价格高位运行、缓慢攀升,5月份收购价格每500克1.09元,比年初上涨1.9%,同比上涨4.8%。受国际粮价回落、部分地区减产、种植成本增加以及需求多元化、国家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近期小麦价格走势趋稳。

(一)推动小麦收购价上升的因素

下一阶段,推动小麦收购价上升的因素及稳定小麦价格的因素将共同作用,影响后期小麦收购价格运行。

(一)推动小麦收购价上升的因素

7

1、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形成托市效应。去年10月份,国家决定并公布了再次提高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元、93元和93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国家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支撑粮食市场价格稳步上扬的主导因素。

2、自然灾害频发增强了粮食减产预期。尽管农业部调查预测今年夏粮种植面积将有所增加,但是去冬今春持续的干旱冰冻不可忽视。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5月26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51万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3033万亩。在小麦杨花、灌浆的关键时期出现严重干旱,不能不增加人们对小麦产量的担忧。

3、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农民对小麦价格上涨预期增强。今年新产小麦,不仅遭遇冰冻、干旱、虫害等灾害,增加了抗灾成本,还面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成本明显上升将导致种植收益下降,农民寄希望于通过提高小麦售价来弥补。

4、面粉加工企业急切需要原料。从去年小麦上市到现在,面粉加工企业收购的小麦多已消耗殆尽,目前只能从国家指定的批发市场竞买临存小麦和部分储备企业轮出的小麦。在新小麦上市季节直接向农民收购,是减少中间环节、减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通常面粉加工企业直接收

8 购小麦,比从批发市场竞买小麦每50公斤要节省成本80元左右。因此,面粉加工企业正翘首以待新小麦上市。

5、社会游资投机炒作。在国家控制房地产、打击炒作短缺商品的格局下,社会游资正向农产品领域渗透。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粮食比一般商品更有经营前景。社会游资一旦发现粮食投机有利可图,就会不遗余力地投资粮食市场争抢粮源,推动粮食收购价格上涨。

(二)稳定小麦收购价格的因素

1、粮食储备充足为稳定粮价奠定了坚实基础。近10年来我国粮食消费总量与生产总量基本相当,产需基本平衡,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支持投入力度,实现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稳定,我国粮食实现连续七年丰收。同时,着力加强粮食储备,国家掌握的粮食库存充裕,调控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国家有能力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并根据需要适时适度进行调控,避免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目前,全国粮食库存与粮食消费的比例已经在40%,大大高于联合国规定的17%—18%的粮食安全警戒线。

2、国际市场粮价止涨回落,输入性粮价上涨压力或将减弱。受美元汇率上升及美国高盛公司预测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见顶回落影响,今年5月5日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其中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北海布伦特原油分别下跌了8.64%和8.57%,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分别出现较大幅度下降。5月29日,俄罗

9 斯政府提出,去年出台的粮食出口禁令已经达到了满足国内需求及抑制粮价上涨的目的,粮食出口禁令有望在近期解除。近日,二十国集团政府官员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会议,讨论应对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问题。世界主要经济体在监管和打击炒作农产品投机资金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法国政府在会议上提出加强对进入农产品交易领域金融投机资金监管的建议得到了各方支持。

3、政府调控物价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这几年控制物价的实践,国家积累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国计民生重要商品价格的经验。2010年,成功地打击了绿豆、大蒜等商品的投机行为,平抑了部分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今年,在大米、小麦市场价格过快上涨之时,又运用定向销售等措施,成功地平抑了市场粮价波动。今后在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国家完全有能力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打击非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4、抗旱减灾成效明显,夏粮有望再获丰收。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抗旱减灾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抗旱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旱情影响。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全国夏粮有望再获好收成,预计冬小麦产量比上年略增,夏粮产量接近上年水平。据河北省农业厅信息,今年全省小麦单产将进一步提高,总产有望增加,实现连续八年增产。

10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虽然推动小麦价格上涨因素较多,但稳定小麦价格具有坚实的基础,下一阶段小麦价格仍将保持稳定运行,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随着新麦上市临近,预计后期小麦价格将呈小幅回落走势。今年新产小麦收购价可能比最低收购价略高。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1、粮食产需缺口扩大,水土资源约束增强。一方面,经济发展主和人口增长导致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粮食需求总量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保持18亿亩耕地面积的形势越来越艰难;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业生产有生力量减弱;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威胁粮食安全。这些情况使粮食生产形势越来越严峻,粮食增产的空间受到制约。

2、粮食补贴政策存缺陷。目前,我省种粮补贴按耕地面积进行补贴,导致出现下列问题:首先,丢荒地、菜地等耕地也纳入了种粮补贴范围,对种粮者不公平;其次,目前大部分承租田地者无法获得补贴,补贴一般由田地拥有者获得,种粮补贴没有真正补贴到种粮者手中。

3、种粮比较收益长期偏低。与外出务工、种植经济作物及养殖业所得收益比较,粮食生产收益仍然偏低。近年来,粮食价格虽然逐年上涨,种粮综合补贴也不断提高,但粮食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快速攀升。人工、土地和能源

11 成为推动粮食成本提高的三大主要因素,侵蚀了种粮优惠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呈现明显增加态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正在加快上升,农业经营效益较20世纪90年代初期还有所下降。近年来,粮食补贴规模虽不断增加,但总体上仍不能弥补成本上升所导致的利润损失。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水利设施不足以及已有水利设施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一些已建好的水利设施很快被损坏,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几点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抗灾减灾能力。各地各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实施意见》,周密安排部署,加大资金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配臵工程、防洪骨干工程、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八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利设施监管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为实现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2、严格耕地保护制度。2004年以来,生态退耕接近完成,我省耕地减少的趋势有所放缓。在小麦单产增幅有限的情况下,稳定和提高小麦产量的重点应当放在稳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上。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努力把中低产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对于维护我省粮食安全、实现中长期的粮食供求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大农业生产科技投入。目前我省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难以支撑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提高;部分地方粮食品种更新换代慢,种植结构单一,影响单产水平提高;大型农机作业推广应用水平不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加强农业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和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将“以工补农”政策落到实处,提升土地利用率,解放劳动力成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粮食价格长期企稳。

4、合理调整种粮综合补贴发放方式。把种粮补贴按耕地面积补帖调整为卖粮时在粮食价格中补贴。杜绝有耕地却不是种粮、甚至丢荒者骗补等现象,让种粮补贴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5、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秩序。落实粮食管理政策,积极发挥粮食主管部门监督引导作用,粮食购销企业应多设点、站,深入村镇收购,服务粮农。规范粮食加工、流通市场;减少粮食流通环节,减免粮食流通中相关税费,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13

第四篇:棉花价格走势

棉花市场行情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植物纤维,在我国,棉区范围广阔,划分为三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

2011年我国棉花年产量在750万吨左右,价值量在980亿元左右,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棉花不仅是我国农产品中最大的经济作物,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棉花是涉及农业和纺织工业两大产业的重要商品,是中国2亿多棉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棉制品的规模更达到3000多亿元,棉纺织品出口占国内纺织品出口的1/3,棉花占棉纺织成本的70%。由于其纺织产业链较长,受棉花影响的企业众多。此外,棉花在国防、医药、汽车工业等方面也有重要的用途,可以说,棉花的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对棉花生产非常重视。

经过2011年棉花价格的动荡起伏,目前的棉价已经基本到底,处于一个稳定的过程,预计2012年会有所回升。国内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仍然非常大,棉花的需求源源不断。2012年,中国基本确定了货币政策的稳健以及保证经济增长的政策,这在中长期对棉花价格的提升有一定作用。同时,国家实施的棉花收储政策也对棉价的下跌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3月1日,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正式公布,收储价为20400元/吨,较2011年度提高600元/吨,提高幅度3%,棉副产品相关贸易商信心得到提振,提价意愿增强,预计近期国内棉副产品行情将保持稳定。由于国储收储吸收了国内大量棉花,特别是新疆棉。未来市场上的高级棉稀缺,也可能导致棉价走高。目前国内棉花收储已经累计270多万吨,占国内产量将近四成,在下游消费旺季到来之际,市场存在补库需求,因此,短期来看,国内棉花可能出现供应偏紧格局。基于中国收储以及稳定种植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棉花2012年更将呈现出有底部支撑的正常性走高态势。

国内如此,在国际上,我国纺织企业对进口棉的依赖很强,国内纺织企业对相对便宜的印度棉需求较为旺盛,我国是印度棉花的主要进口国,2011/12年度至今,国内累计进口棉花超过200万吨,其中将近一半来自于印度,而由于国际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旺盛,大部分国家进口棉花都来自印度,又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将在短期内造成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而国内纺织企业对进口棉需求旺盛,未来棉价或将震荡上行。

总之,未来棉花市场,需求活跃,棉纺织企业对棉花的需求量越来越来大, 棉花价格稳中求涨的趋势会越来越强。

第五篇:黄金历年价格走势图

第 1 页 共 8 页

黄金历年价格走势图

290-

2第 2 页 共 8 页

黄金历年价格走势图

第 3 页 共 8 页

黄金历年价格走势图

第 4 页 共 8 页

黄金历年价格走势图

第 5 页 共 8 页

黄金历年价格走势图

第 6 页 共 8 页

黄金历年价格走势图

第 7 页 共 8 页

黄金历年价格走势图

第 8 页 共 8 页

上一篇: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报告下一篇:苏州会计继续教育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