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因素走势分析论文

2022-04-29

摘要: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以对美元未来走势预期为基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弱势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得以延续,但在下半年可能会重新迈出升值的步伐,人民币币值的总体稳定将成为2009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基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人民币汇率因素走势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民币汇率因素走势分析论文 篇1:

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及未来走势分析

摘 要: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国大幅上升127个基点,并在2017年1月3日汇率突破了6.957, 人民币汇率出现相对走高趋势。面对这种汇率走势,通过对汇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可以根据影响汇率的长、短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促进汇率稳定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测;应对措施

一、绪论

由于各国间持有的货币不同,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就要按照一定的比率来交换,这种兑换率被称为匯率。在国际贸易中汇率的涨跌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我们会利用汇率标价对货币进行计算,从而完成支付。目前我国采用的汇率标价法是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直接标价法,因此美元汇率的涨跌对中国汇率的影响尤为突出。不仅在中国,纵观整个国际贸易结算的大背景下:美元是目前公认度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币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支付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由于世界上并没有出现一个足以充当世界货币的币种,再加上历史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各国间已经习惯的结算方式和规则,美元仍在国际贸易间担当着非常重要的结算作用。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美元独霸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欧盟的成立,欧元的产生,更是丰富了世界货币的构成币种。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人民币在国际地位的发展空间,也引起了广泛猜想。更有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预测,人民币将会从区域强势货币,逐渐成为与美元、欧元相对等的世界货币。这也自然使得人民币汇率的起落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一篮子货币的实施、新汇改的颁布,更是给人民币汇率的涨跌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纵观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汇率政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正尝试着根据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放松对汇率的管控。由于汇率管控的放松,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加。因此通过各方因素去影响汇率已经成为各国想通过金融手段来调控的重要课题。

二、影响汇率的因素

对于人民币未来的猜测,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仍存在较大的难度。中国虽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其仍属于新兴货币,人民币汇率的涨跌方向仍然与新兴货币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而影响一种币种的涨幅情况除了其自身的因素外,基准货币的升值与贬值也与本国币种的汇率的发展方向存在着密切的反相关。就汇率的影响要素来看,可以分为长、短期两种因素。

1.长期因素

长期因素对于汇率的影响深远而持久,本文通过以下要素进行分析:

(1)贸易条件。从加入世贸开始,中国正以一个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贸易当中。从贸易条件的角度来分析汇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低廉的商品价格,人民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处于升值优势。

(2)贸易政策和经济开放度。近些年来,中国在金融方面进行了政策性的改革和突破,如:中国特别提款权以及新汇改的实施。就中国特别提款权来说,这不仅对于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从深远角度来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我国与国际金融制度的接轨,促进中国制度的升级换代,从而为人民币的远期发展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同时制度的国际接轨有利于增强各国对中国币种的信心,这种心理预期将会在人民币未来走势方向起到积极作用。

(3)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数量是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从长期因素来分析,一国的贸易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其所导致的国际贸易逆顺差就成为货币供给影响的一个重要的长期因素。当国际贸易处于顺差时,人民币汇率升值;当国际贸易处于逆差时,人民币汇率贬值。

2.短期因素

长期因素跟短期因素相比较,短期因素在经济方面则能够起到更直接的作用:

(1)政治事件和经济数据的影响。影响汇率的短期因素相较长期因素不确定因素则更多。汇率在长、短期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不平稳的汇率走势。长期因素的趋势在短期因素的影响下进行变动,如果短期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位置,并得不到有效调节,长期因素也会因为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而打破这种固定的趋势。像布雷顿森林体系,长期來看的确对美元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好处,但是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的政治矛盾以及该制度其本身的缺陷等因素,最终美元体系崩溃。新汇改政策的实施,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其实新汇改的实施,从长期来看,对于人民币具有升值趋势,因为新汇改的实施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起到了完善促进作用。但是新汇改出来不久,人民币就出现了走弱趋势,原因在于新汇改的实施,扩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范围,同时造成风险性增加,而人民币作为新兴货币仍然不属于避险货币,此外加之新汇改政策初步实施,其本身具有不完善性。所以新汇改的实施导致了资本外流。在此同时国际环境下美联储加息和美国大选,造成美元的升值,同时英国脱欧,导致新兴货币贬值等众多因素,从而引起人民币在2016年年末出现了人民币贬值趋势,这跟未来的升值预期可能产生出入的现象,但是这也属于围绕长期因素趋势上下波动的现象,根据人民币发展情况来看人民币贬值范围有限,并不是一个长期趋势,对于人民币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值得期待。

(2)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通货膨胀是影响汇率变量的重要因素,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从而引起人们需要用更多的钱去购买相同的产品,购买力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人民币贬值。

(3)政府政策的干预。汇率的高低,除了市场的作用,央行政策的颁布在短时间内对汇率的涨跌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当央行颁布紧缩财政政策,人民币汇率会出现走高趋势,当央行颁布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人民币会出现走弱趋势;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将汇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通常会采用外汇买卖来进行干预,而这种干预主要表现在在外汇市场上的买进和卖出。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的任务及措施

汇率的涨跌为何得到各国广泛关注呢?原因在于汇率背后牵扯的经济利益关系。

1.为什么要维持汇率稳定

就中国而言,控制外汇并不是一味的为了人民币升值或者是贬值。因为无论是升值还是贬值其影响都具有两面性。促进我国币种走强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目标,然而对于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可以让我们以同等的价格获得国外更多的实物或者资本,从而以相对更小的代价获得他国的技术和当地的原材料;对于出国留学、旅游对外消费方面都会付出相对较少的代价等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对外消费和投资。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其整个过程也存在极大的风险性,比如: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外商的投资成本就会增加,导致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和消费的减少,不利于出口,导致国内一系类的消极的经济连锁反应。所以对于人民币升值一定要理性对待。2016年年底人民币汇率连跌的,从汇率贬值这方面来看。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契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危害。而对于2016年此次人民币贬值,中国利用此次汇率的波动抛售外汇,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利润也属于贬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人民币如果出于长期贬值的情况下,会导致中国在购买国外产品时需要更多的人民币,这种恶性循环会使得在市场上将会投入更多的人民币,造成人民币贬值恶性循环。国内的物价也会因为市场上人民币增多而造成国内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货币的长期贬值也会导致资本外流,国内外对本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本国金融市场动荡的现象。因此对于任意一种长期不变的汇率趋势一定要处于警惕状态,趋利避害。

从外国的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的涨跌,其利益与中国的利益处于相反的关系。以美国为代表,作为一个成功商人的总统特朗普,对于此次人民币贬值的态度似乎有些微妙,一方面特朗普称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声称某些国家利用贬值获取优势,另一方面实施一系列刺激政策,促进美元继续走强,导致人民币继续贬值。从中可以看出,特朗普一方面引导舆论打压中国,另一方面对美国经济继续实施刺激政策,从而通过人民币持续贬值拖垮中国经济。所以此次的人民币贬值,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产物。而是一场有预谋的战略实施。分析可得此次人民币贬值其压力主要来自于美元升值,而人民币本身其实仍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受到贬值压力,所以这不仅戳穿特朗普声称的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同时也蕴藏着一场无形的汇率保护战。

2.如何维持汇率稳定

汇率的涨跌是把双刃剑,中国在这种关系中如何做到游刃有余的应付汇率的变化,维持人民币稳定,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重要课题。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在应付汇率变化上的举措也逐渐从容。

(1)通过央行颁布合理的经济政策和利用外汇储备维持汇率稳定。其中央行调控和政策干预都在维持汇率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此次的2016年底所爆发的人民币贬值为例,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实施加息政策,由于近几年来,央行持续降息,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在此期间引起了国内的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再加上国外因素,导致2016年爆发的汇率贬值,2017年上半年央行实行加息政策,减少人民币流通数量,抑制人民币贬值趋势,其有助于稳定汇率,抑制通过膨胀,从而控制汇率波动幅度维持汇率稳定。

以2016年爆發的人民币贬值为例,中国就采用了大量抛售外汇方法,一方面在人民币贬值的不利趋势中利用外汇升值抛售获得利润,另一方面在市场上抛售外汇增加市场中美元的数量,改变市场上外币与人民币的供求关系关系,这对于利用外汇调整汇率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2)资本项目合理有序的开放。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资本项目的开放,通过开放资本项目,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资源,从而规避风险。

(3)深化汇率机制改革,完善汇率机制。深化改革汇率市场化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坚持市场化的方向。建立一套适用于人民币市场化改革的汇率机制,制定符合国情的制度和发展方向,增加人民币的风险防范能力。规范外汇市场。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

(4)经济高效持续发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经济。并不断完善各种配套方针及政策,促使金融市场得到了不断完善。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也得到稳步得到提升,对于汇率波动其根本原因来自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在维持汇率稳定方面,提升本国货币国际认可度,促使本国货币成为各国之间贸易的直接交易币种,从而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四、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测

2016年12月份人民币汇率出现连跌的局势,这一走势不仅使中国对此高度重视。同时引起美国对此持有警惕状态。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对于汇率发表看法称:“美元已经太过强势了,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压低人民币汇率。”甚至称中国是汇率操纵国。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发展体。中国的动态发展已经为各国瞩目。

2017年新的一年的开始人民幣汇率涨跌起伏也成为预测热点。而对于未来走势的预测,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看法:第一种预测以人民币汇率制度整改给主线路,预测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推进,贬值趋势将得到缓解,收盘价重提;第二种预测以美元的发展趋势为导向,预计超高美元汇率将不会出现,人民币因此将会出现升值的可能,当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之下,美元指数对于人民币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所以美元走势低迷,将促进人民币出现走强趋势,人民币发展被看好。第三种预测以外汇为主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主管周景对此称“外储下降的方向虽然没有改变,但从趋势来看,已经有明显好转”。

五、结论

面对这种复杂的变动趋势,这也无疑提高了中国应对汇率波动的能力要求。因此这不仅要求中国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也有着内在的驱动要求。

我们在面对汇率波动时,应该结合影响汇率波动的长、短期影响因素考虑,不应以短暂性汇率走势而对该币种进行评价,对于人民币市场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波动,应该以平常心从容对待。随着市场制度的完善,汇率市场也必将会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莹莹.人民币汇率的长短期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和汇率波动主导因素界定.2014.2.

[2]黄盛.人民币汇率的隐形因素及变化趋势研究.2006.11.

[3]管涛.人民币汇率走势解析及展望.2016.

[4]丁孟.市场化之路:当前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及走势探索.2016.

[5]黎友焕.对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影响分析.

[6]陈建,蔡依鸽.“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及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2016.2.

[7]李艳丰.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汇率超调模型视角.2017.1.

[8]中新网.

作者简介:常芳芳(1995.05- ),籍贯:河北邯郸,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作者:常芳芳

人民币汇率因素走势分析论文 篇2:

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摘要: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主要以对美元未来走势预期为基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弱势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得以延续,但在下半年可能会重新迈出升值的步伐,人民币币值的总体稳定将成为2009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基调。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美元汇率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就一直保持着稳步单边上扬的态势,而其升值速度也在2008年上半年达到3年多以来的顶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累计升值达6.1%,接近2007年全年6.9%的升值幅度,升值步伐明显加快。进入8月以后,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节奏打乱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其中第三季度仅升值0.6%。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多数时间内均围绕6.82至6.85的汇率区间窄幅波动,升值趋缓的态势已较为明显。进入第四季度后,受到了美元持续强势、中美利差下降、出口数据疲弱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进一步走出了显著回调、小幅走贬的行情。

同时,由于政府及央行态度纷纷从上半年防止经济过热向下半年促进经济稳健较快增长转变,人民币对美元在这种大环境中突然停止稳步升值的走势,使得市场猜测央行可能让人民币贬值来支撑经济增长,人民币有了贬值压力吗?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发生改变的国内背景下,分析人民币汇率短、中、长期的走势,对国内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以及外汇投资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国际因素分析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过去四个多月里一直在6.83左右徘徊,这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长时间的稳定期,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和国际市场上美元的反弹有关。

1、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美元强势显然符合美国利益。强势美元有利于改善美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匮乏的局面。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与次贷相关的亏损和资产减值对美国银行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尽管美联储采取各种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市场对流动性依然如饥似渴,美元汇率变化作为全球资本流动的风向标,美元的升值必将吸引大量资金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回流。从而极大缓解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和信贷紧缩的局面,为危机的解决和经济的企稳创造有利条件;各国央行持有大量美元资产,为避免他们抛售这些资产,美国货币当局必须保证美元稳定,以吸引海外机构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的救市方案提供资金,并尽可能地降低美国政府的筹资成本。此外,美元升值有利于抑制通胀,为美国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空间。作为全球商品主要计价方式和支付手段的美元,币值上升将有效压低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其功效从美元指数和CRB指数走势的对应关系清晰可见,也为经济超预期疲弱时进一步降息打开了空间,这样能为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创造更大的空间。

2、除了日元近期大幅走高外,非美货币普遍下跌,特别是欧元对美元大幅下跌。据美国商务部10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由于消费开支紧缩等原因,美国2008年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0.3%,为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但好于预测的降0.5%:第三季度个人消费降3.1%,个人消费数据是自1991年来首次下滑,为1980年来最大跌幅。最近公布的数据,均显示出美国经济仍面临衰退阴影。但与美国相比,欧洲和日本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前景更为黯淡。早在2007年9月,美国开始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缓解危机,包括大幅减息和财政退税:而欧洲央行和政府无所作为,目前经济下滑风险更大,降息的预期加大;对其金融机构的援助将使欧洲政府债台高筑,许多国家的债务水平可能会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GDP的60%的上限。欧洲的经济规模与美国旗鼓相当,但是欧洲国家宣布的金融援助计划规模远大于美国的7000亿美元。欧元区各成员国的财政状况参差不齐,而且由于欧洲央行仅可以为欧元区15国制定货币政策,而财政政策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这一非对称性不仅使得欧洲救市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政策行动难以协调一致,还使得欧洲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都可能超过美国。从金融系统的传导来看,欧洲受到的冲击并不比美国弱。欧洲公布的数据加剧了汇市的紧张气氛,10月30日发布的欧元区数据显示,10月份商业信心指数由9月的87.5降至80.4,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10月商业景气指数由0.83降至-1.34,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服务业信心指数由0降至-6,为12年来最低水平,工业信心指数由12降至-18;消费者信息指数由-19降至-24,为15年来最低。这些数据显示,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工业信心、商业信心等几乎所有部门信心都各自创下近年来低点。英镑和欧元的下跌,原因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因为美元反弹加上金融危机。英镑的下跌幅度更大是因为金融业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而会融业的悲惨现状导致了英镑的更大幅度下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继续保持稳定,但在美元上扬、非美货币普遍下跌的形势下,人民币汇率继续持稳的难度不断增加,对其他非美货币也被动地升值。

3、美元的走势受石油走势的影响也较大,石油价格直接影响了美元的走势。2008年,石油价格在7月16日的147美元之上见顶,然后连续100多天持续下跌,最低跌到61美元附近,跌幅高达59%,这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走势。而黄金价格也同时从1043美元,一度下跌到70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不能幸免,连续下挫,屡创新低。

4、美国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从而使得非美货币高利率更显突出。2008年12月16日,因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将利率水平从1%下调到了0至0.25%的范围,这已降到历史最低点,美元的利率可能已经触底,而欧元、英镑等货币才刚刚开始其减息周期,欧元、英镑基准利率目前为止为2.5%、2%、2.75%,欧盟统计局2009年1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2月通胀率降幅超出预期,降至1.6%,低于11月的2.1%,亦远低于欧洲央行略低于2%的目标位,为欧洲央行更大幅降息应对恶化的经济敞开大门。非美货币未来利率下调的空间很大,导致市场不愿过多地持有非美货币。

(五)国际金融危机并未真正撼动美元体系的基础。尽管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信用体系备受诟病,但美元地位尚未出现根本性动摇。现在,美国仍控制着全球24%的战略储备,拥有11%的世界贸易份额,在短期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人们还无法找到美元的替代品。同时,目前全球风险交易资金的出逃对美元起到了支撑作用,由于金融

危机引发的大规模提前还贷必须用美元进行偿付,对美元的需求随之增加,从而带动美元升值。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国内因素分析

1、国家宏观调控重点的转移。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30日公布了一系列最近重要的经济数据。中国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9%,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自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GDP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呈回落走势,9月CPI同比上升46%,中国2008年前三季度的GDP和CPI增速双双走低。通胀水平下降得较快,第四季度可能会到3.5%的水平。中国9月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05.3,比上月的108.0明显下降,达到自2007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此外,财政收入指标在最近12个月首次出现偏冷的浅蓝色状态。由于宏观调控重点从防止通货膨胀转变为防止经济下滑,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操作手法。可能让位于通过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来保障经济增长。

2、出口和贸易顺差实际增速下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外需求的萎缩,中国贸易顺差增速回落明显。2009年1月4日海关总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8年前11个月的对外贸易数据。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形势在11月时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自2001年10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月度进、出口增速则为1998年10月来首次同时呈现下降走势。2009年中国进出口可能出现持续下滑,增速可能在5%以下,国际收支失衡的改善减缓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资本管制力度的加强和国内楼市、股市进入下行周期遏制了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7月14日起,外管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开始对出口收汇结汇实施联网核查管理。同日起,外管局也加强了对出口预收货款与进口延期付款的管理与监测。7月18日起,发改委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严防外汇资金通过FDI渠道的异常流入。6月18日起,外管局出台了“报送非居民人民币账户数据”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非居民八类人民币账户的统计与监测。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减少。2008年上半年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入同比下降51%。其中,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8亿美元,下降49%;QFII净汇出03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净流入15,2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2008年企业境外上市规模明显下降;二是国内资本市场价格和交易规模大幅回落,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减弱;三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境外投资者资金紧张,对我国证券投资减少。

4、中美利差缩小是最近人民币升值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央行自2008年9月份以来连续五次降低利率、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趋势目前仍然比较明显,市场普遍预期接下来仍会进一步降息,而目前美联储已将利率水平下调到了O至0.25%的范围,这已降到历史最低点,美元的利率可能已经触底,中美利差已自2007年最高的200个基点以上水平降低至150个基点,在人民币目前已经进入降息通道的背景下,未来中美利差也会进一步缩小,这将直接对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带来较大压制。

三、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测

2009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将明显放缓,预计全年人民币将升值1%-2%。2010年美元可能仍保持强势,不排除人民币出现阶段性贬值的情况。如果欧美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对于一个出口已经占到GDP40%的国家,是非常不利的。虽然2008年1-11月全国出口13171.6亿美元,增长19.3%,这主要是上半年订单延续。从金融动荡到全球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存在一个滞后期,未来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将进入显著衰退,溢出效应波及全球,中国出口很不乐观,2009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个位数增长。面对全球经济的调整局势,人民币升值的动能比过去已经有所削弱,内外宏观经济的变化将弱化国际资本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但未来一、二年内中国的国际收支仍将保持不平衡,顺差总体规模还很大,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0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中国经济环境比外围要好,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不会出现逆转,升值仍未结束,未来人民币总体仍将小幅升值,但难以出现2008年上半年那种加速升值的走势,人民币汇率波幅也会减小,主体是跟随美元而波动,不排除人民币出现阶段性贬值的情况。总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对弱势可能在2009年上半年得以延续,但注资、扩大内需和降息等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经过半年应该逐渐体现,中国经济下滑的态势有望企稳,但出口的改善可能不大,贸易顺差仍能持续,从以上种种考虑,人民币下半年可能会重新迈出升值的步伐。人民币币值的总体稳定将成为2009年全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基调。

作者:周江银

人民币汇率因素走势分析论文 篇3: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2021年底以来,美联储加快缩减购债进程,并将加息和缩表提上议事日程;而中国央行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综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与美联储政策再度背向而行。上次的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恰逢2015年“8·11”汇改。本文对比这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分析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的情形。

面对世纪疫情冲击,中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全球领先,货币政策也是“先进先出”。但2021年底以来,美联储加快缩减购债进程,并将加息和缩表提上议事日程。而中国央行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综合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与美联储政策再度背向而行。上次的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恰逢2015年“8·11”汇改,引爆了一场高烈度的资本流动冲击。本次的中美货币政策分化是否会终结2020年6月以来的这波人民币强势呢?本文拟在与上次经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的情形。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错位的类似之处

经济走势分化导致中美货币政策分化。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增速分别于2012年、2016年跌破8%、7%。2015年,中美经济增速差异为4.3个百分点,远低于2011年的8.1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自2014年初起,采取缩减购债、加息、缩表等措施逐步实施货币政策正常化,而中国央行采取降准、降息、扩表等措施逐渐转向稳增长。自2021年下半年起,中国重提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美联储迫于通胀压力加快货币紧缩步伐,而中国央行则连续降息降准。据主要国际机构最新预测,经历了2021年的恢复后,2022年中美经济复苏势头同时减弱,但美国经济增速仍在趋势值以上,而中国在潜在增速的下限附近,中美经济增速差异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的(见表1)。预计2022年,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将进一步扩大。

货币政策分化推动中美利差快速收敛。上次,在两国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到2016年12月,日均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较2012年12月缩小了120基点(BP)。

这次,受通胀上行、货币紧缩预期影响,2021年,美国主要市场利率走高,到年底,日均10年期中美国债收益率差同比回落94BP。这减缓了外资流入中国的势头,全年境外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较上年减少30%。2022年1月,前述利差进一步收敛38BP,境外净增持人民币债券环比减少5%、同比减少70%(见图1)。到2月,该利差又缩小15BP,跌至所谓“舒适区”下限附近。

人民幣持续升值孕育汇率超调的风险。上次自2005年“7·21”汇改以来,人民币双边和多边汇率均累积了较大涨幅。到“8·11”汇改前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35.3%;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46.3%和56.6%,其中2014年下半年以来分别升值14.8%和14.1%。这与2007年以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回落,成为“8·11”汇改之后看空人民币的重要理由。

目前这波人民币升值已步入第三个年头。起初主要是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升值,导致企业出口从接单、生产、发货到收款期间蒙受财务损失。2021年起,逐渐转为人民币双边汇率升幅收窄,但多个口径的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刷新历史新高,对企业出口造成竞争力冲击(见图2和图3)。当前,人民币升值与运费、原材料成本、能源资源价格上升,并列为中国外贸面临的“四升”挑战。2021年11月,有关方面首次提示“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若未来中国经常账户顺差收敛或出口市场份额回落,不排除重新成为市场看空做空人民币的依据。

美联储紧缩引发风险资产调整的传染效应。对1990年12月至2022年2月间的月均上证综指、标普500指数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取自然对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与标普500指数表现为负相关0.804,标普500指数与上证综指为正相关0.815,均为较强的相关性。这表明,从较长时期来看,全球无风险资产定价之锚——10年期美债收益率越高,美股表现越差,而美股表现差,也会带动A股下行。2021年以来,美联储和IMF已多次预警,货币宽松不及预期,有可能引发全球风险资产价格调整。继2021年3月美债收益率飙升、美股巨震之后,2022年1月,受类似因素影响,美股再度剧烈震荡,A股也跟随调整,同期陆股通累计净买入成交额环比下降81%,同比减少58%;2月,叠加俄乌冲突升级,陆股通累计净买入成交额环比下降76%,同比下降90%(见图4)。鉴于此次美联储退出,既要稳物价,又要稳经济,还要稳金融,政策力度难以拿捏,存在较大的市场沟通难题,故紧缩过程中金融动荡恐难避免。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错位的不同之处

对外金融脆弱性改善。上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导致中国出现储备下降、汇率贬值,主要原因是“8·11”汇改之前的人民币汇率长期单边走势,导致民间积累了较为严重的货币错配和忽视了汇率波动的风险管理。结果,人民币汇率意外贬值,触发了市场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和加快对外债务偿还的集中调整,导致了“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

但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的集中调整后,民间对外净负债大幅减少,并经受了2019年8月人民币汇率“破七”和2020年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的市场检验。自此轮人民币升值启动以来,民间对外净负债有所增多,截至2021年9月末,较2020年6月底增加5227亿美元,与年化名义GDP之比上升1.9个百分点,但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对外人民币负债(如人民币股票、债券、外来直接投资存量等)折美元的估值变化。同期,民间对外净负债较2015年6月底减少10253亿美元,与年化名义GDP之比回落13.9个百分点(见图5)。这有助于增强基础国际收支较大顺差的“安全垫”功能(见图6)。此外,自2018年初以来特别是人民币“破七”以来,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双向波动,打开了可上可下的弹性空间,市场对汇率波动的适应性和承受力增强。现在不论汇率涨跌,境内外汇市场都保持平稳运行,较好发挥了汇率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集体转向加大美元走势的不确定性。上次,自 2013年中释放量宽退出信号到2017年之前,美联储货币紧缩一直领先其他主要央行,这支持了美指走强。直到2017年,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分化收敛,美元指数才出现较大回调。同年,中国借机在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实现汇改人民币不跌反涨的成功逆袭。

而这次,迫于全面通胀的压力,除日本央行处于观望之中以外,现在以美联储、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主要央行大都改口“通胀暂时论”,已经或准备启动加息和缩表进程。即便是犹豫之中的欧洲央行,2022年首次议息会议后也承认通胀的严重性超乎预期,并罕见地没有表态“今年不太可能加息”。这导致2022年前两个月,在美联储加快货币紧缩、俄乌冲突升级的背景下,洲际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简称ICE)美元指数累计仅上涨0.8%(两个月美指均值较2021年12月还跌了0.2%)。同期,人民币汇率随美指涨跌震荡盘整,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0.8%,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1.9%(见图2和图3)。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集体转向加大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如前所述,若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也加快货币紧缩步伐,将抑制美指涨势,却会推高发达经济体债券收益率,加速国际资本回流成熟市场。最近,全球负收益债券规模大幅回落。到2022年1月底,全球负利率债券降至4.54万亿美元,远低于2020年末和2021年末分别为18.38万亿、11.31万亿美元的规模。叠加货币紧缩引发的全球风险资产价格震荡,2021年8—12月,新兴市场外来组合投资净流入月均155亿美元,较2020年4月—2021年7月均值减少67%。同期,不含中国的新兴市场外来组合投资净流入减少76%,2022年1月更是变为净流出77亿美元,为过去6个月来第3次净流出;中国迄今仍扮演着“避风港”角色,但月均净流入减少58%,2022年1月净流入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83%。

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退坡或将加速中国外需景气的拐点。2014年美联储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之前,美国财政刺激早已退出。2022年,发达经济体不仅货币政策转向,财政刺激也将退出。IMF预计,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的赤字率将从2021年的10.8%、7.7%、9.0%、11.9%降至2022年的6.9%、3.4%、3.9%、5.6%。2022年初,IMF再次警告,美联储加快加息或会扰乱金融市场,收紧全球金融条件,这可能伴随着美国需求与贸易放缓,并加速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通胀压力较大或经济较为疲弱的新兴市场国家应为潜在的经济动荡做好应对准备。为此,最近IMF、世界银行、经合组织(OECD)等均下调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在最新全球经济展望中,世界银行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各经济体政策支持力度减小以及供应链瓶颈持续存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将显著放缓,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出预计仍将大幅低于疫情前水平。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弱化,将减少全球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

中國对外风险暴露随着金融开放扩大而增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中,中国受到的金融冲击较小,主要是因为当时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但近年来,中国加快扩大金融双向开放。到2021年9月底,民间对外金融资产负债与名义GDP之比较2008年底上升了18.9个百分点,其中,对外资产和负债占比分别上升11.7和7.2个百分点。与上次危机相比,这次主要央行货币放水是“快进快出”,全球流动性拐点或将来得更早、更猛。虽然从短债/外汇储备之比看,国家整体偿债风险较低,但中国短债平均占比达50%多(国际警戒线为低于25%),个别企业短债占比可能更高,面临更大的外汇流动性风险。同时,不少企业以境外机构名义在海外筹资,不在中国外债统计口径内。若全球流动性收紧,美元利率汇率上扬、人民币汇率走弱,将推升相关企业海外再筹资的风险溢价,或加大对境内实体代偿债务的依赖。另一方面,到2021年9月底,民间对外金融资产5.68万亿美元,其中既有直接投资也有间接投资,既有成熟市场资产也有新兴市场资产。若发生全球金融动荡,包括脆弱新兴市场发生“缩减恐慌”,将危及中国在当地的资产(包括债权)安全。

中美货币政策重新错位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四种情景

情景一:人民币汇率继续走强但涨幅放缓。这是美联储货币紧缩启动之初或货币紧缩力度不足的情形,也就是当下的情形。2022年1月,受美债收益率飙升影响,境外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减少、陆股通项下北上资金净流入下降,债券通和陆股通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入环比下降48%,同比下降68%;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149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均下降66%。当月,三个月环比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月均值仅上涨0.95%,较上月涨幅回落了0.46个百分点(2月环比涨幅进一步回落0.19个百分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较上月回落0.7%(见图3)。可见,无论从数量还是价格看,当前人民币升值动能均有所减弱。若未来因市场供求(如外资流入减少、贸易顺差下降)或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美元升值),将进一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情景二:人民币汇率出现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如果未来发达经济体实施更大力度的货币紧缩,有可能加剧本地金融震荡、经济复苏减缓,引发中国出现阶段性资本外流、贸易顺差减少,由此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回调。这有助于真正实现双向波动,增加汇率弹性,促进预期分化、供求平衡。鉴于美联储市场沟通难题和财政货币刺激双退坡,发生这种情形的概率应该不低。

情景三:人民币汇率重新转弱且持续承压。近期,美联储前副主席艾伦·布兰德在普林斯顿大学讲座上总结1960年至今的美联储“软着陆”成功次数:11次加息周期引发8次经济衰退(如果不算新冠肺炎原因,有7次),成绩非常不理想。与2008年危机时相比,中国已更加融入经济金融一体化。若未来发达经济体货币超预期紧缩,引发本地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不排除中国经济加速下行、贸易顺差扩大,但衰退型顺差扩大可能恶化市场预期,加剧资本外流、汇率贬值压力。

情景四: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加快升值。如果发达经济体货币紧缩力度不足,市场流动性继续宽松,市场风险偏好较强,中国外需景气延长,又或者是发达经济体超预期紧缩,引发本地经济、金融危机后,迅速转向再宽松,中国有可能扮演“避风港”角色,吸引更多外资,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这类似于2009年至2013年的情形(见图5和图6)。当然,后者取决于中国能否在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情形下,用好正常的财政货币政策空间,保持经济发展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否则,衰退型贸易顺差扩大伴随着低水平的经济对内均衡(负产出缺口),人民币汇率遭遇的可能是第三种情景。

主要结论

与上次相比,中美货币政策重新错位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既有相似,又有差别。目前美联储退出还只处于缩减购债的初始阶段,加息、缩表等大招还在后面,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从更长时间看,中美货币政策错位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影响将是多空交织。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有四种情景,涨跌皆有可能,并且不一定都是坏事情。

预案比预测重要。各方面要在做好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的基础上,拟定应对预案,加强风险控制,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同时,汇率涨跌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坏,各方面要以平常心看待市场波动,避免过度解读和反应。

(管涛为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本文编辑/孙世选)

作者:管涛

上一篇:混凝土施工下的桥梁工程论文下一篇:相生植物配置抑制病虫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