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走势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走势

中国矿业之未来走势

回顾中国矿业发展的历史,可以从中寻找到中国矿业今日面临问题的症结,探寻未来发展的道路。

现当代中国的三次资源大需求:

印证矿产资源供需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更需要尊重地质工作规律

现当代中国对矿产资源有3次大的需求。

第一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寇侵华,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的倡导下,要建立自己的工业,利用外资开始了第一次国家层面上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可惜由于日本入侵,这次矿业活动半途夭折。

第二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中国要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于是开展了长达近30年的大规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第三次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起,世界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在2008年,中国又一次在市场化体制背景下发展了大规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可以看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兴衰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但同时又有先导作用和后滞效应。要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首先得有矿产资源作为基础。但矿产资源的勘查见效又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再加强勘查,就难以满足当前的需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尊重地质规律。找矿是个非常艰难的探索过程,全世界统计矿床的勘查成功率1%左右,要保证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就要按照地质工作规律办事。这是今天中国矿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错失良机。

鲁迅参与编撰的《中国矿产志》:

“本国不足则求之他国”,要加强现代地质理论研究,实现找矿突破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中国矿产资源菱和第一张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是鲁迅参与编撰的。”顾琅和鲁迅编著的《中国矿产志》。

令人吃惊的不仅是大文豪鲁迅撰写过地质著作,更在于书中序言对当时矿产资源形势观察之透彻:“自英国以煤铁致富,富以致强,列雄乃争赶恐后,本国不足则求之他国,并设为兼弱攻昧天演之常说…..可见中国矿产遍处皆是早为他人所觊觎,若不亟自设法开采,将尽入他人之掌握。”

这份透彻穿破历史烟尘的警言,对近百年后的中国仍不乏警示。 其实鲁迅参与编撰出版的《中国矿产志》和《中国矿产全图》,主要是参考日本人的资料完成的。日本为侵略中国很早就掌握了中国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东三省的矿产资源。不仅仅日本,100年前的中国已经被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日本和欧洲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印度了解过。

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到国外风险勘探和购买矿山已成为正常的商业行为。但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制定正确的海外矿产资源战略,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日本除了菱刈金矿外,几乎是一个没有多少矿产资源的国宝,但是很早就制定了完善的全球资源战略,通过国际市场体系参股世界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应机制。

今天,中国面临的是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加大的窘境。中国进口什么矿产,什么矿产就价格暴涨。因此,中国更需要制定适合于本国发展道路的全球矿产资源发展战略。实施全球矿产资源发展战略,首先要以全球的视野审视矿产资源,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掌控我们紧缺的矿产资源,形成长期稳定的资源供给,同时,要加强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国内矿产资源勘查潜力还很大,已探明储量总体是潜 力1/3以下,特别是西部和海洋,潜力巨大。但找矿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加强现代地质理论的研究,是实施地质勘查,实现找矿突破的基础。

孙中山作序的《新疆游记》: “开矿保疆”,西部发展靠矿业

1916年,29岁的谢彬奉孙中山之命,以北洋政府财政部特派员身份,前往新疆省和阿尔泰区考察财政,历时14个月,以日记体写成《新疆游记》,孙中山为该书作序。此书在当时被誉为新疆的大百科全书。

近百年前的谢彬考察完新疆,写下最后一章《开发新疆计划书》,至今读来,仍令人感慨万千,荡气回肠。谢彬在书中提出的发展新疆的7个计划建议颇为赞同;教育为先、开源节流、资源开发、行政区划、军警建设、整顿官吏、英俄关系。特别是加强矿产资源开发,谢彬在书中写道:“新疆地味饶沃,矿藏繁富。物产之丰,甲于寰宇,只是“久问未宣”。

以小见大,读史观今,观察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不论美国还是澳大利亚,很多国家的西部发展无一例外都是依靠矿业。中国新疆、青海国土面积累加起来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人口累加起来则仅占全国人口的2%。大部分荒无人烟的地区,可以通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得以开发,这也是实现国土有效利用、保疆卫国的最有效方式。

因此,正如火如荼推进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一定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找矿突破不仅是支撑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开发国土、保疆戌边的国家重要战略。例如,南疆三地州(喀什、和田、克州),经济发展关系到边疆安定、新疆长治久安的问题。但当地1/6以上的人属于贫困人口,只有依靠开发矿业,形成国有现代化矿业,扩大产业链,才能增加就业、吸引人力、快速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形成不穿军装的国防力量。

中国未来20年的稳定发展,对矿产资源有着刚性需求。读史观今看未来,中国目前需进一步加强西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完善《矿产资源法》,让矿产资源更多惠及当地民生;加强海底资源勘查开发,重点是东海、南海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正在海底生长的铜硫化物、铁锰结核的矿产资源;加强新型替代资源的寻找评价和开发利用研究,主要是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

第二篇: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现状解读及未来走势预测

行业概况

休闲食品俗称“零食”。一般来说,休闲食品是指人们在闲暇、休息时所吃的非主食类食品,如干果、膨化食品、糖果、肉制食品等。休闲食品在流通产品属性上,归属于快速消费品。进入21世纪,休闲食品行业发展迅速,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行业的兴盛,致使我国休闲食品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食品品种逐渐多样化,细分化。近观这几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每年需求额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产业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休闲食品消费格局,逐渐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尤其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休闲类食品市场开始快速发展,而且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休闲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费种类,在我国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目前我国的休闲市场发展历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休闲食品发展规模较小,休闲食品销售额只占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万亿元的2.57%;其次,休闲食品企业众多,呈现小而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生产经营高度分散,前十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约占30%;第三,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健康缺乏信任。近年来休闲食品消费总量每年均以双位数增长,高于食品行业平均增速两成左右。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每年人均消费休闲食品约30克,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3200克的9.3‰,这说明我国休闲食品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

市场容量

最近几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每年需求额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年增幅在25%左右。仅仅休闲食品企业注册一项就已高达10多万家,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存空间。

截止2013年底,全国共有规模以上休闲食品企业1917家,休闲食品行业资产总额为2057.40亿元,同比增长18.33%。2013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60.20亿元,同比增长18.12%;行业共计实现利润总额342.98亿元,同比增长15.00%。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传统特色小品类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2014)》显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休闲食品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从2004年到2014年,全国休闲食品行业年产值从1931.38亿元,增长到9050.18亿元,10年间净增长7118.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为16.70%。据测算,到2018年,休闲食品产值有望达到该发展阶段的顶点,增速最大。随着小企业被大规模淘汰,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下,我国休闲食品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但是增速下滑将会比较明显。

品类格局

近几年,我国休闲食品市场每年需求额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消费市场也在快速增长,年增幅在25%左右。仅仅休闲食品企业注册一项就已高达10多万家,这些数据说明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生存空间。除此之外,我国休闲食品市场也呈现出由低端到高端的发展态势,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高端需求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使高端休闲食品市场发展旺盛,中国本土高端消费群体也已开始浮出水面,也由此促成一批高端休闲食品品牌的诞生。

消费高端化时代的到来,对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的休闲食品企业而言,不仅是一个巨大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休闲食品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快、数量多,但整个行业的历史积淀薄,整体实力依然较弱,需要在产品研发创新和营销思路拓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中国休闲食品市场潜力巨大,国内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将会迎来企业的高速发展和快速突破,这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产品开发趋势上看,原来以温饱型为主体的食品消费格局,正在向风味型、营养型、享受型甚至功能型的方向转化。

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大致可分为八大类,即谷物膨化类、油炸果仁类、油炸薯类、油炸谷物类、非油炸果仁类、糖食类、肉禽鱼类、干制蔬果类。其中,糖果、蜜饯、膨化、谷物类是休闲食品行业起步最早,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品类,已经形成了强势的领导品牌梯队。

区域分析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休闲食品企业众多,呈现小而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较低;在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以及渠道建设等方面,本土企业均落后于外资品牌,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多集中在低端休闲食品市场;中高端休闲食品市场一直被外资垄断,外资、合资企业占据了休闲食品市场的绝对优势。从市场品牌竞争来看,休闲食品的品牌集中度比较弱,但是受产业链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休闲食品的市场集中度比较强。值得欣喜的是,针对消费者的多样化诉求及休闲食品巨大的市场空白,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整合当地企业资源,大力培育休闲食品特色市场。休闲食品的生产与农业资源紧密相连,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农业资源,产业集中度较高,由此形成了众多具备独特资源优势的休闲食品品类,引领着中国休闲食品的发展潮流。

面临挑战

虽然我国休闲食品企业面临很多的发展机遇,但品牌化竞争道路依然激烈。首先,外资、合资企业仍占据市场的绝对优势,国内市场高端休闲食品一直被外资垄断。国内食品企业数量繁多,休闲食品行业还处于中低端,企业规模也参差不齐,不少本土企业因无法紧跟市场发展步调,不能持续做大做强;其次,企业数量多也使休闲食品品类越来越丰富,休闲食品的价格战此起彼伏,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却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演越烈;最后是生产技术和新品开发、渠道建设流通方面相对薄弱,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与品牌将会快速稳健发展领跑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小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直到被挤压淘汰,除此之外,休闲食品在设备方面也同样面临着挑战。

未来趋向

独特原料愈受青睐。目前传统饼干类、膨化类、糕点类、谷物类、糖果类、炒货类、肉鱼类、干果类,这八大类在国内休闲食品市场占据着产品开发的主导地位。由于长期的发展,食品企业的数量众多,传统的八大类基本被过度开发,即便是推出诸多新品也没有太多的新意。由于长期消费,大众对传统的瓜子、糖果、巧克力、蜜饯等兴趣逐渐降低,不再保持高昂的消费热度。如何激发大众消费的欲望成为了企业产品研发的焦点,因而受大众对独特食材的猎奇心理和企业试图寻求休闲食品差异化的影响,煮制食物、腌泡食物、干粉冲剂等小众化产品也逐渐加入休闲食品行列,成为行业中的新品。这类原材料独特的产品将打开众多休闲食品细分新品类,引导未来市场主流消费。

品牌关系竞争成败。随着休闲食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再加上很多新进入者,未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将成为关键,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重视品牌的塑造。一方面,随着市场发展的成熟,国内休闲食品的产品、包装、标准将更加区域专业化和标准化,品牌的作用将愈发重要。同时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对高端需求的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促使高端休闲食品市场发展旺盛;另一方面,随着进口休闲食品在国内的兴起,激发了高端休闲食品市场。如果休闲食品在口味、品质、包装上不符合其追求高品质生活、显示身份地位的理念,那很难抓住消费者的心。因此,未来休闲食品的品牌诉求不能单纯基于产品的功能属性,而可以结合时代大环境、社会大环境、消费大环境,强化品牌的复合支撑。

消费需求倾向高质化。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很多休闲食品已不再局限于日常的随口零食,而成为了一种加餐或替餐食品,成为正餐中的一部分甚至是替代品,而且亚健康现象的扩大化,使得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以低钠、低盐、低饱和脂肪、非油炸烘烤型,无添加剂、无防腐剂等概念推出的健康型休闲食品,成为消费者一日三餐中的第四餐,开辟了营养享受的新市场。针对心思细腻且较为讲究的女性消费群体,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细分产品出现,如补充维生素、美容、护眼、瘦身、抗疲劳、低脂等。

第三篇: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我国未来证券市场走势

1、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

其一,货币政策操作直接作用于货币市场,影响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由此使企业和居民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企业和居民对证券市场的投资决策。

其二,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其他贷款便利)可直接增加经融机构的可贷资金,促使其降低贷款利率,放松贷款条件,增加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发放。贷款利率一旦降低,也使一些原来处于边际开发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使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会相应增加。

其三,在传导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调,会促使资金向转移证券市场,致使证券市场的资金成本有所下降,资产价格趋于上升。因此,企业的重置成本相对降低,证券发行价格趋升,从而产证券市场扩容的动力,相应的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

上述影响过程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最终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当货币市场和银行体系资金增加时,通过金融中介,最终通过企业、居民相应增加证券市场资金;当证券市场收益上升或资金增加时,会反过来促使有关企业减少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甚至增加企业存款或货币市场投资。

2、 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缓慢而低效的,但也是深远的。 其一,国家预算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可以对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产生影响,财政的投资力度和投资方向直接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家预算的重点支出项目的行业的发展前景较之一般行业更具有优势,在企业内部的表现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好,在证券市场的表现就是该公司的股票一般会上涨并伴随着大成交量。另外,财政赤字还具有扩张社会总需求的功能,可以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促进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

其二,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税收制度可以调节和制约企业间的负税水平,税收还可以根据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同对象设置税种或在同一税种中实行差别税率。税收主要通过两方面影响证券市场,企业和消费者。如果一国的税负增加,将会影响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影响居民的投资热情,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如果一国的税负减少,直接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又会拉动社会总需求,而总需求增加又反过来刺激投资需求,从而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利润;利润增加,又将刺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利润总额,从而促进股票价格上涨。

其三,国债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也是实行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另外,国债的发行对证券市场资金的流向格局也有较大的影响。国债是证券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券种,国债发行规模的缩减使市场供给量减少,从而对证券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发生影响,导致更多的资金转向股票,推动证券市场上扬。

其四,财政补贴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通过对发行债券、股票公司的影响来实现。财政补贴是公司实现扭亏的捷径从而影响该公司的股票,再者财政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的增加使整个证券市场的总体水平趋于上涨。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以上手段对证券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宏观调控的日趋成熟,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3、 汇率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汇率政策对外资投资我国证券市场有影响,汇率风险是证券市场主要系统风险之一。

其一,汇率政策通过影响证券市场决策行为来影响资本流动,最终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形成升值预期,将在短期内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以获得以本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导致证券资产价格上涨;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证券价格上涨。加上证券市场助涨助跌的特点,极易形成市场泡沫。反之,如果外汇市场产生本币贬值预期,则资本大量流出,造成证券价格剧烈波动,并加剧货币贬值。

其二,汇率政策通过影响上市公司进出口及收益水平。本币贬值短期内可刺激出口,限制进口。同时,为避免本币大幅贬值,政府则会提高利率以支持本币汇率水平,公司经营成本就会上升,利润将会减少,证券价格也会下跌。反之,升值则可提高本币购买力,降低进口成本,可以较低价格收购国外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同时,会抑制出口,造成通胀。总之,相关企业业绩将因此受较大影响,上市公司资产价值变化,促使国际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

其三,通过公开市场、外汇市场等领域操作影响证券市场。本币贬值时,为稳定汇率水平,政府可动用国际储备,抛售外汇,减少本币供应量,导致证券价格下跌。另一方面,也可利用债市与股市的联动关系进行操作,如抛售外汇,同时回购国债,使国债市场价格上扬;既抑制本币升势,又不减少本币供应量。 总之,汇款政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本币,进而影响净出口,从而影响国民生产总值,致使证券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或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外商对我国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从而影响资本流向,致使证券市场价格变化。

对于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我们以“前景光明,道路曲折,风险仍大,机会较多”来概括。中国证券市场发展10多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积累了较多的问题,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了不断发展壮大,中国证券市场未来仍将是充满生机的,国内优秀企业的不断登陆市场,将使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更加体现出来,具体到今后市场发展,我们具体总结如下:

(一)市场规模将更加壮大,层次更加多级

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上市企业已超过1300多家,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其未来仍将有更多的公司与企业上市,比如四大国有银行、保险公司等大型企业,2004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批准深圳市场设立中小企业板,这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上市提供了较好的通道,中小企业板的开设为未来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奠定着扎实的基础,未来市场将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市场体系。

(二)机构队伍仍将扩大,证券市场开放大势所趋

目前为止,在证券市场上已形成券商、证券投资基金、中小投资者、QFII(合格境外证券机构投资者)等组成的投资体。在今后中国证券市场上,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国外资本不仅可以投资中国证券市场,国内投资者也可通过QDII(合格境内证券机构投资者)到国外资本市场去投资,2004年6月1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已明确表示近期《QDII管理办法》将出台实施,这说明国内投资者多年企盼的投资境外市场的时间离投资者已再遥远。

(三)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将趋强

在过去10年多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联运性非常之弱,甚至经常性的出现相反的、独立的走势特征。进入2004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形成了较联动的局面,特别是与香港恒生指数的联动性较强。我们研究们认为在一个时期阶段,由于国内市场发展中积累的较多的股权割裂问题,其与国际证券市场可能还会出现明显的反向特征,但从一未来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联动性趋同将非常明显。

(四)国有股减持仍将时刻左右市场神经

近几年来,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及下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国有股问题,2000年6月份的见顶大跌,2002年6月份不再二级市场上减持政策带动股市全线涨停,200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使人们对国家慎重国有股减持,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政策看好,股市连续性上涨,但好景不长,国有股减持无下文,股指见顶下跌,许多投资者损失较大。从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国有股减持是大势所趋,解决时间及方式同样左右着未来市场神经,但有一点一些投资者利益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五)证券品种将更加丰富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品种主要集中在股票(A、B股)、债券上,未来市场随意创新机制的完善,与股票和债券相关的新品种及其衍生产品将不断丰富市场,资产证券化品种也将以各种形式出现。中小企业板品种在完善过程中,创业板的推出同样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品种增加了选择性。

(六)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证券市场融资的主要方式为股票融资,但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其融资渠道将更为广泛,从国务院证券市场发展规划来看,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方式将会顺利实施,并且在债券的市场品种上将增加。过去上市融资一直以来是国有企业的“专利”,从未来市场发展来看,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及未来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将为更多民营企业、中小型公司上市创造宽松的条件,企业融资多元化趋势将会非常明显。

(七)宏观经济为证券市场发展构成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近日,国家统计局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形势情况时指出:未来中国在10年内仍将保持稳健的增长趋势。中国经济近几年来始终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经过宏观调控后的中国经济未来如果仍然保持较快及稳定的增长,将为证券市场发展构成良好的发展平台。

(八)部分基金机构将可能淘汰

在2002--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上,券商运作出现危机,以新华证券、鞍山证券、富友证券等为主的券商出现破产淘汰,2003年以基金为主的基金机构出现了较好的投资回报,但进入200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部分基金将可能被淘汰,主要原因是在不确定性因素和投资价值高估时仓位过满;从市场技术指标特别是长线指标处于高风险区时大力满仓,加之未来市场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部分证券投资基金机构未来将面临淘汰出局。

(九)证券市场部分品种风险加大,机会增加

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由于历史问题的积累,其解决过程中必将出现利益碰撞,解决方式与时机将直接影响市场的波动,对于部分优质类公司品种来讲或许风险较小,但对于许多扭曲价格,业绩平平的公司来讲同样是风险较大。长期以来,国债做为最为安全的投资品种,为稳健证券投资者首选,但进入2004年以来,国债市场以出现了暴跌,比如以上海市场中010213国债为例,其价位从100多元最低跌至71.40元,这说明未来中国证券市场品种均有风险,只是品种不同,其风险程度不同而已。未来证券市场伴随着风险同样是机会的增多,特别是机构投资者、QFII机构的投资理念及投资方式,将为介入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提供多重投资机会。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潜力较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市场,证券市场做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创造了非常好的投融资机会。国家鼓劲和支持证券市场发展壮大的方针,为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把握投资机会,回避市场风险应成为每一位投资人应铭记在心的,愿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健康的发展,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做出应有贡献。

第四篇:2013中国服装业发展走势分析

新的高品质原料、全新的制造原理和方法,将提升中国纺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升级。

在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复杂变化之时,中国和美国因为领导人换届而引起的种种猜测已经尘埃落定,2013年,变化是肯定的,中国、美国及欧洲都在为经济的复苏寻找路径,并且都会根据其他方面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

自经济危机爆发,经过三年的努力,美国经济再平衡战略目标已经日趋明确,不是所谓简单的再工业化,而是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可贸易化,这将深刻改变未来世界。中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同样影响重大。基于对今后经济大趋势的认识,笔者想谈谈对中国纺织企业今后发展机会的几点看法。

美国网络经济的异军突起是方向性的提示

美国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密切挂钩的服务业发展计划,可以被看作是构建未来世界新经济模式的努力。

在国内,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方面的进展。2012年,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网络销售又一次创造了奇迹,网络经济已经不是虚拟世界,国内家电业著名企业可以不顾自身强大的销售网点及庞大的专卖店,大举进军网络销售,并且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相比之下,中国纺织业在利用网络经济方面的能力尚弱,企业在如何与信息平台融合和接轨方面基本没有形成系统。许多企业正在涉及的网络营销、企业ERP等,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未来趋势的微观层面的探讨,一旦形成基础能力,其发展可能是爆发式的。这里面的创新机会太多,空间极大,以至于我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行动。

中国经济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环境

现在中国中小企业处境堪忧,例如成本上涨、税负过重、汇率变化、市场不振等,这些麻烦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后遗症,它能否解决及解决程度,要看一两年内中国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回顾一下,中国曾经因为投资扩张于1992年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整顿,在1995年实现了软着陆,之后的1995~2002年期间没有再发生通货膨胀。但当中国进入过剩型经济后,2003~2011年之后的9年中发生了三次明显的通货膨胀。在储蓄型经济中,没有总需求强劲扩张和宽松货币环境的配合,企业把上游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空间相当有限。所以,2003年后的中国通胀无论是供给面还是需求面的原因皆来自于政府型经济扩张。

至少我们现在可以估计到,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核心不会再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权,而是相反,中央政府要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笔者认为,这种变化我们将会在2013年逐渐且清晰地看到。

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基本特征及经济现象将表现为,随着基建规模缩减,释放的低端劳动力将重新回到制造业部门,青壮劳动力紧张能得到舒缓,工资涨幅也能变得平缓下来。而财政从扩张变为收敛,货币政策结构调整的空间将被打开,信贷的配给制和目前很高的银行存准率都可以放松,自然地逐步释放资金供给和需求。这样,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许多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可以得到改善或者根治。

新技术的突破将强化中国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外部市场的渐趋饱和,纺织企业在转变增长模式上将会积极依赖技术进步而不是指望市场需求增加。中国一直在不断加大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估计在“十二五”规划的后期,中国纺织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主要依赖自己的研究成果。

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中国的研究人员在除棉花以外的天然纤维的工业化生产、新型纺纱原理、新型印染原理等方面,正在酝酿或者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可以预见,新的高品质原料、全新的制造原理和方法,将提升中国纺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中国纺织业的产业升级。到那个时候,中国纺织产品才能摆脱质次价廉的形象,至少,中国纺织行业领军企业的信誉会得到普遍的尊重。

中外企业间合作空间更大

按美国现在的发展模式,服务业从国内的不可交换部门变成了跨国的新产业,这种变化为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空间。

与国外同行相比,中国纺织企业的综合水平差距不小,这种相对的落后恰恰是国外成熟企业的机会,可能将自己的优势转化为商业利润,而不仅仅限于商品贸易。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柯达公司的破产提醒我们,成熟模式的辉煌可能是致命的,一时的创新必然会被持续的创新所淘汰。中国成语“后来者居上”是对经济活动中一些现象很好的描述。

例如,数码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获得信息及技术的能力及习惯,并且将获得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有了更多的机会。因此,中国纺织企业与国外企业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进行合作,而不仅仅局限在产品贸易方面。

例如,在品牌、产品设计、技术转让、销售市场的共同开发等方面,中国企业与国外客户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是,如何将贸易伙伴转化为发展战略伙伴,中国企业自身的进步与实力至关重要。那些作为纺织行业排头兵的企业,可以通过和中国顶尖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合作,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成为与国外企业共同拓展合作的资本。

第五篇:“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推进外源增长模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型有几个战略着力点?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 我们要以什么为目标,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A.产业的生态化

B.产业的人本化

C.产业的文明化

D.产业的智能化

3. 世界经济形态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

A.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

B.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

C.从知识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

D.从生态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

4. 从21世纪开始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力是什么?

A.低碳经济

B.IT产业

C.金融业

D.高科技产业

5. 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

A.由两极向多极化转型

B.由多极向两极化转型

C.由多极向单极化转型

D.由单极向多极化转型

6. 转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A.五种

B.四种

C.三种

D.两种

7. 哪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8. 最近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

A.三中全会

B.四中全会

C.五中全会

D.六中全会

二、多选 ( 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

9. 浙江省围绕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出了哪些内容?

A.生态文化的建设

B.建立生态经济模式

C.环境保护的模式的问题

D.围绕生态文明的机制体制的建设

10.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走向生态经济的"三个提升"的战略是什么?

A.把生态经济建设上升到"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来对待

B.把应对低碳经济上升到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建设来对待

C.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上升到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D.把节能减排提升到生态经济模式建设的高度来应对能源与环境问题

11. 判断新经济形态革命是否发生有哪些标志?

A.资源替代

B.先导产业

C.利益机制

D.倒逼动力

12. 国际社会正在发生哪几方面的转型?

A.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型

B.世界经济形态的转型

C.世界价值观的转型

D.世界格局的转型

三、判断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3. 推动新经济革命的利益驱动机制尚未形成。

正确

错误

14. 实施生态经济要启动消费端的低碳解决方案,走出一条消费端与生产端同步减排的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

正确

错误

15. 八十年代我们把土地承包改革作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正确

错误

16. 我们要以现代次高速公路为支撑,在100至50公里半径内,形成小城镇与乡村共享的城乡文明网。

正确

错误

17. 低碳经济等于生态经济。

正确

错误

18. 把生态文明在政府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而且又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能源形态的高度而认定的,广东省走在全国的前面。

正确

错误

19. 一种经济形态和另外一种经济形态的区别是它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科技方式、文化方式的不同。

正确

错误

20.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着走向生态经济的"一个转变、三个提升"的战略。

正确

错误

上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下一篇:中国绿色建筑产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