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走势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煤炭行业走势范文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走势

中国煤炭市场网发布时间:2014-02-20 09:4

4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信息处处长冯雨应邀参加2014(首届)横琴煤炭交易商洽谈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一、煤炭工业发展概况

煤炭仍是世界重要能源。在全球已探明的化石能源中,煤炭占54.65%,远高于油气资源。

尽管全球使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为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力求减少煤炭消费,但尚未找到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途径,加之煤炭具有的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供应可靠、价格低廉等特点,在过去32年中,煤炭在全球一次能源中消费比重由1990年的27.38%提高到2012年的29.90%。

目前这种态势仍在延续:

美国上半年煤炭消费同比增长8.8%;德国、英国等欧洲部分国家煤炭进口保持增长态势;亚州地区印度煤炭需求继续增长,日本关闭核电机组重启煤电,燃煤需求增加,前10个月进口量同比增长1.5%;韩国经济持续向好,煤炭进口需求强劲,前10月进口增长4%。

世界经济复苏或将拉动全球煤炭需求增长。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特别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煤炭仍将是人类生产生活无可替代的重要能源。

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煤炭资源总量占我国已查明化石能源的94%以上。预测的远景资源量超过5.6万亿吨(全国资源潜力调查初步数据);2012年查明的资源储量1.4万亿吨。能源禀赋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能源还将以煤为主。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煤炭需求强度或将降低。预测未来30-50年, 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仍将占据半壁江山。

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的63年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576.56亿吨。其中,1990年-2012年的22年间生产煤炭423.44亿吨,占全部生产总量的73.44%。支撑了我国GDP以每年10%(10.2%)以上速度增长;煤电6.5倍的增长,年发电量超过

3.5万亿千瓦时;钢铁10.9倍的增长,年粗钢产量突破7.2亿吨;水泥10倍以上的增长,年产量超22亿吨;铁路运输

2.6倍以上增长(占铁路货运总量60%);港口吞吐能力13.85倍的增长(占港口吞吐量20%以上)。国际能源署的一位专家曾经说,煤炭造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煤炭产量和消费量比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2012年煤炭产量36.5亿吨,消费量35.15亿吨。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比重的76.6%和67.1%;占世界煤炭生产总量的47.5%和消费总量的50.2%。日均生产与消费量。我国平均每天生产原煤1000万吨,消费商品煤935万吨。人均消费。2012年我国人均消费煤炭2.696吨/年。

产业组织结构

煤矿数量与产能。2012年底,全国有采矿许可证煤矿14407处,总产能超过40亿吨。其中,大型煤矿844处,产能23.4亿吨,平均单井规模280万吨,目前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年产千万吨以上的煤矿47处,产能超过6亿吨)。中型煤矿1480处,产能10亿吨左右,平均单井规模70万吨。小型煤矿10149处,产能10亿吨左右 ,平均单井规模

9.9万吨,其中9万吨以下煤矿数量7500多个。

企业结构

规模以上企业7869个。其中,大型企业90家;产量超亿吨的8家,产量占全国37%左右;前4家企业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5%左右。

行业规模

从业人员526.6万人;资产总额4.85万亿;年主营业务收入3.24万亿元;神华、冀中能源、山东能源、山西煤销、山西焦煤、河南能源、阳煤、开滦、潞安、同煤、晋煤等11家煤炭企业进入了世界500强;3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二、当前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当前煤炭经济运行的特点:产量增加,消费回落;发运回升,进口增加;库存高位,价格下降;投资减少,效益下降。

(一)产量小幅增加。据快报,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完成37亿吨左右。煤炭产量由前10年年均增加2亿多吨,首次降至5000万吨左右。

(二)消费增幅回落。初步测算,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36.1亿吨左右。煤炭消费增幅由前10年年均增长9%左右下降到2.6%左右。

(三)发运量回升。

1、铁路运输。2013年全国煤炭铁路发运量自6月份以来出现正增长。全年铁路发运煤炭23.2亿吨,同比增加5810万吨,增长2.6%。2014年1月份全国铁路发运煤炭2.15亿吨,同比增加1030万吨,增长5%。

2、港口发运。2013年主要港口发运煤炭6.69亿吨,同比增长7.9%。

(四)进口增加。2013年,全国进口煤炭3.27亿吨,出口751万吨,净进口量3.2亿吨左右,比2012年增加4000万吨左右。2014年1月份,全国进口煤炭3591万吨,同比增长17.5%;出口煤炭68万吨,同比下降6.8%;净进口煤炭3523万吨,同比增长18.1%。

(五)库存持续处于高位。2013年12月底,煤炭企业存煤约8400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比2011年同期增加约3000万吨;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159万吨,同比增加46万吨,增长0.6%,平均可用19天。进入2014年以来,主要电厂及港口库存明显增加。2月10日重点发电企业存煤7959万吨,可用23天;2月16日北方主要港口(秦皇岛、曹妃甸、京唐、天津)存煤2178万吨,比年初增加785万吨,增长56%。

(六)市场价格下降。全国煤炭价格在2013年以来经历了大幅下滑、10月份后小幅回调和近期回落的过程。从中国煤炭价格指数(全国综合指数)变化看,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70.7下降到9月末的157.8(年内低点),10月上旬后略有回升,12月27日达到161.8,比9月末(年内低点)累计上升4点,比年初仍下降8.9点,比2011年高点下降41.2点。2014年2月14日降至159.2点,比年初下降2.6点。

动力煤价格。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2013年末在山西北部大同地区上站价440-455元/吨,比年初下降60元/吨;秦皇岛港平仓价630-640元/吨,与年初基本持平,环渤海下水动力煤价格指数为631元/吨,全年指数平均为591元/吨;广州港提货价为715-725元/吨,比年初上涨10-15元/吨。2014年2月12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为571,比年初下降60元/吨,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煤价565-575元/吨,下降65元/吨。

炼焦煤价格。在2013年4到6月份价格出现连续下调,8-9月份部分地区价格小幅上升,幅度为60-90元/吨,但仍比年初下降约160元/吨,10月中旬后基本保持平稳。2014年2月份价格下跌了30-50元/吨。

(七)投资减少。2013年全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5263亿元,同比下降2%,10年来出现首次下降;其中民间投资2964亿元,同比增长1.6%。

(八)效益下滑。收入减少,2013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以下同)主营业务收入3.24万亿元,同比下降2.6%;成本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43%;应收账款增长,年末企业应收账款3256.71亿元,同比增长11.08%;利润下降,全年企业利润总额2370亿元,同比减少1202亿元,下降33.7%;亏损企业,亏损额457亿,同比增长72.62%。

三、影响煤炭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

五大因素影响煤炭经济运行:需求增速放缓、产能建设超前、进口继续增加、能源格局变化和市场心理变化。

(一)需求增速放缓。近10年,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增幅随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化上下波动。其中,2003年-2011年煤炭消费年均增长8.4%。2012年消费增长2.3%,2013年增长2.6%左右。

四大因素影响市场需求:

1、经济增长速度。在非煤能源供给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会对煤炭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2、经济增长结构。投资拉动型的增长必然拉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业发展。

3、环境约束。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内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的压力,使人们发展理念发生变化,政府行政措施加大。

4、能源结构的变化。(详细资料附

后)

(二)产能建设超前。2006-2013年间,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8万亿元,新增产能超过22亿吨,而且在建规模超过11亿吨。2012年全国颁发采矿许可证煤矿证载产能40.7亿吨;已经划定矿区范围的能力超过7亿吨(不含各省数据)。据国家统计数据,近两年年均新增煤炭产能都在4亿吨左右,其中2011年新增产能4.16亿吨,2012年新增产能3.985亿吨。上述这些信息都反映了我国煤矿产能建设大幅超前。

(三)进口持续增加。2008年以前,我国出口大于进口,特别是2003年我国出口煤炭9403万吨,当年净出口8293万吨;2009年成为净进口国,当年13187万吨,比上一年增加了9146万吨,净进口10947万吨;以后逐年增加,增速加快,2012年净进口2792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2013年净进口进一步增加。影响煤炭进口增加的因素,价值规律在发挥基础作用。煤炭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产品,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是国际煤炭价格竞争优势依在。国际煤炭市场供给宽裕,供大于求态势明显。二是国内市场供应格局。东南沿海与煤炭主产地逆向分布,煤炭运输距离远,运输成本高。

(四)能源结构变化。

1、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提高。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2.5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8.62亿千瓦,占比69%(其中煤电(含煤矸石)7.86亿千瓦、气电4309万千瓦 ),自1986年以来首次降至70%以下,水电2.8亿千瓦,并网风电7548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479万千瓦,核电1461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发电装机总容量中所占比例接近30%。

2、跨区送电能力提高。

3、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第二产业用电由2010年的74.7%,逐步回落至2013年的73.5%,下降1.2个百分点(少用2800万吨煤炭);第三产业用电由10.73%,增长到11.79%,上升了1.06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由12.22%,上升到12.77%,增长了0.55个百分点。

(五)市场心理。

煤炭供求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市场敏感度增强,一些细微因素的变动就可能对市场带来重大变化。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与生产者、消费者的市场心理发生变化,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放大了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信号,产生“蝴蝶效应”。 我国工业企业有32.56万家,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对煤炭市场影响很大。

归纳:

从我国经济发展大的背景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

10年的快速发展,煤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远远超过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煤炭行业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8倍、108倍和20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出工业行业1倍以上。目前,我国煤炭工业利润仍处在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前10个月全部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5%,煤炭采选业为5.4%,略低0,1个百分点。煤炭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增速放缓,前10年我国工业增速大多在18-19%之间,现在放缓至9-10之间,煤炭价格下跌和行业利润利润下降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回归。 必须高度关注的是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炭经济走势。

四、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走势

(一)2014年煤炭市场走势预测

煤炭需求小幅增加,市场供求将继续呈现总量宽松的态势。

从需求分析,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将保持7%以上的增速,煤炭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国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控制京津冀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煤炭消费,将抑制煤炭需求的过快增长;石油、天然气替代煤炭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需要时间。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煤炭需求还将继续保持小幅增长。

从供给分析,目前全国煤炭供应能力40亿吨以上。一方面,国内产能释放压力较大,但受资源环境和需求的约束,煤炭产量将呈现小幅增长态势,预计全年产量38亿吨左右。另一方面,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进口煤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我国的煤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初步预计全年净进口还将在3亿吨以上。

从目前情况预测,2014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市场供需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还难以改变,全社会库存维持高位,企业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风险。下半年,煤炭供给或将趋于总体平衡,行业经济运行或将有小幅回升,但仍

面临着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另外也不排除个别煤种、部分时段会出现供应稳中趋紧的情况。

(二)国家政策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并重点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进一步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

自2012年9月份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四个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对今后一个时期煤炭工业发展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随着这些政策措施效果逐渐显现,将有力地促进煤炭行业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1、煤炭税费负担重问题得到重视。针对煤炭产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3]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对重点产煤省份煤炭行业收费情况进行集中清理整顿,坚决取缔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并要求清理涉煤收费与资源税改革同步推进,这将有助于企业税费负担重问题的逐步解决。

2、煤炭企业分离社会职能步伐加快。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老矿区、老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原国有重点煤矿承担的办社会职能中,已分离转移至地方的学校、公安等机构的运转费用,按相关政策规定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尚未分离的职能,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移交。落实相关政策,解决原国有重点企业破产煤矿遗留的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及社会化管理、社会职能移交等问题。这将有助于解决原国有煤炭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3、研究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列入议程。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建立完善煤矿退出机制,对资不抵债且扭亏无望的煤矿,要依法及时关闭破产。这将有利于推进煤炭结构调整,提高煤炭经济运行质量。

4、煤炭多产业融合发展将得到支撑。国务院办公厅[2013]104号文件提出要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将有利于煤炭企业发展与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和以煤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5、煤炭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加快构建公开、透明的煤炭交易体系,通过市场发现价格,规范交易行为,节约全社会交易成本。并明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根据煤炭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企业考核机制。树立煤炭市场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不得出台限制煤炭正常流通的地方保护措施。这将有助于加快全国煤炭市场交易体系建设,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从机制上不断消除煤炭产能盲目扩张的动力,限制地方保护主义。

6、行业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国家煤炭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和用用户合作共赢的理念不断增强。企业依法生产、保障安全生产,按需求组织生产经营的理念进一步强化。煤矿生产布局优化,采掘关系合理,持续稳定生产能力增强。企业提高内控管理和安全生产水平能力不断提高。

判断一:从长期趋势看,煤炭供需紧平衡仍是常态。

能源供给将是制约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约束条件。现阶段我国对能源需求增长是刚性的,并呈现上升趋势。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在可以预见的期间内,需求强度或将降低,但其主体地位是不可能改变的,煤炭需求仍将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我国煤炭资源人均资源少,与经济发展逆向分布,禀赋条件差,开发困难,加之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对煤炭安全稳定供给提出了挑战,煤炭长期供给不足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高度重视煤炭开发和利用问题十分重要。

判断二: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将更加理性。

国家采取一系列防止经济增长滑出可控区间的政策措施逐步显现,发展预期将会对煤炭市场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平稳状态,将保持中高发展速度,其增长速度不会有大的变化。

近期,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煤炭需求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特别是国家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治理大气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消费弹性系数将有所降低。

判断三:短期内煤炭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煤炭进口将保持高位。全球煤炭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煤炭进口仍将维持一定规模,但受国内价格、需求等因素影响增幅可能有所回落。消化产能任务繁重。国家加大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力度,打击违法建设,禁止超能力生产,煤矿产量增长将趋于平稳。但,国家煤炭产业政策效应显现需要时间。去库存的压力依然存在。煤炭产能将继续释放,一些煤炭企业或将继续“增产保效”,全社会库存将保持一个时期的高位。

结论:

短期内全国煤炭市场供大于求问题突出,长期安全稳定供给值得高度关注。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重大调整,强自律,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第二篇:评论:2014年全年煤炭价格或呈震荡走势

新年伊始,神华销售集团公司公布2014年1月各热值煤种的指导价格,规定发热值为5500大卡的神混1号长协月度价格和现货挂牌价均为614元每吨,较上一期下调17元每吨;神混5000的价格则为575元每吨,下调40元每吨,而下调幅度最大的则是发热值为4500大卡的神混4号,达到70元每吨。

“由于对神华集团提出的月度和季度定价方案不认同,五大电力集团和华东部分电厂仍未签订合同,所以目前先暂时按照此前的月度定价方式来执行。”据了解,神华和电企双方合同为互保合同,如果合同执行中没有违约情况,可在合同价格基础上优惠。

与此同时,中煤集团也提出了1月的暂定基本价格,发热量5500大卡的平混2号为590元每吨,而在上一期该煤种价格还是631元每吨,降幅远大于神华。

观点:2013年年末价格虚高,在市场需求不好的情况下还在上涨,而且2014年大集团和电厂把长协价格使得港口现货向这一数字回归。同时2014年国内煤炭产能将进一步得到释放,煤炭产量将逐步回升。预计煤价在2014年初将有一个较大幅度向下调整。但等市场价格回归到一个正常合理水平,将保持在较为平稳的区间,波动不会像2013年那么大,而从全年来看,将有望整体呈现震荡走势。

第三篇:珠宝行业现状分析及走势预测

中国珠宝行业现状简析

(1)、珠宝行业产品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自主设计水平不高,抄袭行为较为突出。珠宝首饰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设计和挖掘出我们本民族的东西,生产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产品、艺术品、高档珠宝消费品。珠宝首饰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不大、企业之间缺少差异性。对于迫切希望获取更高产业附加值的广东珠宝业来说,与珠宝设计紧密联系的知识产权问题更为严峻。由于自身的设计能力有限,导致珠宝抄袭行为比较突出。如在2005年瑞士的巴塞尔珠宝展上,国际珠宝品牌对我国的参展商提出约20项的抄袭检举。这类事件不单影响单个企业的信誉,更会影响整个地区珠宝业的品牌与形象。

二、面临设计人才不足的瓶颈制约。珠宝设计要不断追随时尚,要有源源不断的创意,所以需要不断吸纳新的设计人才,以保持企业竞争力。但由于内地时尚潮流资讯不如欧美香港发达,从而设计水平亦远远落后;同时,因自身实力较弱,无法雇佣高级设计人员。设计人才不足,导致内地的珠宝设计缺乏创意和时尚。

三、工艺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工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珠宝首饰的价值,这一方面,广东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如意大利的优势在于产品的手工艺、先进的仪器科技以及较高的成本,而我国大陆更关注量产。二者之间至少有10年的差距。

四、市场竞争还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乱打折,个别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珠宝首饰行业形象,行业自律任重道远。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亦大力发展珠宝加工产业,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广东乃至全国的珠宝加工产业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五、珠宝企业从加工中获得的利润很有限。黄金每克的加工费不过1-2元,只占黄金首饰整体售价的千分之几,而镶嵌珠宝则是按件计酬,一般是30-50元一件,只有高档珠宝的镶嵌费稍高。纯加工的利润非常低。有些产业大而不强。中国珍珠年产量达1500吨,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但是产值仅占世界总产值的10%。要使我国不仅成为珍珠大国,更要成为珍珠强国,我们的企业家在民族品牌推广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从长期来看,内地人力资源价格会不断上升,因而单纯依靠成本优势的珠宝企业在未来是不可行的。在未来珠宝产业中拥有竞争力的企业,产品必然是要求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而要进入高端市场,企业必须拥有强势品牌、较高的珠宝设计水平等,需要提高软件实力和科研力度。只有形成了完整的珠宝产业链,包括设计、加工制造与贸易、销售各个环节,这样的珠宝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主要品牌和特色简介:

一,上海板块:以上海老庙黄金、东华美钻、亚一金店、老凤祥、为代表的全国一线品牌 上海的珠宝企业虽然是偏隅中国东南一方,但云集了几十个大小品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预

示着中国整个珠宝行业的发展。珠宝连锁只有十几年的短暂发展历史,甚至真正意义上的珠宝连锁也就是最近10年左右的时间,说它是珠宝企业激烈竞争的衍生物,抑或是引进先进经营模式

也好,珠宝连锁企业基本都经历了由小的珠宝店面开始,到全国拥有近百家珠宝专卖店和专柜。老字号的银楼是上海珠宝连锁企业发展的雏形标志之一,往往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是最初的珠宝连锁企业雏形,从严格意义上说,正是受这些单门独户的老字号的启发,加上艰辛努力和历史机遇的促使,上海本土珠宝市场出现了。

二,香港板块:

以周大福、谢瑞麟、周生生、六福为代表的全国驰名品牌

从目前来看,香港品牌阵营在国内珠宝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领先地位,但也应当看到,绝大多数内地珠宝企业如上海老凤祥等在内地市场的长期打拼,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

二、三线城市,他们还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以TESIRO通灵、卡地亚为代表的来自世界奢侈品发源地的欧洲品牌开始加快拓展中国市场,其强大的品牌、资金、产品及管理优势,对中国珠宝市场产生强大冲击。与此同时,香港珠宝品牌开始面临品牌同质化竞争困境,大多数香港珠宝品牌没有独特的品牌诉求点,日趋同质化。

三,深圳板块:

以艾尚、爱迪尔、百泰、帝爵、雅福珠宝、等为代表的中小品牌

深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珠宝首饰生产基地和产业聚集核心,全国有70%左右的珠宝首饰产自深圳。近年来,深圳的珠宝首饰类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纷纷申请商标注册。据粗略统计,深圳市目前拥有珠宝类企业2100多家,已注册及正在申请注册中的商标超过2200件。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截至去年10月底,已有16个珠宝企业被评为中国名牌。并有4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目前,国内珠宝行业分为四大派系,即欧美系、港系、沪系、粤系。其中欧美系以卡地亚、通灵等奢侈品牌为代表,占据高端市场;港系、沪系主要集中于中高端市场,以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老庙黄金、亚一金店、老凤祥等为代表,分享了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中高端份额;而粤系(主要以深圳品牌为代表)主攻中低端市场。可说是目标鲜明,分工明确。

3、 中国珠宝行业未来趋势

中国珠宝首饰业的发展前景

尽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珠宝首饰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这是因为有着以下方面的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不断健全和改善为珠宝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在中国宝玉石协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政府为鼓励和发展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先后出台了不少有利的政策措施。关税总水平不断降低,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先后运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及其制品市场全面开放;税收政策不断调整。

(2)、不断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珠宝行业一直在努力培育和规范珠宝玉石首饰市场。最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定,为规范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加强行业自律,中宝协制定了《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自律公约》,并多次召开行业自律工作会议,不断探索新时期行业自律工作的经验,希望通过自我约束,中国珠宝行业实现良性的发展。

未来,我国珠宝玉石首饰产业的发展预计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前进。

(一) 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如前所述,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集群化优势开始显现。这种优势的产生是因为许多相关企业在地域上处于同一地区,在原材料和半成品、配件、设备制造与维修、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配合,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率。未来,中国珠宝产业的集群化趋势将会更加发展,产业集群化的优势也将会更加明显。

(二)以品牌建设为中心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以名牌带动行业的发展,用名牌叩响世界的大门,是中国名牌战略的基点。积极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和广大企业的切实行动。中国珠宝行业的有识之士更是意识到品牌的意义和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当前,已有一批优秀的企业以自己超前的意识和不断的努力,率先获取“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他们也已从中获得了相当的市场回报。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注重并加强品牌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珠宝行业的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

(三)从简单的买卖珠宝向传播珠宝玉石文化方向发展

文化也可以创造财富。珠宝的物质属性和功能依然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今天,拥有、佩戴珠宝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态度。珠宝以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的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要。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珠宝文化也是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今天,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挖掘和创新珠宝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化的经济功能。我们欣喜地看到,珠宝文化的多元化、民族化和创新性在发展。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意识到珠宝文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努力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宝玉石文化并实现这种文化的经济价值。

(四)珠宝玉石首饰产业的国际化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业的发展,必须也必将融入国际化的进程,这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要成为珠宝强国的需要。

(1)、珠宝产品贸易的国际化

近几年来,中国珠宝首饰的出口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国外优秀的产品也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珍珠、玉石、人造宝石等强力挺进国际市场,巴西的水晶、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琥珀、俄罗斯的白玉、泰国的宝石等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消费者在国内就可以买到他们梦想的世界顶级珠宝品牌。未来,珠宝产品贸易的国际化趋势将会更加加强,中国的珠宝产业既将遭遇激烈的国际竞争,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商机。

(2)、政策调整符合国际化竞争要求

按照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政府积极调整相关政策。降低关税水平,简化黄金及其制品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手续,对原产于港澳的一些首饰商品实行零关税优惠。钻石、黄金、铂金等税收政策的调整也越来越与国际惯例接轨,以满足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3)、宝玉石资源利用的国际化

在资源利用方面,中国珠宝产业与国外互通有无,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珠宝业以其精湛的加工工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成为世界的加工厂。中国有数百个珠宝加工厂,每天都在为来自世界各国的订单而忙碌着。如中国钻石资源较少,但中国凭借自己廉价的劳动力和优良的“中国工”,大力发展钻石加

工贸易,成为世界第二大的钻石加工国。现年加工钻石超过300万克拉,产值近10亿美元。可以说,中国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宝石原料,经过我们工人的镶嵌和加工,又出口到国外。

(4)、国内珠宝品牌的国际化

自1993年起,中国已连续11年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来自台湾、香港、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珠宝商在中国内地纷纷投资建厂。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为中国珠宝业带来了先进的品牌概念、丰富的管理经验、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国际化的流行趋势。所以,国内企业纷纷积极主动创造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品牌国际化机制,利用国内材料、人工、设备、技术等优势,以自己产品上乘的质量及有竞争力的价格,为自己的品牌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优异的先觉条件,并已获得了先期的效益。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4、中国珠宝行业的挑战和机遇

通货膨胀给珠宝行业带来严重的挑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8年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3%,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5%,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7.7%,虽然通过上述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有下降的趋势,但通货膨胀绝对是我们珠宝首饰企业不得不立即面对的问题。通货膨胀让我们看到了各种商品的价格大幅上升,也看到了金价的大幅上升。有人说黄金首饰是奢侈品,非大众人群消费,通货膨胀不会影响到这些人的购饰热情,相反黄金首饰的保值特点会加大他们的消费力度,而真实情况呢?黄金珠宝首饰目前在国内的消费绝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奢侈品消费,尤其是黄金首饰基本上可以说是大众消费。在上海的连锁店为例,黄金首饰利润基本占总体首饰利润的60-70%,黄金首饰的消费者大部分是从农村到城市来消费的农民,这就基本可以证明黄金首饰和珠宝首饰基本是大众消费品,当然其中也会存在一定的奢侈消费人群,但应不会是主流。既然是大众消费品,金价的不断上涨绝对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因为通货膨胀带动起来的物价上涨严重的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

通货膨胀不只是带动了物价的上涨,还引发了人工成本的上涨,国家为了提高劳动者的购买力,各城市不断的调高最低工资保障标准和大力推动社保福利标准,加之国家新推出的《劳动法》都让企业增加了用工成本。不仅如此,由于销售额的增长,企业的各种税费支出也同样增长,这些都大大的加大珠宝首饰企业的经营成本,尤其是商场的珠宝首饰经营者更是雪上加霜。商场中的终端经营者不好过的同时,专卖店的经营者也面临着经营成本和投资成本加大的风险。由于房价的上涨,各商业街区的房租上涨视为必然,并且房租的增长幅度绝不容小暌,有时更让投资者间接的成为了房东的打工者。同时也由于装修材料的跟随性涨价,加大了珠宝首饰终端经营者的装

修支出,金价的上涨又加大了珠宝首饰终端经营者的产品投资金额,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给珠宝首饰终端经营者提出了相当高的挑战。不仅如此,随着美元的持续性贬值,金价的不断上升和中国通胀的短期内无法消除,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珠宝首饰行业的经营者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绝对不会减少,整个行业日趋微利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难到中国宏观经济给我们珠宝首饰企业带来的全是挑战吗?就没有什么机遇吗?回答是否定的,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

纵观全球经济,我们中国经济仍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阶段,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发展良好时期。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增长缓慢,是因为很多技术领域发展创新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而我们中国由于与发达国家存在技术差距,相对较容易的由技术学习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必然十分迅速。同时由于我们中国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很大,以及我们中国地域广阔而造成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使中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达到发展的天花板。这种可以预见的长期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会极大的带动中国珠宝首饰消费者的购买力提升,从而最终成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珠宝消费大国。一个世界级的珠宝首饰消费大国必将会产生一批世界级的珠宝首饰企业,十多亿的珠宝首饰消费者会让大多数的珠宝首饰企业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品牌”是珠宝行业战胜挑战,迎接机遇的最好武器

未来的前景固然美好,现实的生存和发展更为重要。无论从其它行业发展的轨迹来看,还是纵观世界珠宝首饰产业全局,我国的珠宝首饰企业,都要尽快的在中国宏观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危机下找到应对之策,否则就会坐以待毙、自取灭亡。中国有句古语:“乱世出英雄”,在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刚刚步入行业整合期这个“乱世”之际,谁把握住行业发展机遇,谁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行业强者。既然是宏观货币政策带来的行业发展挑战,我们就在中国宏观的货币政策中找出应对之策。中国宏观的货币政策会让珠宝首饰出口加工业经营困难,这些企业经营困难自然转向国内珠宝首饰市场,国内珠宝首饰市场竞争者的增加自然会促进中国珠宝首饰加快发展,从而带动起整个产业的进步。而这一切都取决于珠宝首饰内需能否相应的及时扩大,否则如果市场成长的速度达不到行业发展的速度就会令很多企业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扩大中国的珠宝首饰市场正成为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从全局来看,珠宝首饰行业的竞争不应再着眼于消灭同业者,而是如何更好的赢得消费者的心智,从而做大这个行业。珠宝首饰行业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名表、服装和化妆品等,如果由于珠宝首饰从业者的良好经营,把消费者原本准备投放到名表、服装和化妆品方面的支出转移到珠宝首饰方面来,那么中国的珠宝首饰市场将立即得到迅猛发展。珠宝首饰从业者要想争夺名表、服装和化妆品的消费市场,突出珠宝首饰的保值性和投资性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卖点。试问一下,名表、服装和化妆品等产品一经售出,就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会发生贬值,当然部分名表除外。而大部分的黄金珠宝首饰并不会随着消费者的使用而发生大规模的贬值,尤其是黄金得益于其“世界货币”的根本属性基本是保值不变。黄金珠宝首饰在保值的同时,有纪念意义的投资金条、50分以上的钻石和高档的翡翠更是以很高的速度在增值,这从根本上区别于其它具有信誉风险的投资方式而显得极具投资意义。

在通货膨胀时代,强调珠宝首饰保值的特性只是赢得市场的其中一步,要真正的打开消费者的心门,进而获得可观的经营利润,潜心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是极其重要。现在中国刚刚富裕起来的消费者急需的是一种能彰显富贵、代表身份的非一般等价物,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

代表高级阶层的符号。珠宝首饰恰好具备了上述特点,如果谁能率先把珠宝首饰通过打造品牌来使其成为一个新贵阶层的独特符号,谁就有可能赢得可观的经营利润。

第四篇: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走势分析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 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对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智能制造装备是在融合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 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将有效提升海洋工程、高铁、大飞机、卫 星等其它高端装备行业以及国民经济其它制造行业的研发及生产制造水平。

近十年来,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迅速。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销售额已突破40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形成了一批重点产品,如高速精密加工中心、重型数控镗铣床、3.6 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其中高端立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采用了国产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百万千 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年产45 万吨合成氨、轨道交通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也采用了国产数字控制系统(DCS);大型轴流式压缩机组、离心式压缩机组、施工机械等陆续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 诊断,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纳入其中,全面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将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的核心内容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2012年7月颁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十二五 ”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明确定义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

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智能制造装备将是国家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重点任务,而离散型工业以及各种装备制造中的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重点。 2012年5月,国家工信部下发《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2年实施指南》,其中,九大类发展专项都是围绕目前工业领域中重点行业制造过程优化及结构升 级。国家将继续围绕国民经济重点产业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需要,通过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研发、示范 应用及产业化,提高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带动我国制造业技术升级,实现制造业高效、安全及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辽宁、江苏、 山东、浙江、上海、云南和陕西等地区。近年来,辽宁与陕西的发展令人瞩目。同时,工业机器人将是未来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一个新热点,北京、上海、广东、江 苏将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市场。此外,关键基础零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产业在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区也都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010-84983602

第五篇: 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将预测行业走势

发布时间:2008-10-24 18:28:18 来源:互联网

 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将预测行业走势

/ “2008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即将在京召开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给机械行业的运行带来一系列困难的同时,也对机械行业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我国机械行业已进入产业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

“机械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已进入由量变转向质变、产业加速升级的关键时期,业内骨干企业应审时度势,抢占先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经过新中国成立后近60年的努力,我国机械工业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提升。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行业令人瞩目的持续、高速发展,更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机械工业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行业发展已进入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

我国现已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市场条件。此外,城市化进程也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城市化进程除了为汽车等消费类机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外,还带来了一个变化,就是很多机械企业搬出城市,向开发区、工业园区转移,使厂区可以进行全新规划,使工艺更合理、流程更高效,为产业升级提供条件。

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不仅使我国机械工业全面跃居世界机械工业大国之列,而且使业内多数骨干企业摆脱了历史包袱,部分优势企业初步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潜能。持续较快的量变正迅速积累行业走向全面升级的能量。

目前各地都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机械工业的服务对象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机械工业不能满足于外延式、粗放型的增长,而必须重视质的提升,能为用户提供更环保、更高效的各类设备。同样,机械工业自身也面临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要求机械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环节能适应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加快产业升级。

此外,多种外部因素要求企业必须更加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更加依靠技术进步的作用,更加依靠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实现发展。从而通过自身的优化升级,化解来自上游的成本上升压力。

近年来出现的越来越多机械工业产品向世界最高水平冲击的现象,预示了一个产业加速升级和质变新阶段的临近。

机械工业产业升级已呈现一些苗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向世界最高等级冲击。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我国机械工业外贸进出口态势开始发生历史性变化,机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机械工业对外贸易结构也得以优化升级,产品附加值逐步升高,市场向多元化发展,一般贸易增长速度和比重高于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对外出口增势强劲。

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和产业集聚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迅速兴起等种种迹象,也同时表明机械工业发展中的重大拐点正在来临。不过,虽说已经出现产业升级的苗头,但距离实现升级还有距离,业内企业应冷静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正视产业加速升级形势下的条件,戒骄戒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快做强做大的步伐。

1-8月份全国机械行业总体情况

机械工业生产销售情况

1-8月份全行业生产、销售等指标增速比上月均有回落,但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生产、销售产值增速均保持在28%以上。新产品产值增速在回落的同时占总产值比重略有下降,出口交货值呈逐月下降,主要产品中有58.72%的产品以两位数增长。

具体表现

——生产、销售增速环比连续两个月回落,但仍属较快增长态势

——机械行业增加值增速(20.3%)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新产品产值增速回落的同时新产品产值率略有下降

——全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速总体呈逐月下降走势,工程机械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突出。

机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1-8月在全国机械工业企业产销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下,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增速回落快于产销。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0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51%;虽分别高于全国工业0.04和8.12个百分点,但与1-5月比均成回落态势。与利润相关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率略有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面缩小、亏损额加大。 具体表现

——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小幅回落

——实现利润稳步增长,增幅继续回落

——机械工业税金增速回落加快

——产成品资金和应收帐款增幅同步下降

——主要经济效益指标起伏不大

——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

机械产品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723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其中出口9376.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进口7856.91亿美元,同比增长30%,累计贸易顺差1519.94亿美元。

具体表现

——机械工业累计进出口增幅略有下降,当月增幅回落明显

——各行业进出口累计增长相对平稳,当月增幅情况各异

——与主要国家(地区)贸易额保持增长

——一般贸易快速增长,主要机械产品进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把脉当前形势、预测今后走势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指点迷津

如何应对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充分了解和认识机械行业及其相关上下游行业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把握机械工业未来发展趋势,以便帮助企业采取必要的相关对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决定于2008年11月19日-21日在北京铁道大厦召开“2008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

会议将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及机械行业的领导、专家,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金融、财经、信贷政策,机电产品进出口,机械工业、钢铁工业运行态势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讨,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行业和企业应对当前形势、做好2009年经营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本次会议拟定的报告题目如下:

◎2008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9年机械工业发展预测

◎当前机电产品进出口形势及应对的相关对策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发展预测,未来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金融、财政、信贷形势及未来政策走向

◎2008年钢铁工业经济形势和未来钢材价格、品种走势预测

◎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进展情况

“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每年一届,至今已经成功的举办了17届,多年来受到参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自2005年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经网工作部承办以来,每年的会议规模都有很大幅度提高,参会代表也由以往单一的机械行业企业,发展到包括金融证券、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方方面面关心机械行业发展的相关单位。

更为重要的是,在总结过往经验、广泛听取参会代表意见的基础上,会议内容变得更加全面丰富,也更具实效性和代表性;会上邀请的领导及专家在行业内极具权威性,为参会企业代表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参考性。

现在,“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已经成为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和企业沟通信息,行业和企业及时了解当前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及相关政策与措施,共同研讨行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重要平台。

上一篇:马来西亚飞机范文下一篇:美丽家园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