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教学点滴

2022-09-12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高等院校是比较有特色的一门课。多数学生由于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 遇到繁琐的规则和公式, 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讲授这门课时, 除了要明确学习的意义外, 更应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多年从事教学的一点收获。

1 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感兴趣, 首先源于对这位教师的授课风格感兴趣。每次课上都会带来很多欢乐, 使课堂不至于单调乏味, 这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这种可贵的素质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 爱屋及乌, 学生会对这位幽默的老师所教授的课程报以极大的热情。

教材里的例子有限, 远不能满足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需求, 这就需要逻辑学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逻辑学教师的幽默除了来自个人睿智的话语风格之外, 还可以来自逻辑学历史上或者是日常生活中鲜活的逻辑故事。这些故事既要新颖有趣, 同时又要紧扣教学内容。在活跃课堂气氛之余, 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启迪学生的心灵。

在讲授什么是逻辑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爱因斯坦对学生说:“有两位工人, 修理老旧的烟囟, 当他们从烟囟里爬出来的时候一位很干净, 另一位却满脸满身的煤灰, 请问他们谁会去洗澡呢?”一位学生说:“当然是那位满脸满身煤灰的工人会去洗澡喽?”爱因斯坦说:“是吗?请你们注意, 干净的工人看见另一位满脸满身的煤灰, 他觉得从烟囟里爬出来真是肮脏。另一位看到对方很干净, 就不这么想了。我现在再问你们, 谁会去洗澡?”有一位学生很兴奋地发现了答案:“噢!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肮脏的工人时, 觉得他自己必定也是很脏的;但是肮脏的工人看到干净的工人时, 却觉得自己并不脏啊!所以一定是那位干净的工人跑去洗澡了”。爱因斯坦看了看其他的学生, 所有的学生似乎都同意这个答案, 只见爱因斯坦慢条斯理地说:“这个答案是错的, 两个人同时从老旧的烟囟里爬出来, 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 另一个是脏的呢?这就叫做“逻辑”。当一个人的思路受到牵绊时, 往往就不能十分清明地找寻到一切事理的根源——逻辑, 要想找到逻辑, 就要跳出“习惯上的桎梏”, 避开“思路上的陷阱”, 逃离“认知上的迷雾”, 摆脱“性情上的执著”, 要想寻找逻辑, 就要脱离一切人为的布局。

在讲授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时,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位科学家乘车去苏格兰旅游, 发现车窗外有一只黑羊。第一位科学家说:“真奇怪呀, 苏格兰的羊是黑色的。”第二位马上纠正到:“我们应该说, 在苏格兰, 至少有一只羊是黑色的。”第三位是逻辑学家, 他说:“我们只能说, 在苏格兰, 至少有一只羊, 它的身体的一面是黑色的。”听到逻辑学家的严谨思维下的精确话语, 同学们哄堂大笑, 欢乐的气氛盈满整个课堂。

日常生活中,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只要教师博览群书, 认真思考, 课堂上就会笑声不断。

多数学生感觉逻辑学中的理论似乎并不难懂, 但实际操作时却觉得无从下手。比如, 在学习三段论的一般规则时, 同学们感觉并不难懂, 但是要用这些规则去实际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时, 多数同学就觉得晕头转向。原因是, 现实生活中的三段论, 语言表达纷繁复杂, 可能大、小前提换了位置, 或者前提和结论换了位置, 或者干脆缺少某个前提和结论。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操作这些规则时, 循序渐进, 先练习比较规整的三段论, 再过渡到特殊表达方式的三段论, 让学生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 逐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此外, 教师一方面要不断鼓励学生知难而进, 另一方面, 每个难点, 教师都应该帮助学生当堂解决, 避免任何一个环节有人掉队。这样, 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2 举一反三, 培养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 “教材无非是些例子”, “要让学生自能读书”。因为自学能力不仅是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 而且是构成人的基本因素之一。逻辑课堂上, 教师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学习假言命题时, 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的基本性质是:有前件必有后件。在真值表中, 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 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为假, 其他情况都为真。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正好相反, 它的特性是:没有前件就没有后件。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假, 其他情况均真。而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同时具备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特性。所以, 教师在详细讲授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之后,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特性和真值表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完成, 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特性和真值表, 则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通过对学生提问或者习题来完成, 甚至可以由学生充当老师讲解来完成。

同理, 在学习假言命题推理的时候, 教师只需结合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特性, 引导学生掌握对应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的规则和有效形式, 而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推理的有效形式和规则就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教师课堂上只需通过实际练习来检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即可。这样, 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 这样的结果, 会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可谓一举多得。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逻辑学中的规律是逻辑学家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目的是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 是取之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的。

晋朝时的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 他小时候聪颖过人。一次, 他和小伙伴去村外玩耍, 在路边发现一棵李子树, 树上结满又大又红的李子, 伙伴们争相采摘。王戎却说:“不要摘, 李子不是甜的。”伙伴们不信, 摘来一尝, 果然不是甜的。王戎说:“如果李子是甜的, 早被路人摘光了。”王戎的推断中蕴涵着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出他的推理形式, 并且判断他的推理形式是否有效。

然后, 再根据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故事, 让学生自己尝试整理推理形式, 并检验是否是有效推理。比如可以给学生讲下面的故事:

爷孙俩坐车路过一豪华别墅, 孙子问:“爷爷, 我们为什么不能住这么漂亮的房子?”爷爷说:“只有小时侯好好学习, 长大才能住这样的房子。”孙子顽皮地说:“爷爷小时侯一定没有好好学习。”

听完故事后, 要求学生整理出故事中小孩的推理形式, 并用所学理论来检验是否有效。

生活中的逻辑无所不在, 教师自己要做个有心人, 同时也鼓励学生凭借一双慧眼, 发现其中所蕴涵的逻辑常识, 并且把自己的发现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 所学到的知识就是活的知识, 有用的知识。同学们就会发现, 学好逻辑学知识, 视野更加开阔, 生活越发充满乐趣。

摘要:在高等院校文科课程中, 逻辑学是一门非常独特的课程, 与其它文科课程相比, 它的思维方式更偏重于理性思维。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更注重定义、规律、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这也就要求逻辑学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学方法得当, 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逻辑学,兴趣,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姜全吉, 迟维东.逻辑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苑玉成.形式逻辑新编[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J].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4] 周庆元.语文教育设计论[J].广西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议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下一篇:写字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