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思考——以山西省农业中小企业调查为例

2022-09-19

企业是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但真正的企业家与一般意义上的生意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经营企业,但不仅仅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了解真正的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所关注的核心内容,调查组对山西部分市县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保证及提高产品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但多数企业经营者会认为企业利益与产品质量是一个有机的、相互促进的结合体,有质量才有利益,有利益才能更好地投入以保证质量。面临选择时,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们会选择牺牲企业暂时的利益,选择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但也有部分企业经营着的选择显得急功近利,只注重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

1 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贯穿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产品原料的来源、加工、包装、运输、储藏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1.1 产品原材料的污染

本次调查的企业多为农业中小企业,加工对对象多为农副产品,也包括部分野生果类和其他,其产品原材料从种植、生长直到收获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土地、阳光、水和大气。由于环境的污染,所以农作物往往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污染,直接影响到产成品的质量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及灌溉水中的重金属有可能被作物吸收,在作物体内产生积累;(2)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可能通过作物的呼吸作用被作物吸收并在作物体内积累,大气中悬浮的有害颗粒,可能吸附在作物表面,最终被作物吸收;(3)农药残留;(4)硝酸盐污染,主要是化肥的大量使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其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作物中氮(N)含量的过量,NO3-质量分数过高会在人体内还原成NO2-,引起NO2-中毒症;此外,NO2-与人体次级胺结合形成亚硝胺将产生致癌作用[2,3]。

1.2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由于中小型农业企业自身的特征,致使其容易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经营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提高、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只关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2)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员工整体文化素质、食品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导致无力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3)资金实力较弱,受到企业效益的影响,不愿在食品安全方面进行较多的投入;(4)企业结构设置不合理,致使在原料质量安全检测、产品检测等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工作缺位;(5)包装过程没有实现机械化,而是手工进行,加上包装场地环境问题,在包装过程中也可能产生污染;(6)个别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会有意或无意地向产品中加入各种不符合规定的添加剂[4]。

1.3 运输、储藏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运输、储藏污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产品原材料的运输、储藏,二是加工出来的产成品的运输、储藏。由于农产品的种植对土地、水、光照等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从大范围来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具有地域(地区)性,从小范围来说,农产品对种植在城市近郊或远郊。而农业企业在综合考虑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农业企业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运作成本的基础上,大多会选址于城乡结合部,尽管如此,企业还是会存在原料和产品两方面的运输。在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农产品裸露、散装、非冷藏状态下的运输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这种情况在“公司+农户”的公司发展模式下,由公司承担农产品原料的集中运输会稍微有所缓解,若是由各个农户单独向企业运输,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会更严重。

此外,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使得其收获多处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在农业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其加工能力有限,必然会导致农产品原材料的暂时储藏。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必然导致农业企业生产的季节性,会造成生产时间的集中,若产品不能在短时间内销售出去,必然要求对产成品的储藏。由于农业企业资金实力较弱,储藏场地简易,条件较差,也会对农产品原材料和产成品造成二次污染。

2 提高产品质量的对策

2.1 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经营管理意识

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产品质量意识是对产品质量的一种态度,只有端正了生产的态度,才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转变传统只追求短期利润的思想,认识到产品质量与企业长久利益间的关系,做到生产以质量为中心,用发展的眼光来经营企业,将质量管理落实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同时要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树立产品质量意识,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去保证产品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管理者必须首先得有较高的质量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关心公司产品的质量优势与不足,经常与技术人员沟通,能力提高产品质量,这样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这种意识传播给员工,激发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2)构建高质量意识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5] 。”高质量的企业文化,可以长期持续地影响和激励员工的质量意识。(3)加强对质量方面问题的培训。企业应从质量问题的基本入手,定期对员工进行质量方面的培训,让员工主动了解质量的作用、后果的变化,学习有关资料,不断注入新的质量观念和思想。

2.2 建立绿色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

针对农产品原料污染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可以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下,由公司出资、提供技术,建立绿色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相对于单一农户来说,企业资金实力较强,与农户单独种植相比,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可以通过综合考虑,科学规划,综合利用各种设施,为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打下基础,也可以提高绿色农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可以与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技术和人才,确保农产品的科学种植;(3)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可以实现对大片农作物的统一管理,可以科学地进行灌溉、施肥和药物的喷洒,有利于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和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绿色农产品原料供应基地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产品原料的污染。

2.3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运营状况的优良,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也是如此,要想提高产品的质量,必须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企业的质量管理主要精力了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计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上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6] 。这就要求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合适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料进厂、产品生产过程、成品出厂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的基础上,针对农业企业多是民营企业的特点,更要求经营者完善知识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农生产意识。同时完善用人制度,敢于授权和放权,使得企业的运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产品质量在各个环节的监管强而有力。

2.4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资金问题是中小型农业企业发展的瓶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必须拥有充足的资金。企业有了足够的资金才能改善生产环境、才能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才能进行技术创新的开发、才能引进与留任高级技术人才,最终服务于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同规模的企业有着不同的资金需求,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着不同的融资策略,所以应该完善企业的直接融资体系,允许其以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同时应扩大中小型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在国有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经济的情况下,建立完善中小金融机构,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作用,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不足的问题。

摘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句话己被企业管理者所公认,从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角度来说,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又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为了解真正的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所关注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部分山西中小型农业企业调查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最后提出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污染

参考文献

[1] 陈兴中,李富忠.现代企业家行为中传统思想因素分析[J].企业活力,2009年9期,71-73.

[3] 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1期,39-45.

[4] 周应恒.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91-95.

[5] 卓彩霞.论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根基[J].实践与探索,2008年15期,239.

[6] 周瑶萍,高健.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年6月,72-73.

上一篇:ActionScript与JavaScript在教学中的相互调用下一篇:浅谈以“5G+智慧灯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