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特色开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2022-09-11

一、工匠精神的回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增品种、提品质。”“工匠精神”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令人耳目一新, 引起广泛关注。古往今来, “工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世界;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 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 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也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互联网时代, 新常态经济下, 中国企业要增强全球竞争力, 必须重视工匠精神、重拾工匠精神, 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品牌价值, 巩固自己的核心市场地位。因此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高职学生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应该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的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弘扬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多方努力, 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措施, 形成机制体制, 方能取得实效。[1]长期以来, 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焦点、重点普遍放在课堂教学中、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方面, 其实课堂之外同样重要, 应该特色开展第二课堂, 挖掘资源, 活化形式, 建立起立体式、全方位的工匠精神培育大格局。“工匠精神”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不仅需要在第一课堂上教育, 而且需要在第二课堂上弘扬,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渗透和融合才能促进“工匠精神”文化在校园里茁壮成长。[2]

三、第二课堂特色开展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 环境熏陶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进行情感教育。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中, 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情感的激发起着催化作用, 有目的的选择和利用自然或创设的有关情境就能起到熏陶作用。

校园宣传栏、教室、实习实验室内的设计等, 都可以充分利用, 选取体现工匠精神的语句、古往今来的工匠大师的故事等, 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看到, 身处这种环境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如, 我校资源系宝玉石专业的教室内就选择了“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的书法作品。另外也可选择一代祖师鲁班、为文惠君解牛的“庖丁”、军械大师马钧、造塔专家喻皓、都江堰建造者李冰、赵州桥建造者李春、古建筑学家梁思成的故事等等。另外, 校园广播也可播放反映工匠精神的作品, 潜移默化中, 使工匠精神入眼、入耳、入脑。

(二) 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通过典型示范, 以他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影响学生。这种方法是通过榜样的言行, 把思想教育和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化, 使学生通过榜样可以具体、形象地感觉到模范身上的工匠精神是真实的、可信的、有益的、值得学习的, 从而促进学生树立起崇尚工匠精神的理念。

古今中外可以用来作示范榜样很多, 如鲁国匠神公输班发明了锯、墨斗、铲子、曲尺、刨子、钻, 开启了木工时代。隋朝第一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了赵州桥, 至今屹立不倒。其他的如画圣吴道子、景德镇瓷器祖师赵慨、“机电大王”杨杰、港珠澳大桥“首席钳工”管延安、“工人发明家”代旭升、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张全民、…“钣金大王”王洪军等等。中国是一个工匠大国, 工匠大师数不胜数。这样鲜活生动的人物就是学生的榜样, 也最有说服力。

此外要将劳模请进校园, 发挥加强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每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 把“工匠”请进校园, 或传授技能, 或分享成功经验, 为在校学子们加油鼓劲。……………如邀请辽宁有色地质局103队高级工程师李继东、丹东市国土局规划院测量大队队长张振海等作报告, 他们向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畅谈了职业创新与匠心筑梦的追求, 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做一件事情就要做到完美, 做到极致”, 要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就要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不断创新。把劳模请进来,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工匠精神。

(三) 资源利用

1.因地制宜, 从本地实际出发, 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资源

第一, 立足本地经济发展实际, 深入挖掘地方支柱产业中的“工匠“典型。

丹东市惟一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刘晶涛, 使景泰蓝珀晶画作成丹东的“名片”。刘晶涛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追求, 把景泰蓝珀晶画这一传统工艺不断发扬光大, 她自己不仅获得了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荣耀, 而且成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带领学生参观她的工作室, 亲眼目睹一件作品经过怎样的繁琐、细致的程序成为艺术精品, 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匠”典型对学生的影响会是极其深远的。

第二, 立足学校办学实际, 深入挖掘学校优秀毕业生“工匠”典型, 凸显行业特点和办学特色。

如本校是以资源类专业为特色, 多年来在地质勘查、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行业出现了一批出色的毕业生, 成为各自岗位的行家里手。用这些杰出的人物作为代表, 成为学生可以模仿的原型, 这样就使工匠精神不再高不可攀, 而是触手可及的, 是可以模仿学习甚至被超越的, 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向典型学习的热情。

2.及时捕捉、运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新闻

新闻因其新而最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201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大国工匠》, 让“工匠精神”走到全国人民的面前, 为世人所重新认识, 获得高度的关注。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 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 而是默默坚守, 孜孜以求, 在平凡岗位上, 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最终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通过播放这样的纪录片, 鼓励学生做这样的人, 热爱本职、脚踏实地, 尽职尽责、精益求精, 秉承“工匠”精神, 这样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2018年2月《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让人们的焦点再次聚集在这部纪录片的身上, 而“章丘铁锅”瞬间红遍中国, 在购物平台天猫上关于章丘铁锅的销售量上涨了将近六千倍, ”洛阳纸贵, 章丘无锅”成为时下的一句热词。章丘铁锅“臻三环”“同盛永”传承人之一刘紫木面对海量的线下订单, 不仅一单未接, 并暂时下架了所有电商铁锅商品并关闭网店, 同时发布声明呼吁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这则新闻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不仅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而且明晰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如何坚守“工匠”精神。

(四) 活动开展

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 以开展读书节活动为契机, 向学生推荐阅读《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工匠精神故事绘画版》《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看齐与创新》等书籍, 并通过演讲、读书感竞赛等系列活动深化对工匠精神的领悟。

定期举办汉字听写大赛。汉字是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 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但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独特的方块字需要不断记忆,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要认真对待, 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举办汉字听写大赛一方面弘扬中华文字文化, 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关注汉字的正规书写, 养成专注细心的习惯。

(五) 劳动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恩格斯指出,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些论述提供了大学生加强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

我院把劳动列入了教学计划, 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来实施。每周都有一到两个班级进行坐岗劳动, 称为劳动周。布置不同的劳动任务, 如卫生保洁、美化环境、植被绿化、房屋修缮等, 以磨练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

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苦练基本功, 经历着学习、实践操作、努力拼搏的全过程, 体会到了通过努力、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操作技能的喜悦, 真实地感觉到付出辛勤的劳动就会有收获。在体味艰辛、挥洒汗水的公益劳动中塑造坚强的心理素质, 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竞赛中磨炼自己的意志, 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创业观, 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3]

总之,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第一课堂教育中, 能够使学生认真对待第一件事, 坚持求精、爱岗敬业的思想作风, 是推动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式。[4]通过特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配合专业课及校企合作中工匠精神的培育, 使高职学生真正成为受教者、受益者, 成为工匠精神的弘扬者、引领者、实践者, 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到时“中国智造”转变的中坚力量。

摘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高职学生作为职业发展的主力军更应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特色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环境熏陶、榜样示范、资源利用、活动开展与劳动体验, 促进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第二课堂,特色,工匠精神,培育

参考文献

[1] 薛薇.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助力高职学生成长[J].改革与开放, 2018 (2) :131-133.

[2] 李婵.中职学校“工匠精神”文化建设探讨[J]广西教育, 2016 (12) :4-6.

[3] 刘向兵.培养工匠精神, 从劳动教育开始[J]国际人才交流:2108 (3) :18-19.

[4] 李静宜.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工匠精神的培育[J].广西教育, 2017 (5) :4-5.

上一篇:浅谈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法下一篇:数据整合技术在水利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