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格培育模式

2022-09-10

一、高职学生人格培育模式内涵分析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高职教育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从服务对象来看,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除了需要扎实的基本知识、牢固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外, 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 必须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 积极主动地迎接各种挑战, 在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应该分为专业技能和人格培养两大体系。事实证明, 准确地理解, 认真把握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培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改变培养模式, 对于推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培育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目前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课题非常广泛, 但是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理论的不足体现在目前的理论没有清楚地阐述人格培育的内涵, 对高职大学生人格培育过程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实践的不足在于现有的高职学生的人格培育目标未明确设定, 过程实施不具备可操作性, 缺乏培育结果的可测量评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问题:1) 当前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仍然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而学生人格的培养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 使得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离开校园以后很难尽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和融入社会生活。2) 当前对于高职学生人格培育的课题往往还停留在理论层面, 缺少可操作的实践研究, 培养目标和措施针对性不强, 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培育不具备实战意义。

三、高职学生健康人格培育的对策与途径

目前的高职学生多为90后, 他们大多缺乏理想信念、共情意识, 个性明显但团队意识薄弱, 时代感强但创新动力不足, 抗压和面对挫折的能力差。因此在现阶段对高职学生人格教育的原则, 应该是以坚持主流的价值观引导和灵活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自强自信, 具有责任心, 能够自觉参与社会服务, 乐于实现人生价值的人。要达到以上的培育目标, 可以实施以下措施:

1、实施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培育工程

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发展需求, 立足本校实际, 集中相关部门, 形成合力, 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运用多种实施渠道与方法, 建立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人格培育体系。实施人格培育工程是为了达到两个目标:即所有高职毕业生都具备健全的人格素养, 能够尽快地融入社会;大部分的高职毕业生在拥有健全人格素养的前提下, 培养更多的成功人格素养, 为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实施学生人格培育工程, 必须从新生入校开始, 对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 形成基础数据, 建立人格发展档案。学生个体人格素养状况测评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把人格培育成果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指导学生参考基础测评数据, 按照人格发展要求, 拟定自己个性化的人格养成计划。同时便于辅导员、班主任因材施教地拟定培养方案, 开展教育工作。人格培育工程以一学年为一个阶段, 定期对学生的培育工作效果进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 便于及时进行培养计划的调整和修正。学生毕业后, 还要对其在工作岗位上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整理, 作为培养经验的积累和后续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2、依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

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 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对于完整人格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 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持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高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加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高职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可以促进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自尊自强、宽容大度、懂得生活、适应社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高职学生人格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路径。

3、加强师德建设, 用榜样作用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在学生的眼中, 教师是值得可信的人, 是一个值得可敬的人, 言谈举止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学生人格培养体系来说, 教师是实施人格培育工程的基本力量。在高职学生人格塑造工作中, 教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 对于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可以在课堂和课余时间去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发展需求, 从单纯的“教书”转向“育人”, 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中引导学生, 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 促使他们心智的发展, 推动他们逐步完成更高层次的自我建构。同时, 教师应以身作则,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言传身教,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如果教师自己迷失于功利, 忽略人文教育, 不注重自身人格的完善, 那么人格教育将会流于形式, 显得苍白而无力。所以, 高职教师首先要自强自省,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以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弥补他们人格的不足,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见贤思齐。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人格培育工程专题培训, 使老师们深入了解人格培育工程的内涵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和经典案例, 学习工作方式, 掌握人格培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策划的能力和技巧。

4、以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指导为抓手, 树立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高职学生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面对个人得失、进退的取舍等诸多的压力、困惑和焦虑, 使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滑坡, 令人堪忧。高职学生在高考阶段处于一定的“劣势”, 因此往往缺乏足够的职业自信和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与普通高校培养的知识型、学科型、研发型、创新型人才有本质区别。高技能人才是指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质特征在于高职院校毕业生不仅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具备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技能型人才在目前的市场经济需求中是非常紧缺的, 尤其是具备精湛专业技能, 掌握关键环节技术, 能够解决具体的生产难题的人才, 在就业竞争中具有极强的优势。因此, 各高职院校应以心理健康教育及职业指导为抓手, 树立高职学生的自信心, 将这项工作作为学生人格培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要大力开展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 加强学生的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了解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的和方向, 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人格培育。

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社会环境既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 又客观地要求他们作为社会的道德主体参与其中。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会让学生觉得茫然无措, 这也给学校人格培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 具有良好的人格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较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校人格教育不应该回避正面或负面的社会现状, 应该采取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弥补课堂教育和理论教育的缺陷。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实践, 把社会实践看作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 从社会实践中不断增长认识, 从而找出自己在道德上的不足。高职学生在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可能看到或接触到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情况,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在分辨是非,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影响, 反思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因此, 可以鼓励高职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此过程中逐渐增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实现健康人格的塑造。

摘要:人格培育是指对个体的人格按照预设目标进行塑造的教育活动过程。大学时代是学生人格重塑的关键期,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要求专业知识的突出, 更需要人格魅力的卓越。作者在十年的高职学生人格培育工作的实践中, 进行了方法与路径的探索, 反思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格培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试图在新形势下找到基于高职学生人格特征现状和职业定向的人格培育路径, 从而论证探索的有效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为高职学生人格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人格培育

参考文献

[1] 解海、宁凯、刘亨荣, 基于大五人格模型的大学生人格培育路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7期.

[2] 方宏建, 大学生人格培育的机理与方法研究《天津大学》2010.

[3] 汤玉川、雷天晓,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解剖学杂志》2007.

[4] 徐姗姗, 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的方法与路径初探《人力资源管理》2015.

[5] 汪明霞,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经营管理者》2012.

上一篇:后牙劈裂的治疗下一篇:油品交接计量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