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8例疗效观察

2022-09-11

多发性骨髓瘤 (MM) 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 常见于老年人群。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 缓解率低, 有效率70%, 多数患者很快复发, 疾病进展。硼替佐米是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一种全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临床实践证实硼替佐米起效迅速, 能够克服大部分不良预后因素。硼替佐米和多种化疗药物如地塞米松、阿霉素等联合, 具有疗效叠加及协同效应[1]。我们对28例MM患者用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 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16例, 女12例;中位年龄60 (52~68) 岁。初发MM5例, 复发难治23例;3例II期A组, 4例II期B组, 11例III期A组, 10例III期B组;IgG型16例, IgA型8例, 轻链型3例, IgD型1例。

1.2 方法

28例患者都接受硼替佐米、阿霉素和地塞米松 (PAD方案) 治疗。硼替佐米1.0~1.3mg/m2, 每疗程的第1、4、8、11天静脉注射;阿霉素10mg/d每疗程的第1~4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mg/d, 每疗程的第1~4、8~11天静脉滴注, 每28天为1个疗程, 在无特殊反应能耐受的情况下每个患者接受4个疗程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采用EBMT标准, 主要根据M蛋白质和量的变化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 (CR) , 接近完全缓解 (nCR) , 部分缓解 (PR) , 轻微反应 (MR) , 无变化 (NC) 和病情进展 (PD) 。达到PR或PR以上者为治疗有效[2]。

1.3.2 临床指标的观察

用药前后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检查, 包括骨髓细胞学、血M蛋白、β2-微球蛋白 (β2-MG)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 (ESR) 、24h尿轻链测定、骨骼ECT等。

1.3.3 不良反应观察

根据NCI CT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 version 3.0) 标准判断不良反应并进行分级。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28例患者有2例只完成1个疗程治疗, 5例只完成2个疗程治疗, 8例完成3个疗程治疗, 13例完成4个疗程治疗。采用EBMT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28例患者都有效, 有效率为100%, 其中完全缓解 (CR) 8例, CR率占28%, 接近完全缓解 (nCR) 2例, 部分缓解 (PR) 13例, 轻微反应 (MR) 5例。中位治疗反应时间为4.5 (2~8) 周;大部分患者在1个疗程后开始显效, 2个疗程后有明显的效果, CR多在3个或4个疗程后。

2.2 不良反应观察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28例患者中有25例出现, 表现为腹胀、腹泻、纳差, 严重的腹泻少见,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均可好转, 无需停药。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小板减少, 28例患者中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 均为1~2级, 多为第1个疗程中出现, 治疗结束均可恢复。白细胞减少5例, 为1~2极, 未出现感染。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周围神经炎, 28例患者中17例发生, 表现为肢体麻木感, 无活动障碍, 且随着疗程的增加有增加, 治疗效果不佳。播散性带状疱疹:28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播散性带状疱疹, 均在用药后出现, 需药物治疗。28例患者中未见肝功能损伤者及心电图异常改变。

3 讨论

硼替佐米是人工合成的硼酸盐二肽化合物, 属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 通过选择性地与蛋白酶体活性位点结合, 阻断蛋白酶体对其目标蛋白的降解而发挥作用。多项临床研究提示硼替佐米治疗MM中位反应时间短, CR率、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化疗方案[3]。我科采用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MM, 28例都有效, 有效率达到100%, 完全缓解 (CR) 8例, CR率占28%, 相对传统的MP或VAD方案治疗, 有效率70%, 很少CR。另外我们还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骨髓瘤细胞、M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进行观察, 发现治疗后患者骨髓瘤细胞、M蛋白和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且在治疗最初下降明显, 随着疗程的增加骨髓瘤细胞、M蛋白和β2-微球蛋白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可见PAD方案疗效显著且疗效随疗程增加逐渐提高。方案0%anhehe、对28例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 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 多为1~2级, 能耐受, 无需停药, 带状疱疹常规口服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均能好转。

硼替佐米联合阿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MM是一个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可作为初发、复发或难治MM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摘要:多发性骨髓瘤 (MM) 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 目前治疗仍以化疗为主。硼替佐米是第一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一种全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治疗

参考文献

[1] 周晋, 黄河.血液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05~239.

[2] 张之南, 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32~235.

[3] 吴晓雄, 于力, 黄文荣, 等.硼替佐米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7, 20 (5) :268~269.

上一篇:手工电弧焊焊接实习常见错误探究下一篇:无纸化办公平台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