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人文精神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理工类“985”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基于培养目标文本的分析

摘要:当今社会物质的富足并没有带来精神的充盈,相反精神空虚、道德冷漠成为时代的写照,无处安放的灵魂期待人文精神的洗礼,希望在享有物质财富的同时能被赋予价值的关怀、生命的尊严和思想的深度。理工类“985”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容现状就折射了这一社会趋势。其合理性在于,初步构建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位一体的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强化了符合国情的大学生“三观教育”,意识到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体现了目标内容的综合性特点。但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培养目标比较笼统,不利于指导人文教育的实践;知识、能力、情感要求不协调,大学生有陷入工具化、技术化等唯理性主义是从的危险;对大学生个人价值和国际化素养的关注不够具体、深入。导致理工类“985”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发展认知上的错位、大学生发展方向上的就业驱动和学科逻辑上的重理轻文等三个方面。具体来说,社会发展认知上的错位主要体现为社会本位论至上、社会对教育的僭越以及工具性人才导向的培养目标等;大学生发展方向上的就业驱动则体现为就业率主导的大学教育、功利化的就业认知倾向以及服务于就业技能的培养目标等;学科逻辑上的重理轻文主要体现为重理轻文理念的学科渊源、文理知识的价值等级和人文服务于理工的知识体系等。因此,完善现有的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必须要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需求,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彰显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人文学科逻辑。应然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则包括以文史哲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及以人类情感为灵魂。在培养目标的制定时,要注意目标的合宜性,才能使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协调统一,并更好地指导课程设置、教学与考核的实践。最后,从科学的课程设置、研究性教学与多元化考核三方面,提出实现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构想,以期促进理工类“985”高校人文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理工类“985”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全人;完善

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理由、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理由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2.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人文教育

1.4.2 培养目标

第2章 理工类“985”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分析

2.1 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构成解读

2.1.1 知识维度

2.1.2 能力维度

2.1.3 情感维度

2.2 既有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分析

2.3 存在的问题

2.3.1 人文教育培养目标表述笼统

2.3.2 知识、能力、情感要求不协调

2.3.3 学生个体价值关注较少

2.3.4 国际化视野深度不够

第3章 理工类“985”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限度归因

3.1 社会发展认知上的错位

3.1.1 社会本位论至上

3.1.2 社会对教育的僭越

3.1.3 工具性人才导向的培养目标

3.2 大学生发展方向上的就业驱动

3.2.1 就业率左右的大学教育

3.2.2 功利化的就业认知倾向

3.2.3 服务于就业技能的培养目标

3.3 学科逻辑上的重理轻文

3.3.1 重理轻文的传统与现实

3.3.2 重理轻文的知识价值论

3.3.3 重理轻文的培养目标

第4章 理工类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构建

4.1 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构建依据

4.1.1 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需求

4.1.2 尊重大学生“全人”发展的需要

4.1.3 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人文学科逻辑

4.2 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体系与具体内容

4.2.1 以文史哲知识为基础

4.2.2 以能力提升为核心

4.2.3 以人类情感为灵魂

4.3 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合宜性

4.3.1 操作上的可行性

4.3.2 目标的协调性

第5章 理工类高校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构想

5.1 科学的课程设置

5.1.1 丰富的课程门类

5.1.2 适当的学分、课时比例

5.2 研究性课程教学

5.2.1 经典研读教学

5.2.2 对话共生教学

5.3 多元的课程考核

5.3.1 考评内容的多元化

5.3.2 考评方式的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专著类

期刊类

学位论文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上一篇:西方各国公共行政论文提纲下一篇:建材行业形势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