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提高英语阅读

2022-11-13

第一篇:分层教学提高英语阅读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最基础的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摆在当前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而现今许多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停留在原有教学方法上,这显然不能适应当今英语阅读教学发展要求。本文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积极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而探讨如何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来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在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美国的教育学家布鲁姆曾提出,学生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并拥有巨大的潜能,以及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力以及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优秀的学习成绩[1]。分层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因材施教,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就详细介绍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概念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取得优良学习成绩,并非学生智力上有差异,而是受到无合适的教学条件以及相应的帮助的影响。早在千年前,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充分的学习空间来掌握知识,另外,教师的个别指导以及创造和提供学习机会是必不可少的[2]。总之,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全新的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英语教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英语阅读教学又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方式陈旧。很多英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而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读与写教学还是比较适合的,但是对于阅读这一自主学习与开放性较强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的,也很难真正发挥出阅读的作用,学生只是简单的听从教师的理解和看法而自己却很难参与到其中进行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3]。

2.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每位学生由于在认知程度与所受成长环境的不同,在学习阅读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种差异,还是采用统一式的教学方法,这就很难使得每位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长此已久学生之间的差异就越来越明显而对于那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难有很大的突破。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与学习能力基础上的创新型英语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是按照每位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组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采用分层次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对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同时也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要手段,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当中,更有效率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1.课堂分层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h节,是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首先应该了解每位学生的英语阅读基础,了解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以往的教学,总结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强弱,同时还应掌握学生历来的英语阅读成绩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条件。结合这些指标,将学生分成组最后在由针对性的每组学生进行指导学习,在与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开展教学活动,在对那些比较难理解的内容要逐一进行讲解,对于分组的学生要公平对待他们不要让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同时每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分层教学。

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之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会比之前要好很多,而对于那些掌握的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学会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及时进行调整,保证分组过程中的合理性,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去学习英语阅读。

2.课外分层教学。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如果只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最佳学习效果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分组教学时,教师应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课外分层教学,教师再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时,应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难易程度的不同给学生安排不同方向的课后作业,针对每组存在的问题来布置课后作业的重点内容。

对于那些实力较弱的小组可以安排那些比较简单的,同时又有吸引力的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任,通过这些方法让这些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4]。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来说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较强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满足不同组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真正的知识,通过课堂分层教学与课外分层教学的结合,真正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四、结语

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产物,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态度因材施教,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喻燕.分层教学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1):200-201.

[2] 陈秀成.分层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6(36):90.

[3] 冲爱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3):35.

[4] 谭亚萍.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英语教师,2016,16(01):140-141.

第二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共)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视为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了解信息,丰富知识,欣赏,获得乐趣,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在篇章中学习语言知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英语教学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更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偏重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忽视了对阅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些教师甚至把阅读课上成了一言堂的讲读课。其结果是学生接受了大量语言材料的强化训练,但是阅读能力和技巧很难得到提高。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集语音、语法、词汇、短语等基础知识为一体,综合考查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体地说,就是使学生学会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去预测、思考和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领会作者的意图。根据近年来许多调查资料显示,高中学生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尽人意,急待进一步的提高。

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的现状的分析,结合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提高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可有如下策略。

1、以书为本,采取多种方法扩大词汇量 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己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词汇量小是制约初中生阅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就应当在教学中以书为本重点地有系统性地讲授一些基本的、有效的词汇学习法。如:(1)利用词缀、合成词等构词法猜测生词的意思,如前缀in-, im-,dis-,un-, dis-, 后缀-er, -or, -ist, -ness, -less, -ful, -ly等,让学生了解各种词缀的含义,从而推测出生词的意思;(2)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上下文语言情景记单词。孤立地记单词不如记词组,记词组不如记有用的句子和常用的句型。只有把单词置于具体的情景环境之中才能明其意,知其用,才能做到活学活用。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应能读懂生词率不超过百分之三的语言材料,能根据语境中较明显的提示和构词法知识推断少数生词的词义”。教学应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测词义的能力。一是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作者有时为阐明自己的某一观点,往往会反复使用不同的语句加以论述,这时,我们就可以从己知的句子中猜测出生词的词义。二是巧用关联词推测词义,猜出生词的词义。如反义连词but, however, yet等;选择连词or, neither„nor, either„or等;推理连词for, so, therefore等。三是利用构词法推测词义。很多的英语单词是根据英语构词法的一些规则构成的,我们完全有理由据此推测词义。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fulness ;care→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等四是利用常识合理猜测词义。虽然英语与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人类毕竟有相似的一些生活经验。(3)通过构词法、对比法(包括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同音异形词、形近词的对比)、分类法、联想法及词汇竞赛等方式扩大、记忆、掌握词汇;(4)要求学生准备随时携带一个自制的小本子,把课本中以及与课本有关的生词、词组抄在上面,根据记忆的规律进行反复记忆,对易忘的单词要着重训练。

扩大词汇量,仅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等课外读物、看英文电视节目等方法博览新知识。只有通过多阅读多训练,在阅读中大量地搜 1 罗词汇,汲取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拓宽知识面。

2、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技能训练

英语教学的核心是课文阅读教学。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能训练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含的信息的方法。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低,阅读速度慢,是因为多年养成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对待不同的阅读材料时均采取同样的阅读速度和方式,这样既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量,又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可从如下方面着手:(1)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练习略读、速读、泛读、检索读、整体阅读法等,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2)找关键词,调整阅读速度。如 and,or, besides, that is, for example等词,预示文章前后内容或相似或互为补充,或用来推测生词的意思;利用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的词或词组来帮助确定文章的主旨和基调;连词but, however, yet, although, thought等词是暗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时可适当放慢 速度,因为前后左右的信息很可能预示着问题的答案;(3)注意一些与阅读理解紧密相关的词汇及其功能,如代词it, them, 连接代词that, which, who, whose以及连接副词where, when, why等,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它们所指的究竟是什么人、什么物或什么事,才能更好地准确理解文章,做到有的放矢;(4)准确把握英语句法特征。英汉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美人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和我们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必然牵涉到英语句法的结构特征有其特别的一面。如: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各种从句、倒装句、主谓一致、虚拟语气、There be句式、it的用法等,尤其是复杂的复合句往往使学生如坠云里雾中。因此,教师要结合阅读材料教会学生如何把握句式脉络的能力,变复杂为简单,理顺、理清句式关系。

3、选好阅读材料,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欲望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的缩写本或其他一些简易读物,如童话、幽默笑话、寓言故事、小说梗概、名人传记、科学小品、报刊杂志上的篇幅短小精悍的读物。材料选定后教师可适当改写,添加一些必要的注释,以适应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各自的兴趣和爱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分别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能很快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多种导入形式,把文章的主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材料所提供的语言情境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例如,提问、讲故事、设置悬念、介绍背景、联旧引新,利用多媒体等。如通过播放录像提供与材料内容一致的真实情景和语境,动态画面、背景音乐和文章录音交融合一,生动形象,直观性和趣味性都很强。在阅读和理解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可按以下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1)了解文章大意,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和获取文章整体信息的能力。阅读前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进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强烈的阅读冲动,焕发出强烈求知欲望和激情。有些文章教师可让学生先对其内容进行预测,阅读时捕捉相关信息,验证其预测是否正确。阅读后,教师可采用让学生判断是非或找出段落主题句、中心词或排列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或做选择填空等花样不断翻新的练习形式检测阅读效果。2)重点语段仔细阅读。通过有目标的阅读,加大信息输入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得越好,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越耐久。教师可利用青少年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合理地运用竞赛手段,看谁理解得最准确、最全面,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不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先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例如,记叙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 2 地点、人物、经过、结局等;科普题材中事物的形状、大小、性质、特征等。然后通过填图、填表格、多项选择、回答问题等方式检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3)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和具体事实后,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句子和段落,教师应指导学生再次阅读,仔细推敲和揣摩。只有领会了其中的寓意,学生才会有柳暗花明之感,才会获得成就感和产生浓厚的兴趣感。4)突破语言知识难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整体理解的同时,应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阅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生词、词组和习语,它们往往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形成障碍,影响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因此,突破语言知识难点是维系学生阅读兴趣的必备条件。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应着重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储备足够的词汇量。除大纲上要求必须掌握的词汇之外,还要多方位进行扩充;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训练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技能;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第三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

摘要:对于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熟练自如地使用英语,就一定要明确英语学习中各种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和方法是有区别的。从学习角度来讲,“读”是基础,要达到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综合提高就应该首先注重增强“读”的能力。文章将从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阅读方法和技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

关键词:阅读;障碍;方法;兴趣

引言:英语阅读中学生英语学习阶段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是影响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自己对英语学习的探索 ,总结出了英语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障碍,并得出了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一· 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障碍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对提高英语水平至关重要,但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诸如词汇、语法、背景知识、阅读习惯等多种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阅读效果。

(一) 词汇量偏低

词汇量是制约英语阅读效果的基本要素。应对不同体裁、不同篇幅的阅读资料,制约学生阅读速度的就是词汇量偏低这一问题。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往往是通过学习课文、阅读报刊、考试考级等几种方式比较集中地接触英语资料的。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生词。生词的存在先让读者在阅读速度上大打折扣,然后直接影响到对语篇的理解。

(二) 英语语法混淆

英语语法对于每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应该作为必会内容。因为在熟记单词的基础上,要用英语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是需要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并弄清句子成分构成的。如今,英语语法乱用、语义混淆的现象随处可见,一些英语学习者由于语法掌握不牢,致使表述不清,甚至错用并产生严重歧义或误解。

(三) 背景知识匮乏

背景知识的重要作用通常会被大量的英语学习者忽略掉,因为更多的人把阅读障碍归因于生词和长难句的理解,由于对于所读资料背景知识十分陌生,而造成对文章理解上的重重障碍。尤其是一些以特殊历史为背景的英文资料对读者来说更难解其义。

(四) 不良阅读习惯

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有:指读、声读和回视。指读是指为了在阅读时能集中注意力,同学们常常用手指、笔或尺子等等指着一个个单词或放在这些词下面阅读。指读大大减慢了阅读速度,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声读一般有三种形式:出声读、默读和心读。事实证明,读者阅读速度慢一般都采用了某种声读的方式。回视又叫返读或复视,在实际阅读中许多读者多次返回重读,既影响了速度又影响了理解。

二·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阅读能力由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构成。理解能力取决于词汇量和语法掌握程度;而阅读能力更多地依赖于阅读技巧。

(一) 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前提——突破单词关

词汇量是阅读的基点,没有单词作为基础任何阅读任务都无法完成,更不要谈阅读速度了,因此词汇量偏低成为阅读的瓶颈。要扩充词汇可以结合精读和泛读两种阅读形式。精读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意念等),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泛读的任务在于着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速读能力以及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文化背景知

用心 爱心 专心

- 1

到: (1) 营造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

(2) 给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

(3) 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英语阅读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主要途径;除此以外,阅读兴趣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大量的阅读实践,一定能在阅读上收到显著的效果。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篇:坚持实施分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分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成绩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分层;分层教学;目标分层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改革,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学生分层

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为基础组(学困生),B组为提高组(中等生),C组为竞赛组(优生),分组后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目标分层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30、

45、60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又如在“测量”的探究中,我采用了实验课的形式。对于学困生,要求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教师在课前专门介绍了可以供他们选择的几种测量方法:对于中等生,要求能够找出至少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课前不给予测量方法的提示;对于优生,要求尽量找出多种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课前教师也不给予提示。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3、教学分层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基础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有学余力的竞赛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A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c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c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上课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就可以分层教学,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掌握计算方法,完成学习任务。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计算的方法。c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尝试,学会计算方法。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得到最佳的训练,题库习题分层次编排,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达到分层提高的教育目标。

A组(基本)题巩固基础,控制难度,要求学生必做必会。

B组(提高)题注重知识联系,强调拓展思维训练。

C组(竞赛)题突出灵活运用训练,探索能力延伸。

A组同学必须完成基本题,并能拓展至提高题,B组同学完成提高题并争取探索竞赛题,C组同学直接完成竞赛题。虽然B、C两组学生没有做基本题,但他们完全可以在A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决策并迅速和出正确答案,这样就自然地训练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同时A组学生回答了简单问题,坚定了他的学习的信心,稍加努力就可以解决提高题,这样就容易激活他们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C组学生此时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因为他们要快速解决中档题也不是十分轻松的了。每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解决中档题。这是要求大多数人都应掌握的层次,也是联系A、B、C三组学生思维的纽带和桥梁。在解决高档题时,教师根据内容和学生思维状况适当处理,尽量使A、B两组学生能够够得着、受启发,又使C组学生有所得,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第五篇:单式复教 分层递进 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是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如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如果能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探索事物的底蕴,它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的发挥。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乐知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无味、繁杂枯燥的学科,这固然有科学特点的客观性。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尽力挖掘并展示数学的美味于课堂上,以培养、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简单地说,当学生对教师有感情时,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过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就更不用说了。首先要求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二、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教法,就是把那些未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变化成学生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已经设定好的情境中去。情境在能够支持儿童数学学习的同时,它也应该是现实的。现实的情境不仅能充分调动不同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生活经验,同时能帮助儿童认识到数学是与生活是相关的,而不是脱离生活实际存在的。在创造教学情境的同时,也能带给学生轻松、有效的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好的学习情绪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可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制作小朋友喜欢的Flash 动画,对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有一定帮助,可吸引他们主动地进入到数学动画里去,不知不觉地主动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摒弃了单一的“黑板+粉笔”的传统教育方式,既能有所学,又能“乐在其中”。在这样的情境下产生的数学活动,不仅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而且有利于他们从情境问题中获得发现,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意识。

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基本素质,我们应该适时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这样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已不是课本中枯燥而抽象的知识,而是变得很有趣味性和现实性,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自编题的操作,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小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促进他们从操作中去思维,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教学9的组成,我先让学生拿出9根小木棍,分成两堆。提问:“9能分成几和几?”使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一边分,一边问,还有没有其它的分法?并且指导学生做到手、脑、眼、口同时并用,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有序思维。最后,归纳出9的组成。这样充分运用学具,让学生边动手、边思维、边动口,用操作启发思维,用思维指导操作,并用语言表达思维。结果,学生对9的组成既能加深理解,又能牢固掌握。

五、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如《平均数》的课堂教学中我从游戏开始,游戏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了关于比赛成绩统计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下让学生讨论交流有什么办法能解决成绩计算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刚刚上课时同学就被游戏吸引了,表现出非常高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现在发现了成绩统计的问题,眼里的期盼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希望公正的解决这个问题,帮自己的小组赢得比赛。

此外,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可以迁移的。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上一篇:房产销售经理年终总结下一篇:房产销售人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