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活动中如何塑造残疾学生的健全人格

2022-09-11

1 针对普遍残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 开展常规“训练”教育活动, 规范残疾学生的行为习惯

残疾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和正常学生有很大的不同, 加之学校的管理是封闭式的, 因此给学生的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 学生难于管理。因此进校后, 训练他们从小做起, 从日常小事做起, 这对于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残疾学生的年龄差异大, 其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一, 根据他们各自特点, 以《中学生守则》为准则, 分层次、分年级制定了《特校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使行为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层次化。有了具体化的规范细则, 就必须让学生去学习细则, 明确规范, 以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 形成规范的行为意向, 进而达到端正的行为态度, 产生良好的行为动机, 从而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常规, 可以开展《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知识竞赛, 针对不同情况用口答方式、笔答方式, 让学生理解《常规》内容, 明白道理,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其次, 设立文明值勤岗, 开展规范行为评比活动, 团队学生会组织负责检查学生在学习、生活、纪律、卫生等方面的情况。水滴石穿, 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 逐步养成。

2 针对聋哑学生生理和心理情况, 开展用手语大“唱”爱国主义歌曲活动, 使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深植于残疾学生的脑海血液

爱国主义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永恒的主题, 它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基于此, 对于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更应该长抓不懈。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是团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我校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 在仪式教育中激发残疾学生爱团队组织、爱团徽红领巾、爱祖国人民的激情, 充分挖掘在各团队、各项活动中进步明显的队员来担当升旗手, 为每一个残疾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升旗过后, 全体团员、队员用手语大“唱”国歌和校歌, 让他们感受国歌的雄壮与威严、校歌的青春与活力, 以使每一位团员、队员通过升国旗和大“唱”国歌和校歌这一具有教育意义的仪式, 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展示聋哑学生的精神面貌, 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们的脑海里深深扎根, 爱国主义的情感在他们的血液里滚滚流淌, 去年10月份, 我校政教处、团总支和少先队联合举办的手语唱爱国主义歌曲比赛在我校广场激烈进行。演唱会上, 聋哑学生用熟练的手语、优美的舞姿、准确的口形热情地演唱了《走进新时代》、《我家在中国》、《我的中国心》等八首爱国主义歌曲, 他们的演唱得到了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使得许多家长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最后, 演唱会在全校师生激昂的国歌声中落下帷幕。此次手语唱爱国主义歌曲进一步激发了聋哑学生的爱国激情, 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受到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同时又是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3 针对智障学生生理和心理情况, 组织他们零距离走进大自然活动, 使他们亲密接触小动物和植物, 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愿意或渴望活动, 在大自然中“玩耍”更是一种认识世界、陶冶性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有益活动。然而对于智障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先天生理原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在交流方面与同龄的孩子有较大差异, 使得他们比其他同龄人更少有机会去爬山涉水、种树养花、认识动植物。因此,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 非常注重随时提醒他们注意重要的、特别的、带有规律性的自然现象, 如暴雨、雷电、彩虹、台风、或如季节更替、花开落等等, 还指导他们观察不同季节中的虫兽、草木、不同时空的日光月色、云淡雾浓, 引导他们仔细思索其间变化。前年, 笔者和附近动物园联系, 组成了一个特别小组和智障学生进行交流, 即每学期都要组织他们到附近动物园和温顺的大鹦鹉、小白兔等小动物零距离接触, 使他们在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同时, 也能够得到锻炼他们沟通能力的目的。

4 针对视障学生生理和心理情况, 让他们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活动, 促进他们的交际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 视障学生在群体中的自我意识不是很强, 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群体中自我意识的萌发、成熟, 有的视障学生从与别人的交往中获得了愉快和幸福, 而有的同学却只获得了烦恼与孤独。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 自我意识比较强的视障学生心理矛盾大多来自于人际关系处理方面。而游戏是有一定规则的活动, 它的规范性、公平性以及竞争性让视障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规约其道德行为, 改善视障学生特有的某些心理特质, 如:狭隘、自私等。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 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好的游戏还一定要具备互动性。“互动”的基本含义是“共同作用以相互影响的状态或行为”, 它的主体和客体为同一领域、同一系统或同一概念下的多个不同事物。具体到课堂游戏, 互动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所以设计游戏时要把教师的参与作为一重要因素来考虑, 力争让教师自始至终与学生一起参与, 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 这样才能够真切的体会视障学生的感受, 同时及时发现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案。显然, 游戏的过程也是实施规则、建构规则的过程。教学中笔者发现, 游戏中所形成的对规则的遵守也慢慢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对塑造遵循社会规则的品质、改善他们的不良心理是非常有益的。视障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视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各种关系, 保证他们拥有资源与机遇的均等性, 以发展其各方面的能力。游戏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体和脑的协调配合, 以及互相协作交流都对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能够提高参与者的审美能力。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显得更加重要, 游戏中为完成任务采取不同的策略, 互相配合, 其间体现出的合作、宽容等品质对视障学生的身心无疑是一大锻炼。残疾学生是一群尤其需要关心和爱护的群体, 特殊教育学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教他们怎样做人,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 塑造残疾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特殊教育学校不可忽视的任务, 而健全人格的塑造, 则必须依靠德育来完成, 团队工作尤为重要。因此, 只有通过团队直观的、生动的、切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 才能塑造接近完美的残疾学生。

摘要:残疾学生由于本身的生理缺陷, 认知和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心理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规范残疾学生行为习惯, 要注重教育环境和校园活动潜在的育人效应。本文针对普遍残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情况, 在阐述开展常规“训练”教育活动之后, 分别就聋哑学生、智障学生和视障学生的具体生理和心理情况, 叙述了笔者借助相关具体活动, 塑造他们积极的行为方式, 实现他们人格健全发展的尝试。

关键词:残疾学生,活动,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 沈家英, 陈云英.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 1993.

[2]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原因与防治下一篇:浅析路桥工程造价成本的影响因素及对策